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訪談的方式,記錄瞭十幾個打工者的故事,不僅使我們可以瞭解打工者在城市的生活,而且可以瞭解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行業的生産情況、城市的發展狀況,為我們記錄下瞭時代的變遷,更為我們瞭解打工者這一群體的工作、生活和情感提供瞭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目錄
第一編女工成長記
律動的青春
漫漫迴傢路
我和我的傢庭
蘇州工廠女工速描
第二編流動的愛情
流動的愛情
東北犟妹子
忘瞭你忘瞭我
第三編一切為瞭孩子
辛辛苦苦掙錢為瞭孩子
讓孩子在城市能享受公平的教育
教育公平的座談討論
孩子的教育不能粗暴
第四編老工人的故事
老王的故事
老蘇州
不能安居談何創業
第五編生活的路不平坦
希望當官的能看到自己的經曆
今後的生活該咋辦
實際工資沒有漲
第六編他鄉和故鄉
街舞少年
桃娃子
我能照顧自己就行
精彩書摘
《流動的傢園》:
來到蘇州
2008年春節後,芳芳跟著錶姐來到蘇州,幾天後就到蘇州工業園區的一個日資企業上班瞭,上班那天剛好是元宵節。她們是通過跟派遣公司簽閤同進去的,還花瞭200元的中介費,但沒花培訓費。當時蘇州的勞務中介不僅收中介費,還收培訓費,特彆是對男孩子。用工淡季的時候,工人得花100—800元(視工廠好壞而定)的中介費、150元左右的培訓費,其實培訓費隻是變相的中介費而已;而到用工旺季的時候,有些勞務中介就不收中介費,隻收培訓費。
2009年芳芳在一個電腦培訓機構學電腦及各類電腦軟件,如辦公自動化、平麵設計、ERP、cAD等,還報瞭“成功學”課程。老師定期來講課,有時培訓機構也組織學員去聽各種講座。她覺得應該趁年輕多學些東西,這樣自己的發展機會就會多些。與她有同樣想法的女孩並不少,在電腦培訓機構芳芳就遇到好幾個,大傢都想擺脫最底層普通打工者的身份,成為一個白領或成功人士。
芳芳在日資企業一直做到2011年,用她的話說,“混得也還好,是個副班長,人很吃得開,但最後還是離開瞭”。
芳芳來蘇州後除瞭住過近一個月的齣租房外,就一直住在蘇州木瀆鎮的一個工人集宿區裏。集宿區一般是8個人住一個30多平方米的房間,有衛生間和淋浴間,每月房租約100元,不包水電。此前因為和室友們都很閤得來,所以她沒覺得有什麼不便。雖然住一個房間的人基本都不是同一個廠的,但如果彼此能互相尊重、理解還是能相處得很好的。以前,她們宿捨8個人,4個陝西人、3個江蘇人、1個河南人,也不是同一個廠的,但大傢很談得來。大傢都很喜歡看她跳舞,每天都要看,有時寜願等到她淩晨下班。她常跳的舞有《快樂崇拜》、《不怕不怕》、《給我幾秒鍾》等,音樂用手機放。
遺憾的是,前段時間有幾個捨友離職迴傢瞭,她得搬到另外有空鋪的宿捨。在她搬去的宿捨裏,半個月她沒認識一個人。
離開日資工廠後芳芳應聘到一傢小企業做辦公室文員,感覺還行,工作輕鬆,收入不高。她現在想在單位裏好好發展,學好電腦後迴傢開照相館或去應聘設計類的工作。
芳芳雖然是城市戶口,但住在郊區,所以傢裏有很多地。不過她沒想過迴去種地,土地由父母在傢經營。她覺得外麵的男孩很壞,十個有九個壞,但她也不排斥在外麵找男朋友。她說如果在外麵找男朋友的話,他們會盡力留在蘇州,不行的話就迴男方傢發展。她總結這幾年的經驗,認為在外麵還是要多交朋友,多展現自己,不然的話個人的纔能就像“水壺裏煮餃子”:既倒不齣來彆人也發現不瞭;要走到哪學到哪,人要跟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性格要樂觀一些。
她說,她現在得多學點東西。
五年之後
我2011年開始在一個小企業做文員,一直在那裏做,中間還去賣瞭一年汽車,後來再迴去當文員。公司讓我做業務,因為隻有老闆一個人做業務。但當時想賣汽車,賣瞭一年的汽車,老闆又讓我迴去。賣汽車也挺好的。齣來的時候老闆讓我齣去學學怎麼做銷售,半年後老闆讓我迴去,我沒迴去。過瞭一年,老闆經常請我吃飯,還叫我迴去,我那時也想迴去,就迴去瞭。他做事情都是有手段的。當我迴去的時候,公司的幾個人就要老闆漲工資,中間也發生瞭衝突,有一個還是我帶的同學。那時是小企業,老闆沒交社保,工人們還想去告他。他也請我吃飯,我也不好意思。加上當時我老公上班離住的地方遠,每天從馬浜騎老遠的電瓶車來瀋巷上班,我就說換過來吧(那個公司在金橋,離瀋巷較近)。我迴去的時候公司辦公室就老闆、老闆娘和我,車間裏就三個人。我們主要是接單後外發給其他廠做,自己做不過來的時候就是這樣。那時候我專做貿易,接到單,能找到供應商就做。我們不打算主做加工,一直是這麼操作。
我2011年3月迴去,待瞭一年,公司就搬到東山去瞭,後來改成瞭賣管子、賣型材,生意還不錯。我在那裏又待瞭三年。老闆娘很小心,在那裏做的文職都做不久,都待個半年就不做瞭。有的人齣去就把資料帶走瞭,或者賣錢,或者自己開公司,又不需要多少投資。我做得最久。老闆每個月隻給我發生活費,其他的都是年結。正好抓住我這個把柄,他不給我錢唄。簽閤同的時候就寫著押2萬,我後來要錢,說閤同到期瞭我不乾瞭,他就押瞭我3萬。那時候想得簡單,想反正不用錢,你就押唄。押著3萬.他現在還沒給我。走的時候他說我什麼時候用錢就什麼時候打電話給他。他就給我。所以老闆都是黑心的。之前的工資都是一年結一次,現在的業務員很多都是這樣的。每個月給一點底薪,離職的時候,有的老闆好一點給你全部都結掉,不好的老闆好多業務員都被押錢。年底一般不會少給錢,業務都有開票的,係統裏也都會有,不會少的。有的老闆摳一點,會說這個客戶迴款慢瞭,會給你扣一點。
他押一年,是怕我把公司的資料給齣賣瞭。他覺得我對客戶知道得比較多,包括跟客戶的交接,還有價格什麼的都很明瞭。如果過瞭一年,很多公司的采購都換瞭,還有,一般性的價格我都不太清楚瞭。他覺得那個時候,可以把押金給我瞭。
我們簽瞭勞動閤同,閤同裏有保密協議,說閤同到期後兩年內不能再乾同行,押的一萬塊錢在離職一年後纔給,還要我們按手印。就因為這事,我們好多同事在簽協議的時候都不乾瞭,有的是在做瞭幾個月纔簽的。自從上次我同學那次衝突後老闆就給交社保瞭,即使工資低一些也要交。之前不交的時候就在閤同上寫明把交社保的現金發放給員工。現在都不招外地人瞭,都隻招蘇州本地的。像我們老闆太賊瞭,他就想得比彆人多,就想著世上沒有好人,對誰都防著。
……
前言/序言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貧睏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15年底的7017萬;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5年的56.1%,在“十三五”規劃內,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1000多萬人從農村來到城市。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從農村外齣到城市的打工者數量達到2.77億人;僅江浙滬長三角一帶的跨省打工者就有4000多萬人,占到瞭全國的43.73%,這還不包括省內的流動打工者;蘇州地區的打工者也從2000年的86萬快速增長到2015年底的724.8萬,超過蘇州當地的戶籍人口。
人口大規模流動遷移是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最顯著的特徵,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結構變遷、利益格局調整、社會組織體係變化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齣,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勞動和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中指齣,要加快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製度,逐步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可創業,維護好打工者的閤法權益,保障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在社會各界不斷的關注與支持下,打工群體在社會保障、就業平等、閤法權益維護等方麵取得瞭長足的進步,打工群體及其傢庭能更好地在工作所在城市生活和發展。
近年來,關於打工群體的媒體報道、學術研究日漸增多,特彆是經濟先行發展的珠三角一帶,打工文學、打工詩歌等反映打工群體工作、生活、情感等的作品,經過二十多年的沉澱和發展,幾乎已達到汗牛充棟的程度,湧現瞭一大批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打工文學作傢,如許強、鄭小瓊、王十月等。這些作品較好地記錄和反映瞭打工群體在珠三角一帶的生活、奮鬥曆程,是寶貴的“民族誌”材料。
而相較於珠三角打工文學興盛的狀態,經濟發展比珠三角略晚的長三角一帶,關於打工群體的文學作品則很少,更彆說傳播瞭。
文化開啓瞭對美的感知(美國作傢愛默生);我們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氣一樣(蘇聯政治傢加裏寜);沒有文化的人類曆史是無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離不開文化(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王嶽川)。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也提到“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內首個民間打工者文化藝術博物館的標語就是“沒有我們的文化就沒有我們的曆史,沒有我們的曆史就沒有我們的將來”,這些都說明文化記錄和傳播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打工群體作為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力量,沒有關於他們的生活、情感曆程、文學作品等的記錄是很遺憾的。蘇州星星傢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辦的《工友通訊》,七年多來收集瞭500多篇關於打工者生活、工作、情感的文章和文學作品。透過這些文章和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來打工群體在蘇州、長三角等地的工作、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從農村到城市發展的個人成長曆程。這也間接記錄瞭他們所在城市的發展變遷。隻是這樣的記錄是零散的,也是不深入的,我們希望長三角地區也有較深入地反映打工群體工作、生活、情感的文學作品。
從2014年起,蘇州星星傢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及其公益夥伴就開始訪談主要在長三角區域工作的打工者,並收集他們的文學作品。三年來,我們共訪談瞭近40名打工者,並選取瞭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20名打工者的故事,集結成書,書中附上一些他們的文學作品,希望能較好地反映長三角區域打工者的生活。其中的“老蘇州”,他到蘇州三十二年,有二十來年從事建築工作。從他的個人故事裏,我們可以瞭解到三十年前蘇州城區的發展狀況,透過“老蘇州”早期寫的打油詩,我們可以瞭解到二十多年前建築工的生産狀況:“辛辛苦苦一年整,汗流浹背整天忙;平時吃飯對班來,乾活快跑如飛機。”
製度、政策或社會的區隔無意識地塑造瞭打工者的生活方式。19歲的街舞少年從小齣生、成長在蘇州,隻迴過老傢四川幾次,但他認為自己還是四川人。這不僅有戶籍上的因素,還有心理上的認同:“我本來就是四川人嘛!”他覺得自己是四川人沒有一點問題和矛盾,雖然他這一生可能都不會在四川長期生活。
本書還收錄瞭個彆長年在上海、浙江工作的打工者的故事,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能展現長三角區域打工群體的生活。
本書大部分故事是以訪談的方式記錄,小部分故事是打工者以“自傳”的方式記錄的。如本書中“我和我的傢庭”就是在工廠流水綫工作的女工王姐,繁忙的工作之餘,在狹小的城邊村齣租屋裏一筆一畫在車間裏廢棄的報錶紙上寫齣來的,她從自己的視角,簡要地記錄瞭她觀察到的一些與她身份一樣的女工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工廠女工的生活概貌。
本書短短十餘萬字是難以窮盡打工群體的喜怒哀樂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人關注、關懷打工群體,尊重他們的勞動,記錄和傳播打工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樹更豐滿。
本書篇幅不長,但也曆時數年,這數年間得到瞭不少單位、個人的支持,有香港樂施會、上海大學文化研究係、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係、北京工友之傢文化發展中心、上海延澤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浙江永康小小魚勞工服務部和上海大學郭春林教授、華中師範大學鄭廣懷教授、上海大學高明老師、林誌斌博士、王瓊、劉雨萌、硃曉莉、王海軍、賈孝飛、王治興、王蜜芳、蘇浩民、孫統定、蘇成傑、賈芳芳、訾雙雙、丁浩、羅長發、林春華、劉秀燕、鄭雲紅等。非常感謝他們!
流動的傢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