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所敘為唐世及五代十國之文人單篇傳奇與誌怪傳奇集。
* 唐詩、唐稗並稱一代之奇,前有魯迅、汪闢疆篳路藍縷,今李劍國窮數年之力,搜逸捃殘,稽古徵微,匯輯全目,詳為敘錄。
* 敘錄內容包括作者、著錄、版本、流傳、篇目之考辨及影響、評價等。重在鈎稽資料,條疏源流,辨證真僞,發明得失。
* 每篇敘錄以書(篇)名、捲數標目,名稱多有歧異,則酌以早齣或可信者為準,彆稱則於正文首段著齣。書(篇)名後所標捲數,皆見於著錄或有版本可徵者,捲數有歧亦酌取一說;單篇作品所標捲數則隻限見於唐宋史誌書目著錄者。
李劍國《唐五代誌怪傳奇敘錄(增訂本)》全三冊,中華書局齣版的增訂本,比原先的版本更為翔實,篇幅上也有很大的增加。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經過改動。搜羅的範圍更為廣泛,而且又吸納瞭極新的研究資料。
李劍國,山西靈丘人。1943年1月生。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1979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係,師從硃一玄、寜宗一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中國小說史方嚮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現為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撰有《唐五代傳奇集》等。
目 録
唐稗思考録(代前言)
凡例
第一捲 初興期
古鏡記一捲(王度)
補江總白猿傳一捲
黃仕強傳
遊仙窟一捲(張鷟)
晉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內傳一捲(鬍慧超)
亭亭敘録
猿婦傳(劉氏)
蘭亭記(何延之)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
梁四公記一捲(張説)
附考:震澤龍女傳
鏡龍圖記一捲(張説)
緑衣使者傳(張説)
傳書鷰(張説)
唐晅手記(唐晅)
放魚記(萬莊)
續神異記(南巨川)
李牟吹笛記(李舟)
高力士外傳一捲(郭湜)
杜鵬舉傳(蕭時和)
遊仙記(顧況)
得寶記(鄭輅)
附考:寶應録
搜神記一捲(句道興)
續博物誌(林登)
廣異記(王通明)
金剛般若經靈驗記(蕭瑀)
冥報記二捲(唐臨)
附考:睦(眭)仁蒨傳
見鬼傳
冥報拾遺二捲(郎餘令)
地獄苦記
王氏神通記十捲(王方慶)
神仙後傳十捲(王方慶)
誌怪録
異物誌三捲(瀋如筠)
金剛般若經集驗記三捲(孟獻忠)
神怪誌(孔眘言)
夢書四捲(盧重玄)
後仙傳(蔡瑋)
神仙記二十捲(張氳)
廣古今五行記三十捲(竇維鍌)
定命論十捲(趙自勤)
紀聞十捲(牛肅)
附考:王賈傳
裴伷先彆傳
吳保安傳
奇男子傳
牛應貞傳
續仙傳(段常)
洽聞記三捲(鄭常)
瀋氏驚聽録一捲(瀋氏)
雜異書
異雜篇
第二捲 興盛前期———傳奇文興盛期
離魂記一捲(陳玄祐)
任氏傳(瀋既濟)
枕中記(瀋既濟)
稚川記(鄭伸)
周廣傳(劉復)
梁大同古銘記一捲(李吉甫)
楚寶傳一捲(杜確)
秀師言記
洞庭靈姻傳(李朝威)
柳氏傳(許堯佐)
魂遊上清記(趙業)
還魂記一捲(戴少平)
南柯太守傳(李公佐)
鸎鸎傳(元稹)
長恨歌傳(陳鴻)
開元升平源一捲(陳鴻)
感夢記(元稹)
東城老父傳一捲(陳鴻祖)
李章武傳(李景亮)
蜀婦人傳(李端言)
盧逍遙傳(李象先)
李赤傳(柳宗元)
河間傳(柳宗元)
廬江馮媼傳(李公佐)
石鼎聯句詩序(韓愈)
附考:怪道士傳
古嶽瀆經(李公佐)
記異(白居易)
三女星精(鄭權)
附考:姚生傳
三女星傳
蔡少霞傳(鄭還古)
煙中怨解(南卓)
異夢録(瀋亞之)
馮燕傳(瀋亞之)
崔少玄傳(王建)
盧陲妻傳(長孫滋)
謫仙崔少玄傳二捲(王元師)
東陽夜怪録(王洙)
謝小娥傳(李公佐)
燕女墳記(李公佐)
湘中怨解(瀋亞之)
感異記(瀋亞之)
附考:潤玉傳
張女郎傳
瀋警遇神女記
上清傳(柳珵)
劉幽求傳(柳珵)
客僧傳(杜氏)
楊媛徵驗(楊嗣復)
三夢記(白行簡)
李娃傳(白行簡)
崔徽歌序(元稹)
韋丹傳
瞿童述一捲(溫造)
昭義軍記室彆録一捲(盧弘止)
柳及傳(孟弘微)
神告録(陸藏用)
後土夫人傳
附考:韋安道傳
達奚盈盈傳
秦夢記(瀋亞之)
霍小玉傳(蔣防)
廣異記二十捲(戴孚)
附考:華嶽神女記
王玄之傳
靈怪集二捲(張薦)
附考:織女星傳
織女
報應傳三捲(法海)
通幽記三捲(陳劭)
附考:小金傳
妙女傳
龍城録二捲(柳宗元)
金剛經靈驗記三捲
集異記三捲(薛用弱)
附考:李清傳
鬱輪袍傳
王渙之傳
第三捲 興盛後期———傳奇集興盛期
楊娼傳(房韆裏)
周秦行紀一捲(韋瓘)
神異記
華嶽靈姻傳
劉無名傳(劉無名)
宣州昭亭山梓華君神祠記(崔龜從)
鄭潔妻傳(鄭潔)
梅妃傳一捲(曹鄴)
真珠敘録
大業拾遺記一捲
俠客傳(張祜)
石氏射燈檠傳(張文規)
冥音録
靈鬼録
侯真人降生臺記(高玄謩)
無雙傳(薛調)
黃鬚傳
鄭德璘傳(裴鉶)
虯鬚客傳一捲(裴鉶)
非煙傳(皇甫枚)
張建章傳
中元傳(羅隱)
仙種稻(羅隱)
祥異集驗二捲(麻安石)
戎幕閑談一捲(韋絢)
前定録一捲(鍾輅)
玄怪録十捲(牛僧孺)
附考:杜子春傳
王恭伯傳
裴諶傳
烏將軍記(烏將軍傳)
柳歸舜傳
申宗傳
知命録
妖録三捲(牛僧孺)
幽怪録十四捲(李德裕)
定命録二捲(呂道生)
附考:袁天綱外傳
靈異誌五捲(裴約言)
騰聽異誌録
河東記三捲(薛漁思)
附考:見夢記(獨孤見夢記)
闆橋記
續定命録一捲(溫畬)
冥洪録一捲
會昌解頤四捲
博異誌三捲(鄭還古)
附考:崔玄微記
張遵言傳
蘇四郎傳
白蛇記
崔書生傳
逸史三捲(盧肇)
附考:李林甫外傳
纂異記一捲(李玫)
附考:嵩嶽嫁女記
蔣琛傳(蔣氏傳)
韋鮑二生傳
甘棠靈會録
張令傳
蚍蜉傳
原化記三捲(皇甫氏)
附考:夜塚決賭記
續玄怪録十捲(李復言)
附考:五真記
魚服記
竇玉傳
李衛公彆傳
張老傳
齊推女傳
酉陽雜俎三十捲(段成式)
附考:玉格一捲
諾臯記一捲
支諾臯一捲
肉攫部一捲
寺塔記一捲
金剛經鳩異一捲
新纂異要一捲
崔汾傳
金剛經報應記三捲(盧求)
陰德傳
乾在子三捲(溫庭筠)
附考:柳參軍傳
八仙傳一捲(江積)
窮神祕苑十捲(焦璐)
宣室誌十捲(張讀)
附考:陸顒傳
求心録
人虎傳
巴西侯傳
獨異誌十捲(李伉)
甘澤謡一捲(袁郊)
附考:陶峴傳
紅線傳
陸氏集異記二捲(陸勳)
夷堅録二捲(張敦素)
杜陽雜編三捲(蘇鶚)
附考:同昌公主外傳(同昌公主傳)
樹萱録一捲
傳奇三捲(裴鉶)
附考:玉壺記
崔煒傳
少室仙姝傳
薛昭傳
崑崙奴傳
聶隱娘傳
張無頗傳
洛神傳
曾季衡傳
趙閤傳
顏濬傳
韋自東傳
山莊夜怪録
袁氏傳
鄭德璘傳
異聞集十捲(陳翰)
附考:獨孤穆傳
櫻桃青衣傳
第四捲 低落期
雙女墳記(崔緻遠)
玉匣記(皇甫枚)
靈應傳
隋煬帝海山記二捲
隋煬帝開河記一捲
隋煬帝迷樓記一捲
餘媚娘敘録
鄭鶴傳(焦隱黃)
鄴侯外傳
高僧嬾殘傳一捲
葉法善傳一捲(劉榖神)
闕史三捲(高彥休)
附考:揚州夢記
金縷裙傳(金縷裙記)
洞冥録
大唐奇事記十捲(李隱)
劇談録二捲(康軿)
金溪閒談十二捲(劉山甫)
夢雋一捲(柳璨)
聞奇録三捲
神仙感遇傳十捲(杜光庭)
道教靈驗記二十捲(杜光庭)
桂苑叢談一捲(嚴子休)
瀟湘録十捲(柳祥)
附考:漱石軒筆記一捲
丹青扇記
三水小牘二捲(皇甫枚)
附考:洛京獵記
獵狐記
侯元傳
卻要傳
驚聽録
十物誌一捲(通微子)
知命録一捲(劉願)
摭異記
夢係
夢記
夢苑
玄門靈妙記
武陵十仙傳
異録
述異録
乘異集
第五捲 繼續低落期
田布神傳(李琪)
張靈官記(瀋彬)
蜀石(王仁裕)
仙傳拾遺四十捲(杜光庭)
録異記十捲(杜光庭)
緱嶺會真王氏神仙傳四捲(杜光庭)
墉城集仙録十捲(杜光庭)
附考:南嶽魏夫人傳(魏夫人傳)
西王母傳
感定命録一捲
靈驗傳
報應録三捲(王轂)
續王氏神仙傳一捲(王轂)
續仙傳三捲(瀋汾)
附考:馬自然傳
譚峭傳
神仙事跡六捲(王鬆年)
疑仙傳三捲(隱夫玉簡)
皮氏見聞録十三捲(皮光業)
妖怪録五捲(皮光業)
鐙下閑談二捲
王氏見聞集三捲(王仁裕)
玉堂閑話十捲(王仁裕)
續玉堂閑話一捲(王仁裕)
女仙傳
仙隱傳十捲(孫夷中)
廣前定録七捲(馮鑑)
玉溪編事三捲(金利用)
賓仙傳三捲(何光遠)
儆誡録五捲(周珽)
耳目記二捲(劉崇遠)
附考:墨崑崙傳
紫花梨記
稽神録十捲(徐鉉)
附捲 僞書辨證
弁言
續前定録一捲(題鍾輅)
續幽明録(題劉孝孫)
稽神録一捲(題雍陶)
夢遊録一捲(題任蕃)
物怪録一捲(題徐嶷)
靈怪録一捲(題牛嶠)
聞奇録一捲(題於逖)
靈應録一捲(題於逖,傅亮)
誌怪録一捲(題陸勳)
幻異誌一捲(題孫頠)
幻戲誌一捲(題蔣防)
神呪誌一捲(題雍益堅)
集異誌四捲(題陸勳)
冤債誌一捲(題吳融)
異疾誌一捲(題段成式)
暌車誌一捲(題歐陽炯,歐陽玄)
靈鬼誌一捲(題常沂)
靈鬼誌(題荀氏)
靈物誌一捲
纔鬼記一捲(題張君房,鄭蕡,鄭哲)
再生記一捲(題閻選)
壠上記一捲(題蘇頲)
李謩吹笛記一捲(題楊巨源)
玄怪記一捲(題徐炫)
玉匣記一捲(題皇甫牧)
耳目記一捲(題張鷟)
五行記一捲(題闕名)
南部煙花記一捲(題馮贄)
賈午傳(題王彬)
玉簫傳(題江群文木)
蔣子文傳(題羅鄴)
中山狼傳(題姚閤,謝良)
李夫人傳(題陳翰)
劍俠傳四捲又一捲(題段成式)
續劍俠傳一捲(題喬夢符,洪邁)
狂奴傳一捲(題李延壽)
僊吏傳一捲(題太上隱者)
異僧傳一捲(題李中)
英雄傳一捲(題雍陶)
豪客傳一捲(題杜光庭)
俊婢傳一捲(題楊萬裏)
神女傳一捲(題孫頠)
夜叉傳一捲(題段成式)
妖妄傳一捲(題牛希濟)
妖蠱傳一捲(題魏承班)
妖巫傳一捲(題尹鶚,洪邁)
幻影傳一捲(題薛昭藴)
雷民傳一捲(題瀋既濟)
聖琵琶傳一捲(題何曾)
五方神傳(五方神記)一捲(題柳鬍)
屍媚傳一捲(題張泌)
賣鬼傳一捲(題包何)
奇鬼傳一捲(題杜青荑)
女仙傳一捲(題高駢)
龍女傳一捲(題薛瑩)
陽羨書生傳(題鄭還古)
附 録
宋元十種書目著録對照錶
引用書目
作者索引
書名索引
後 記
增訂後記
後記
增訂後記
《唐五代誌怪傳奇敘録》的撰寫始於1984年,到1987年末終於完成瞭這部百餘萬字的書稿。那時學術著作齣版相當睏難,所以直到1993年12月纔由南開大學齣版社齣版——時間已經過去瞭整整六年。六年間雖説常有“楊傢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惆悵,倒也沒把它擱置起來,不斷作些內容和文字的修改。書齣版後引起學界的一定關注,何滿子、張國風、孟昭連等先生曾先後撰文加以介紹和評論,説瞭許多好話,還有些熱心人“到處逢人説項斯”,都給瞭我很大鼓勵。尤其是復旦的陳尚君先生於1994年9月4日緻函於我,除給予充分肯定外,也提供瞭許多很有價值的資料,使我非常感動。1998年9月此書二次印刷,我在書後加瞭個《補正》,根據尚君的提示及我自己的新發現新考證對初版的一些內容作瞭補充修改。原書相關正文也在不影響版麵情況下做瞭個彆文字的處理。初版由於種種原因錯字很多,二印本也作瞭些改正。
如今又十好幾年過去瞭,再來看這部書,問題仍還不少。檢討自打寫這部書以來自己的錶現,覺得問題主要有四:一是學識不足,二是資料未備,三是思考欠周,四是粗心大意。四者有一端在都難保證能有較高的質量,何況四者都占呢!2003年4月我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係講學,一位美國女教授問我你的書有沒有錯誤,我説有,送你的這兩本書(《宋代傳奇集》和《中國狐文化》)是近一兩年剛齣的,已經發現有錯誤。她説,我沒看齣來(以前她來天津訪問過我,我送過她幾本書)。她不是奉承我,我也毫無得意的感覺。是啊,讀彆人的書,除非你對所涉及的內容非常熟悉,否則是很難發現錯誤的,誰都是這樣。但越是如此,也就越惴惴不安,用我在修訂《唐前誌怪小説史》後記中的話説——總覺得像賣假奶粉一樣,會吃死小孩子。
我一嚮坦承自己的書有毛病,和羅宗強教授聊天,他也説他的書有錯誤。承認錯誤,認識到存在的問題,這不丟臉,於本人來説實在是件好事,説明學業有瞭長進。長進自然與本人的閲歷、進步和努力有關,也和學術條件的改善、學術研究的整體進展密不可分。這一二十年間,唐五代文獻研究、文學研究和小説研究有瞭長足發展,論著蠭齣,而古籍的大量齣版以及電子圖書和數據庫的建設也給研究者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方便。這就使我得以閲讀和參考更多的古今文獻,不斷發現和搜集新的資料。每當發現瞭新的資料和有參考價值的信息,都隨時記在上下兩冊《敘録》的空白處,多年下來,密密麻麻的隨處可見,這兩冊書也幾乎翻爛瞭。2011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學中文係教授羅寧博士寄來一份郵件,是他讀《敘録》的劄記,其中提供瞭一些補充資料和修正意見。2012年上半年我在臺灣大學中文係當客座教授,臺北大學的王國良教授爲我覆印瞭韓國齣版的《太平廣記詳節》和《太平通載》這兩部書,臺大康韻梅教授的博士生賴信宏也爲我從臺灣圖書館搜集瞭一些很寶貴的資料。
資料積纍已比較充分,但《敘録》的增訂工作並未開始,因爲從2007年開始瞭《唐五代傳奇集》的輯校工作。這兩部書血肉相連,輯校傳奇作品肯定會獲取新的資料和認識。2012年11月2日,中華書局俞國林主任發來郵件,詢問《敘録》增訂何時可得完成——此前很早顧青先生就約定中華齣版兩部《敘録》的增訂本(另一部是《宋代誌怪傳奇敘録》,1997年6月南開大學齣版社初版,2000年6月重印)。那時《唐五代傳奇集》的輯校已近尾聲,遂於次年二月先行將輯校書稿發去,轉而開始增訂《敘録》。增訂工作進行瞭兩年多,到今年五月終於殺青瞭。兩年不算長,但其中包含著二十多年的辛苦,也包含著陳尚君、羅寧、王國良、賴信宏等先生的無私幫助。再就是在校改《唐五代傳奇集》校樣的過程中,國林先生也提供瞭對於修訂《敘録》有用的資料。責編許慶江先生極爲認真負責,校齣原稿不少文字錯誤。另外,《敘録》書稿原爲手寫,多虧我的學生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任德魁博士好多年前就製作齣電子本,要是沒有他的幫助,此書的增訂工作還不知猴年馬月纔能完成呢!——對上述諸人這裏謹緻謝忱。
《敘録》的增訂主要有以下幾項。
1.刪除一些不閤適的作品敘録,有《孝德傳》、《神異記》、《崔山君傳》、《王義傳》、《曹馬傳》、李紳《謝小娥傳》、柳珵《鏡空傳》、《塵外記》八種。《孝德傳》、《神異記》等等大都未存佚文,或隻存片斷,不易判定它們的文體性質。李紳《謝小娥傳》、柳珵《鏡空傳》,作者很可能有誤,實際並無其傳,這在《敘録》增訂本關於李公佐《謝小娥傳》和李玫《纂異記》敘録中有所説明。至於《塵外記》,根據《江西通誌》捲六六引《南昌者(耆)舊記》的記載,實齣宋人洪炎。
2.增加瞭一些作品敘録,有《黃仕強傳》、《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冥報傳》、鄭輅《得寶記》、孟獻忠《金剛般若經集驗記》、《黃鬚傳》、杜光庭《道教靈驗記》、皮光業《皮氏見聞録》及《僞書辨證》中的《女仙傳》、《陽羨書生傳》九種。這些都是根據新掌握的資料或新的考慮加上的。
3.由於對作品的作者、産生時代有新的考證,所以調整瞭一些作品敘録的次序。最顯著的是林登《續博物誌》、白行簡《李娃傳》、杜光庭《神仙感遇傳》、《張建章傳》等。
4.絶大部分敘録作瞭重要修改,或補充資料,或修正譌誤,或充實內容。不少敘録或部分或全部改寫,甚至重寫,如蕭瑀《金剛般若經靈驗記》、白行簡《李娃傳》、柳宗元《龍城録》、張文規《石氏射燈檠傳》、高玄謩《侯真人降生臺記》、薛調《無雙傳》、《張建章傳》、崔緻遠《雙女墳記》、《隋煬帝海山記》、杜光庭《神仙感遇傳》、瀋彬《張靈官記》、王轂《報應録》、王仁裕《王氏見聞集》等等,《僞書辨證》中的《暌車誌》、《南部煙花記》等也重寫一過。
5.在正文和注釋中大量徵引今人論述,或作爲立論的參考來源,或作爲佐證,或作爲辯駁的對象。不論具體作用如何,都是爲瞭給讀者提供儘可能多的資料、觀點和信息。引述不同的看法並無不敬意,還望有關學者見諒。
6.凡引述文獻,大都利用較好版本核對瞭原文。
7.改錯字。
8.前言也作瞭適當修改。由於前言寫於1987年,其中的一些思想錶述和概念運用受到當時學術思潮的某些影響,也基本保留下來,未作改動,算是“立此存照”吧。
本書的修訂是大麵積的、全部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內容都有改動。這從兩個數字的比較可以估計齣來。一個是原書的引用書目是800餘種,增訂本是1500餘種,多瞭近一倍。再一個是原書103萬字,增訂本的電子稿約135萬字,增加瞭32萬字。自然數量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水平的提高,資料的掌握終歸難以窮盡,學養纔力更難躍居高峰,錯誤和不足肯定還有,因此還望熱心的學者和讀者賜教。
2015年5月中旬寫於南開大學文學院釣雪齋
前言(節選)
在中國小説史上,唐代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時期。研究作爲市民文學的話本小説得從這裏開頭,而作爲士人文學的文言小説,至此則已然成熟。至於作爲小説姊妹藝術的戲麯及變文之類的俗文學,此時也是光輝燦爛的,看看《唐戲弄》和《敦煌變文集》就知道瞭。
文言小説的開端可上溯到戰國。經過韆餘年的發展,到李唐建立之前,終於積纍起百多種小説作品——這自然不包括失傳的作品。平均十來年一種,即便把失傳作品估算進去,也強不瞭多少。這個速度是相當緩慢的,同詩歌、散文比起來,不啻是龜兔賽跑。但它畢竟在前進。在唐五代三個半世紀中,今天我們可以找到的文言小説作品(包括單篇傳奇文及誌怪、傳奇、雜事小説集)約有二百七八十種本書著録單篇傳奇文及誌怪傳奇小説集(其中有些含有雜事內容)共226種,周勛初《唐代筆記小説敘録》(南京:鳳凰齣版社,2008)著録57種,有7種亦見於本書。不應當隻理解爲數量的增加,數字除説明其自身外實際還説明著更豐富的內容。
我們説唐小説已經成熟,就是指由於小説觀念、文體觀念和審美觀念的變革,使得那些優秀作品已經改變瞭先唐古小説的幼稚狀態,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嶄新品貌,基本具備瞭近代意義的小説特徵,而這些特徵在古小説身上是殘缺不全的或不明顯的。這是一個推陳齣新的歷史性轉變。這不是個彆現象,是整整一代的飛躍。
唐代的小説,許多人習慣叫做傳奇小説。唐傳奇和它之前的六朝誌怪、誌人,之後的宋元話本和明清章迴成爲小説史上的幾個階段標誌。確實,傳奇小説是唐代小説的驕傲。它在唐代的崛起和興盛,正是文言小説成熟的標誌。但是唐代小説絶非傳奇一體,仍還有“叢殘小語”式的古體小説——誌怪小説和雜事小説。猿進化爲人,猿還存在,人猿共存是文學史上並不限於小説纔有的現象。另外還有産生於民間説話藝術的小説——也就是唐人説的“市人小説”、“人(民)間小説”——自然這是屬於彆一係統(通俗小説或曰白話小説),可以置而不論。
漢魏六朝誌怪之外的小説,通常稱作誌人小説,也有叫做軼事小説的。在我看來所謂誌人小説實際包含兩種類型,其一是以《世説新語》爲代錶的“世説”體,即切取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人物言行錶現人物思想情感和性格。其二是雜記歷史遺聞逸事,如《西京雜記》、殷蕓《小説》等,我稱之爲雜事小説。一般習慣將成本的文言小説叫做筆記小説。《南齊書》捲五二《丘巨源傳》已有“筆記賤伎”語,尚未以指文體。北宋宋祁以“筆記”名其書(《宋景文筆記》),至南宋史繩祖《學齋佔畢》捲二雲“前輩筆記小説固有字誤”,則創筆記小説之名,近世乃有《筆記小説大觀》。劉葉鞦《歷代筆記概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以“筆記”總領各種小説雜著,其中包括瞭誌怪和傳奇書。上海古籍齣版社編輯齣版《漢魏六朝筆記小説大觀》、《唐五代筆記小説大觀》、《宋元筆記小説大觀》亦然。周勛初《唐代筆記小説敘録》則以指誌怪、傳奇書以外之小説集,亦即雜事小説集。從文言小説分類角度觀之,筆記小説的概念不大科學,無法反映誌怪、(轉下頁注)從題材和藝術錶現上看,誌人小説和雜事小説不足與誌怪匹敵。一是它們很少能錶現一個比較完整的敘事過程和形象結構。二是它們基本上是紀實的,較少想像和虛構。(接上頁注)傳奇等小説文體,而且也排除瞭單篇傳奇文。我在《論先唐古小説的分類》一文中,將先唐古小説分爲誌怪小説、雜傳小説(單篇)、雜事小説、誌人小説四類。“雜事”一詞藉用《四庫全書總目》對小説的分類名稱。(見《古稗鬥筲録——李劍國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齣版社,2004,第88—94頁。又見李劍國、陳洪主編《中國小説通史`先唐捲》,北京:高等教育齣版社,2007,第53—58頁)唐五代小説則分爲傳奇小説、誌怪小説、雜事小説三類。三是它們的數量遠比誌怪爲少。對於小説來説,故事是重要的元素。因此甚至可以説小説就是故事〔英〕愛`摩`福斯特著、方土人譯《小説麵麵觀》第二部分《故事》説:“小説就是講故事。那是小説的基本方麵,如果沒有這個方麵,小説就不可能存在瞭。”《小説美學經典三種》,上海文藝齣版社,1990,第220—221頁。,是採用散體語言文字形式書寫的故事。故事情節的相對完整性和相對豐富性是小説審美性的重要根據,因爲它可能使作品的形象、內涵和美感也具有完整性、豐富性以及深刻性。想像和虛構尤其不可或缺,沒有自由的藝術思維,小説將等同於史書。六朝誌怪小説首先由於它建立在想像虛構的基石上,其次由於它比較注重故事的完整,加之它的光怪陸離的內容滿足瞭人們的好奇心理,因而它的審美價值一般要比誌人小説和雜事小説高得多。但是《世説新語》之類的誌人小説之所以可以稱之爲文學意義而不是目録學意義上的小説,畢竟是由於它在刻畫人物方麵自有獨到之處。概言之,它極善運用以少總多的特徵描寫和細節描寫以及對比手法來錶現人物形象和性格,這套功夫甚至常常超過許多誌怪小説。到唐代起瞭變化,不僅由於崛起的傳奇使本來就較誌怪遜色的誌人、雜事小説愈發黯然失色,而且它本身也已蛻化瞭。誌人小説與雜事小説閤流,所謂“世説”體實際已經消亡。而雜事小説也還是“史官末事”性質,基本上充當拾遺補闕的工具,大抵與雜史《隋誌》始設雜史類,兩《唐誌》等因之。《隋誌》雜史類小序雲其“體製不經,又有委巷之説,迂怪妄誕,真虛莫測,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新唐誌》雜史類著録之書,如有杜寶《大業雜記》十捲、劉肅《大唐新語》十三捲、李肇《國史補》三捲、林恩《補國史》十捲、《傳載》一捲、《史遺》一捲、鄭處誨《明皇雜録》二捲、鄭棨《開天傳信記》一捲、李德裕《次柳氏舊聞》一捲、裴庭裕《東觀奏記》三捲、郭廷誨《廣陵妖亂誌》二捲等等。其中許多被視爲小説,著録於《唐代筆記小説敘録》。閤流瞭。
這類作品很多。如張鷟《朝野僉載》、劉餗《隋唐嘉話》、劉肅《大唐新語》、李肇《國史補》、李德裕《次柳氏舊聞》、鄭處誨《明皇雜録》、趙璘《因話録》、鄭綮(或作棨)《開天傳信記》、劉崇遠《金華子雜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等,都是雜史類筆記;如範攄《雲溪友議》、孟啓《本事詩》、盧瓌《抒情集》,都是詩話類筆記;孫棨《北裏誌》、崔令欽《教坊記》、南卓《羯鼓録》,都是專題性筆記。此外,還有些考據性筆記,如封演《封氏聞見記》、李匡文《資暇録》、蘇鶚《演義》等,已經沒有多少小説意味。
雜事小説中也很有些曼妙奇麗廣爲流傳的故事,如《本事詩》中的崔護故事,魯迅不是也説過《北裏誌》、《雲溪友議》是“以傳奇爲骨”(《中國小説史略》第十篇《唐之傳奇集及雜俎》)的嗎?但它們的書寫,主要不是提供寄興託意供人欣賞的作品,而是提供資料。《大唐新語》的作者劉肅説得很明白:“雖爲小學,抑亦可觀,爾來記注,不乏於代矣。”(《大唐新語序》)《次柳氏舊聞》的作者李德裕説得更明白:“唯次舊聞,懼失其傳,不足以對大君之問,謹録如左,以備史官之闕雲。”(《次柳氏舊聞序》)。這些纂輯放佚舊聞的“小學”(即小道)之作,顯然是屬於歷史傢的。目的是備史闕,手法是史傢的“記注”法。它們已基本喪失瞭小説的本質特徵,剩下的大抵隻是一個目録學意義的“小説”名義瞭。我們之所以還以小説稱之,主要是因爲它們還基本上保留著故事性,也還具有一定傳聞性,並非都是信史,從而作瞭“寬大”處理。
這樣隻剩下誌怪和傳奇瞭,鬍元瑞劃分小説爲六類,前二類就是它們。每類都舉瞭些例子,誌怪有《搜神》、《述異》、《宣室》、《酉陽》,傳奇有《飛燕》、《太真》、《鶯鶯》、《霍玉》。區分標準他沒有説,從例證來看,誌怪是指述異語怪的小説叢集,這沒錯;傳奇則似乎是指以人事爲主的單篇傳記。不過鬍氏又説:“至於誌怪、傳奇,尤易齣入。或一書之中二事並載,一事之內兩端俱存,姑舉其重而已。”(《少室山房筆叢》捲二九《九流緒論下》)從“一書之中二事並載”來看,他説的傳奇並不隻限於單篇,也還包括成本的書,指的是一書中既有傳奇體又有誌怪體。至於“一事之內兩端俱存”——就是一個故事中誌怪、傳奇俱存,不大好理解。似乎將誌怪和傳奇都看作是素材的虛實特徵,誌怪是虛幻異事,傳奇是寫實人事。若一篇作品異事、人事都有,此之謂“一事之內兩端俱存”。而判定其總體性質,則是“舉其重”——看基本傾嚮。所以《霍小玉傳》儘管也有鬼魂復仇的情節,但主體是寫人事,所以歸爲傳奇而不是誌怪。
《鶯鶯傳》之類的單篇作品自然可稱得上是傳奇,但是否主要記人事的作品纔能稱作傳奇呢?是否隻有單篇作品纔能稱作傳奇呢?章學誠《文史通義》捲五《詩話》説:“《洞冥》、《拾遺》之篇,《搜神》、《靈異》之部,六代以降,傢自爲書。唐人乃有單篇,彆爲傳奇一類。”自注:“專書一事始末,不復比類爲書。”似乎傳奇也是指單篇,而單篇中述異語怪的作品是不是傳奇,則沒有提到。繆荃孫《醉醒石序》(《藝風堂文漫存》捲二《乙丁稾》)説“至唐而歧小説、傳奇爲二類”,也是以傳奇爲單篇作品的,成本的則叫做小説。魯迅《中國小説史略》,於唐之傳奇分爲傳奇文和傳奇集,前者涉《古鏡記》、《白猿傳》、《李娃傳》、《鶯鶯傳》等,後者涉《玄怪録》、《河東記》等,因此他對這兩個問題的迴答是否定的。他説:“此類文字(指傳奇),當時或爲叢集,或屬單篇,大率篇幅曼長,記敘委麯。”(第八篇《唐之傳奇文上》)傳奇之爲傳奇,不在於是單篇還是叢集,也不在於是寫人事還是鬼神。汪闢疆編輯《唐人小説》,乃“單篇”、“專著”俱録,而所取自“唐人説部專書”者盡爲“傳奇之體”(《序例》),可見汪氏對“傳奇”的理解與魯迅彆無二緻。有人看到魯迅編《唐宋傳奇集》隻收單篇,遂以爲魯迅隻承認單篇作品的傳奇資格,實在是一個誤會。《唐宋傳奇集`序例》雲:“本集所取,專在單篇。若一書中之一篇,則雖事極煊赫,或本書已亡,亦不收採。”體例如此,非魯迅不以叢集者爲傳奇也。而有人把寫人事的作品叫做傳奇,而把涉及鬼神精怪的作品一律叫做誌怪,是很淆亂的説法如王汝濤主編《唐代誌怪小説選譯》(濟南:齊魯書社,1985)所選《補江總白猿傳》、《柳毅傳》、《玄怪録》、《續玄怪録》、《纂異記》、《傳奇》等十三種四十一篇,實皆爲傳奇作品,顧因其張皇神鬼而屬之誌怪。
誌怪和傳奇的區彆,不在於題材和文本形式。請讀讀魯迅的《六朝小説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彆?——答文學社問》(《且介亭雜文二集》)和《中國小説史略》第八篇。他説傳奇文“神仙人鬼妖物,都可以隨便驅使;文筆是精細,麯摺的,至於被崇尚簡古者所詬病;所敘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瀾,不止一點斷片的談柄;而且作者往往故意顯示著這事跡的虛構,以見他想像的纔能瞭”。而六朝小説則“文筆是簡潔的;材料是笑柄,談資;但好像很排斥虛構”。他又進而指齣:“小説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爲小説。”從創作意識和審美特徵上來區分誌怪和傳奇,這是十分科學的。
要之,誌怪和傳奇都不是題材學概念,而是文體概念。舊有的誌怪小説作爲一個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即述異語怪的小説“短書”叢集,已不再適用於雖仍含有怪異內容,但已脫離開“叢殘小語”格局而演變爲“敘述宛轉,文辭華豔”的作品,它隻能用來指稱那些還基本保持著六朝舊貌的作品,而其餘成熟或比較成熟的作品——包括寫人和語怪、單篇和叢集,作爲和漢魏六朝古體小説有彆的新體小説,是應當都稱作傳奇的。
不過涉及具體作品,要加以區分並不都是好辦的。所謂描寫的精細,麯摺,宛轉,華豔,在較長的作品中看得明顯,一篇幾百字的小説,又如何判定呢?隻能作大概的判定,隻能作整體的判定,隻能作直感的判定。篇幅的長短結閤著魯迅所説的“文采與意想”以及篇章結構的組織安排,作齣綜閤考量。
以此來考察唐五代小説集,會看到不全是而且大部分都不是純粹的傳奇集。以《史略》提到的傳奇集《玄怪録》、《續玄怪録》、《河東記》、《宣室誌》來看,其中很有些篇章是簡短的誌怪體,也就是誌怪體和傳奇體並存。而有的小説集其中又有既非傳奇又非誌怪的雜事內容,這類作品數量不算少。而在雜事小説集中,也常常雜有怪誕故事。處理辦法是“舉其重而已”。按照各種不同文體、不同題材性質的混閤程度,可以把唐代小説集(不包括雜事小説集)分爲傳奇集、誌怪集、誌怪傳奇集、傳奇誌怪集、誌怪傳奇雜事集等。這樣區分雖不免是自找麻煩,但易於反映其書的基本特徵。倘若覺得過於瑣細,粗略分爲傳奇集(以傳奇體爲主)、誌怪集(以誌怪體爲主)、誌怪傳奇集(二體各具相當比例)還是可以的。實際情況是唐五代小説集純爲傳奇體者不多,隻《纂異記》、《傳奇》、《甘澤謡》、《異聞集》等幾種,多數是長短俱存。即便到瞭清代,號稱短篇小説之王的蒲鬆齡,他寫《聊齋誌異》也不是篇篇都精雕細刻,其中頗有些微型小説。所以紀曉嵐譏諷它“一書而兼二體”,二體即小説體和傳奇體,指的是誌怪和傳奇。《閲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盛時彥跋引紀昀語曰:“《聊齋誌異》盛行一時,然纔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虞初以下,乾寶以上,古書多佚矣。其可見完帙者,劉敬叔《異苑》、陶潛《續搜神記》,小説類也;《飛燕外傳》、《會真記》,傳記類也。《太平廣記》事以類聚,故可並收。今一書而兼二體,所未解也。”
第一個給先唐神怪小説明確定名爲誌怪小説的是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序》雲“固役而不恥者,抑誌怪小説之書也”,此是矣。這是因爲魏晉以降不斷有人用《莊子`逍遙遊》中的“誌怪”一詞來作爲自己作品的書名。有趣的是,以傳奇命名唐代新體小説也是後世的人,而且也因爲唐代有過《傳奇》一書。本來傳奇與誌怪同義,傳者記也,奇者怪也。“傳”似原本應讀如傳記之傳,而不是傳播、傳示之義清梁紹壬《兩般鞦雨盦隨筆》捲一雲:“《傳奇》者,裴鉶著小説,多奇異可以傳示,故號《傳奇》。”其説似非。《開天傳信記》之“傳”纔是傳示之義。《穀梁傳》桓公五年:“《春鞦》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按:《左傳》等《春鞦》三傳之“傳”,爲解釋義,引伸齣記載義。韓愈《送楊少尹序》:“漢史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清趙翼《廿二史劄記》捲一《各史例目異同》雲:“古書凡記事立論及解經者皆謂之傳。”然“傳記”之“傳”固亦有傳示義,《史通`六傢》雲:“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後人。或曰傳者傳也,所以傳示來世。”記載(傳)以傳世,二義相關。。裴鉶《傳奇》確實都是描寫神仙鬼怪的,而誌怪之怪,正指這些內容。不過奇字含義更廣,不光可指超現實的奇事,也可指現實中的奇事。因此用“傳奇”——記述奇人奇事——來概括唐代新體小説,實在是一個天纔發明。
這個絶妙名稱北宋人沒有發現。人們常提到陳師道《後山詩話》一段話:“範文正公(仲淹)爲《嶽陽樓記》,用對語説時景,世以爲奇。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傳奇》,唐裴鉶所著小説也。”畢仲詢《幕府燕閒録》(《説郛》捲一四)、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捲一一亦載,文字簡略。尹師魯(洙)所説“傳奇”,仍指裴鉶之書,不是一個小説統稱。尹洙乃北宋中期著名古文傢。邵伯溫《邵氏聞見録》捲一五雲:“本朝古文,柳開仲塗、穆脩伯長首爲之唱,尹洙師魯兄弟繼其後。歐陽文忠公早工偶儷之文,故試於國學、南省,皆爲天下第一。既擢甲科,官河南,始得師魯,乃齣韓退之文學之。公之自敘雲爾。蓋公與師魯於文雖不同,公爲古文則居師魯後也。……其後師魯死……歐陽公誌師魯墓,論其文曰‘簡而有法’。”按師魯尚古文,鄙薄駢儷。範仲淹《嶽陽樓記》寫景多用排偶,故師魯嘲之。所以稱“傳奇體”者,乃因裴鉶《傅奇》亦喜用駢語。此本晚唐小説傢習氣,而《傳奇·封陟》一篇通篇爲駢體,是其極者。若《元柳二公》寫海景:“罥長鯨之鬐,搶巨鼇之背。浪浮雪嶠,日湧火輪。觸蛟室而梭停,撞蜃樓而瓦解。”《高昱》寫昭潭:“闊水波澄,高天月皎。”與《嶽陽樓記》之狀洞庭,筆法正近。是故師魯所雲“傳奇”,必是裴鉶之書,非泛言也。又者,論者恒舉師魯語,以爲古時正統文人輕視傳奇,實非如此。師魯之意,謂文體不同,各有製度。記者宜用散體,不宜多用駢句,不比小説之類;而古文之法,以簡雅爲上,亦不宜如小説鋪張形容。其意如此而已,非訾《傳奇》之卑下也。北宋人稱呼唐人新體小鋭,一般叫做傳記或雜傳記《太平廣記》捲四八四至捲四九二收録唐人傳奇十四篇,目作雜傳記。《崇文總目》、《新唐誌》、《郡齋讀書誌》、《直齋書録解題》等宋人書目,若《補江總白猿傳》、《虯鬚客傳》、《梁四公記》、《高氏外傳》等都在傳記類(《新唐誌》作雜傳記)中。《通誌`藝文略》傳記類則囊括唐人多數傳奇誌怪之作。元人辛文房《唐纔子傳》猶襲是稱,捲一○《鬼》雲:“雜傳記中多録鬼神靈怪之詞,哀調深情,不異疇昔。然影響所託,理亦荒唐。”明世高儒《百川書誌》傳記類著録二十八傢小説亦大都係唐人傳奇。,用的是史書體裁的名稱。直到清代,紀曉嵐也還把唐人傳奇稱作傳記。
就我所能找到的材料來説,宋人用傳奇之稱,始於南宋謝采伯《密齋筆記》的自序(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經史本朝文藝雜説幾五萬餘言,固未足追媲古作,要之無牴牾於聖人,不猶愈於稗官小説、傳奇誌怪之流乎?”這裏以傳奇和誌怪並舉,説得十分清楚明白。自然他並不專指唐傳奇,宋人也有傳奇,但宋傳奇來自唐傳奇,所以完全可以理解爲他已經明確把唐代的新體小説稱爲傳奇瞭。至於説的稗官小説,則指一般雜事小説。三者是區分得很清楚的。
在謝采伯之前,已多次齣現過“傳奇”一詞(所指爲裴鉶《傳奇》者除外)。南宋初的王銍、趙令畤、曾慥都曾把元稹《鶯鶯傳》稱爲《傳奇》見趙令畤《侯鯖録》捲五、曾慥《類説》捲二八《異聞集》。這是個很睏惑人的問題。有人據而斷言《鶯鶯傳》的原題即爲《傳奇》如周紹良《唐傳奇箋證`〈傳奇〉箋證》,北京:人民文學齣版社,2000,第385頁。,我以爲不對(説詳本書《鸎鸎傳》敘録),其實是宋人的改稱。宋人很喜歡改稱唐人小説,《南柯太守傳》改爲《大槐宮記》,《虯鬚客傳》改爲《扶餘國主》就是例子。那麽何以要改稱《傳奇》呢?請注意趙令畤《商調蝶戀花》所雲:“夫《傳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至於倡優女子,皆能調説大略。”所謂調説,就是民間的説話,元人夏伯和《青樓集》雲:“時小童,善調話,即世所謂小説者。”宋代説話依題材把小説話本分爲傳奇、靈怪、煙粉等等見吳自牧《夢粱録》、灌園耐得翁《都城紀勝》、羅燁《醉翁談録》等。。《醉翁談録》所著小説中傳奇類十八種都是男女情愛之事,而首爲《鶯鶯傳》,可見在民間説話中《鶯鶯傳》是傳奇類的代錶。我以爲王銍等人把它改稱《傳奇》與此有關。“傳奇”一語在説話人那裏有廣狹二義,狹義者如上,廣義者則指各種小説故事。《醉翁談録`小説開闢》雲:“開天闢地通經史,博古明今歷傳奇。”以傳奇和經史對舉,其含義是很清楚的。《金史》捲一二九《佞幸傳》雲:“張仲軻幼名牛兒,市井無賴,説傳奇小説,雜以俳優詼諧語爲業。”所謂“傳奇小説”也是這個意思。至於説話人所用的“傳奇”一詞,是直接從裴鉶那裏藉來的。如果知道瞭宋代説話人是如何地重視裴鉶《傳奇》,就不難明白這個道理。《醉翁談録》節録瞭《傳奇》中的薛昭、封陟、裴航三事。話本名目中的《西山聶隱娘》齣自《傳奇》。《緑窗新話》中也節録《傳奇》數篇。
謝采伯所説傳奇,自然不是《夢粱録》、《都城紀勝》等書中的傳奇。但他把唐人小説叫做傳奇,恐怕是受瞭民間説話的影響。況且在南宋戲文、諸宮調也叫傳奇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第四齣《那吒令》:“這一本傳奇,是《周孛太尉》;這一本傳奇,是《崔護覓水》;這一本傳奇,是《鞦鬍戲妻》……”見錢南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第231頁。宋末周密《武林舊事》捲六《諸色伎藝人》,“諸宮調”下小字注“傳奇”二字。,可見大傢都很喜歡這個名稱。結果是這個詞的濫用,用指小説、戲麯,無所不包瞭。
如果説謝采伯還沒有明確把傳奇和唐代聯繫起來,因而不承認他的發明權的話,那麽到瞭元代就明確瞭。虞集《道園學古録》捲三八《寫韻軒記》説:“蓋唐之纔人,於經義道學有見者少,徒知好爲文辭。閑暇無所用心,輒想像幽怪遇閤、纔情恍惚之事,作爲詩章答問之意,傅會以爲説。盍簪之次,各齣行捲,以相娛玩。非必真有是事,謂之傳奇。元稹、白居易猶或爲之,而況他乎!”按:所雲“謂之傳奇”並非唐人自謂,實唐後人之稱。所雲“作爲詩章答問之意”,非指白居易《長恨歌》之屬,乃指《鶯鶯傳》等傳奇小説中男女以詩章通情達意;而所雲白居易者實係誤記,乃指陳鴻《長恨歌傳》。李宗爲《唐人傳奇》緒論引此文,稱“虞集説唐人已自謂所作爲‘傳奇’”,“其所謂‘傳奇’,在小説外兼指詩篇,將白居易的《長恨歌》也包括在內”,實爲誤解。北京:中華書局,1985,第4頁。。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録》捲二五也説:“唐有傳奇,宋有戲麯、唱諢、詞説,金有院本、雜劇、諸宮調。”其後,明人楊慎(1488—1559)《秇林伐山》捲一七説:“詩盛於唐,其作者往往托於傳奇小説神仙幽怪以傳於後,而其詩大有絶妙今古,一字韆金者。”這條標作《唐人傳奇小説》《升菴集》捲五六亦載,標目“説”作“詩”。,可見他還獨創“唐人傳奇”一語。其後王世貞、臧懋循、宋懋澄等也都用過“唐人傳奇”的概念,王稱:“許棲巖事不可知……大約此文唐人傳奇,如嵩嶽嫁女、南溟夫人之類。”(《弇州山人續稿》捲一五九《書真仙通鑑後》)臧雲:“近得無名氏《仙遊》、《夢遊》二録,皆取唐人傳奇爲之敷演。”(《負苞堂集》捲三《彈詞小序》)。宋撰《跋唐人傳奇》論《無雙傳》等(《九籥續集》捲九)。鬍應麟則彆小説六種,獨列傳奇一類,唐傳奇之稱終於大行於世瞭。
對於唐傳奇名稱的優化選擇是頗具意味的,這裏錶現著“必也正名乎”的執著。古人已意識到唐代新型小説有著不同以往的特色,是一種新鮮東西,舊的誌怪、傳記等稱已不足以反映它的特徵,煞費苦心地爲它尋找新的名稱。新名稱意味著新事物。唐人對於小説的貢獻在於打破粗陳梗概的小説敘事舊模式,確立瞭一種新型文體和書寫範式。美麗的蝴蝶咬破瞭束縛它的絲繭而展開雙翅,它不再是蛹瞭。醜小鴨變成瞭白天鵝,雖然醜小鴨原本也有天真可愛之處。
双十一之前买的,还可以,性价比高
评分很好,很有用。可读性强
评分是想要的
评分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3册)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3册) 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增订本)(全3册)
评分唐传奇研究经典,必读,全面修订
评分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价廉物美,性价比高。
评分* 每篇叙录以书(篇)名、卷数标目,名称多有歧异,则酌以早出或可信者为准,别称则于正文首段著出。书(篇)名后所标卷数,皆见于著录或有版本可征者,卷数有歧亦酌取一说;单篇作品所标卷数则只限见于唐宋史志书目著录者。
评分满减活动叠加书券后价格感人,京东快递也是一如既往的快捷和可靠,买书一直都在京东,无敌性价比,不二之选!
评分? 唐诗、唐稗并称一代之奇,前有鲁迅、汪辟疆筚路蓝缕,今李剑国穷数年之力,搜逸捃残,稽古征微,汇辑全目,详为叙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