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US:A CRASH COURSE ON CREATIVITY
斯坦福傑齣教授、“工程界的諾貝爾奬”美國國傢工程學會戈登奬獲得者蒂娜?齊莉格創意力作!
矽榖創業精英、斯坦福學生人人必上的創意課
六大精進技能、11堂精品課引爆你的創意思維
培養先人一步的競爭力,實現個人跨越式成長!
斯坦福著名教授齊莉格設計瞭一套“創意引擎”模式,分彆從知識、想象力、態度、資源、環境、文化以及六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著手,係統地闡述瞭提高創意思維的工具和方法,幫助我們隨時隨地産生新的創意。
創意引擎六要素:知識(Knowledge)、想象力(Imagination)、態度(Attitude)、資源(Resources)、環境(Habitat)、文化(Culture)。
該模型由內層和外層兩部分組成。內層包含三個因素:知識、想象力和態度。
?知識儲備是發揮想象力的基礎。
?想象力是將已有知識轉化為新想法的催化劑。
?態度是點燃創意引擎的火。
外層也包含三個因素:資源、環境和文化。
?資源指你所處的團體內一切可利用的東西。
?環境指你的生活環境,比如傢庭、學校或者辦公室。
?文化是你所處的團體中體現齣來的集體信仰、觀念和行為。
本書zui突齣的特點是以大量生動、真實的案例解構全書,這些案例包括Twitter、“矽榖式交流”、Facebook的“黑客馬拉鬆”、蘋果公司的創新理念等全球著名企業培養創意人纔的獨到方法,及各行業世界精英們的成功創意思維案例。
這些創意方法,必能幫助你解放大腦、打破思維禁錮,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去發掘奇思妙想,碰撞齣創意火花,開創更有發展潛力的未來。
[美]蒂娜?齊莉格(Tina Seelig)
斯坦福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科技創業計劃(STVP)執行長、全國工科創新中心(NCEPI)主任。2009年,獲得美國國傢工程學會戈登奬,該奬項被稱為“工程界的諾貝爾奬”。著有暢銷書《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
在這本書裏,蒂娜?齊莉格分享瞭她在斯坦福大學的多年教學內容,讓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新傢。
——南希?杜瓦特,杜瓦特設計公司總裁
任何一個渴望激發員工創意的公司都可以從本書裏找到答案,而且蒂娜的很多學生都學會瞭怎樣營造一種鼓勵創意的工作氛圍。
——《財富》
蒂娜認為不僅個人需要創意,團體亦然。渴望提高團隊創意價值的管理者和企業傢可以從本書中得到啓發。
——《圖書館》
很多人認為他人齣色的創意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隻是徒勞。但斯坦福大學的知名教授蒂娜?齊莉格告訴我們:創意是可以輕鬆通過學習獲得的。
——《美國周末》
誰說創意隻能靠自己探索?創意是可以被教授的,蒂娜?齊莉格就做到瞭這一點。她在這本書裏提齣瞭一個新的創新模式——創意引擎,利用它你可以輕鬆地激活體內潛在的創造力。
——史蒂夫?布蘭剋,矽榖傳奇企業傢
我們普遍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後天努力隻是徒勞,但蒂娜?齊莉格推翻瞭這個謬論。在這本書裏,她通過大量的實例解釋瞭怎樣提高我們現有的創造力。
——蓋伊?川崎,前蘋果公司創意總監
序:小小創意無限收益/01
Chapter 01
來場思維的革命
和攝影師一樣換個角度看/003
“尋找需求”從提問開始/006
Chapter 02
聯想成就創意
把不相乾的東西聯係成新奇的創意/017
不一樣的文化和思維總能擦齣創意火花/021
創新等於超越現有的認識和事物/024
在類推法中尋找解決方案/028
Chapter 03
頭腦風暴法
人們往往隻想齣一個辦法就停止思考/033
阿利赫舒列爾的TRIZ快速創新體係/035
積極情感體驗提升想象力/037
啓動“頭腦風暴”開發創意思維/038
頭腦風暴指南/040
Chapter 04
細緻觀察尋找機會
練就一雙“慧眼”,發現隱藏的機遇/053
保持對周圍環境的高度敏感/057
訓練五種感官與周圍環境互動/063
收集積纍觀察結果/066
Chapter 05
營造有創意的環境
場閤不同傳遞的信息也不同/073
獨特的辦公室設計風格可以激發創意/075
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083
營造創意環境的七大因素/085
皮剋斯動畫工作室就像童話王國/089
Chapter 06
約束催生創意
壓縮時間卻讓創意反彈/093
壓力越大創意思維越活躍/095
資源越少,創意越多/099
約束往往催生創意/102
創新也需要完全打破約束/104
Chapter 07
規則裏的新創意
規則也可以為創意思維服務/107
遊戲規則四原則/109
影響創意思維的完美奬懲規則/115
巧妙的激勵製度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118
Chapter 08
激發團隊創意
每一個成員都有巨大的潛能/125
“六頂思考帽”實現瞭思維碰撞/129
有效溝通提升團隊創意思維/132
靈活改變團隊組閤方式/133
遊戲帶來的創意/135
Chapter 09
大膽嘗試纔會有創意産生
敢於嘗試更容易齣新/141
沒有足夠多的嘗試,就不會有偉大的創新/144
失敗也能帶來的意外創意/148
關注信息反饋,及時調整定位和方嚮/151
行動要快,創新要速/155
Chapter 10
陽光心態更有機會獲得創意思維
創意思維更鍾情有成功信念的人/161
睏難中往往隱藏著機會/165
奬勵誘發無限創意/169
創意人纔引領人類未來發展/172
強烈情緒變化也能激發創意/174
Chapter 11
點燃你的創意引擎
什麼是創意引擎模式?/179
影響創意思維的三大內因:知識、想象力和態度/181
影響創意引擎的三大外因:資源、環境和文化/187
Chapter01
來場思維的革命
和攝影師一樣換個角度看
“5加5等於幾?”“幾加幾等於10?”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5加5等於10”,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多瞭。如果把負數和分數都考慮在內的話,更有無數個答案。同是簡單的加法運算,為什麼前一道題隻有一個答案,後一道題卻有無數個答案?答案就在於錶述問題的方式不同。實際上,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答案。提問方式變瞭,答案也會隨之而變。愛因斯坦說過:“如果給我一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鍾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瞭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鍾時間足夠來迴答這個問題。”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對提高想象力特彆重要。角度不同,看到的風景就不同。隻要多加練習,你就能嫻熟地運用這項技能。
拍照就能很好地訓練這種能力。福勒斯特?格裏剋是一位狂熱的攝影師,在加利福尼亞州落葉湖附近開瞭一間攝影工作室。他嚮來訪者演示怎樣通過變換視角來觀察風景。格裏剋先讓他們用廣角鏡頭拍下全景和遠處海邊的樹林,然後逐漸調近鏡頭,拍下一株野花或落在花上的七星瓢蟲。他告訴大傢隻要上下左右變換鏡頭的位置,不用移步就能拍到不同視角的照片。如果從湖對岸或哪個山頂或湖中的小船上拍攝,當然就能拍到更多角度不同的照片瞭。
1968年,雷?埃姆斯和查爾斯?埃姆斯共同拍攝瞭一部精彩的紀錄片《十的力量》,裏麵的鏡頭就不停地變換著拍攝視角。這部片子在網上就可以找到,主要通過獨特的鏡頭介紹我們已知的宇宙:
第一個鏡頭裏我們正在芝加哥湖畔野餐,下一個鏡頭裏我們已經到達宇宙外緣。此後,每隔10秒我們離齣發點(也就是野餐地點)的距離都是上個10秒的10倍,直到看到地球在宇宙中變成瞭一個亮斑。然後以驚人的速度離開宇宙,停在睡熟的野餐者的手掌裏。同樣,每隔10秒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比上個10秒看到的精細10倍,直到看到一個白細胞。最後,在它的DNA分子的碳元素的質子裏結束這次旅行。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瞭可以換個角度從上下、遠近、前後各個方嚮觀察事物。每天我們都站在同一個角度看待身邊的所見所聞,這雖不失為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但這種單一的觀察視角大大限製瞭我們的思?維。
很多時候,我們從不去質疑這種思維習慣,想當然地認為透過它就可以正確認識世界。殊不知,要想提高想象力,必須學會懷疑和改變慣常的思維方式,隻有打破瞭傳統思維的桎梏,纔能全麵地認識事物。同一個體,站的角度不同,觀察到的結果就不同;不同個體,對同一件事即使站在同一角度,對事情的態度仍會不同。比如,對同一件事,孩子與大人的想法不同,專傢、新手與普通人的觀點不同,富人與窮人的態度不同,甚至高個子與矮個子的評論也不同。但每一種觀點都是站在不同的觀察視角得齣的,錶達瞭不同的人對觀察對象的不同認識。
在斯坦福的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學生們學習怎樣與顧客建立共識,從他們的需求中尋找商機,開發齣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産品和業務。當你努力去理解彆人時,實際上你正跳齣自己的思維習慣,站在顧客的立場看待問題。比如,現在要設計一件東西,不管是飯盒還是登月艙,你很快就會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學生們要學習怎樣通過觀察、傾聽、采訪等途徑瞭解他人的需求,然後觀察、分析這些資料,發現其中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尋找需求”從提問開始
另一種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方法就是多問幾個“為什麼”。
邁剋?巴裏在他的“尋找需求”課上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假如我讓你給我建座橋,你可能現在就去;你也可以過來問我,為什麼要建座橋。我可能會說我要到河對岸去。好瞭,這個迴答一下子就給你提供瞭不同的解決辦法。除瞭建座橋,有很多途徑都可以到河對岸,如挖地道、乘船、用索道或坐熱氣球等等。
更進一步地,你還可以問我為什麼要到河對岸去。假如我告訴你我在河對岸上班,和上一個迴答一樣,這個迴答也提供瞭有用的信息,暗示瞭更多的解決辦法,因為很有可能我不用到河對岸上班就能找到其他的謀生途徑。
隻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輕鬆地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之前我在其他地方談到 的重新設計胸卡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我問學生“我們為什麼要有胸卡”時,重新設計胸卡的方案也就不止一種瞭。
在麵對各種挑戰時,能否換個角度看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來看一個例子,1543年之前,人們認為太陽和其他星體都是繞著地球運行的。仰望天空時,似乎地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提齣太陽纔是太陽係的中心,從此糾正瞭人們的錯誤觀念。在當時,“日心說”的提齣改變瞭人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我們後來稱為“哥白尼革命”。從“地心說”到“日心說”,這種變化深刻地改變瞭人們對宇宙的看法,重新定義人類在宇宙中的作用。它鋪平瞭通往近代天文學的道路,並為近代天文學提供瞭新的研究平颱。隻要換個角度看問題,你也能點燃一場新的革命。
有些藝術傢和音樂人特彆擅長讓我們擺脫慣性思維的桎梏,鼓勵我們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以圖形藝術聞名的摩裏茨?科奈裏斯?埃捨爾總拿我們的視覺做文章。我們在看他的作品時常常難以分辨前、後景。他有一幅畫(如下圖),前、後景畫的是遊魚和飛鳥。從上往下看,鳥在前景,魚在後景;從下往上看,魚在前景,鳥在後景。
1952年,作麯傢約翰?凱奇創作瞭一支麯子《4'33"》(讀作4分33秒),可由任何一種樂器獨奏或閤奏。整個演奏過程中,所有演奏者靜靜地坐著,樂器被靜靜地放在一旁。這支麯子備受爭議,它最初的創作意圖是想讓聽眾聆聽觀眾席上發齣的聲音,去注意一直包圍著我們的天然音樂,而不是舞颱上的錶演。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著名小提琴演奏傢約夏?貝爾的。他通常在坐滿瞭贊助商的劇院裏錶演,為瞭看他的演奏,這些贊助商不惜花費幾百美元。2007年,《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傢基恩?溫加滕請貝爾在華盛頓的地鐵站演奏,觀察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對貝爾的反應。那天,貝爾一身休閑裝扮,戴著棒球帽,他的斯特拉迪瓦裏小提琴演奏的是一些美妙絕倫的麯子。溫加滕在站颱安裝瞭一颱隱形攝像機,記錄路人的反應。那天總共有1097名路人從貝爾旁邊經過,盡管麯子還是舞颱上錶演過的那些麯子,但隻有7人停下來聽他演奏。45分鍾後,貝爾共收到32.17美元的小費,其中有20美元是一個認齣他的路人給的。當演奏地點不是舞颱、聽眾不再是坐在觀眾席上時,盡管麯子還是一樣優美,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貝爾的存在。在那些路人眼裏,貝爾失去瞭在舞颱上的那種耀眼光芒。
每天我們都可以試著換個角度看世界。比如,把一塊石頭或一截浮木放到展颱上,它們就變成瞭藝術品,把你的年輕助理當成未來的CEO(首席執行官),或坐到地闆上觀察小孩是怎樣觀察周圍的。此外,還可以通過主動改變周圍環境來解決問題。
在綫音樂商店CD baby的創始人德雷剋?西弗斯在TED(注:TED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首字母縮寫,是由剋裏斯?安德森創立的一個基金會)做過一次題目為《怪事還是僅僅與我們不同而已?》的演講,演講中提到日本的城市規劃。在美國,街道都有自己的名字,建築也有自己的編號;但在日本,隻有街區纔有名字,街道隻不過是街區與街區之間沒有名字的地理地帶而已,而且街區的編號不是按地理位置而是按竣工時間排序的。對那些從小在街區長大,看著新建築一棟棟齣現的當地人來說,這樣的命名方法一點兒也不奇怪。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都有兩種不同的做法。能否明白很多事情並非隻有一種解決方法,然後換個思考角度,找到其他適閤的解決途徑,這就要看你自己瞭。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隻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纔對。比如,我們自認為什麼場閤該穿什麼衣服,該怎樣和彆人打招呼,一日三餐該吃什麼。但是,隻要去中國、墨西哥、巴基斯坦或者韓國做一次簡短的旅行,你就會發現,這些國傢處理上麵三種情況的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假設你要吃早餐,在中國餐館服務員會端來鮮蝦大米粥和皮蛋,在墨西哥餐館你會吃到玉米煎餅,在巴基斯坦你會喝到一種用羊肉熬製的湯,在韓國你肯定吃到泡菜瞭。
在飲食這方麵,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廚師完全重新定義瞭餐館的作用,顛覆瞭傳統餐館的樣子。傳統的餐館希望能一直吸引顧客,努力培養一批忠實的顧客。但有些創意餐館不在一個地方長久經營,不停地流動。這種流動餐館很像邊走邊演的馬戲團,它的裝飾、菜單、服務生和宣傳都有彆於傳統的餐館。
無論在哪裏,各種行業都需要創新精神。英國連鎖超市巨頭特易購公司為瞭持續提高市場份額,急需找到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調查發現,顧客太忙,很難抽齣時間去超市購物,於是決定主動把超市帶到顧客身邊。他們提齣瞭一種全新的服務模式,將超市貨架上的食物拍下來,然後把等比例的海報貼到地鐵站。消費者在等車的時候,利用手中的手機拍下所需食品的二維碼,然後通過信用卡付賬。晚上,當他們迴到傢中時,這些貨物早已送達。這種新的購物方式極大地提高瞭特易購的營業額。
創新人人都可以做到。要想在不斷變化的市場和不斷更新的技術革命中立於不敗之地,所有的公司都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柯達公司一直將自己定位為相機生産和膠片攝影公司,數碼相機的問世使膠片攝影成為曆史。由於思想保守,柯達公司未能及時從事數碼相機的生産,終遭慘敗。相反,Netflix通過電子郵件銷售電影DVD光盤,從而避免瞭失敗的厄運。在新技術麵前,Netflix公司及時更新自己的市場定位,不僅從事DVD光盤的銷售,更把電影銷售作為主打方嚮。當科技的更新使網上電影銷售成為可能,Netflix公司早已準備好要隨時踏進這一新市場。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圖書銷售業。亞馬遜本來隻從事紙質圖書的銷售,當市場環境變化後,它立刻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新增電子圖書的銷售,還設計瞭專用的電子圖書閱讀?器。
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有時可以帶來新的商機。
Bespoke公司的創始人斯科特?薩米特,為需要假肢的殘疾人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假肢定製途徑,創造瞭無限商機。Bespoke這個詞源於古英語,指“為顧客量身定做的”。斯科特?薩米特的公司就是專門為殘疾人定製假肢的。正是看到一些戴假肢的人,由於行動不便內心難堪,極力想掩飾自己的假肢,纔使斯科特?薩米特萌生瞭創辦Bespoke公司的念頭。他認為假肢不僅要用起來方便,也要滿足時尚需求,所以他決定生産比普通假肢更酷的新式假肢。
Bespoke公司使用一種先進的3D印刷術來製造假肢。設計師首先掃描顧客健康的肢體,對照著它設計齣假肢模型,最後用顧客希望的能體現他們生活特點的材料進行外層包裹。比如,假肢的外錶可以酷似西部牛仔穿的皮靴,或者可以給它刷上一層鉻,和摩托車完美匹配,或者設計成能搭配時尚禮服的蕾絲狀。這些假肢不僅使用方便,更是一種時尚標誌。顧客在公共場閤時也不再感到尷尬,從而將傳統假肢的功能由力學層麵擴大到時尚標誌。
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同樣也重新定義瞭何為教師、何為學生。
在傳統的曆史課堂上,學生人手一本枯燥的課本,按老師要求把書中提到的事實和日期完整地背誦下來。但是隻要退後一步,重新審視教學目標,你就很可能設計齣完全不同的課堂形式。舊金山的聯閤校區就是這麼做的。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的老師們重新設計瞭曆史課的授課方式,極大地調動瞭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由以前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積極的參與?者。
據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的院長迪波拉?史提皮剋講,現在高中曆史課已有很大變化。如果要學習某段曆史,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隻靠課本。現在他們能接觸到大量的真實史料,如某個時期各個階層寫的書信的復印件、當時的地圖,以及對那段曆史持不同觀點的當地報刊、文章。由艾比?瑞斯曼和山姆?溫伯格負責的“像史學傢一樣去研讀”曆史課程方案,就提倡學生聆聽各種不同的聲音,獨立思考,對特定曆史形成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學生之間互相辯論。這種教學模式加深瞭學生對資料的理解,提高瞭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激發瞭他們的求知欲。
為瞭檢驗這種利用真實史料授課的教學方法的效果,課程方案負責人將傳統課堂的學生成績與新式課堂的學生成績加以比較,結果發現前者的成績遠低於後者。除瞭成績上的差異外,新式課堂的學生對曆史學習還錶現齣更多的主動性和激情。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曆史研究員,不自覺地培養批判性思維,這些都是傳統課堂無法提供的。通過重新定義課堂授課方式,學生們接觸到瞭各種各樣的常常對立的資料,這幫助學生學會換個角度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這裏有一些有趣的訓練方法,可以幫你練習換個角度看問題。“分析笑話”是我最喜歡的方法之一,通常這會很有趣,因為笑話往往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峰迴路轉,引你發笑。
下麵來看一個例子:
一天,天氣不錯,兩位男士正在打高爾夫球。其中一個人正要發球時,一列葬禮隊伍從旁邊的墓地經過。這位男士停下來,脫下帽子,然後對著葬禮隊伍鞠躬。另一位男士贊道:“哇,真沒想到你這麼體貼人!”這位男士迴答:“這一點我起碼還是能做到的,畢竟和她結婚在一起生活也有25年瞭。”
不難發現,那位男士的最後一句話一下子推翻瞭我們之前的理解。當我們得知那位過世的人是他的妻子時,他不再是最初那位體貼的紳士,而是一個十足的渾蛋。
在電影《粉紅豹》裏也有一段經典的笑話:
探員剋魯索問酒店的服務人員:“你的狗會咬人嗎?”服務人員迴答說不會。
然後,剋魯索彎下腰摸摸旁邊的狗,說:“狗狗真乖。”沒想到剋魯索的手立馬被狗咬瞭。他嚮服務人員質問道:“你不是說你的狗不會咬人嗎?”服務人員的迴答是:“它不是我的狗。”
同樣,原來他們談論的不是同一條狗。隻要認真分析一下笑話,你就會發現幽默往往在話題轉換時産生。
換個角度看問題能讓你看到彆人看不到的一麵,但要想獲得這種能力你就要付齣努力,心無旁騖,不斷練習。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樣你就能養成新的思維習慣。總之,所有這些方法都是為瞭讓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進行創意性思?考。
序小小創意無限收益
整張考捲上隻寫著一個詞—— “挑釁”。你要圍繞這個詞寫一篇文?章。
直到最近,申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的學生還必須參加一項特殊的考試。這項考試要求考生圍繞一個詞寫一篇文章,所有的考生都害怕這樣的考試。他們會各自拿到一張寫有“無罪”“奇跡”“水”或“挑釁”的卡片,然後在3個小時內圍繞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和聯想,寫一篇文章。
這樣的考試不存在標準答案,但是,考生的知識儲備和創意思維能力都能從他們的文章中反映齣來。《紐約時報》曾引用一位牛津大學教授的話:“考題的公布總能讓人們興奮。”據報道,每年都有很多非考生聚集在學院外麵,盼著裏麵傳齣考題的相關消息。把已有知識儲備當作支點,我們就可以對任何所見所聞,甚至是一個詞語,展開聯想。這樣的考試進一步印證瞭這個事實。
目前大多數人還不具備這樣的創意思維,他們不明白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創意思維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保證,具備瞭這種能力,就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獲得成功,麵對問題也就有更多的解決方案。創意思維力提升後,你會發現睏難中孕育著潛能,阻礙中隱藏著機遇,每一次的挑戰亦提供瞭突破創新的機會。在我們身邊,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無論是科學技術、教育,還是藝術,各個領域的傑齣人士都是些善於創新的人。然而,學校很少告訴學生該怎樣運用創意思維創造性地解決遇到的問題,甚至人們普遍認為創造力、創新能力都是不能通過學習獲得的。
遺憾的是,常常有種觀點認為“想法很廉價”。這種看法完全錯誤,它低估瞭創意思維的價值。事實上,想法一點都不廉價。它們不需我們的任何花費,卻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瞭想法,纔會有創新,纔能促進經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免於陷入重復和停滯的境地。想法如同吊車,將我們從呆闆的泥潭裏拉齣來,踏上發展之路。沒有創意思維,生活必定單調乏味,生活質量也會下降。生活中最大的失敗其實不是執行力不夠,而是想象力匱乏。正如著名的美國發明傢阿倫?凱所說:“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是創造它!”每個人都是自己未來的創造者,而創造未來的核心就在於創意思維。
以一個詞語為主題,寫齣一篇文章,這樣的考試極好地闡述瞭一個道理:一句話、一件物品、一個決定或一次行動都孕育著創新。在萬靈學院舉行的為期數天的各種考試中,這項考試被稱為“世上最難的考試”。它不僅要求考生要有廣闊的知識麵,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馬修?愛德華?哈裏斯曾參加瞭2007年的考試,他要以“和諧”為題寫一篇文章。在《每日電訊報》上他迴憶道:“(當時)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廚師,把冰箱翻瞭個遍,想找到些作料,奢望把那道根本做不齣來的湯做齣來。”這個巧妙的比喻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道簡單的湯,大到重大國際問題,處理起來都需要創意思維。
我在斯坦福大學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執教,開設瞭一門關於創造和創新的課程。我的全職工作則是擔任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科技創業項目的執行主任。該項目旨在幫助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培養他們在把握機遇和創造性解決國際問題時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在第一節課上,我給學生布置瞭一項很簡單的任務:重新設計他們的胸卡。我告訴學生們,我一點都不喜歡他們現在的胸卡,因為這些卡片都太小瞭,不方便閱讀,而且上麵也沒有注明我想要的全部信息。更令人尷尬的是,還有人常常把他們的名字標在皮帶扣上。當學生們想到他們也曾為這個問題煩惱過時,都笑瞭。
15分鍾後,原本掛在脖子上的胸卡已被裝飾得漂亮起來,被小心地彆在襯衫上,上麵用大號字體寫著他們的名字。這個任務順利完成後,他們愉快地準備迎接下一個任務。但是,我並沒急著結束這個任務……我把所有重新設計的卡片收集起來,然後把它們統統塞進瞭碎紙機。學生們吃驚地看著我,好像我瘋瞭一樣。
接著我問:“我們為什麼要有胸卡?”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認為這個問題太可笑瞭。答案不是明擺著的嗎?不就是想讓彆人知道我們叫什麼嗎?但是,他們馬上就意識到他們之前從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簡短的討論之後,學生們明白胸卡原來有多種用途。它可以促使兩個陌生人進行交流,幫助我們避免忘記彆人姓名的尷尬,還可以使我們迅速瞭解我們的交談對象。
通過對胸卡作用的深入探討,他們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瞭怎樣與彆人溝通,怎樣使彆人願意主動接近自己。這種形式的課堂交流也讓他們學會瞭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打破傳統胸卡作用的桎梏,尋找新穎的解決方案。
其中一組拋棄小尺寸的胸卡,設計瞭一件獨特的襯衫。上麵用文字和圖片注明穿者的居住地、體育愛好、最喜歡的音樂以及傢庭成員等信息,從而極大地豐富瞭胸卡的內容。與傳統的彆在襯衫上的小尺寸胸卡相比,這件襯衫本身就類似於一張胸卡,上麵提供瞭大量信息。
另一組認為,在與陌生人碰麵時,如果能獲得對方的信息將是很有用的。它可以促進交流順利進行,避免交談過程中齣現令人尷尬的沉默場麵。因此,他們做瞭一個耳機模型,這個耳機詳細地嚮你傳遞所需信息,比如對方姓名的發音、工作地點以及你們的共同好友等等。
與上一小組不同,第三組認為瞭解對方的想法遠比簡單地搜集大堆的信息更能保證高效的溝通。他們設計瞭一套彩色手鏈,每一種顔色代錶一種心情,如綠色錶示心情愉快、藍色暗示內心憂傷、紅色說明壓力巨大、紫色代錶幸運……利用不同顔色的手鏈,人們就可以嚮彆人傳遞豐富的情感變化,促進陌生人之間初次溝通的順利進行。
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嚮學生們傳遞一個重要的觀點:所有問題都可以被創造性地解決。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辦公室、教室、臥室或者後院,你就會驚奇地發現你所見到的一切,甚至小小的胸卡,都有創新的空間。
創意思維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資源,可以隨時拿來使用。孩提時,我們本能地傾嚮於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好奇去探索周圍復雜的世界。身邊的一切東西我們都要親自驗證。我們會把物品拋齣去看它能落多遠;把瓶罐敲響聽它們會發齣什麼樣的聲音;到手的東西也要親自捏一捏,感受一下它的手感;還常把廚房裏的各色作料混在一起,嘗一嘗它的味道;和朋友們一道編齣各種遊戲;幻想著生活在其他星球又會是什麼樣子。那時候,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絕對的自信,身邊的大人們也營造瞭適宜培養想象力的環境,鼓勵我們多想象、多創新。
然而,長大後社會期望我們嚴肅起來,努力工作,有一定的成就。實際上,在我們現在工作的地方到處充斥著一種現象:越來越強調要規劃未來,為未來做準備,卻不鼓勵人們好好體驗現在。麵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在努力滿足它的要求的過程中,漸漸丟掉瞭與生俱來的好奇和創意思維。我們不再盡情玩耍,開始專注於工作;我們仍利用想象力,卻是為瞭更好地執行任務;我們學會瞭批判新觀念,對它們評頭論足。隨著生活態度的轉變,創意思維能力在我們身上開始慢慢枯萎。
幸運的是,人類的大腦結構天生就有利於創意思維能力的發揮,而且激活和開發大腦中潛在的創意思維並不是一件難事。人類的大腦,在結構上極其復雜,在功能上最適宜創新,是由功能單一的一群神經細胞經過上百萬年演變而來的。它隨時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根據環境的需要第一時間做齣最恰當的反應,因此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次互動、每一個決定都是大腦對特定環境的反應。事實上,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能找到不同的辦法,這恰恰證明我們生來就有用之不竭的創意思維。
諾貝爾奬得主、神經科學傢埃裏剋?坎德爾曾說過,大腦是一颱創意機器。現在我們知道,位於前額正後方的額葉決定著大腦能否産生富有創意的想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查爾斯?林姆教授對大腦的初步研究錶明,人們在進行創意性思考時,大腦中負責自我監控的那部分處於休眠狀態。查爾斯?林姆教授利用可以顯示大腦各個區域代謝活動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來研究爵士音樂傢和說唱歌手的大腦活動。在這些藝人接受核磁掃描時,他們要即興錶演一段音樂。在他們錶演的過程中,查爾斯?林姆教授發現額葉中負責決策判斷的那部分不太活躍。這就錶明在進行創意性思維時,大腦自動關閉瞭對新想法的抑製功能。一般情況下,大腦的自我監控功能對我們很重要,它保證我們不會想到什麼說什麼,想乾什麼乾什麼。然而,當我們進行創意性思考時,這種優勢就變成瞭劣勢。因此,那些極富創意思維的人顯然懂得在必要時怎樣關掉這部分功能,使新穎的念頭不受抑製地生成,讓想象力自由馳騁。
許多世紀以來,人們懷疑自身具有創意思維,認為外界纔是激發創意思維的源泉。古希臘人信奉掌管文學藝術的繆斯女神,祈求擁有她的能力。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寫詩的時候,也常常呼喚他的繆斯,懇求她的幫助。生活中靈感的誕生往往需要被激發,因此期望從繆斯那裏獲得靈感的做法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現在我們知道隻有自己纔能喚醒體內的創意思維。
許多人不相信創意思維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他們認為創意思維是天生的,不會因後天學習而改變;如果你不具備創意思維的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你。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利用一套閤理的訓練方法,配閤一定的環境因素,想象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現在的確存在這樣的訓練方法,隻要閤理利用這些條件,創新能力必然增強。遺憾的是,由於這些訓練方法很少被正式介紹給大傢,大多數人誤認為創新很神秘,其實創新不過是思維習慣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産物。
創造意味著推陳齣新,敢為天下先,因此藉助一些方法來提高創意思維似乎有悖創意思維的本性,但我們最需要的正是這些方法。科學傢們采用可靠的科學方法來設計實驗,同樣一套閤理的用於産生思想的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意思維。迴想一下,我們現在能嫻熟地運用科學方法來指導實驗,也是得益於小時候的學習。剛開始的時候,為瞭揭開神秘世界的運行規律,我們必須先學會怎樣提齣假設並驗證這些假設。也就是,提齣深刻的問題,列齣所有的假設,通過實驗尋找答案。經過反反復復的實踐,這套方法使用起來纔會得心應手。
這種科學方法在探索世界奧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果不滿足於“發現”而想要“發明”時,我們就另需一套工具和方法瞭,它就是“創意思維”。科學方法和創意思維雖是兩套不同的方法,但它們的本質是一緻的:揭開創新之路的奧秘,指明通往創新大門的方嚮。各個領域傑齣的科學傢和創新者實際就是依靠科學方法和創意思維不停地往來於“發現”與“發明”之間。最優秀的科學傢往往也是最嫻熟的創新者,他們總能提齣新穎的問題,設計齣獨特的實驗來驗證假設。是時候把培養創意思維像教授科學方法一樣從孩童時就列入我們的教育重點瞭,是時候把創意思維當作一種終身教育瞭。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時我們已不同程度地運用到創意思維。有些創意的結果是暫時的、容易被忽視的,如用鞋支門,把書角摺起來作為書簽,或者做飯時沒有某種作料就用廚房裏現有的其他東西代替,等等。我們很清楚地知道該怎麼應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小事,因此也就不把它們當作創意思維的結果瞭。然而,有些創意足以促生一個新行業。我們使用的日常用品,如鬧鍾、紐扣、撲剋牌、手機、尿不濕、門把手、眼鏡等,所有這些東西曾經是某個人創意思維的産物,是他們麵對生活中的難題或抓住瞭創新機遇創造齣來,然後把它們介紹給世界的。
每時每刻都有不同問題等著我們去處理,有各種境況等著我們去改善,創新性産品等著我們發明齣來。我們遇到的每個問題、每次挑戰都蘊藏著商機,能否抓住它取決於我們的創意思維。令人難過的是,同個體一樣,大多數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就不再鼓勵創新瞭。他們把創意思維鎖住,拋棄想象力,隻關心執行力。肌肉不常用的話會萎縮,創意思維經常被忽視的話也會退化,這將是我們極大的不幸。在不斷變化的環境麵前,盲目發展的個體和組織終將與富有創新精神的對手相差越來越遠。
創新型公司深知他們團隊裏多麼需要有能夠應對突發事件的創新型人纔。榖歌招聘員工時,應聘者不僅要迴答一些關於軟件或市場方麵的專業問題,還要麵對一些考查創意思維的問題,如“一輛校車能裝下多少個高爾夫球”“全世界共有多少個鋼琴調琴師”“假如你縮小到隻有一枚五分錢硬幣那麼高,隨後被扔到一個空的玻璃攪拌器裏,攪拌刀片將在六十秒後開始運轉,你該怎麼辦”。所有這些問題旨在篩選齣那些麵對無標準答案的難題時仍能應對自如的應聘者。
許多科學傢一直努力將創意思維量化,設計瞭很多測試來計算創意商數,如讓你迴答些一枚麯彆針、一個信封、一塊磚或一張紙有多少用途之類的問題,而你的得分就取決於你能給齣多少種不同的答案。科學傢們相信得齣答案的多少基本代錶瞭智力的高低,那麼創意思維測試也不失為一種測量創意思維的好方法。麵對同樣的測試題,有人僅能想到幾種不同的用途,有人卻能給齣很長的答捲。人們認為麵對一件簡單的東西你能想到的用途越多樣化,你富有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就越強。
在我看來,這樣的測試就像高難度體操錶演前的熱身運動,非常有趣,盡管測試要比熱身運動簡單得多,而且測試的目的是檢測你是否具備創造性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體操比賽的結果,其中包括是否訓練有素、是否有取得好成績的強烈願望,以及比賽設備是否閤適等等。同樣,影響創意思維的因素也很多,其中包括知識、動機和環境。在考查創意思維時,這些因素和“麯彆針有多少用途”或“怎樣逃齣玻璃攪拌機”一樣重要。此外,不僅有個體創意思維,還有團體創意思維、組織創意思維和社區創意思維。因此提到創意思維時,要把影響它的個體素質和周圍環境全部考慮在內。
我在創意課程裏,指導學生認識影響創意思維發展的內外因素。課堂形式新穎多樣,有研討會、案例分析、創意設計、模擬遊戲、實地考察旅行,有時還拜訪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的知名人士。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學好抓住機遇、開放思維、質疑假設、重審問題。課程結束時,他們已掌握瞭一套促生新觀點的思維方法。
課堂上,學生要完成一些不同的任務,每個任務都是為培養創意思維而設計的。專業不同的學生們聚在一起,組成瞭跨學科小組。這樣組建小組的方法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我們今天麵臨的大多數問題都需要瞭解來自不同背景的觀點後纔能得以解決。
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將置身於各種各樣的有利於培養創意思維的環境裏,學習怎樣創建一個最適宜創新的企業。我們通過研究企業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來提高團隊的創意思維,如重新設計物理空間、更改工作紀律和激發團隊的工作激情。我們參觀許多公司,觀察它們如何利用環境開發創意思維。學生們與公司的領導交談,瞭解他們怎樣通過製定政策鼓勵創新。
根據我多年從事創造與創新教學的經驗,我可以肯定地講,創意思維是可以培養和提高的。本書在接下來的幾課內容中將會重點、詳細地介紹幾種提高創意思維的工具和方法,並配以鮮活的例子加深你對理論的理解。這些方法可以幫你更好地抓住機遇、開放思維、質疑假設、重審問題;教你怎樣重新布置辦公環境,激發員工的創意思維。最後,本書還講述瞭動機和態度,即是否願意嘗試新想法,有沒有剋服睏難的決心,能否容忍新想法,以及它們是怎樣影響創意思維的。
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影響,不能孤立存在。我設計瞭一個新模型“創意引擎”(如下圖所示),它清楚地說明瞭所有因素是怎樣共同發揮作用,又相互影響的。我之所以給這個模型命名為“引擎”,是因為這個詞同“獨創的”一樣,都是源於拉丁語,指與生俱來的天賦。我用這個詞是想提醒大傢,模型中提到的各種能力其實我們生來就有。我之所以設計這個模型,就是想給大傢提供一些可以直接拿來測試和提高個體、團隊、組織或社區創意思維的工具。
創意引擎
六要素:知識(Knowledge)、想象力(Imagination)、態度(Attitude)、資源(Resources)、環境(Habitat)、文化(Culture)。
該模型由內層和外層兩部分組成。內層包含三個因素:知識、想象力和態度。
?知識儲備是發揮想象力的基礎。
?想象力是將已有知識轉化為新想法的催化劑。
?態度是點燃創意引擎的火。
外層也包含三個因素:資源、環境和文化。
?資源指你所處的團體內一切可利用的東西。
?環境指你的生活環境,比如傢庭、學校或者辦公室。
?文化是你所處的團體中體現齣來的集體信仰、觀念和行為。
這個創意思維模型看起來似乎很復雜,但我會在書中對這六種因素逐一講解,探討它們是怎樣共同激發創意思維,又是怎樣互相作用的。你會發現,隨著對這六種因素和創意思維的深入探討,“創意引擎”模型準確地抓住瞭它們之間的關係。本書的重點放在可以直接控製的那部分因素:想象力、知識、環境和態度。隻要認真閱讀本書,使用書中提到的各種方法,你將逐漸學會啓動自己的“創意引擎”。
第一課到第三課講述怎樣通過重審問題、發散思維和質疑假設來提高想象力。第四課講述的是怎樣通過提高洞察力來加強知識儲備。第五課到第八課分析瞭周圍環境中可能影響創意思維的各種因素,如物理空間、規則限製、創新鼓勵和團隊動力等等。第九課和第十課討論瞭主觀態度,即是否願意嘗試新想法,有沒有剋服障礙的決心,能否容忍新想法,以及它們是怎樣影響創意思維的。第十一課研究各個因素如何共同作用纔能産生強大的創意思維。
在閱讀中你會經常看到一個觀點:是否具有創意思維不僅要看你有沒有新穎的想法,還要看你是否確實將想法落實。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揭秘怎樣發動你的創意引擎。你將會深切體會到每個詞語、每件東西、每個想法都提供瞭創新的機會。新想法的産生不需要什麼花費,但它帶來的成果卻是難以估量的。
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好评!
评分值得一看,推荐……………
评分好
评分好评!
评分好
评分值得一看,推荐……………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