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自福州船政學堂開辦以來所培養的460多位各方麵人纔,廣泛參考各種檔案記錄、書刊、迴憶錄、訪談等文獻資料,力求展示與還原清季到民國近百年的船政人的活動軌跡和曆史,摺射齣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立誌進取、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書中還附有大量的珍貴照片,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獻價值和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劉傳標,福建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特約研究員,福建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會長、福建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福建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纔。
目錄
精彩書摘
《船政人物譜(套裝上下冊)》:
巴玉藻(1892-1929年)
巴玉藻,又名嚮華,字蘊華,濛古族。先祖於元世祖忽必烈時受封於剋什剋騰,以之為氏,後因族中聞人名字中有與百傢姓之“巴”相符,故擇其為姓。祖籍內濛古剋什剋騰旗。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六月二十四日生於江蘇省鎮江縣(今鎮江市)。
光緒三十一年,巴玉藻畢業於鎮江八旗中學,並考入江南水師學堂第五屆管輪班,後因成績優異,由三班越升一班,光緒三十三年提早畢業,充任福建船政後學堂管輪班教習。
宣統元年(1909年)九月初三日,籌辦海軍大臣載洵、海軍提督薩鎮冰及長江艦隊統領吳應科等赴歐洲考察各國海軍,巴玉藻等人隨同前往,學習海軍及製造船炮技術。
宣統二年,巴玉藻入英國阿姆斯朗工學院學習機械工程和船炮製造,繼而進入維喀斯工廠實習。後入寇提斯航空學校學習飛行。
1914年,巴玉藻畢業於英國阿姆斯朗工學院,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因為歐戰爆發,返國不易,海軍部電令畢業學生暫緩迴國。巴玉藻與王助、王孝豐三人在英國監造中國嚮英方訂購的“應瑞”與“肇和”兩艘軍艦。
鑒於飛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嚮披靡”,巴玉藻與同學聯名上書海軍部部長劉冠雄,提齣“飛潛政策,鞏固國防”。
1915年,海軍部派魏瀚率領魏子浩、韓玉衡、俞俊傑等人赴美國學習飛艇、潛艇各技。在英國留學的巴玉藻、曾貽經、王助、王孝豐也奉海軍部之命自歐洲轉赴美國學習飛艇、潛艇各技。
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曾貽經四人先入美國的民營飛行學校學習飛行,後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係第二期就讀,僅用9個月時間就修完全部課程。
1916年6月,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等人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7月,巴玉藻等人入美國寇提斯、通用等飛機工廠實習。
1917年2月,段祺瑞指示在馬尾增設福州海軍飛潛學校,福州船政局局長陳兆鏘兼任飛潛學校校長。
4月,威廉·波音聘請巴玉藻、王助為美國波音公司的第一任總工程師,並參加美國工程師協會。
巴玉藻、王助等設計齣一架雙浮筒雙翼的“B&w-C;”型水上飛機,並成功通過瞭試飛。美國軍方在試飛之後馬上訂購瞭50架,並利用這型飛機開闢瞭美國本土第一條試驗性質的郵務航綫。
巴玉藻在波音飛機公司工作和實踐,積纍瞭豐富經驗。
11月,巴玉藻、王孝豐、王助、曾貽經等放棄在美國優厚的待遇,辭職迴國。巴玉藻充任福州海軍飛潛學校教官。
為發展我國的飛機製造工業,巴玉藻與王助等聯名嚮北京政府上書,建議設立飛機製造廠,自製飛機。海軍部批準巴玉藻等“關於議設立飛機製造廠”的建議案,並撥五萬元為開辦費。
因福州馬尾造船廠空地充裕,且造船廠內有大量的機器可共用,他們決定在造船廠內建飛機製造工程處(即飛機製造廠)。馬尾船政局讓齣鐵肋廠和船廠。鐵肋廠改為木作間和機工間;船廠及其左近曠地建成飛機棚、飛機裝備廠,臨江則架設滑水道。他們先從船政局內挑選技術上等的機械工、鉗工、油漆工和木工約50人,分專業進行訓練,還招收青年學徒約30人加以培訓。另外,為瞭使工人瞭解飛機製造的知識,巴玉藻還專門為工人講解簡明飛機原理、發動機原理和機體結構學等,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我國第一代製造飛機的專業技工。
……
船政人物譜(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