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

《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徵,李建平,李建建,郭鐵民 著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資本論
  • 中國經濟
  • 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當代中國
  • 經濟發展
  • 理論研究
  • 改革開放
  • 社會問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77649
版次:3
商品编码:1225049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资本论研究丛书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字数:360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在論述《資本論》中市場經濟的一般原理和規律的基礎上,結閤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將近四十年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取得的一係列偉大成就,與時俱進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將馬剋思《資本論》的有關原理與當代中國的實踐、創新、發展等一係列新經驗、新理論緊密結閤起來,深刻認識馬剋思主義和《資本論》的巨大生命力。

作者簡介

陳徵,著名經濟學傢、教育傢,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資本論》研究會顧問、原副會長。

李建平,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福建省高校重點建設學科“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帶頭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

李建建,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等師範院校《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

郭鐵民,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學科帶頭人之一。

目錄

緒論《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

一、《資本論》為市場經濟提供瞭基礎理論1

二、運用《資本論》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注意的問題6

三、有關《資本論》與市場經濟研究中的幾個爭論問題11

第一章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和發展15

一、馬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15

二、勞動價值論是市場經濟理論的基石23

三、勞動價值論在當代的運用和發展28

第二章貨幣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38

一、馬剋思的貨幣理論38

二、電子貨幣等貨幣形式新發展所帶來的挑戰46

三、穩定通貨和貨幣供給的內生性51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央銀行和貨幣調控工具58

第三章資本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應用65

一、馬剋思資本理論的基本內容65

二、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資本範疇73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資本的功能定位80

四、國有資本配置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86

第四章工資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93

一、馬剋思工資理論的基本內容93

二、馬剋思把工資問題放在生産過程來研究的重大意義100

三、工資的職能和作用102

四、正確理解“工資水平”的含義,提高工資經濟效益106

五、必須實行最低工資製111

第五章積纍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 116

一、馬剋思積纍理論的基本內容116

二、積纍、積纍率、積纍效果125

三、資本積纍與經濟增長132

四、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與企業技術進步139

第六章資本循環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145

一、 馬剋思的資本循環理論145

二、 運用資本循環理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155

三、重視勞動力和生産資料的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164

四、重視挖掘流通潛能,建立現代物流體係,節約流通時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170

第七章資本周轉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177

一、馬剋思的資本周轉理論177

二、加快中國企業資本周轉的思路和對策185

第八章社會資本再生産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198

一、馬剋思的社會資本再生産理論198

二、 馬剋思再生産理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206

三、馬剋思再生産理論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209

四、擴大再生産的兩種類型與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24

第九章平均利潤和生産價格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236

一、馬剋思的平均利潤和生産價格理論236

二、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價格體製246

三、深化改革,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257

第十章商業資本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268

一、 馬剋思的商業資本理論268

二、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商業的地位和作用278

三、改革流通體製,加快商業現代化建設285

四、推動“互聯網+流通”發展,讓流通活起來298

第十一章生息資本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 303

一、馬剋思生息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303

二、建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製度318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體係的建構和完善329

第十二章地租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和發展350

一、馬剋思的地租理論350

二、地租理論和土地使用製度的改革359

三、社會主義城市地租363

後記383


好的,這是一份圖書簡介,內容詳盡,聚焦於當代中國經濟的特定議題,完全避開《資本論》及其與當代中國經濟關係的討論。 --- 圖書名稱: 《數字轉型與産業升級: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圖景》 作者: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專傢姓名,例如:陳衛東、李明遠] 字數: 約1500字 --- 圖書簡介 《數字轉型與産業升級: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圖景》 引言: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十字路口 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曆由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對於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而言,如何從“製造大國”邁嚮“製造強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時代的核心命題。本書聚焦於中國製造業在當前全球技術競爭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所麵臨的深刻挑戰與曆史性機遇。我們深入剖析瞭驅動産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數字轉型,並描繪瞭這種轉型如何重塑中國傳統産業的結構、效率與國際競爭力。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前瞻性的分析框架,理解中國製造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路徑。 第一部分: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與內生挑戰 本書首先係統梳理瞭推動中國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設備更新換代,而是一場涉及生産流程、供應鏈管理、組織架構乃至商業模式的係統性變革。 技術滲透與應用深度: 我們詳細考察瞭工業互聯網平颱、雲計算、邊緣計算在離散製造與流程工業中的實際部署情況。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我們揭示瞭數據采集、實時分析和反饋控製在提升生産柔性與質量控製方麵的實際效果。重點分析瞭“黑燈工廠”和智能車間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成熟度對中國企業的參照意義,以及本土平颱企業在構建工業SaaS生態中的角色。 內生壁壘與結構性矛盾: 數字化轉型並非坦途。本書直麵中國製造業在轉型過程中遭遇的深層次挑戰。首先是人纔結構性短缺——既缺乏既懂“OT”(操作技術)又懂“IT”(信息技術)的復閤型人纔,也缺乏能將新興技術與特定工藝流程深度融閤的工程師隊伍。其次是數據治理與安全問題,特彆是數據確權、流通壁壘以及跨區域、跨企業數據孤島的打破機製研究。最後,我們分析瞭中小企業(SMEs)在資金、技術獲取和風險承受能力上的局限性,探討瞭如何構建普惠性的數字賦能體係,避免“馬太效應”加劇産業兩極分化。 第二部分:産業鏈重構與供應鏈韌性 數字技術對全球價值鏈的衝擊是顛覆性的。本書深入剖析瞭數字化如何重塑中國的産業鏈布局和全球供應鏈的運作邏輯。 柔性製造與定製化浪潮: 隨著消費者需求日益碎片化和個性化,大規模定製(Mass Customization)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我們研究瞭按需生産(On-Demand Manufacturing)的興起如何壓縮庫存、加速新品上市周期,並探討瞭區塊鏈技術在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方麵的潛力與實踐障礙。 地緣經濟下的供應鏈韌性構建: 麵對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和突發的全球性危機(如疫情、地緣政治衝突),供應鏈的“韌性”(Resilience)已超越“效率”(Efficiency)成為核心關注點。本書分析瞭中國企業如何利用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技術進行供應鏈風險模擬與預警,以及“近岸化”(Near-shoring)和“友岸化”(Friend-shoring)趨勢下,中國製造業如何通過提升內部核心技術掌控力,降低對單一環節的過度依賴,實現更高程度的“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動態平衡。 第三部分:創新生態與政策引導 産業升級的成功不僅依賴技術和市場,更依賴於有效的政策激勵和健康的創新生態係統。 創新驅動與基礎研究的補位: 我們考察瞭國傢在關鍵核心技術(如高端數控機床、核心工業軟件、先進傳感器)“卡脖子”問題上的戰略布局。本書強調,單純依賴市場力量難以驅動需要長期投入的基礎性技術突破,因此,政府引導、産學研深度融閤的“新型舉國體製”在特定領域的重要性。我們對比瞭不同國傢在製造業核心軟件生態建設上的經驗與教訓。 綠色製造與可持續發展集成: 數字轉型與“雙碳”目標(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緊密相連。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能源管理係統、優化調度算法和物聯網監測技術,實現生産過程的能效最大化和汙染物排放最小化。我們認為,綠色低碳不僅是環境要求,更是構建未來高端製造競爭力的重要維度。 結論:邁嚮“智造強國”的戰略路徑 《數字轉型與産業升級:中國製造業的未來圖景》總結瞭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五大戰略方嚮: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加速人纔培養體係重塑、強化基礎軟件和硬件的自主可控、構建高韌性與高效率並存的供應鏈體係,以及將綠色化與智能化深度融閤。本書為政策製定者、企業管理者、科研人員以及關注中國經濟未來的讀者,提供瞭一幅清晰且基於現實數據的未來製造藍圖。它不迴避問題,力求為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攀升的關鍵階段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隻是在“談論”中國經濟,更是在“挖掘”中國經濟的內在基因。作者以《資本論》為經,以當代中國經濟為緯,編織瞭一幅宏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畫捲。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並非簡單地將《資本論》中的某些論斷“套用”到中國經濟上,而是通過一種充滿曆史縱深感和現實關懷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和解讀《資本論》中的思想,並以此來理解中國經濟的當下與未來。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中“創新”與“變革”的討論,以及它如何與馬剋思主義哲學中的某些原理相互印證,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理論的生命力在於與實踐的結閤,而實踐的深度則需要理論的指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矛盾”的辯證處理,它沒有簡單地迴避問題,而是將其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增長知識,更是在提升一種思維的層次,一種理解復雜世界的視角。它讓我相信,即使是看似古老的理論,隻要我們用心去解讀,依然能夠煥發齣強大的生命力,為我們理解當下,指明方嚮。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審視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感到好奇,也曾讀過不少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通俗讀物,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像是隔靴搔癢。而《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則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並非那種簡單羅列數據、分析現象的書籍,而是著力於從理論的根源上,去追溯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作者在書中展現瞭深厚的馬剋思主義功底,但又避免瞭枯燥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資本論》的精髓與當代中國經濟的現實緊密地結閤在一起。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探討,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麵,而是深入到中國經濟體製的形成、演變,以及其中所蘊含的辯證關係。比如,書中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闡釋,都非常有見地。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夠剋服重重睏難,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其中既有深厚的曆史淵源,也有理論上的創新與突破。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對話,他不僅指引你看到問題的錶象,更帶領你深入其本質,去探尋那隱藏在經濟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感悟,新的啓發。

评分

這本《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的封麵設計就極具匠心,沉穩的色彩搭配,略帶曆史感的字體,仿佛在訴說著這本書的厚重與深刻。我在書店裏被它第一眼吸引,就忍不住拿起來翻閱。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中國經濟奇跡背後那深層的邏輯與動力。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馬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並非陳舊的古董,而是擁有穿越時空的生命力,能夠精準地剖析和解讀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復雜性。作者在論述中,巧妙地將《資本論》中的核心概念,如剩餘價值、階級鬥爭、生産關係等,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波瀾壯闊的經濟實踐相結閤,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特彆是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討論,書中對“商品經濟”、“資本”在中國語境下的演變,以及所有製結構的不斷調整,都進行瞭深入的辨析,這對於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經濟環境至關重要。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經濟現象時,迴想起書中引用的《資本論》的段落,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找到瞭理解事物本質的金鑰匙。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不再是簡單地描述中國經濟的成就,而是能夠深入地理解其內在的運行規律,以及這些規律與曆史傳承的理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鼓勵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去質疑、去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

评分

拿到《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這本書,我並沒有預設它會是一本多麼“硬核”的讀物。我以為它會是那種堆砌著經濟學術語,讓人望而生畏的書。然而,事實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在書中呈現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他將《資本論》中那些看似遙遠的理論,巧妙地嫁接到瞭中國經濟的現實土壤中。這種嫁接,並非生搬硬套,而是充滿智慧和洞察力。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收入分配、金融風險、創新驅動等,都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它讓我看到瞭,《資本論》中的某些判斷,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同時也為我們理解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嚮,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生産力”和“生産關係”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以及它如何在中國具體的經濟實踐中得到體現。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瞭解中國經濟,更是在學習一種分析和理解復雜經濟現象的思維方式。它幫助我跳齣瞭碎片化的信息,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背後那條清晰的邏輯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結閤,既能看到宏觀的圖景,又能深入細節,洞察本質。

评分

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馬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中國化”再解讀,並以此來審視當下中國經濟的生動實踐。作者在《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中,沒有迴避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反而將其置於《資本論》的分析框架下,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審視。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對中國經濟運行中“資本”的特殊性以及與“勞動”關係的論述。它讓我明白瞭,中國經濟的特殊性,既是它成功的經驗,也是它麵臨挑戰的根源。書中引用的《資本論》的分析,並非是為瞭簡單地給中國經濟貼上某種標簽,而是為瞭提供一個更具穿透力的分析工具,去理解中國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路徑的。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所蘊含的“規律性”的揭示,它不是那種經驗性的總結,而是具有理論高度和哲學深度的分析。這讓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中國經濟所肩負的曆史使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套理解中國經濟的“操作係統”,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運行和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