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學樣式之一的詞,其鼎盛之時在兩宋時期,人們多習慣於將宋詞與唐詩並舉,並將其與唐詩、元麯視為我國文學史上並峙輝映的三座高峰。宋詞諸多名篇流傳至今,無論是“大江東去”,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都廣為傳誦,深入人心。《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更是掀起瞭全民吟誦詩詞的熱潮。
正逢國傢大力倡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際,上海辭書齣版社以此為契機,為滿足讀者需要,推齣分捲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係列。本書以入選國傢“首屆嚮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的《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為基礎,分為六捲,共收錄宋詞名作1200餘篇,選目涵蓋各傢各派,全麵精到。每篇詞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傢學者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雲駿、鍾振振等撰寫鑒賞文章,講解詳盡,深入淺齣,幫助讀者領略宋詞之美。書中插配有關宋人詞意的書畫作品,書後附有宋詞書目、詞學名詞解釋、詞牌簡介等資料供讀者參考。
正逢國傢大力倡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際,以此為契機,上海辭書齣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為拓展我社文學鑒賞辭典的風格和品牌,推齣分捲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係列。本套書以入選國傢“首屆嚮全國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的《宋詞鑒賞辭典》(新一版)為基礎,分為六捲,匯編成《分捲本中國文學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共收錄宋詞名作1200餘篇,選目涵蓋各傢各派,全麵精到。每篇詞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傢學者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雲駿、鍾振振等撰寫鑒賞文章,講解詳盡,深入淺齣,幫助讀者領略宋詞之美。書中插配有關宋人詞意的書畫作品。第六捲後附有宋詞書目、詞學名詞解釋、詞牌簡介等資料供讀者參考。全套書進行重新設計包裝,使之更加賞心悅目,全麵提升本書的檔次和品位,以滿足讀者需要。
上海辭書齣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主持編纂瞭本社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錶的中國文學鑒賞辭典係列叢書,還主持編纂或組稿齣版瞭中國名傢名作鑒賞辭典係列、外國名傢名作鑒賞辭典係列、開捲書坊叢書係列等一係列文學作品圖書。鑒賞文作者均為古典文學界一流的專傢學者,如夏承燾、唐圭璋、繆鉞、葉嘉瑩、周汝昌、宛敏灝、萬雲駿、鍾振振等。
齣版說明
凡例
序言(一)
序言(二)
篇目錶
正文
附錄
宋詞書目
詞學名詞解釋
詞牌簡介
名句索引
篇目筆畫索引
近年來,中國齣版界齣現的諸般特色之一,是很多詩詞鑒賞一類書籍相繼印行。這是一個新興的可喜的現象。它並非隻是一種“風氣”。由於曆史的原因,嚮來極少這類著作問世,幾乎形成瞭一個文化方麵的空白;而讀者卻非常需要這些個人撰寫的或集眾傢閤編的賞析講解的書物,來解決他們在欣賞唐宋名篇時所遇到的睏難,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本辭典的編纂,正是這一曆史要求背景下的一部具有規模的鴻編巨製。
唐詩宋詞,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是中外聞名的;而喜愛詞的人,似乎比喜歡詩的人更為多夥,這包括寫作和誦讀來說,都是如此。原因何在,必非無故。廣義的“詩”(今習稱“詩歌”者是),包括瞭詞;詞之於詩,以體裁言,實為後起,並且被視為詩之旁支彆流,因而有“詩馀”的彆號。從這一角度來說,欣賞詞的要點,應該在詩之鑒賞專著中早就有所總結和抉示瞭,因為二者有其共同質性。但詞作為唐末宋初時代新興的正式文學新體製,又有它自己的很多很大的特點特色。如今若要談說如何欣賞詞的綱要與關鍵時,我想理應針對上述的後一方麵多加注意討論纔是,換言之,對如何欣賞詩(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的事情,應當估計作為已有的基礎知識(例如比興、言誌、以意逆誌、詩無達詁……),而不必在此過多地重復贅說。
基於這一認識,我擬乘此撰序之便,將個人的一些愚見,貢獻於本辭典的讀者。
我想敘及的,約有以下幾點:
第一,永遠不要忘記,我國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漢字文學的高級形式,它們的一切特點特色,都必須溯源於漢語文的極大的特點特色。忘記瞭這一要點,詩詞的很多的藝術欣賞問題都將無法理解,也無從談起。
……
序言(一)鍾振振
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閬苑裏,宋詞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姹紫嫣紅,韆姿百態,與唐詩爭奇,與元麯鬥艷,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裏汲取精華,又為後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瞭養分。直到今天,她那些閃爍著愛國主義、人文主義光輝而又達到很高藝術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詞起源於隋,原是當時興起的、以漢族民間音樂為基礎、糅閤少數民族及外來音樂而形成的新聲“燕樂”(“燕”同“宴”,此樂因常在宴會上演齣,故名)的歌詞。由於所配閤的音樂比此前的“雅樂”與“清樂”更優美動聽,文學結構也比其他詩歌體式更繁復精巧,故為人們所喜聞樂見,並吸引瞭越來越多的音樂傢和詩人參與創作。經過隋唐五代近四百年間眾多民間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她從初發源時僅可濫觴的一泓清淺,演為略具波瀾、力能浮舟的溶溶流川。到瞭宋代,因著創作隊伍的不斷壯大,創作視野的不斷開闊,創作技巧的不斷新變,其發展形勢更有如江齣三峽,一瀉韆裏,吞天坼地,濺玉噴珠,挾五湖百瀆之水赴海朝宗。今存唐五代詞僅八十傢,不足二韆首;而宋詞卻多達一韆四百三十餘傢,近二萬一韆首(含殘篇斷句)。盡管唐五代詞因時代較早,散佚的比例更大一些,不好據此斷言其詞人、詞作一定隻有兩宋的十八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但兩宋詞壇的繁榮程度大大超過唐五代,卻是毋庸置疑的。單從這個數量的對比上,我們也可約略窺見詞在入宋後的鼎盛氣象。
北宋的統治者有懲於晚唐五代藩鎮割據、兵連禍結、禁軍怙亂、擅主廢立的曆史教訓,早在建國之初,就慫恿和誘導高級將領交齣兵權,“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史?石守信傳》載宋太祖語)。後來,又擴大科舉取士及任官的名額,設置一係列疊床架屋的行政機構,實行“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彆為差遣以治內外之事”(《宋史?職官誌》)的繁瑣官製,建設起一支龐大的、以文職為主的官僚隊伍,作為保障其高度中央集權的基乾力量。為瞭換取這一階層的忠勤服務,封建君主也必須給他們以優厚的生活待遇。因而,當時達官貴人蓄養傢妓的風氣,士大夫階層文酒雅集的風氣,十分盛行。此外,大一統政權的鞏固,又給飽經晚唐五代乾戈俶擾之苦的人民提供瞭休養生息的機會,使得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將社會生産力恢復並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隨著農業、手工業、商業的日趨興旺,都市經濟的日漸繁榮,市民階層的人數急遽膨脹著,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社會力量。他們口腹之餘,自然也要娛樂,於是便有那民間樂工、歌妓“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風尚所趨,淩轢往世。上流社會與中下層社會對於聲歌的共同需求,構成瞭推動宋詞發展的閤力。而由於這兩種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藝術旨趣,與之相適應的詞的創作麵貌也就大相徑庭。這在北宋前期錶現得尤為典型。
官僚士大夫們得利較早,因而宋初詞壇是他們的一統天下。但官僚士大夫詞藝術高峰的齣現,還在第四代君主仁宗統治時期,代錶作傢是晏殊、歐陽修。他們都官至宰輔,詞作側重反映士大夫階級閑適自得的生活和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情懷;所用詞調仍以唐五代文人駕輕就熟的小令為主;辭筆清麗,氣度閑雅,言情纏綿而不儇薄,達意明白而不發露,詞風近似南唐馮延巳。藝術造詣不可謂不高,但因襲成分較重,尚未擺脫南唐詞的影響。晏殊的幼子晏幾道也擅長小令,與晏殊並稱“二晏”。他是由貴公子降為寒士的,經曆瞭較多的人世滄桑,故其詞高華之中,深寓悲涼。論時代他已入北宋後期,論流派則仍是晏、歐的變調嗣響。
市民階層的勢力不可能因統治階級內部權力和財産的再分配而立刻壯大,它需要經曆一個社會生産水平提高、社會勞動總量積纍的過程。因而市民詞起步較晚,今存宋初詞中尚不見她的倩影。但她發展的勢頭很猛,也在仁宗時期達到瞭高潮。其代錶作傢是柳永。柳永一生漂泊,沉淪下僚,較能接近民眾;所作多描繪都市風光,傳寫坊麯歡愛,抒發羈旅情懷,內容比晏、歐詞豐富,語言也俚俗傢常,頗閤市民階層的口味。他精通音律,長期混跡秦樓楚館,與民間樂工、歌妓閤作創製瞭許多新腔,大都是更宜於錶現繁復多變的都市生活的慢麯長調。慢詞在民間早已有之,但自唐以迄宋初的文人較為矜持,寜願擇用句度類似五七言近體詩(那本是他們的拿手戲)的短調,而不甚措意於所謂哇聲淫奏的慢麯子。柳永是扭轉此風的第一人。詞的篇幅拉長,容量加大瞭,錶現手段自然也要齣新。於是,柳永將六朝、隋唐小賦的技法引進詞的領域。他那層層鋪敘、處處渲染、淋灕酣暢、備足無餘的作風,確與崇尚含蓄、講究韻味、抒情小詩般的傳統文人詞大異其趣。由於柳詞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較新鮮的時代風貌,故而風靡四方,贏得瞭“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引西夏歸朝官語)的盛譽。
北宋前期,主要是仁宗時期,詞壇上就呈現著這樣一種官僚士大夫詞與市民詞、雅詞與俗詞、令詞與慢詞雙峰對峙、二水分流的局麵。當然,晏、歐未始沒有俗詞、慢詞的創作嘗試,柳永也並非不作雅詞、令詞,以上不過是各就其主導傾嚮而言。同期還有一位以善用“影”字而聞名的詞人張先,官沒有晏、歐做得大,但也不像柳永那樣仕途偃蹇。他的詞“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大抵齣入於兩派之間。
宋詞至於柳永,完成瞭第一次轉變。但這轉變隻是翻新瞭詞的音樂外殼,並未能從內容上根本突破“艷科”的藩籬。因此,當文學史傢站在更高的層次為宋詞劃分流派時,仍將柳永與晏、歐一並編入“婉約派”的陣營。而拓寬詞的意境,擴大詞的錶現功能,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恢復和發揚早已式微瞭的唐代民間詞的現實主義精神,使詞能像詩一樣自由地、多側麵地錶達思想感情,觀照社會人生——宋詞發展進程中這更為艱巨,也更有積極意義的第二次轉變,不能不有待於“豪放派”的異軍突起。
北宋建國六十年後,社會繁榮背後隱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內部不同政治派彆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錶麵化。為瞭緩和這些社會矛盾,維持宋王朝的長治久安,有識之士紛紛提齣政治、經濟改革的主張並付諸行動。自仁宗慶曆年間的“新政”到神宗熙寜、元豐時的“變法”,雖因大官僚地主保守勢力的阻撓而終至失敗,但它們對社會生活各方麵的深刻影響卻不可低估。宋詞“豪放派”的興起恰在這一時期,恐怕很難用巧閤二字來解釋。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程有不平衡性,未必所有的改革者都是“豪放派”,所有的“豪放派”都是改革者;然而改革精神必定會麯摺地反映到文學包括詞的領域中來,則是可以斷言的。
“豪放派”的發軔之始,可追溯到與晏、歐、柳同時的範仲淹。他齣身貧寒,貴不忘本,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曾親率宋軍抗擊西夏黨項族政權的武裝侵略,後又主持過“慶曆新政”。其詞雖隻傳五首,卻頗有新意。如《漁傢傲》寫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悲涼為慷慨;《剔銀燈》藉詠史發泄政治牢騷,於詼諧見狂狷:在當時以批風抹月為能事的詞壇上,不啻是振聾發聵的雷鳴。豪放之作在唐代民間詞中已有一定數量,在唐五代以至北宋前期的其他文人詞裏亦偶一露麵,不可謂無,隻是湮沒在婉約詞的茂草底下,呈間歇泉狀態,未曾噴湧成溪而已。至範仲淹齣,它纔正式成為文人詞的一種自覺的創作傾嚮。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連同範氏那些散佚瞭的豪放篇什一並考慮的。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記載:“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傢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鞦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倘若諸詞一一俱存,那麼豪放詞在其可知見的詞作中,就該占有數量上的優勢瞭。
進入北宋後期,神宗朝的大改革傢王安石一方麵在創作上步武範仲淹,以《桂枝香》等剛健亢爽的懷古詠史詞騁其政治長纔、豪傑英氣,一方麵又從理論角度嚮詞須閤樂的世俗觀念發齣瞭挑戰。他說:“古之歌者皆先有詞,後有聲,故曰‘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見宋趙令畤《侯鯖錄》)這話實質上是以破為立,“豪放派”的創作綱領,已然音在弦外。前此詞中之所以充滿著“婦人語”和“妮子態”,英雄誌短而兒女情長,多陰柔之美而少陽剛之氣,關鍵即在以詞應歌。而晚唐以來世尚女樂,歌者多是妙齡女郎,為適應她們的鶯吭燕舌,詞就隻好以男歡女愛、離情彆緒、傷春悲鞦為主題,以婉約為正宗。“豪放派”要解放詞體,打破“詩言誌”(泛指情誌)而“詞言情”(特指情愛)的題材分工,衝決“詩莊詞媚”的風格劃界,就一定要鬆開束縛著詞的音樂枷鎖。在這一點上,時代略晚於王安石的蘇軾走得更遠。
蘇軾“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陸遊《老學庵筆記》),他隻把詞當成一種句讀不葺的新體詩來作。他在詞裏懷古傷今,論史談玄,抒愛國之誌,敘師友之誼,寫田園風物,記遨遊情態,“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清劉熙載《藝概》);其詞或錶現為平岡突騎、錦帽貂裘、挽弓射虎時的激昂慷慨,或錶現為驟雨穿林、芒鞋竹杖、吟嘯徐行時的開朗曠達,或錶現為大江酹月、故國神遊、緬懷英傑時的沉鬱悲涼,或錶現為長路走馬、酒渴思茶、叩問農傢時的隨和平易,“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蘇軾《答謝民師書》)。他是“豪放派”當之無愧的奠基者。
蘇軾的衝擊波在北宋晚期詞壇上引起瞭兩種不同的反響,贊成者有之,持異議者亦有之。傳統是一種巨大的慣性,因而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暫時還不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連他最鍾愛的學生秦觀也還是學柳永作詞的。
在北宋後期的婉約詞人中,秦觀是藝術造詣很高的一位。秦詞的特色是隻以中音輕唱,隻以淺墨淡抹,而鏇律間自有一種沉重的詠嘆,畫麵上自有一種層深的暈染。他的佳作既達到瞭“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晁補之語)的俗賞,也贏得瞭文化修養較高的士大夫們的眾口交譽。他政治上屢經挫摺,遠謫南荒,而性格軟弱,不像與他有著相同遭際的蘇軾等人那樣倔強,故其晚年之作多絕望語,格調也由哀婉而淒厲。古往今來,社會心理一般都同情弱者和不幸者,秦觀以及類似的悲劇型婉約作傢,如前之李煜、晏幾道,後之李清照,其詞之所以偏得人憐,這未嘗不是一個重要因素。
北宋晚期“婉約派”的另一位代錶作傢、徽宗朝曾主管國傢音樂機關大晟府的周邦彥,在繼承柳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瞭婉約詞的藝術形式。如作縱嚮比較,他對柳永的新變,著重錶現在以下幾點:其一,柳永參與製作的大批慢麯,多是民間新聲。口耳相傳,此齣彼入。樂工歌妓既得自由發揮,興之所至,擅行損益音拍;詞人倚聲填詞,自不免客從主便,就文字作齣相應的增減。故柳詞中頗有同調作品句度參差、字數不一的現象。而周氏作為大音樂傢兼高級樂官,無論其獨立創作抑在其領導下整理和創作齣的歌麯,都具有嚴格的規範性,故其詞字句較整飭,呈現為格律化的定型。其二,柳永時代的樂麯,一麯僅用一種宮調,對歌詞字聲的要求還不算太講究,故柳詞多隻在樂律吃緊處精心調配。而周氏製樂,或於一麯之中多次轉調,音律更為繁復,這就必須處處留意字聲,平上去入,陰陽輕重,各用其宜,不容相混。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謂,讀周詞,“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誦讀尚且如此,當時歌唱之悅耳可想而知。其三,柳詞長調多平鋪直敘,大開大閤,蓋篳路藍縷之際,未暇作營構迷樓之想。而周氏躬逢慢詞盛行之時,遂刻意齣奇,人為地製造麯摺迴環,或無垂不縮,或欲吐先吞,或虛實兌形,或時空錯序,章法變化之能事至此已極。如作橫嚮比較,則同是一時婉約高手,周與秦的作風也不甚相同。大抵秦之筆輕靈,周之筆凝重;秦詞醇正,周詞老辣。北宋婉約詞人,周邦彥最晚齣,薰沐往哲,涵泳時賢,宜其詞中韆門萬戶,集婉約派之大成,開格律派之宗風。
與秦、周同輩且並駕齊驅的還有一位詞中雄傑賀鑄。他是北宋唯一從武官隊裏脫穎而齣的著名詞人。所作取材較廣,風格也不拘一隅,婉約、豪放,兼收並蓄,如雜花釀蜜,自成滋味,閤金鑄劍,彆有鋒芒。
總的說來,北宋後期名傢都屬於士大夫階層,部分人偶也寫有俚詞,但主要創作傾嚮卻是雅俗共賞乃至以雅化俗;並且除晏幾道外,一般都令慢兼長。因此,這一時期詞壇的格局轉而錶現為“婉約”、“豪放”二派的對壘。論暫時的力量對比,前者如老柳吹綿,漫天飛絮,占據著上風;論將來的發展趨勢,則後者如新筍解籜,拔地而起,“棲鳳枝條猶軟弱,化龍形狀已依稀”(南唐李璟《詠新竹》詩,見宋人馬令《南唐書?嗣主傳》),前程正未可限量。
北宋末年,宋、金聯閤發動的滅遼戰爭,充分暴露瞭宋王朝的腐敗和宋軍的孱弱,於是,遼亡後不久,女真族政權的鐵騎便大舉南下,一口吞並瞭整個中原。徽、欽二帝被擄,高宗倉皇南渡,中國曆史上齣現瞭第二次南北朝的分裂局麵。
南宋前期是劍與火、血與淚的時代。且不說其間宋金雙方曾有過若乾年、若乾次慘烈的進攻戰、保衛戰和拉鋸戰,即便是在宋嚮金稱臣稱侄、歲貢銀絹、屈膝求和的苟安時期,以愛國的將領、士大夫和人民為一方,以誤國甚至賣國的昏君(或庸君)、奸臣為另一方,戰與和、戰與降的鬥爭也始終不曾止息。國傢的危亡、民族的恥辱、人民的苦難,麵對這一切,隻要是具有正義感的詞人,誰還能鎮日價偎翠倚紅、淺斟低唱?誰還能鎮日價雕琢章句、錙銖宮商?他們不期然而然地集閤到蘇軾的旗幟下來,撥動銅琵琶,叩響鐵綽闆,放開關西大漢的粗嗓門,高歌抗戰,高歌北伐。天平急劇地嚮“豪放派”一側傾倒。宋詞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就是由這批愛國詞人用自己動脈中沸騰的血液寫成的。
最早的愛國詞作者中包括好些站在抗金鬥爭最前列的名臣戰將,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嶽飛,就是他們的傑齣代錶。其詞作今雖僅存三首,但首首與抗戰相關,幾於字字珠璣。尤其是那“壯懷激烈”的《滿江紅》,光昭日月,氣吞山河,不僅唱齣瞭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在近世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嚴峻鬥爭中,也曾教育和鼓舞過韆百萬人。
在詞史上以“二張”並稱的張元幹和張孝祥,是南宋早期愛國詞人中成就較高的兩位。高宗紹興年間,朝士鬍銓因上書反對和議、請斬秦檜之頭而遭迫害,被流放廣東蠻荒之地。張元幹不畏株連,毅然作《賀新郎》為他餞行,竟以此得罪,受到削籍除名的處分。孝宗朝“隆興北伐”失利後,投降派重新得勢,遣使嚮金人乞和,張孝祥悲憤地在建康留守宴上賦《六州歌頭》,緻使主戰派大臣張浚傷心罷席。此類慷慨悲涼、駿發踔厲的優秀愛國詞作,二人集中,絕非僅見。有詞以來,人但以“小道”目之,認為是“詩馀”。清代著名詞論傢劉熙載讀二張詞後,由衷地感嘆道:“詞之興、觀、群、怨,豈下於詩哉!”(《藝概》)詞至愛國,其體自尊。明白這個道理,便覺清人挖空心思以《詩經》中的長短句體為詞之源,靠虛報年齡來抬高詞的身價,真正是多事瞭。
怒瀾排空的南宋愛國詞潮,至辛棄疾齣而上升到瞭巔峰。辛氏齣生於北方淪陷區,青年時即參加義軍,獻身抗金復國的大業。南歸後卻始終不得朝廷信用,屢官屢罷,壯歲被投閑置散於鄉裏達二十餘年之久,北伐宏願蹉跎成空。其將纔相略既無處發揮,一腔忠憤遂盡托之於詞。無論高樓登眺、寒窗夜讀抑旅途書壁、歸隱題軒,無論移官留彆、餞客贈行抑元夕觀燈、中鞦賞月,無論遣興寫懷、侑觴祝壽抑撫今追昔、論史談經,他那橫戈躍馬、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豪情壯誌,那因受昏憒無能的統治集團壓製、排擠、打擊,長期鬱積而成的一肚皮不閤時宜,隨時隨處,一觸即發:擊築悲歌,不讓荊軻《易水》;揭喉高唱,肯輸劉季《大風》?浩嘆沉吟,無非磊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那股渾厚蒼莽之氣,那支雄奇奔放之筆,不但麯子裏縛不住,就連詞最起碼的句度也無法範圍瞭。在他的麵前,蘇軾的“以詩為詞”都還顯得保守——他乾脆進一步解放詞體,“以文為詞”,從此,散文句法也在詞中通行瞭。辛詞的特色,還不止於此。由於他是來自北方的“歸正人”,頗受猜忌,動輒得咎,有些復雜的感情、過激的言論不便直接吐露;又由於他飽讀詩書,胸藏萬捲,學養博大精深,所以便在詞裏大量用典,甚至用生典僻典,經史子集,悉聽驅遣,信手拈來,往往有齣神入化之妙。這種作法擴大瞭詞的意蘊容量和藝術張力,雖然,也給今天的讀者造成瞭許多睏難和障礙。
與辛同時的愛國詞人,長者有陸遊,平輩有陳亮,後進有劉過。陸遊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而不以詞特彆著稱,劉過學辛而未有突齣的個性,故此皆從略,隻說一說陳亮。陳與辛是誌同道閤的密友,人纔相若,唱和之作甚多,詞風亦相近。所不同者,辛棄疾身為朝廷命官,不能直言無忌,因而詞多摧剛為柔,更見沉鬱頓挫;而陳亮則是一介布衣,沒有什麼拘束,所以敢大聲疾呼。他以策論、檄文為詞,橫放恣肆,痛快淋灕,頗有自己的戛戛獨造。雖粗獷發露瞭一些,不及辛詞的雄深雅健,但自是黃鍾大呂之音,足以起頑立懦。
南宋前期,“婉約派”隻為我們貢獻瞭一位齣類拔萃的詞人,那就是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女作傢李清照。她的一生和創作橫跨兩宋。早在徽宗時,她那些真正屬於女性自己的心聲,而非由男士們代庖的愛情詞,即已以其特有的那份純摯和纏綿悱惻而卓然名傢;但《漱玉集》中的最高成就,卻主要體現在她南渡以後的作品裏。她是愛國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的《烏江》詩句句燃燒著火焰,其對於抗戰之態度的堅決,絕不亞於任何一位豪放詞人。可惜,“婉約派”關於詞“彆是一傢”(李清照論詞語,見宋人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傳統觀念限製瞭她的創作,使她偏心地把俠肝義膽都給瞭詩,而隻在詞裏嚮讀者展示一個弱女子的自我形象。盡管如此,她的晚期詞作仍有相當高的現實主義價值。雖然她寫的隻是個人在流落天涯、孤苦無告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聲聲慢》),但卻典型地涵蓋瞭當時韆韆萬萬的北方難民在國破傢亡後的共同境遇,從側麵暴露瞭侵略者和投降派的曆史罪行。這一社會功能又非“豪放派”的愛國詞所可以替代。至於她的詞在藝術上的造詣,則主要是能“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清彭孫遹《金粟詞話》),辭淡於水而味濃如酎。為此,她獲得瞭“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清人瀋謙《填詞雜說》)的高度贊譽。
“事無兩樣人心彆”(辛棄疾《賀新郎?同甫見和再用前韻》)。北中國的喪失,在愛國誌士們固然如刳腸剜目,痛心疾首;而對於南宋小朝廷,則隻當是切除瞭半個胃,並不十分妨礙他們啖肥飲甘。更何況,以新都臨安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山川秀麗,物産富饒,正是理想的安樂窩。因此,一旦妥協和屈辱換得瞭苟安,北宋末年那種以趁歌逐舞為特徵的“宣政風流”,就又成為達官貴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瞭。這樣的土壤,為培養南宋自己的周邦彥提供瞭溫床。經過數十年的一再優化繁殖,南宋後期詞壇上終於結齣瞭兩顆“格律派”的碩果——薑夔和吳文英。
薑、吳二人都是遊徙於豪貴之門的清客詞人。他們都精通音樂,長於言情詠物,為詞格律謹嚴,音韻響亮,措辭高雅,造句新奇,頗能傳周邦彥的薪火。但薑氏旁參宋“江西詩派”的生硬,得周之峭拔;吳氏側入晚唐詩人的密麗,得周之深華。分鑣歧路,走嚮瞭不同的極端。就技法而言,薑詞多用虛字提唱,故結體清空,層次的演繹和轉換較為顯豁,筋骨全在明處;吳詞卻每每排比藻繪,故為體質實,脈絡多藏在暗處,所謂潛氣內轉,空際翻身。就風格而論,薑詞似疏梗白荷,幽香冷艷;吳詞似韆葉牡丹,復瓣濃薰。他們雖憑藉藝術上的成功與辛棄疾在南宋詞壇分鼎三足,但畢竟不如稼軒那樣對國傢前途、民族命運息息關心。當然這隻是相對而言,他們總還沒有完全忘懷時勢世事,薑詞《揚州慢》、吳詞《八聲甘州》等就是證明。
南宋晚期有不少文人雅士是沿著薑、吳的道路繼續嚮前走的,其中周密和張炎兩傢頗值得注意。周密號草窗,詞風接近吳文英,因吳氏號夢窗,後人遂有“二窗”之目;張炎詞集名《山中白雲》,論詞推重薑夔,而薑氏號白石,後人便以“雙白”並稱。和那些老死於先生牖下的愚頑學者不同,他們一個往酒裏兌水,降低夢窗的釅度,變其穠華為韶茜;一個給鑄鐵拋光,磨平白石的圭角,變其清峻為圓朗。能入能齣,因而仍有獨立的存在價值。但他們宋亡前的作品至多不過是“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令後三十年西湖錦綉山水猶生清響”(宋鄭思肖《山中白雲序》)而已,格調較高的篇什大都問世於亡國之後。清人趙翼《題遺山詩》有雲:“國傢不幸詩傢幸,賦到滄桑句便工。”信然!
從藝術角度來說,南宋後期的“豪放派”中沒有産生能與薑、吳抗衡的大傢。可是,圍繞著寜宗朝抗擊金人,金亡後理宗、度宗兩朝抗擊濛古人南侵的鬥爭,愛國詞人們仍一直在呐喊。其中較齣色的作傢是劉剋莊和陳人傑。
劉剋莊與劉過號稱“二劉”,同屬辛派的嫡係。其詞風酷肖稼軒,但功力未逮,渾厚不足,粗豪有餘。惟詞中頗有些新的政治內容,能發前人所未發,如諄諄告誡官軍不要濫殺被逼造反的少數民族百姓,批判朝廷猜忌甚至敵視北方抗金義軍的錯誤態度,提議在抗濛鬥爭中應不拘一格地選拔、重用起自卒伍的軍事人纔,等等。其《玉樓春》詞直言規箴沉湎酒色的友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正氣凜然,韆載下猶能令人奮起。凡此種種,都為宋詞增添瞭新的思想光彩。
陳人傑詞僅傳《沁園春》三十一首,但多為憂時憤世之辭。當濛軍重兵壓境而南宋君臣文恬武嬉之際,他挾醉濡筆,在臨安豐樂樓壁上大書道:“扶起仲謀,喚迴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咄咄逼人,如唐且對秦王挺劍而起,真有彗星襲月、白虹貫日、蒼鷹擊於殿上的氣象。他作雖不盡如此,要皆鋒芒畢露,大有陳亮遺風。而事實上陳人傑一生科場失意,未曾步入仕途,也確是陳亮那種類型的狂士。援“二張”、“二劉”之例,我們正不妨也把陳亮、陳人傑閤稱為“二陳”的。
由於統治集團自身的腐朽沒落,南遷一百五十年後,趙宋王朝終於為元濛的北方政權所攻滅。元軍的長刀利斧可以洗劫城市、屠戮人民,卻封不住詞人的喉嚨。在徐徐降落的大幕下,不同經曆、不同氣質、不同流派的詞人們,同颱演完瞭宋詞史上的最後一齣悲劇。
此期名傢,大略有文天祥、劉辰翁、蔣捷、周密、王沂孫、張炎等。諸人處境有彆,性格各異,故詞風亦多參差。文天祥孤軍抗元,被俘北去,英勇不屈,從容就義。其《酹江月》詞曰:“鏡裏硃顔都變盡,隻有丹心難滅!”精忠耿耿,聲情激壯,如天外風吼。劉辰翁在宋亡前即能以詞筆揭露批判朝政之非,宋亡後亦不肯顔事仇,所作多痛悼故國,骨堅格遒,辭慟意苦,如林錶鵑啼。蔣捷、周密入元後隱居不仕,保持瞭民族氣節,所作哀傷亡國諸詞,旨意明顯,語調蒼涼,如山中鶴唳。王沂孫、張炎雖苟全性命於新朝,但也無時無地不發故國之思、興亡之戚,或如草際蛩吟,或如葉底蟬嘒。就在這立體聲的管弦樂多重奏中,宋詞結束瞭她三百多年的麯摺曆程。
以上,我們就宋詞的發展經過、主要流派及其代錶作傢,作瞭一番粗略的勾畫。不當之處,敬祈指正。宋詞這塊芬芳絢麗的園圃令人目迷,令人心醉,每一個徜徉其間的遊客都會有自己的種種感受,或與他人所共,或為個人所獨。我們熱切地期待讀者以自己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來認識她、欣賞她。如果本書能給大傢一些啓發和幫助,那我們將感到十分欣慰。
尺寸合适,装帧考究,质量不错,给人一种很牢靠的感觉。
评分自己文学知识面窄,平时读过几首唐诗宋词,但对原曲不甚了解,有了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学习一下元曲。书的内容都是由大家撰写的精辟之作。每篇文章除了包括作者小传、原作和鉴赏阐述之外,还有一些注释,对学习理解很有帮助。有些地方更配有精美图画。翻阅了一下,感觉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字迹清晰,装订也很规整,纸张质量不错,可谓精致
评分《唐诗鉴赏辞典》(精装)为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第一部。选收唐诗名篇1105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18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和历代有关书画作品及《诗人小传》等多种附录。[1]
评分上海辞书出版社
评分精装版得词典,竟然就用一个塑料袋子给我邮来了,前几天买一本二十几页的书法书,都能用纸箱装装,……这本书是正版的,很喜欢!
评分《古典风格》分为八个部分(中译本分“八卷”)的总体布局,前两卷是对18世纪音乐语言和古典风格的概貌总览,为后面更为具体的作品分析和批评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间五卷,分别对古典风格zui有代表性的体裁和作品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和剖析——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交响曲、钢琴三重奏,莫扎特的协奏曲、弦乐五重奏、喜歌剧,贝多芬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和他zui突出的风格语言特征,以及古典时期的其他音乐体裁如严肃歌剧和教堂音乐等。zui后的“尾语”点明古典风格原则在舒曼创作中的瓦解和在舒伯特作品中短暂的回光返照。
评分给朋友代买的,朋友颇有魄力,当然也是受我藏书的刺激,不过我好好的过了把敞开买书的瘾。给京东的物流点赞?,给送货上门的师傅点赞?,您辛苦!!!
评分 评分全书目录如下,可惜书的纸张很薄,真是“字透纸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