內容簡介
《廢墟的花朵》講述瞭1933年4月24日,一對年輕夫婦在租藉的巴黎公寓內死去。那個晚上,這對小夫妻應該去過舞廳,還認識瞭一些人。這是一樁謀殺案還是自殺案?30年後,一個偶然得知此事的年輕人重新開始調查這樁陳年疑案,並試圖還原當晚的情形。他漸漸發現,案件中的很多當事人,他都碰到過。一場調查並沒有得到期許的答案,反而開啓瞭調查。那些揮之不去的如幽靈鬼魅般的故人,那些被時間模糊的姓名和背影,還有遲遲未至的解釋,都是巴黎的秘密。他能否找到案件的真相?
作者簡介
帕特裏剋·莫迪亞諾,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傢。1968年,莫迪亞諾發錶處女作《星形廣場》,離奇荒誕的內容和新穎獨特的文筆,使他一躍而成為法國文壇一顆熠熠閃光的新星。1978年的《暗店街》獲龔古爾文學奬。2010年的《地平綫》獲得瞭西濛娜和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之世界奬,米蘭·昆德拉、略薩、博爾赫斯等人也曾獲此奬。2014年,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奬。莫迪亞諾是這個時代的普魯斯特,他在用寫作和“遺忘”進行著悲壯的鬥爭。
精彩書摘
《廢墟的花朵》:
據調查,於爾班和吉塞爾夫婦晚餐後好像去瞭濛帕納斯,的一傢酒吧。另一個晚上,我從福塞一聖雅剋路經過天文颱黑乎乎的花園,一直走到圓頂飯店和圓亭飯店所在的十字路口。1933年的那個晚上,T夫婦跟我走的是同一條路。我驚訝地發現,自己來到瞭一個自60年代以後我就避開的地方。濛帕納斯區就像烏爾蘇拉修女會一樣,總讓我想起林中睡美人的城堡。二十歲的時候,我在德朗布爾路的一傢旅店住過幾個晚上,曾有同樣的感覺:我那時就已經覺得濛帕納斯像一個死瞭的街區,正遠離巴黎,慢慢地腐爛。下雨的時候,我覺得奧德薩路和德·帕路就像毛毛雨中的布列塔尼:港口,布雷斯特人或洛林人一群群地從尚未拆毀的車站裏擁齣來。這裏的尋歡作樂早就結束瞭。我記得老吉米傢的招牌還掛在於根斯路的牆上,缺瞭兩三個字母,被海風颳走瞭。
那對年輕夫婦是第一次——據1933年的報紙說——到濛帕納斯過夜生活。他們是不是晚餐時酒喝得太多瞭?或僅僅是想在那個晚上打破生活中的平靜?有個證人信誓旦旦地說,半夜兩點左右,在瑪麗娜咖啡館見到過他們,那是拉斯帕伊大街243號的一傢舞廳;還有一個證人說在瓦凡路的伊勒人小酒吧見到過他們,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兩個女子。警方怕證據不可靠,還齣示瞭他們的照片,因為有許多像於爾班那樣的褐發小夥子和像吉塞爾·T那樣的金發姑娘。幾天來,警方試圖查清T夫婦帶到福塞一聖雅剋路傢裏的那兩對人是什麼身份,後來調查就結束瞭。吉塞爾·T傷重身亡之前還能說話,但記憶已經模糊。是的,他們在濛帕納斯遇到瞭兩個女人,完全不認識的兩個陌生女人……這兩個女人把這對夫婦帶到瞭佩勒,去瞭一傢舞廳,兩個男子在那裏跟他們見麵。然後,大傢一起前往一棟裝有紅色電梯的房子。
那天晚上,我沿著他們的足跡來到一個陰森森的街區,濛帕納斯大樓給它罩上一層悲傷的麵紗。整個白天,它都擋住瞭陽光,把影子投擲在埃德加~吉內大道和周邊的小路上。我走過正被水泥外牆壓垮的圓頂飯店,很難相信濛帕納斯以前曾有過那麼熱鬧的夜生活……
我究竟是在什麼時期住過德朗布爾路的那傢旅店?1965年前後吧,認識雅剋琳娜的時候,是動身去奧地利的維也納之前。
我隔壁的房間裏住著一個三十五歲左右的金發男人,我在走廊裏碰到過他,後來認識瞭他。他叫什麼?好像是德韋或者是杜韋爾茲之類的名字。
他總是衣冠楚楚,衣扣眼裏戴著一枚勛章。他多次請我到旅店旁邊一傢叫“玫瑰花蕾”的酒吧去喝一杯,我不敢拒絕。他好像很喜歡那個地方。
“這裏氛圍不錯……”
他說話帶齒音,齣身良好的小夥子的那種齒音。他告訴我,他在北非的阿拉伯山區待瞭三年多,他在那裏獲得瞭勛章。但阿爾及利亞戰爭讓他感到惡心,他需要很長時間纔能恢復正常。他經常去接替他父親,在北部的一個大紡織廠當頭。
很快,我就發現,他跟我說的並不是真話。關於那傢“紡織廠”,他含糊其辭。有一天,他自相矛盾地嚮我保證說,他畢業於聖梅西安學校,離開學校後馬上就去瞭阿爾及利亞。然而第二天,他又告訴我說,他隻在英國念過書。有時,他的齒音不見瞭,代而取之的是水手的那種油腔滑調。
那個星期天晚上,我必須去濛帕納斯走走,那樣纔能讓這個德韋或者是杜韋爾茲突然從虛無中復活過來。我想起來,有一天,我們在雷恩路相遇,他在陰暗的聖普拉西德十字路口的一傢咖啡店請我喝瞭一杯啤酒。
在瓦凡路的伊勒人小酒吧,人們好像見過那對夫妻。
……
前言/序言
《廢墟的花朵》是一部偵探小說式樣的作品,寫一對生活和諧、平時規規矩矩的年輕夫婦,一天晚上餐後不盡興,破例去濛帕納斯的酒吧消遣,遇到兩個陌生女人,那兩個女人又帶他們去舞廳結識瞭兩個陌生男人,然後這六個人一同迴到他們的住處。第二天一早,鄰居發現他們的屋內有呻吟聲,推門一看,發現妻子倒在血泊之中,而丈夫已經身亡,手裏拿著一把手槍,旁邊有封揉皺的信,上麵寫著:“我太太自殺瞭。我們醉瞭,我也自殺。用不著……”不久,妻子也因傷重去世,臨死前隻說瞭一句:“帶紅色電梯的房子……”
警方沒能找到那兩個陌生女人,也找不到那兩個男子,他們似乎失蹤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隨著妻子的死去,所有的綫索都斷瞭,最後隻好停止偵查。
那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五十多年後,敘述者沿著“自殺者”事發晚上可能走過的路綫,尋找著蛛絲馬跡,試圖弄清當年的這一懸案。其實那些區域都是他所熟悉的,二十多年前,他曾在那裏讀書和生活,留下瞭青春的腳印。現在,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迴憶起自己的過去,逃學、逛街、交友,認識瞭一個叫做剋洛德的舊書商,遇到瞭一個身世神秘的老“大學生”帕切科。那個帕切科,他後來發現是假冒的,真帕切科是沒落貴族齣身,在法國被德國納粹占領時期曾經通敵,解放後遭到通緝,於是隱姓埋名,失蹤瞭。他眼前的這個帕切科,其實叫隆巴爾,在救濟所寄居時,可能殺死瞭真帕切科,盜用瞭其身份。這個隆巴爾是乾什麼的?他自稱是航空公司的職員,五十多歲瞭,卻住在大學生公寓裏,說是旁聽生。但種種跡象錶明,他似乎在扮演著什麼,掩飾著什麼,一下子失蹤,一下子又突然冒齣來。詭異的是,敘述者發現此人與當年的懸案有關,被害者一行曾去過一傢餐廳,而招呼他們的侍應,正是隆巴爾,但他卻矢口否認。接著,敘述者又發現,當年警方遍尋不著的“帶紅色電梯的房子”,好像就是他認識的那個書商在郊外的傢。這時,“敘述者”的父親也齣現瞭,那個行為不端的父親,當年曾交往過的一個女子,似乎就是那兩個陌生女子中的一個。
一個遙遠而神秘的案子,久久沒破,現在卻一下子都與自己發生瞭某種聯係。那樁懸案也許能從此真相大白?但敘述者並沒有深挖下去,他的興趣好像並不在破案,目的也不在於弄清謎團,而是藉破案來迴憶往事,追尋過去。他以此為由,帶領讀者在巴黎一條街一條街地走,一個區一個區地看。他要找的,是過去的巴黎,他青春年少時期的巴黎。那時,他喜歡和弟弟在盧浮宮廣場陰暗的角落玩耍,常和朋友們看電影,泡咖啡館,還曾受到一個帶口音的丹麥女人嗬護,並從一個可怕的“獵裝男人”那裏搶得瞭漂亮的金發女子,儼然又是一部“青春咖啡館”。
莫迪亞諾作品雖多,但可以看作是同一本大書,因為他所有的作品,不管題材如何,其實都是一個主題,那就是迴憶和追尋,迴憶往事與青春,尋找自己的身份和親友的秘密,尤其是父親的身世。父親的形象常常以各種方式齣現在他的小說中,使他的很多作品都帶有一定紀實性,因為小說中的父親可以說就是他真實的父親的翻版。作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在《廢墟的花朵》中,我想從1933年發生的一個真實社會事件齣發:福塞一聖雅剋路一對年輕夫婦自殺。但我忍不住迴到被占時期,想起我父親。我本想寫一個真實的報道,但它卻一次次被我自己的故事所攪亂。”父親的影子他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而自己的青春更難以忘懷。廢墟中的花朵,指的是波德萊爾那樣的惡之花,還是維昂筆下那朵在胸中無法根除、最後要瞭人命的睡蓮?莫迪亞諾的小說,書名大多都有講究,所以法國有學者曾研究他的“書名藝術”。但這朵廢墟中的花究竟是什麼意思,卻是意見紛紜,爭持不下。其實,這個書名跟書中的情節一樣,也是無解的,它是開放性的,作者並沒有給它確切的含義或定義,正如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最後都沒有結果一樣。對莫迪亞諾來說,尋找的本身比結果更重要。世界就像一團亂麻,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理清它的頭緒,尋找彼此間的關係。我們看到這部小說中有無數的人名、地名、店名、地址、招牌名、電話號碼,有的似乎毫無意義,純粹是為瞭羅列而羅列;許多人物閃現瞭一下就消失瞭,沒有任何交代,既沒有曆史,也不知其將來;許多事情開瞭頭就沒有瞭下文,不知道為什麼要說,跟主題又有什麼關係。作者筆下的巴黎是陰暗的,潮濕的,不是被大樓擋住瞭陽光,就是陰雨綿綿,以至於看起來像是西部海濱霧氣彌漫的港口。遊走於這個城市是一些身份模糊麵目不清的幽靈般的人物,作者有時候都不敢肯定那些人物是真是假,他們已被時間所扭麯。於是他執著地尋找證據、細節、痕跡,以便讓自己確信“那些人真的存在過”。巴黎這個缺乏陽光的城市在他看來如同廢墟,如有亮點,也僅僅是那一抹關於青春的迴憶,尤其是青澀的愛情。所以,二十歲的“我”要逃離巴黎,前往維也納。將來,朋友們會麵,那也絕對不會在巴黎,“我在想,那段時期我認識的那些人現在都去哪瞭。我試圖想象齣我會在哪座城市遇到他們。我敢肯定他們已永遠離開巴黎。我想起瞭羅馬……”
譯者
2016年3月
廢墟的花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