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物理
  • 中公
  • 2018
  • 高級中學
  • 教資
  • 學科知識
  • 教學能力
  • 考試用書
  • 資格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67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1418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字数:612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研發團隊在深入研究曆年教師資格考試高中物理真題及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

(一)師資力量雄厚

本書是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教資研發團隊,在多年教師資格考試培訓課程的基礎上,推齣的契閤大綱、真題的教師資格考試輔導圖書。

(二)契閤考試大綱

本書依據考試大綱編寫,緊隨考試形式變化,分析命題規律,優化圖書內容,將真題和考點緊密結閤起來。

(三)圖書體係完備

本書整體使用雙色設計,詳細講解重難點,層次分明。並在正文部分設置真題再現、考題預測、知識拓展等闆塊,對教材要點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於考生鞏固提高。

(四)圖書實用高效

本書設置瞭應試攻略、能力提升訓練,學練結閤,科學備考。



為瞭迴饋廣大考生對中公教育始終如一的支持,本書還設有“教師題庫”助力考生備考——掃碼進入教師考試題庫,每日一練+專項練習+綫上模考。



教材和曆年真題試捲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依據教師資格高中物理考試真題以及考試大綱,構架起以物理學科與教學知識、物理教學設計、物理教學實施、物理教學評價四個模塊有機結閤的龐大知識體係,是一本針對國傢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物理的教材。本教材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從考試重點和考試要點齣發,深入淺齣地嚮考生講解各個知識點,使考生能透徹地理解知識點。

本書伊始設有應試攻略、考試大綱,幫助考生快速掌握考情;正文輔以考點聚焦、真題再現、考題預測、知識拓展等,幫助考生快速把握常考考點和考試重點;章後設有練習題鞏固練習,是專門針對教師資格考試的高質量的輔導教材。

目錄

第一部分物理學科與教學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第一節力學(2)
考點聚焦(2)
考點梳理(2)
一、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綫運動的研究(2)
二、相互作用(8)
三、牛頓運動定律(13)
四、麯綫運動(17)
五、萬有引力定律與航天(21)
六、機械能守恒定律(23)
七、動量、動量守恒定律(26)
八、質點的角動量定理及角動量守恒定律(28)
九、力矩、轉動慣量與定軸轉動定律(31)
十、機械振動與波(34)
十一、經典力學的成就和局限(40)
能力提升訓練(40)
第二節電磁學(45)
考點聚焦(45)
考點梳理(46)
一、電場(46)
二、恒定電流(55)
三、磁場(60)
四、電磁感應(62)
五、交變電流、電磁波(68)
能力提升訓練(71)
第三節熱學、光學、近代物理理論(75)
考點聚焦(75)
考點梳理(75)
一、熱學(75)
二、光學(85)
三、近代物理理論(92)
能力提升訓練(99)
第四節物理單位與物理實驗(101)
考點聚焦(101)
考點梳理(101)
一、物理單位(101)
二、物理實驗儀器與誤差分析(102)
三、有效數字(105)
四、重點實驗分析(105)
能力提升訓練(123)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26)
考點聚焦(126)
第一節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126)
考點梳理(126)
一、課程性質和理念(126)
二、課程目標(128)
三、內容標準(130)
四、課程實施建議(151)
第二節物理教學的基本理論(163)
考點梳理(163)
一、中學教學原則(163)
二、物理教學過程(165)
三、物理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167)
四、物理學習基本理論(167)
能力提升訓練(172)
第二部分物理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4)
考點聚焦(174)
第一節物理教學設計概述(174)
考點梳理(174)
一、教學設計的含義(174)
二、中學物理教學設計(175)
第二節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和方法(176)
考點梳理(176)
第三節教學設計注意事項(177)
考點梳理(177)
一、閤理製訂教學目標(177)
二、科學安排教學內容(177)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178)
四、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178)
五、注重教學反思(178)
第四節中學物理教材分析(178)
考點梳理(178)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179)
二、中學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據(179)
三、分析教材要注意的問題(180)
四、中學物理教材分析案例(180)
第五節學習者的分析(182)
考點梳理(182)
一、學習者分析的意義及含義(182)
二、高中物理學科特點(182)
三、高中生的認知特徵(183)
四、高中生學習物理的障礙分析(183)
五、初、高中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分析(184)
第六節教學目標的確定(185)
考點梳理(185)
一、物理教學目標的內涵(185)
二、物理教學目標的功能(186)
三、教學目標編製的基本依據和具體要求(186)
四、物理教學目標編製的原則(186)
五、教學目標的錶述(188)
第七節中學物理教學重、難點的設定(188)
考點梳理(188)
一、教學重、難點的含義(188)
二、設定重、難點的一般步驟(189)
三、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189)
第八節中學物理教法學法的選擇與應用(191)
考點梳理(191)
一、運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啓發式(191)
二、中學物理教學方法選擇的分析(191)
三、中學物理教學常用方法(193)
四、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19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7)
考點聚焦(197)
第一節物理概念課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197)
考點梳理(197)
第二節物理規律課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201)
考點梳理(201)
第三節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204)
考點梳理(204)
一、探究式教學(204)
二、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的原則與創設情境的策略(205)
三、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評價(207)
第四節物理實驗課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208)
考點梳理(208)
一、物理實驗教學功能的再認識(208)
二、中學物理實驗中的科學方法(209)
三、中學物理實驗的主要方式(210)
四、物理實驗教學的新趨勢(211)
第五節物理習題課與復習課教學設計(237)
考點梳理(237)
一、物理習題課教學設計(237)
二、物理復習課教學設計(237)
能力提升訓練(239)
第三部分物理教學實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4)
考點聚焦(244)
第一節課堂教學的策略(244)
考點梳理(244)
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244)
二、習題課的教學策略(247)
三、復習課的教學策略(249)
第二節課堂教學的指導(249)
考點梳理(249)
一、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指導(249)
二、對學睏生的學習指導(25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2)
考點聚焦(252)
第一節演示實驗教學實施(252)
考點梳理(252)
一、演示實驗的實施過程(252)
二、演示實驗的教學策略(253)
三、演示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255)
第二節學生實驗教學實施(255)
考點梳理(255)
一、學生實驗的實施過程(256)
二、學生實驗的教學策略(257)
三、實施學生實驗應注意的問題(26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61)
考點聚焦(261)
第一節課堂導入技能(261)
考點梳理(261)
一、導入的作用(261)
二、導入的類型(262)
三、導入技能的構成(264)
四、設計導入時應注意的問題(264)
第二節教學語言技能(265)
考點梳理(265)
一、教學語言技能的基本構成要素(265)
二、教學語言技能的基本要求(266)
三、物理教學語言技能的應用要點(267)
第三節課堂提問技能(268)
考點梳理(268)
一、物理課堂提問技能的功能(268)
二、物理課堂提問技能的運用原則(269)
三、物理課堂提問技能的構成要素(270)
四、物理課堂提問技能的實施程序及注意事項(273)
第四節教學闆書技能(274)
考點梳理(274)
一、物理教學闆書技能的功能(274)
二、物理教學闆書設計的形式(275)
三、物理教學闆書設計的要求(276)
四、物理教學闆書技能的實施程序(278)
第五節物理教學演示技能(278)
考點梳理(278)
一、物理教學演示技能的功能(278)
二、物理教學演示技能的類型及要求(279)
三、物理教學演示技能的構成要素(279)
四、物理教學演示技能的評價(280)
第六節物理課堂實驗技能(281)
考點梳理(281)
一、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任務(281)
二、物理實驗能力的構成要素(281)
三、物理實驗操作技能的主要品質(282)
四、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的實驗技能(283)
五、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的實驗教學技能(283)
六、物理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的程序(283)
第七節物理課堂結束技能(284)
考點梳理(284)
一、物理課堂結束技能方式(284)
二、物理課堂結束技能的要求(285)
第八節物理課堂強化技能(286)
考點梳理(286)
一、物理課堂強化技能的功能(287)
二、物理課堂強化技能的構成要素(287)
三、物理課堂強化技能的應用要點(289)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93)
考點聚焦(293)
考點梳理(293)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293)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293)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閤(294)
四、信息技術運用於物理課堂教學的類型及案例(295)
五、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運用中應避免的一些誤區(297)
能力提升訓練(298)
第四部分物理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02)
考點聚焦(302)
第一節中學物理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302)
考點梳理(302)
一、教學測量的發展史(302)
二、中學物理教學測量特點和功能(303)
三、中學物理教學評價及其類型(304)
四、物理試題的編製(308)
五、試捲質量的評價(309)
第二節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方式(311)
考點梳理(311)
一、評價的目的(312)
二、評價的內容(312)
三、評價的形式(313)
第三節教學評價與反思(314)
考點梳理(314)
一、傳統課程教學評價的幾個誤區(314)
二、物理教師的教學反思(31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20)
考點聚焦(320)
第一節學習評價的分類(320)
考點梳理(320)
一、根據評價功能進行的分類(320)
二、根據評價標準進行的分類(332)
三、根據評價者進行的分類(333)
第二節學生學習的評價方法(334)
考點梳理(334)
一、學習評價的方法(334)
二、探究活動的評價原則(335)
第三節物理學習評價的實施(337)
考點梳理(337)
能力提升訓練(350)
附錄一物理學發展史及最新發展動態(353)
附錄二物理公式匯編(359)
附錄三普通物理學簡要知識整理(362)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72)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75)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物理學科與教學知識
  物理學科與教學知識是教師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在曆年考試中占有40%的比重。一般以單項選擇題、計算題的形式進行考查,題型比較固定,主要考查考生對物理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物理教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本部分共有兩章的內容。第一章詳細闡述瞭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近代物理理論、物理單位與物理實驗等。第二章重點介紹瞭物理教學知識,包括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物理教學的基本理論等。考生在備考時應依據大綱復習,建構知識體係,透徹理解基礎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掌握與高中物理密切相關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礎知識。
  2.掌握中學物理的知識和技能,能運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掌握物理學研究方法和實驗手段;瞭解物理學發展的曆史和最新發展動態。
  第一節力學
  1.熟練應用勻變速直綫運動規律以及牛頓運動定律解決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相關問題。
  2.熟悉動能定理的運用技巧,知道力學中各種能量變化和功的關係。
  3.掌握平拋運動的運動規律,知道勻速圓周運動的動力學特徵。
  4.熟練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天體運動相關問題。
  5.理解和掌握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
  6.理解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相關概念,知道波動圖像和振動圖像的區彆。
  7.知道波的疊加原理、波的乾涉和衍射現象。
  一、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綫運動的研究
  (一)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
  1.質點
  用來代替物體質量的點叫作質點。
  一個物體能否被看作質點,取決於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它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計,與自身體積的大小、質量的多少和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
  質點是沒有大小,沒有形狀,具有物體全部質量的點。
  質點是一種科學抽象,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參考係
  描述物體的運動而被選作參考的物體稱為參考係。
  3.時刻和時間
  時刻:指某一瞬時,是事物運動發展變化所經曆的各個狀態先後順序的標誌。
  時間: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時間是用來錶示事物運動發展變化所經曆的過程的長短。
  4.路程和位移
  路程:質點運動實際軌跡的長度。
  位移:從初位置指嚮末位置的一條有嚮綫段。
  路程和位移的比較如錶1-1-1所示:
  錶1-1-1路程與位移的比較
  5.速度和速率
  定義:物理學中把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稱為物體的速度,通常用字母v錶示。速度是錶示質點運動的快慢及方嚮的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錶示物體運動越快,其位置變化也越快。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嚮。在國際單位製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m/s或者m·s-1,常用單位還有韆米每小時(km/h),厘米每秒(cm/s)等。
  (瞬時)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叫作(瞬時)速率。它是標量,隻有大小,沒有方嚮。
  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綫運動中,運動質點的位移和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作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隻能粗略地描述運動的快慢,錶達式為v=。在變速直綫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選定的時間或位移有關,不同的位移或不同的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嚮,是矢量。其方嚮與一段時間Δt內發生的位移方嚮相同。
  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精確地描述瞭物體運動的快慢及方嚮,是矢量。一般情況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瞬時速度。
  速度的微觀錶示:
  速度是質點位置矢量對時間的變化率。
  v==vxi+vyj+vzk
  vx=,vy=,vz=
  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錶示為v==
  6.加速度
  加速度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與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即a=。它是錶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嚮。在國際單位製中,加速度的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號是m/s2或m·s-2。
  加速度的微觀錶示:
  加速度是質點的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
  a==
  加速度的方嚮為Δv的極限方嚮。加速度在直角坐標係中的分量式為
  a=axi+ayj+azk
  ax==,ay==,az==
  7.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間的計算關係
  (1)已知質點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係r(t),可由公式v=,a=分彆求齣速度、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係。
  (2)已知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係a(t),可由積分v=a(t)dt,r=v(t)dt以及初始條件,分彆求齣速度、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係。
  (3)對於一維運動,已知加速度隨路程s的變化關係a(s),利用公式a(s)==·=v,解齣v=v(s);同時利用公式v(s)=,解齣s=s(t),再利用(1)中公式求解v(t),a(t)。
  (4)對於一維運動,已知加速度隨速度v的變化關係a(v),利用公式a(v)=,解齣v=v(t);同時利用(1)(2)中公式分彆求解s(t),a(t)。
  (二)勻變速直綫運動
  1.定義
  沿著一條直綫,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作勻變速直綫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時間均勻的增加,這個運動叫作勻加速直綫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作勻減速直綫運動。
  2.公式
  速度公式:vt=v0+at,位移公式:x=v0t+at2
  速度與位移的關係公式:vt2-v02=2ax,平均速度公式:=
  3.勻變速直綫運動的幾個常用的結論
  (1)Δx=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廣到xm-xn=(m-n)aT2。
  (2)v=v==,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v=,某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公式(不等於該段位移內的平均速度)。
  4.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x-t圖像)
  ①圖像上一點切綫的斜率錶示該時刻所對應的速度。
  ②圖像是直綫錶示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綫運動,圖像是麯綫則錶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錶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
  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齣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於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麵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綫的斜率。
  ④圖綫與橫軸交叉,錶示物體在該時刻運動的速度反嚮。
  ⑤圖綫是直綫錶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綫運動或勻速直綫運動;圖綫是麯綫錶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5.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隻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作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綫運動。g的方嚮總是竪直嚮下,在地球上的不同地點,g的大小略有不同,赤道處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兩極處的重力加速度最大。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為:v=gt,h=gt2,v2=2gh。
  自由落體運動的曆史研究
  最先研究自由落體的是希臘科學傢亞裏士多德,他提齣: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影響瞭其後兩韆多年的人們。直到物理學傢伽利略提齣瞭相反的意見。伽利略在1638年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設想物體下落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它下落的距離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物體下落的加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也與物體的質量無關。為瞭徹底消除亞裏士多德的錯誤所形成的影響,伽利略特意在比薩斜塔上當眾用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做瞭一次實驗,結果讓在場所有的人大吃一驚,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法探究》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實踐策略與創新方法。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新課改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物理實驗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物理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仍麵臨諸多挑戰,例如實驗器材的限製、實驗設計與操作的規範性、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的深度,以及如何將實驗教學與理論知識更有效地融閤,從而真正發揮實驗的育人功能。 本書將從多個維度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進行係統梳理與創新闡釋。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石 科學教育理念與物理實驗教學的關係: 本部分將迴顧當前我國科學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探究式學習、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並深入分析這些理念如何指導和影響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使學生不僅僅掌握物理知識,更能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發展過程。 物理實驗教學的目標與功能: 詳細闡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多重目標,包括但不限於: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發展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理解物理概念的實驗依據、認識物理學的學科特點等。同時,我們將剖析實驗教學在實現這些目標過程中的獨特功能,例如提供感性認識、驗證物理規律、探索未知現象、激發批判性思維等。 實驗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藉鑒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分析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過程中的認知規律與心理特點。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和組織實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認知結構,剋服思維定勢,提高實驗活動的有效性。這包括對學生觀察、記憶、推理、判斷等認知過程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實驗設計來促進這些能力的全麵發展。 物理學本質與實驗教學的關聯: 探討物理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其學科本質如何體現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將分析物理學概念的起源、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模型構建等科學方法,並說明如何通過設計具有代錶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身感受科學思維的形成過程,理解物理學的演進和發展。 第二部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實驗教學的設計原則與流程: 深入剖析高質量物理實驗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包括目的性、係統性、趣味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我們將詳細介紹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設計流程,從明確教學目標、選擇閤適的實驗內容,到設計詳細的實驗步驟、準備實驗器材、預設教學環節,再到設計評價方式等,提供一套係統化的設計框架。 經典物理實驗的優化與創新: 選取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經典實驗,例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測定重力加速度、測量電阻率、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等,對其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當前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對這些經典實驗的儀器設備、操作步驟、數據處理方法、誤差分析等方麵進行優化,使其更具教學價值和吸引力。同時,也將鼓勵和引導教師在已有實驗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新的實驗方案,拓展實驗內容。 探究性物理實驗的開發與指導: 強調探究性實驗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的核心作用。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和開展一係列的探究性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從提齣問題、形成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到得齣結論並進行交流討論,完整地經曆一個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探究性實驗課題,以及教師在指導學生探究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和應具備的指導技巧。 虛擬仿真實驗的運用與價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仿真實驗已成為實驗教學的重要補充。本書將探討虛擬仿真實驗的特點、優勢與局限性,介紹如何選擇和運用閤適的虛擬仿真實驗軟件,以及如何將其與真實實驗相結閤,最大程度地發揮技術優勢,彌補真實實驗的不足,例如在處理危險性、高成本或難以實現的時空尺度的實驗中。 實驗安全教育與風險管理: 實驗安全是實驗教學的生命綫。本部分將係統闡述高中物理實驗中的安全注意事項,涵蓋實驗前的準備、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規範、實驗後的整理與防護等各個環節。我們將詳細列舉常見的安全隱患,並提供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方案,指導教師建立完善的實驗安全管理製度,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責任感。 第三部分: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與反思 多元化的實驗教學評價體係: 探討如何構建一套科學、全麵、多元的實驗教學評價體係。除瞭傳統的實驗報告評價,還將介紹過程性評價、錶現性評價、反思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以及如何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問題解決能力、閤作交流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等進行有效評價。 實驗數據分析與誤差討論的深度: 引導教師和學生關注實驗數據的科學分析和嚴謹的誤差討論。我們將介紹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圖錶繪製技巧,以及如何引導學生識彆和分析係統誤差、偶然誤差,並提齣改進實驗的建議。強調通過深入的誤差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批判性思維。 實驗教學的反思與改進: 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本書將提供反思的維度和方法,例如對實驗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估、學生參與度的分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等,以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實驗教學水平的持續提升。 實驗教學的創新與發展趨勢: 展望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嚮,例如與學科競賽的結閤、跨學科實驗的探索、STEAM教育理念的融入等。我們將探討如何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全麵發展和科學素養的提升。 本書力求理論聯係實際,內容翔實,語言生動,兼具學術性和實踐指導性。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廣大高中物理教師能夠深刻理解物理實驗教學的內涵,掌握科學的實驗教學設計與實施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思路,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培養下一代具備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纔。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我深知應試技巧與真正教學素養之間的巨大鴻溝。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看看這套“2018年版”的官方參考資料,在對新課標的理解和對“教學能力”的界定上,有沒有與時俱進地做齣更貼閤實際的調整。我關注的重點並非基礎概念的復述,而是那些考察“核心素養”和“跨學科主題”的教學情境設計。例如,如何設計一個單元課程,既能體現物理學的辯證思想,又能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對於“能力”這一項,我期待看到的是對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業評價等多個維度的細緻拆解和高階範例。然而,我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既有知識體係的機械性重構,缺乏對教育哲學前沿動態的關注。那些關於如何應對“學睏生”的差異化教學策略,以及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度教學創新的探討,顯得尤為單薄。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編寫團隊可能更側重於“知識點記憶”的考核,而非對未來教師“創新教學實踐”的賦能。這與當前教育改革所強調的,教師應是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评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閤格的參考書”,而非“卓越的指導手冊”。它成功地搭建瞭知識的骨架,確保考生不會因為遺漏基本知識點而失分。但是,要真正達到一名“高級中學物理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那種能夠點燃學生對科學探索熱情的感染力、對復雜問題進行優雅簡化的能力——這本書提供的路徑似乎過於平坦和傳統。我所期待的,是在講解每一個核心概念時,都能看到作者對教學情境的精妙設計:如何通過一個巧妙的提問,將抽象的定律具象化;如何通過對曆史發展脈絡的梳理,增強知識的厚重感。這本書在這方麵略顯保守,它更偏嚮於“告知你是什麼”(What is it),而不是“教你如何教”(How to teach it effectively)。對於一個渴望在教師招聘中脫穎而齣的競爭者而言,這種側重點的差異,可能意味著最終的成績差異。它提供瞭安全綫,但未能提供通往頂尖水平的捷徑。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大而全”但“精而少”的備考資料總是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獨傢秘籍”,一些在其他通用教輔材料中難以找到的、針對特定考試難點的突破口。特彆是“高級中學”的物理部分,涉及的實驗設計與誤差分析常常是失分重災區。我希望能看到一套係統化的、針對曆年真題中齣現的實驗題的“反嚮工程”分析,即從錯誤的教學設計思路中提煉齣正確的備考方嚮。比如,為什麼在測量某量時,選擇這種方法會比另一種方法更優,其背後的物理原理和統計學意義是什麼?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論述,顯得過於保守和理論化,沒有給齣足夠多的、可操作性的“技巧”或“思維導圖”。它更像是一本大學教材的簡寫本,而不是一本緊密服務於特定考試、具有針對性強度的輔導用書。對於那些基礎紮實,但需要通過針對性訓練來衝擊高分的考生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增值價值似乎不夠明顯,它更適閤那些需要快速建立知識框架的初學者,而非追求卓越的進階學習者。

评分

我特意對比瞭不同年份的教材版本,試圖尋找“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在不同階段的側重點變化。2018年這個時間點,正處於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我們期待看到的是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度融入,這不僅僅是加一兩個案例那麼簡單,而是要滲透到對每一個知識點“為什麼教”的思考中去。這本書在知識點的闡述上,雖然覆蓋麵廣,但在理論的深度挖掘上總感覺差點火候。例如,對於復雜的光學係統或電路分析中的微小變量處理,它往往止步於公式的羅列,而沒有深入剖析其背後的數學模型假設和物理模型的局限性。這種“淺嘗輒止”的處理方式,在麵對那些考察綜閤分析能力的開放性試題時,是遠遠不夠的。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對這些知識點在不同學生群體中的“可教性”評估,以及針對高級中學階段學生認知特點所做的專門性知識重構,而不是簡單地將大學物理知識“降維打擊”到高中層麵。如果能提供更多關於教學實踐中常見誤區的辨析,效果會更佳。

评分

這本《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的配套用書,我原本是滿懷期待地想用來深入理解教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那些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的。畢竟,麵對“高級中學”這個層級,對知識的掌握深度和教學設計的能力要求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結構清晰、邏輯嚴謹的知識梳理體係,尤其是在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上,比如量子力學的基本圖像與經典物理的邊界、電磁場理論中矢量分析的精妙應用,以及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力學解釋。理想中的教材,應該能將這些復雜的理論與高中物理的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銜接,指齣“教”與“學”之間的關鍵斷層在哪裏,並提供高水平的教學策略來彌閤這些差距。然而,當我翻閱這些內容時,卻發現它們更像是一份標準化的知識點羅列,對於如何將這些知識以最恰當、最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方式呈現齣來,缺乏足夠的深度和獨到的見解。那種“醍醐灌頂”的瞬間並未齣現,更多的是一種“已知曉”的平淡感。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更多不同難度層次的典型例題的“深度剖析”,展示教師思維是如何從知識點躍遷到教學情境構建的,那纔真正符閤我作為備考者的期望。現在的版本,總覺得少瞭點“靈魂”,停留在知識的錶層結構上,未能觸及高級中學物理教學的精髓所在。

评分

你在哪里呀。我也想去看看我拍个照片过来了!你是谁了!你们这些都是我们家公司吗!你是谁呀!

评分

纸张质量很好,关键是多看,书再好不去学也考不上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

评分

这本书还是可以看一下的,不错哦

评分

好书,还没看,但就是好书。

评分

很快,昨天晚上订的,今天中午就到了。赞

评分

印刷清晰,纸张质地很不错,可读性强,京东的物流更没得说

评分

印刷的清晰,就纸张比较差,有点容易烂的样子啊

评分

你在哪里呀。我也想去看看我拍个照片过来了!你是谁了!你们这些都是我们家公司吗!你是谁呀!

评分

很喜欢,京东快递就是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