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精選集:受戒

汪曾祺精選集:受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曾祺 著
圖書標籤:
  • 汪曾祺
  • 文學
  • 散文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經典
  • 短篇小說
  • 文化
  • 生活
  • 鄉土
  • 迴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16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43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汪曾祺精选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60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受戒》是汪曾祺晚期小說集,收錄瞭《受戒 》《大淖記事》《故裏三陳》等名篇。汪氏晚期小說衝淡,有種大巧不工的感覺,《大淖記事》風格和瀋從文《邊城》非常類似,比較散文化的小說,突破瞭散文和小說的界限,自成一派,意境很美。《受戒》被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傢、散文傢、戲劇傢。西南聯大學生,師從瀋從文。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受戒》被評為20世紀中文係小說100強,《大淖記事》1981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汪曾祺執筆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傢濱》,是中國戲劇史上的藝術豐碑。

精彩書評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zui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有汪曾祺這樣一個作傢,這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運氣。他的齣現,是對中國當代文學趨嚮的調整,是對中國當代文學格局的改變。

  ——曹文軒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閱讀時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

  ——馮唐

  汪曾祺連接瞭中國文人筆記的傳統和傳統文化的浪漫主義傳統。

  ——李敬澤

  我是瀋先生的學生。我曾問過自己:這篇小說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邊城》。

  ——汪曾祺


目錄

01異秉

013受戒

033歲寒三友

051大淖記事

070故裏雜記

086徙

108故鄉人

120晚飯花

132鑒賞傢

140王四海的黃昏

153八韆歲

169故裏三陳

181曇花、鶴和鬼火

190橋邊小說三篇

206皮鳳三楦房子

223小學同學

231鮑團長

238黃開榜的一傢

244小姨娘

250憂鬱癥

256仁慧

260露水

268賣眼鏡的寶應人

273辜傢豆腐店的女兒

278喜神

281醜臉

283獸醫

287水蛇腰

290熟藕

294薛大娘

299萊生小爺

304釣魚巷

309關老爺

314小孃孃

319閤錦

323百蝶圖

329名士和狐仙

334禮俗大全

341侯銀匠


精彩書摘

  異秉

  王二是這條街的人看著他發達起來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就在保全堂藥店廊簷下擺一個熏燒攤子。“熏燒”就是鹵味。他下午來,上午在傢裏。

  他傢在後街瀕河的高坡上,四麵不挨人傢。房子很舊瞭,碎磚牆,草頂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乾淨,夏天很涼快。一共三間。正中是堂屋,在“天地君親師”的下麵便是一具石磨。一邊是廚房,也就是作坊。一邊是臥房,住著王二的一傢。他上無父母,嫡親的隻有四口人,一個媳婦,一兒一女。這傢總是那麼安靜,從外麵聽不到什麼聲音。後街的人傢總是吵吵鬧鬧的。男人揪著頭發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著砧闆詛咒偷瞭她的下蛋雞的賊。王傢從來沒有這些聲音。他們傢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來備料,然後就燒煮。他媳婦梳好頭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燒攤每天要賣齣很多迴鹵豆腐乾,這豆腐乾是自傢做的。磨得瞭豆腐,就幫王二燒火,火光照得她的圓盤臉紅紅的(附近的空氣裏彌漫著王二傢飄齣的五香味)。後來王二喂瞭一頭小毛驢,她就不用圍著磨盤轉瞭,隻要把小驢牽上磨,不時往磨眼裏倒半碗豆子,注一點水就行瞭。省齣時間,好做針綫。一傢四口,大裁小剪,很費工夫。兩個孩子,大兒子長得像媽,圓乎乎的臉,兩個眼睛笑起來一道縫。小女兒像父親,瘦長臉,眼睛挺大。兒子念瞭幾年私塾,能記賬瞭,就不念瞭。他一天就是牽瞭小驢去飲,放它到草地上去打滾。到大瞭一點,就幫父親洗料備料做生意,放驢的差事就歸瞭妹妹瞭。

  每天下午,在上學的孩子放學,人傢淘晚飯米的時候,他就來擺他的攤子。他為什麼選中保全堂來擺他的攤子呢?是因為這地點好,東街西街和附近幾條巷子到這裏都不遠;因為保全堂的廊簷寬,櫃颱到鋪門有相當的餘地;還是因為這是一傢藥店,藥店到晚上生意就比較清淡,——很少人晚上上藥鋪抓藥的,他擺個攤子礙不著人傢的買賣,都說不清。當初還一定是請人嚮藥店的東傢說瞭好話,親自登門叩謝過的。反正,有年頭瞭。他的攤子的全副“生財”——這地方把做買賣的用具叫作“生財”,就寄放在藥店店堂的後麵過道裏,挨牆放著,上麵就是懸在二梁上的趙公元帥的神龕,這些“生財”包括兩塊長闆,兩張三條腿的高闆凳(這種高凳一邊兩條腿,在兩頭;一邊一條腿在當中),以及好幾個一麵裝瞭玻璃的匣子。他把闆凳支好,長闆放平,玻璃匣子排開。這些玻璃匣子裏裝的是黑瓜子、白瓜子、鹽炒豌豆、油炸豌豆、蘭花豆、五香花生米。長闆的一頭擺開“熏燒”。“熏燒”除迴鹵豆腐乾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這地方一般人傢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極少紅燒、清燉,隻是到熏燒攤子去買。這種牛肉是五香加鹽煮好,外麵染瞭通紅的紅麯,一大塊一大塊的堆在那裏。買多少,現切,放在送過來的盤子裏,抓一把青蒜,澆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裏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裏麵襯上豆腐皮,塞滿瞭加瞭粉子的碎肉,封瞭口,攔腰用一道麻繩係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齣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豬頭肉則分門彆類地賣,拱嘴、耳朵、臉子,——臉子有個專門名詞,叫“大肥”。要什麼,切什麼。到瞭上燈以後,王二的生意就到瞭高潮。隻見他拿瞭刀不停地切,一麵還忙著收錢,包油炸的、鹽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時候。一直忙到九點多鍾,在他的兩盞高罩的煤油燈裏煤油已經點去瞭一多半,裝熏燒的盤子和裝豌豆的匣子都已經見瞭底的時候,他媳婦給他送飯來瞭,他纔用熱水擦一把臉,吃晚飯。吃完晚飯,總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攤子,就端瞭一杯熱茶,坐到保全堂店堂裏的椅子上,聽人聊天,一麵拿眼睛瞟著他的攤子,見有人走來,就起身切一盤,包兩包。他的主顧都是熟人,誰什麼時候來,買什麼,他心裏都是有數的。

  這一條街上的店鋪、擺攤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近幾年,景況都不大好。有幾傢好一些,但也隻是能維持。有的是逐漸地敗落下來瞭。先是貨架上的東西越來越空,隻齣不進,最後就齣讓“生財”,關門歇業。隻有王二的生意卻越做越興旺。他的攤子越擺越大,裝炒貨的匣子,裝熏燒的洋瓷盤子,越來越多。每天晚上到瞭買賣高潮的時候,攤子外麵有時會擁著好些人。好天氣還好,遇上下雨下雪(下雨下雪買他的東西的比平常更多),叫主顧在當街打傘站著,實在很不過意。於是經人說閤,齣瞭租錢,他就把他的攤子搬到隔壁源昌煙店的店堂裏去瞭。

  源昌煙店是個老名號,專賣旱煙,做門市,也做批發。一邊是櫃颱,一邊是刨煙的作坊。這一帶抽的旱煙是刨成絲的。刨煙師傅把煙葉子一張一張立著疊在一個特製的木床子土,用皮繩木楔卡緊,兩腿夾著床子,用一個刨刃有半尺寬的大刨子刨。煙是黃的。他們都穿瞭白布套褲。這套褲也都變黃瞭。下瞭工,脫瞭套褲,他們身上也到處是黃的。頭發也是黃的。——手藝人都帶著他那個行業特有的顔色。染坊師傅的指甲縫裏都是藍的,碾米師傅的眉毛總是白濛濛的。原來,源昌號每天有四個師傅、四副床子刨煙。每天總有一些大人孩子站在旁邊看。後來減成三個,兩個,一個。最後連這一個也辭瞭。這傢的東傢就靠賣一點紙煙、火柴、零包的茶葉維持生活,也還賣一點躉來的旱煙、皮絲煙。不知道為什麼,原來挺敞亮的店堂變得黑暗瞭,牌匾上的金字也都無精打采瞭。那座櫃颱顯得特彆的大。大,而空。

  王二來瞭,就占瞭半邊店堂,就是原來刨煙師傅刨煙的地方。他的攤子原來在保全堂廊簷是東西嚮橫放著的,遷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嚮,直放瞭。所以,已經不能算是一個攤子,而是半個店鋪瞭。他在原有的闆子之外增加瞭一塊,擺成一個麯尺形,儼然也就是一個櫃颱。他所賣的東西的品種也增加瞭。即以熏燒而論,除瞭原有的迴鹵豆腐乾、牛肉、豬頭肉、蒲包肉之外,春天。賣一種叫作“”的野味,——這是一種候鳥,長嘴長腳,因為是桃花開時來的,不知是哪位文人雅士給它起瞭一個名稱叫“桃花”;賣鵪鶉;入鼕以後,他就掛起一個長條形的玻璃鏡框,裏麵用大紅蠟箋寫瞭泥金字:“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羔五香兔肉。”這地方人沒有自己傢裏做羊肉的,都是從熏燒攤上買。隻有一種吃法:帶皮白煮,凍實,切片,加青蒜、辣椒糊,還有一把必不可少的鬍蘿蔔絲(據說這是最能解膻氣的)。醬油、醋,買迴來自己加。兔肉,也像牛肉似的加鹽和五香煮,染瞭通紅的紅麯。

  這條街上過年時的春聯是各式各樣的。有的是特製嵌瞭字號的。比如保全堂,就是由該店拔貢齣身的東傢擬製的“保我黎民,全登壽域”;有些大字號,比如布店,口氣很大,貼的是“生涯宗子貢,貿易效陶硃”,最常見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小本經營的買賣則很謙虛地寫齣:“生意三春草,財源雨後花。”這麼一副春聯,用於王二的超攤子準鋪子,真是再貼切不過瞭,雖然王二並沒有想到貼這樣一副春聯,——他也沒處貼呀,這鋪麵的字號還是“源昌”。他的生意真是三春草、雨後花一樣的起來瞭。“起來”最顯眼的標誌是他把長罩煤油燈撤掉,掛起一盞呼呼作響的汽燈。須知,汽燈這東西隻有錢莊、綢緞莊纔用,而王二,居然在一個熏燒攤子的上麵,掛起來瞭。這白亮白亮的汽燈,越顯得源昌櫃颱裏的一盞煤油燈十分的暗淡瞭。

  王二的發達,是從他的生活也看得齣來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聽書。王二最愛聽書。走到街上,在形形色色招貼告示中間,他最注意的是說書的報條。那是三寸寬,四尺來長的一條黃顔色的紙,濃墨寫道:“特聘維揚×××先生在×××(茶館)開講××(三國、水滸、嶽傳……)是月×日起風雨無阻。”以前去聽書都要經過考慮。一是花錢,二是費時間,更主要的是考慮這於他的身份不大相稱:一個賣熏燒的,常常聽書,怕人議論。近年來,他覺得可以瞭,想聽就去。小蓬萊、五柳園(這都是說書的茶館),都去;三國、水滸、嶽傳,都聽。尤其是夏天,天長,穿瞭竹布的或夏布的長衫,拿瞭一吊錢,就去瞭。下午的書一點開書,不到四點鍾就“明日請早”瞭(這裏說書的規矩是在說書先生說到預定的地方,留下一個扣子,跑堂的茶房高喝一聲“明日請早——!”聽客們就紛紛起身散場),這耽誤不瞭他的生意。他一天忙到晚,隻有這一段時間得空。第二,過年推牌九,他在下注時不猶豫。王二平常絕不賭錢,隻有過年賭五天。過年賭錢不犯禁,傢傢店鋪裏都可賭錢。初一起,不做生意,鋪門關起來,裏麵黑洞洞的。保全堂櫃颱裏身,有一個小穿堂,是供神農祖師的地方,上麵有個天窗,比較亮堂。拉開神農畫像前的一張方桌,嘩啦一聲,骨牌和骰子就倒齣來瞭。打麻將多是社會地位相近的,推牌九則不論,誰都可以來。保全堂的“同人”(除瞭陶先生和陳相公),替人傢收房錢的掄元,賣活魚的疤眼——他曾得外癥,治愈後左眼留一大疤,小學生給他起瞭個外號叫“巴顔喀拉山”,這外號竟傳開瞭,一街人都叫他巴顔喀拉山,雖然有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王二。輸贏說大不大,說小可也不小。十吊錢推一莊。十吊錢相當於三塊洋錢。下注稍大的是一吊錢三三四,一吊錢分三道:三百、三百、四百。七點贏一道,八點贏兩道,若是抓到一副九點或是天地杠,莊傢賠一吊錢。王二下“三三四”是常事。有時竟會下到五吊錢一注孤丁,把五吊錢穩穩地推齣去,心不跳,手不抖(收房錢的掄元下到五百錢一注時手就抖個不住)。贏得多瞭,他也能上去推兩莊。推牌九這玩意兒,財越大,氣越粗,王二輸的時候竟不多。

  王二把他的買賣喬遷到隔壁源昌去瞭,但是每天九點以後他一定還是端瞭一杯茶到保全堂店堂裏來坐個點把鍾。兒子大瞭,晚上再來的零星生意,他一個人就可以應付瞭。

  且說保全堂。

  這是一傢門麵不大的藥店。不知為什麼,這藥店的東傢用人,不用本地人,從上到下,從管事的到挑水的,一律是淮城人。他們每年有一個月的假期,輪流迴傢,去乾傳宗接代的事。其餘十一個月,都住在店裏。他們的老婆就守十一個月的寡。藥店的“同人”,一律稱為“先生”。先生裏分為幾等。一等的是“管事”,即經理。當瞭管事就是終身職務,很少聽說過有東傢把管事辭瞭的。除非老管事病故,纔會延聘一位新管事。當瞭管事,就有“身股”,或稱“人股”,到瞭年底可以按股分紅。因此,他對生意是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的。東傢從不到店,管事負責一切。他照例一個人單獨睡在神農像後麵的一間屋子裏,名叫“後櫃”。總賬、銀錢,貴重的藥材如犀角、羚羊、麝香,都鎖在這間屋子裏,鑰匙在他身上,——人參、鹿茸不算什麼貴重東西。吃飯的時候,管事總是坐在橫頭末席,以示代錶東傢奉陪諸位先生。熬到“管事”能有幾人?全城一共纔有那麼幾傢藥店。保全堂的管事姓盧。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藥和“跌”丸藥。藥店每天都有很多藥要切。“飲片”切得整齊不整齊,漂亮不漂亮,直接影響生意好壞。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藥是什麼人切齣來的。“刀上”是個技術人員,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吃飯時他照例坐在上首的二席,——除瞭有客,頭席總是虛著的。逢年過節,藥王生日(藥王不是神農氏,卻是孫思邈),有酒,管事的舉杯,必得“刀上”先喝一口,大傢纔喝。保全堂的“刀上”是全縣頭一把刀,他要是鬧脾氣辭職,馬上就有彆傢搶著請他去。好在此人雖有點高傲,有點倔,卻輕易不發脾氣。他姓許。其餘的都叫“同事”。那讀法卻有點特彆,重音在“同”字上。他們的職務就是抓藥,寫賬。“同事”是沒有什麼瞭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辭退的可能。辭退時“管事”並不說話,隻是在臘月有一桌辭年酒,算是東傢嚮“同人”道一年的辛苦,隻要是把哪位“同事”,請到上席去,該“同事”就二話不說,客客氣氣地捲起鋪蓋另謀高就。當然,事前就從旁漏齣一點風聲的,並不當真是打一悶棍。該辭退“同事”在八月節後就有預感。有的早就和彆傢談好,很瀟灑地走瞭;有的則請人斡鏇,留一年再看。後一種,總要做一點“檢討”,下一點“保證”。“迴爐的燒餅不香”,辭而不去,麵上無光,身價就低瞭。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經有三次要被請到上席瞭。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終於沒有坐上席,一則是同行店夥紛紛來說情:辭瞭他,他上誰傢去呢?誰傢會要這樣一個痰簍子呢?這豈非絕瞭他的生計?二則,他還有一點好處,即不迴傢。他四十多歲瞭,卻沒有傳宗接代的任務,因為他沒有娶過親。這樣,陶先生就隻有更加勤勉,更加謹慎瞭。每逢他的喘病發作時,有人問:“陶先生,你這兩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麵喘嗽著一麵說:“啊不,很好,很(呼嚕呼嚕)好!”

  以上,是“先生”一級。“先生”以下,是學生意的。藥店管學生意的卻有一個奇怪稱呼,叫作“相公”。

  因此,這藥店除煮飯挑水的之外,實有四等人:“管事”、“刀上”、“同事”、“相公”。

  保全堂的幾位“相公”都已經過瞭三年零一節,滿師走瞭。現有的“相公”姓陳。

  陳相公腦袋大大的,眼睛圓圓的,嘴唇厚厚的,說話聲氣粗粗的——嗚嚕嗚嚕地說不清楚。

  ……


前言/序言

水洗的文字

-----讀汪曾祺

○曹文軒

汪曾祺是瀋從文先生的學生,在西南聯大讀過書,1949年以前就寫過《復仇》《雞鴨名傢》等很彆緻的小說。1949年以後主要精力投放在戲劇創作上,是京劇《蘆蕩火種》的執筆人。這個劇後來成為樣闆戲之一的《沙傢浜》。

他重新寫小說,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作品發錶後,有見識的讀者和評論者,都有一種驚奇,覺得總在作深沉、痛苦狀的文壇忽地有瞭一股清新而柔和的風氣。但卻因他的作品一般都遠離現實生活,又無重大、敏感的主題,並未立即産生大的轟動,倒顯得有點過於平靜。他是越到後來越引起注意的。當那些名噪一時的作傢和紅極一時的作品失去初時的魅力與轟動效應而漸歸沉寂時,他與他的作品反而凸現齣來。在此後的許多年裏,他一直是中國當代文學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汪式“地域主義”

汪曾祺基本上屬於一個地域性作傢。他把絕大部分篇幅交給瞭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地區一方土地。

瀋從文是這類作傢的一個經典。他錶現的生活範圍或者說那些最能代錶他創作成就的作品,基本上都生長於湘西。地域性的過分強調、地域性作傢所占比例過大。多少妨礙瞭中國文學的提升,降低瞭中國文學的規格。在中國,地域性變成瞭一位作傢成功的一條途徑。誰想獲得成功,誰就必須講究地域性。占據一方生活小島,以對付文壇的激烈競爭,竟成為許多中國作傢的一個意識、一種策略。於是當代文學形成瞭這樣一個格局:東西南北,各據一方,以獨特的地域風土人情為奇貨為本錢來從事文學的買賣。於是,偌大一片中國版圖,被瓜分殆盡。於是齣來所謂的湘軍、晉軍之類的說法。於是,文學要錶現的人的生活,最終變成瞭地方生活,中國文化變成瞭若乾區域文化。地域性的過分強調,最終變成瞭地域主義,直至地方保護主義。中國當代文學少瞭世界文學的宏大氣派。對泥土氣息的過於認同,使中國文學從風格上講,就顯得有點過於小氣,甚至俗氣。地域主義的極端化,使文學失去瞭抽象的動機,失去瞭廣闊的社會生活,失去瞭重大的、具有哲學意義的主題,並因它的過於狹隘與特彆而失去瞭與世界文學對話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地域主義必須是一種有節製的創作觀念。

但,卻誰也無法批評長期占據一方土地而經營他的文字世界的汪曾祺。一,他雖然將自己的作品的內容限製在一區域內,但他並不嚮他人提倡地域主義,盡管他是率先體現地域性的,但後來有那麼多人蜂擁而上,則與他無關;二。他很得當、很有分寸地體現瞭地域性,未去一味擺弄地域性;三,他是帶著一種現代的、永恒的美學思想和哲學態度重新走嚮地域的,地域隻不過是他為他的普遍性的藝術觀找到的一個特殊的錶現場所而已。

《受戒》如此,《大淖記事》、《故裏三陳》等等莫不如此。地域性非但沒有成為障礙,反而成為施展人性、顯示他美學趣味的佳境。

汪式“風俗畫”

當許多年輕作傢拜倒在現代觀念的腳下、想方設法尋找現代人的感覺、竭力在作品中製造現代氛圍時,汪曾祺的作品卻倒行逆施,追憶著過去,追憶著傳統,追憶著原初,給人們釀齣的是一股溫馨的古風。

古風之生成,與風俗畫有關。他對風俗畫的追求是刻意的。

追溯到現代文學史,在小說中對風俗畫的描繪始於魯迅先生(如《祝福》、《社戲》、《孔乙己》等),瀋從文的《邊城》則是風俗畫的一個高峰。這條綫索,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斷瞭。因為,這種美學情趣,在當時是不閤時宜的。到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又由汪曾祺將這條綫索聯結瞭起來。

這裏不去引用《受戒》的文字,因為,在我看來,整篇《受戒》都是風俗畫。我們從他的《異秉》引用一段:

這地方一般人傢是不大吃牛肉的。吃,也極少紅燒、清燉,隻是到熏燒攤子去買。這種牛肉是五香加鹽煮好,外麵染瞭通紅的紅麯,一大塊一大塊的堆在那裏。買多少,現切,放在送過來的盤子裏,抓一把清蒜,澆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裏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裏麵襯上豆腐皮,塞滿瞭加瞭粉子的碎肉,封瞭口,攔腰用一道麻繩係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齣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跡的葫蘆。切成片,很香。豬頭肉則分門彆類的賣,拱嘴、耳朵、臉子,——臉子有個專用名詞,叫“大肥”。要什麼,切什麼。到瞭點燈以後,王二的生意就到瞭高潮。隻見他拿瞭刀不停地切,一麵還忙著收錢,包油炸的、鹽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時候、一直忙到九點多鍾,在他的兩盞高罩的煤油燈裏煤油已經點去瞭一多半,裝熏燒的盤子和裝豌豆的匣子都已經見瞭底的時候,他媳婦給他送飯來瞭,他纔用熱水擦一把臉,吃晚飯。吃完晚飯,總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攤子,他端瞭一杯熱茶,坐到保全堂店堂裏的椅子上,聽人聊天,一麵拿眼睛瞟著他的攤子,見有人走來,就起身切一盤,包兩包。

從《大淖記事》裏再引一段:

他們也有年,也有節。逢年過節,除瞭換一件乾淨衣裳,吃得好一些,應是聚在一起睹錢。賭具,也是錢。打錢,滾錢。打錢:各人拿齣一二十銅元,造成很高的一摞。參與者遠遠地用一個錢嚮這摞銅錢砸去,砸倒多少取多少。滾錢又叫“滾五七寸”。在一片空場上,各人放一摞錢;一塊整磚支起一個斜坡,用一個銅元由磚麵落下,嚮錢注密處滾去,錢停住後,用事前備好的兩根草棍量一量,如距錢注五寸,滾錢者即可吃掉這一注;距離七寸,反賠齣與此注相同之數。這種古老的博法使挑夫們得到極大的快樂。旁觀的閑人也不時大聲喝彩,為他們助興。

婚喪禮儀、居所陳設、飲食服飾等等民俗現象,在汪曾祺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當然,又絕不是為寫風俗而寫風俗。文學畢竟不是民俗學。在他的作品中,這些土風習俗、陳年遺風,或是用於人物齣場前的鋪墊,或是用於故事的發展,或是用於整個作品情調的渲染。都有一定的用場。

如此喜好,也許與他的老師瀋從文有關。瀋的作品,風俗畫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這些淳樸的風俗畫構成瞭瀋與汪的文學世界。

文學史上,傾倒於風俗畫的大作傢不乏其人。因為風俗是與社會發展.與民族性格和精神密切相連的。從風俗的變化,可以發現社會發展和民族心理變化的軌跡。一部《紅樓夢》,便是一部“中國風俗大全”。

汪曾祺要讓人們看到他的“清明上河圖”,看到種種特殊品格的文化。

童話式的道德觀

近些年我們有一批作傢,對這種古老的漁獵、放牧和村社生活發生瞭濃厚的興趣。他們從令人目眩的現代社會走齣,或溯時間長河而上,尋找昨天的部落和村落,或走進大山、原野去尋找一片至今還未經文明社會熏染的土地。

汪曾祺所寫的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地區的小鎮和村社生活。汪曾祺很樂於描繪古老的村社圖景。小街小巷、鮮貨行、作小本經營的來自四麵八方的小商販、各行各業的小手工作坊、笨重的生産工具、簡單粗糙的鑄造……雖然也有“漆得花花綠綠的”、“機器突突地響,炯筒冒著黑炯”的小輪船(蒸汽機的發明當然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的標誌),但用今天的日光來看,它的整個生活畫麵畢竟還是塗滿瞭原始的色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有大量的描寫土地為中心的鄉村山野生活、把古老的農業社會浪漫化瞭的作品——“農村是上帝創造的,城市是人創造的。”

主宰這裏的生活的是一種與今天的道德觀不可同日而語的原始道德觀——一種童話式的道德觀。

汪曾祺的作品洋溢著這樣的道德觀的迷人氣氛。他的小說也自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並未達到振聾發聵、令人心情激蕩的程度,但卻會使人在心靈深處持久地顫動。這種力量正是來自於這樣的道德。《大淖記事》是寫一個小锡匠與一個貧傢女子的愛情故事。這種愛情閃爍著未經世俗社會熏染的人的原始品質的光輝。當巧雲還未來得及將自己全部奉獻給小锡匠時,卻被水上保安隊的劉號長粗暴地占有瞭。巧雲為小锡匠未獲得首夜權而感到深深的惋惜與內疚。她有一種自發的道德破損感。麵對自己所戀的人被玷汙,小锡匠並未産生現代人那種厭惡、嫉妒、惱怒和種種不可名狀的心理,卻時常夜間偷人巧雲的茅屋,去用感情的膠汁彌閤一顆破碎的心靈。這與其說是對肉體的占有,不如說是一種勇敢的、純潔的道德行為。而這種道德以及施行這種道德的方式都顯然不是現代人的。作品越往後寫,這種傳統道德觀所蘊含著的善的力量則越強大。小锡匠被劉號長派人打瞭,巧雲讓锡匠們把他抬到自己的傢中。锡匠們湊瞭錢,買瞭人參,熬瞭參湯。“挑夫、锡匠、姑娘、媳婦,川流不息地來看望小锡匠。他們把平時在辛苦而單調的生活中不常錶現的熱情和好心都拿瞭齣來。”後來,這些锡匠們組成瞭一支遊行隊伍,上街示威遊行。“他們挑著二十來副锡匠擔子,在全城的大街上慢慢地走。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錶現齣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這種力量強大得使地方當局都感到懼怕,不得不將劉號長驅逐齣境。

他的《歲寒三友》中的清貧畫師靳彝甫,與朋友相處,竟隻“義氣”二字。當他的兩位摯友破産、傢徒四壁而感到絕望時,他竟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在任何睏難時刻也不肯齣手的祖傳珍寶——三塊田黃石——齣賣瞭,慷慨地去營救正走嚮死亡之路的朋友。他的《皮鳳三楦房子》中的皮鳳三很有點明清話本中的人物的色彩。他仗義疏財,抱打不平。對於倚財仗勢欺人的惡者,他常常“用一些促狹的方法整得人狼狽不堪哭笑不得”。

中國傳統道德的內容不外乎是:善、俠義、豪舉、慷慨、為朋友不惜囊空如洗兩肋插刀、誠實、專注、絕不背信棄義、憐貧、憐弱、扶危濟睏、一方有難八方相助等。中國人沿用這種道德觀,經曆瞭一個相當漫長的曆史時期。與現代道德觀相比,它可能是落後的。它遠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也沒有受到政治觀念的影響,更無階級意識。它是原始的,但又正因為它原始而格外顯得純真、不帶虛僞、富有感動人的力量。道德是一個曆史範疇的概念。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簡單否定昨天的道德觀。評判它時,需有時間和空間觀念。而且應當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使在同一時間裏,在不同空間(特殊環境中),舊的道德觀仍然是人類優秀品質和良知的體現。在那裏,它就是閤理的,也是值得贊美的,盡管從人類發展的總趨勢來講,它終究會成為明日黃花。

感情像紐帶一樣聯結瞭人們,維係著他們的生活。但感情方式是原始的。它坦誠、直露、強烈、單純、富有野性,與婉轉、麯轉、纏綿和溫文爾雅的現代感情方式形成明顯對比。

“年代久遠常常使最尋常的物體也具有一種美。”對於現實世界,一般的人們所注意的往往是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太容易對它采取審美態度。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成為過去的那個現實世界,人們再迴首看它時,由於它與他們的生活已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往往就不帶經濟中人的世俗眼光瞭,而站在瞭一個審美角度上:不是這件物體值多少錢,有什麼實際作用,而是這件東西美不美。‘從前’這兩個字可以立即把我們帶到詩和傳奇的童話世界。”

古樸本身就是一種美。

汪曾祺作品所産生的美,正是這樣一種美。

無為的藝術

從美學角度講,汪曾祺的創作對中國當代文學性格和氣質的改變起瞭很大的作用。

過去文學的浮躁性格,與毫無節製的情感宣泄多少有點關係。在這一方麵,汪曾祺是開新的風氣的,他希冀獲得的美感是:秀美感和靜美感。

《受戒》中的小英子一行印在田埂上的腳印都這樣的美:“五個小小的指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缺瞭一塊。”《大淖記事》中的巧雲十五歲,“長成瞭一朵花。眉黑如鴉翅,長人鬢角。眼角有點吊,是一雙鳳眼。睫毛很長,因此顯得眼睛經常眯唏著;忽然迴頭,睜得大大的,帶點吃驚而專注的神情,好像聽到遠處有人叫她似的。”汪曾祺寫瞭不少這樣的感情恬淡的女性。她們性格柔順、不作強烈的反抗,總是錶現愛和歡樂,富於幻想,世界仿佛有瞭她們而變得純淨、透明。當她們不幸而又無力反抗時,這種秀美感在人心理上立即産生瞭一股憐愛之情。

這類作品是明淨的。作者用“明淨的世界觀”,看齣瞭“生活中的美和詩意”,呈現給讀者的是一種似乎非世俗社會纔有的靜美。

《大淖記事》中的巧雲被水上保安隊的劉號長奸汙瞭。作者並未按常規的寫法,寫一個少女失去貞潔後的羞恥心理,寫她痛苦萬分,簡直要去自盡。作者說,他要錶現巧雲失去童貞之後的痛苦心情,但要以一種“優美的方式來錶現”:她起來後,飄飄忽忽地想起瞭一些事情,想起瞭小時候母親給她點一點眉心紅;想起小時候看見新娘子穿的粉紅色的綉花鞋;想起她的手劃破瞭,小锡匠吮她指頭上的血。美被醜惡玷汙瞭,痛苦隱藏在詩意裏——美麗的痛苦。

瀋從文愛水,汪曾祺也愛水。他在談他的創作時,同樣也談到瞭自己的創作與水的關係。《受戒》、《大淖記事》都是寫水的。

蘆花纔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綫。有的地方結瞭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瞭。(《受戒》)

而水的一大特點就是它具有柔性。這水上的人與事,便也都有瞭水一般的柔情。《受戒》《大淖記事》寫的就是這份柔情。

瀋從文也好,汪曾祺也好,在他們這裏,柔情是一種最高貴也最高雅的情感。他們用最細膩的心靈體味著它,又用最齣神的筆墨將它寫齣,讓我們一起去感應,去享受。對這種情感的認定,自然會使他們放棄“熱情的自炫”,而對一切采取“安詳的注意”。巧雲、翠翠她們的柔情似水,來自於他們觀察之時的平靜如水。

人們對汪曾祺的敘事態度印象很深。汪曾祺所塑造的是一個老者的形象。這位老者飽經風霜,歲月已經將他性格中的焦躁、熱情、仇恨等已經乾淨瞭。用他自己的話說,已去淨瞭“火氣”。現如今剩下的,是一片參透世界、達觀而又淡泊的心境。他不再把悲哀、歡樂等感情看得多麼嚴重,不再不加掩飾地將這些情感直接流注於筆端。他是一個旁觀者,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很透徹,瞭然在心,並且承認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無需大驚小怪,也不必長籲短嘆。他用古樸、平淡、自然的句子,不在意地敘述著人和故事,其中含著洞穿一切的冷峻和諧趣。

汪曾祺的敘事態度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他的生活經曆。汪1920年生,寫《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時,已是六十歲左右的人瞭。這漫長的人生曆程,使他對社會,對生活,都有瞭很深刻的感受。他已將人生識破,憂愁和苦難,在他來說,都已不再可能使他産生大弧度的感情波動。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後一位名士的汪曾祺,已進入瞭一種境界,一種徐渭式的境界。徐渭有兩句話.叫:

樂難頓段,得樂時零碎樂些

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

第二個原因,即他的舊學根底與古文的熏陶。汪的語言,凝練老成。他不少散文.其實是用半白話半文言寫成的。古漢語有這種氣質。與此相比,現代漢語有浮華輕飄的一麵。他從古漢語那裏得到的是一種語言的沉靜。他得瞭古漢語的一些精神。

汪曾祺的敘事態度,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在他的人格組成中有著道傢精神。道傢講淡泊,講寜靜,講無為。這種人生態度溶化在血液之中,自然而然地要反映在他的敘事態度上。

有汪曾祺這樣一個作傢,這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運氣。他的價值似乎超過瞭他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他的齣現,是對中國當代文學趨嚮的調整,是對中國當代文學格局的改變。



用户评价

评分

买了没看呢,活动到了,屯书屯书啊。

评分

很快也很好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汪曾祺精选集:受戒

评分

618前订货,价格很实惠送货很快捷!

评分

买给初中的小孩用。

评分

挺喜欢汪曾祺这类型的,多买两本回来看,像是水流缓缓的流过,没有波澜,但是很耐看

评分

京东送货速度快,就冲这一点,非常满意

评分

包装很精美,纸质也很可以,趁着京东做活动买了很多很多书,够看很久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