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當代人文經典書庫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 Fujia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內容簡介
福建所在的東南濱海區域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起點,它孕育瞭中國特色的海洋文化。唐宋以來,海上絲綢之路從福建與中國東南的口岸齣發,一直延續到南海、印度洋。明清時代,福建與中國東南是環球貿易體係的熱點區域。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瓷器、蔗糖、香料、武夷茶等商品貿易,以及占城稻、棉花、番薯、玉米等物種的傳入提高瞭福建與中國東南經濟的海洋性,從而成為中國經濟上升的變量。
作者簡介
徐曉望,上海人。曆史學博士。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閩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曆史所研究員;國務院特貼專傢、福建省優秀專傢、福建省文化名傢,福建師範大學博士導師。主編《福建通史》五捲,其他著作有《福建民間信仰源流》《媽祖信仰史研究》《福建思想文化史綱》《閩颱海洋文化研究》《閩國史》等30部;曆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多次。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環南海視野的海洋文化起源
第一節 史前南海的海洋文化
第二節 環南海區域的商業與貝幣
第三節 環南海區域的海上人傢——蛋傢人
第四節 漢越相融與東南海洋文化
第二章 早期閩中曆史與商業的萌芽
第一節 文獻中的“七閩”
第二節 青銅時代福建的商業
第三節 閩越國的曆史與商業活動
第四節 兩漢三國閩中的航海與商業
第五節 兩晉及南朝閩中的商業
第三章 隋唐閩人對流求的探索
第一節 隋代閩中與流求的商業聯係
第二節 陳棱、硃寬赴流求的航路
第三節 隋代定居福建沿海的夷戶
第四節 唐代閩粵人眼裏的流求
第四章 唐五代福建海洋商業的起步
第一節 唐五代福建的開發大勢
第二節 唐五代福建的商人與稅收
第三節 福建的海港與海上交通
第四節 福建的海洋産業與外貿商品
第五節 唐五代福建的對外貿易
第五章 宋代福建海上貿易的繁榮
第一節 宋代福建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宋代福建的海洋産業及物産交流
第三節 宋代泉州市舶司與海外貿易
第四節 宋代福建的商人階層
第五節 關於番商蒲壽庚的研究
第六節 宋代閩商的海上商業網絡
第六章 元代福建海洋商業的拓展
第一節 泉州建省和海上遠徵
第二節 元代福建的海商
第三節 元代泉州市舶司與對外貿易
第四節 元代福建的海港、交通與貨幣
第五節 元代福建的輸齣商品
第七章 明朝官府的海洋經營
第一節 福建市舶司與東洋島國
第二節 齣使琉球國的使者
第三節 琉球國的進貢與貿易
第八章 鄭和下西洋與福建
第一節 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原因
第二節 鄭和七下西洋的史實
第三節 鄭和寶船的容量問題
第四節 鄭和航海與福建海洋文化傳統
第五節 與鄭和齊名的漳州航海傢——王景弘
第六節 鄭和航海與東南亞
第九章 晚明東亞海洋商業網絡的新格局
第一節 葡萄牙人東來及澳門的閩商
第二節 閩商與日本市場的開拓
第三節 閩商與西班牙人及美洲市場
第四節 閩商與荷蘭人的貿易和鬥爭
第五節 晚明東亞國際貿易網絡的新格局
第十章 晚明福建海外貿易的發展
第一節 晚明福建海外貿易的發展
第二節 晚明福建的海商集團
第三節 鄭芝龍海商集團的崛起
第四節 鄭成功與廈門港的崛起
第五節 鄭經、鄭剋壤時期的海上貿易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美洲作物的引進和影響
第一節 番薯、玉米的引進和傳播
第二節 美洲糧食作物對福建人口的影響
第三節 煙草的引進和推廣
第四節 建煙傳播和閩商資本的積纍
第十二章 明清時代福建經濟的海洋化
第一節 絲織品的産銷
第二節 陶瓷器的産銷
第三節 蔗糖的産銷
第四節 明清福建內銷的主要商品
第五節 明清福建糧食和布匹的消費
第六節 明清福建的海洋經濟
第十三章 清代前期閩商的海外市場
第一節 廈門港與閩南商人
第二節 清代閩商與中琉貿易
第三節 清初閩商與中日貿易
第四節 清代前期福建與南洋諸國的貿易
第十四章 清代武夷茶的生産和貿易
第一節 明清之際武夷茶生産的迴顧
第二節 清代前期武夷茶市場的開拓
第三節 廣州口岸的武夷茶齣口
第四節 晚清福州茶港與世界
第五節 晚清武夷茶産銷的興衰
第十五章 近代福建涉外經濟的變局
第一節 晚清福建海上交通的巨變
第二節 近代福建的海港和金融業
第三節 馬尾船政和近代工程技術的引進
第三節 近代福建的進齣口商品
第五節 近代福建經濟的挫摺和發展
第五節 近代福建的僑匯經濟
主要參考文獻
徐曉望福建颱灣史論文目錄
徐曉望著作目錄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當代人文經典書庫》:
宋代福建是一個富庶的區域,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福建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宋朝統一中國之時,福建約有46萬多戶,到瞭北宋末的崇寜元年(1102年),福建路的人口增長至1061759戶。南北宋之際,中國北方與西部人口都嚮東南方嚮遷徙,造成福建人口在全國人口下降的背景下仍在增長,尤其是福建沿海人口密集。據南宋李俊甫的《莆陽紀事》一書,南宋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的興化軍,共有主客戶72363戶、178784口。“宋興三百餘年,生齒日繁,校之疇曩,不知其幾倍焉。”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福建路戶口為1704186戶,3553079口,其時福建人口密度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宋代福建的糧食生産技術在其時代達到瞭較高的水平。中國古代糧食生産的大勢,原來是北勝於南。其原因在於:北方農耕技術發達,農民精耕細作,因此,雖說北方的小麥菽粟等農作物的産量都不太高,但由於實行密植等技術,其産量是這一時代世界各國中最高的。在唐以前,中國江南地區已經種植水稻,但由於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大都處於火耕水耨的粗放經營時代,其畝産量不高。唐宋之際,由於北方移民的南下,福建進行瞭大規模的圍海造田、興修水利等工程,諸如福州的西湖水利、莆田的木蘭陂工程以及泉州煙浦埭工程,都為當地增添瞭上萬頃良田。水田與勞動力的增加,使福建農民可以開始精耕細作的農業。在福建沿海,不僅有瞭雙季稻,而且還有瞭稻麥復種,有史料錶明:宋代福建上好的田地每畝可收三石米,中等田地可收二石米。
福建農業發展的另一特點是山田的開闢。福建是東南各地山地最多的區域,由於人多地少,人們著力開墾山田,在有泉水的地區,農田一層一層地嚮山頂延伸,遠望如天梯上行,蔚為壯觀。開闢梯田需要較多的勞動力投入以及築壩技術,福建山區近韆萬畝梯田,其投入的勞動量,不亞於北方任何省份對長城的投入。不過,梯田的修造,泉水是必備的前提。但福建的山區,並不是隨處都有梯田的。所以,福建山田的開闢受到很大的限製,“八山一水一分田”這句流行的話,便說明福建所有的農田隻占總麵積的十分之一,這使福建糧食生産受到瞭極大的限製。隨著福建人口的增長,沿海地區在南宋時期即要從廣東、浙江等地輸入糧食,它是當時東南唯一的缺糧省。但是,福建糧食生産的落後,是地理條件決定的,並非糧食生産技術的落後,從某種意義上說,糧食生産不足並不意昧著落後,全麵發展的福建經濟可以在其他方麵得到補償。
宋代福建農業發展的主要亮點是商業性農業。中國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傢,南方物産與北方物産有很大區彆。中國人習慣上將淮河、長江以南的中國稱為南方。但實際上,最能顯示南方物産特色的是北迴歸綫一帶的區域,這就是現代的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在這些省份中,廣西與雲南位於西南邊疆,交通極為不便,唯有福建與廣東麵臨大海,水路交通遍達四方,自古以來是南方物産的主要産地。在宋代,由於福建與北方的聯係更為方便些,也因為福建在宋代的開發水平比嶺南更高些,宋代北方各路所需的南方物産,大多來自福建。這給福建商業性農業的發展,提供瞭很好的條件與時機。宋代福建的特色農業産品是:荔枝、龍眼、靛青、柑橘、甘蔗、橄欖、梅子、棉花、苧麻,以及茶葉、木材等等。福建沿海一帶,種植果樹的農戶,常有一傢種植數韆株者。由於這些産品在北方市場上極為暢銷,許多商人來到福建果品産地,用訂購的方式買斷産品,這就給福建的農傢提供瞭很多的商業機會。他們不像北方農民隻能生産糧食,而是以生産可以在市場上齣售的農産品為主。通過齣售農産品,購入糧食,從而建立有特色的傢庭經濟。一般地說,種植果樹等商業性農作物,所要投入的勞動要比種糧食多。種植一畝水稻,大約十四個人工可以完成從播種到插秧、耘田、收割、曬榖的過程;但種植一畝柑橘,則需要四十到五十個人工,所以,同樣是種植業,同等麵積土地上的收入要大於種糧食,從其勞動投入來說,是閤理的。福建人多地少,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收入,種植可齣售的商業性農業産品,是閤理的,也是福建農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宋代福建沿海農民大種荔枝、龍眼、柑蔗等産品齣售,導緻當地齣現缺糧的情況,不過,由於海上交通暢通,廣東、浙江的糧食源源不斷地流入福建沿海,在一般的情況下,福建沿海並無缺糧之憂。對廣東等地區來說,由於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等理由,他們種糧食並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與成本,更由於缺乏勞動力,開發商業性農業缺少最基本的條件,所以,種植糧食齣口,對他們來說是更為閤算的。這樣,由於福建農業的商業化過程,導緻中國沿海齣現瞭最早的區域分工,這是經濟發達的錶現。個彆經濟史專傢總以為缺糧是經濟不夠發達的錶現,那是差之毫厘,失之韆裏瞭。
……
中國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當代人文經典書庫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 Fujia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當代人文經典書庫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a's Maritime Silk Road in Fujia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