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論(珍藏版)

正義論(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約翰·羅爾斯 著,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 譯
圖書標籤:
  • 哲學
  • 政治哲學
  • 倫理學
  • 正義
  • 羅爾斯
  • 社會契約論
  • 自由主義
  • 西方哲學
  • 經典著作
  • 政治理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95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598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功利主義在現代政治和道德哲學中占主導地位。其他理論, 如直覺主義, 沒有提供能與之抗衡的正義觀和道德觀。《正義論》主張以一種更抽象的社會契約論來替代功利主義。其齣發點是:社會基本結構是正義的主題; 人們在達成其它協議之前,首先要就社會製度的原則達成協議。然而這種締約不是一種實際的曆史行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狀態中的選擇的結果,它是互相冷淡的個人在無知之幕背後的選擇。契約目標是選擇一種指導社會基本結構設計的根本道德原則即正義原則。對所選擇的原則的直接檢驗是看按它們安排的社會製度是否符閤人們的直覺判斷;另一個檢驗是看它們是否符閤人們的目的。由此産生瞭《正義論(修訂版)》的三個部分:理論、製度、目的。

作者簡介

約翰·羅爾斯,1921年生於美國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1943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50年獲該校哲學博士學位,以後相繼在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任教。有的評論傢把羅爾斯與柏拉圖、阿奎那和黑格爾這些思想泰鬥相提並論。諾齊剋當年有言,政治哲學齣瞭羅爾斯之後,你可以跟著他思考、可以針對他思考、可是不能不理會他而思考。羅爾斯政治哲學的特色,莫過於他對於「公平」意義下的「正義」這項政治價值的強調。此前的政治哲學,往往局部強調自由、平等、幸福、效率等某一項價值。羅爾斯獨排眾議,認為一個社會是否公平,乃是根本的問題所在。正因為公平是社會生活的高價值,所以剝奪個人自由、歧視他人、以多數為名迫害少數、或者坐視個人之間的命運差距,都違反瞭正義。
  在《正義論》問世三十一年後,約翰·羅爾斯離開瞭人世,停止瞭他對於公平的正義的思考。從各方麵來說,羅爾斯的《正義論》及後續的《政治的自由主義》、《公平的正義再陳述》都屬於20世紀思想界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之列,其中理論貢獻、具有原創性的當屬《正義論》。在這些著作裏,羅爾斯提齣瞭一個融匯西方正義概念的基本涵義並又極大豐富瞭其內涵的當代社會正義理論,即公平的正義的理論。公平的正義在這些著作中被詮釋為在一個憲法民主製社會中人們關於一個健全的、持久的社會閤作體係的條件的共同觀念,因而是一種內含於關於一個健全持久的社會閤作體係的觀念中的正義觀。總體地說,羅爾斯基於公平的正義觀念是在自由主義框架內闡發的一種正義理論。但同時,它也將社會主義的實質平等觀念的某些要素納入瞭公平的正義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核心的概念是平等的自由。

何懷宏,哲學博士,1954年12月生於江西樟樹市,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倫理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倫理學、人生哲學、社會史等領域的研究。 何懷宏所譯多為歐美倫理學、政治學經典、譯文信實流暢,不僅對國內倫理學界,也對其他人文與社會學科産生瞭重要的影響。

何包鋼教授,1957年生,1993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政策與全球事務係主任。同時,兼任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天津師範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大學政府係教授,曾任職於澳大利亞迪肯大學。

廖申白,男, 1950年8月齣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現任教於北師大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主要研究古希臘倫理學(尤其是亞裏士多德倫理學)、公共倫理學、倫理學原理。 同時也擔任中國倫理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術機構的職務。 曾到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維多利亞大學,以及俄羅斯、韓國等國傢與機構進行學術工作。

目錄

譯者前言
修訂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編 理論
第一章 公平的正義
1.正義的作用
2.正義的主題
3.正義論的主要觀念
4.原初狀態和證明
5.古典的功利主義
6.一些有關的對照
7.直覺主義
8.優先問題
9.對道德理論的評論

第二章 正義的原則
10.製度與形式的正義
11.正義的兩個原則
12.對第二原則的解釋
13.民主的平等和差彆原則
14.機會的公平平等和純粹程序的正義
15.作為期望基礎的基本社會善
16.相關的社會地位
17.平等的傾嚮
18.對個人的原則:公平原則
19.對個人的原則:自然的義務

第三章 原初狀態
20.正義觀論證的性質
21.選擇對象的提齣
22.正義的環境
23.正當概念的形式限製
24.無知之幕
25.各方的理性
26.引嚮兩個正義原則的推理
27.引嚮平均功利原則的推理
28.平均原則的某些睏難
29.兩個正義原則的主要根據
30.古典的功利主義、不偏不倚和慈善

第二編 製度
第四章 平等的自由
31.四個階段的序列
32.自由的概念
33.良心的平等自由
34.寬容和共同利益
35.對不寬容者的寬容
36.政治正義和憲法
37.對參與原則的限製
38.法治
39.自由優先性的規定
40.對公平的正義的康德式解釋

第五章 分配的份額
41.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的正義概念
42.關於經濟體係的一些評論
43.分配正義的背景製度
44.代際的正義問題
45.時間的偏愛
46.優先性的進一步論據
47.正義的準則
48.閤法期望和道德應得
49.與混閤觀念的比較
50.完善原則

第六章 義務和職責
51.自然義務原則的論證
52.公平原則的論證
53.服從一種不正義法律的義務
54.多數裁決規則的地位
55.公民不服從的定義
56.良心拒絕的定義
57.公民不服從的證明
58.良心拒絕的證明
59.公民不服從的作用

第三編 目的
第七章 理性的善
60.對一種善理論的需要
61.簡單情況下的善的定義
62.關於意義的評注
63.生活計劃的善的定義
64.慎思的理性
65.亞裏士多德主義原則
66.適用於個人的善的定義
67.自尊、美德和羞恥
68.正當與善的幾個比較

第八章 正義感
69.一個良序社會的概念
70.權威的道德
71.社團的道德
72.原則的道德
73.道德情操的特徵
74.道德態度與自然態度之間的聯係
75.道德心理學的原則
76.相對穩定性的問題
77.平等的基礎

第九章 正義的善
78.自律與客觀性
79.社會聯閤的觀念
80.妒忌問題
81.妒忌與平等
82.自由的優先性的根據
83.幸福與支配性目的
84.作為一種選擇方法的快樂主義
85.自我的統一
86.正義感的善
87.對證明的總結
附錄一 羅爾斯著作目錄
附錄二 羅爾斯研究重要文獻選錄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精彩書摘

  第一編理論
  第一章公平的正義
  在這導論性的一章中,我將概述我試圖建構的正義論的一些主要觀念。這種闡述是非正式的,是打算為隨後較詳細的論證引路,因而這一章與後麵的討論之間不免會有某些重疊之處。我一開始將首先描述正義在社會閤作中的作用,簡要說明作為正義的主要對象的社會基本結構。然後,我要提齣“公平的正義”(justiceasfairness)的主要觀念,提齣一種使傳統的社會契約論更為概括和抽象的正義論。在此,社會的契約被一種對最初狀態(initialsituation)的解釋所代替,這一狀態把某些旨在達到一種有關正義原則的原初契約的程序限製條件結為一體。為瞭清晰和對照起見,我也要論及古典功利主義的正義觀和直覺主義的正義觀,考察這些觀點和公平的正義觀之間的某些區彆。我的目標是要確立一種正義論,以作為一種可行的選擇對象,來替換那些長期支配著我們的哲學傳統的理論。
  1.正義的作用
  正義是社會製度的首要德性,正像真理是思想體係的首要德性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麼精緻和簡潔,隻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和製度,不管它們如何和安排有序,隻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於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整個社會的福利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義否認為瞭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剝奪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當的,不承認許多人享受的較大利益能綽綽有餘地補償強加於少數人的犧牲。所以,在一個正義的社會裏,平等公民的各種自由是確定不移的,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決不受製於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權衡。允許我們默認一種有錯誤的理論的唯一前提是尚無一種較好的理論,同樣,使我們忍受一種不正義隻能是在需要用它來避免另一種更大的不正義的情況下纔有可能。作為人類活動的首要德性,真理和正義是決不妥協的。
  ……

《智者的低語:理性抉擇的邊界與基石》 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中,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或有意識地編織著關於公平、正義以及個體與集體之間關係的觀念網絡。這些觀念,如同埋藏在地下的河流,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塑造著我們的行為,最終匯聚成社會運轉的宏大洪流。然而,當我們試圖審視這條洪流的源頭,探究那些支撐社會秩序的根本原則時,卻往往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迷霧之中。我們常常在爭論不休的議題前感到睏惑:何為真正的公平?在資源的分配上,我們應該遵循怎樣的準則?個體自由與集體利益的界限又在哪裏?這些看似抽象的問題,實則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日常的人際交往,到國傢政策的製定,乃至全球性的倫理挑戰。 《智者的低語:理性抉擇的邊界與基石》並非一本簡單的說教手冊,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條。它更像是一場深入人心的思想漫遊,邀請讀者一同踏上探索人類理性極限,挖掘社會閤作潛能的旅程。本書並非為瞭提供一個現成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定義,而是緻力於為讀者構建一個嚴謹的思考框架,訓練我們辨識信息、分析論證、區分價值的能力。它將引導我們審視那些隱藏在日常語言和普遍認知背後的預設,揭示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可能存在的盲點與悖論。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平實而又不失深度。作者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富有啓發性的思想實驗,以及對曆史哲學思潮的梳理,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你不會在這裏讀到任何對特定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的偏袒,而是會看到對各種可能性進行開放式探討的嘗試。每一個觀點,無論多麼新穎或顛覆,都會在審慎的分析和周密的論證中得到檢驗。 第一部分:認知的迷宮——我們如何理解世界與自身 在深入探討社會結構的基石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審視構建這一切的“材料”——我們自身的認知能力。在這一部分,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認知的迷宮,探討人類思維的運作機製。 “我”的邊界:個體意識的湧現與局限。 我們如何形成對“我”的認知?這種個體意識的邊界在哪裏?它與他人的意識又有何區彆與聯係?本書將從哲學、心理學以及神經科學的視角,淺析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並探討個體在認知上的固有局限,例如認知偏差、情感乾擾以及信息處理的容量限製。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並挑戰那些阻礙我們做齣理性判斷的思維陷阱,比如證實性偏差、錨定效應以及可得性啓發等。這並非要否定情感或直覺的作用,而是強調在做齣重要決策時,認識到這些因素的潛在影響,並學會與之共處,甚至駕馭它們。 語言的魔力與陷阱:詞匯、概念與現實的張力。 語言是我們思考和交流的工具,但它本身也可能是認知的囚籠。本書將深入剖析語言的構建性,探討詞匯、概念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感知和理解。我們將審視不同語言體係可能帶來的思維差異,以及同一語言內部概念模糊、歧義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一些曆史上的概念演變,例如“權利”、“義務”、“自由”等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變化,本書旨在提升讀者的語言辨析能力,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界定概念,避免因詞不達意而産生的誤解與爭論。 經驗的幻影:觀察、事實與解釋的交織。 我們通常認為,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的經驗是對這些事實的直接反映。然而,本書將挑戰這種簡單的綫性關係。我們將探討觀察行為本身是如何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事實的收集與呈現如何不可避免地帶有解釋的色彩。通過審視科學方法論中的一些經典難題,例如觀察者效應,以及曆史事件中不同當事人的敘述差異,本書將引導讀者認識到,所謂的“客觀事實”,往往是經過解釋和篩選的産物。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審慎地對待信息,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立場背後的原因。 第二部分:規則的構建——社會契約的幽靈與現實 在認知的花園裏播下理性的種子後,本書將引導我們進入社會這個更為廣闊的領域,探究支撐社會秩序的各種規則與契約。 “自然狀態”的假設: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辨。 在沒有現有社會製度之前,人類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這是政治哲學中一個永恒的討論話題。本書將迴顧霍布斯、洛剋、盧梭等思想傢對“自然狀態”的描繪,分析他們如何通過這一假想來論證不同社會契約的必要性與閤理性。這並非要求我們迴到原始狀態,而是通過理解這些思想實驗,來洞察我們現有的社會規範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曆史演進與理性權衡的産物。我們將思考,在缺乏強製力的環境中,個體為何會自願接受某些約束,並貢獻於集體利益? 分配的睏境:稀缺、需求與公平的博弈。 在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裏,如何分配這些資源,是社會麵臨的根本性挑戰。本書將不迴避這一核心難題,而是從多個維度對其進行剖析。我們將探討不同的分配原則,例如按需分配、按勞分配、按貢獻分配,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通過分析具體的經濟模型和社會政策,例如稅收製度、福利體係,本書旨在揭示在資源分配的實踐中,理性計算與價值判斷是如何相互交織、相互製約的。我們將學習如何評估不同分配方案的潛在影響,以及理解為何在這一問題上,總會存在難以彌閤的爭議。 權利的界定:自由的邊界與責任的重量。 自由是人類社會追求的重要價值,但自由並非無限的。本書將深入探討權利與自由的邊界問題。我們將考察不同理論中關於個體權利的來源與界定,例如天賦權利、法律賦予的權利等。同時,本書也將強調自由的另一麵——責任。個人的自由行為必然會對他者和社會産生影響,理解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是建立一個穩定有序社會的基礎。我們將審視在個人自由與集體福祉之間,如何尋求恰當的平衡點,例如在公共衛生、信息傳播等領域的管製與自由的辯論。 第三部分:理性的實踐——在復雜世界中做齣明智抉擇 認識到認知的局限,理解社會規則的構建,最終是為瞭在現實世界中做齣更明智、更負責任的決策。 集體行動的睏境:閤作的動力與失效的機製。 許多社會問題,例如環境汙染、公共資源過度消耗等,都可以歸結為“集體行動的睏境”。本書將深入分析為何在個體看來最優的理性選擇,在集體層麵卻可能導緻糟糕的結果。我們將審視導緻閤作失效的各種因素,例如信息不對稱、搭便車心理、以及缺乏有效的協調機製。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理解和應對這些睏境的工具,例如對激勵機製、規則設計以及集體決策過程的分析。 製度的演進:適應性、穩定與變革的張力。 社會製度並非一成不變,它們隨著時間、環境和人類認知的變化而演進。本書將探討製度的生命力,分析一個健康的製度應該具備哪些特徵,例如適應性、公平性與效率。我們將考察製度變遷的動力與阻力,以及如何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動必要的改革。通過對曆史上一些成功的和失敗的製度改革案例進行分析,本書旨在提升讀者對製度設計的理解,並激發對如何改進我們現有社會結構的思考。 跨越分歧:理性對話與共識的可能。 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本書並非鼓勵所有人達成完全一緻的觀點,而是緻力於探討在存在分歧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的理性對話,以及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尋求共識的可能性。我們將審視不同對話模式的優劣,例如辯論、協商與調解,並探討如何構建一個能夠促進建設性對話的公共空間。本書相信,即使在最尖銳的衝突麵前,理性與溝通依然是化解矛盾、尋找齣路的基石。 《智者的低語:理性抉擇的邊界與基石》是一次對人類理性與社會秩序的深度反思。它不會提供簡單易得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踏上一段充滿挑戰卻又極具價值的思想旅程。通過對認知、規則、以及理性實踐的細緻剖析,本書旨在裝備讀者一套更為強大的思維工具,幫助我們在錯綜復雜的現實世界中,做齣更清晰、更負責任、也更有益於整體的抉擇。它是一麵鏡子,照見我們思維的局限;也是一盞燈,指引我們通往更理性、更公正的未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剛開始接觸哲學領域的初學者,我對“正義”這個概念既好奇又有些畏懼。 《正義論(珍藏版)》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分量,讓我感覺它是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答我疑問的書。我一直對社會上的各種不公現象感到睏惑,也常常思考“什麼是公平?”“我們應該如何去定義和實現正義?”。很多時候,感覺自己的想法零散而不夠清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嚴謹和深入的方式,為我構建一個關於正義的理論體係,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僅是擁有這本書,就已經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期待,仿佛看到瞭解決心中疑惑的曙光。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厚重感,燙金的“正義論”三個字在深邃的藍色背景襯托下,顯得格外莊重而引人注目。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廉價紙,而是帶著微微的韌性,翻閱起來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讀,但僅從這本書所呈現的“珍藏版”的誠意,就足以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知識的寶庫,一個值得反復品味的思想的沉澱。我喜歡這種精心製作的實體書,它們承載著作者的心血,也承載著讀者對知識的渴求。我相信,這本書的內涵一定配得上它精美的外錶,它將是我書架上一個重要的收藏,也是我思考人生、理解社會的有力助手。每一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力量,仿佛在指引我探索更深層次的真理。

评分

這本《正義論(珍藏版)》的裝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同於市麵上許多快餐式的書籍,從封麵的材質到內頁的印刷,都透著一股子用心。我個人比較偏愛這種帶有儀式感的閱讀體驗,它能讓我更快地進入狀態,專注於書本的內容。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光是這份“珍藏版”的誠意,就已經讓我覺得物有所值。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應該是一種藝術品,能夠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滿足瞭我對“好書”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書架上的一個亮點,在未來的日子裏,伴隨我一起成長,一起探索。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正義論(珍藏版)》無疑就屬於這一類。從書名本身就能感受到其內涵的深刻性。我理解,正義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多維度的概念,它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個體選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跳齣日常的感性認知,用一種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維方式去審視“正義”的本質。它不僅僅是關於法律和道德的規範,更可能觸及到權力、資源分配、社會結構等更根本的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全新的視角和啓發,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社會運行的深層邏輯,並思考自己在其中應有的位置和責任。

评分

我是一位對哲學思想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一直以來,對於“正義”這個概念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較模糊和直觀的層麵。最近偶然在書店看到瞭這本《正義論(珍藏版)》,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瞭。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光是這個題目就足以引發我無限的遐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關於公平、公正的討論,有時是社會事件,有時是個人經曆。我總是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些現象,但總覺得缺少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正義,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追求它。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我理解世界的新大門。我非常期待它能夠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睏惑,並激發我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为什么把日本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开?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特别好非常的好特别的好,很好很好很好,非常的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书不错,真的是印刷精美,美不胜收,收放自如,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啊?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特别好非常的好特别的好,很好很好很好,非常的好,很好很好

评分

特价很优惠买到的 只是有些磕碰挤压 申请更换货了

评分

九种文化的冲突,有一定道理,个别之处有点偏激,中肯的去评价去阅读吧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的没话说!

评分

趁着双十一买了很多书,买了就要早日看完o(`ω´ )o

评分

学术经典,文笔优美,价格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