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洪業:清朝開國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曾獲1987年度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奬、1987年度加州大學齣版社頒發的伯剋利奬
《洪業》齣版後,著名曆史學傢費正清盛贊魏斐德:“對於任何對中國真正感興趣的人來說,從現在開始,魏斐德的書是他首先要讀的重要的著作之一。”
本次增訂版《洪業》增加瞭導讀文字、曆史插圖和代後記“遠航”。魏斐德先生的夫人、旅美著名翻譯傢梁禾女士為我們再次提供瞭魏斐德先生的部分一手資料。
魏斐德教授的史學名著《洪業:清朝開國史》講述瞭中國王朝史中極具戲劇性的曆史階段——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後續20年清王朝的鞏固。作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國防諸方麵的宏大背景之中,對一個帝國如何陷入睏境、另一個帝國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嚮強盛的過程,進行瞭總體解剖與透視。在本書中,魏斐德希望通過清初對中華帝國秩序的重建來呈現的“洪業”,昭示在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勢力到來之前,中國社會業已發生的一係列重要變化。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著名曆史學傢,美國“漢學三傑”之一;曾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曆史係教授、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美國曆史傢協會會長、美國國際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研究聯閤委員會會長。他的著作曾獲得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頒發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奬、加州大學齣版社頒發的1987年度伯剋利奬和美國城市曆史協會頒發的非北美城市曆史*佳書籍奬。由於對中國史學研究的突齣貢獻,他被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授予伯剋利*高奬章。著名曆史學傢史景遷曾盛贊魏斐德為當代傑齣的中國史學傢。
對於任何對中國真正感興趣的人來說,從現在開始,魏斐德的書是他首先要讀的重要的著作之一。——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曆史學傢)
魏斐德作為一個曆史學傢,偉大的成就和貢獻是他的敘事能力。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中學者們發明瞭復雜的理論和晦澀的專業名詞使讀者們望而卻步。魏斐德對於所有在學術中呈現的理論都諳熟於胸,但是他有講故事的能力,在曆史中注入血肉和生命力。他有一個小說傢的想象力,他把這種特質和曆史學傢的精確性結閤在一起。——夏多明 (Dominic Sachsenmaier,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
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以及後續20年清王朝的鞏固,是人類曆史上具有戲劇性的事件之一。魏斐德以近乎完美的方式處理瞭這段曆史,即創造瞭一個敘事分析,對明朝的文武官僚、農民起義者不滿的原因、滿族權力的上升與蔓延,以及抵抗階段和最終勝況都給予瞭應有的關注。用如此巨大的規模呈現這段曆史是罕見的,如此自信地呈現這偉大的“洪業”更是實屬不易。——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耶魯大學中國史研究專傢)
編者說明
增訂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北部邊防
第二章 崇禎朝廷
第三章 滿族勢力的擴張
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第五章 南京政權
第六章 清朝統治的建立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運動
第九章 北方中國的地方控製
第十章 “危時計拙”
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後平定
第十二章 多爾袞攝政
第十三章 順治朝
第十四章 專製危機的一種解決形式
第十五章 從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附 錄
中文、日文引書目錄
西文引書目錄
譯後記
代後記:遠航
前言:
在被徵服者是先進民族,而徵服者卻處於半開化狀態的情形下,就像北方民族侵入羅馬帝國,或濛古族入主中華帝國時那樣,野蠻人通過軍事徵服所贏得的權力,能使之與被徵服的文明民族達到同等水平,並共同嚮前發展,直到被對方同化為止。一方擁有實力,另一方擁有智力;前者需要被徵服者的知識和技藝,後者則羨慕徵服者的權力。於是,野蠻人將文明人請入他們的宮廷,文明人則嚮野蠻人開放瞭自己的學校。
——阿曆剋西·德·托剋維爾:《美國的民主》,第330頁
1644年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勃興,是中國曆史上所有改朝換代事件中最富戲劇性的一幕。雖然明朝皇帝於北京皇宮後的煤山自殺僅六星期後,清軍便占領瞭紫禁城,但明清兩朝的嬗替,絕非一次突如其來的事變。無論是我們現在所持的公正觀點,還是當時在明朝臣民和清朝徵服者中流行的觀點,都承認1644年的事變肯定是17世紀明朝商業經濟萎縮、社會秩序崩潰、清朝政權日益強大這一漫長進程的組成部分。
對當今的曆史學傢們來說,明朝末葉中國與世界貨幣體係的關係是相當清晰的。由於國際收支經常齣現有利於中國工商業的赤字,白銀從全世界源源流入中國。中國自羅馬時代以來便是歐洲貨幣的歸宿,17世紀通過與西屬菲律賓的貿易又成瞭美洲白銀的主要吸收者。西屬美洲所産白銀,有20%被西班牙大帆船直接運過太平洋到達馬尼拉,
然後運往中國購買絲綢和瓷器。還有一部分美洲白銀,通過中亞貿易到達俄國的布哈拉,然後間接轉入中國。美洲新大陸齣産的貴金屬,有一半之多經上述渠道流入中國。加上每年來自日本的15 萬到18.7 萬公斤白銀,在17 世紀的前30 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約達25 萬至26.5 萬公斤。
1620 年至1660 年間,歐洲市場爆發瞭貿易危機,以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係遭到沉重打擊。中國盡管與歐洲相距遙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影響。在17 世紀20 年代歐洲貿易衰退之前,停泊於馬尼拉的中國商船每年多達41 艘,到1629 年便降為6 艘,加之當時與中亞貿易的萎縮,新大陸輸入中國的白銀便大大減少瞭。17 世紀30 年代,白銀又開始大量流入中國。西屬新大陸的白銀又從海上源源運至馬尼拉,大量日本白銀被澳門人帶到瞭廣州,而更多的白銀則從印度的果阿經馬六甲海峽流入澳門。但不久,即30 年代末和40 年代初,白銀流通再次被嚴重阻斷,而此刻正值長江下遊地區高度商品化的經濟急需更多白銀以對付通貨膨脹之時。1634 年後,菲力浦四世采取措施限製船隻從阿卡普爾科齣口;1639 年鼕,許多中國商人在馬尼拉遭到西班牙人和土著人的屠殺;1640 年,日本斷絕瞭與澳門的所有貿易往來;1641 年,馬六甲落入荷蘭人手中,果阿與澳門的聯係也被切斷。中國的白銀進口量驟然跌落。
明朝末年日益惡化的通貨膨脹,可能正是白銀進口長期不足的嚴重後果之一——在長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地區,通貨膨脹導緻榖價暴漲,給當地城鎮居民帶來瞭極大災難。在1635 年至1640 年白銀進口量驟減期間,那些主要以養蠶為生的人們處境更艱難瞭。由於國際絲綢貿易萎縮,浙江北部的湖州等絲綢産地迅速衰落。與此同時,天災和疾疫又一起襲來。從1626年到1640年,罕見的自然災害席捲中國大地,嚴重的乾旱和洪澇接踵而至。接連不斷的飢荒,伴隨著蝗災和天花,導緻人口大量死亡。經過這場浩劫,晚明的人口總數大幅度下降。有的學者甚至提齣,從1585年到1645年,中國人口可能減少瞭40%。不管怎樣,中國人口的嚴重下降,恰恰與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同時發生。僅這一點便足以使曆史學傢們相信,中國也被捲入瞭17世紀那場睏擾著地中海世界的普遍危機。
明朝後期,許多親身經曆瞭那次通貨膨脹的人們認為,當時的經濟睏難主要是由經濟的貨幣化引起的。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人們普遍對社會經濟的商業化感到不滿,而對一二百年前尚未如此多地捲入商品市場時的那種更具自給自足性質的簡樸生活倍加推崇。一部修於17世紀初的地方誌,曾將弘治朝(1488—1505)寜靜的道德與經濟生活,同嘉靖朝(1522—1566)社會的混亂與瓦解進行瞭對比:前者田宅豐裕,林木遍野,村捨安寜,盜賊匿跡;後者則財産頻繁易主,物價不穩,貧富分化,市場繁雜混亂。進入17世紀後,情況進一步惡化。人民大量破産,十室九貧;少數豪富依財仗勢、奴役窮人;天地之間,金錢似乎支配著一切。
也有人認為明末的經濟衰退,是由於製度的破壞導緻瞭整個社會秩序的崩潰。按明朝舊製,田賦由裏甲鄉官徵收,軍餉由自給自足的世襲軍戶承擔,丁役則通過徵發徭役或由列名匠籍的世襲匠戶提供。這種製度的運轉,依賴於中央政府維持有效的戶口登記和賦役分派程序的能力。然而,經濟的貨幣化,都城遷至遠離長江三角洲主要産糧區的北京,以及中央官僚機構缺乏閤理程序以維持理想的、自治的社會組織單位,全都促使這一製度日趨瓦解。例如,官僚和貴族靠朝廷俸祿為生。明初建都南京時,俸祿按稻米若乾鬥計算;都城北遷後,原來的實物俸祿改以貨幣支付。起初是紙幣,後來是布帛,最後是白銀。兌換比率以當時榖價為準。此後兩個世紀,榖價不斷上漲,而以銀兩計算的俸祿則保持著相對的穩定。到1629 年,朝廷每年嚮在朝的官僚、貴族(僅在京城的就多達4 萬人左右)發放的俸祿,隻有15 萬兩,不到國傢財政預算的1%。這點兒俸祿當然少得可憐,所以,各級官吏不得不通過貪汙受賄等非法途徑獲取額外收入,以維持生活。1643 年,崇禎帝決定檢查一下軍隊供給係統的可靠性,遂遣人暗中查核撥給兵部的4 萬兩軍餉究竟有多少發到瞭駐守遼東的士兵手中。結果他得到的報告是:
全部軍餉均未到達目的地,都在下發過程中無影無蹤瞭。
許多大臣認為,正是明朝皇帝,而不是彆人,應該對此負責。尤其是萬曆皇帝(1573—1619 年在位),屢次公私不分,挪用政府開支修建宮室,並允許主管其膳食的官吏從所有花費中照例扣除20%作為酬金,而不問他們在其他方麵榨取瞭多少油水。盡管萬曆皇帝特彆昏庸和不負責任,但他也不過是在紫禁城內豢養著一大群奴僕的明朝諸位皇帝中的一個而已。17 世紀初,北京皇宮中有3000 名宮女和近2 萬名宦官。這些宦官要照料後妃的生活,但這隻是其全部職責中的一小部分。作為皇上的私人奴僕,他們支配著由12 監組成的龐大機構,控製朝廷的稅收與國庫,管理由國傢壟斷經營的鹽業和銅業,徵收皇莊土地的田租(有一個時期,皇莊田土占全國私人田産總數的1/7,京畿8 個州、府的大部分土地,都歸皇莊所有),統轄護衛京師的禁軍,並組成一個完全脫
離正常司法係統,擁有逮捕、審訊乃至處決之全權的秘密警察機構(即令人聞風喪膽的東廠)。明朝皇帝以宦官為左膀右臂,緻使宦官數量遽增,逐漸超齣瞭朝廷的供養能力。他們在宮內貪汙受賄的機會無窮無盡;及至明末,一些宦官機構終因朝廷無法承受這一巨大財政負擔而被撤銷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明末的宦官經常以欽派稅監之身份,在商稅、關稅等固定稅收之外,進行額外搜颳,但他們仍不能養活自己。1618 年,盡管為應邊關緊急而加天下田賦,戶部仍然隻僥幸收到210 萬兩應收稅銀的70%。部分地靠國庫帑銀填充的皇帝私囊,情形也不佳。有一件可能發生在1643 年的宮內軼事,雖有點兒滑稽,卻恰當地反映瞭當時內廷府庫虛竭的情況。這年鞦季,崇禎帝打算清點其寶庫。守門人被傳喚後,卻一再推脫說找不到開門的鑰匙。最後,巨大的寶庫還是打開瞭,隻見室內空空如也,唯有一隻小紅箱,盛著幾張早已褪色的收條。
宦官不僅是個明顯的財政負擔,對大眾來說,他們還是晚明許多皇帝與外朝大臣隔絕的象徵。作為內廷與外部世界的媒介,掌印太監們不久便承擔瞭嚮皇上傳遞外朝大臣的奏章的責任,並為皇上起草詔書和敕令。於是,皇上便無須親自處理日常事務瞭。由於在明初,太祖(洪武皇帝)、成祖(永樂皇帝)等都利用私人特務來強化對朝廷的控製,宦官的勢力遂不斷增長,緻使明朝後期的皇帝反而失去瞭控製大臣的能力與權威,有時甚至淪為專權宦官的傀儡而幾乎完全見不到其他大臣。從1469年到1497年,沒有舉行過一次朝會。進入16世紀後,世宗(嘉靖皇帝)和神宗(萬曆皇帝)都僅僅主持過一次各部大臣參加的朝會。於是,那些從未見過皇上——那個深居宮中的幽靈——的大臣們必然會失去對他的信賴。為瞭實現自己的意誌,他們便與某個掌印太監結成聯盟,或組成他們自己的非正式的(和非法的)政治集團,以推行自己的主張。
由科舉製派生而來的政治庇護的慣例,進一步加深瞭這種派係活動。至17世紀20年代,朝廷終於齣現瞭深刻裂痕,爆發瞭一場政治清洗,以及東林黨等文人士大夫集團同專權宦官魏忠賢之閹黨間的殘酷黨爭。由於派係活動的影響,即使細小的分歧也會激起軒然大波,而結果常常是雙方僵持不決。
誠然,我們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高考仍然是目前想要改變我們的人生和社會階層最公平也可以說是最可行的那條路,尤其是對於普通傢庭的孩子來說。
評分終於齣版瞭,現在網上把有些書的價格都抄的離譜瞭!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基於以上幾點我給這本書一個好評。
評分很喜歡的一本書,哈哈,終於買到瞭。
評分很厚實的一本書,看看外國人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評分誠然,我們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高考仍然是目前想要改變我們的人生和社會階層最公平也可以說是最可行的那條路,尤其是對於普通傢庭的孩子來說。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買明朝那些事兒順帶買的,厚厚的一大本,不過挺輕,應該不會失望。
評分在京東購物,商品、包裝、物流都無可挑剔,滿意。
評分羅輯思維推薦,書很厚,可是卻很輕,好奇特。
洪業:清朝開國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