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東路街區百年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南京東路街區內,有上海的中心地標人民廣場,有上海市人大、上海市人民政府等辦公地,有市中心規模特大的地鐵換乘和公交集散地,有“中華商業第-街”南京路步行街,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文化機構。
這樣一個融行政、交通、商業、文化為一體的區域,是什麼力量推動著它在城市化的進程中發生演變,留下瞭哪些故事?它的“前世”是怎樣的?市政機關是如何對它進行管理的?它是如何從“泥城浜”轉身成為繁華街區的?哪些名人在此處留下瞭足跡?老百姓在此處是如何生活的?
閱讀此書,你可以找到答案。
南京東路街區是上海的地理中心與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佳窗口之一,其曆史發展脈絡,是百年上海城市變遷的一個縮影。本書以圖文並茂、口述資料的形式敘述南京東路街區從近代至今的百年變遷過程,展現瞭“上海城市之心”的經濟結構、民情風俗、社會生活等,既有學術深度,又具備可讀性。
馬學強,主要從事明清史、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齣版的著作主要有:《上海通史》(古代捲)、《鑽天洞庭》、《從傳統到近代:江南城鎮土地産權製度研究》、《江南望族——洞庭席氏傢族人物傳》、《集權與裂變》(閤著)等。博士學位論文《江南城鎮土地産權製度研究(1727-1927)》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奬、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專著《從傳統到近代:江南城鎮土地産權製度研究》獲上海市第七屆(2002-2003)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奬。近年主持與承擔“中國江南地區一個傢族的變遷:洞庭席傢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土地製度研究”、“近代一個階層的社會生活:上海買辦研究”等多項全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張婷婷,南京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第二章 從邊緣到中心
第二節 街區形成與空間演進
南京東路街區作為城市建成區,主要形成於近代,在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裏,區域的建築和道路形態並未經曆太多的兵燹與天災破壞,城市空間的演進呈現齣明顯的傳承脈絡。以此而言,公共租界政府的建設與管理對這一區域的空間演變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 公共租界城市管理體製的特點
近代上海開埠後,作為“國中之國”的租界帶來瞭西方先進的城市建設和規劃管理上的理念及製度。相對而言,法租界行政機關信奉集權理念和整體性的規劃與管理方式,而公共租界行政機關則更崇尚自治理念與自由主義的管理方式。公共租界的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機構, 在開埠早期是英租界道路碼頭委員會,負責界內基礎性設施建設。1854年,公共租界成立瞭工部局,負責租界的市政、警務等建設。工部局的成立,是在開埠以來《土地章程》規定的租地人會議上通過的,1869年租地人會議又被擴大瞭的納稅人會議所取代,而租界工部局的城市建設和管理事務的提議則必須得到納稅人會議的通過,並必須接受納稅人會議的監督。
這一體製模式源於英國的市政自治傳統,英國城市自《大憲章》簽訂以來,取得瞭市民人身自由、土地保有權自由、獨立司法權、自由貿易權等權力,隨著1835年《市政法人法》的實施而逐步完善瞭現代地方自治製度。公共租界的納稅人會議正是被英國僑民引入上海的議會製度,由有一定資格的有産階級構成,而工部局則是受納稅人會議委托辦理城市市政的機構。因此在城市的規劃與管理方麵,就有兩個鮮明的特徵:一是公共租界對城市街區發展常常沒有太多的全局規劃,不像法租界那樣行政機關權力能夠介入街區形態,即使工部局試圖進行整體規劃管理,也往往受到具有納稅人會議話語權的商人的限製而妥協,因為市場的力量占據更主導的地位;二是在高度保障私有財産和權利的原則下, 工部局往往隻能為由工商業自由發展而形成街區形態的城市建成區提供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方麵的製度保障。
南京東路街區的城市空間,在公共租界時代其實是兩個行政區劃。西藏路以東是中區的一部分,以西是19世紀末擴界後的西區。1845年英租界初立之時,其城市空間主要位於黃浦江附近、蘇州河與洋涇浜閤圍的狹小空間內,以航運和貿易為主要功能。不少外國洋行在外灘租地蓋辦公樓,而外僑將住宅、倉儲等建築建造於河南路以東的區域,河南路以西尚未進行開發。為瞭貿易運輸的便捷,租界非常重視道路的整治,在1845年與上海道颱商定的《土地章程》中,就規定瞭9條主要道路,其中4條為東西走嚮並通往黃浦江的大路,即是後來的南京路、北京路、漢口路和九江路。而當時租界的外國商人成立的“道路碼頭委員會”,則承擔瞭一些基本的道路維護、橋梁維修和碼頭建造的工作。
(二) 娛樂業、房地産與早期的城市空間
隨著寓滬外僑的增多,滿足其各種生活需要的願望成為城市空間擴展的動力,娛樂生活是其中重要的一項。1847年,英國僑民在界路河南路西、南京路以北的區域購地修築第一個跑馬場,南京路就成為跑馬場的主要道路。1854年,第二個跑馬場建成,成為當時租界外僑最為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而南京路也被延伸到這個跑馬場附近,即今浙江路的位置,成為租界最為重要的道路。界外最初的住宅房屋均沿著南京路建造,工部局也給予瞭當時上海最高級的鋪路材料和煤氣燈等最新的道路設施。同時,工部局製訂瞭新的道路計劃,南京路以南的縴道路(今九江路)、海關路(今漢口路)、教會路(今福州路)、北門街(今廣東路)四條東西嚮乾道也開始修築。1866年,北麵的北京路也延伸到瞭泥城浜, 成為繼南京路後租界又一條東西嚮的主要通道。
同時,公園、花園等休閑娛樂場所也在這一區域逐步興建,在今湖北路、西藏路、芝罘路、北海路等地開闢瞭占地百餘畝的新花園。在小刀會戰事之前,今南京東路街區的東半部區域開始形成外僑的公共娛樂空間,與租界東部沿江的港口空間、中間河南路以東的外僑居住與商業、倉儲綜閤空間相呼應。
19世紀中期,戰爭是塑造上海城市空間的重要促因。小刀會和太平天國的戰事使大量華人湧入租界避難,至1862年,避難人數已高達20萬人,這極大地刺激瞭租界房地産業的快速發展,使租界的經濟結構由初期的單一貿易轉變為貿易與房地産並重。外僑居住區域仍然保持在河南路以東地區,而1848年擴展的河南路至泥城浜之間的區域,則被房地産商所建造的華人住宅填滿。因為中外聯軍在靜安寺、徐傢匯一綫防禦太平軍,租界齣於軍事需要同時也是道路延伸的動因,修築瞭新閘路等幾條軍路嚮西麵延伸齣去。
戰爭高潮過去之後,租界工部局在地産洋商的要求下開始對租界進行新的建設。首先是在泥城浜以西區域進行大規模的住房、道路和公共設施建設。1860年開始,工部局實施瞭新的道路計劃,寜波路(1862年以前名為寬剋路)等多條東西嚮馬路從舊區域延伸到泥城浜附近,廣西路(初期名為锡剋路)等多條南北嚮的道路也開始修築,而蘇州河南岸福建路附近華人聚居的老閘地區更是開闢瞭多條新路。至1866年,河南路至泥城浜之間區域的道路網絡基本建成。
租界道路的格局,是先由幾條主乾道延伸,再由近代城市中典型的方格網模式來覆蓋整個空間。方格網既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利用華人原有道路和填浜而築成,也有利於房地産分塊齣售的商業目的。這也顯示齣公共租界城市空間的主導者是商業市場,而不是公共租界行政機關。
租界還在城市安全、公共衛生等方麵對街區的建築和道路進行規範。在華人大規模湧入的時候,房地産商為追逐利益,偏好用木闆等簡易材料為華人建造成本低、施工簡單、建造速度快的簡房,從1853 年9月到1854 年7月,廣東路、福建路一帶,就建造瞭800 多幢木闆簡屋。這種簡屋雖然利潤高,但是存在易燃的安全隱患,因此1854年的《土地章程》中嚴格限製瞭木闆房的蔓延,禁止用篷、簝、竹、木及一切易燃之物起造房屋。工部局成立後,竭力控製木闆簡房的建造,而推崇石庫門裏弄住宅。石庫門裏弄雖然造價高於木闆房,但是因其用地經濟、維修費低、租金高而廣受房地産商的歡迎,至19世紀末擴界之前,泥城浜以東的區域已是裏弄住宅密布,並開始嚮泥城浜以西的越界築路地區擴展,裏弄的條條總弄和支弄,又構成瞭公共道路之外的方格網。
在19世紀70年代之前,南京東路街區是以外僑的公共娛樂和華人的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城市空間。之後,華人的不斷湧入以及新興房地産業的崛起,一方麵使得租界以前華洋分居的格局開始被打破;但另一方麵,由於以河南路為界的兩個區域建築樣式、擁擠程度等不同,又缺乏彼此流動,城市空間呈現齣港岸區域、外僑聚居區域和華人聚居區域並存的局麵。同時,公共租界空間擴展模式也在這時候形成:即先因經濟或其他原因,在原區域外齣現一個據點,帶動一條或數條道路的嚮西延伸,隨後商業、娛樂業和房地産業等沿著這些延伸路段發展起來,道路和沿路地産互相促進發展,租界或房地産商又開闢縱嚮與橫嚮的其他道路,逐漸形成方格網的格局,將分割形成的各個地塊開發齣來。
(三) 商業中心的形成
1870年以後,隨著南京路、福州路、北京路等各條商業大街迅速嚮西推進,以及土地價值提升過程中的市場化調整,河南路甚至福建路以西路段,皆成為各類商店、飯店、戲院、茶樓聚集之處。同時,大量建造的裏弄房屋不僅容納瞭數十萬居民,也成為滲透進商業的海綿,將各類工商業吸納進這片欣欣嚮榮的區域,開始成為新的商業與文化中心。
以百貨業為例,這是上海開埠後廣東商人來滬經營的主要模式,主要買賣廣貨、洋貨、京貨等,外商則開設主營洋貨的洋行。在靠近港口的東部區域,百貨業的經營形式首先是各類中小型的零售店和雜貨鋪,至20世紀初已經齣現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特色, 並逐漸嚮西部延伸。之後,大型百貨業興起,集吃、穿、住、用、玩等於一體,兼具銷售、展示等功能。這類大型百貨齣現於南京東路四川中路路口附近,即福利、惠羅、匯司、泰興等前“四大公司”。自1917年開始,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等新“四大公司”在南京路陸續建成,成為上海百貨零售業新的中心。
民國時期,除金融業仍以外灘為中心外,餐飲業、賓館業、文化娛樂業的中心等都逐漸轉移到公共租界中區的西部區域,讓這裏成為上海最為繁盛的鬧市區。根據學者的研究,20世紀40年代末,這片區域的商業聚集已經具有明顯的特點,區境內的南京路,以新“四大公司”為中心,是百貨業聚集之地;南京東路以北地區,商業業態略為初級、低檔,主要是重工業製品,比如柴炭、鐵鋪、木器、五金、裝潢、漆業、車行等;南部地區的商業業態則較為高檔、精緻,主要是輕工業製品,包括服裝、鞋帽、禮品、皮貨、呢絨、古玩、藥業、信局、糖業、文化等。① 至1949年之前,區域內已經形成瞭多條具有特色的商業街,如五金業聚集的北京東路,文化用品業聚集的福州路,估衣業聚集的石路(今福建中路、南京東路以南地段),禮品業聚集的漢口路,裝潢五金業聚集的寜波路,服裝業聚集的大新街(今湖北路),汽燈業聚集的廣東路(今福建中路以西),女鞋業聚集的小花園(今浙江路上,福州路、廣東路之間)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這一區域的商業布局仍然沿襲瞭之前的風格。1985 年,黃浦區政府開始對南京路、北京路等商業街進行統一規劃和綜閤開發,南京路在區境內分為兩個部分:西藏中路至浙江中路,將成為大型綜閤商場和文化娛樂相結閤的商業中心,部分地段進行改建,開闢街坊型綠化小廣場;浙江中路以東兩側大麵積改建,上海市第一醫藥商店等商業機構開始入駐。1992年,又將南京路分為4個功能區,其中南京東路街區內分為3個:浙江中路以東擬建成以商業、賓館為主的街區;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是以市百一店、市食品一店、市時裝公司、華聯商廈四大商店為標誌的旅遊購物區;西藏中路以西,則擬建成文化、商業、居住為主的街區,保留由大光明電影院、上海美術館等組成的文化娛樂中心。②
(四) 工部局的城市管理
公共租界的管理者對於城市管理非常重視,在城市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憑藉近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理念,以及完善的法律框架,在城市公共空間的治理上取得瞭全麵而優異的成績。
1845年,租界成立之初的《土地章程》,雖然主旨是確定租界範圍,但也滲透瞭現代城市管理的意識。其中第十二條規定:“商人租地並在界內租房,白楊(洋)涇浜以北,應行公眾修補橋梁、修除街道、添點路燈、添置水龍、種樹護路、開溝放水、雇募更夫,其各項費用,由各租戶呈請領事官勸令會集公同商捐。”① 這是對城市基礎建設的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界內不得搭蓋易燒房屋,如草棚、竹屋、闆房等;不得收藏危險可以傷人貨物,如火藥、硝磺及多存火酒等;不得占塞公路,如造房、搭架、簷頭突齣、長堆貨物等;並不得令人不便,如堆積汙穢、溝渠流齣路上、無故吵鬧喧嚷等;皆係為齣保房屋貨財,永圖眾商平安也。如火藥、硝磺、火酒等物運到上海,必須會同在界內距住房、棧房較遠之處公議一地,以備存貯而防疏失。”② 這是對城市公共衛生與安全的管理。
《土地章程》還根據當時租界內的房地産建築狂潮和交通情況,作齣規定:“起造房屋, 劄立木架及磚瓦、木料貨物,皆不得阻礙道路,並不準房簷過伸各項,妨礙行人。如犯以上各條,飭知後不改,每月罰銀五元。禁止堆積穢物,任溝洫滿流,放槍炮,放轡騎馬趕車,並往來遛馬,肆意喧嚷、滋鬧,一切惹厭之事,違者每次罰銀十元。”③凡此,均說明此時的城市管理已經更為精細,且有懲罰措施相配套。
與此同時,工部局還已經注意到城市各類營業對生活造成的危害,特製定瞭二十條禁例:“禁馬車過橋馳驟;禁東洋車、小車在馬路隨意停走;禁馬車、東洋車夜不點燈;禁小車輪響;禁路上傾積垃圾;禁道旁小便;禁肩輿挑抬沿路叫喝;禁施放花爆;禁不報捕房,在門外砌路、開溝及拆造臨街房屋;禁私賣酒與西人飲;禁春分後、霜降前賣野味;禁賣臭壞魚肉;禁賣夜食者在洋行門首擊梆高叫;禁肩挑倒掛雞鴨;禁吃講茶;禁沿途攀摺樹枝;禁九點鍾後挑糞擔;禁乞丐;禁夜間行人形跡可疑及攜挾包裹物件手無照燈;禁聚賭酗酒鬥毆。”④ 對於城市街道的垃圾,工部局要求承包人雇用苦力定期清掃街道和一些弄堂。對於租界內的糞便,也采用同樣的辦法,由租界與承包人簽訂閤同,在工部局規定的時間內由承包人清理乾淨,承包人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
在嚴格的管理之下,租界很快顯示齣清潔整齊的麵貌,為華人所欽服和推崇:
上海各租界之內,街道整齊,廊簷潔淨,一切穢物褻衣無許暴露,塵土拉雜無許堆積。偶有遺棄穢雜等物,責成長夫巡拾,所以過其旁者,不必為掩鼻之趨,已自得舉足之便。甚至街麵偶有缺陷泥濘之處,即登時督石工為之修理。炎天常有燥土飛塵之患, 則常時設水車為之澆灑。慮積水之淹浸也,則遍處有水溝以流其惡;慮積穢之薰蒸也, 則清晨縱糞擔以齣其垢……其尤妙者,大街無許便溺,緻穢氣有衝天之失;浦灘不準澡浴,使鄉人知裸浴之非,其意識尤為周到,其風俗猶可維持……或者人謂此種事極細緻, 何至受罰?不知租界地方十分潔淨,其人既居租界必知租界規矩,豈容其任意糟踏、毫不經心乎!若使聽其無節,必將大眾效尤,恐清靜國中變成汙濁世界矣。①
自19世紀60年代上海人口激增、經濟飛速發展之後,工部局的城市管理也日益追求精細化和全麵化,在城市道路建設、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與管理、城市公共衛生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建築管理等方麵都開始完善起來。
城市道路建設是租界最先重視的方麵。1845年的《土地章程》規定瞭租地人在租界內修築道路的要求,在當時麵積不大的界內開闢東西嚮主乾道7條,南北嚮主乾道3條。後來成立的道路碼頭委員會,則確定瞭築路資金籌集原則和道路寬度。1850年前租界已修築道路6 360米,包括6條東西嚮主乾道與2條南北嚮主乾道,占英租界總麵積的14.2%。到1866 年左右,已擴展為南北乾道11條,東西乾道9條,總長達24 500米左右,約占租界總麵積的23%。② 工部局成立之後,設立瞭負責市政工程建設和維修、養護的工務處,該處下麵分設瞭道路工程師部、工場部、溝渠部、建築測量部、構造工程部、土地測量部等道路建設的相關機構。同時,道路鋪築技術方麵也在不斷進步,19世紀50年代之前,主要采用摻和砂石,平整夯實的方法。至1850年代末,改為碎磚鋪築,再用煤渣鋪麵的技術。1863年以後, 開始對舊道路進行整理,“兩旁砌以側石……側石下砌條石”以利排水。20世紀初,為適應有軌電車和汽車的行駛,又逐步以小方石、混凝土等新材料重新整建市區道路。③ 到瞭20世紀30年代,公共租界的道路占上海市區麵積的46%,且基本已換成新式的柏油馬路。
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與管理也是租界極為重視的。上海是近代中國最早使用煤氣的城市,如前文所述,因大英自來火房的建立,1865年底南京路的路燈開始用煤氣。煤氣燈優越的光源很快受到中外居民的歡迎,工部局開始在其他街道推廣開來,使用煤氣燈的區域隨著越界築路嚮租界的西部和北部擴展。至1868 年8月,老閘地區的華人聚居地已經敷設瞭煤氣總管。工部局對於煤氣的管理,采取瞭歐洲城市管理中常見的給予企業特許經營權,同時對煤氣公司的經營和服務進行調控的方式。工部局在給予煤氣公司經營權的同時,規定瞭自身有權對公司在租界煤氣的供應質量、價格、公司最高收益、基本設施建設、服務方式等方麵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機製平衡瞭市場規則和管理理念之間的矛盾,有利於煤氣供應市場的有序競爭,也能保證煤氣市場在工部局調控的範圍內發展。20世紀20年代開始,煤氣業務受到電力競爭,重點轉嚮瞭居民熱源供應、住宅的傢庭烹飪和取暖上,這幾方麵的煤氣用量大幅度增長。
在給水事業上,工部局同樣采用瞭特許經營權的辦法。1875年納稅人會議決定工部局本身不辦水廠,歡迎私人公司從事給水事業。其時英國商人M. Mcleod組織的上海自來水公司籌備委員會取得瞭租界給予的特許經營權,組成上海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選址楊樹浦建廠,自1883 年8月開始嚮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中心區域供水。工部局針對自來水公司的項目發放具有一定期限的開掘路段許可證,如果到期不能供水,公司就要受罰。這對提高公司供水質量和效益起到很大作用,使公共租界供水質量長期保持瞭較高的標準,甚至“超過瞭倫敦達到的標準或美國大部分嚴格的市政當局的要求”。①
自1882年引入電燈之後,上海也成為最早采用電燈照明的城市之一。與自來水、煤氣等不同,工部局對電力直接進行經營管理。1882年英僑立德爾等籌設上海電氣公司, 並創辦瞭中國第一傢電廠,比美國紐約珠街電廠要早2個月,比日本東京電燈公司早5年。② 1888年上海電氣公司因缺乏資金和技術而倒閉,一部分股東籌資設立上海新申電氣公司。鑒於新生的電氣企業缺乏資金,工部局於1893年購買瞭新申電氣公司,並成立電氣處, 建造新廠。電氣處有一定的自主經營權,兼負經營和管理職責,並靠發行電氣公債來擴展電力設施。至1899年已將供電範圍擴展到靜安寺路,囊括瞭今天南京東路街道的大部分地區。20 世紀開始,發電業務嚮居民傢用電器與工業用電方麵發展。
城市公共衛生管理是公共租界在城市管理中涉及麵最廣的一項。除早期的基礎性環境衛生管理之外,麵對日益繁榮的城市和流動性人口的增大,工部局主要關注於食品衛生、防疫衛生等方麵。由於受英國衛生觀念的影響,工部局對食品衛生管理比較重視,采用瞭稽查員檢查製度和建立公共售賣空間的方法。19世紀60年代起,工部局開始檢查租界內的肉店和屠宰場,對於劣質的肉食和牲畜進行沒收。由於私人屠宰場衛生條件不佳,以及瘟疫的頻繁,工部局於1892年建立瞭設備先進的公共屠宰場,並對送來的牲口進行嚴格檢查和監督。對於菜場的管理也是如此,1884年工部局在南京路建立第一個室內菜場,集中齣售魚、肉類食品。其後陸續在各地建立一批菜場,以改善街市的混亂。在今天南京東路街區境內及附近地區,較為著名的有1930年建造的福州路菜場、1932年建造的北京路菜場和改造的新閘路菜場等。
這些新式菜場大多采用先進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部分成蔬菜部、肉類部、禽類部等,設置有自來水龍頭等衛生設施。同時,工部局也頒布瞭詳細的《菜場章程》,對於售賣時間、售賣種類和衛生措施等都作瞭充分說明。在防疫衛生方麵,大量的流動人口導緻疫病爆發機會較多,不過由於公共租界主管衛生事務的人員是受過嚴格訓練的醫生,對於近代防疫有一定的應對措施。他們建立瞭港口檢疫製度,並采取瞭防疫注射、隔離消毒、建立新式醫療機構等先進方式,所以在上海幾次遭遇各類疫情時, 工部局都采取瞭及時而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1874 年為瞭防止新加坡等地發生的霍亂傳入租界,工部局河泊司頒布檢疫條例,自此港口檢疫成為定則。1869 年上海齣現天花患者,疫病流行已現徵兆,公共租界在南京路開設專門接種牛痘的診所,工部局同時在報紙上布告宣傳,抵製瞭天花的蔓延。1898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東路街區百年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東路街區百年變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