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製(第3版)

中國稅製(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穎 編
圖書標籤:
  • 稅收
  • 中國稅製
  • 稅務
  • 財政
  • 會計
  • 經濟
  • 法律
  • 政策
  • 稅法
  • 稅務籌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5689
版次:3
商品编码:121345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信经管创优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教材以市場經濟理論為基礎,對稅收製度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我國稅製模式的發展與完善等問題進行瞭全麵清晰的展示和通俗易懂的分析;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現行稅製導論、增值稅、消費稅、附加稅與煙葉稅、關稅和船舶噸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房産稅和車船稅、印花稅和契稅、車輛購置稅、環境保護稅,以及中國現行稅製的發展與展望。本書提供可修改的電子教案和習題答案,讀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免費下載使用。

作者簡介

劉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稅收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稅收籌劃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稅收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地方稅務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北京稅收法製建設研究會理事;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錶,九三學社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曾獲北京市高校青年骨乾教師、北京市三八紅旗奬章、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目前主要從事財稅政策的製定和運行等方麵的研究。

目錄

目 錄

第1章 中國現行稅製導論 1
1.1 稅收製度及其構成要素 1
1.1.1 稅收製度的概念 1
1.1.2 稅製構成要素 2
1.2 稅收分類 9
1.2.1 按課稅對象的性質進行分類 9
1.2.2 按稅負能否轉嫁進行分類 9
1.2.3 按稅收管理權限進行分類 9
1.2.4 按計稅標準分類 10
1.2.5 按稅收與價格的關係分類 10
1.2.6 按稅收收入形態來分類 10
1.2.7 按是否具有獨立的計稅依據
進行分類 10
1.2.8 按存續時間的長短進行分類 11
1.2.9 按是否具有特殊目的分類 11
1.2.10 按照稅收負擔的確定方式
分類 11
1.3 稅製結構 12
1.3.1 稅製結構的概念 12
1.3.2 影響稅製結構的主要因素 12
1.3.3 不同稅製結構及特點 14
1.3.4 我國現行稅製結構狀況 14
本節小結 15
關鍵術語 15
思考題 15
第2章 增值稅 16
2.1 增值稅的概念和特點 16
2.1.1 增值稅的概念 16
2.1.2 增值稅的特點 18
2.1.3 增值稅的類型 19
2.2 徵稅範圍與納稅義務人 20
2.2.1 徵稅範圍 20
2.2.2 納稅義務人 23
2.3 稅率 24
2.3.1 增值稅稅率的基本類型 24
2.3.2 我國增值稅稅率的規定 24
2.4 增值稅的主要稅收優惠 25
2.4.1 起徵點 25
2.4.2 對小微企業的免徵增值稅
規定 25
2.4.3 主要減免稅規定 25
2.5 增值稅的計稅方法的一般規定 26
2.5.1 一般計稅方法 26
2.5.2 簡易計稅方法 26
2.5.3 扣繳計稅方法 26
2.6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26
2.6.1 銷項稅額的計算 27
2.6.2 進項稅額的計算 31
2.6.3 應納稅額的計算 37
2.7 簡易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40
2.7.1 簡易計稅方法計稅規則 40
2.7.2 “營改增”後的一般納稅人按
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規定 41
2.8 “營改增”與不動産有關的稅額
計算 43
2.8.1 轉讓不動産增值稅徵收管理 43
2.8.2 提供不動産經營租賃服務
增值稅徵收管理 45
2.8.3 跨縣(市、區)提供建築服務
增值稅徵收管理 47
2.8.4 房地産開發企業銷售自行
開發的房地産項目增值稅
徵收管理 48
2.9 進口貨物徵稅 51
2.9.1 進口貨物徵稅的範圍及
納稅人 51
2.9.2 進口貨物應納增值稅的計算 51
2.10 齣口貨物退(免)稅 52
2.10.1 齣口貨物退(免)稅基本政策
與方法 53
2.10.2 齣口貨物的退稅率 53
2.10.3 增值稅退(免)稅的計稅
依據 54
2.10.4 增值稅免抵退稅的計算 55
2.10.5 增值稅免退稅的計算 59
2.11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期限
與納稅地點 59
2.11.1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59
2.11.2 納稅期限 60
2.11.3 納稅地點 61
2.12 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及
管理 62
2.12.1 專用發票領購使用範圍 62
2.12.2 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限額
管理 63
2.12.3 專用發票開具範圍 63
2.12.4 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結果
異常的處理 63
2.12.5 購買方善意取得虛開的增值
稅專用發票的條件及處理 64
本節小結 64
關鍵術語 64
思考題 64
第3章 消費稅 66
3.1 消費稅的概念和特點 66
3.1.1 消費稅的概念 66
3.1.2 我國消費稅的特點 66
3.1.3 我國消費稅的沿革 67
3.1.4 我國消費稅的作用 67
3.2 徵稅範圍、納稅義務人與
納稅環節 68
3.2.1 徵稅範圍 68
3.2.2 納稅義務人 69
3.2.3 納稅環節 69
3.3 稅目與稅率 70
3.3.1 消費稅稅目 70
3.3.2 消費稅稅率 72
3.4 計稅依據 74
3.4.1 生産銷售應稅消費品 74
3.4.2 自産自用應稅消費品 77
3.4.3 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 78
3.4.4 進口應稅消費品 78
3.4.5 其他 79
3.5 應納稅額的計算 79
3.5.1 應納稅額計算的基本規定 79
3.5.2 應納稅額計算的具體規定 81
3.6 消費稅的申報繳納 83
3.6.1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83
3.6.2 納稅期限 84
3.6.3 納稅地點 84
本節小結 84
關鍵術語 85
思考題 85
第4章 附加稅與煙葉稅 86
4.1 城市維護建設稅 86
4.1.1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概念和
特點 86
4.1.2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主要徵收
製度 86
4.2 煙葉稅 89
4.2.1 煙葉稅的概念和特點 89
4.2.2 煙葉稅的主要徵收製度 90
本節小結 91
關鍵術語 91
思考題 91
第5章 關稅 92
5.1 關稅的概念和特點 92
5.1.1 關稅的概念 92
5.1.2 關稅的特點 92
5.1.3 關稅的分類 93
5.2 關稅的徵稅對象與納稅人 93
5.3 進齣口稅則 93
5.3.1 稅則歸類 94
5.3.2 稅率及運用 94
5.4 原産地規則 95
5.5 關稅的完稅價格和稅額計算 95
5.5.1 一般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96
5.5.2 特殊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97
5.5.3 齣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98
5.5.4 關稅的稅額計算 99
5.6 關稅的減免 99
5.7 行李及郵遞物品進口稅 100
5.8 關稅的徵收管理 100
本節小結 101
關鍵術語 101
思考題 101
第6章 資源稅 102
6.1 資源稅的概念和特點 102
6.1.1 資源稅的概念 102
6.1.2 資源稅的特點 102
6.1.3 資源稅的作用 103
6.2 納稅義務人與徵稅範圍 103
6.2.1 納稅義務人 103
6.2.2 徵稅範圍 104
6.3 稅目與稅率 105
6.3.1 稅目稅率的基本規定 105
6.3.2 代扣代繳的稅率規定 106
6.4 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106
6.4.1 從價定率計徵資源稅的
稅額基本計算 106
6.4.2 煤炭資源稅的計稅依據和
稅額計算 107
6.4.3 稀土、鎢、鉬資源稅的計稅
依據和稅額計算 108
6.4.4 其他從價定率計徵資源稅的
計稅依據和稅額計算 109
6.4.5 從量定額計徵資源稅的稅額
計算 110
6.5 稅收優惠 110
6.6 資源稅的申報繳納 112
6.6.1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112
6.6.2 納稅地點 112
本節小結 112
關鍵術語 113
思考題 113
第7章 土地增值稅 114
7.1 土地增值稅的概念和特點 114
7.1.1 土地增值稅的概念 114
7.1.2 土地增值稅的特點 115
7.2 納稅義務人與徵稅範圍 115
7.2.1 納稅義務人 115
7.2.2 徵稅範圍和徵稅範圍的
界定 115
7.2.3 若乾具體情況的判定 116
7.3 稅率 119
7.4 計稅依據和稅收優惠 119
7.4.1 計稅依據 119
7.4.2 稅收優惠 121
7.5 應納稅額的計算 121
7.6 土地增值稅的預交和清算 122
7.6.1 土地增值稅的預交 122
7.6.2 土地增值稅的清算 123
7.6 土地增值稅的申報繳納 126
7.6.1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126
7.6.2 納稅期限 126
7.6.3 納稅地點 127
本節小結 127
關鍵術語 127
思考題 127
第8章 企業所得稅 129
8.1 企業所得稅的概念和特點 129
8.1.1 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129
8.1.2 企業所得稅的特點 129
8.1.3 企業所得稅在我國的沿革 130
8.1.4 企業所得稅的作用 131
8.2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和徵稅
對象 132
8.2.1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 132
8.2.2 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133
8.3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133
8.4 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 134
8.4.1 企業所得稅的收入總額 135
8.4.2 企業所得稅的扣除項目 139
8.4.3 虧損的彌補 144
8.5 資産的稅務處理 146
8.5.1 固定資産的稅務處理 146
8.5.2 生物資産的稅務處理 147
8.5.3 無形資産的稅務處理 148
8.5.4 長期待攤費用的稅務處理 148
8.5.5 存貨的稅務處理 149
8.5.6 企業投資資産的計價規定 149
8.5.7 稅法規定與會計規定差異
的處理 150
8.6 資産損失稅前扣除的所得稅
處理 151
8.6.1 資産損失的定義 151
8.6.2 資産損失的確認 151
8.6.3 資産損失稅前扣除管理 152
8.7 企業重組的所得稅處理 153
8.7.1 企業重組的相關概念 153
8.7.2 企業重組業務的所得稅處理 154
8.7.3 企業清算的相關規定 155
8.8 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156
8.8.1 企業的主要稅收優惠規定 156
8.8.2 非居民企業稅收優惠規定 158
8.9 企業所得稅的稅額計算 158
8.9.1 居民企業應納稅額的計算 158
8.9.2 非居民企業應納稅額的
計算 161
8.9.3 境外已納稅額的抵免 162
8.10 特彆納稅調整 164
8.10.1 關聯方業務往來的基本
涉稅規則 164
8.10.2 轉讓定價方法管理 166
8.10.3 預約定價方法管理 167
8.10.4 一般反避稅管理 167
8.10.5 其他重要規定 167
8.11 企業所得稅的申報繳納 168
8.11.1 納稅年度 168
8.11.2 稅款繳納 168
8.11.3 納稅地點 169
8.11.4 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
所得稅徵收管理 169
本節小結 170
關鍵術語 170
思考題 170
第9章 個人所得稅 172
9.1 個人所得稅的概念和特點 172
9.1.1 個人所得稅的概念 172
9.1.2 特點 172
9.2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174
9.2.1 居民納稅義務人 175
9.2.1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175
9.3 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176
9.4 個人所得稅的徵稅項目 176
9.4.1 工資、薪金所得 176
9.4.2 個體工商戶的生産、經營
所得 177
9.4.3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
承租經營所得 177
9.4.4 勞務報酬所得 178
9.4.5 稿酬所得 178
9.4.6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178
9.4.7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178
9.4.8 財産租賃所得 179
9.4.9 財産轉讓所得 179
9.4.10 偶然所得 179
9.4.11 其他所得 179
9.5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180
9.5.1 纍進稅率 180
9.5.2 比例稅率 181
9.6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和稅額
計算 181
9.6.1 工資、薪金應納稅額的
計算 181
9.6.2 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的計算 187
9.6.3 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
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89
9.6.4 勞務報酬應納稅額的計算 190
9.6.5 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91
9.6.6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
的計算 192
9.6.7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
稅額的計算 192
9.6.8 財産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
計算 192
9.6.9 財産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
計算 193
9.6.10 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
計算 196
9.6.11 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
計算 196
9.6.12 稅前捐贈扣除的規定 196
9.7 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198
9.7.1 免稅項目 198
9.7.2 暫免徵稅的主要項目 199
9.7.3 經批準可以減徵個人所得稅
的項目 200
9.8 境外已納稅款的扣除 200
9.9 個人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 201
9.9.1 納稅方式 201
9.9.2 納稅期限 202
9.9.3 納稅地點 204
本節小結 204
關鍵術語 204
思考題 204
第10章 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
占用稅 206
10.1 城鎮土地使用稅 206
10.1.1 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概念和
特點 206
10.1.2 城鎮土地使用稅的主要
徵收製度 207
10.2 耕地占用稅 210
10.2.1 耕地占用稅的概念和特點 210
10.2.2 耕地占用稅的主要徵收
製度 211
本節小結 213
關鍵術語 213
思考題 213
第11章 房産稅和車船稅 214
11.1 房産稅 214
11.1.1 房産稅的概念和特點 214
11.1.2 主要徵收製度 214
11.2 車船稅 218
11.2.1 車船稅的概念和特點 218
11.2.2 主要徵收製度 219
本節小結 222
關鍵術語 223
思考題 223
第12章 印花稅和契稅 224
12.1 印花稅 224
12.1.1 概念和特點 224
12.1.2 納稅人 224
12.1.3 稅目與稅率 225
12.1.4 計稅依據與稅額計算 228
12.1.5 稅收優惠 230
12.1.6 繳納方法與納稅申報 231
12.2 契稅 232
12.2.1 契稅的概念和特點 232
12.2.2 納稅人 233
12.2.3 徵稅對象 233
12.2.4 稅率、計稅依據和稅額
計算 233
12.2.5 稅收優惠 234
12.2.6 申報與繳納 235
本節小結 236
關鍵術語 236
思考題 236
第13章 其他各稅 237
13.1 車輛購置稅 237
13.1.1 車輛購置稅的概念和
特點 237
13.1.2 車輛購置稅的主要徵收
製度 237
13.2 船舶噸稅 239
13.2.1 船舶噸稅的概念和特點 239
13.2.2 船舶噸稅的主要徵收製度 239
13.3 環境保護稅 240
13.3.1 環境保護稅的概念和特點 241
13.3.2 環境保護稅的主要徵收製度 241
本節小結 242
關鍵術語 242
思考題 242
第14章 中國現行稅製的發展與
展望 243
14.1 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之前的
稅製建設 243
14.1.1 1949年―1953年,新中國
稅製的初步建立 243
14.1.2 1958年,簡化稅製,試行
工商統一稅 245
14.1.3 1973年,工商稅製的進一步
簡化 246
14.2 20世紀80年代的稅製改革 247
14.2.1 1980―1982年,初步建立
涉外稅收製度 247
14.2.2 1983年和1984年,兩步
利改稅的實施 248
14.3 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稅製
改革 249
14.3.1 1994年稅製改革的指導思想
和遵循原則 250
14.3.2 1994年稅製改革的主要
內容 251
14.3.3 1994年稅製改革成功奠
定瞭我國現行稅收製度
的框架 252
14.4 2003年開始啓動的新一輪
稅製改革 253
14.4.1 新一輪稅製改革的動因 253
14.4.2 新一輪稅製改革的指導原則
和主要內容 256
14.4.3 2003年以來稅製改革的
主要內容 257
14.5 2009年至今的結構性減稅
政策 265
14.5.1 “結構性減稅”的概念及
提齣的背景 266
14.5.2 結構性減稅的內容 266
14.6 未來稅製改革展望 271

精彩書摘

  《中國稅製(第3版)》:
  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傢發現所繳納的間接稅可以通過提高價格的方式轉嫁給消費者負擔,因而非常歡迎這個稅種。但是,由於在流轉稅産生初期是對流轉額全額徵稅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濟協作的增強,重復徵稅問題變得越來越突齣。首先,對商品的流轉額課徵的間接稅,在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往往要經過多次流轉過程,每次流轉都要徵稅,流轉次數越多,徵稅額越大,商品的價格也越高。這種情況很不利於企業的市場競爭和擴大再生産。其次,對消費品課徵間接稅,相應地提高瞭消費品價格,這就迫使資本傢必須提高工人的名義工資。而提高工資又會提高生産成本,從而影響資本傢的經濟利益。而且過分擴大間接稅的課徵範圍,還會引起無産階級及勞動人民的反抗。在國際貿易方麵,關稅過去曾是保護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有力武器,但是,在本國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後,齣口競爭能力增強,需要嚮國外銷售産品,或需要從國外購買廉價原材料時,保護關稅就成為自由貿易的障礙。
  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社會矛盾和經濟危機日益加深,國傢的財政支齣亦隨之增加。資産階級國傢深感廣泛而過分課徵間接稅,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産階級的經濟利益也帶來不利的影響。資産階級為瞭維護本階級的根本利益、增加財政收入、適應國傢的財政需要,不得不考慮進行稅製改革。因此,18世紀末,英國首創所得稅。以後時徵時停,直至1842年開始確定所得稅為永久稅。以後,一些國傢先後效仿,逐漸使所得稅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傢稅收收入中占主要地位。但也有一些發達國傢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傢采取流轉稅和所得稅並重的模式。比如法國,自50年代以來,增值稅一直是主要稅種。
  2.政府調節經濟的意圖
  稅收除瞭具有財政收入職能外,還有調節經濟職能。國傢在設計稅製時,有意識地通過稅種、稅率、稅收優惠等手段的相互配閤來貫徹國傢意圖,從而使微觀主體的行為符閤整個國傢的宏觀要求。比如,我國在投資過熱時,曾經開徵瞭固定資産投資方嚮調節稅以增加投資成本,減少對某些項目的投資行為。樓堂館所是要限製的項目,其所適用的稅率最高。由於市場主體是理性的,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該稅的開徵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瞭投資行為。自1997年我國齣現通貨緊縮、內需不足的問題,為擴大內需,我國在1999年7月規定固定資産投資方嚮調節稅按現行稅率減半徵收;後自2000年1月1日起對新發生的投資額暫停徵收,目的在於擴大內需。不同政府及同一政府在不同時期調節經濟的意圖不同,稅製結構是不同的。
  ……

前言/序言

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有其教與學的規律,教科書不僅僅是知識、學問的凝結,也能夠反映齣編者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思考。所以說,寫一本好的教科書,不是件簡單的事,一切要為學生學習著想,好的教科書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

《中國稅製》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為瞭編寫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教科書,很多教師都在進行著探索。在這本教材中,編者們結閤瞭多年的教學實踐,嘗試著把《中國稅製》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結閤,力求讓教科書的內容與學生的思維産生共振。教材中有小巧、點睛的案例列舉,清晰、明瞭的圖示歸納,流暢、透徹的法理分析,既分析瞭我國現行稅製的主要問題,也介紹瞭我國稅製改革的方嚮和思路,從而使中國稅製的教學內容顯得豐滿和鮮活。

願更多的教師把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結閤的思考寫入教科書,使教科書的編寫和課堂教學都有新的突破。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郝如玉

2008.3.18


前 言

稅收政策是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政府稅收政策的微觀影響,也是現代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稅收學本來就是宏觀與微觀相結閤學科,為社會提供既有較為堅實的宏觀經濟理論基礎,又具有較為嫻熟的微觀專業技能的人纔,是許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追求的目標。本著“夯實宏觀基礎以把握大局、熟悉微觀應用以提高技能”的理念,我們編寫瞭這部《中國稅製》教材。本書在2008年4月作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首次齣版,受到業內好評,並在2011年通過評審而正式躋身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的行列,此次為修訂後的第3版。

中國稅製課程是稅務專業、注冊稅務師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也是會計、財務、金融和管理專業最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由於近年來“營改增”、資源稅改革等稅製變革,需要中國稅製教材新而實,在體現最新政策的基礎上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應用性。本教材按照高級應用型人纔的培養目標要求安排結構和內容,共三大部分,14章:

第一部分是基礎導論(包括第1章),即中國現行稅製概述,介紹我國稅製基本理論目前稅製結構狀況和稅收分類情況。

第二部分是現行製度(包括第2~13章),或單獨或將特徵相近的稅種歸類,介紹我國現有稅種的基本理論、主要政策規定、稅額計算例題和案例。

第三部分為第14章,介紹中國現行稅製改革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是本書比較獨特的一章,總結分析現行稅製的發展脈絡,並前瞻發展趨勢。

上述每章都插入瞭小資料或小貼士,介紹相關知識。使教材界麵友好、人性化。

與國內同類教材相比,有如下特色:

(1)本教材力求反映國內外稅製改革的新情況和稅製研究的新成果,突齣各稅種的法律政策精神和難點重點問題,突齣現行稅製結構和其發展趨勢,成體係地在強化政策基本規則的前提下,收錄案例進行政策分析,挖掘政策法規的規律性,培養學生“夯實宏觀基礎以把握大局”的能力。

(2)運用例題、案例讓學生掌握稅收製度在實踐中的運用,使學生“熟悉微觀應用以提高技能”,在明確瞭現行稅製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把握相關運用。

(3)突齣本科生的教學特點,及其與稅收理論課程、會計課程等相關課程的銜接,注意瞭教材難易程度的把握,加入圖示和圖錶,用圖示解析難點,用圖錶歸納散碎知識點。

(4)運用“小貼士”“小資料”等友好界麵讓學生瞭解相關實踐知識或關聯知識,強化知識體係的聯係性。

(5)每章節都附有小結、關鍵術語和復習思考題,方便學生復習。

本教材由劉穎擔任主編,何輝、孟芳娥擔任副主編。各章編者具體為:第1、9章由趙書博、薑明耀編寫,第2、6章由劉穎編寫;第3章由陳遠燕編寫;第4、13章由陳耀華、嶽楊編寫;第5、7章由劉穎、史偉一、周沛浩編寫;第8章由丁蕓、劉穎編寫;第11、12章由包健編寫;第10章由張春平、張晶編寫;第14章由何輝、楊全社編寫。劉穎對全書插配瞭圖錶並總撰定稿。研究生王策、喬瑩、高文君、尚倩宇、周秀梅參與瞭本書的資料收集和校對工作。

為瞭方便教學,本書另配有電子教案和習題答案,嚮采納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免費提供(獲取方式: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注冊下載)。

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真誠希望廣大讀者提齣寶貴意見,以便我們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編 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送货快,价格便宜,买书真不错

评分

还行吧,上课必须要的,

评分

很好,配送也及时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确实正版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名师编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