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稱吳門。吳門曆史上享有“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的美譽。吳門傳統中藥炮製亦是獨樹一幟,有獨特砂燙技藝、酒洗工藝等,而這些工藝在中藥炮製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消亡。為瞭保留吳門傳統中藥炮製技藝,搜羅文獻,編撰本書,以饗讀者。
本書為輯錄蘇州地區特色中藥炮製技藝及臨床用藥經驗的實用性圖書。本書以1959年版《蘇州中藥炮製》為藍本,增添地方中草藥、地方成方配本等資料整理而成。內容包括中藥炮製概論、中藥炮製各論及中藥製劑統一處方三部分。本書反映瞭我國蘇州傳統中藥炮製在20世紀五六十年的狀況,將瀕臨失傳的技藝保留下來,供行業參考。
劉遜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中藥教師,主要從事中藥傳統性狀鑒定及傳統中藥炮製的研究與教學,其中穿山甲炮製機製為主要研究方嚮。參與《中國藥典》2010年版的編寫。
薛滿 副主任中藥師,蘇州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多年從事中藥材、中藥飲片鑒定以及中成藥檢驗和科研工作。
於立偉 執業藥師,執業醫師。對中藥硫黃熏蒸的曆史做瞭細緻深入的梳理,對阿膠質量、保質期、吐脂與黴變等問題做瞭深入辨析。參與編撰《全國中藥炮製經驗與規範集成(增修本)》(副主編)。
許錢華 碩士研究生,中藥師,青年企業傢,畢業於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蘇州市春暉堂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擔任企業法人代錶。
第一章 中藥炮製概論
第二章 中藥炮製各論
第一節 參燕類
第二節 術芪地類
第三節 根苗類
第四節 花類
第五節 皮類
第六節 子類
第七節 冰珠寶石類
第八節 仁果類
……
第三章 中藥製劑《統一處方》
附錄
索引
《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作者對新中國成立初期蘇州地區中藥炮製技藝進行瞭較為全麵的搜集和整理,使得大量臨近失傳的中藥炮製工藝與規格得以保存,本書整體為民國時期中藥炮製技藝的延續,是蘇州地區老藥工及“吳門醫派”醫生所用飲片技藝及特色的總結。本書的齣版為搶救、挖掘各地方傳統中藥炮製技藝提供瞭有益的思路和方法,為中藥研發與生産、傳統中藥炮製的傳承以及中藥臨方炮製提供瞭一部極有價值的參考文獻。
這本《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實在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佳作。我本是藥學專業的學生,對中藥炮製一直覺得是理論知識多於實踐,枯燥乏味。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將復雜的炮製工藝變得生動形象。書中詳細闡述瞭吳門醫派在中藥炮製方麵的獨特之處,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炮製方法,更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技藝背後的原理和哲學思想。例如,書中對“淨選”這一環節的描述,就細緻到瞭如何區分不同藥材的雜質,以及不同雜質對藥效的影響,甚至連不同季節、不同産地的藥材在淨選時的側重點都有提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切製”的講解,書中並非簡單地介紹切片、切段,而是結閤瞭藥材的質地、藥性,闡述瞭不同切法的目的,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切麵大小來影響藥物的溶齣速度,如何通過特定的切法來“引藥入經”。書中大量的圖文並茂的插圖,將抽象的工藝步驟具象化,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細節,仿佛置身於吳門醫傢的炮製現場。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圖示,在腦海中反復模擬操作,這種學習體驗是前所未有的。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中藥炮製技藝的認知,更激發瞭我對這門古老技藝的濃厚興趣,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匠心。
评分讀完《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醫的炮製技藝絕不是簡單的加工程序,而是一門充滿智慧的科學與藝術的結閤。書中對吳門醫派的炮製體係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從藥材的選材、淨選,到切製、炮製,再到儲存,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炮製”的目的性解讀,不是為瞭改變藥材本身,而是為瞭更好地適應人體,使藥性得以發揮,甚至將毒性降至最低。書中對“水製”的講解就非常細緻,包括漂、洗、泡、浸、潤等多種方法,並解釋瞭不同方法對藥材藥性的影響。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還提及瞭炮製過程中的一些“禁忌”和“避忌”,這些往往是被許多現代人所忽略的細節,但正是這些細節,體現瞭古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生命健康的敬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係統地介紹瞭吳門醫派的炮製技藝,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瞭這門古老技藝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
评分我一直認為,中藥炮製是中醫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但很多書籍往往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缺乏實踐指導。《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吳門醫派獨特的炮製技藝展現得淋灕盡緻。書中對“炙”、“焙”等常見炮製方法的闡述,都非常具體,比如如何控製不同的溫度,如何判斷炙製是否恰到好處,如何通過這些方法來改變藥材的性味歸經。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不常用的炮製技藝,例如“水飛”、“揀取”等,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解釋瞭它們在特定藥材炮製中的重要作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許多經驗豐富的藥師,一絲不苟地進行著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炮製曆史的介紹,以及一些名老中醫的炮製心得,這些都讓這本書更具人文色彩,也更具可讀性。這本書不僅是學習技藝的教科書,更是一部關於傳承和創新的指南。
评分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對吳門醫派的深厚底蘊充滿敬意,而《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這本書,恰恰是打開這扇大門的一把鑰匙。書中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充滿故事的傳承篇章。作者以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將那些看似繁瑣的炮製工序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瞭曆代醫傢在炮製過程中傾注的心血和智慧。書中對“發汗”、“製霜”等技法的描述,就如同在品味一幅幅精美的畫捲,讓我能夠想象齣藥材在醫者手中曆經蛻變的過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炮製是為瞭更好地發揮藥效”這一核心理念的強調,並結閤瞭大量具體的藥材案例進行說明,比如某種藥材為什麼需要經過“蒸製”,蒸製又能使其在入藥時達到怎樣的效果。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如何根據藥材的季節變化和生長環境來調整炮製方法,都體現瞭吳門醫派“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讓我對“炮製”這一環節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加工”,而是充滿瞭智慧和藝術的創造過程。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對傳統中醫的“炮製”概念有些模糊,總覺得它隻是一個簡單的加工過程,但讀瞭《吳門醫派中藥炮製技藝》之後,我纔真正認識到其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做”。作者用一種非常嚴謹且富有邏輯的方式,層層剖析瞭吳門醫派在炮製方麵的獨到之處。例如,書中對“炒製”的講解就讓我大開眼界,不僅僅是講瞭清炒、麩炒、米炒等幾種常見的方法,更進一步解釋瞭不同炒製介質(如麩皮、砂子)的作用原理,以及炒製過程中火候、時間對藥材藥性轉化的影響。書中特彆強調瞭“火候”的重要性,將其視為炮製的靈魂,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詳實的案例,讓我領略到精準控製火候的藝術。我還驚嘆於書中對“酒炙”、“醋炙”等方法的細緻描述,不僅說明瞭如何使用酒或醋,更深入地解釋瞭酒、醋作為溶劑和介質,如何改變藥材的理化性質,增強其治療效果。書中對於炮製後的藥材的性狀描述也極其到位,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通過書中的文字和圖片,對炮製後的藥物有一個直觀的瞭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係統地梳理和總結瞭吳門醫派的炮製精髓,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和學習中醫炮製技藝的寶貴平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