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第3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共分三篇。上篇闡述瞭手部療法的基本知識,包括手部療法的作用原理、治療範圍和觀手診病法,手部穴位與主治,手部全息反射區與治療點,手部按摩、針刺和藥療的操作方法等;中篇介紹瞭內科、婦科、兒科、男科、傷外科、皮膚科、五官科等140餘種常見病的手部治療經驗和約800首配方;下篇主要介紹手部保健按摩法和保健操。本書是作者長期臨床實踐和四代傢傳、師授經驗的總結,並參考瞭大量文獻資料,內容豐富,方法簡明,實用性強,適於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愛好者及城鄉傢庭自療者閱讀參考。
程爵棠,男,1936年生,江西景德鎮人,大專文化,退休老中醫。曾任主治中醫師,兼任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傢成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世界醫藥研究中心傳統醫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齣身於中醫世傢,自幼隨祖父習醫。從醫50餘年,擅長用“簡、便、廉、驗”的民間傳統療法診治疾病。著有《中國藥酒配方大全》《拔罐療法治百病》《梅花針療法治百病》《刺血療法治百病》《點穴療法治百病》《颳痧療法治百病》《民間秘方治百病》《足底療法治百病》《按摩療法治百病》《耳穴療法治百病》《手部療法治百病》《足針療法治百病》《艾灸療法治百病》《熏洗療法治百病》《單方驗方治百病》《穴位貼敷治百病》和《名老中醫秘方精選》等中醫著作19部;發錶論文50餘篇。業績被收入《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中國名醫列傳》(當代捲)和《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等書中。
上篇概論
一、手部療法的曆史與
展望
二、手部療法的理論依據
和作用原理
(一)理論依據
(二)作用原理
三、手部療法的適應範圍
與禁忌證
(一)適應範圍
(二)禁忌證
四、觀手診病法
(一)觀指甲診病法
(二)觀手掌診病法
五、手的生理形態與解剖
構造
(一)手的生理形態
(二)手的解剖構造
六、手部常用穴位的定位
與主治
(一)手部經穴的定位與
主治
少商(肺經)
魚際(肺經)
太淵(肺經)
經渠(肺經)
列缺(肺經)
孔最(肺經)
尺澤(肺經)
商陽(大腸經)
二間(大腸經)
三間(大腸經)
閤榖(大腸經)
陽溪(大腸經)
偏曆(大腸經)
溫溜(大腸經)
手三裏(大腸經)
少海(心經)
靈道(心經)
通裏(心經)
陰郤(心經)
神門(心經)
少府(心經)
少衝(心經)
少澤(小腸經)
前榖(小腸經)
後溪(小腸經)
腕骨(小腸經)
陽榖(小腸經)
養老(小腸經)
支正(小腸經)
小海(小腸經)
麯澤(心包經)
郤門(心包經)
間使(心包經)
內關(心包經)
大陵(心包經)
勞宮(心包經)
中衝(心包經)
關衝(三焦經)
液門(三焦經)
中渚(三焦經)
陽池(三焦經)
外關(三焦經)
支溝(三焦經)
(二)手部經外奇穴的定
位與主治
手掌側奇穴
風齒痛(又名牙風痛)
龍玄
內陽池
陽池
掌山
闆門
小天心
天心
手心
旁勞宮
疰夏
中平
四橫紋
四縫
灸癜風
風關
鬼當
風眼
鬼信
小指尖
十宣
手背部奇穴
寸平
手踝
中泉
一窩風
八會
虎口(大都)
威靈、精靈(腰痛穴)
外勞宮(落枕穴)
八邪
上都
中都
下都
拳尖
大骨空
中魁
小骨空
五虎
小指節
五指節
老商
中商
三門
一扇門
二扇門
十王
(三)手針穴的定位與
主治
手掌側新穴
胃腸點
喘點
腎點(夜尿點)
足跟點
瘧疾點
扁桃體點
急救點
定驚點
脾點
小腸點
大腸點
三焦點
心點
肝點
肺點
命門點
哮喘新穴
腓腸點
咽喉點
手背側新穴
踝點
胸點
眼點
後閤榖
頸中
再創
肺點
耳點
肩點
前頭點
熄喘
頭頂點
間魚
牙痛點
胸骨
升壓點
腰肌點
腹瀉點
偏扶點
腹上
偏頭點
胞門
腰膂
止血點
坐骨神經點
會陰點
後頭點
脊柱點
(四)手部全息反射區與
治療點
(五)小兒手部穴位的定
位與操作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
小腸
腎頂
腎紋
四橫紋
掌橫紋
掌小橫紋
胃經
闆門
內勞宮
內八卦
小天心
運水入土,運土入水
總筋
大橫紋
十宣
老龍
端正
五指節
二扇門
上馬
外勞宮
威靈
精靈
外八卦
一窩風
膊陽池
三關
天河水
六腑
七、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準備工作
(二)手部常用的治療
方法
八、手部療法的優點與注
意事項
(一)優點
(二)注意事項
中篇疾病的手部療法
一、內科疾病
感冒
頭痛
偏頭痛
三叉神經痛
中暑
發熱
支氣管炎
支氣管哮喘
肺結核
高血壓
低血壓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腦動脈硬化
眩暈
貧血
神經衰弱
失眠
腦血管意外後遺癥
麵神經麻痹
膽囊炎、膽石癥
關節炎
坐骨神經痛
腰痛
糖尿病
肥胖癥
胃脘痛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下垂
急慢性胃炎(嘔吐)
胃腸神經官能癥
急慢性腸炎
急性胃腸炎
痢疾
膈肌痙攣(呃逆)
自主神經失調癥
腎小球腎炎
尿失禁
尿路感染
癲
老年癡呆癥
昏迷
休剋
酒醉
食欲不振
瘧疾
腹脹
便秘
食物中毒
暈車、暈船、暈機
二、婦科疾病
月經不調
痛經
閉經
崩漏
胎位不正
妊娠惡阻
産後缺乳
産後血暈
更年期綜閤徵
盆腔炎
子宮脫垂
女性不孕癥
經前期緊張綜閤徵
三、兒科疾病
小兒感冒
小兒高熱
小兒驚風
小兒麻疹
水痘
小兒咳嗽
小兒哮喘
百日咳
小兒積滯
小兒厭食癥
小兒吐乳
小兒嘔吐
小兒腹瀉
小兒遺尿
小兒腹痛
小兒細菌性痢疾
小兒疳積
流行性腮腺炎
小兒肝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
小兒夜啼
小兒麻痹後遺癥
小兒疝氣
小兒便秘
小兒脫肛
小兒癇癥
小兒硬腫癥
四、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
陽痿
遺精
早泄
五、傷外科疾病
落枕
頸椎病
腰椎間盤突齣癥
腰扭傷
肩關節周圍炎
骨質疏鬆癥
梨狀肌綜閤徵
狹窄性腱鞘炎
乳腺炎
乳腺小葉增生
痔瘡
六、皮膚科疾病
痤瘡
濕疹
蕁麻疹
帶狀皰疹
神經性皮炎
銀屑病
脫發
白發
七、眼科疾病
瞼腺炎
結膜炎
青光眼
白內障
近視
遠視
視疲勞
視神經萎縮
角膜炎
八、耳鼻咽喉科疾病
耳鳴、耳聾
內耳性眩暈
化膿性中耳炎
鼻齣血
鼻炎
過敏性鼻炎
鼻竇炎
扁桃體炎
咽炎
慢性喉炎
咽喉炎
牙痛
齒衄
口腔炎
下篇手部保健按摩法
一、自我全身手部保健按
摩法
(一)正中綫、對閤推
(二)二掌骨、橈側尋
(三)簡易穴、常刺激
(四)先搖晃、後拔指
(五)捏手指、健身良
(六)手掌心、兼兩側
(七)十指對、再開閤
(八)手關節、常撚捏
(九)單摩收、互擦熱
(十)一網盡、五三製
二、手部保健按摩法
舉例
(一)焦慮
(二)愛睏
(三)怕冷與虛冷
(四)健忘
(五)胸悶
(六)消瘦
(七)胃弱
(八)疲勞
(九)自主神經失調癥
(十)皮膚粗糙
三、手部健身法經驗
精選
(一)手指保健操
(二)手掌保健操
(三)實用健手運動
八法
(四)甩手健身療法
四、手病藥療保健法
(二)觀手掌診病法
觀手掌主要是對手掌的望診、觸診、按診和基本紋綫的觀察與分析,為診斷疾病提供依據。
1�蓖�診望診是掌部診斷的主要方法,主要觀察手掌自然狀態下的改變。主要是顔色改變。
我國正常人手部顔色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手部病色錶現多種多樣,如淡紅、絳紅、黑色、萎黃、青紫、蒼白等,可以歸納為5~6種顔色。手掌不同的顔色改變,錶示不同的身體病變。當然,還需結閤其他診斷方法纔能確診無誤,如“聞”“問”“切”和醫學檢驗等。
(1)赤色:一般主心、小腸病。熱證,局部炎癥,齣血癥及某些進行性疾病初期等。
(2)黃色:一般主脾胃疾病。虛證,濕證,亦見於微量元素缺乏癥、缺血癥、慢性齣血癥等。
(3)青色:一般主肝膽疾病。寒證,痛證。瘀血、沉積性傷痛及小兒驚風等。
(4)白色:一般主肺病、大腸病。虛證,寒證。脫血,奪氣。亦可見於缺血、瘀阻緻痛證等。
(5)黑色:一般主腎病。寒證,痛證。水腫,瘀血證。亦可見經年陳傷。手中黑多為深青暗色。
手部反射區(圖13)的不同顔色變化又顯示相應組織器官的變化。如果顔色所主病髒正好與手部該組織吻閤,應引起高度警惕。如青色肝膽病,若在手部肝膽反射區見顔色發青,則應考慮是肝膽病變。
圖13手圖診病
2�貝フ鐦フ鍤峭ü�手的接觸、撫摸、感覺局部的溫度變化以及有無異常感覺的一種診斷方法,如患者有痛感、麻木不仁等。若某一反射區溫度升高,錶明相應部位有感染、炎癥及進行性疾病;溫度降低提示可能是寒邪客侵,陽氣虛衰,手掌邊緣發涼而掌心熱,說明元氣未衰,病易恢復;如果掌心涼,顔色轉蒼白,伴冷汗齣,則屬氣機衰微,錶示有相應的病變已經發生。四肢發涼需注意調治。
手部皮膚感覺麻木不仁,又多顯示頸、臂神經受壓或損傷。如果自覺活動不利時要注意動脈硬化、腦血栓。
3�卑湊鋨囪購笫植砍魷植簧⒌鬧蛻�、硬結、腫塊、凹凸不平等多顯示相應反射器官的病變。按壓酸麻脹感多屬虛證或慢性病變;麻木提示神經、循環係統頑固性疾病;脹痛多為炎癥、熱證等;凹凸、結節、硬節、腫塊等多與先天缺陷、手術、結石、鈣化、腫瘤等有關。按診反應區若齣現上述變化,可以重復進行按摩治療此反應區,並配閤其他穴位和生理全息反應區、綜閤按摩,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4�筆終頻幕�本紋綫一般手掌有幾條基本紋綫,如大魚際麯綫、近心橫麯綫、遠心橫麯綫、玉柱綫、性綫、健康綫、腕橫紋等。詳細瞭解上述紋綫變化情況,對診斷疾病很有幫助(圖14)。現分述如下。
圖14手掌紋
(1)大魚際麯綫:大魚際麯綫亦稱之為地紋、生命綫。它起於拇、示指中間,止於大魚際下端,直到腕,繞大魚際呈弧形,縱嚮近掌心,位於中指中心綫左右,其偏離程度不大。地紋應是連續不間斷、不分叉,在大魚際區有“特殊”意義,能反映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體質好壞、先天稟賦等,疾病狀況亦可反映齣來,如長(斜貫上下),身體正常健康;短,身體易患病、久病、多病;左右手紋長短不一,體質較弱,病時好時壞。
(2)近心橫麯綫:近心橫麯綫亦稱之為人紋、小魚際拋物綫、腦綫、智慧綫、神能綫、事業綫。人紋多與地紋有相同的起點,並行2~3厘米後,行於掌中央,止於小指尺側延長綫左右。紋綫較清晰,沒有間斷,紋理較深,起點位置高,略呈下垂形,微彎。該紋綫末端分叉少,整個紋綫延續性好。末端一生變化較多,不外是深淺、分支或長短的變化。人紋所分布區域,主要反映消化、神經、精神等方麵情況,它的形態、深淺的變化亦與腦、肝、膽、脾、胃等髒器變化有關。如隱隱約約浮綫——腦神經異常;極淺綫——智能不發達;無此綫——智能低。
(3)遠心橫麯綫:遠心橫麯綫亦稱天紋、感情綫、心髒綫、小指根下橫麯綫等。正常天紋多數起於小指根下拇指尺側位置。它起點低、止點高,微嚮上呈弧形,多止於示中指根下方左右。紋綫清晰、深長,色澤紅潤,起點清楚不雜亂,支綫少,末端少叉或無叉。天紋多反映精神狀態及情緒、性格,亦與泌尿、生殖係統有關係,也能反映心髒功能及病變情況。如過長——神經性腸胃疾病;齣現異常——頭腦反應遲鈍。
(4)玉柱綫:玉柱綫又稱中指屈紋、事業綫、命運綫、功名綫。多起於大小魚際在腕部的交閤點,穿過人紋、天紋,直行至中指根部。特點是直深細長,顔色較紅潤,與其他綫交接處潔淨,紋綫不亂。該綫不是每個人都有,即使有也常不完整,但沒有特殊意義。玉柱綫可反映人的神經係統及精神狀況,走行區域可反映消化係統功能狀況,起始端與生殖有關。
(5)性綫:性綫又稱婚姻綫、E綫、傢庭綫。位置在手掌遠心端尺側、天紋與小指之間,正常為1~3條的短橫紋綫。特點多平直,不亂,無交叉,紋理清晰,色澤紅潤,多與生殖、生育能力強弱及性欲狀況有關。
(6)健康綫:健康綫又稱小魚際側綫。起點在大小魚際交閤點上方,斜嚮小指根方嚮,止點一般不超過人紋,沒有健康綫是健康的標誌,有的話也應連續均勻、淺細,不同的人因健康狀況的差異,此綫有深淺的變化。另外,此綫地方差異明顯,北方人多沒有或不完整,而南方人幾乎均有,其形狀各異,有波浪、中斷、鏈鎖等變化,與心腦係統、消化係統有關係,在臨床上有重要的診察參考價值。如浮而粗壯——健康,精力旺盛;變為斷續——體內素質變弱;生來此綫不明——正常。
五、手的生理形態與解剖構造
(一)手的生理形態
手可分為4個部位,即腕部、手掌、手背和手指(圖15)。
圖15手的生理結構
腕部指胳膊下端與手掌相連的部分。腕部又分腕前區和腕後區。手指與腕前區之間的稱為手掌。手掌中央的凹陷處稱為掌(手)心,其內、外兩側呈魚腹狀的隆起分彆稱為大魚際和小魚際。手指與腕後區之間的部分稱為手背。
手指又分指腹、指尖、指甲。每隻手有5個手指,即拇指、示指(食指)、中指,環指(無名指)、小指,拇指側為橈側,小指側為尺側。手指的長度,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均以中指最長,依次為環指、示指、小指、拇指。男女指長之間有明顯差異,而左右手之間無顯著差異。手指甲是指端背麵皮膚所衍生,正常人指甲為弧形,略呈平闆狀。露在外麵的部分為甲體,其前緣遊離,後端隱蔽在皮內的部分為甲根。甲體深麵的皮膚稱為甲床。甲體近側的半月形的白色區為指甲弧影。圍繞甲根和甲體的皮膚皺襞,稱為甲廓或甲溝。
(二)手的解剖構造
1�筆止鞘止前�括腕骨、掌骨和指骨(圖16),正常人的手骨有27塊。
圖16手骨
腕骨共8塊,排列成近、遠兩列。近側排列由橈骨側嚮尺骨側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遠側排列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鈎骨。8塊腕骨構成一掌麵的腕骨溝。各骨相鄰的關節麵,形成腕骨間關節。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端形成橢圓形的關節麵,與橈骨腕關節麵及尺骨下端的關節盤構成橈腕關節。
掌骨共5塊。由橈骨側嚮尺骨側為第1~5掌骨。近端為底,接腕骨;遠端為頭,接指骨;中間為體。第1掌骨最短而粗,其底有鞍狀關節麵,與大多角骨的鞍狀關節麵相關節。
指骨屬於長骨,共14塊。拇指有2節,其餘各為3節,為近節指骨、中節指骨和遠節指骨。每節指骨的近端為底,中間部為體,遠端為滑車。遠節指骨遠端掌麵粗糙,稱遠節指骨粗隆。
2�筆終剖終頻慕餛使乖煒煞智潮聿恪⒅脅恪⑸畈恪G潮聿惆�括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其中淺筋膜比較緻密,深筋膜又分淺、深兩層。中層由掌淺弓、正中神經、尺神經的淺支、指淺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蚓狀肌構成。深層則由尺神經深支、掌深弓、骨間肌及掌骨構成。手掌的間隙是位於手掌中間深部的疏鬆組織間隙,又分魚際間隙和掌中間隙。掌中間隙由掌腱膜的橈骨側緣嚮深部發齣,斜嚮尺側附著於第3掌骨前緣。而手掌肌肉由魚際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對掌肌、拇收肌、小魚際肌、掌短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對掌肌、蚓狀肌、骨間肌與屈指肌腱所構成。
3�筆直呈直稱し艚媳。�有毛和皮脂腺,富有彈性。因與淺筋膜結閤疏鬆,故易移動。握拳時皮膚緊張,伸指時也不顯得過於鬆弛,因此外傷易導緻皮膚撕脫。手背淺靜脈豐富。手的血液迴流,以手背靜脈為主。手背深筋膜,可分為淺、深兩層。手背部動脈供應主要來自橈動脈的分支。
4�筆種甘種傅慕餛室蔔治�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皮膚、淺筋膜、血管和神經。深層包括指淺屈肌腱、深層肌腱、指腱鞘和指伸肌腱。
各手指均有2條指掌側固有動脈和2條指背動脈,並分彆與同名神經伴行。指掌側固有動脈行於各指的兩側麵偏掌側,在指端相吻閤,分支分布於指骨、指關節、肌腱和皮膚。指背動脈較短小,僅達近側指關節,行於各指兩側麵偏背側。手指的靜脈主要位於手指背側。淺淋巴管與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交通。
六、手部常用穴位的定位與主治
(一)手部經穴的定位與主治
四肢末端經脈的起止點。手部經脈——手三陰(肺、心包、心)經循行於手臂內側麵而止於手指的末端;手三陽(大腸、三焦、小腸)經循行於手臂外側麵而起於手指的末端(圖17)。現就手部各穴的定位與主治分述如下。
圖17手部經穴
少商(肺經)定位:在拇指內側(橈側)指甲角外約1分。主治:中風、中暑、昏迷休剋、癲狂、癔癥、扁桃體炎、鼻齣血、咽喉腫痛、食管狹窄、呃逆、慢性腸炎、垂舌、手指攣痛、聲音嘶啞、咳嗽、氣喘、胸痛、小兒驚風,外感熱病等。
魚際(肺經)定位:在拇指掌關節後內側、太淵穴前1寸,赤白肉際凹陷中。主治:咳嗽、咯血、發熱、頭痛、肺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肺結核、乳房腫痛、眩暈、心悸、癔癥、指痙攣、失音、乳癰、掌中熱等。
太淵(肺經)定位:在手腕掌麵橈側橫紋上,橈動脈橈側凹陷中。主治:胸滿、咳嗽、哮喘、肺癆咯血、無脈癥、嘔血、前臂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結膜炎、角膜炎、流感、胸背痛、缺盆中痛、咽喉腫痛、腹脹、嘔吐、掌中熱、手腕無力疼痛等。
經渠(肺經)定位:在太淵穴後1寸,橈動脈橈側凹陷中。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腫痛、腕痛無力、食管痙攣、嘔吐、呃逆、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橈側神經痛、胸背痛、掌中熱等。
列缺(肺經)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凹陷中。主治:頭痛、項強、哮喘、咽喉腫痛、口眼�Y斜、齒痛、三叉神經痛、麵癱、半身不遂、腕痛無力、腕部腱鞘炎、上肢癱瘓、掌中熱、溺血、小便熱、陰莖痛等。
孔最(肺經)定位:在尺澤穴下5寸,太淵穴上7寸,橈骨掌麵正中處。主治:咳嗽、氣喘、肺炎、咯血、咽喉腫痛、肘臂攣痛、痤瘡、身熱無汗及手指、肘關節炎等。
尺澤(肺經)定位: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主治:潮熱、咳嗽、咯血、氣喘、哮喘、鼻齣血、咽喉腫痛、胸脅脹滿、腹痛、吐瀉、小兒驚風、上肢癱瘓、肘臂痛、乳腺炎等。
商陽(大腸經)定位:在示指內側(橈側)指甲角外約1分。主治:腦卒中、昏迷、耳鳴、耳聾、目赤、咽喉腫痛、齒痛、腹痛、吐瀉、熱病無汗、扁桃體炎、橈神經麻痹、疼痛、腮腺腫痛、青光眼、口腔炎、喘咳、肩痛引至缺盆等。
二間(大腸經)定位: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橫紋頭赤白分肉間凹陷中。主治:鼻齣血、口眼�Y斜、咽喉腫痛、腮腫、食積、齒痛、肩背神經痛、目黃、目赤腫痛、嗜睡、身痛、畏寒等。
三間(大腸經)定位:在示指內側(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赤白分肉凹陷中。主治:咽喉腫痛、耳鳴、齒痛、齒齦腫痛、手背紅腫、手指拘攣、上肢癱瘓、肩背神經痛、眼瞼癢痛、腹瀉、目痛、鼻齣血、口乾、腸鳴腹脹、嗜睡等。
閤榖(大腸經)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拇、示指間)之中點,約於第2掌骨中心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病、齒病、咽喉腫痛、牙關緊閉、口眼�Y斜、熱病無汗、多汗、經閉、滯産、腹痛、便秘、小兒驚風、癮疹、痄腮、指攣臂痛、眩暈、耳聾、失音、感冒、咳嗽、胃痛、痢疾、手指麻木等。
陽溪(大腸經)定位:在手腕上側腕橫紋兩筋間凹陷中。蹺起拇指凹陷更明顯。主治:頭痛、耳鳴、耳聾、目痛、生翳、咽喉腫痛、齒痛、食管痙攣、腕部腱鞘炎、臂痛、腕痛無力、半身不遂、癔癥、目赤腫痛、熱病心煩、癲狂、癇證等。
偏曆(大腸經)定位:在陽溪穴上3寸,橈側骨外側凹陷中。主治:耳鳴、耳聾、牙痛、口眼�Y斜、扁桃體炎、麵神經麻痹、腕部腱鞘炎、上肢酸痛、癱瘓、鼻齣血等。
溫溜(大腸經)定位:虎口嚮上,陽溪穴上5寸與麯池穴之間,橈骨外側凹陷中。主治:頭痛、麵腫、扁桃體炎、口腔炎、上肢酸痛、癱瘓、癲狂。
手三裏(大腸經)定位:在麯池穴下2寸,筋肉之間。主治:齒痛頰腫、頜痛、痄腮、瘰癧、胃脘痛、腹痛、腹瀉、高血壓、腰背痛、肘臂神經麻痹、半身不遂、麵神經麻痹、上肢麻痹酸痛、癱瘓、乳腺炎等。
少海(心經)定位:在肘關節內側(尺側)橫紋頭凹陷中。主治:肺結核、胸膜炎、淋巴結炎、瘰癧、手指厥冷、牙痛、頭痛、眩暈、尺神經痛、肋間神經痛、顔麵神經痛、心痛、頭項痛、嘔吐、腋下腫痛、手顫臂肘部痙攣、上肢不能抬舉、健忘、癔癥、精神分裂癥等。
靈道(心經)定位:在神門穴後1��5寸,兩筋間凹陷中。主治:肘關節炎、肘部神經痛、尺神經麻痹、癔癥、心痛、乾啞、暴喑不語(急性舌骨肌麻痹及萎縮)、神昏、失眠、悲恐、手癢、臂肘攣痛等。
通裏(心經)定位:在神門穴後1寸,兩筋間凹陷中。主治:頭痛、眩暈、鼻齣血、扁桃體炎、盜汗、癔癥、神經衰弱、神經性心悸、急性舌骨肌麻痹(暴喑)、怔忡、癲、目眩、舌強、咽喉腫痛、上肢痙攣、臂腕酸痛、指攣等。
陰郤(心經)定位:在神門穴後0��5寸,兩筋間凹陷中。主治:頭痛、眩暈、鼻齣血、扁桃體炎、心悸、上肢神經痙攣、癔癥、惡寒、盜汗、子宮內膜炎、肺結核、神經衰弱、心痛、驚悸、失眠、喉痛、乾咳、嘔血等。
神門(心經)定位:在手掌麵尺側第一道腕橫紋的兩筋間凹陷中。主治:心痛、煩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神經衰弱、無脈癥、癔癥、癲狂、鼻炎、舌肌麻痹(失音)、心髒肥大、慢性泄瀉、食欲不振、糖尿病(消渴)、小兒驚風、嘔血等。
少府(心經)定位:在環指和小指之間,掌心內第一道橫紋尺側凹陷中。主治:心髒疾病、心悸、癔癥、間歇熱、失眠、小便短赤、遺尿、婦女生殖器疾病(陰挺、陰痛、陰癢)、手掌多汗、手指拘攣、上臂神經麻痹、前臂神經痛等。
少衝(心經)定位:在小指橈側指甲角約0��1寸。主治:心髒疾病、神經性心悸、癲狂、肋間神經痛、喉頭炎、熱性病、休剋、腦齣血、中暑、驚風、癔癥、胸脅脹滿等。
少澤(小腸經)定位:在小指外側(尺側)指甲角約0��1寸。主治:腦卒中、昏迷、頭痛、項強、目翳、鼻齣血、瘧疾、熱病、喉痹、心髒肥大、前臂神經痛、頸項神經痙攣、肋間神經痛、缺乳、乳腺炎、精神分裂癥等。
前榖(小腸經)定位:在小指外側(尺側)第5掌指關節前橫紋頭赤白肉際凹陷中。主治:瘧疾、呃逆、頸項強痛、耳鳴、耳聾、目痛、鼻齣血、扁桃體炎、頰腫、鼻塞、痄腮、熱病無汗、乳汁不足、乳腺炎、前臂神經痛、手指麻木、目赤腫痛、消渴、癲狂、癇證等。
後溪(小腸經)定位:在小指外側(尺側)第5掌指關節後橫紋上方的赤白肉際凹陷中。主治:癲狂、鼻齣血、耳鳴、耳聾、角膜炎、目翳、扁桃體炎、盜汗、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癔癥、瘧疾、感冒、熱病、肘臂或頸項痙攣、疼痛、小兒麻痹後遺癥、指攣、鵝掌風、癱瘓、消渴及急、慢性腰背痛、頭痛、目眩、黃疸、目赤腫痛等。
腕骨(小腸經)定位:在手腕外側(尺側)腕橫紋前約一橫指,赤白肉際凹陷中。主治:肘腕及五指關節炎、腰痛、頭痛、耳鳴、嘔吐、膽囊炎、頰頜炎、淚囊炎、目翳、頸項強痛、尺神經麻痹、臂痛、指攣、手腫、上肢癱瘓、消渴、迎風流淚、瘧疾、黃疸、熱病汗不齣、小兒驚風等。
陽榖(小腸經)定位:在手背腕橫紋外側(尺側),尺骨小頭之前凹陷中。主治:眩暈、耳鳴、耳聾、頸頜腫痛、口腔炎、牙齦炎、小兒抽搐、疳積、臂痛、手腕酸痛、熱病無汗、癲、目赤腫痛、疥瘡生疣等。
養老(小腸經)定位:在陽榖穴上1寸,尺骨小頭最高點橈側骨縫中。屈肘掌心朝麵、小指側內鏇,尺骨小頭橈側顯齣的陷窩即是。主治:肩臂神經痙攣及麻痹、視力減退、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落枕、手腕酸痛、上肢麻痹無力、白內障、急性腰痛、肩背肘臂痛等。
支正(小腸經)定位:在陽榖穴上5寸,筋骨之間。主治:頭痛、項強、頸腫、目眩、消渴、癲狂、精神病、尺神經麻痹、臂痛、肘攣、手指酸痛、神經衰弱等。
小海(小腸經)定位:在肘尖(尺骨鷹嘴)與肘內高骨(肱骨內上髁)之間的溝中。主治:肩、肱、肘、臂之諸肌痙攣、尺骨神經痛、耳聾、牙齦炎、舞蹈病、下腹痛、精神分裂癥、頸項強痛、小便短赤、癲、上肢震顫、癱瘓等。
麯澤(心包經)定位:在肘窩橫紋中央,大筋(肱二頭肌縫)內側凹陷中。主治:心肌炎(心痛、心悸)、支氣管炎、肱神經痛、肺結核、嘔血、風疹、中暑、妊娠惡阻、胃痛、腹痛、脹瀉、身熱、煩滿、臂肘攣痛等。
郤門(心包經)定位:在大陵穴後5寸,兩筋之間。主治:心肌炎(心痛、胸滿、心悸)、嘔血、鼻齣血、癲、癔癥、痔瘡等。
間使(心包經)定位:在大陵穴後3寸,兩筋之間。主治:心肌炎、心髒內外膜炎、咽喉炎、胃炎、腦卒中、昏迷、癔癥、癲、精神病、瘧疾、熱病、小兒驚風、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小兒夜驚、蟲積、精神分裂癥、肘臂攣痛等。
內關(心包經)定位:在大陵穴後2寸,兩筋之間,仰掌握拳腕部顯齣之淺溝凹陷處。主治:心肌炎、心髒內外膜炎、黃疸、前臂肘神經痛及麻痹、心絞痛、心悸、怔忡、無脈癥、胃痛、胃潰瘍、呃逆、嘔吐、胸脅脹痛、昏迷、眩暈、失眠、瘧疾、熱病、中暑、癲、癔癥、精神病、急性胃腸炎、神經衰弱、小兒驚風、腦卒中、偏癱、哮喘、偏頭痛、産後血暈、抑鬱癥等。
大陵(心包經)定位:在手掌麵的腕橫紋正中,兩筋之間凹陷中。主治:心肌炎、肋間神經痛、扁桃體炎、咽喉炎、心痛、心悸、癲、癔癥、胃痛、中暑、頭痛、熱病汗不齣、嘔吐、胸脅脹痛、神經衰弱、急性胃炎及肘、臂、手指攣痛以及怔忡、多夢、喜笑悲恐、腕關節痛等。
勞宮(心包經)定位:在中指和環指之間,掌心內第一道橫紋的凹陷中。主治:胸膜炎、吞咽睏難、口腔炎、心痛、嘔吐、胸脅脹痛、胃痛、大小便帶血、鼻齣血、黃疸、癲、癔癥、熱病汗不齣、腦卒中、昏迷、手掌多汗、鵝掌風、痔瘡、口臭、風火牙痛、多夢等。
中衝(心包經)定位:在中指尖正中,指甲前約0��1寸。主治:心痛、心煩、熱病汗不齣、腦卒中、中暑、昏迷、暈厥、休剋、吐瀉、癲、癔癥、小兒夜啼、舌強不語及急、慢性驚風、舌下腫痛等。
關衝(三焦經)定位:在環指外側(尺側)指甲角外約0��1寸。主治:頭痛、目赤(結膜炎)、目翳、目視不明、熱病、腹痛、吐瀉、咽喉腫痛、中暑、腦卒中、昏迷、痄腮、口乾、心煩、前肘臂神經痛、五指痛、耳鳴、耳聾等。
液門(三焦經)定位:第4、5指縫間。主治:貧血性頭痛、眩暈、耳鳴、耳聾、咽喉炎、牙齦炎、目赤腫痛、瘧疾、手指紅腫、癢痛、手指拘攣、前臂痙攣、麻痹、偏頭痛、毒蛇咬傷等。
中渚(三焦經)定位:在液門穴後1��5寸,握拳第4、5掌骨小頭後緣之間凹陷中。主治:頭痛、眩暈、耳鳴、耳聾、聾啞、咽喉腫痛、瘧疾、熱病汗不齣、肘臂痛、手指不能屈伸、手腫癢痛、偏頭痛、目赤腫痛等。
陽池(三焦經)定位:腕背橫紋正中凹陷處。主治:感冒、瘧疾、耳聾、虛勞、消渴、風濕病、上肢關節炎、子宮前屈或後屈、扁桃體炎、上肢腫痛、麻痹、手背腫痛、無力、下垂、肩背痛、手指麻木等。
外關(三焦經)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凹陷中。主治:熱病、頭痛、耳鳴、耳聾、目赤腫痛及一切目疾、瘰癧、半身不遂、上肢關節炎、前臂神經痛、胸脅痛、痄腮、頰腫、流行性感冒、肺炎、中暑、高血壓、驚風、牙痛、鼻齣血、落枕、上肢攣痛、麻痹、癱瘓、腕痛無力、手指腫痛、麻痹、屈伸不利、偏頭痛、外感、肩背痛等。
支溝(三焦經)定位:在腕背橫紋上3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凹陷中。主治:心痛、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耳鳴、耳聾、暴喑、熱病汗不齣、口噤不開、胸脅脹痛、水腫、嘔吐、便秘、癃閉、瘰癧、産後血暈、上肢酸痛、癱瘓、肩背酸痛等。
第4版前言
本書自2005年初版,2010年和2014年兩次修訂再版以來,因內容實用、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療效確切而受到讀者的厚愛,纍計發行15 000餘冊。同時也接到一些讀者來信或電話,既給予瞭鼓勵、贊揚,也提齣瞭一些改進意見與建議,希望修訂再版。為此,我們在保留原版特色的基礎上,根據讀者的建議,本著“從嚴、從驗、從簡”的原則,對本書進行瞭再次修訂。
此次修訂,一是增補瞭近年來收錄的療效確切的新配方17首及一些新的臨床經驗體會;二是精簡文字,刪除瞭少數療效欠佳、操作復雜的配方;三是修正瞭原版中的錯漏,在編排方麵亦做瞭一些改進。修訂後,本書內容更加精練、實用。
在本書修訂過程中,承濛程美紅、文力、張大英、新苗、程銘等協助校對與篩選,謹錶謝意。但由於筆者學識淺薄,雖經修訂仍難免有疏漏之處,敬希讀者批評賜正。
程爵棠
2017年6月
第1版前言
手部療法是民間療法中之精華,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它具有操作簡便、易學易懂、人人會做、適用範圍廣、不花錢或少花錢就能治好病、安全可靠、療效顯著等特點,並符閤“簡、便、廉、驗”的原則,故能長期在民間廣泛流傳和應用,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在防病治病、保健強身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手部療法中的手部按摩,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中國遠古時期的手療法。通過曆代特彆是新中國成立後醫學界和民間不斷的醫療實踐、總結與提高,逐步升華為融手部經穴、經外奇穴和手穴為一體的手部全息反射區按摩法和手部針刺法。20世紀60年代,通過多年研究,並結閤傢傳經驗,充實瞭手部按摩法和手部針刺法,並融入手部藥療,終於形成瞭一種新的手部按摩、針刺與手部藥療相統一的手部療法。三者相輔相成,從而擴大瞭治療範圍,提高瞭治療效果。為瞭使本療法發揚光大,推廣應用,筆者特根據40餘年來臨床實踐,並廣泛收集古今有關文獻資料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寫的醫學筆記——《民間外治心法》《外治心悟》和增編的《外治匯要》,結閤四代傢傳和師授經驗,幾經易稿,始編著成《手部療法治百病》一書。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概論篇,簡要介紹瞭手部療法的曆史、理論依據與作用原理、治療範圍、觀手診病法、手部經穴、經外奇穴、手穴與小兒手部穴的定位與主治,手部全息反射區與治療點、按摩操作手法、手部針刺與藥療,以及優點與注意事項等。中篇為治療篇,重點介紹瞭內科、婦科、兒科、男科、傷外科、皮膚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140餘種常見病的800餘首按摩、針刺和藥療配方的臨床治療經驗。下篇為保健篇,主要介紹自我全身手部保健按摩法、手部保健按摩法舉例和手部健身法經驗精選等。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承濛程美紅、程華、文力、程銘、劉一平、劉華、新苗、程文、劉荷花、李顯平等協助做瞭大量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謹錶謝意。由於筆者學識淺薄,經驗不足,書中難免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同仁高賢和廣大讀者不吝教言,批評賜正。
程爵棠
2005年1月寫於中國瓷都——景德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