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代漢語(套裝上下冊)》上冊為通論,分文字、詞匯、訓詁、音韻、語法(詞法)、語法(句法)六章,係統介紹有關古代漢語的基本知識,結閤適當的練習以及進一步閱讀文獻,以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古漢語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精神。下冊為文選,分先秦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三個部分,收錄各個時期的經典語言文獻106篇,以文言文作品為主,也收錄瞭適量的中近古漢語文獻。文選內容包括儒傢經典、佛經文獻、道傢典籍以及文學作品等等。《古代漢語(套裝上下冊)》廣泛吸納瞭近年來古漢語教學研究成果,注重對同源詞、古代俗字以及近古口語文獻資料的研究與探討。
目錄
(上)
緒論
第一章 文字
第一節 漢字概說
第二節 漢字形體的演變
第三節 漢字的結構
第四節 古書中的用字
第五節 俗字
第二章 詞匯
第一節 詞匯概說
第二節 單音詞與復音詞
第三節 詞義
第四節 同源詞
第五節 同義詞與反義詞
第三章 訓詁
第一節 訓詁的涵義
第二節 訓詁的材料和內容
第三節 訓詁的術語
第四節 訓詁的方式
第五節 古注的讀法
第六節 校勘
第四章 音韻
第一節 音韻學概說
第二節 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分析
第三節 中古語音係統
第四節 上古語音係統
第五節 近代語音係統
第六節 近體詩的格律
第五章 語法(詞法)
第一節 分類標準和詞類
第二節 實詞活用
第三節 量詞
第四節 副詞
第五節 代詞
第六節 介詞、連詞
第七節 語氣詞
第八節 詞頭、詞尾
第六章 語法(句法)
第一節 詞序
第二節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
第三節 古代漢語的被動錶示法
第四節 處置式
第五節 動結式述補結構
……
(下)
精彩書摘
《古代漢語(套裝上下冊)》:
待一等 《說文》:“等,齊簡也。”“待,埃也。”二詞本無同義關係,由於方音或其他原因,“待”雙聲轉為“等”。故“等”“待”同源。段玉裁於“待”字下注雲:“今人易其語曰等。”《景德傅燈錄》捲二十七“布袋和尚”:“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遮裏做什麼?,師曰:‘等個人’。”《硃子語類》捲七十四:“要生便生,更無凝滯,要做便做,更無等待,非健不能也。”“等”“待”連文,“等”亦“待”也。“待”,定紐,上聲海韻;等,端紐,上聲等韻。二字準雙聲(唐宋以來,濁聲開始清化,可視為雙聲),韻母由“海”轉入“等”,屬對轉。
黨一懂 《方言》捲一:“黨,知也。”錢繹《箋疏》雲:“今人謂知為懂,其黨聲之轉歟?”《硃子語類》捲八十:“伯恭黨得《小序》不好,使人看著轉可惡。”《張天師》一摺:“元來是一半兒妝呆一半兒懂。”《元麯選》共有7個“懂”字,皆屬此義。此不備舉。《古今小說》四十:“老門公故意道,‘你說的是甚麼說話,我一些不懂。”“黨”,端紐,蕩韻;懂,端紐,董韻。二字雙聲,係一聲之轉。
鬍一互 漢劉熙《釋名》:“鬍,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今按:互,濛覆、包斂;鬍,動物頷下頸部的垂肉,有皮肉濛覆、包斂之狀,故與“互”同源。
互聲之字多有“濛覆”“包斂”之義。將此義用以稱冰,則為“冱”。冱,水結冰凝固冱閉,濛覆土地。《左傳·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窮榖,固陰冱寒,於是乎取之。”杜預注:“冱,閉也。”“閉”與“斂閤”義近。將此義用以稱繩具,則為“笠”。笠,收繩之具,許慎以為即互之增傍字,收繩即以繩反復周繞其上,亦有“濛覆”之義。用以稱網,則為“置”,《說文》:“置,罟也。”硃駿聲《通訓定聲》:“此謂取龜鱉蚌蛤之罟。”意謂捕取互物之網,故謂之“置”。(又:互物,指蚌蛤之屬。龜鱉蚌蛤之類,皆甲殼上下濛覆斂閤,故謂之“互物”。)“互”為“濛覆”“敢閤”之意,濛覆者或此濛覆彼,或彼濛覆此,或互相濛覆,故“互”引申虛化有“相互”之義,義亦相因。
……
古代漢語(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