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普利策新聞奬獲得者為您講述一個關於科技的悲劇與救贖的故事——故事裏,有悲劇,也有人性;有調查,也有博弈,有執著,也有原諒;有懺悔,也有救贖。美國交通部前部長雷·拉鬍德,猶他州前州長洪博培,《習慣的力量》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淺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我是在2009年8月認識雷吉的,那時候他剛剛齣獄。2006 年9 月的一個下著雨的早晨,當雷吉駕車行駛在山路上時,他的人生將遭遇毀滅性的轉變。那是一場車禍,或者看似是一場車禍,兩位火箭科學傢失去瞭生命。留下瞭異乎尋常的悲痛,還有秘密。
這個案子吸引瞭一大堆執拗的調查者:一位倔強的猶他州州警,堅信這起事故的罪魁禍首正是事發時因手機而分神,或是正在發手機信息的雷吉,固執地追根究底卻一再碰壁;一個名叫特麗爾的女人,有著不願妥協的責任感,一心想為車禍的受害者尋求正義,痛苦的童年經曆讓她變成瞭一名堅強的女性。這場意外變成瞭一種催化劑,將雷吉及其支持者、特麗爾及其追隨者(包括檢察官、立法者和科學傢)的觀點、見解和生活交織在瞭一起。
一直以來,無論是雷吉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瞭自己的投影,這讓他們得以預想自己可能或者應該如何對待自己。雷吉的注意力,其他人的注意力,都是如此不堪一擊。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難道不是這樣嗎?
科技對行為和社會産生的影響比比皆是:人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瞭媒體上,改變瞭自己的通信方式,在遠離電子設備時感到有些焦慮,還會用它們來逃避尷尬或消磨無聊的時光,甚至是在開車的時候。但與此同時,它們會通過呈現更多的信息給大腦施加壓力,這樣的衝擊會加重我們用心傾聽、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負擔。
這是一個有關緻命車禍和新科學的十分人性化的故事,一個在注意力時代把悲劇轉化為救贖的故事。當你聽完這個故事,請思考一下,科技到底改變瞭什麼。
作者簡介
馬特·裏剋特(Matt Richtel),《New York Times》記者,報道領域廣泛,尤其擅長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一主題。2010年憑藉對分心駕駛及其産生根源的係列報道,斬獲普利策國內新聞報道奬(Pulitzer Prize for National Reporting),並由此推動瞭廣泛改革。裏剋特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他還是一名小說作傢。
精彩書評
《科技到底改變瞭什麼》與馬特?裏剋特有關科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判斷力和日常生活的普利策奬獲奬報道相得益彰。它讓我們感覺到,前沿的科學調查與我們每一次坐進車裏、落座桌前或是與我們的親友交談時做齣的決定都息息相關。
——查爾斯?都希格,《習慣的力量》作者
通過一則關乎死亡與救贖的故事,裏剋特探索瞭存在於我們的多任務工具與單任務思想之間,有時危害極大的張力。這不止是一本讓人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的書,還是一本可以挽救生命的書。
——尼古拉斯?卡爾,《淺薄》《玻璃籠子》作者
美國人對自己創造齣來的科技的癡迷,把我們放在瞭當今的一條衝突軌道上,並帶來真實的後果。裏剋特齣色地講述瞭一起緻命的分心駕駛車禍引起的後果。他的描寫引人入勝,我無法停止閱讀,你也會一樣。
——雷?拉鬍德,美國交通部前部長
馬特?裏剋特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堪稱十分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它是一部關於悲劇、救贖以及與科技進步比肩所帶來的挑戰的上乘寫實之作。
——洪博培,猶他州前州長
目錄
序 言 / V
第一部分 車禍
第一章 雷吉捲入車禍 / 3
第二章 林德裏斯巴赫的懷疑 / 15
第三章 格薩裏博士的實驗 / 25
第四章 雷吉是個不錯的小夥子 / 31
第五章 特麗爾的恐怖記憶 / 45
第六章 兩個死去的火箭專傢 / 51
第七章 雞尾酒會效應 / 57
第八章 特麗爾的反抗 / 69
第九章 傳教纔是第一位的 / 79
第十章 謊言正在摺磨雷吉 / 89
第十一章 注意力科學 / 97
第十二章 車禍後的悲痛 / 109
第十三章 電話記錄 / 115
第十四章 斯特雷耶博士 / 119
第十五章 特麗爾與童年分道揚鑣 / 129
第二部分 車禍
第十六章 阿奇利博士 / 139
第十七章 尋求解脫 / 147
第十八章 邊發短信邊開車 / 155
第十九章 林德裏斯巴赫需要支援 / 159
第二十章 科技成癮問題 / 167
第二十一章 特麗爾的孩子們 / 175
第二十二章 辛格爾頓的發現 / 183
第二十三章 喬?史密森的立法提案 / 193
第二十四章 網絡成癮—多巴胺—毒品 / 197
第二十五章 雷吉的第二次傳教 / 205
第二十六章 特麗爾介入調查 / 211
第二十七章 科技誘惑意味著什麼 / 219
第二十八章 卡奇縣檢察官辦公室 / 229
第二十九章 雷吉再次中斷傳教 / 241
第三十章 審判開始 / 247
第三十一章 猶他州的立法官員 / 255
第三十二章 邦德森的申請 / 259
第三十三章 特麗爾與兩位寡婦 / 265
第三十四章 傳教仍舊是雷吉的夢想 / 271
第三十五章 斯特雷耶博士齣庭做證 / 279
第三部分 救贖
第三十六章 公眾安全倡導者 / 291
第三十七章 雷吉完全認罪 / 297
第三十八章 凱琳?揚剋的建議 / 301
第三十九章 猶他州眾議院的提案 / 307
第四十章 雷吉扭轉瞭局麵 / 313
第四十一章 法官的判決 / 319
第四十二章 “雷吉法令” / 331
第四十三章 雷吉入獄 / 333
第四十四章 雷吉決心奉獻 / 335
第四十五章 雷吉的自我救贖 / 341
第四十六章 雷吉是個普通人 / 349
第四十七章 沃納一傢的生活 / 355
第四十八章 唯一的規則:說齣真相 / 361
第四十九章 改善注意力的努力 / 373
第五十章 雷吉無法饒恕自己
後 記 / 387
作者手記 / 395
緻 謝 / 405
精彩書摘
我是在2009年8月認識雷吉的。那時候他剛剛齣獄,就在此前不久,我也曾身陷罕見的新聞鏇渦之中。一切開始於前一年的12月,就在雷吉決定認罪、以求輕判的時候,我和《紐約時報》的編輯,我的密友亞當?布賴恩特進行瞭一次談話。
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開車時使用手機。在某種程度上,這隻不過是過往話題的繼續。亞當和我會反復思考我們腦海裏齣現過的事情。這些閑談屬於記者工作的一片灰色地帶,即用事不關己的方式評論世間的一切,同時又想知道我們所觀察到的事情是否值得寫一篇報道。
科技對行為和社會産生的影響,是亞當和我過去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我們要尋找的是“脫節”,是事情不會像廣告宣傳的那樣,或是像人們做齣的假設或推測,比如科技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並不一定能夠得到證實。對於許多試圖分析這場個人通信革命的記者來說,我負責的報道區域——矽榖就是一個富礦。
我對這個話題的興趣部分來自我的經曆。我看到瞭科技是如何改變我自己的行為的。我能夠看到自己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瞭媒體上,改變瞭自己的通信方式,在遠離電子設備時感到有些焦慮,還會用它們來逃避尷尬或消磨無聊的時光,甚至是在開車的時候。與其說是我看到瞭科技的利弊,倒不如坦白地說我認為它十分強大。
2003 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數據的誘惑:它會令人上癮嗎?》。在故事的開頭,我寫瞭一位風險投資人花瞭2 000 美元參加一場會議,但他說自己根本就沒有集中注意力,因為他說他還在同時使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我很難關注一件事情。”他說,“我想我病瞭。”
從工作和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感謝科技作為一種自由與創意的工具所具備的無與倫比的威力。多虧瞭科技,我不必在紐約工作,而是可以居住在舊金山,待在自己所報道的地方——矽榖之中。我每天,每個小時,甚至隨時隨地都可以和我的編輯同事們通話,在我的傢庭辦公室或在路上提交我的報道。我還曾坐在舊金山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法庭外的地闆上寫過一篇頭版新聞,報道的是音樂文件共享公司Napster 的訴訟案所涉及的法律爭論,然後用手機把文章內容告訴瞭我的同事。
除瞭更加便捷外,我發現科技不僅能讓我變得更加高效,還以某種方式使我變得更具有創造力。我可以在靈感到來的時候隨時工作。我也可以更方便地休息,比如,在午飯時間跑去健身房,拿齣手機確定自己沒有錯過任何事情。那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能對我起多大作用,但我發自內心地感覺到自己對人生有瞭更多的掌控力。
這種掌控力本身也是喜憂參半。我當時並沒有看得很清,但我開始思考自己生活中有關效率與機會的問題。我們如果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會怎麼樣?我們如果可以隨時隨地保持聯係,會怎麼樣?我們應該那麼做嗎?多虧我和雷吉之間的互動,我的想法纔能更加深入。
在我還沒有遇見雷吉的時候,這些互相矛盾的力量刺激和縱容過一個對我很有說服力的觀點。2004 年,我寫瞭一本驚悚小說《沉迷:有關愛與其他醉心之事》。書中對科技上癮的威力和它有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進行瞭推測。它更像是一本科幻小說,而不是科學,但我的確藉鑒瞭自己一年前在為報紙寫報道時所發現的一些剛剛興起的科技。科技是書中的罪犯,也是我寫作和齣版這本書的重要伴侶與閤作者。
前言/序言
“你感覺還舒服嗎,雷吉?”
“是的。”
雷吉?肖躺在一張病床上,腦袋距離核磁共振成像儀圓滑的白色管道入口隻有幾英寸a的距離。他躺得很舒服,心裏卻很緊張,因為他不喜歡讓彆人窺視自己的大腦。
機器旁邊站著一位身穿藍色醫生製服的放射科技師,頭發被緊緊地紮成瞭一個圓髻。她在屋子裏掃視瞭一圈,確定四處沒有散落的金屬部件。核磁共振成像儀的磁力是地球的60 000倍,相當於某種無法抵擋的磁鐵。即便不小心將一把剪刀遺落在房間裏,核磁共振成像儀也能以每小時40英裏b的速度把它吸進管道裏。
26歲的雷吉已經脫掉瞭自己的衣服,並把身上的鑰匙留在瞭外麵。就連時常被他放在牛仔褲左前口袋裏的蘋果手機也不例外——他的口袋上如今已經留下瞭一圈淺淺的手機形狀的印記。他把腦袋靠在機器的邊緣上,不知道自己下排牙齒上的永久性保持器(那是他高中時在一場足球娛樂賽中與彆人大打齣手後所留下的)會不會從他的腦袋裏被猛地拽齣來。這位叫作美洛迪?約翰遜的技師嚮雷吉保證,他會沒事的。
她走到機器的左邊,從一張桌子上拿起瞭一個樣子古怪的頭盔。那是一種也許隻有宇航員和漢尼拔?萊科特a 纔會戴的東西。
“我要把這個戴在你的頭上。”她把白色頭盔套在瞭雷吉的頭上,並把頭盔的兩側夾在瞭病床上。頭盔裏有一麵小鏡子。在這麵鏡子的幫助下,即便是仰麵平躺著被塞進管道裏,雷吉也能看到投射過來的畫麵。
機器飛速鏇轉時發齣的嗡嗡聲實在是太大瞭,雷吉不得不戴上瞭耳塞。核磁共振成像儀的工作原理是嚮人體輸送大量的磁能,刺激高度集中在水和脂肪中的氫原子。待這些氫原子從短暫興奮的狀態中平靜下來,便會發射齣某種無綫電頻率,就像一座調頻廣播站。緊接著,電腦會接受這些信號,並將它們轉換成物理圖像——人體內部的地圖,或者說是局部解剖圖。這項技術不太適閤觀察骨頭之類的硬結構,卻十分適閤為內髒之類的軟組織成像,因此被當作觀察腦部的嶄新工具。
雷吉小的時候曾經夢想過要加入大學籃球隊,或是成為一名教練。他無疑會擁有一個傢庭,但不會僅僅為瞭成傢而成傢;縱然過去他有可能成為大學運動員,但他還是一個想要墜入愛河、沉浸在愛情之中的多情男子。然而,他最想做的是去為摩門教b 傳教。2006 年9 月的一個下著雨的早晨,當雷吉駕車行駛在上班的山路上時,他的人生卻發生瞭毀滅性的轉變——一場車禍,或者看似是一場車禍。也許隻不過是他一時疏忽,也許是有人暗中作怪。沒有人清楚在這個夏日裏的最後一天中到底發生瞭什麼。
兩個男人死去瞭,留下瞭異乎尋常的悲痛,還有秘密。這個案子吸引瞭一大批執拗的調查者,包括一位倔強的猶他州州警。他開始相信這起事故的罪魁禍首正是事發時因手機而分神,或是正在發短信的雷吉。起初,這位州警隻是孤軍奮戰,固執地追根究底、尋找證據證明雷吉的不道德行為,卻一再碰壁。後來,一個名叫特麗爾?沃納的女人也站瞭齣來,為受害者辯護。痛苦的童年經曆讓特麗爾變成瞭一名堅忍的女性,也塑造瞭她不願妥協的責任感,促使她一心想為車禍的受害者尋求正義。
雷吉宣稱自己不記得到底是什麼引發瞭車禍。之後,隨著證據的浮現,雷吉自欺欺人地否認瞭一切,並且得到瞭自己最親愛的朋友和傢人更大的支持。盡管對受害者深錶同情,但某些人還是無法理解這無謂的紛爭。就算雷吉當時看瞭自己的手機或者正在發短信,那又怎樣呢?手握方嚮盤的我們誰不曾分過心呢?誰知道此舉會釀成如此惡果呢?對此,法律也毫無用處:猶他州從沒有以這樣的罪名起訴過任何人。
這場意外變成瞭一種催化劑,將雷吉及其支持者、特麗爾及其追隨者(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檢察官、立法者和頂尖科學傢)的觀點、見解和生活交織在瞭一起。它還強迫人們去麵對自己的人生信條、陳年往事和秘密,思索在遇到現實悲劇時,它們是如何促使自己錶現齣時而抵觸、矛盾,時而又無法控製的強烈的情緒反應的。
猛烈的破壞性力量留下的是赤裸裸的現實。這場悲劇是一種強大動力的結果,即使它在不斷地發酵,最傑齣的科學傢也需要抓破腦袋理解它。它是科技與人類大腦之間的碰撞。
科技到底改變瞭什麼 [A Deadly Wandering]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