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廉思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58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849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青年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23000
正文語種:中文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階層分化中的聯姻”為主題,分為三個部分,總報告從整體上論述瞭北京青年的婚戀行為和婚戀觀念,是對全書觀點的概括與總結;專題篇,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結閤人口學和社會學理論,對青年婚戀問題的形成機理及狀況進行深入探析;訪談篇通過對典型訪談案例資料進行匯編,從感性維度更立體地呈現當代大城市青年的婚戀問題。

作者簡介

廉思,男,1980年6月生,北京市人。教授,全國青聯委員,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係訪問學者,國傢“青年拔尖人纔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首批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者,北京市高校“青年英纔計劃”首批入選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青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兼研究生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管理、青年發展、社會運動等。兼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北京青少年研究會顧問,中國人纔研究會青年人纔專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等。

目錄

Ⅰ 總報告
1 當代中國大城市青年婚戀問題調查報告
  ——來自北京市的實證分析【廉 思 周宇香 範文婷】/001
  一 研究背景/002
  二 北京青年的婚戀狀況與特徵分析/005
  三 北京青年的婚戀觀念/034
  四 總結和政策建議/061

Ⅱ 專題篇
2 從結構與主體互動視角解讀體製內青年婚戀難問題【張 洋】/070
3 情歸何處?——大城市青年對門當戶對的看法與婚配現實【周宇香】/086
4 “自我文化”下“90後”單身青年擇偶觀探析【周 媛】/110
5 從戀愛到婚姻的時間距離【祁 靜】/129
6 大城市青年的結婚壓力及其性彆差異【範文婷】/147

Ⅲ 訪談篇
7 我的“奇葩”婚姻——“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一【梁晨曦】/171
8 藝術傢的婚戀觀——“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二【韓 偉】/181
9 “曾經滄海難為水”——“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三【冉珊川】/188
10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四【許雅麗】/196
11 婚姻這杆秤——“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五【梁晨曦】/206
12 京二代的婚姻路——“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查”訪談之六【鬍可可】/214

13 參考文獻/223
Abstract/228
Contents/233

精彩書摘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因此搭建平颱,給不同青年人群提供溝通渠道和拓展他們的交友圈子非常重要。首先要努力構建青年溝通和交友的平颱,如團市委可牽頭搭建單身青年的信息庫,促進各行業青年的交流,為其婚戀交友提供一定的參考信息,同時組織各種形式的聯誼活動,創造不同單身青年認識的機會;其次要針對不同的青年需求進行分類,根據人群分類開展活動。
  3.青年交友活動以興趣愛好為齣發點,在活動中規避“相親”等容易引發“尷尬感”的錶述
  相親是工作中的青年尋找對象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但在調查和訪談中我們瞭解到廣大青年偏好的交友方式是在學習中和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接觸,而非各類相親活動,如果非要他們選一項喜愛的相親活動,排在首位的是熟人圈組織的相親活動,其次是以單身青年為主的興趣愛好活動,再次是政府組織的小型相親活動,他們最不喜歡的是婚戀網站或者婚戀機構組織的活動。可見這種交友偏好是青年根據對於不同活動的信任度來排序的。
  ……

前言/序言

自序:悄無聲息的婚戀革命
廉 思

這本書是“青年藍皮書”的第三本,在前兩本藍皮書中,我們的課題組圍繞著當代中國青年高度關注的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第一部藍皮書的副標題是“城市新移民的崛起”,聚焦青年階層流動的第一個關鍵詞——“戶籍”,講述的是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但沒有取得大城市戶口的年輕人,包括白領、蟻族和農民工。第二部藍皮書的副標題是“流動時代下的安居”,聚焦青年階層流動的第二個關鍵詞——“住房”,講述的是大城市青年的居住焦慮和住房分層。第三部藍皮書的副標題是“階層分化中的聯姻”,聚焦青年階層流動的第三個關鍵詞——“婚戀”,講述的是大城市青年的婚戀睏境。我們試圖通過這些青年階層躍升中的不同關鍵詞,來揭示轉型中國社會中一代青年人的群像。
其實,在剛接到“北京青年婚戀問題研究”這個課題時,作為項目負責人,我的內心是忐忑的。我始終認為,社會學解決的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帶有規律性的群體問題。就像當年研究“蟻族”時一樣,如果是個體生活遇到睏境,那不應是社會學研究的領域,需要去求助成功學和心靈雞湯。隻有像“蟻族”那樣具有相似特點的大量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聚居在一起,纔能進入社會學研究的範疇。同樣,婚姻問題如果談及個案,那是心理學傢和婚戀專傢探討的問題,社會學關注的婚姻,一定是有大量共性的婚戀現象或新趨勢的齣現。
那麼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共有558萬對新婚夫婦,結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7.5%,而2017年上半年有185萬對夫妻離婚,離婚率比上年同期上升10.3%。中國離婚率前十的城市分彆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廈門、颱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離婚率最高的是北上深廣,竟然與一綫城市的排名完全吻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王寶強離婚案,還是WePhone開發者蘇享茂自殺事件,無論是婚姻問題進入《國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還是共青團中央、民政部、國傢衛生計生委三部門聯閤發文《關於進一步做好青年婚戀工作的指導意見》,都引起瞭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可見,當代中國青年的婚姻關係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宣示它的到來,而是悄無聲息地走到每個人的生活圈子裏,讓身處其中的你不經意間會發現早已“換瞭人間”。
人類結婚無疑是為瞭組成傢庭,而“傢庭”這一形式是人類需要共同生活的最佳詮釋。縱觀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民族信仰,是傢庭而非個人,構築瞭人類社會經濟體係的基石,這符閤人類發展的需求。正如生物進化學傢所指齣的,群居生活為最早期的人類社會成員創造瞭競爭優勢,因為群居意味著安全與保護、獲得食物,以及繁衍後代的機會。因此,通過婚姻關係組成傢庭的結閤形式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如果我們把曆史拉長就會發現,與動物相比,人類的生命周期十分奇特。在人類早期的形態——智人物種中,就已經齣現傢庭的形態。傢庭能夠成為人類的一種核心的組織形態,是源於基本的生物事實:人類的後代在齣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無法自食其力。這是因為人類食物的采集方式比動物要復雜得多,需要一整套社會係統來維持,後代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也就復雜得多。人類後代的學習不僅是為瞭獲取食物和住處,還為瞭學會將來在社會中所需的各種能力。這就導緻人類的學習時間比動物長得多。斷奶後的人類後代不僅需要成年人繼續撫養,還需要成年人對其傳授一二十年的知識。因此,人類的後代在較長的時間內都需要喂養、教育和保護,也就是說人類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他們的後代。
因此,人類這種生存方式的特點,使得照顧後代不僅是母親的責任,更需要父親的參與。人類撫育後代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使得人類的男性必須同女性一起緊密地照看他們的後代和訓練他們的後代,纔有可能讓他們的後代在這個世界存活下去,使基因得以傳遞。
為瞭保證男性能參與到保護和照顧後代的漫長過程之中,就必須使他們安心。而安心的核心在於讓男性能夠十分確定他哺育的後代就是他自己的孩子,否則他對孩子的長期投入和付齣可能就是在幫其他男性傳遞基因。這就需要一個男性與一個女性保持穩定的交配行為和長期的伴侶關係。這種長期穩定的行為關係——婚姻,既可以讓男性確定自己是孩子的父親,也可以保證其能夠承擔起長期養育自己後代的責任。可見,人類復雜的生存係統産生瞭一套生活組織方式來使物種繁衍。人類在長期的進化演變中,逐漸采取瞭婚姻和傢庭的方式,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人類發展的需要。
而動物就不同瞭,它們的食物采集方式相對簡單,對於生存技能的要求也比人類簡單得多,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遠遠少於人類,因此大多數動物的雄性不會對他們的後代進行照顧,照顧後代的責任都落在瞭雌性身上。在黑猩猩的係統中,一個雌性個體一旦進入發情受精期,為瞭懷孕就可能會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裏與多個成年的雄性黑猩猩進行交配,這樣的結果就是,雄性黑猩猩無法得知群體中哪個幼崽是自己的後代,也就不會對群體中的幼崽付齣太多精力。但是對於黑猩猩種群來說,其實沒有多大損失,群體的幼崽所需的生存技能隻需要媽媽教授就足夠瞭。因此,在黑猩猩物種中,沒有發展齣穩定的伴侶關係,也沒有婚姻的結閤形式,更無須采取一夫一妻製的傢庭組織形態。
可見,人類的交配係統是建立在雄性和雌性結伴閤作的基礎之上,憑藉著兩性的閤作以完成共同撫養後代和形成長期紐帶的任務。閤作的形態是傢庭,閤作的紐帶則是婚姻。婚姻,這種人類特有的組織形態,其實質反映齣人類社會組織的一個關鍵性特徵——人類的雄性和雌性如果想讓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基因)能夠存活下來,就必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結成穩定的關係,彼此閤作著一起撫養孩子。
可見,婚姻對人類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它使得人類繁衍生息、綿綿不絕,最終成為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物種。阿裏斯多芬曾說:宙斯也害怕人類團結起來的力量,而將人們分裂成一半。據說,在分裂之前,每個人都有四隻手、四條腿和一張雙麵臉,同時集閤瞭男性與女性的特徵。而今,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除非能夠找到命定的另一半,否則將注定孤單。這個神話故事的世俗意義錶明,婚姻已經成為我們個人身份建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理論上丘比特之箭可以射中每一個人,但愛情和婚姻都不是盲目的。在婚姻這種神聖的儀式背後,是復雜的社會關係網絡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基礎。婚姻是社會和文化的産物,幾韆年來,婚姻一直是增加資本、構建聯盟、組織分工的主要手段,它甚至是人類建立所有關係的基石。人們通過婚姻獲得最重要的東西——傢庭。傢庭所具有的兩個主要功能是社會網絡功能和個人需要功能,前者涉及傢庭和社會的關係,後者包括傢庭成員個體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婚姻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在十九世紀,即便是最發達的國傢,人們也認為每個人都應當結婚,如果一個人沒有結婚,社會往往給予嚴厲的譴責。以前,人們認為理想的婚姻形式應該是丈夫投身公共領域,領迴工資供養傢庭,扮演“養傢糊口的人”或者“優秀的供養者”角色,而妻子則成為“傢庭主婦”,全力照顧傢庭成員和操持傢務。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房屋麵積的增加、通信方式的變革及人類壽命的延長,人類的婚姻關係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當代人更強調雙方共意的愛,一起為傢庭付齣。我們比過去擁有瞭更多的自由,婚姻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更加多樣化,如異性夫妻、同性夫妻、單親傢庭、混閤傢庭、單身傢庭、有或者沒有孩子的同居配偶等都已屢見不鮮,這反映瞭個人選擇的多樣性。當代婚姻比傳統婚姻更有彈性和想象力,也更能適應一個多變的世界。
當代中國青年,其婚戀觀的變化,更為特殊且劇烈。這是因為在世界曆史上,從未有哪個國傢像中國這樣,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完成如此深度的市場化進程、如此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同時還要麵臨網絡化和全球化這兩大新變量的考驗。這些變化也會對中國青年的婚戀觀念産生深刻影響。為全麵且深入地瞭解中國一綫城市青年的婚戀狀況,我們啓動瞭北京青年婚戀狀況調研。調研結果顯示,一方麵,當代青年人的婚戀觀念、婚戀行為與其父輩相比,已經具有鮮明差異的時代特徵。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小覷中華文化的巨大慣性力量。父母對子女婚姻的控製雖在消退,但影響仍在,中國傳統的婚戀觀仍在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因此,當前中國青年婚戀進程正處於傳統與現代並存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有三個突齣特點。
1.個人主義的興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遷,國傢逐漸對社會鬆綁,從原先對生、老、病、死、工作、生活全麵負責的狀態中逐漸撤齣,這一過程也勢必要求個體承擔更多的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與此同時,個體開始追求與之相應的權利也變得理所當然,個體利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尊重。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在價值觀層麵的自我主體意識和自我利益正當性也越來越強。“追求自己的幸福”、“堅持自己的選擇”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原則。盡管這一觀念被接受的程度會因人而異,但這個進程越來越快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年來,城鎮化、網絡化、市場化、全球化的疊加影響,正將這一趨勢迅速擴大。在個體化崛起的過程中,國傢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的誌願服務、義務勞動、集體活動和其他形式的組織化活動的邊際效用逐漸遞減,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以興趣和愛好為核心的新型私人圈層。組織化社會強調國傢意識形態的中心地位,個人要服從於集體,而當代青年提倡個性和強調在非正式的社會空間情境中的個人需求。相應地,青年人公共生活和社會交往的中心已經從體製內的大公共空間(如廣場、禮堂、青年宮)轉到瞭圍繞某一主題的小型物理空間,比如密室逃脫、三國殺、樂跑、穿越,以及想象性的虛擬空間,如主播平颱和直播間等細分的場景。這實際上是滿足瞭當代青年一種新型的“小而美”的社會交往需求。這種“小而美”建立在一種高度的世俗性和個體性之上。它與任何“崇高”、“偉大”、“理想”、“英雄”都無關。“小而美”所反映的是青年一種特定的生活狀態。“小而美”恰恰是對“大”與“強”的切割與隔離,唯其“小”,纔能成就其“美”。
這種“小而美”的生活態度也會摺射到青年的婚戀觀中來。課題組曾詢問參加大型相親活動的青年人對於婚戀交友活動的看法,他們都錶示,大型相親活動自己並不喜歡,也不想參加。他們更喜歡有固定主題的小圈子社交,當然組織者可以限定來參加相親活動的都是未婚的青年人。有受訪者甚至開玩笑地和我們說:“能不能讓我們年輕人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産生感情?青年的愛情可不是在婚戀市場裏生造齣來的。”小眾多元的價值觀受到青年的推崇和珍視。可見,在婚戀問題上,我們要反思當前的相親方式是不是受到青年真心的認同和喜愛。在活動的組織上,我們也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我們必須麵對個體崛起所帶來的一係列挑戰,在婚姻方麵錶現最突齣的就是獨居時代和不婚時代的到來。在北歐許多國傢裏,獨居現象比較普遍。獨自居住不僅是人們認可的現象,很多時候甚至是青年欣賞、重視甚至追求的生活方式。城市擴大瞭個人的視野,為個人提供瞭“社交進化”的可能,並令每個人可以自由地超越對於失去婚姻的恐懼,能依據個人興趣愛好加入任何新興的社會群體或亞文化。個人獨處的私人時間令人們能重獲力量,並産生投身社會公益的興趣。
中國的獨居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空巢青年”、“剩人社會”等概念的興起,背後就反映瞭青年生活方式的變化。調研中很多青年人認為,獨居的經驗將令他們變得更為成熟和獨立自主。追尋成功與快樂並不依賴於將個體與他人相連,個人最主要的義務在於對自身負責,而非對伴侶或者孩子負責。可見,當代中國青年對個人主義的熱衷已經超乎我們的想象。
個人主義的興起成為一種具有革新力量的社會現象,它改變瞭人們對自身及婚姻關係的理解,它影響著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瞭人們成長的方式。當這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得到越來越多青年人認同的時候,當我們已有的社會群體經驗無法再為生活提供保障時,我們將何去何從?個人主義興起所引發的婚戀觀變革,有可能會改變人類社會關係的質量與特性,進而導緻更多的婚姻和心理問題。
2.傳統婚姻觀的顛覆
社會流動性的增加,帶來居住選擇、職業選擇的多元,然後是事業發展方嚮的多元、生活方式的多元,最終導緻價值觀的多元。其直接後果就是道德標準的崩塌和傳統權威的消亡。在許多具體的生活個案中,人們發現找不到有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關於是非善惡的唯一標準。父輩們所認同的很多道德標準在青年中崩塌瞭,形成瞭新的倫理標準,在婚姻關係上也有所體現。如對試婚行為的理解、對同性婚姻的包容等都是價值觀變遷的結果。
在此次調研中發現,對近年來為買房而假離婚的社會現象,就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假離婚”可規避一些房産限購限貸方麵的政策,並降低貸款利率、購房稅費等,其初衷雖是從降低傢庭支齣的角度齣發的,但也顛覆瞭傳統上人們對婚姻的認識。調研結果顯示,隻有25.82%的青年錶示既不理解這種行為,自己也不會這麼做;有46.76%的青年錶示理解,但自己不會這麼做;錶示不理解但會這麼做和理解並會這麼做的青年有27.43%。與此對應的是,假離婚在年長者中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年長者認為“沒有所謂的‘假’離婚一說,當到民政局辦理離婚手續的那一刻,就已經是‘真’離婚瞭。”但是青年人則認為,這樣理解離婚太過時瞭,離婚的定義如今已然發生變化:原來是感情不好纔離婚,現在是感情好纔離婚。如果有青年現在離婚,很可能是感情很好,而不是感情很差。
同時,基於不同利益的群體之間的價值觀撕裂度越來越大。青年由於收入差彆大、工作性質不同、生活方式迥異,以及各自的知識結構、思想認知、生活經曆、利益訴求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念,對曆史和現實的理解日益分化,差異日趨顯著,有的完全對立,有的互不相容。一些婚戀事件也錶明,對於同一個社會現象,不同階層的青年錶現齣瞭迥異的價值判斷。
在王寶強離婚案件中,大量的年輕人錶達瞭對於馬蓉和宋喆的憤怒,網絡上的帖子大多是從道德評價和傳統禮教角度對兩人進行的抨擊。在這幾乎韆夫所指的批判聲中,也可以間或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這些發聲者大多是具有較高知識層次或歸國留學的青年,他們的核心觀點可以歸納為三點:①王寶強給馬蓉的公開信中提到:“宣布與妻子馬蓉解除婚姻關係”。在離婚手續尚未辦理的情況下,怎麼能單方麵宣布解除婚姻關係呢?王寶強這種話語和態度反映瞭其夫權思想嚴重,封建色彩濃厚。②王寶強給馬蓉發信離婚,私下溝通即可,為什麼要選擇在網上公開發布?信中談到的一些內容嚴重傷害子女的情感,讓孩子以後如何麵對社會的各種議論,長大後怎樣看待自己的母親?③馬蓉和宋喆的行為是否有悖道德,旁人無權評價。感情最復雜,也最隱晦。王寶強、馬蓉、宋喆三人之間,到底是真愛至上,還是傢庭至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除瞭當事人外,誰也沒有權利做齣審判,更不允許藉用輿論進行道德綁架。可見,對於很多中産青年來說,夫妻平等、保護隱私、真愛至上,是看待這一現象的原則,這就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産生瞭嚴重衝突。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傳統觀念中對婚姻關係有高度共識的一些價值準則正在被不同的群體重新定義,什麼是真愛?什麼是婚姻?什麼是夫妻?什麼是傢庭?不同的人給齣瞭不同的答案。
韆百年來,人們結婚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單個人僅靠自身力量去做每件事,將無法生存下去。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念,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發生瞭徹底的改變。如今,整個世界正在經曆一場新的婚姻革命,而這場革命的主導者就是青年。在這場革命中,一種全新的道德標準也流行開來——青年們開始認同,尋找真愛與維護傢庭是同等重要的事情。隨著這一新價值觀的興起,很快建立瞭“無過失離婚”的相關標準。在以前,如果某人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而意欲離婚,他必須為此做齣閤理的說明。如今則完全相反,如果某人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他必須提齣理由來說服自己維持這段婚姻。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以婚姻是否能促進個體發展和個體成長來評判婚姻紐帶的健康和牢固與否。對傳統觀點的顛覆,也給我們提齣瞭一個新問題:我們到底該如何定義自己和另一半的關係?
3.階層壁壘的強化
此次調研顯示,當代青年對於“門當戶對”的理解更傾嚮於雙方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匹配,而非傢庭社會經濟地位的相似。在觀念上,青年人更看重非物質因素,對傢庭經濟地位等物質因素反而不看重。這種情況與現實中青年的婚戀行為之間有較大齣入。此次調研錶明,無論是在婚前還是婚後,青年在實際婚姻行為上,都十分看重戶籍和房産的作用,而戶籍和房産是衡量傢庭社會經濟地位的重要指標。我們在婚戀觀念上看到青年強調價值觀念的一緻性,但在婚戀行為上卻看到青年追求傢庭社會經濟條件的匹配性。
如何來解釋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從社會學的視角齣發,我們的社會地位影響著我們對所愛的人的認識。受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我們配偶的可能性被大大地降低瞭。現實的情況是,當我們談婚論嫁時,一些社會規則限製瞭我們的選擇:我們隻能選擇那些我們能夠聯係上的人,受傢庭、朋友和我們所屬組織觀念的影響,我們更容易被與我們相似的人所吸引。
比如,就住房而言,匹配於許多中産階級的經濟條件,如果不能為子女從小準備一間單獨的臥室,那就是自己的無能和失職。傢庭中單獨臥室的普遍化,會對一個人的價值觀念産生深遠影響。經曆瞭擁有私人臥室和大量獨處時間的成長期後,青年人更容易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這種思想也會在他長大後的戀愛結婚中體現齣來。可以說,住房對一個人婚戀觀的影響在很小的時候就埋下瞭種子。
在中國,住房對婚戀的影響更大。房産相當於城市的股票。大城市的房産,相當於漲停闆的股票。住房價格的不斷上漲在青年中也形成瞭兩種完全不同的財富分配效果——“有産”的青年,即使不努力不奮鬥,財富也會自動增加;“無産”的青年,即便再優秀再努力,工資的漲幅和房價的漲幅之間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擁有房産的機會越來越小。因此,如果沒有傢庭資源的支持,青年在北上廣深等一綫城市越來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皮書係列·青年藍皮書:中國青年發展報告NO.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