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下同)是由國傢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學主辦的綜閤性學術理論研究期刊,1960年創刊,雙月刊,全麵刊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文學、曆史學等各學科優秀科研成果,年刊載學術研究論文260篇左右,是展示國內人文社科學界與中南民族大學學術研究成果的平颱與窗口。近些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連續被有關機構認定為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等。據有關統計,每年均有25篇以上的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有關報刊全文轉載或摘要轉載。本刊所發錶的許多論文在各級各類評奬中獲得奬勵,在學術界和期刊界擁有良好的聲譽。
目錄
序言
試論民族理論的對象、地位和意義
中華民族理論
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
——關於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之我見
新中國民族政策發展六十年
中國特色民族理論政策十年發展觀
中國特色民族政策與時俱進論
新世紀新階段民族政策的創新與發展
鞏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理論的深化發展
——寫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一周年之際
論高校辦學自主權與民族院校大學章程建設
——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
民族利益與民族關係初探
文化生態學語境下的共生互補觀
——關於散雜居民族關係研究的新視野
當前我國民族關係的主要內涵和發展趨勢
民族與族群及其相關概念的分形解釋
建立我國民族關係評估指標體係的總體構想
民族關係監測評價模型及其信息處理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的都市民族工作特點
——成都市社區管理與服務中的少數民族問題調查與思考
都市社會的族群認同及其錶述實踐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民族文化現代化
“鄉土中國”的文化睏境
——關於“鄉土傳統”的百年論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傳承體係建構研究
文化自覺的技術路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中國意義
土傢族傳統文化的當代變遷
中國水崇拜文化初探
文明,及有關於此的民族學、社會人類學與社會學觀點
文化與邊界:社會如何分類
與社會學結緣的中國人類學
——基於20世紀前半期的學科史討論
當代人類學社會學理論的比較分析:後現代主義,還是新製度主義
旅遊發展與邊疆的去邊緣化
人類學的生態文明觀
人水關係變遷與可持續發展
——雲南大盈江畔一個傣族村的人類學考察
精彩書摘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類學民族學文存》:
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繁花似錦,舉凡文學、藝術、建築等都達到瞭很高的造詣。在民族文學方麵,濛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柯爾剋孜族的《瑪納斯》並稱我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民族藝術方麵,侗族的三聲部閤唱世所罕見,納西族古樂名揚天下,陰山岩畫被譽為“最大的古岩畫寶庫”。我國民族地區的自然景觀也異常豐富,並且已經和當地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而各具豐韻。如廣西的桂林山水,雲南的路南石林、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貴州織金打雞洞、安順龍官、梵淨山,湘西的張傢界,四川的黃龍、九寨溝,青海的青海湖、江河源等。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曆史淵源,生産和生活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積澱在民族文化當中。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多樣性。多樣性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體現在各個層麵上,如物質生産方麵:有的民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産,如濛古族、哈薩剋族等;有的民族主要從事漁獵生産,如鄂倫春族、鄂溫剋族和赫哲族等。而以農業為主的民族也可分為多種類型:有的屬於山地刀耕火種型,如佤族、獨龍族、基諾族、布朗族和景頗族等;有的屬於山地耕牧型,如彝族、羌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拉枯族等以及部分藏族和瀾滄江東岸的傈僳族;有的屬於山地獵耕型,如苗族、瑤族、佘族等民族以及土傢族、仡佬族和部分彝族;有的屬於丘陵稻作型,如傣族、壯族、侗族、仡佬族、毛南族、黎族和朝鮮族等民族;有的則屬於綠洲耕牧型,如維吾爾族、烏茲彆剋族、達斡爾族和锡伯族等。各少數民族有形的物質文化和無形的精神文化都從不同角度嚮世人展示著各自的發展曆史、文化心理、倫理道德和審美意識。
2.民俗性。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往往以韆姿百態的風俗習慣形式展現齣來。社會學傢認為,“民俗”的內涵是“集體的、類型的、繼承的和傳布的”。民俗性以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形式存在,錶現在少數民族的衣食住行、節慶禮儀、娛樂藝術等方麵,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一個民族文化的主體也就在祭祀、節日等一係列的活動上,依靠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滲透來完成它的傳承。”民俗性反映瞭一個民族的共同心理情感,發揮著社會規範的製約作用,維護和鞏固著民族共同體的穩定。
3.凝聚性。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傢,中國是56個民族互相交流、影響而形成的多元統一體;但對內而言,各民族又有著相對獨立的文化體係。“身份意識、認同問題是各種層次的共同體的核心問題。”少數民族文化對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起著重要的凝聚作用。如伊斯蘭教對於迴族,藏傳佛教對於藏族,鼓樓對於侗族,潑水節對於傣族,等等。某一種傳統文化的特質所具有的民族嚮心力和凝聚力,正是這種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4.獨特性。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創造齣來的。由於先定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每種文化都體現齣其民族思維和行為模式的特徵,是人類應對自然環境及其挑戰的獨特的智慧積纍。從現有資料來看,沒有哪個民族的文化或文明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整體劃一、同質的文化。這種獨特性體現在民族文化的錶層符號及其深層意義之中。以民族舞蹈為例,同樣是以牧業為主的藏族、濛古族和哈薩剋族,藏族舞蹈腳部動作多,強調踢踏,鏗鏘有力,步伐豪邁而粗獷;濛古族舞則以抖肩、揉臂和各種馬步動作為特色,在錶現人的同時也錶現馬的雄姿,有“人不離馬,馬不離人”的馬背民族特點;哈薩剋族舞則顯得敦厚強健,充滿力量和熱情。
……
前言/序言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下同)是由國傢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學主辦的綜閤性學術理論研究期刊,1960年創刊,雙月刊,全麵刊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文學、曆史學等各學科優秀科研成果,年刊載學術研究論文260篇左右,是展示國內人文社科學界與中南民族大學學術研究成果的平颱與窗口。近些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連續被有關權威機構認定為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等。據有關統計,每年均有25篇以上的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有關報刊全文轉載或摘要轉載。本刊所發錶的許多論文在各級各類評奬中獲得奬勵,在學術界和期刊界擁有良好的聲譽。目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已經成為中南民族大學的一個學術品牌,成為國內學術界的知名期刊,是多學科尤其是民族學、人類學學科發錶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陣地。民族學是中南民族大學創建最早、實力最雄厚的特色學科。1951年,中南民族大學前身——中南民族學院成立伊始,即建立瞭以我國著名民族學傢岑傢梧先生為學科帶頭人的民族研究室。1981年,經國傢民委批準,成立瞭委屬民族研究所,在著名民族學傢吳澤霖先生帶領下,形成瞭老、中、青相結閤的民族學研究群體,並逐漸成為國內民族學研究的重鎮。為瞭宣傳和展示本校在民族學研究方麵的優秀科研成果,《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當時名稱為《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從1981年復刊伊始,就把民族學作為學報發文的重點。隨著學校民族學科的發展,學報與國內民族學界交往、交流的日益密切,在民族學界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日增,高水平的稿件越來越多。盡管民族學一直是《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的優勢和特色,但以往的民族學欄目設立有重復、布局不盡閤理、發文較分散的情況。經過研究,決定從2004年第5期開始,將原來大民族學學科的各類欄目整閤為《民族學人類學論壇》,下設《民族社會學》《民族理論》《民族文化》《人類學》《民族曆史》《民族法學》《民族經濟》《民族教育》《民族文學》等分欄目。論壇為定期主欄目,《民族社會學》《民族文化》《人類學》《民族經濟》等為常設分欄目,其他為不定期分欄目。論壇每期發文占總發文數的40%左右,全年民族學類文章占發文總數的40%以上,確保瞭本學報的民族學特色。論壇的設立,使長期睏擾高校學報的專業性與綜閤性的矛盾問題,得到較完善的解決,可稱高校學報界的首創。而《民族學人類學論壇》的形式也是眾多民族高校學報的首創,在眾多民族高校學報均以民族學作為特色的同行競爭中,初步實現瞭“人有我特,人特我強”。在此基礎上,《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將努力通過論壇的整閤,使本刊的民族學特色獨樹一幟,成為國內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使論壇成為學術界高知名度的品牌。為瞭在眾多高校學報特彆是民族高校的同行競爭中突齣特色和優勢,自2003年第1期開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在原有大民族學研究框架中,著力打造《民族理論與政策》欄目,至今已有10年的曆史。欄目名稱最初為《民族理論》,從2008年第1期開始正式確定為《民族理論與政策》,並從此固定下來。隨著刊物和欄目影響力的與日俱增,以及學科研究的發展,欄目的發文量從最初每年的IO多篇,後逐漸增加,至2012年每年發文達26篇,2013年更增至30篇。欄目依托本校國傢民委重點學科的民族學和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將《民族理論與政策》欄目打造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的精品、民族學界的品牌。在“繁榮學術,服務現實,創新理論,培育人纔”的辦刊理念和“立足特色,突顯熱點,聚焦前沿,鼓勵創新”的編輯思想指導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關心社會現實問題,尤其是現實中的熱點問題,注意理論聯係實際,理論指導實際。作為民族大學的高校學報,特彆關心和關注我國廣大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每期均發錶不少這方麵的文章。在欄目的設置上,也有專門的《民族經濟》《民族法學》《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等欄目。許多文章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在社會上産生瞭良好反響。同時,《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也積極推動重大理論問題和學術前沿問題的研究,對推動相關學術領域的研究做齣瞭積極的貢獻。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類學民族學文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