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是孩子不優秀,是父母管太多》作者鬍玲美,颱灣教育專傢,主要緻力於傢庭教育研究。
《不是孩子不優秀,是父母管太多》就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提供瞭生動、清晰且操作性強的養育建議,這些建議會讓你·晾喜,幫你輕鬆拿捏“進”與“退”之間的完美距離,讓你不再為這些教養問題感到進退兩難。
作者簡介
鬍玲美,颱灣教育專傢,主要緻力於傢庭教育研究。
目錄
引言 不寵愛纔能教齣好孩子
第1章 父母管教沒彈性,孩子就會發動“戰爭”
用規則教孩子,要有堅持也要有彈性
分辨“戰爭”類型,纔會有效果
孩子無理取鬧時,彆輕易讓步
如何巧妙迴應孩子的“為什麼”
語帶感激的指示,能把對抗變成閤作
第2章 父母的想法轉個彎,孩子的“壞”習慣就會變“好”
把賣場危機變成生活趣味
讓電視的功能多樣化
彆讓孩子的童年隻有網絡世界
讓做傢務變成一項有價值的工作
練習遵守規則
第3章 父母做太多,孩子就無法獨立
父母退一步,孩子纔能練習獨立
彆當好奇或愛猜疑的父母
有限度地釋放彈性,孩子纔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不要剝奪孩子思考問題的機會
彆過度關注孩子的功課,他纔能真正自覺地學習
第4章 父母態度搖擺,孩子就有機可乘
立足點正確的贊美纔能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賄賂”孩子,會使規則更難貫徹
多說“好”少說“不好”,孩子會變得更好
搖擺不定的態度會破壞規則
彆掉人“讓孩子快樂”的圈套
第5章 父母不傾聽,孩子就不溝通
彆說容易讓孩子“宣戰”的話
不要壓抑孩子的負麵感覺
通過書信與字條,讓感情更真實地傳達
幫助孩子自覺地說實話
不要讓“提醒”變成“嘮叨”
第6章 父母忍不住發脾氣,孩子就會受負麵影響
情況失控時,可以生氣,但避免傷害
對孩子動手,孩子就會上行下效
避免因憤怒而打孩子
一句幽默迴應勝過長篇大論
爭執後,快速找迴平日的良好感覺
第7章 父母不懂支持,孩子容易缺乏自信
支持但不強迫害羞的孩子
創造親子間的特彆時光
通過生活小事培養孩子健康的情緒
孩子選擇放棄時,不代錶他失敗瞭
協助孩子培養“優雅輸傢”的風範
第8章 父母不追求完美,就是最好的教養技巧
“完美父母”不如“剛剛好父母”
聯閤陣綫vs各個擊破
隻有父母纔知道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學會減輕挫敗感
身心平衡,纔能健康地教養孩子
結語 和孩子一起留下美好的迴憶
精彩書摘
《不是孩子不優秀,是父母管太多》:
給孩子選擇權,他纔不容易齣現反抗行為
其實,父母為孩子製定的大部分規則,都是為瞭讓孩子達到預定目標的一種手段。當你賦予孩子決定如何達成目標的選擇權,並讓他覺得自己擁有瞭“掌控的能力”時,他就不太會反抗。
例如,當你規定孩子必須在六點以前洗好澡,有時候他會想盡各種藉口抗拒踏進浴缸,這時你便可以給他選擇權:洗完澡後,就讓他看最喜愛的卡通影片,或者吃他最喜歡的餐前小餅乾。
睡覺時間到瞭,但孩子卻說不睏,想要繼續玩玩具。這時你可以讓他自己決定:把玩具拿到床上再玩十分鍾,或者躺在床上安靜地看書。隻要孩子願意上床或躺在床上,等他夠纍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睡著瞭。
在每天例行的生活作息中,如果你能給孩子一些彈性和自由,你就會發現,他越來越能夠接受自己的決定所帶來的挑戰,同時他也會從這些挑戰中,瞭解到生活中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與孩子明確“可討論”和“不可討論”的規則
父母說話的語氣和所使用的詞匯,往往是親子之間是否發生憤怒的權力戰爭,或者是否能讓彼此關係更親密的重要影響因素。其關鍵就在於,父母必須要堅定且清楚地陳述規則和期望。尤其當陳述期望時,絕對不可以齣現憤怒的語氣,否則隻會促使孩子反抗你所傳達的訊息。
在陳述規則與期望時,最清楚且堅定的方式,就是把它們分彆歸列為“可討論的”和“不可討論”的事情。需要特彆提醒的是,“可討論的”並不錶示任何事情的規則都可以改變,而隻是保留彈性。例如:
“可討論的”規則
·要穿什麼衣服
·喜歡吃什麼食物
·可以看多久電視
·可以看哪些電視節目
·關燈睡覺的時間
·幫忙分擔哪些傢務
“不可討論的”規則
·不準獨自穿越馬路
·不準對人沒有禮貌
·不準說髒話或詛咒彆人
·不準打人、咬人或踢人
·起床與睡前要自己刷牙
·做完功課後纔能看電視
·收拾自己的玩具和文具
當你忙到分身乏術,或工作到疲憊不堪,或孩子哭鬧不休時,你也許會覺得這些規則根本一點都不管用。你的意誌力幾近崩潰,很想要讓步,甚至投降,隻希望孩子可以停止哭鬧、不講理。隻是,一旦你這樣做,無疑是幫孩子開瞭一道“可以不遵守規則”的大門。長遠而論,讓孩子正視並謹守這些“不可討論”的規則,不僅可以減輕父母的管教壓力,還能教導孩子學會自律。不要對孩子用“……好嗎?”的請求語氣
在麵對你的要求時,若孩子以不理會、反抗或嬉笑的態度來迴應,你該如何處理?這個時候,你不妨試試一個對孩子極具約束力的方法——權威的語氣。它絕對可以大大地減少你們親子衝突的頻率,使你再也不必每天被孩子搞得筋疲力盡。
有位媽媽絞盡腦汁要讓五歲的女兒乖乖吃飯,但女兒卻不停地挖起盤子裏的食物,將它們往上撒,看著它們飛落到地闆上,然後哈哈大笑。媽媽隻能疲憊地搖頭嘆氣。
以下是她們母女的對話:
媽媽:“寶貝,請彆再玩你的食物瞭,好嗎?”她耐著性子請求。
女兒:“為什麼?很好玩啊!你看……”她又把食物撥飛到天空中,並發齣咯咯的笑聲。
媽媽:“寶貝,食物是用來吃的,不是拿來玩的。你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看起來又髒又惡心。乖乖地吃飯,好嗎?”這次她的語氣堅定瞭一些。
女兒:“我不要!我要玩!”
現在,你看得齣來這位媽媽的問題齣在哪裏瞭嗎?顯然,問題在於她是以“……好嗎”的請求語氣,要求女兒停止不當的行為,而不是讓女兒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被容許的。
……
前言/序言
教育,是一件一再重復相同內容的工作,雖然有時候它並不管用。也許是因為父母的執著或錯誤的期待,以為隻要重復得夠多夠久,孩子終究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期待雖然不閤理,卻可以理解,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同樣的心態。
成為父母後,麵對年幼的孩子,我們變成瞭一個整天嘮叨不停,不斷給孩子下指令的人,即使我們因此而內心充滿負疚感,也無助於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在我們的“疲勞轟炸”下,孩子也自有一套生存之道,他們變成一個個“聽不到媽媽”的人,隻要一聽到媽媽講話,就自動關上“接收雷達”。
也許人們會覺得,看到孩子這樣的迴應態度,父母應該尋找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但不幸的是,許多人依然陷入瞭教養的怪圈之中,不停地嘗試,卻不懂得使用不同且有效的方法與孩子溝通。
不論是教育界還是職場,常常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都被寵壞瞭。”同時指責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為孩子做得太多,使得孩子沒有勇氣承擔責任,而且行為與待人都顯得粗魯且無禮。父母不忍心讓孩子從錯誤中得到教訓,不願意讓孩子嘗到失敗的後果,反而放縱孩子,而自己像架直升機似的,隨時下降解救孩子……
在教養的問題上,一旦孩子犯錯,錶現不得體或不如人意,被指責沒有盡到責任的人永遠是父母,而非孩子。身邊長輩的迴應是批評,而非具體的建議。
本書所提供的建議正好相反。對於被教養問題搞得“一個頭兩個大”的父母,本書不會給予責備,也不會提齣一大堆建議,並一定要父母們照著做,更不會語帶威脅地預測:如果父母對孩子妥協,就會發生什麼可怕的後果。
本書所提供的是實用的指引、秘訣與技巧,能幫助父母在為孩子製定規則時,避免産生挫敗感,並且使他們對自己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感到更有能力和更有信心。在本書中,我們鼓勵父母關愛孩子,但更要約束孩子,不可藉由答應孩子的每一個願望,來達成我們預期的教養目標。孩子的欲望就是一個無底洞,應該加以約束和限製。孩子畢竟分不清楚他們的欲望和需要之間有何不同,幫助他們清楚地區分,正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以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把所有最好的觀點與方法組織起來,讓忙碌不堪的父母可以方便地使用。當你開始學習和運用這些技巧時,你會發現自己充滿瞭力量,即使陷入睏境,也能維持穩定的信心。
不是孩子不優秀,而是父母管太多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