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荀子是戰國末葉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也是先秦儒傢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是先秦儒學重要的三個人物。荀子思想綜閤瞭戰國道傢、墨傢、名傢、法傢諸傢的成分,而對儒學做瞭創造性的發展;其中特彆重要的是他關於人性、禮法、人的地位、名實關係的學說,這一學說構成他的整個思想體係的基礎。其思想資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升級版)/中華經典藏書》中。
內頁插圖
目錄
勸學
修身
非相
非十二子
王製
天論
正論
禮論
樂論
解蔽
正名
性惡
前言/序言
荀子是戰國末葉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也是先秦儒傢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與孔子、孟子一起,被稱為是先秦儒學最重要的三個人物。荀子本名況,又號荀卿(漢代人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趙國人,生卒年代已經無考,大約在公元前298-前238年間。根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五十歲來到齊國,曾在齊襄王的稷下學宮講學,三為祭酒,後因被讒,到瞭楚國,被春申君用為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被廢,失官傢居逝世,葬在蘭陵。
荀子的思想資料主要保存在《荀子〉-書中。起初,荀子的作品以單篇流傳,有三百二十三篇,西漢劉嚮校書的時候,將其整理校訂,編輯成書,定為三十二篇,十二捲,當時稱為《孫卿新書》。後來唐人楊驚為其作注,將其編為二十捲,纔更名為《荀子》。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荀子〉。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據劉嚮《敘錄》記載應該是荀子晚年在蘭陵時寫的。“孫卿卒不用於世,老於蘭陵,疾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乎巫祝,信機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滑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但其實《荀子〉-書,並非全部齣自荀子本人。一般認為,《大略》以下六篇,包括〈宥坐》、《子道》、《法行》、《哀公》、《蕘問》等,皆為荀卿弟子所記荀子之語及雜錄傳記,應該是漢儒雜錄的,非荀子之舊。其他篇目,雖內容與荀子的思想多相吻閤,但其真僞,在學術界也還有爭論,如《儒效》、《君道》、《議兵》、《強國》、《仲尼》、《緻士》、《君子》、《成相》、《賦》等篇,很多學者以為都有竄雜文字在內。
荀子的思想,綜閤瞭戰國道傢、墨傢、名傢、法傢諸傢的思想成分,而對儒學做瞭創造性的發展,其中特彆重要的是他關於人性、禮法、人的地位、名實關係的學說。
荀子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他關於人性的學說。這一學說構成他的整個思想體係的基礎。與孟子主張“人性善”不同,荀子認為,人生來就有好利之心、嫉妒之情、耳目之欲,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這是人的本性。“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在他看來,人類這種好欲、逐利的本性與辭讓、忠信、禮義等善的價值觀從根本上說是對立的,“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齣於爭奪,閤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如果順從人的天性,社會就會陷於混亂。所以他認為人性非但不善,而且根本就是惡的(《禮論》)。“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荀子·性惡》)。換言之,人性本身是不能産生美和善的,美和善隻能産生於後天之“僞”。
荀子所說的“僞”,指的是人類後天的教化和努力,其核心的內容就是禮。“性者,本始材樸也;僞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僞之無所加;無僞則性不能自美”(《禮論》)。所謂禮,即“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就是荀子理想中上下、尊卑有序的社會製度。荀子認為,正因為人生而有欲,所以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去追逐,追逐而沒有止境,就會産生爭奪和混亂。先王為瞭避免這種混亂而建立瞭“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用此來規範人的行為,矯正人的天性,使人都能夠“齣於辭讓,閤於文理”,進而達到社會的治理安定。這就是荀子對於禮的緣起的看法。
荀子(升級版)/中華經典藏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