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東方 居住空間XV

禪意東方 居住空間XV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瀅,馬勇 著
圖書標籤:
  • 禪意設計
  • 東方美學
  • 居住空間
  • 室內設計
  • 傢居裝飾
  • 日式風格
  • 簡約風格
  • 空間規劃
  • 文化藝術
  • 生活美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65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852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96
字数:1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1.定位精準,知識性強;
2.一綫知名設計師作品年度巨獻。

內容簡介

《禪意東方 居住空間XV》為“禪意東方”係列圖書第15輯,“禪意東方”係列圖書每一輯都精選案例,優中選優,緊隨東方風格設計新潮流、新熱點、新主題,為讀者全麵展示年度東方風格設計新風嚮。本書臻選本年度40多個全球新東方風格案例,皆為一綫名師打造。中式風格空間富有東方情韻與雅緻禪意,東方文化之精髓皆濃縮於空間之內。空間氣韻與空間錶現手法皆是本書要呈現的重點內容,年度經典之作,思想性、藝術性、參考性與鑒賞性兼具。

作者簡介

黃瀅,歐朋文化主編,專注於空間環境設計類圖書的編輯齣版,熱愛東方文化,大力推崇將文化融入當代設計之中。緻力於將國際先進的設計思想、設計理念、設計成果引入中國,同時將中國優秀的設計師、設計作品推嚮國際,構架起國際國內設計交流的橋梁。策劃齣版瞭《禪意東方》《萬有引力》《宴遇東方》《宴遇》《簡美》《浪漫新古典》等係列暢銷書,在設計界、地産界、設計院校贏得良好口碑。

精彩書評

追“禪意東方 居住空間”係列圖書,如今已經到15輯瞭,每一期的《禪意東方 居住空間》為我的必讀圖書之一。我想作為一名當代中國室內設計師,特彆是如果對東方意蘊空間心嚮往之就更應該讀一讀,不僅可以激發你的創作靈感,學習藉鑒一綫設計名師的設計創意與匠心,更能在品讀之時,寜心靜氣,感受撲麵而來的氤氳禪意,心寜而意動,身靜而思遠!

目錄

二木
Two Wood
把溫度寫入設計
Weave Temperature into Design
靈性東方,溫潤中式
The Oriental, the Chinese Style
行頭
Wardrobe
春風笑,潤綠珠
Spring Breeze, Green Bead
大道無形,和光同塵
The Grand Invisible but Accompanied with Light
超脫物外,禪韻靈動,微小處見真章
Aloofness, Zen, and Tininess
大處見剛,細部現柔,不著一筆而盡得風流
The General Tough, the Detailed Soft, the Romantic Not Deliberate but Imposing
進則指點江山,退則閑雲野鶴
Advance to Power, Retreat to Leisure
人文大宅的禮贊
Respectfully Praise by Big House
精神與文化,共同創造富有生命力的空間
Spirit and Culture to Establish Space Vitality
龍行踏絳氣,天禧傳世傢
Auspicious with Dragon, Happiness to Aristocratic Family
優雅簡素的東方情懷
Oriental Feelings Simple and Elegant
大隱於市,喧囂處尋覓逸趣風雅
Be Hermits in Cities, Seek Fun and Grace in Prosperity
空間共山水一色,科技與生活同在
Water and Hill Altoge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fe
一派江山韆古秀
Landscape Always Beautiful
未來
The Future
書中畫玉
Refined Pictures in Book
承泰山文化,養天地浩氣
Culture from Taishan Mountain, Noble Spirit of Earth and Land
山之沉穩,雲之悠閑
Calm out of Mountains, Leisure in Clouds
扭院兒
Twisting Courtyard
墨痕
Ink Trace
澈之居
Purified Residence
鞦韻·嚮度
Autumn·Dimension
擺渡
Ferry
理想之城,無需遠方
Ideal City in Hand
現代手法重現國學書院氣質
Modern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ing Sinology Academy
墨捨
Ink House
熱帶植物王國裏的悠然禪意
Zen in Kingdom of Tropical Plant
眼前的灰不是灰
The Gray Be Not That Gray
一襲煙雨任平生,一麯江南風波定
All Enjoyment in Misty Rain, Only Tranquility in Jiang-Nan Music
杭州泛海釣魚颱
Hangzhou Fanhai Fishing Terrace
杭州柏悅酒店
Hangzhou Park Hyatt
日本京都四季酒店
Kyoto Four Seasons Hotel
閤肥萬達文華酒店
Hefei Wanda Culture Hotel
斯裏蘭卡Hambantota 香格裏拉酒店
Hambantota Shangri-La Hotel
重慶大足龍水湖國際旅遊度假區
Chongqing Dazulong Lake International Tourism Resort Area
硃傢角安麓酒店
Zhujiajiao Ahn Luh Hotel
深圳中洲萬豪酒店
Shenzhen Zhongzhou Marriott Hotel
南潯求恕裏花間堂
Nanxun Qiusuli Flower Hall
品伊創意藝術設計研究院
Pinki Creativity Art Design Institute
南京東方薈
Nanjing Oriental Collection

精彩書摘

設計師嚮來喜歡給項目起名字,帶著各種期許與設定,或許已不僅僅隻限於擬人化,且要好看、耐看,要有性情、氣質,要不同俗、不自媚,要能滿足功能需求、有精神層麵的寄托,還要能隨著時光變、年歲增、科技日新月異地更新……在這種標準下,設計確實是件永無止境的事,當然,樂趣也伴隨始終。這套叫“二木”,比起“小白”(“小白”:另一項目名稱),是另一種角度的“素”,進入室內會感覺更自在、更放鬆。
一層和地下一層都有庭院,其實“二木”的命名及其包含的基調本身,也是源於庭院基礎。於是堆草成坡,有褶皺,去起伏,有顯有藏。各類樹木移來的時日尚短,還未蔥蔥,但從枝丫上也能想象齣全盛時的模樣。疊石為山,就在築得的小池那端,映得一池子水都深瞭起來。其後的歲月裏,白牆會有雨跡、苔痕,光陰混進去,這小山小水也就成瞭大寫意大山河。院子裏種瞭楓、銀杏和鬆,隨著季節,庭院裏素山、綠水、紅葉、黃花、白果、淺草地交替或同時齣現,想來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鼕,至於落雪,估計又是另一番景象瞭。
雙客廳、雙廚房,麵積都不大,卻相互呼應。中空挑高,二樓起居室與樓下對望。空間關係有模糊的交織,有相互的連續和呼應。用美學的視角藉著材料在天、地、牆以及傢具間遊走來建構體塊關係,靠這種建構來承載多元且豐富的空間情感,結閤地域去描繪齣倡導的生活方式。從迴望傳統文化的繪畫裏,演繹齣獨特且適閤的圖案,是建構載體上的一處不經意的風景,是隱喻,也是錶述。
如果說“小白”屬於當代的設計思考,有著距離感以及對未來的期許,用的是極簡的錶述方式,那麼“二木”用的則是東方的思考方式,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東方人喜歡用木來構建,從白屋到硃樓,從廟宇到殿堂,王朝更迭、傢族興盛,修葺、重建……木的品級有區分,而本質並無差彆。木材本身有生命、有溫度,和人的關係是多重的,既關乎自然,又關乎時間。
設計師一直希望空間剝離社會屬性,讓空間與材料迴歸本身。以材料的特性,輔以人工,或單一或混閤,尋求一種平衡的狀態,讓其隻為空間所用,以一種基本的方式詮釋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讓我們隻在意內部空間和材料之間的、經美的方式過濾過的本質的建構對話。
“二木”沒有對抗,也沒有顯性物質的標榜,有的隻是屬於生活層麵對本真的思考;是剝離文化,追問本質和精神訴求之後的建構。在終構建完成後,內部傢具有幾種形態與之呼應:藤編、布藝、皮沙發、木頭與玻璃配搭成的桌幾等,以其多元共生的復雜性去承載對空間的思考。藝術是空間的眼,使“形式”的完整性得以充分體現,用空間的氣韻去觸碰人對空間的感受,尋找與自然觸動時的那種互動情感交流。後呈現的是易居且宜居的空間,極為舒適。
可以想象“二木”在未來歲月中滌蕩齣的溫潤,素色牆壁與時光形成的絕妙調和感,整個空間應當還會衍生齣一種清雅的氣息。空間潔淨、寜謐,同時又生機勃勃。人在其中,看雲流走、鳥飛去,光影緩動,長風徐來。

前言/序言

元代文化:開疆拓土氣魄雄,外貿廣傳青花韻,民生百態元麯中
十三世紀中葉,濛古以其強大的軍事武力,滅宋滅金,入主中原。1279 年,忽必烈率大軍覆滅瞭漢族在南方的趙宋政權,進而控製瞭整個中國的土地。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l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元朝統治90 多年,因戰亂的洗劫,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的文化差異,加之元朝社會治理水平低下,朝堂上簡單粗暴,令社會經濟發展遲緩甚至停滯,沒有達到宋朝時的興旺繁榮。
當然元朝也有其貢獻,首先是擴大瞭中國疆域,收復雲南,將西藏納入版圖,基本奠定瞭現在中國的版圖,這是它對中國曆史的第l大影響。元朝作為異族入主中原,對邊疆統治的有效性與穩定性也得以提高。另外,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行政事務的同時,在地方推行行省製,統轄地方軍事、行政、財政事務等,對現代的行政管理體係影響較大。
在製度上,元朝對宋朝的銜接有很多斷裂、更替以及簡化。比如宋朝有十分發達的政府采購製度,對所需物品是拿錢到社會上采購,而元朝則變成瞭“諸色戶計”製度,就是將政府所需産品指定一部分人專門生産,而且是世代生産,一些指定生産某種特殊産品的商傢,不允許改行。
濛元對中原的徵服戰給經濟造成瞭嚴重破壞,後來雖然有所恢復,但人口指標和經濟水平都還是未能達到北宋的水平。與前朝相比,有所進步的地方有:陶瓷方麵齣現青花瓷,農業上棉花種植的推廣,生産技術、墾田麵積、糧食産量、水利建設取得瞭一定的發展等。
相對前朝,元政府更加積極和有意識地發展對外貿易,成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特彆是元青花瓷的外銷數量、質量等方麵,較宋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現今土耳其和伊朗兩國的博物館裏,還收藏著一些極為珍貴的元代青花瓷器。
程硃理學確立統治地位,成為官學
程硃理學在元代思想界占統治地位。尊奉程、硃的理學傢把“三綱五常”
上升到世界本體的高度,理學日益成為維護封建製度的思想工具,“後之時君世主,欲復天德王道之治,必來此取法矣”(《宋史·道學傳》)。元朝為瞭便於統治中原,開始利用儒學思想,理學成為官學。元朝的許衡、郝經、竇默等積極用世,在理學上“承流宣化”,不重玄奧。劉因、吳澄、許謙等人閉門冥索,高蹈不仕,理學學說趨於幽玄。陸學(“陸”指陸九淵)人物多屏跡山野,不改陸學“自識本心”的宗旨。這些理學傢中,以許衡、劉因、吳澄有影響,稱為元代三大“學者”,許衡、劉因被稱為“元之所以藉以立國者也”。為瞭更好地推行理學,理學傢們采用避繁就簡,兼取陸學“自識本心”的簡易方法。如許衡自問自答地說:“人與天地同,是甚底同?……指心也,謂心與天地一般。”這裏所謂的“天地”是指宇宙本體,亦即天理。而“心與天地一般”,也就是人心就是天理。許衡提齣“治生高為先務”思想,重視民生日用。而劉因的“返求六經”和“古無經史之分”的經學思想,是明清經學思想的濫觴。
由於把硃熹的《四書集注》定為官本,理學成為官學,勢必影響到整個社會的讀書、講學之風,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儒生庶民,崇儒風氣大盛。“而麯學異說,悉罷黜之。”
元麯
元麯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元麯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麵,元麯繼承瞭詩詞的清麗婉轉;另一方麵,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文人投身於元麯創作中,綻放齣奪目的戰鬥光彩,透齣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高,不識字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麯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曆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令元麯常葆藝術魅力。元麯包括散麯和戲麯(雜劇和南戲),而雜劇以其藝術上的創造性、內容上的現實性,成為這個時代文學藝術的代錶。
散麯分小令和套數兩種體裁
小令源於唐末五代。通常以一支麯子為一首,相當於一首單調的詞,但可以將這支麯子再重復一遍,也可采用“帶過麯”的方式,即續寫一二個宮調相同而音律銜接的麯調。每句用韻,並加襯字,形成腔格固定、錶達自由的特色。由不同麯牌同一宮調的若乾支小麯聯綴成套,稱為套數或散套。散麯共有六宮十一調,共十七宮調。散麯麯調來源很廣泛,有來自民間的“裏巷之麯”,又有北方、西域少數民族的“鬍夷之麯”。明人徐渭雲:“今之北麯,蓋遼、金、北鄙殺伐之音,壯偉狠戾。武夫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為民間之日用。”(徐渭《南詞敘錄》)可見,元散麯是繼承宋金人詞,吸引民間俗麯和少數民族樂麯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新體文藝。元人楊朝英編《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和《陽春白雪》,選錄元人散麯,傳世至今。
著名的元麯作傢前期有關漢卿、馬緻遠、張養浩、盧摯、王和卿等人,後期有劉緻、張可久、喬吉等人。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引人追思:“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錶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瞭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關漢卿的《竇娥冤》影響深遠:“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隻閤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瞭盜蹠、顔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隻落得兩淚漣漣。”馬緻遠的《天淨沙·鞦思》韆古傳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張可久的《摺桂令·九日》也是妙辭佳作:“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鞦,倦客思傢。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迴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元代少數民族麯傢人纔輩齣,見於記載的有畏兀兒人貫雲石、全子仁,迴迴人馬九皋、薩都剌、丁野夫、蘭楚芳、賽景初、金雲石等,女真人奧敦周卿、王景榆等,濛古人阿魯威、楊訥等。其中馬九皋之詞,被評如“鬆陰鳴鶴”。而貫雲石尤以散麯聞名,其號酸齋,與號甜齋的麯傢徐再思齊名,後人將他們的作品閤輯為《酸甜樂府》。硃權評其詞如“天馬脫羈”,姚桐壽稱其“所製樂府散套,駿逸為當行之冠,即歌聲高引,可徹雲漢”(姚桐壽《樂郊私語》)。
元代戲劇包括雜劇和南戲兩大係統
雜劇是我國曆代歌舞藝術、講唱伎藝長期發展而形成的新的戲麯形式。我國戲劇産生於唐代。自宋開始,一些大城市就曾建立勾欄、瓦捨,許多民間藝人在裏麵進行說唱錶演。金中都的院本,就是宋代市民文學的繼承和發展。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元雜劇把歌麯、賓白、舞蹈動作融閤在一起,實際上是一種綜閤性的戲劇藝術。它以唱為主,唱詞由同一宮調的套麯組成,句尾入韻,並有科(動作)、白(念白)相配閤錶述劇情。每一齣劇通常分為四摺,劇前或兩摺之間可加“楔子”。演齣時由一個演員(正末或正旦)演唱到底,其他演員隻作配閤的科白。雜劇初盛於山西、河北,大都(今北京)是前期雜劇創作和演齣的中心。玉京書會等是大都創作劇本和唱本的團體。元代有名的劇作傢是關漢卿,被譽為“編修師首”“雜劇班頭”,自稱“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通五音,六音滑熟”(關漢卿《石伏誌》)。其中《竇娥冤》《單刀會》《拜月亭》等聞名遐邇。王實甫的《西廂記》,《錄鬼簿》中稱之為“天下奪魁”。馬緻遠的《漢宮鞦》、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等,都是這個時代的名劇。明代以後“元麯四大傢”就是指的關漢卿、馬緻遠、鄭光祖、白樸。
南戲又稱“戲文”,原是浙江溫州一帶的地方劇,宋徽宗宣和年間開始流行,到南宋時已很興盛。明祝允明說:“南戲齣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祝允明《猥談》)入元後,“南戲”被當作“亡國之音”而遭受歧視。
元中期後,由於雜劇轉衰,南戲得到發展。南戲也由唱詞和科諢組成。唱詞多采自宋詞和裏巷歌謠,其麯調除民間麯調外,還有大麯、麯破、佛麯、舞隊、影戲、鼓闆、唱賺等,但不限宮調,不限摺數,一劇演唱也不限一人,比較自由靈活。同時,它的聲腔也有瞭發展,“腔有數樣,紛紜不類。各方風氣所限,有昆山、海鹽、餘姚、杭州、弋陽”。昆山腔是元末形成的,“善發南麯之奧”(魏良輔《南詞引正》)的昆山人顧堅起瞭很大作用。海鹽腔的首創者是畏兀兒人貫雲石。高則誠的《琵琶記》在藝術上有一定成就;《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被稱為“四大傳奇”。
元麯的體製在元代得以完善,現為以下六個方麵:宮調、麯牌、麯韻、平仄、對仗、襯字。
元代詩詞
對於元代的詩詞,後人的評價是這樣的:“元詩尤繁富觀,諸作者多宗溫(庭筠)、李(商隱),間學長吉(李賀),其病為縴濃,為繁縟。”“元詩矯宋流弊,而失於多學晚唐,然其佳者則婉轉惆悵,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麗,慮周藻密而不涉於粗疏,意深韻遠而不失之徑直。”
元初詩壇,北方以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等為代錶,風格淳樸;南方如方迴,宗江西詩法,戴錶元力主變宋代精細清新句法。
元代中期進入瞭元詩的繁榮時期。“大德延祐間,鬆雪(趙孟頫之號)爾雅風流,實為倡始”。繼而虞集、楊載、範亨、揭傒斯,號稱“詩歌四大傢”。他們的作品講究典雅清麗,內容多為應酬閑逸之作,比較空泛。此外馬九皋、薩都剌的詩也頗負盛名。尤其是薩都剌的詩,敢於觸及時事,錶露自己內心的愛憎,如《鬻女謠》《江南怨》《徵婦怨》等揭露瞭官府的腐敗和民眾的苦況,給詩壇吹帶來新的風氣,他還善作詞,《念奴嬌 · 登石頭城次東坡韻》和《滿江紅·金陵懷古》就是豪邁慷慨,抒情寫景的佳作,展示一首如下:
《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紛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
落日無人鬆徑裏,鬼火高低明滅。
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
傷心韆古,秦淮一片明月!
元朝後期的詩壇以楊維楨為著名,其詩號稱“鐵崖體”,其七古歌行追求新異,竹枝詞清新通俗。作品中不乏現實主義作品,如反映鹽民悲慘生活和揭露鹽商驕奢淫逸的《鹽商行》等。王冕的詩也有不少揭露元末社會矛盾的,如《傷亭戶》《江南婦》等。
元代書畫
元代沒有設畫院,畫傢多是士大夫或在野的文化畫傢,他們創作自由,因而擺脫瞭南宋畫院刻意求工、注重形似的形式主義習氣,多錶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文人畫占畫壇主流,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齣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閤。在創作思想上繼承北宋末年文同、蘇軾、米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遺貌求神,以簡逸為上,追求古意和士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元代繪畫抽象簡闊,且氣勢恢宏,草木靈動,至今仍然是中國畫的主要流派,有力地推動瞭後世文人畫的蓬勃發展。在元代短短90 餘年內,畫壇名傢輩齣,其中以趙孟頫、錢選、李銹、高剋恭、王淵等和號稱“元四傢”的黃公望、吳鎮、倪瓚、王濛負盛名。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為盛,元初山水畫傢以錢選、趙孟頫、高剋恭為代錶,托復古以尋求新路。開一代風氣的大畫傢趙孟頫主張“不求形似”,廣泛吸收名傢之長,強調書畫同源,並將書法用筆引入繪畫創作中,形成多種麵貌。他早年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如《謝幼輿丘壑圖》,空勾填色,不加皴點,格調古拙;46 歲以後趙孟頫師法五代董源和北宋李成、郭熙,以水墨為主,有時將水墨與青綠畫法有機結閤,一掃南宋院體積習,發展瞭山水畫的錶現技法,成就突齣。趙孟頫作為元代書畫的巨匠,提倡人物畫要繼承唐人技法,山水畫要學五代人董源、巨然。他作畫精於山水、木石、花竹、人馬,並以書法筆調寫竹,用“飛石”法畫石,自成清腴華潤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圓轉流美,骨力秀勁,世稱“趙體”,“篆、籀、分、錄、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史·趙孟頫傳》)。趙孟頫愛畫馬,有《浴馬圖》《人騎圖》《奚官調馬圖》《鞦郊飲馬圖》等作品傳世。其中,《浴馬圖》畫麵共繪奚官九人,駿馬十四匹,場麵宏大,馬姿生動多變,各不相同,但皆悠閑自在。奚官也是姿態各異,流露齣愛馬如命、盡守職責的神態。趙氏用筆縴細準確,不但人物須眉清晰、衣紋飄逸,連人馬站在水下的部分亦以淡筆錶現齣來,以見湖水之清澈。
《調良圖》亦是名作,白描畫一人一馬,在疾風中,衣袖與鬃須隨風飄揚飛動。畫中的人馬,用細勁的中鋒筆法描繪,生動而傳神,呈現豪邁而沉潛的意態,筆意精練而神形俱全。
趙孟頫的人物畫一樣傳神,如《紅衣羅漢圖》描繪的是西域僧人趺坐之狀,深目高鼻,濃髯大耳,一手作平伸說法相,寜靜而和睦,又不失莊重慈祥之態。僧人的紅墊、紅屐,皆刻畫得很工細,尤其是臉部,膚色細膩,落筆精巧,質感強烈,形象生動。
高剋恭也是元代負有盛名的畫傢,他學畫“始師二米(米芾、米友仁),後學董源、李成,墨竹學黃華,大有思緻。怪石噴浪,灘頭水口,洪瑣潑染,作者鮮及”。時人將他與趙孟頫並提,有“近代丹青誰豪,南有趙魏北有高”之說。
元代中後期,崛起倪瓚、黃公望、吳鎮、王濛這四大傢。
倪瓚之畫常有很多題跋,抒發畫傢的胸中逸氣,他在自題畫《墨竹》中說:“餘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這種寫胸中逸氣而不求形似的風格,正是元代繪畫的特徵。倪瓚55 歲時創作的《漁莊鞦霽圖》極負盛名。畫捲描繪江南漁村鞦景及平遠山水,以其獨特的構圖顯露個人特色,即所謂的“三段式”。畫麵以上、中、下分為三段,上段為遠景,三五座山巒平緩地展開;中段為中景,不著一筆,以虛為實,權作渺闊平靜的湖麵;下段為近景,坡丘上數棵高樹,參差錯落,枝葉疏朗,風姿綽約。整幅畫不見飛鳥,不見帆影,也不見人跡,一片空曠孤寂之境。中國畫極為講究筆法。倪瓚在前人所創“披麻皴”的基礎上,再創“摺帶皴”,以此錶現太湖一帶的山石,如畫遠山坡石,用硬毫側筆橫擦,濃淡相錯,頗有韻味。其畫中之樹也用枯筆,結體有力,樹頭枝丫用雀爪之筆型點劃,帶有書法意味。畫的中右方以小楷長題連接上下景物,使全圖渾然一體,達到詩、書、畫的完美結閤。倪瓚平實簡約的構圖、剔透鬆靈的筆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對明以後的文人畫傢産生很大的影響。
黃公望發展瞭趙孟頫的水墨畫法,並上追董源、巨然,多用披麻皴,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傢。其作品有淺絳和水墨兩種麵貌。他的淺絳山水,煙雲流潤、筆墨秀逸、氣勢雄渾;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其韻緻高於趙孟頫。
吳鎮的山水樹石以董源、巨然為歸,間及荊浩、關仝,多用濕筆,筆法雄勁,墨氣渾潤。題材以《漁父圖》為多,主要描寫江南湖山景色,錶現畫傢避世幽居、浪跡江湖、寄興山水的隱士生活。作品往往題以秀勁瀟灑的草書詩詞,使詩書畫相得益彰。
王濛是趙孟頫外孫,除受趙孟頫影響外,也曾得黃公望指點,又直窺董源、巨然畫法。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枯筆,創牛毛皴、解索皴法。其作品布局飽滿、結構茂密,山巒多至遠近10 層,樹木不下幾十種,筆法蒼渾,有蓊鬱秀逸、渾厚華滋之緻。
此外,錢選善人物花鳥,任仁發善人物鞍馬,王冕善梅竹,著有《梅譜》一捲。書法與趙孟頫齊名的是康裏人巎巎,“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元史·巎巎傳》)。邊魯、普顔不花、丁野夫、薩都剌亦善畫。
元代人物畫,遠不如山水、花鳥畫興盛,與前代相比,日漸式微。後隨著宗教的風行,在佛道人物畫方麵,有一定提高。
元代人物畫傢中,趙孟頫為一代大傢,他善畫人物、鞍馬,師法晉唐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鐵綫描和遊絲描,筆法勁健,設色清雅,格調古樸渾穆,麵貌多樣。其他名傢還有劉貫道、何澄、王振鵬、錢選、任仁發、張渥、衛九鼎、王繹、顔輝等人。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筆法凝重堅實,人物意態舒暢,為元初高手。何澄繼承南宋院體遺規,開元代人物畫逸筆先路。王振鵬師法李公麟,筆法流暢勁健,人物神情生動,白描間以淡墨渲染,突破瞭一般隻用綫描的程式。錢選人物畫學自晉唐,衣紋多用顧愷之高古遊絲描,工穩而不闆滯,蘊清秀於古拙,自成一種格調。任仁發人物鞍馬師法唐人,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保留瞭較多的唐人傳統,但亦有自己風貌,在元初與趙孟頫齊名。張渥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師法李公麟,用筆流暢飄逸,形象真實,栩栩如生,被譽為“妙絕當世”。王繹善畫肖像,筆法細勁,造型準確,神態生動,在元代肖像畫傢中成就為突齣。顔輝在宗教人物畫方麵,負有盛譽,他用筆粗潤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潑墨法,於水墨暈染中現齣凹凸效果。
元代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隨著文人畫的興盛,得到瞭進一步的發展,並發生顯著變化。其題材往往寓意高潔、孤傲,寄托畫傢的思想情操。藝術上講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飾和工麗,提倡以素淨為貴,主要用水墨技法錶現。其畫風開啓瞭後來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聲。著名花鳥畫傢有錢選、陳琳、王淵、張中等人。他們在繼承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基礎上各變其法。錢選變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創不假雕飾的水墨寫意和彩色沒骨的畫法。王淵師法黃筌,作品多用水墨法,變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是元代成就突齣的花鳥畫大傢。陳琳、張中筆法粗簡,突破瞭宋代院體繪畫一絲不苟的規格。竹石畫傢著名的有高剋恭、趙孟頫、柯九思、吳鎮、顧安、倪瓚等人,大都繼承文同、蘇軾或王庭筠的傳統而有自己特色,以水墨法見長。張遜善畫雙鈎竹,在元代幾成絕響。其他竹石名傢尚有李倜、謝庭芝等人。以畫梅著稱者有鄒復雷、王冕等人,他們多學自仲仁和尚和楊無咎。鄒復雷筆法雄秀灑脫、墨氣清潤。王冕墨梅枝乾挺秀,筆法簡潔,深得梅花清幽之緻。
元代壁畫比較興盛,分布地區也很廣,在繼承唐宋和遼金壁畫傳統基礎上亦有新的變化,因而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從實物遺存和文獻記載看,有佛教寺廟壁畫、道教宮觀壁畫、墓室壁畫、皇傢宮殿和達官貴人府邸廳堂壁畫。寺廟、宮觀壁畫的題材內容以佛道人物為主,殿堂壁畫大都描畫山水、竹石花鳥,墓室壁畫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有人物,也有山水、竹石、花鳥等。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明應王殿元代雜劇演齣壁畫,為人們提供瞭十分生動的雜劇演齣情況和舞颱設計、服飾等珍貴資料。山西永濟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罕見的巨製,其中三清殿《朝元圖》一套朝謁道教高尊神元始天尊的壁畫,全部構圖計人物286 個,每個人像高2 米以上,在形象造型和構圖設計上都達到瞭相當卓越的水平,勾綫勁緊有力而又宛轉自如,流動飄蕩而又嚴謹含蓄,繪畫技法極為精湛成熟。
元代青花瓷
2005 年7 月12 日,元代“鬼榖下山”圖青花瓷罐在佳士得拍賣專場上,拍齣1 568.8 萬英鎊(約2.45 億元人民幣),創下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高成交價。
中國瓷器源遠流長,以青、白、黑、藍諸色而聞名於世,青花瓷在唐代已經誕生,但並沒有形成主流,宋代時鮮製,因為宋代名窯輩齣,以工藝的精湛和裝飾風格的內斂聞名,達到瞭瓷器製作的巔峰。
元代瓷器的發展延續瞭磁州窯、鈞窯、哥窯、龍泉窯等名窯的工藝,創造瞭卵白釉瓷、樞府釉瓷、祭藍釉瓷、釉裏紅、青花瓷等幾十種新品種瓷器。元青花的釉麵先後有三種:影青釉、白釉、卵白釉。元代景德鎮具中國特色的要數元青花和元釉裏紅瓷器。
青花瓷是一種用鈷料直接在瓷胎上繪製花紋,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呈現藍白相間效果的釉下彩瓷器,以色調明快典雅、釉麵光潔瑩潤,紋飾豐富,彌久猶新,受到各國人民的普遍喜愛。
元代是南北文化大融閤的激烈時期,碰撞的結果是形成瞭曠達豪放的元代藝術特色。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簡明暢快的構圖,渾厚豪邁的氣勢,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嚮頂峰,確立瞭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齣現瞭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産品是對外輸齣,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為瞭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而元時生産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壺則多銷往菲律賓。除瞭外銷,元青花生産者對內為瞭符閤元代社會生活習俗還生産瞭中小型瓶、爐、筆山、高足碗、連座器等。
青花與刻花、印花、瓷塑、淺浮雕等多種技法相結閤,繪畫充分發揮藍白的藝術效果,有白地青花、藍地白花或青花綫描幾種風格。刻花綫條粗獷有力,印花綫條圓潤耐看,淺浮雕效果立體感強。其中,元青花紋飾繪畫方法以平塗為主,結閤勾、皴、點、染技法,綫條蒼勁有力,顯示齣元代工匠高超的繪畫纔能。
清代龔軾曾盛贊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但是,在中國早期的陶瓷藝術研究領域還沒有元青花的一席之地。由於元青花在14 世紀輸齣到西亞、南非、歐洲等地,現世發現的元青花瓷反而以在土耳其王宮裏收藏的數量多、質量精。直到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學者波普以青花雲紋象耳瓶為藍本進行研究,纔揭開瞭元青花研究的序幕。元青花瓷被視為漢族文化、濛古族文化、伊斯蘭文化的結晶而受到重視,加之存世數量稀少,被收藏界視為珍寶。
元代青花瓷
元青花瓷在裝飾上構圖巧妙、色彩穩重、釉下繪畫靈動,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元代青花的裝飾特色錶現為構圖嚴謹、繁復密集、層次多、畫麵滿、留白少,一件器物往往多達七八層甚至十層。各裝飾帶之間主次分明,渾然一體,給人以和諧完美、富麗典雅之感。另外,在輔助紋樣上,變形蓮瓣紋的使用數量多,應用範圍廣,無論是肩、腹還是盤心,都顯得協調自然。
在裝飾圖案上,元青花飾紋基本上以中國傳統圖案為主,植物類有牡丹花紋、蓮花紋、菊花紋、鬆竹梅紋、月梅紋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組閤圖案中還齣現牽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棗花及萱草、靈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蟲等作畫麵襯托。動物類有龍紋、鳳紋、麒麟紋、魚藻紋、鴛鴦臥蓮紋、孔雀紋、鹿紋、海馬紋等。其中元代龍紋極具特色,身軀細長如蛇,龍頭呈扁長形,雙角,張口露齒,細長頸,四腿細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張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狀。
元青花中的人物紋彆齣心裁,並與戲劇相結閤,主要類型有曆史題材、民間傳說、教化故事等,呈現一種新的藝術境界,具極強的感染力,這是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
元青花的輔助紋飾品種繁多,有圖案性質的寫實內容或幾何紋樣。明以後,青花瓷紋飾大多沿襲元青花畫法,但略見變異。元青花常見的輔助紋飾有纏枝花、波浪、變體蓮瓣、雲肩、捲草紋、錢紋、菱形、蕉葉、錦紋、如意雲頭、迴紋等。
現存武漢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裝飾人物的代錶性器物。梅瓶以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為特色,因為瓶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在宋時稱為經瓶,常作盛酒用器,要求造型優美。四愛圖梅瓶瓶高38.7 厘米,口徑6.4 厘米,底徑13 厘米,小口外撇,短頸豐肩,胎白體重,施白釉,繪青花,腹部飾青花四愛圖: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捲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艷麗,是罕見的元青花精品。
從元代至明清和現代,青花瓷無疑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而風靡瞭世界數百年之久,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脫離元代瓷器開創的影子,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文化奇跡。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