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生態農業實用技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生態農業實用技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係列教材》主要介紹生態農業概況、典型生態農業模式、生態種植技術、畜禽生態養殖技術、水産業的生態養殖技術、生態農業創業項目設計等內容,該書適閤作為農民培訓教材或學習材料。
梁欣,1997年畢業於保定農業專科學校,同年7月在保定市農業局農廣校工作,工作期間認真踏實,努力上進,於2014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農學專業,2008年取得農藝師資格。在基層農技推廣雜誌上發錶過多篇文章,2016年獲得河北省農業推廣項目奬。
第一章 生態農業的概述
第一節 生態農業與非生態農業
第二節 現代生態農業與傳統生態農業
第三節 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
第四節 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
第五節 生態農業的産生與發展
第二章 我國典型生態農業模式分析
第一節 北方“四位一體”模式分析與推廣
第二節 “四級淨化.五步利用”模式分析與推廣
第三節 南方以沼氣為中心的生態養殖模式分析與推廣
第四節 以稻田為主體的生態養殖模式分析與推廣
第五節 以漁業為主體的生態養殖模式分析與推廣
第三章 生態種植技術
第一節 因土種植技術
第二節 立體種植技術
第三節 作物輪作技術
第四章 畜牧業生態養殖技術
第一節 生態畜牧業産業化經營
第二節 傢畜營養生態技術
第三節 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第四節 畜禽養殖的群發病防控技術
第五章 水産業的生態養殖技術
第一節 養殖場所的選擇
第二節 池塘清整
第三節 敵害的清除和塘水的培育
第四節 飼料及其投喂
第五節 調節水質的設備及其操作
第六節 防治病害
第六章 生態農業創業項目的設計
第一節 創業計劃書的編製
第二節 生態農業創業項目的設計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生態農業的概述
第一節生態農業與非生態農業
縱觀世界農業發展史,農業生産經過瞭古代原始農業、近代傳統農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現代農業階段。現代農業可分為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石油農業時期和70年代開始的生態農業時期。
石油農業的發展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嚮農業生産投入機械能和化學能,以能量的高投入謀求農業的高産齣。一開始石油農業顯示齣極大的優越性:勞動生産率、單位麵積産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減少瞭病蟲害損失。但此後齣現瞭一係列嚴重的問題:能源緊張加劇、自然生態被破壞、環境汙染嚴重等,造成瞭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間的一係列矛盾。實踐證明,傳統農業與石油農業不是農業現代化的成功之路。在這種情況下,生態農業以嶄新的麵目和巨大的潛在優勢引起瞭世界各國的關注,並在很短時間內從研究、探索走嚮實施、推廣。因此,生態農業作為一種新的獨立的農業生産形式,是人類日益增長的農産品需求和社會生産力所造成的農業環境汙染、破壞以及人們對農業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反思的結果,是人們吸取有史以來的農業生産方式的全部精華,是摒棄現代農業中有損生態經濟平衡的措施、方法的結果。生態農業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
第二節現代生態農業與傳統生態農業
從實踐意義看,現代生態農業是指農、林、牧、副、漁、工、商、建、運等農業産業和非農産業所綜閤構成的農村經濟係統。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商品經濟將會更加迅速發展,産業結構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過去那種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生態農業産業結構已不閤時宜。所以現代生態農業應是包容良性循環和整體協調兩大內容的大農業係統。
國外是於18—19世紀發源、探索生態農業的。而中國的傳統生態農業卻早已走齣自己的道路。我國是世界上從事農業生産最早的國傢之一,在近代農業齣現以前,我國農業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積纍瞭豐富的農業生産經驗,創造瞭光輝燦爛的古代農業科學技術和農學理論,形成瞭我國獨特的農林牧結閤、精耕細作、閤理利用自然資源、培肥地力、保護環境、注意生態平衡的優良傳統。這些寶貴的農學遺産證明我國是生態農業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奠定瞭我國古代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
根據農業發展曆程中的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可以將農業發展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3個階段。 20世紀40年代,美國率先實現瞭以機械化為主要特徵的農業現代化;20世紀60年代,占世界耕地麵積40%、人口24%的工業化國傢也先後實現瞭由傳統農業嚮現代農業的轉變。
現代農業是與傳統農業相對應的一種農業形態,是以要素配置市場化、生産手段科技化、經營管理一體化、資源産齣高效化、生態環境持續化為主要標誌的,能夠滿足人類食物需要的發達農業。
第四節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
一般說來,狹義的生態農業是指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循環再生的原理,閤理安排物質在係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重復利用,來代替石油能源或減少石油能源的消耗,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生産齣更多的産品,是一種高效優質農業。這種農業從經濟的角度看,節約瞭原料和燃料,從環境的角度看,減少瞭汙染物排放,減輕瞭汙染。而有機農業則是指完全不用人工閤成的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及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産方式,它盡量依靠輪作,作物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機械中耕,施入傢畜糞尿、外來的有機廢棄物、含有無機養分的礦石及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易耕性,供給作物養分,在防治病蟲雜草危害的同時,避免對環境及農作物本身的危害。因此,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是兩種有著不同側重的農業生産發展方式。
第五節生態農業的産生與發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農業進入“石油農業”階段:即通過投入大量的機械、化肥、農藥等換取農業的高産量。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進入“石油農業”時代。
“石油農業”極大地提高瞭農業勞動生産率和農産品産量,但通過投入大量礦物能源,而換取高産的農業生産卻得不償失。由於大量直接燃燒石油以及無節製地使用化肥和農藥等,石油農業帶來資源枯竭、能源緊張、環境汙染、土壤理化性變差、肥力下降、土肥嚴重流失等負麵影響,造成農牧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惡性循環。有人尖銳地指齣:“石油農業”不管它的産量多高,經濟效益多好,實際上隻是搶在大災難前麵拾到一點好處而已。因此,“石油農業”隻能在農業發展曆史上存在一個短暫的階段,其路子必然越走越窄。
過分依賴石油的農牧業,使地球生物化學循環受到嚴重乾擾,已不能維持農牧業生産的繁榮。
如何充分閤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和農牧業生態的穩定和持續的發展?傳統農牧業解決不瞭的,石油農業使問題更加嚴峻。因此,未來農業的發展必須另闢其他途徑,這就是生態農業。隻有大力推進生態農牧業的研究與發展,纔是正確途徑。
一、生態農業的涵義與特點
生態農業就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係統科學方法,把現代科學成果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相結閤而建立起來的具有生態閤理性、功能良性循環的一種農業體係(王鬆良等, 1999)。美國土壤學傢W·Albreche於1970年最初提齣,與有機農業相比,生態農業更強調建立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甚至把種植業、畜牧業和農産品加工業結閤起來,形成一個物質大循環係統。
生態農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強調物質循環、物質轉化。
(2)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
(3)種、養、加相結閤。
(4)最大特點。從整體齣發,進行整體協調,追求整體效益。
二、我國生態農業縣建設模式
(一)生態脆弱地區生態農業縣的發展模式
黃河中上遊、長江中上遊、三北風沙地區及其他以山區、高原為主的自然經濟條件較差的縣域,如陝西延安、內濛古翁牛特旗等地實行“治理與結構優化型”生態農業發展形式,主要任務是植被恢復、基本農田建設、結構調整。
(二)生態資源優勢區生態農業縣的發展模式
南方交通不便,但生態資源、環境良好的經濟不發達地區實行“生態保護與生態發展型”生態農業發展形式,重點開發特色産品。
(三)農業主産區生態農業縣的發展模式
商品糧、棉、油主産區,以平原為主,種養業發達,如遼寜昌圖等地實行“農牧結閤型加工增值模式”,以農牧結閤為基礎,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型産業化生態農業技術體係。
(四)沿海和城郊經濟發達區生態農業縣的發展模式
經濟發達,農業産業化水平、整體技術水平高的地區,如北京大興區、廣東東莞市等地實行“技術先導精品型”生態農業發展形式,重點發展中高檔優質農副産品。
前言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我國農業生産麵臨的資源與環境、數量與質量雙重約束日益突齣。如何實現農業的綠色轉型發展,確保糧食安全與有效供給,確保食品安全與滿足需求,確保生態安全與持續發展,是新常態下人們必須重視與解決的現實問題。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不但有助於壯大産業經濟,而且發展空間很大,將動物生産疊加到作物生産之中,以增加單位農田麵積的經濟産齣,同時有效治理畜牧業的廢棄物可能造成的汙染。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有利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有利於低碳農業、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可持續農業永續發展。
因作者水平有限,本教材如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生態農業實用技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係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