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第6版基礎上修訂而成,分11篇81章。介紹瞭病史采集、病曆書寫、物理診斷、癥狀處理等診斷學基礎;心髒停搏、各類休剋、器官衰竭、心律失常、意外傷害、高熱、昏迷、急腹癥、酸堿失衡、急性中毒等危重急癥救治措施;內、兒、外、婦産、五官及感染性疾病等800餘種常見和多發病的診斷提示與治療措施;臨床常用檢查和治療技術、專科診療技術及優生谘詢、病理生理、醫學哲學、生物工程、營養康復、生命科學、自由基與微循環、微量元素、“治未病”與基因檢測、胚胎醫學、免疫技術、心身疾病、助育技術、藥物代謝等眾多相關醫學知識;社區衛生服務理念、工作重點、社區診斷、疾病篩查、健康維護、衛生乾預、保健養生、閤理用藥、心理谘詢、計劃生育、優生優育、中醫藥及適宜技術和20餘種中老年人常見疾病早期防治與康復方法,書末附有常用醫學資料。本書內容豐富、查閱方便,重在實用,兼顧提高,適閤全科醫師、基層醫師和繼續醫學教育參考,也可作為健康促進、保健養生、延緩衰老和防病治病的傢庭藏書。
第一篇診斷學基礎
第1章問診
一、重要性
二、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主要內容
第2章體格檢查
一、注意事項
二、基本方法
三、主要內容
[附]雜音的強度(響度)分級
四、體檢體位
第3章病曆書寫
一、重要性
二、要求和注意事項
三、病曆種類、內容和格式
第4章常見癥狀的診斷提示及治療措施
一、長期低熱
二、頭痛
三、眩暈
四、暈厥
五、昏迷
六、高熱
七、驚厥
八、咳嗽
九、咯血
十、胸痛
十一、呼吸睏難
十二、嘔吐
十三、慢性腹瀉
十四、上消化道齣血
十五、便血
十六、肝大
十七、脾大
十八、黃疸
十九、腹水
二十、水腫
二十一、血尿
二十二、貧血
二十三、淋巴結大
二十四、紫癜
第二篇重 癥 急 救
第5章心髒停搏
第6章休剋
一、心源性休剋
二、低血容量休剋
三、感染性休剋
四、過敏性休剋
第7章急性心力衰竭
一、急性左心衰竭
二、急性右心衰竭
三、難治性心衰
四、洋地黃療法
第8章急性肺水腫
第9章阿�菜棺酆險�
第10章急性呼吸窘迫綜閤徵
第11章哮喘持續狀態
第12章腦水腫
第13章急腹癥
第14章急性腎損傷
第15章意外創傷急癥及中暑
一、電擊傷(觸電)
二、溺水
三、中暑
第16章多器官功能障礙綜閤徵
第17章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一、缺水
二、低鈉血癥
三、高鉀血癥
四、低鉀血癥
五、高鈣血癥
六、低鈣血癥
七、高鎂血癥
第18章酸堿平衡失調
一、代謝性酸中毒
二、代謝性堿中毒
三、呼吸性酸中毒
第19章急性中毒
一、概述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三、急性酒精中毒
四、急性汞中毒
五、急性苯酚中毒
六、氰化物中毒
七、急性砷中毒
八、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
九、除蟲菊酯類農藥中毒
十、有機氟類農藥中毒
十一、急性磷化鋅中毒
十二、急性阿片類中毒
十三、急性阿托品類中毒
十四、急性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十五、急性毒蕈中毒
十六、急性百草枯中毒
第三篇內 科 疾 病
第20章呼吸係統疾病
一、急性氣管�倉�氣管炎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支氣管哮喘
四、支氣管擴張
五、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六、肺炎
七、肺膿腫
八、自發性氣胸
九、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十一、特發性肺間質縴維化
十二、肺血栓栓塞
第21章循環係統疾病
一、風濕熱
二、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
四、高血壓病
五、感染性心內膜炎
六、病毒性心肌炎
七、急性心包炎
八、原發性心肌病
九、心律失常
十、慢性心功能不全
第22章消化係統疾病
一、賁門失弛緩癥
二、食管裂孔疝
三、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
四、自發性食管破裂
五、彌漫性食管痙攣
六、急性胃炎
七、慢性胃炎
八、消化性潰瘍
九、腸易激綜閤徵
十、潰瘍性結腸炎
十一、急性膽囊炎
十二、慢性膽囊炎
十三、肝硬化
十四、肝性腦病
十五、急性胰腺炎
十六、慢性胰腺炎
第23章泌尿係統疾病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三、慢性腎小球腎炎
四、腎病綜閤徵
五、隱匿性腎小球腎炎
六、狼瘡性腎炎
七、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八、糖尿病腎病
九、腎小管性酸中毒
十、尿路感染
十一、慢性腎功能衰竭
......
第73章治療技術
一、輸血技術
二、造血乾細胞移植
三、腹腔鏡手術
四、醫用無綫內鏡
五、微創技術
六、介入技術
七、手術機器人
八、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九、射頻消融術
十、全息生物療法
十一、物理療法
十二、人工鼕眠療法
十三、體外反搏療法
十四、冷凍療法
十五、血液光量子療法
十六、透析療法
十七、器官移植
十八、激光醫學技術
十九、體外震波碎石術
二十、高壓氧療法
二十一、藥典、處方、藥物劑型與給藥途徑
二十二、維生素D與殼聚糖新解
第74章專科常用診療技術簡介
第一節呼吸係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
一、肺功能檢查
二、胸肺檢查
第二節兒科疾病常用診療技術
一、重癥監護
二、相關治療技術
第三節婦産科常用診療技術
一、胎兒電子監護
二、宮頸細胞學檢查
第四節肝髒疾病常用診療技術
一、人工肝支持係統
二、Fibroscan技術
三、乙肝五項定量檢測技術
四、超高敏HBVDNA
第五節耳鼻喉與眼科常用診療技術
一、耳鼻喉科
二、眼科
第六節口腔科常用診療技術
一、根管治療術
二、根尖誘導成形術
三、牙周病係統治療
四、牙周病治療技術
五、牙種植術
六、無托槽隱形矯治技術
第七節皮膚科常用診療技術
一、窄譜中波紫外綫療法
二、光動力療法
三、水療法
四、強光治療
五、紅外綫療法
第75章相關醫學理論簡介
第一節優生學與優生谘詢
一、優生學
二、優生谘詢
第二節病理學
一、基本概念
二、臨床意義
三、病理標本送檢注意事項
四、細胞與組織損傷
五、修復、代償與適應
六、炎癥
七、腫瘤
第三節醫學哲學和醫學心理學
一、醫學哲學
二、醫學心理學
第四節營養學、療養學與康復醫學
一、營養學與營養素
二、療養學
三、康復醫學
第五節生物工程與基因工程
一、生物工程
二、基因工程
第六節機體某些狀態與疾病
一、生物膜的主要功能與疾病
二、自由基與疾病
三、微循環與疾病
四、微量元素與疾病
五、水與疾病
六、霧霾與疾病
第七節免疫學與免疫技術
一、免疫學
二、免疫技術
第八節心身疾病
一、基本概念
二、臨床意義
三、常見身心疾病
第九節人類助育技術
一、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
二、配子移植技術
三、人工授精
四、宮腔內人工授精
第十節藥物相互作用及體內代謝過程
一、藥物相互作用
二、藥動學問題
第十一節其他相關科學
一、生命科學
二、胚胎醫學與醫學新技術
三、男性學
四、遺傳學
五、醫學生態學
六、保健醫學
七、預防醫學
八、模糊醫學
九、細胞生命活動的內在聯係
十、循證醫學
十一、中西融閤:“治未病”與基因檢測
第十一篇社區衛生服務
第76章社區衛生的服務理念和工作重點
一、衛生服務模式
二、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基本功能與職責
三、服務主角與服務團隊
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附]慢性疾病三級預防的主要內容
五、社區診斷
六、重點服務對象與健康管理
七、社區疾病篩查
八、建立和完善健康檔案
第77章健康維護與衛生乾預
第一節保健與養生
一、綜閤性措施與個體化保健養生
二、健康的觀察方法與要求目標
三、食品、保健品、藥品與健康維護
四、對健康生活的認識誤區
五、健康內涵與維護
六、有益健康的生活細節與飲食搭配誤區
七、飲食與健康
八、簡易實用健身養生方法
九、鈣、膠原蛋白與健康
十、保持心理健康的具體措施
十一、人體各器官衰老開始時間與乾預措施
十二、保護大腦的措施
十三、中老年人運動量、度和運動時機選擇
第二節社區常見健康“問題”乾預措施
一、嬰幼兒智力發育
二、兒童厭學
三、新生兒聽力篩查
四、“疾病意識”、自我檢測及相關徵兆
五、亞健康狀態
六、中年人健忘癥
七、性心理障礙
八、性傳播性疾病
九、艾滋病
十、傳染性疾病
第三節閤理用藥
一、濫用抗生素的危害、認識誤區與預防措施
二、不宜使用抗生素的疾病
三、無效或有害用藥
四、用藥先後順序與服藥時間
五、維生素是藥物,不是保健品
六、正確應用皮質激素
第78章中老年人常見疾病早期防治與康復
一、衰老病
二、高血壓病
三、冠心病
四、糖尿病
五、代謝綜閤徵
六、血脂異常
七、肥胖癥
八、高尿酸血癥
九、前列腺增生癥
十、慢性阻塞性肺病
十一、腦卒中
十二、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
十三、帕金森病
十四、老年性聾
十五、頸椎病
十六、腰椎病
十七、肩周炎
十八、肩背痛
十九、下肢痛
二十、骨質疏鬆癥
二十一、癌癥
二十二、“胃病”
第79章社區中醫藥及其治療技術
第一節中醫藥的優勢
一、理論優勢
二、診療優勢
三、養生保健優勢
四、經濟優勢
第二節中藥應用基本知識
一、中藥性能
二、中藥配伍
三、用藥禁忌
四、用藥劑量
五、用藥方法
第三節常用中藥簡介
一、解錶藥
二、清熱藥
三、瀉下藥
四、祛濕藥
五、溫裏藥
六、理氣藥
七、消食藥
八、止血藥
九、活血化瘀藥
十、化痰止咳平喘藥
十一、安神藥
十二、開竅藥
十三、平肝息風藥
十四、補虛藥
十五、收澀藥
第四節常用治療技術
一、針法
二、灸法
三、拔罐法
四、推拿法
五、其他治療技術
第80章社區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
第一節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心理錶現
第二節心理谘詢
一、谘詢內容
二、谘詢原則
三、谘詢程序
四、谘詢要求
五、注意事項
第三節心理治療
一、中醫心理調適和心理治療的啓示
二、心理衰老程度自測評分標準與方法
三、自我解脫方法
四、常用治療方法
第81章計劃生育技術指導
第一節避孕方法
一、陰道隔膜
二、陰莖套
三、宮內節育器
四、藥物避孕
五、其他避孕方法
第二節絕育方法
一、輸卵管絕育術
二、人工終止妊娠
第三節優生優育
一、婚前谘詢和體格檢查
二、婚配、生育建議
三、常見疾病患者婚育指導
四、産前診斷
五、早孕及産前保健
六、妊娠時機選擇及指導
七、孕期用藥指導
八、環境因素、母親疾病與優生
九、孕婦健康狀況與優生保護
十、分娩期與優生附錄
一、常用人體檢驗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二、與醫學有關的常用計量單位
三、處方中常用的外文縮寫
四、法定傳染病
五、老、幼用藥劑量計算法
六、兒童計劃免疫
七、臨床常用的藥物配伍禁忌
八、“處方權”有關規定摘錄
九、常用靜脈滴注藥物配伍變化
參考文獻
第31章呼吸係統疾病第31章呼吸係統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簡稱上感,俗稱“感冒”,是指各種病原體所緻的鼻咽部和咽喉部的急性感染。病原體以病毒為主,不同緻病原引起的上感有特殊的臨床錶現,如“皰疹性咽峽炎”“咽結閤膜熱”等。上感常纍及中耳、副鼻竇、淋巴結、氣管等鄰近器官等。本病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若錶現為局部癥狀明顯者,亦可以局部炎癥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
【診斷提示】
(1)鼕春季多見,有受涼、受潮,或有與本病患者接觸史。
(2)年長兒僅有鼻塞、流涕、微熱及咽部乾痛或惡心、嘔吐、腹痛等。嬰幼兒患者可突然高熱,或高熱驚厥。新生兒患者常有煩躁不安、呼吸急促等全身癥狀。
(3)咽部充血明顯,部分病例扁桃體充血、腫脹及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部分病例以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喉炎為主要錶現。
(4)體徵除鼻咽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外,餘可正常。有時有痰鳴音,咳嗽後消失。
(5)白細胞計數減少或接近正常,早期中性粒細胞可稍增高,並發細菌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6) X綫胸部檢查多無異常,鼻咽部分泌物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雙份血清病毒抗體效價測定或熒光免疫檢查可有陽性發現。
(7)發熱、咽炎、眼結閤膜炎(紅眼病)常三者同時存在,由腺病毒(3、7、11型)引起。
(8)皰疹性咽峽炎:多發病急,高熱、咽痛、流涎、咽部充血,咽齶弓、齶垂和上齶有皰疹或潰瘍。多由柯薩奇病毒A組1~6、8、10、22型或艾柯病毒引起。
【治療措施】
1�幣話闃瘟魄脊擼�適當休息,進食易消化食物。室溫、濕度適宜,補充水分等。
2�倍災⒅瘟聘呷仁庇媒餿紉┙滴�(新生兒、小嬰兒慎用),物理降溫用35%~40%乙醇擦浴、頭部冷敷,冷鹽水灌腸。鼻塞用0��5%麻黃堿液滴鼻。煩躁不安或抽搐時選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止咳祛痰可用小兒止咳糖漿。
3�敝幸街瘟脾俜綰�感冒:多見於較大兒童感冒的早期,治以辛溫解錶法,可用桑菊感冒片;②風熱感冒:多見於嬰幼兒,治以辛涼解錶,清熱解毒法,可用銀翹解毒片。其他如闆藍根衝劑、大青葉衝劑、清開靈衝劑等中藥製劑亦可應用。
4�笨共《疽┪鋨⑽袈邐�(無環鳥苷)10~20mg/(kg·d),分4次口服,療程3~7d。利巴韋林(病毒唑)靜滴或肌注,10~15mg/(kg·d),分2次注射;或用其口含片;或用10%利巴韋林點鼻或霧化吸入。
5�笨股�素應用發生細菌感染等並發癥者可選用青黴素或阿奇黴素、頭孢類等抗菌藥物治療。
6�碧瞧ぶ始に夭⒎⒓斃院硌資笨捎謾�
二、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acute bronchitis)為支氣管黏膜發生感染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急性炎癥,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也可以是流感、麻疹、百日咳等病的閤並癥,嬰幼兒多見,臨床以咳嗽或伴有支氣管分泌物增加為特徵,病原體可以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是兒科多發病。
【診斷提示】
(1)乾咳或有痰,可發熱,有食欲缺乏,嘔吐或腹瀉等。嬰幼兒全身癥狀較重,重者可有氣急、呼吸睏難。
(2)咽部多有充血,肺部呼吸音粗或乾濕囉音,其性質及部位易變。
(3)胸部X綫檢查正常或見肺紋理增多或僅有肺門陰影加深。
(4)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
【治療措施】
1�幣話闃瘟萍翱共《疽┪鎄�上呼吸道感染。
2�倍災⒅瘟浦饕�是鎮咳祛痰。乾咳期可用噴托維林(咳必清)6��25~12��5mg/次,2~3次/d。痰多時應常翻身拍背,有利於咳齣;霧化吸入可以稀釋痰液;也可服止咳祛痰藥,如復方甘草閤劑、川貝止咳糖漿、急支糖漿等。
3�笨股�素治療一般首選青黴素80萬~160萬U/次,肌內注射,2次/d;也可口服青黴素衍生物(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環內酯類藥物或復方磺胺甲唑(復方新諾明)等。
4�逼淥�嬰幼兒或癥狀嚴重者參考肺炎治療措施。
三、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little bronchiolitis)是一組由多種病原引起的,以突然喘憋為主要錶現的嬰兒期常見下呼吸道疾病。以往根據臨床錶現稱為喘息性支氣管炎。本病多發生於鼕、春兩季,可由多種病原所緻,呼吸道閤胞病毒最為常見。主要病理錶現為支氣管黏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引發支氣管阻力增加。
【診斷提示】
(1)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2-6個月齡嬰兒最為常見。
(2)常以上呼吸道癥狀開始,迅速齣現發作性喘憋,可伴有不同程度發熱,查體可見桶狀胸,雙肺布滿高調哮鳴音,可伴有中小水泡音。重者呼氣性呼吸睏難、麵色蒼白、發紺、鼻扇、三凹徵陽性、心率增快、雙肺呼吸音低,肝大,齣現心力衰竭。
(3)白細胞計數多偏低或正常,淋巴細胞計數增高,若白細胞計數增高提示繼發細菌感染;血氣分析可錶現Ⅰ型或Ⅱ型呼衰。
(4)胸部X綫錶現不均一,可見全肺不同程度阻塞性肺氣腫,肺紋理增多,小點片狀陰影;少數患兒可見肺不張。
(5)早産兒、未成熟兒、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是嚴重病例的高危因素。首次患病後可有再發,約1/3患者日後可能發展為支氣管哮喘。
【治療措施】
1�倍災⒅瘟萍憂炕だ恚�閤理營養,補充液體,糾止脫水及酸中毒;保持氣道通暢和吸入氣體濕化,可給予氧驅動霧化吸入,霧化後拍背吸痰,加強物理療法。
2�貝�憋喘憋重者給予頭高體位,酌情鎮靜,可給予短期糖皮質激素治療;止喘藥物可選用氨茶堿,必要時可每6~8小時用藥1次。嬰幼兒對氨茶堿耐受性差,應密切注意藥物中毒錶現;β受體興奮藥物應謹慎應用,以免加快心率或誘發心律失常。
3�焙粑�衰竭加強呼吸道管理,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並發心力衰竭者治療參見心力衰竭章節。
4�笨股�素病情嚴重者、病程≥7d者、早産兒、未成熟兒、營養不良、原有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病者或已明確有細菌感染者。抗生素選擇:首選青黴素、羥氨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或第1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唑林、頭孢羥氨苄等。病原明確為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者選用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剋拉黴素等。抗菌藥物劑量見錶31��2。療程一般為5~10d,平均7d左右。對嚴重細菌感染或高危兒及支原體、衣原體感染者,療程需延長至2周或更長。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調整抗生素的使用。
5�痹し攔惴盒�教,普及育兒及常見病預防知識;加強護理,閤理喂養,及時防治佝僂病及營養不良;呼吸道閤胞病毒疫苗尚在研製中。
第1版序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預防、保健一體化綜閤健康服務的要求日益迫切。為使醫務工作者,特彆是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更加方便、有效地實施服務保障,由羅文衛主任醫師牽頭,軍內外50餘名專傢和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醫師參加編寫的《全科醫師手冊》一書即將齣版。
本書是一部綜閤性的工具書,它立足現實,著眼發展,麵嚮基層,突齣實用,汲取瞭近年來國內外許多醫學最新成果,涉獵臨床各科,同時對相關醫學和新的診療技術也作瞭簡要介紹,這對拓寬臨床醫師的知識麵,進而指導實際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願嚮辛勤工作在第一綫的廣大基層醫務人員推薦這本書,供在醫療實踐和繼續醫學教育時學習參考。
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張立平
1994年1月
第7版前言
20餘年來,《全科醫師手冊》先後6次修訂再版,內容不斷充實、完善和更新,受到讀者廣泛好評。已印刷數十次,發行近70 000冊。但也有的讀者認為診斷提示“簡單瞭點”,對此本次修訂作瞭適當補充。為跟上醫學發展步伐,滿足全科醫師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和繼續醫學教育需求,也為彌補6版缺陷與不足,更好地為大眾健康服務,應約修訂再版。
本次修訂,保持6版編寫風格和框架結構,主要修訂內容是:①常見癥狀、危重急癥、各科疾病之“疾病引言”、診斷提示和治療措施,作瞭較多增刪並融入瞭作者的一些成熟經驗;②增刪修改補充瞭部分診療技術和相關醫學理論;③新增瞭中老年常見疾病早期防治與康復為第78章,此章從不同角度較為詳細地介紹瞭疾病的産生原因、發病機製、康復方法和防範措施。本次修訂更加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再提高的需要。
21世紀的中國人在奔嚮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充分認識到有健康纔有未來,在維護健康、延長壽命,對防病治病方麵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醫務工作者必須以豐富的人文和醫學知識,睿智的思維觀念和方法、甘願奉獻的服務精神,滿足大眾健康需求。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標誌性內容主要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優生優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模式。這些是以人為本衛生服務的具體體現,也是編寫修訂本書的原動力所在。通過本書,尤其是第十和第十一篇,全科醫師可以更多地瞭解做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這麼做。可以相信,大眾健康和防病意識增強,全科醫學與專科醫學互補,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支持指導是社區居民之福。
參加修訂者多是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中高級技術職稱並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各類專業人員和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多年的臨床醫師。通過挑選修訂人員、製訂修訂要求、討論修訂內容、多人編寫審稿,從而保證瞭書稿質量的先進性、可靠性、實用性和齣版要求。
藉此機會,感謝多年來厚愛有加的讀者、傾注心血的策劃與文字編輯、參與編寫修訂的作者;還要感謝提齣意見、建議的專傢,參考、引用、藉鑒數據和資料、教科書、文獻專著的作者,以及提供各種幫助的朋友。盡管我們做瞭最大努力,因為學術水平不足、臨床經驗所限、認知能力差異,第7版還會存在缺陷和不足,懇請全科醫師、基層醫師、讀者朋友、專傢學者批評指正,我們不勝感激。
第7版修訂組
2017年8月
拿到這本《全科醫師手冊(第7版)》,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厚實”,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研究生,選擇瞭全科醫學作為我的職業發展方嚮,我深知全科醫學的“博而不精”特點,也正因為如此,我需要一本能夠全麵覆蓋各個醫學領域的參考書。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兒童保健”和“老年醫學”的部分,因為這兩個群體在全科醫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的生理特點和疾病譜都有很大的獨特性,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和掌握。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常見兒科疾病的診療以及老年人常見多發病的處理、閤並癥管理以及晚期照護等方麵的詳細內容。此外,我也在留意書中在“藥物治療”部分的更新情況,希望它能夠包含最新的常用藥物信息、用藥劑量、禁忌癥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這對於我在臨床實踐中安全有效地用藥至關重要。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手冊”,更像是一座知識的寶庫,我渴望從中汲取養分,為我未來的全科醫學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拿到這本《全科醫師手冊(第7版)》時,我懷揣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作為一個基層社區的執業助理醫師,我深知自己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麵對各種復雜多樣的疾病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友,在我遇到疑難雜癥時,能夠提供精準、實用的指導。翻開書頁,厚重的質感和清晰的排版立刻給我留下瞭好印象。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讀其中的每一個章節,但僅從目錄和部分章節的瀏覽,我就能感受到編著者們在內容組織上的精心策劃。從基礎醫學知識的梳理,到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流程,再到一些少見病、疑難病的鑒彆診斷,內容的覆蓋麵顯得十分廣泛。我特彆關注瞭關於心血管係統和呼吸係統疾病的部分,希望從中學習到最新的診療指南和臨床實踐經驗,能夠更有效地為我的患者提供服務,減少誤診漏診的發生,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臨床決策支持的工具或者思路,幫助我在繁雜的病史和檢查結果中,快速抓住關鍵點,做齣最閤適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我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學習夥伴,我希望它能幫助我不斷成長,成為一名更值得患者信賴的醫生。
评分這本書的包裝和裝幀確實挺不錯的,拿到手裏感覺很紮實,印刷質量也很棒,這一點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是一名全科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會接觸到來自各個科室的病人,從感冒發燒的小毛病,到一些慢性病的管理,再到一些初期癥狀不太明顯的疾病,都需要我具備一定的鑒彆能力。所以,對於一本《全科醫師手冊》的需求,可以說是非常迫切的。我翻瞭一下目錄,發現它幾乎涵蓋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科、五官科等等,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在“常見病”部分的處理方式,是希望它能提供簡潔明瞭的診斷流程圖,還是能詳細列齣不同病因下的鑒彆要點,亦或是針對不同的患者群體(比如兒童、老年人)的特殊考量,這些細節會直接影響到我日常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我還在留意它在“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方麵的解讀,因為這些輔助檢查是診斷的重要依據,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圖例或者典型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實用”,而不是流於形式。我希望它能夠成為我案頭必備的一本工具書,在我遇到不熟悉的疾病時,能夠快速找到相關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幫助我做齣更明智的臨床決策。
评分收到《全科醫師手冊(第7版)》後,我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翻閱瞭。作為一個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全科醫生,我每天麵對的病人病情都比較復雜,而且很多時候,病人來的時候癥狀並不典型,這就需要我們具備非常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尤其看重的是這本書的“鑒彆診斷”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思路和方法,能夠幫助我在早期就識彆齣一些比較棘手的疾病。比如,在麵對腹痛的病人時,不僅僅是簡單的腸胃炎,我們還需要考慮是否存在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甚至是腹腔內齣血等情況,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清晰的鑒彆診斷思路。這本書的“治療原則”部分我也非常關注,我希望它能給齣一些符閤基層醫療實際情況的、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而不是一些過於高大上、難以實施的方法。另外,我也在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預防醫學”和“健康教育”的內容,這對於我們基層醫生來說也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指導居民進行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管理。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提升臨床技能、提高診療水平的得力助手,幫助我更好地服務基層百姓。
评分打開這本《全科醫師手冊(第7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厚重的紙張和清晰的排版,這讓我對即將接觸到的知識有瞭初步的好感。我是一名在城市社區醫院工作的全科醫生,每天接待的患者類型非常多樣,從幼兒的常見病到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再到一些需要初步篩查的疑難雜癥,都屬於我的工作範疇。我非常看重這本書在“急診處理”和“常見急癥”方麵的介紹,因為在基層醫療環境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反應的緊急情況,比如休剋、過敏反應、急性中毒等。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清晰、簡潔的急救流程和處理原則,以便我在危急時刻能夠鎮定地做齣判斷和操作。同時,我也期待書中在“慢性病管理”方麵能有更深入的探討,例如如何更好地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慢性病進行長期隨訪、用藥調整和生活方式乾預,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並發癥的發生。此外,我還在留意書中關於“全科醫學的倫理與溝通”方麵的章節,因為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文關懷同樣是衡量一名優秀全科醫生的重要標準。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係,成為一名更全麵、更專業的全科醫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