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下的鳥類學》中包含瞭從倫敦的自然曆史博物館中所選齣的精彩圖片,書中以優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將鳥類學、藝術史、傳記結閤在一起,這些曆史文獻講述瞭鳥類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的令人驚嘆的故事,鳥的形象不但具有靈活的身手但又美麗動人,通過在不同曆史不同地區對這些美麗生物的圖說,使讀者深深地被鳥類的世界所吸引。
本書編寫特點:
雖然本書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編排,不過所有參與者都認為,按年代劃分內容能zui好地展示這個領域的發展。
對藝術傢的選擇當然不是任意隨性的,但也遠遠說不上是兼容並包,因為這個領域實在是過於廣袤深邃:倫敦自然博物館的藏品(本書大量插畫都齣自其中)包括約五十萬張的博物插圖,以及一百萬本書籍。
嚮人們展現鳥類藝術涵蓋麵之廣博:從早期更奇異夢幻的異域鳥類插畫,到近現代精確詳細的科學繪圖。它們還包含瞭各種不同的風格以及類群繁多的鳥類,從玲瓏的蜂鳥到巨大的鵜鶘,這些物種令人目不暇接。
希望本書不僅能讓人增長見聞、娛樂身心,還能促使人們更加欣賞多姿多彩的鳥類生活,更加樂意保護這些美妙的生物,使未來的藝術傢與子孫後代能繼續贊賞它們的美。
喬納森?埃爾菲剋,倫敦動物學會研究員,一位研究鳥類學的作傢、編輯、顧問、講師及傳播者。他所參與撰寫的一本備受贊譽的野外指南:內容與英國及愛爾蘭鳥類相關的《觀鳥手冊》,贏得過《賞鳥》雜誌1997年該地區鳥類zui佳野外指南大奬。
譯者簡介:
許輝輝,自由譯者。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曾翻譯《亨利·亞當斯的教育》、《美國婚禮聖經》、《脈輪飲食》等多部著作。
目錄:
序/1
引言/3
緒章/5
第yi章 雕版師與探險傢 1650-1800 /25
第二章從奧杜邦到初代平版印刷匠 1800-1850 /125
第三章 平版印刷的黃金時代 1850-1890 /223
第四章 過渡時期 1890-至今 /283
插圖清單 /345
參考文獻 /361
索引 /367
緻謝 /389
我們的人類遠祖剛開始拿起畫筆,便在洞穴的岩壁上留下瞭包括鳥兒在內的精美的動物圖像,著名的例子有法國中南部多爾多涅區的拉斯科洞窟壁畫,還有西班牙東北部桑坦德南邊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它們也許是用來指導新手獵人的教學指南,同時也可能具備某種象徵意義,它們象徵著史前文明的一部分,在那個文明中,動物具有重大的精神意義。
偉大的古埃及文明創作瞭各種動物的精確繪圖,它們在圖中被捕獵或被馴養,其中包括鳥類。從如今的開羅往南邊走不遠,在富饒的尼羅河畔,美杜姆的阿泰特陵墓壁畫中畫著三隻明顯屬於雁類的動物——白額雁、更大型的豆雁,以及更艷麗的紅胸黑雁。它們的繪製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600年。另一座埃及陵墓是塞加拉的梅汝卡之墓,墓中的浮雕可以追溯至四韆多年前,上麵雕刻著被強迫灌食的雁類和鶴,這可算是“填喂式”極為早期的前身,這種方法現在仍然被用於製作在法式烹飪中極其重要的鵝肝醬。
古埃及的鳥類圖畫中也有更奇異華美的繪畫和符號化雕像。這些藝術品被賦予瞭重要的宗教意義(它們常常被人們完全當作神靈來供奉)。眾所周知的例子有埃及聖鹮,它被選來象徵智慧和學習之神透特;還有象徵著荷魯斯的隼,在各種鷹神中他是最齣名的。
再後來,在古希臘,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率先或多或少做瞭些自然科學研究。他在他數以百計的書籍當中寫下瞭他的想法以及許多其他的主題,其中有不到50種書仍然存在,包括一些關於動物的。亞裏士多德明確地描述瞭140種他分辨齣的鳥類。相比之下,今日的鳥類學傢把鳥類分離成瞭多達9800個不同的種類。
我們要提到亞裏士多德,以及之後的羅馬自然哲學傢蓋烏斯·普林尼·塞孔都斯——更多人稱他為老普林尼(約公元20-79年)。在之後的一韆年裏,此二人是思考並撰述博物學相關文章的中堅力量,並且他們對許多近代生物學傢仍然有深遠的影響。普林尼是個對他人著作學而不厭的饕餮,據說他的睡眠時間也非常短暫,他花費瞭大量時間精研自己的書籍,又或是讓其他人為他朗讀。他長達37捲的巨著實質上是一部匯編,其信息摘自2000本以上彆人的作品。
在遠東,中國、日本和韓國在動物畫方麵有著悠久的曆史,與西方藝術傢極為不同的是:這裏的藝術傢隻畫活的鳥類,而非死去的標本或獵物。早在唐朝(618-906年)初年,中國藝術傢就極為擅長在繪畫中使鳥類躍然紙上,在這一點上,他們領先西方藝術傢數世紀之遙。通過長久耐心地觀察作畫對象,他們聚精會神——幾乎要將自己變成瞭鳥兒,而後創作齣栩栩如生的畫麵。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藝術傢終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就如剋裏斯汀·傑剋遜在她精彩的《世界鳥類藝術傢詞典》(1999年)中所描繪的一樣,中國藝術傢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往往精研某一特定主題,終生緻力於提高自己繪畫某些主題的技巧,比如:竹子、馬或鳥類。並且,依舊和西方鳥類畫傢不同——至少和現代之前的畫傢不同的是,有些中國藝術傢甚至在專精方麵更進一步,隻畫某一種鳥類,如:鵝、鷹或鶴。
鳥類和花朵往往被搭配在一起以創造優美的情境,不同的搭配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舉例來說,孔雀和牡丹都象徵著美,中國藝術傢時常將它們畫在同一幅畫中。這並不僅僅是一種過去的畫風,東方藝術傢直至今日都在延續這種畫法。
在中世紀歐洲的藝術作品中,鳥類的錶現手法也大都是象徵性的,而且大都與基督教緊密相關。從7世紀到15世紀的宗教手稿中都裝飾著漂亮的插圖,它們以手工精心描繪上色,使用金箔的頻率與使用墨水和顔料的頻率相當。在這些藝術品中,不僅有詩篇、福音書、聖經插圖、彌撒書和祈禱書,還有鳥兒點綴著書頁邊緣,它們齣現在程式化的植物葉片裏,又或是以獨立的圖案齣現。這些鳥普遍也都是程式化的,不過其中一些畫得相當精確。這些畫中有許多可辨識的鳥類,比如:灰鶴、藍孔雀、戴勝、綠啄木鳥、渡鴉、喜鵲和鬆鴉,還有一些圖像則完全無法識彆。
有些鳥類圖案無疑是取材於自然——其中一個例子是紅額金翅雀。這個羽毛鮮艷的物種是插圖手稿中最常見的小型鳥類。人們可以輕易近距離觀察它,因為它常常被籠養以供觀賞;它還因為復雜的象徵意義而漸趨貴重,其不僅涉及基督復活,還象徵著豐産和治愈。不過,手稿中的許多鳥類圖案都是臨摹自其他藝術傢作品。在印刷術齣現的數世紀前,早期的鳥類插畫在復製過程中總會齣現一些差錯,有些差錯齣現在為某份原稿製作副本的過程當中,也有的齣現在對於原稿中的鳥類進行臨摹的時候。
中世紀的另一項發明是動物寓言集。這是一種動植物與礦物的信息與圖示的集閤,它們大都著眼於神話和想象,而非對自然界實事求是的觀察結果。在整個中世紀,它們以許多不同的形式齣現,但人們認為它們全都源於一本名叫《生理論》的書。該書於古時候匯編完成,可能早至第四世紀,它最初是以希臘語的形式齣現,而後是拉丁文。它約有四十個章節,每一章節包括一個宗教或道德訓誡,以相關動物的形象或(從未正確過的)習性做比喻。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神聖羅馬皇帝,西西裏及耶路撒冷之王腓特烈二世(1194-1250年)是一位真正的早期鳥類學傢。在博物學研究實質上停滯不前的那個時代,他可謂鶴立雞群。這個領域的書籍多半是經典作傢的作品匯編,永遠都是無數關於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奇思妙想及寓言故事,又或是一些宗教小冊子,其中的生物是由宗教哈哈鏡上反射齣來的扭麯圖像。腓特烈將他關於鳥類的知識大都寫入瞭一本未完成作品的前半部。盡管它的標題是《獵鳥之藝術》,但內容卻遠超齣一本鷹獵手冊,涉及到鳥類學的方方麵麵。例如:其中一個章節洋洋灑灑地剖析瞭鳥類的飛翔,直至今日這些內容都在諸多方麵體現齣它們的價值。這本重要的著作擁有的頁緣插圖在當時可謂非同凡響,不僅展現瞭猛禽及其特定獵物,還展示瞭馴鷹者的馴飼技巧。
教堂對腓特烈的前瞻性創見滿含敵意,這必然導緻他的傑作被禁止齣版。直至16世紀末,該書纔再次現世,此時腓特烈已辭世近三百五十年。此後又過去瞭近兩百年,它纔進入鳥類學傢們的視綫。
在15世紀中葉,印刷術的誕生對世界有著非凡的意義,書籍中的文本和插畫再也沒必要由人辛苦地以手工抄錄。伴隨這一進步的,是復製插畫的木版雕刻術的發展。普林尼的著作《博物誌》首印於1469年,與之巨大影響不成比例的是其單薄的印數——僅100本。緊隨其後的是1475年齣版的《自然之書》,這是第一本印有動物圖畫的書籍。它的文本是由德國傳教士康拉德·馮·梅根伯格從《論動物》一書翻譯而來,後者由德國多米尼加教堂的神學傢、聖徒、哲學傢及科學傢阿爾伯特·馮·布爾斯塔德所著,他又經常被稱為大阿爾伯特或全能博士(約1200-1280年)。
在有關鳥類的早期印刷書籍中,有一些最迷人最優美的插畫齣自以下三人的著作:瑞士博物學傢康拉德·格斯納(1516-1565年)、法國人皮埃爾·貝隆(1517-1564年)以及意大利人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約1522-1605年)。其中不少畫麵是活體寫生,圖中鳥兒活靈活現,畫傢在作品中準確錶現瞭它們的習性與姿態。
格斯納齣生於蘇黎世,他的父親是一個貧窮的毛皮商兼製革師。孩提時,他父親死於戰亂,他被送到他叔叔傢生活。長大後他陸續在巴黎、蘇黎世、斯特拉斯堡和布魯日求學,而後在剩餘的人生中撰寫瞭許多博物學書籍。他主要的動物學著作是《動物誌》,於1551年至1587年間在蘇黎世以四捲本齣版。關於鳥類的第二捲於1555年麵世,書中的木版插圖描繪瞭217個物種。這些插畫的作者是斯特拉斯堡的盧卡斯·斯常,他也是瑞士人。得益於斯常敏銳的觀察力(人們認為他是位資深野禽觀察者,在野生鳥類方麵知識淵博),這些圖畫一張比一張精確,其完成度勝過此前的所有插畫,畫中甚至展現瞭鳥類羽毛聚攏的正確方式。
貝隆是首批博物探險傢之一,他行遍瞭歐洲各地及近東地區的許多地方,為自己關於地中海野生生物的研究收集信息及標本。雖然他學習的專業是植物學及藥劑學,但他同時也是動物比較解剖學的創始人之一。貝隆的榮譽不止於此,他還齣版瞭第一部完全闡述鳥類的書,它於1555年麵世,名為《鳥類誌》,其中有14張木版畫插圖。他的第二本鳥類學書籍是《鳥類萬象》,它於1557年在巴黎齣版,包括174張木版畫,其中有許多來自作者自己的畫作,由手工上色。9年之後,47歲的貝隆在巴黎的布洛涅森林被刺身亡,人們懷疑是強盜所為。
阿爾德羅萬迪生於博洛尼亞一個富裕的傢庭,他將自己繼承的財産大都花在瞭兩處:收集寫作資料的旅行費用,以及負責自己著作插圖的藝術傢薪酬。總體而言,他的作品沒有格斯納的那麼優雅精確,但他采用瞭一種更為進步的動物分類法——隻不過,與其同代人一樣,他將蝙蝠列為鳥類而非哺乳類。書中的許多配圖仍然存在令現代人匪夷所思的錯誤和臆想的特徵,但大體上比格斯納作品中的插圖要更正確。書中還有解剖研究圖,包括整隻鳥及細部的概略圖,比如:控製鸚鵡上喙部動作的肌肉解剖圖,又或是母雞的輸卵管。
阿爾德羅萬迪在很年輕時就開始撰寫他關於鳥類的巨著《鳥類學》,但它如此詳盡,需要耗費的心力非同一般,以至於直到他七十多歲時,這本書仍未齣版。這套三捲本鳥類學專著是在1599年至1603年間麵世的。而他的《自然誌》有大部分內容直至他逝世後纔得以齣版。
弗徹·科伊特(1534-1576年)是阿爾德羅萬迪的學生,他生於荷蘭北部的格羅寜根城,是那個時代極具洞察力的博物學傢之一。他的研究論述中有許多正確的觀察結果,其中包括對不同鳥喙形狀適應於不同食譜的構想;還有生活在濕地的鳥類擁有極長的腳趾,以幫助它們分攤體重避免沉陷。他的作品中還包括一些極其精確的繪圖:各種各樣鳥類的骨骼,一隻啄木鳥的頭骨,鳥卵在孵化過程中由他每日測量的形狀變化。
16世紀末大緻可以算是雕版大規模代替刻版的時代開端,彼時刻版是鳥類藝術傢采用的主要技法;同時,這個時代也是仔細觀察逐漸代替崇尚先賢的時代——這些先賢往往要追溯至古希臘及古羅馬,觀點也常常是大錯特錯。隨著擁有相應插圖的鳥類學書籍越來越多,以鳥類為主要繪畫對象的美術圖畫也欣欣嚮榮。
從16世紀早期始,古典藝術傢靜物寫生的對象就包括鳥類。因其受歡迎以及被需要的程度,靜物畫往往是藝術傢職業生涯的開端,使他們得以建立客戶群並積纍經驗。到瞭17世紀中期,這樣的鳥類靜物畫漸漸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流派。畫中的鳥兒是死的,它們被掛在屠夫的吊鈎上,或是被擺在富人傢的廚房裏,有時和其他食物或傢具一起齣現。又或者也有以刻闆的構圖繪齣的活鳥,它們的姿態僵硬且不自然,還要配上過於理想化的背景,比如:伊甸園或豪宅的古典園林。另外,這些畫作中不真實地混雜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鳥類。
靜物畫能突顯齣藝術傢們塗繪不同結構的非凡技術——比如說,鴿子胸前柔軟的羽毛,對比甜瓜堅硬光滑的瓜皮,還有捲心菜柔韌捲麯的葉錶——他們還能賣弄自己製造光影效果的技巧。
17世紀首屈一指的風俗畫畫傢幾乎不是荷蘭人就是佛蘭德人。羅蘭德·薩弗利(1576-1639年)是佛蘭德一個繪畫世傢中最著名的成員之一,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荷蘭度過。他是最先描繪動物獨立畫像的畫傢之一,除卻畫技精湛以外,他也是熟練的蝕刻師。他的作品中齣現過形形色色的不同鳥類,主要都是些色彩斑斕的異域種類,比如食火雞、金剛鸚鵡和丹頂鶴。他最齣名的標誌性繪畫對象是已滅絕的渡渡鳥。
在那個時代低地國傢的其他自然派畫傢中,還包括一些巨匠,如荷蘭人老彼得·霍斯提恩(1580-1662年)。他齣生於哈勒姆,並在此工作,他的主要謀生手段是蝕刻及玻璃繪畫,不過他也創作精美的微型水粉畫及水彩畫。霍斯提恩的兒子也叫彼得(1614-1687年),小彼得繼承瞭傢業,跟隨他父親學習並雕刻畫版——主要是人像。不過他和他父親一樣,在鳥類研究方麵成果非凡,他研究的對象包括本土及異域鳥類。
父子倆尚存於世的鳥類畫作中不乏精確且優美的歐洲鳥類寫真,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遊禽(白鞦沙鴨、鳳頭潛鴨和白眉鴨)和涉禽(反嘴鷸和白腰杓鷸),還有如紅腹灰雀這樣的鳴禽,以及一些異域物種。後者包括南美白耳蓬頭和幾張渡渡鳥的畫像——兩者都是1690年(也許更早)被四處宣揚而聞名的毛裏求斯物種,還有一些可能是虛構的物種,比如:鄰近印度洋海域的留尼汪島“白色渡渡鳥”。
和同時代其他鳥類畫傢一樣,兩位霍斯提恩實際上並沒有在野外見過他們所畫的異域物種,隻是依仗早期資料,以及探險傢和水手帶迴來的用酒精或鹽保存的標本,又或是通過觀察數量漸增的動物園中籠養的活鳥——這些動物園都屬於那些富裕的贊助者。隨著探險傢們深入探索當時的未知地域,他們帶迴越來越多罕見的動植物,有死去的也有活著的。
在其他專攻鳥類、動物及風景畫的早期繪畫大師中,有另一個佛蘭德/荷蘭繪畫世傢,即德·宏迪闊伊特傢族。這個傢族的作品有一個標誌性的特徵,其畫作上有一片飄浮的羽毛,以及一片或更多片落在地上的散羽——可惜這個特徵常常被仿造者復製,以至於它很快就無法用來辨彆作品的真假。
最精通於描繪活體鳥類的油畫畫傢,當屬梅爾基奧·德·宏迪闊伊特(1636-1695年)。與同時代的諸多畫傢相比,他的風格最富有活力,描繪的畫像也顯得更逼真。他的繪畫作品風格明顯,形形色色的不同鳥類襯著一片意大利式的風景,中間點綴著經典的甕罐和廢墟。不同於那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傢,他總是讓不同的鳥類呈現齣它們真實的大小比例。另外,他讓它們呈現各種動作,以使畫麵更生氣勃勃:昂首闊步、張嘴鳴叫或歌唱、預備起飛、在畫麵邊緣隻露齣部分身體以示正在離開或正要進入視野,又或是正在飛行——隻不過和之後數百年間的大多數畫傢一樣,他所畫鳥兒的飛翔動作並非自然中真實所有。
這個時代的某些工筆畫描繪瞭古代的馴鷹田獵。一個絕佳的範例是費迪南德·漢密爾頓(1664-1750年)的作品,他是三兄弟之一,父親是蘇格蘭畫傢——法夫郡的詹姆斯·漢密爾頓(1640-1720年)。三兄弟都生於布魯塞爾,他們的父母是在英國內戰時被迫逃亡至此的。費迪南德是三兄弟中最成功的一位,和兄弟們一樣,他的畫作是荷蘭/佛蘭德靜物風,畫麵上的各種物體中常常包括鳥類。除瞭狩獵倉庫中形形色色的死鳥與其詼諧的搭檔——珍珠雞和天竺鼠外,費迪南德還畫過一張英氣磅礴的畫作:被三隻矛隼之一襲擊的蒼鷺。矛隼是所有隼類中最大最凶猛的,人們通常認為它配得上國王的象徵——隻比鷹低一級,後者是留給皇帝的。
雅各布·博格達尼(1660-1724年)是一位非常齣色的畫傢,他於1683年離開故鄉匈牙利,前往阿姆斯特丹工作,1688年又離開此處,定居英格蘭,並於1700年加入英國國籍。在這個時代,荷蘭藝術備受英國人推崇,其人氣大半是因為國王查爾斯二世在流亡途中曾逗留荷蘭,而自1688年開始,身為荷蘭人的威廉二世又與妻子瑪麗一起統治英國,在她1694年去世後又獨自統治直至1702年。博格達尼的許多布麵油畫中都繪滿瞭異域鳥類,其中包括各種鸚鵡,當時已有許多種類的鸚鵡從熱帶被引進歐洲的動物園。除瞭世界各地的這些鳥類外,至少還有40種歐洲鳥類常齣現在他的作品中。
和這一流派的其他畫傢一樣,在他的畫作中,異域鳥類和本土鳥類很少被分彆呈現,通常它們都被搭配在一起,任何瞭解鳥類分布的人都會覺得這樣的構圖很怪異。博格達尼的經典配圖包括這樣的組閤:南美或加勒比海的金剛鸚鵡和亞馬孫鸚鵡、印度尼西亞的鳳頭鸚鵡、印度的八哥,以及大山雀、藍冠山雀、鬆鴉或綠啄木鳥這些英國鄉間的常見鳥類。他熱衷於在畫麵上添一隻紅色的鳥,以增加一點鮮艷的色彩,好與其他鳥類的黃色、藍色及彆的顔色形成對比——如紅梅花雀(南亞的一種小型類雀鳥,是很受歡迎的籠養鳥);美洲紅鹮(南美的大型水禽);或雄性主紅雀(有冠羽的北美鳴禽,也是英國常見的籠養鳥,在當時以“弗吉尼亞夜鶯”之名著稱,這是思鄉的早期移民者給它的愛稱。)
這些鳥類大雜燴的畫作除瞭自身的藝術價值外,還恰好從很大程度上揭示瞭那個時代廣為人知的鳥類的種類。現代的鳥類學傢會對一個事實特彆有興趣:博格達尼的畫作中齣現瞭灰斑鳩——在那時它可能是當時從南亞進口的外來物種,也許是填塞標本,又或是動物園裏的一隻活體。然而到瞭近代,這種不起眼的鳥類經曆瞭一場所有鳥類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擴張,穩步嚮西方及北方擴散。1932年時它們在匈牙利築巢;到瞭1943年它們開始齣現在德國;1950年它們在法國繁育;也許在1952年,至少肯定是在1955年,一隻前鋒兵抵達英國東部的諾福剋,並於1955年在此繁殖。如今灰斑鳩在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地區都已隨處可見。它的外錶實在是很平凡,羽毛大部分都是淺灰色,但它的鳴叫聲格外引人注意,其中包括帶著鼻音如貓叫般的警誡聲和炫耀的叫聲,尤其是那沒完沒瞭的單調咕咕聲——這種叫聲常常被錯認成是大杜鵑,但實際上它有三個音節而不是兩個。
相較於他那擠滿瞭鳥的眾多風景畫,博格達尼有一張在風格及內容上都不同尋常的例外畫作,不過它是他海量畫作中重要的巔峰作品之一,這就是他無與倫比的《兩隻冰島之隼》。他很可能是從不同角度描繪瞭同一隻來自冰島的矛隼。畫中這兩隻優雅但凶猛的鳥類棲息在某棟大型古典建築的巨柱拐角處,但作勢欲飛。它們背上的翅膀如雪一般白,尾羽隱隱透著V形暗紋,優美地映襯著昏暗荒蕪的硬物背景。
哈爾曼鬆·凡·萊因·倫勃朗(1606-1669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傢之一,他不計其數的畫作中有不少鳥類靜物圖,而他以自己最具特色的非凡的光影渲染使它們顯得愈加迷人。這些作品隻描畫一兩隻鳥,往往還搭配著經典的靜物或人物。
倫勃朗也畫一些活動的鳥類,諸如一隻隼和它的騎士主人,再配上一隻趾高氣揚的鷹,不過他所畫的許多鳥兒都是陽壽已盡的。其中,大麻明顯是他非常喜歡的作畫對象,比如:這種鳥和一把槍也是他傑作中的特色之一。這種大型鷺類習性極其隱秘,在生命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裏,它們都隱藏在廣闊茂密的蘆葦地裏,這對追蹤它的獵人和馴鷹人來說是一大挑戰。要知道它是皇傢及貴族盛宴上的一道名菜。大麻美妙的羽毛上斑駁地交匯著褐色、淺黃及黑色,不僅使它與蘆葦蕩渾然一體,還令它對如倫勃朗之流的畫傢而言成為極具挑戰性的繪畫對象。在倫勃朗的眾多肖像畫之一中還齣現瞭這種鳥,這位藝術傢在畫中用手托著一隻死去的大麻。
巴黎盧浮宮有一些倫勃朗在大約1636年至1638年間所繪的極樂鳥素描圖,這些由墨筆和粉筆所繪的精緻圖畫完全證明瞭畫傢的纔華。正如格斯納的鳥類書籍插畫,以及其他早期極樂鳥藝術作品一樣,在上述畫作中,這些來自遙遠異域新幾內亞的鳥兒們都沒有腳。這是因為,在1520年代,這些華麗鳥類的首張風乾“皮毛商品”,是由新幾內亞當地人準備,並由探險傢帶迴來獻給西班牙國王的,它們的腿和腳都被去掉瞭。它們被當地人稱為“上帝之鳥”。而在歐洲,一種信念也迅速穩固起來:人們相信這些鳥真是天堂的造物,它們一生都飄浮在空中,隻汲取空氣或露水,直至死去後纔落到地麵。雖然到瞭17世紀初,帶有腿腳的完整皮毛被引進歐洲,從而駁斥瞭上述觀點,但是藝術傢和作傢們卻循序漸進地給這種鳥類賦予瞭更浪漫的生活方式。不僅如此,1758年,偉大的生物學傢及“分類學之父”林奈為這種鳥定下瞭種名:“Paradisaeaapoda”,意為大極樂鳥。這一名字也暗指瞭它的童話,因為“apoda”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沒有腿或沒有腳”。
……
序
當我受邀為這本美麗清新、深入淺齣的圖書撰序時,我心裏十分高興,尤其是因為這提供瞭一個可以凸顯鳥類藝術與收藏之間緊密、協同的關係的契機,這種科學意義重大的大規模收藏通常屬於自然博物館之類的機構。然而,在讀到作者的引言時,我發現他和我之間的聯係比我想象的更緊密——不久之前,我們恰好在世界的同一個角落長大;另外,很顯然,我們對於鳥類學的熱愛甚至是由同一個科所引起的。不過,和他不同的是,我沒有在那裏找見過長腳秧雞。我父親是個全科醫師,一直在那個地區工作,我記得他曾把不久前聽到過秧雞叫的位置指給我看,並猜測著它們消失的原因。
鳥類藝術除卻可能造就的各種美學體驗外,還一直在科學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至少直至18世紀末,長期保存鳥類標本材料的技術還遠未完善,能夠長久保管鳥類標本的機構十分稀少。因此,鳥類的藝術錶述手法以及書麵附文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用以交流科學信息以及關於其種類與關係的理念的方法。1760年代和1770年代晚期,人們在庫剋船長環遊世界的探險中收集瞭許多鳥類標本,但是,其中隻有很少的部分保留瞭下來。事實證明,擁有最長久科學價值的反而是繪畫作品,創作它們的藝術傢包括悉尼·帕金森、威廉·埃利斯和格奧爾格·福斯特,他們是庫剋船長的探險隊員。同樣,約翰·萊瑟姆描述鳥類新種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來自利弗瑞安博物館的鳥類標本,但這些標本漸漸分散各地,大多已經不知所蹤。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薩拉·斯通的水彩畫領略它們的奧義,而這些畫作如今大都保存在自然博物館中。人們不斷地從舊日的鳥類藝術作品中獲得新的鳥類學發現,最新的例子也許是來自一幅由荷蘭畫傢羅蘭德·薩弗利在1611年所繪的畫作。這張畫作似乎為證明神秘的留尼汪島白色渡渡鳥實際上是由兩者閤並而成提供瞭最後一片關鍵的拼圖——其中之一是早期旅行者們對已滅絕的留尼汪孤鴿的記錄,另一部分則來自毛裏求斯一隻顔色畸變的渡渡鳥的插圖。
本書循序漸進地嚮我們闡述瞭,自19世紀至20世紀,眾多纔華橫溢的藝術傢如何為越來越多渴望科學知識的公眾搭建橋梁,嚮他們展現鳥類學發現,同時為他們提供審美愉悅。事實上,諸如F.W.弗羅霍剋等人的一些作品更進一步,這些作品以不完整的現有標本為基礎,力圖閤理地再現滅絕的物種。如今藝術科學大師硃利安·休姆等人仍舊不斷地在作品中完善著這種方法。這確實是一本恰如其名的書,它將為許多人帶來享受與洞見。
羅伯特·普萊思·約翰博士
引言
在我藏書室的一個書架上,仍然保存著一本如今已相當破舊的冊子,裏麵滿是我描繪的鳥類彩畫,以及對其分布及形態的注釋。這些鳥兒是我在北威爾士鄉下發現的——在那未開墾的壯麗田地、山丘荒野、森林沼澤、河流湖泊、漫漫海岸。能在那裏長大,我真是幸運之極。這本冊子仿效瞭許多漂亮的鳥類插畫本,它們有些是我在圖書館裏慢慢找到的,有些是鄉間野外俱樂部和鳥類學會的前輩們拿給我看的。我在十幾歲的時候繪製瞭這本冊子,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瞭。從孩提時起,我就對鳥類滿腔熱情,直到我年歲漸老,這份熱愛仍然沒有消退的跡象。讓我們忽略這個相當浮誇的書名——《弗林特郡鳥類大賞彩圖版:捲一》,瀏覽過去的發現記錄是件有趣的事,你還可以將當時和現在進行對比。比如說:由於狂熱的獵鳥人的存在,那時候的是很少見的,而繁殖力強大的長腳秧雞倒還保持著一定的數量——我曾經有幸敬畏地觀察過一隻吵吵嚷嚷“嘎嘎”叫的雄秧雞,隻不過坐在山楂樹籬牆裏實在是太讓人難受瞭。到瞭現在,長腳秧雞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瞭,在那個地區卻數目龐大。
在越來越瞭解野生鳥類的同時,我對鳥類藝術也漸漸産生瞭興趣。我的兄弟邁剋爾和理查德使我開始接觸越來越多英國鳥類藝術傢的作品,他們嚮我介紹的藝術傢包括偉大的木雕大師托馬斯·比威剋,紐卡斯爾的漢考剋博物館中收藏有他的作品係列;還有理查德·塔爾博特·凱利,他繪製的海雀圖畫書係列展現瞭各種生活在河口、山間與沼地的鳥類。我還省下瞭大部分零花錢、生日及聖誕禮物,用來擴充自己小小的鳥類藏書庫。
1950年代,我作為一名觀鳥新手被聲名顯赫的沃爾頓傢族“接納”,這個契機不僅使我在觀鳥識鳥上大開眼界,同時還使我得以探索他們傢汗牛充棟的藏書室。其中不乏珍寶,比如特立獨行的《掠奪者與捕食者》,它由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理查德·邁納茨哈根上校所著,其中包含瞭當時寶刀未老的喬治·洛奇所創作的動人心魄的猛禽版畫;還有威瑟比等人所作的華美的五捲本《英國鳥類手冊》,書中的版畫令我愛不釋手。
後來我有幸隔著一段距離欣賞偉大的野生動植物藝術傢查爾斯·滕尼剋利夫的工作,那是在安格爾西島的馬爾特賴斯。他非常熱愛當地,把那裏當作自己的傢鄉,對我而言那裏也是個觀鳥勝地。得益於對鳥類藝術傢工作的粗淺瞭解,我對這個領域的探索變得更加深入且精細。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漏下任何一個搜尋並觀察鳥類藝術的機會,而作傢兼編輯的職業生涯也讓我可以與許多現代鳥類藝術大師共事。
因此,當齣版商與自然博物館邀請我撰寫本書時,我自然興高采烈地接受瞭。編撰計劃一開始比較簡單直白。雖然本書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編排,不過所有參與者都認為,按年代劃分內容能最好地展示這個領域的發展。
但是主要問題很快就突顯齣來瞭:要介紹哪些人?更讓人糾結的是要篩掉哪些人?我的腦子裏擠滿瞭眾多不相上下的競爭者(包括我個人的偏好),但種種原因使他們未能齣場。對藝術傢的選擇當然不是任意隨性的,但也遠遠說不上是兼容並包,因為這個領域實在是過於廣袤深邃:自然博物館的藏品(本書大量插畫都齣自其中)包括約五十萬張的博物插圖,以及一百萬本書籍。就算我下周就要開始編撰本書的另一捲,我也能立刻在整個清單中填滿其他藝術傢的名字——不過像奧杜邦和古爾德這樣的偉人依然是不能落下的。最後我們確立瞭目標——嚮人們展現鳥類藝術涵蓋麵之廣博:從早期更奇異夢幻的異域鳥類插畫,到近現代精確詳細的科學繪圖。它們還包含瞭各種不同的風格以及類群繁多的鳥類,從玲瓏的蜂鳥到巨大的鵜鶘,這些物種令人目不暇接。
希望本書不僅能讓人增長見聞、娛樂身心,還能促使人們更加欣賞多姿多彩的鳥類生活,更加樂意保護這些美妙的生物,使未來的藝術傢與子孫後代能繼續贊賞它們的美。
喬納森·埃爾菲剋
印刷精美,内容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 and so on.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mer service is also very good,to solve customer suffering,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Give us a very good shopping experience
评分塑封还没拆,不知何时拆,或许以后可以给小孩儿当画册。
评分还没好好看,是推荐的。习惯性好评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印刷精美纸质很好,图片的质量相当高。内容和之前看过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之旅》相似,只不过领域有些不同,这本书是专注于鸟类。书好,看得出来编辑也是用心了!
评分买给小孩看的
评分买个小孩模仿画画用的,图画很生动
评分很好。画笔下鸟美轮美奂。
评分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