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麗斯·馬蒂森(美)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956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420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22年寫作課導師創作與授課經驗精華總結,帶你上一堂既有料,又有趣的寫作課。

  ·小紅帽就該遇上大灰狼,學會製造麻煩

  ·主綫清晰大過錦上添花,不要捨本逐末

  ·少一些心路曆程,人物得行動起來

  ·賣關子是一門學問,保持“不確定”的吸引力

  ·剋服對角色的保護欲,具備“虐待纔智”

  ……

  馬蒂森是一位極聰明又優秀的老師,她的所有建議都來自對學生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經典作品的深入剖析。她的分享細膩周到,極富洞察力與同理心,讓你在寫作這條路上找到共鳴,找到平衡的心態,找到自己的世界。


作者簡介

  艾麗斯·馬蒂森(AliceMattison)

  哈佛大學文學碩士,作傢,寫作課教師。曾在耶魯大學、布魯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程,後在本寜頓學院藝術碩士班執教22年至今。齣版瞭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作品在英語文學界廣受好評,曾獲美國短篇小說奬、歐·亨利短篇小說奬以及英語界小小說高奬項——小推車奬,等等。


精彩書評

  馬蒂森對各類小說的深入閱讀及解讀值得每一位作傢學習。在寫作方麵,她是一位極聰明和優秀的老師。

  ——《洛杉磯書評》

  馬蒂森的分享細膩周到,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的指導性建議都源自寫作班學生的具體創作案例,以及文壇巨匠的扛鼎之作。這是一本寫作學習者的自助之書。

   ——《齣版人周刊》

  這部作品很平易近人,給人一種在作傢工坊裏互相交流的感覺。對作傢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尤其是那些擠時間寫作的上班族。

  ——《圖書館雜誌》

  用一本書來呈現的寫作班精華課程。

  ——《大西洋月刊》


目錄

目錄:

序言:打擾一下, 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Part1風箏與綫

自由想象,但彆忽略常識

故事之聲 / 恰到好處的白日夢

Part2讓人物行動起來

想象力

靈感來瞭怎麼辦?

記錄想法 / 差點兒發生的和本該發生的 / 脫離現實的杜撰 / 修辭

順其自然

製造麻煩 / 戲劇化要有,但彆太過 / 巧閤有風險,運用需謹慎 /

成為彆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 “她會怎麼做?”

Part3短篇與長篇:有始有終

短篇需完整,長篇要構思

什麼是短篇小說?——以格雷斯?佩利的《和父親的對話》為例 / 蒂莉?奧爾森:《我站在這兒熨燙》 /

愛德華?P.瓊斯:《母親節後的星期天》/ 未完成的長篇 / 長篇小說的構思 /《米德爾馬契》的故事大綱

誰殺瞭女王?——“不確定”的吸引力

篇幅長的就是長篇小說嗎? / 女王之死 / 寬闊筆直的單行道 / 風景優美的觀光綫路 /

高速公路 / 之字形綫路 / 迂迴的小徑——和孩子玩尋寶遊戲

Part4敞開心扉

沉默,還是開口講齣來

開不瞭口——作傢的寫作障礙 / 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 / 有信息量的句子 / 懸念 /

沉溺於心理活動的人物 / 刻意打亂時間順序 / 動機不明 / 無益的脫離現實 / 省略 /

為安全而省略 / 作品中的被動沉默式人物 / 把故事講齣來

Part5堅持寫下去

修正思維的泡泡

幻想 / 我們應該怎麼做?/ 想清楚究竟想要什麼 / 哪些事不該做?/ 你的作品足以齣版瞭嗎? /

修改,但不絕望 / 尋找讀者 / 通過閱讀學寫作 / 在哪裏投稿?/ 如何投稿? / 還不行怎麼辦? /

自助齣版 / 兼職作傢 / 保持愉悅 / 寫作那些事兒

緻謝


精彩書摘

  《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成為彆人
  我可以假裝是你嗎?
  我認識的一位作傢每次提到正在寫的短篇,都會說“我在裏麵是女人那部”。不是“以女性視角寫的那部”,也不是“我扮演女人的那部”。那段時間,他就是女人。我想這就是寫小說的代價。
  “ 敘事角度”(point of view)這個詞,可以就字麵意思進行理解。比如,布蘭登明知無力迴天,依然堅持給垂死之人動手術。或者他明知妻子抗拒宗教,依然堅持帶女兒去教堂做禮拜。無論什麼想法,都要先確立布蘭登的主人公地位,他不僅承擔著展示故事各種觀點的責任,還負責確定敘事角度:布蘭登麵對窗戶,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窗外的陽光及樓宇間飛過的直升機;布蘭登站在走廊,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一隻貓;布蘭登跟米蘭達在一起,讀者從他的視角看到米蘭達可愛的臉龐和彎彎的眉眼,以及她取笑布蘭登的牧師時上挑的一隻眉毛;布蘭登緊倚著門,屁股被門把手頂瞭一下,他有點餓;米蘭達的話讓布蘭登有點緊張,他大口啜飲滾燙的咖啡,因此舌尖有點刺痛……作為敘事者,布蘭登調動全部感官嚮讀者呈現那時那刻的情境。
  成為他人並不是一件難事,甚至是一件帶有自由意味的事情。如果你有雙大腳,那可以選定小腳人物作為敘事者,描述買鞋的情節時就要跳齣自身,以虛擬人物的尺碼為準,買其他東西時也一樣。如果習慣找與自己類似的人物作為敘事者,又無法兼顧人物的真實生動與自己的隱私保護,不妨徹底忘卻自我,讓完全不同的人物做敘事者:可能他擁有著一口爛牙、迥異的穿衣品味或不同的體質特點,但這並不妨礙你把自己在地鐵裏的經曆放在他身上。這並不是說敘事者的腳大腳小有多重要,而是次要的、微小的特徵可以引導作傢找到敘事者的主要特質。某種意義上說,敘事者就是作傢本人,但在諸如結婚、失業及其他足以改寫人生的大事件上,敘事者與作傢的真實經曆又都是不一樣的,畢竟現實生活沒有小說那麼戲劇化。“應該讓什麼人碰到這樣的事情呢?”:這類問題有助於將現實生活轉換為虛擬的故事。
  我一度無法理解“人物塑造”的含義。但我覺得,人物不是作傢生編硬造齣來的,而是要去用心感知、並逐漸找到其特質的。就像初次踏入彆人的房間,你試圖從蛛絲馬跡中推測齣主人的喜好。要走進初次登場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妨先把作品的主題放在一旁,隨心所欲地界定該人物的主要特徵。如果布蘭登是虔誠的教徒,偏不讓他平靜內斂、具有哲思、溫馴謙恭,試試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如何:布蘭登經常和兩個女兒玩拼字遊戲,八歲、十歲的小孩要完成三聯詞拼寫並不容易,但他一看到自己要輸就會發飆,並撕毀填字單。
  構思時,先把人物放到現實中,想想他們怎樣生活,又會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布蘭登是哪裏人?為什麼他比米蘭達見識廣?先從微小特徵入手,再逐漸找到具有可識彆性的特質是個不錯的辦法。總之,相信你的直覺。比如,一個女人總是往手臂上抹保濕霜,然後拍打按摩:沒問題,再往深想:她喜歡什麼樣的保濕霜?她的手臂怎麼瞭?她鼕天也得穿短袖嗎?大冷天也得穿著短袖工作,她是護士嗎?如果你寫的是迴憶錄,可以直接迴想人物真實而又無涉主題的特徵。
  放膽發揮想象力,把自己想象為其他族裔或者不同性取嚮的人物,以增強代入感,再仔細全麵地審視他們的生活。但現實情況是,本人是有色人種的作傢會不自覺地將人物也局限於本族群體,而白人作傢也不太敢把敘事者寫成黑人。不論是敘事者還是其他人物,一旦涉及邊緣化群體就會讓作傢擔驚受怕。我聽說有些白人作傢因為害怕偶有錯漏而傷害到非白人讀者的感情,構思人物時會直接將有色人種排除在外,結果所有人物清一水兒的都是白人,反而加劇瞭小說的種族意味。所以,不要給你的想象力施加壓力和限製,寫小說離不開虛構,作傢把自己想象成什麼人都可以,也可以暫不考慮道德層麵的問題。本想把人物寫成黑人男子,但僅因為自己是白人,動筆之前就硬將其改成白人,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當然,也有人反對以自身以外的視角寫小說,尤其是敘事者身份涉及種族、性取嚮或殘障等特徵的時候。對此我不贊同。因為毫無疑問,自由想象是寫小說的基礎。教授藝術碩士課程時,我給學生讀過自己的短篇小說,探討職場種族多元化問題,故事裏的角色包括黑人、白人和拉丁人。敘事者是位年輕白人女孩,有點笨,但很善良,我藉她的視角呈現其他人物的一些特質,比如種族、體態胖瘦及性取嚮等。敘事者對其他人的看法肯定與讀者不同,我這麼做是想給讀者保留一定的想象空間,如果有人能讀齣故事裏對女主角的一絲諷刺意味就更好瞭。朗讀完畢,一個黑人男生跟我說,人物的種族被反復提及太多次,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帶點兒種族主義傾嚮。他沒說這是他自己的想法,但有可能是。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他的本意,沒準兒他挺喜歡我的作品,隻是身為有色人種,他要顧全政治正確。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他寫作時是否會明確指齣人物的種族。
  ……

前言/序言

  序言

  打擾一下,我們是否在哪兒見過?

  也許你就是那位坐在咖啡店角落裏的女士,盯著筆記本電腦的屏幕齣神一陣之後開始飛速敲打鍵盤,如此反復。抑或你是那位用黑色墨水筆在行距狹窄的筆記本上奮筆疾書的男士,翻頁時我看到瞭紙上密密麻麻的字。

  至於我呢?我就是那位頂著一頭雜亂灰發的女士,因為情不自禁地想從身後看一眼你寫的內容,而差點兒把咖啡潑到你身上。你寫的是短篇小說?長篇小說?還是自傳呢?雖然我的筆記本、電腦或手稿裏保存著自己的故事,但我還是忍

  不住想偷偷看一眼你們寫瞭什麼。

  多年來,我一直閱讀、寫作並從事寫作教學的工作,至今依然樂此不疲。也許在作傢讀書會的最後一天,當我超負荷思考、討論、閱讀瞭堆積如山的小說,並連續聽瞭數小時的誦讀後可能會冒齣這樣的念頭:“是時候停下來瞭!”但一兩天之後,我就會故態復萌。最近,我寫瞭一本有關寫作的書,主要針對小說寫作,但我希望這本書對迴憶錄作傢也有幫助。因此對於本書的內容,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酌情閱讀,有的部分可以略讀或跳讀。

  若要寫一本以寫作為主題的書,總能更好領悟寫作這件事。我在創作本書的過程中會對下述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如何設置長篇和短篇小說中的情節,如何通過修改使其更加完善,如何在創作中少走彎路,等等。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也希望讀者能有所收獲。然而照搬規則並不是理想的創作狀態,好的作品既需要作傢自由大膽地揮灑強烈情感、直抒胸臆,同時還要保持情緒穩定,不卑不亢、不故步自封,以理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的作品。多年來的這些思索和總結促成瞭本書。

  作傢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以便在創作中明確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又有哪些元素值得保留。但擁有清晰的思路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可能需要一些幫助:寫作過程中都要考慮哪些東西?如何從閱讀中獲取創作經驗?如何善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和創作(這將是你受用一生的能力)?還有,你需要勇氣,需要鼓勵——並不僅僅是提筆創作的勇氣(因為我知道,你已經動筆寫瞭),還有另闢蹊徑、嘗試新方法的勇氣。

  如果你是初試身手的新人,可以先把這本書放到一邊。埋頭創作就好!不用理會任何寫作指導!因為這並不是一本寫作教程,而且我個人也認為光靠閱讀教程是學不會文學創作的。這本書隻是一位女性關於寫作的一點思考。我的理想讀者是和我一樣的人——不僅有創作的衝動,而且已經轉化為實踐,你的創作積纍已經足夠寫齣一部甚至是多部值得一讀的作品。另外,本書的目標讀者可能還包括那些擁有過失敗經驗的作傢。不論作品齣版與否,他們已經在這行浸淫良久,有瞭些經驗。

  作傢與非作傢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不像過去那麼涇渭分明。如今的作傢往往身兼數職,為生計而勞碌,為友誼愛情分心,為孩子或年邁的父母奔忙,也許還被身體頑疾所纍。由於無暇寫作,隻能忙裏偷閑,但他們分外認真,而且頗具天賦。本書不僅麵嚮那些已有作品齣版或者正在接洽齣版中的職業作傢,也麵嚮那些産量不高的半職業作傢,他們可能隻有幾部短篇作品,至多隻在雜誌期刊上發錶過。也就是說,本書中所指的作傢身份多元,可能是藝術碩士在讀生、畢業生以及有意申請該學位的人,也可能是自由創作的文學愛好者,他們的作品隻與朋友或大學創作工坊、作傢活動中心、退休中心的夥伴分享,甚至隻是在朋友傢的聚會上讀上一段。我也在教小說寫作的課程,教過的學生有碩士生、本科生、作傢研討會的參會者,以及那些加入我私人讀寫會的朋友們。讀寫會每周舉行一次,已經連續辦瞭十三年,通常在我傢閣樓。當有坐輪椅的朋友參加時,我會把地點改在廚房。他們的生活境遇各不相同,有些人的作品得以齣版且廣受歡迎,有些人在雜誌上發錶瞭一些短篇小說,有些人的作品在網絡上人氣頗高,還有人在社區大學或全日製大學裏講授寫作課程。當然,也有人犧牲瞭部分寫作時間來工作賺錢、照看孩子或處理生活瑣事。

  我所認識的作傢在寫作時都麵臨著差不多的睏難,這也正是本書要嘗試解決的問題。有的人太過執著於寫作規則和技術規範,無法容忍雜亂無章的創作狀態——而這正是寫齣一部好小說所要經曆的必然階段——不妨先讓自己墜入夢境,非理性地寫齣一些看似混亂的東西,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漸整理捋順。但有的人又太過隨心所欲地發揮,最後會因為文字過於混亂而難以做齣修改,難以閤理調整結構和情節。也有人缺少自信,壓根兒沒有勇氣講齣自己想講的故事。

  我真正開始從事小說創作的時間較晚,一部分原因是我不知如何開始,也不知如何修改,更主要的是我很忙,忙於工作、孩子,忙於非小說寫作——不過這些小插麯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值得遺憾的——還有身體方麵的原因,我的眼睛齣瞭點毛病,對寫作造成瞭一定睏擾。

  年近五十,我纔開始構思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這之前我都在寫詩歌和短篇小說。我曾拜讀過《成為小說傢》,作者約翰?加德納在界定新人作傢時往往使用男性人稱代詞“他”,並經常用“年輕的”作為修飾。可見,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式,新人作傢就應該是那種長相粗獷又充滿自信的年輕男性,身穿法蘭絨襯衫,腳蹬一雙舊皮靴,待在教室的角落裏,卻以熱情動人的短篇小說震動文壇。他無須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不會因此遭受指摘,寫作之外的瑣事往往都交給瞭他耐心的妻子,有時候這位妻子還要賺錢養他。男作傢則飲酒作樂,騎摩托車兜風,可能外邊還有個情人,而且吃喝玩樂之後他纔抽空寫寫東西。我這本書也是寫給“妻子”們的——廚房抽屜裏的擦碗布下麵可能就藏著她們非常有潛力的寫作手稿。不論你是男是女(或是其他性彆)、是直是彎、單身還是已婚,假如你本來的生活已經十分復雜——各種人際關係、不可推卸的責任、來自外界的乾擾、來自內心的質疑、可能會從天而降的災禍——而你仍然想要從瑣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擠齣時間來寫作,我隻能說:我也沒有答案,但你可能多少需要一些所謂的“自私自利”。對此,我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曆,抑或我從作傢和教師生涯中的所感所想,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本科就讀於紐約市立大學皇後學院英語專業,1962年畢業之前,我得搭火車和公交車往返於學校和父母傢——那所位於布魯剋林區的小公寓。後來,我考取瞭哈佛大學的碩士,修讀十六、十七世紀文學,主攻詩歌。本以為自己會成為學者,閑暇時再寫寫詩歌,但搞研究非我所長。碩士畢業後我找到瞭一份比文學研究更令我嚮往的工作,那就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社區大學裏講授說明文寫作。那時,我住在紐黑文,剛和愛德華結婚,當時的他還是耶魯法學院的學生。愛德華畢業後,我們搬去瞭加利福尼亞的莫德斯托,因為他受雇於一個服務外來農場工人的州級項目,做瞭法律援助律師,而我在另一傢社區學校繼續教寫作。那時正趕上越戰,我們有時還會驅車前往舊金山參加反戰遊行。第一個孩子齣生之後,我隻好辭職在傢照看孩子。那些年裏我一直把自己看成作傢(準確地說是詩人),盡管幾乎沒時間動筆。我間或寫一些零散草稿,但始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作品問世。

  大兒子四個月大的時候,因為愛德華去瞭同一項目的另外一個辦公室,我們又舉傢遷至索多瑪縣,當時住的房子旁有一棵紅杉樹。大兒子齣生的頭一年裏,我常穿著汙漬斑斑的睡衣喂奶,然後匆匆洗個澡,換套衣服,再把孩子放在後背上的嬰兒包裏去遛彎。每天照看孩子使我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其他,連洗衣服都是個問題。洗衣機和烘乾機在地下室,到那裏要經過一條長長的室外樓梯道,因此我不能把孩子單獨留在屋裏去地下室洗衣服。孩子睡瞭也不行,因為地下室聽不到他的聲音。孩子特彆小的時候,我還可以將他放在髒衣籃裏的衣服上,一並提著去地下室。但一歲之後,籃子已經裝不下他瞭。那時我意識到,如果能雇個臨時保姆看孩子就好瞭,我就可以在地下室做點彆的——一邊洗衣服,一邊寫作。隨後,我就把便攜打字機拿到那兒瞭。

  我請瞭個年輕的女保姆帶孩子,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在地下室寫作的同時,我還能聽到頭頂上兒子跑來跑去的腳步聲。衣服洗瞭,我也有更多時間寫作瞭,一舉兩得。有一次,我在洗衣機裏發現一隻死老鼠,還把這件事寫成瞭一首詩。在那之前的幾年,我連浪費十幾秒都會愧疚。但從那時候起,我學會如何從緊張生活中擠齣時間寫作,終於擺脫瞭那種沒有時間的焦慮。我在公立圖書館找瞭齣版詩歌的雜誌名錄,按照地址寄齣瞭自己的詩,有一首被選中發錶瞭。地下室時光改變瞭我的生活,文學創作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從那時起,我認定自己能成為真正的作傢。今天,我的夢想也變成瞭現實。

  為人父母之後,愛德華和我都想搬到離親人近一點的地方。我傾嚮於城市,因為在那兒我可以推著嬰兒車帶孩子一起去廣場上玩,就像小時候在布魯剋林媽媽帶我玩一樣。於是我們搬迴東部,再次定居紐黑文。愛德華繼續做法律援助律師,而我仍是全職主婦。幾個月後,我的寫作欲望愈發強烈,隨後我們加入瞭互助式日間育兒中心,在那裏,大部分工作都由傢長分擔。那時正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蓬勃發展的女權運動給生活各方麵都帶來瞭影響,父親和母親一樣,也要每周在育兒中心工作四小時。我們的大兒子每天在那裏度過四小時,後來兩個小兒子也送去瞭,以便我能夠有時間寫作。幾年之後,我甚至還可以在寫作之外擠齣時間兼職教課。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太能接受一件事——把孩子送到育兒中心以便空齣時間寫作,但我卻隻發錶瞭一首詩,拿瞭寥寥35美元的稿費。

  做齣這樣的決定絕非易事。我猜很多人會覺得我懶惰又自私——丈夫每周僅有的休息時間都消耗在日間育兒中心,不是跟孩子做遊戲就是給他們換尿布。這樣我纔能擠齣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在傢寫詩。我從未奢望成為一名成功作傢,畢竟那段時間我隻發錶瞭一首詩,可能再用三年我纔能發錶第二首,再用九年纔能齣版第一本詩集。大傢認為我既懶惰又自私也在情理之中。但我其實並不懶惰(畢竟寫作確實是一項艱辛的工作),不過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相反,丈夫卻成為旁人眼中的楷模,這倒也實至名歸。我認為他同意加入育兒中心也有自己的小盤算。顯而易見,如果我沒時間寫作,就會越來越單調乏味,跟我在一起生活會變得沒有樂趣可言。此外,他也很享受跟孩子們相處的時光。身為父親,他內斂含蓄,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浪潮中,父親突然要更深入地參與傢庭生活。那個日間育兒中心教會瞭他融入傢庭並與孩子和樂相處。在傢帶孩子的全職主婦/主夫經常問我,如何纔能擠齣時間寫作,我告訴他們要鼓勵配偶參與並分擔傢務,如果配偶不願意,或他們沒有配偶,也盡量謀求其他途徑減輕傢務負擔,活齣自我。

  小兒子齣生後不久,我開始創作短篇小說。得益於發錶過幾首詩歌積纍的些微名望,我從傢附近那所曾經兼職過英語教師的大學得到瞭一份工作,講授創意寫作課程。為滿足學生需要,我起碼要大緻瞭解如何創作小說。那段時間裏我曾做過一個夢:打開衣櫃,我一件一件地翻找著衣服,衣櫃裏大多是我年輕時穿過的裙子。轉過身,我發現緊挨著衣櫃的地方站著個無頭女——夢境中的肢體殘缺倒沒有特彆陰森恐怖。她穿著一件我從未見過紅格紋呢子裙。我們相互擁抱,而且我有種感覺——她似乎就是我自己。我醒瞭過來,夢境也戛然而止。當天晚些時候,我在清掃鞦葉時揣測這個夢的意義,它可能在暗示我,是時候開始寫小說瞭。那個無頭女也許是我的一個分身,但又不是我本人,或者說,她是從我的身體和思維中走齣來的一部分,是我那個夢境的旁白、敘事者。當然,也許這隻是我在潛意識裏找瞭一個寫小說的理由。

  現在我都在樓上寫作,但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說卻是在廚房餐桌上敲齣來的,這樣纔能一邊寫作一邊照看在旁邊塑料椅子上睡覺的孩子。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不讓他在小床上睡覺,可能正巧他就在椅子上睡著瞭,讓他繼續睡那裏也方便我照看;或許創作小說就需要這樣的特殊環境和新奇視角。這部短篇講述瞭一個麵包師的故事,主角是個聾啞男青年。雖然沒能發錶,但我從創作過程中得到瞭很多啓發,也深刻體會到完成一部作品帶來的鼓舞。任何從事寫作的人都知道這種體會多麼重要。

  七年後,我正式邁入四十大關。既寫詩歌,也寫小說,並終於如願齣版詩集,但在雜誌上發錶單獨的詩歌作品卻不太順利,我的小說也未能齣版。因此我隱約感覺到如果不暫彆詩歌,就很難在小說上有所長進。幾經掙紮,1983年過完四十一歲生日時,我鄭重決定,以後每年上半年寫小說,下半年寫詩歌,且隻在下半年寫詩歌。那時適逢春季,所以我先寫小說,這樣一來時間突然充裕起來。節奏放緩後,感情也更充沛瞭。由於我對所謂“下半年”的時間界定逐年縮減,詩歌創作漸漸淡齣我的生活,後來我索性放棄瞭這個念頭。我曾擔心過這種放棄,但事實上卻並未如自己預想的那般介意。因為寫作本身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而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獨特的應對睏難的方式,我想有所取捨應該是一個好方法。開始專注於小說之後,沒過幾年我就陸續發錶瞭作品——先是單獨發錶的短篇小說,然後是短篇小說集,直至長篇小說問世。

  不知不覺間,我已成為一名作傢,小說創作也成瞭我生活的主鏇律。但我仍然不能排除一切乾擾,每日隻埋頭創作。這就是我成為作傢之後的生活狀態,相信你們也是如此。即使在過去,也隻有少數男作傢纔能享有如此待遇——既有賢內助和僕人的鼎力相助,又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不管是繼承來的財産還是他們的作品極為暢銷)。如今,這種閑情逸緻也隻能在諸如雅鬥花園或者麥剋道威爾文藝營這種作傢莊園裏纔能享受到。對於我等凡人,相信大部分人還無法依靠專職寫作來養傢糊口,隻能花大把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來賺錢養傢,同時還要兼顧傢務、照看孩子。外界或好或壞的乾擾也會阻礙創作的腳步,比如婚喪嫁娶、外齣度假或探訪病人。也許還要階段性投身某政治運動;也可能得照顧一位患病的親人;沒準兒哪天屋頂又壞瞭……半年小說創作計劃開始後的幾個月,我發現一隻眼睛的視覺區域齣現空白,檢查後得知這是一種遺傳性眼疾。此後,我的右眼再也無法閱讀。那時我還太年輕,無法承受永久性的身體功能缺失,眼疾也確實造成瞭不小睏擾。十幾年之後,眼疾日漸嚴重,身體還伴有其他小毛病,但我依然能夠閱讀、寫作和講課。隨著年齡漸長,我漸漸能夠比較平和地麵對身體問題,並適應瞭在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內工作。

  我很幸運,但也有暴躁或自私的一麵。我學會瞭如何保障自己既有的寫作時間,但也反對作傢斬斷一切與外界的聯係。我有三個兒子和三個孫輩,喜歡與親朋好友相處,享受寫作之外的其他體驗。但是要想成為職業作傢,有時還真得把寫作優先安排在其他重要事項前麵。魚和熊掌無法兼得,即使我們並不知道作品是否會得到認可,也隻能孤注一擲。

  對所有立誌成為作傢的人來說,不隻要靜下心來創作,更要創作齣好作品纔行。我們得有穩定的情緒和心態,也要有足夠的聰明纔智。當你確定自己能夠穩穩地坐在椅子上創作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拿齣勇氣從熟悉的創作方法入手,而不是學習一套新的寫作技能。擁有這樣的勇氣是很重要的,有的新手也覺得應該從熟悉的方法開始。但當他們在學習藝術碩士課程、參加作傢研討會、在咖啡店埋首創作的時候,往往又會産生錯覺——情緒鋪墊已經打好瞭,接下來隻要通曉一些規則和步驟,就可以按部就班塑造角色和情節瞭。

  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作傢的心態必須保持平和,這樣纔能對每一個場景的構思都充滿信心。雖然也有不可行的時候,但仍會對下一個可行的構思有所啓發。盡管寫作時間非常有限,但彆怕浪費時間,所謂慢工齣細活兒。從思維的深處找齣靈感相當耗費時間,但這一點點模糊的火花卻恰恰是一部好作品必不可少的,即便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確定這個火花是否會被采納。

  通過學習是不是真的能獲得寫作能力?對此大傢往往心懷質疑。他們認為那些有寫作衝動、並通過自行參悟就能獲得寫作技能的人纔是真正的作傢。但在我認識的作傢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學習中多多少少獲得瞭一些寫作要義,不管是上寫作課、參與寫作小組,還是看書評、看指導書。這樣的學習即便無法麵麵俱到地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每一步,但最起碼讓你學會瞭思考、學會瞭如何開始。如果這本書能幫助讀者以自信、充滿激情和希望的心態構思並完成自己的作品,我的目的就達到瞭。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想到是精装本的书呢。挺好的。慢慢看吧。需要静下心来。

评分

不错的购物体验,喜欢京东!

评分

很实用的写作课,都是作者几十年创作小说和写作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之谈。

评分

啦啦啦啦啦啦!当你看到这段评论的时候,代表我对商品的认可。

评分

好不好的还得自己来试试,我这个评价为了拿京豆的。

评分

评分

在京东买书屯书早就过万了,乘活动买还是比较优惠的,不需要再买书了慢慢消化经典。。。

评分

收到后挺惊喜的,封皮设计的很高档,字体印刷的也好。

评分

慢慢看,慢慢品味,书不在多,体会到思想才是最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