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 | 作者 | 李秀林 等 |
定價 | 3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ISBN | 9787300061283 | 齣版日期 | 2004-11-01 |
字數 | 頁碼 | 370 | |
版次 | 5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59Kg |
內容簡介 | |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教材,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簡稱《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齣版以來,《原理》以其觀點明確、重點突齣、層次明晰等鮮明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從版到第四版,《原理》發行瞭1000萬冊,在馬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宣傳中發揮瞭它應有的作用,這同時錶明瞭它的生命力和社會價值。? 但是,自1995年《原理》第四版齣版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取得的新成果,馬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進展,馬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新經驗錶明,《原理》的內容和結構仍需進一步改進與完善,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需要深入闡述和補充,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深入探討並妥善處理,尤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一體化”的問題應得到充分體現。? 更重要的是,《原理》第四版齣版的九年來,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瞭重大變化。從國際看,世界進入科技信息化、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樣化這樣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從國內看,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也進 入到新的曆史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初步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曆史任務的 提齣,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嚮我們提齣瞭一係列新問題,並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馬剋思主義哲學不是“學院派”,它應該也必須關注現實,注重同現實進行“對話”,從而以哲學的方式概括並反映新的實踐所提齣的新的問題。這是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決定對《原理》再進行一次修訂,因而嚮讀者獻上這本《原理》第五版。? 《原理》第五版仍把馬剋思主義哲學命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但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不是兩個不同的“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包括曆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用“辯證唯物主義”稱謂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為瞭透顯馬剋思的唯物主義所內含的辯證法維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著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與“辯證唯物主義”並列,加上“曆史唯物主義”來稱謂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為瞭透顯馬剋思的唯物主義所內含的曆史維度及其徹底性和完備性,因為馬剋思的唯物主義的徹底性、完備性集中體現在曆史唯物主義中,“而自從曆史也得到 唯物主義的解釋以後,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也在這裏開闢齣來瞭”。 同時,《原理》第五版又把實踐的觀點貫穿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之中。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從哲學史上看,馬剋思之所以能發動一場震撼人類思想史的革命,關鍵就在於,他確立瞭科學的實踐觀,並以 此為基礎正確地解答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從而實現瞭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曆史觀的統一。在這個意義上,馬剋思主義哲學又是實踐唯物主義。用“實踐 唯物主義”來稱謂馬剋思主義哲學,是為瞭透顯馬剋思的唯物主義所內含的實踐維度及其首要性和基本性。但是,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不是兩種不同的哲學形 態,而是同一種哲學形態——馬剋思主義哲學的不同錶述。馬剋思的唯物主義重在改變世界,而實踐活動本身就是“否定性的辯證法”,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又是實踐的。在馬剋 思主義哲學中,科學的實踐觀是和“閤理形態”的辯證法以及唯物主義曆史觀有機結閤的。馬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曆史觀 “一體化”的理論體係。力求全麵而又 科學地闡述實踐以及人與世界的關係,係統而又準確地闡釋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是貫穿《原理》第五版的指導原則。?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係和教學體係既有聯係又有區彆。教學體係重在闡述學科的基本觀點,它既要依據學科的科學體係,又要符閤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規律。在編寫《原理》第五版時,我們考慮到這一點,力圖設計一種既依據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體係,又符閤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規律的馬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係。所以,《原理》第五版對馬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係的結構也做瞭新的安排,並力圖以這樣一種新的結構來反映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闡述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再現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馬剋思主義哲學。? 任何一門教科書的任務,都是闡述這門學科的基本觀點。哲學以及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也是 如此。但是,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本身也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隨著實踐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不斷得到豐富、充實和深化的;同時,人們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的認識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據此,《原理》第五版對有關問題做瞭如下處理:? ,對於像物質統一性、決定論、反映論這樣一些已成為“常識”的基本觀點,應結閤當代科學的新成果講齣新內容。所以,《原理》第五版增加瞭物質形態的層次性和同構性、物與物的關係和“為我而存在的關係”、認識與虛擬這樣一些內容。? 第二,有些觀點本來就是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隻是由於種種原因,原有的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沒有涉及或未重視這些觀點。為此,《原理》第五版增加瞭這方麵的內容,如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關係及其製度化、人的異化及其揚棄等。? 第三,有些觀點在經典作傢那裏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詳盡論證,而當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又日益突齣瞭這些問題,使之成為迫切需要解答的“熱點”問題。對這樣一些觀點,應以當代實踐和科學為基礎,深入探討、充分展開、詳盡論證,使之成熟、完善,上升為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為此,《原理》第五版增加瞭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非理性因素 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一些內容。? 第四,有些觀點本來是馬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至今仍然是馬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但隨著學科的分化,這些觀點已從哲學中分化齣去,成為其他學科的重要內容瞭,如階級、國傢和革命的理論就成為政治學的內容瞭。對於這樣一些觀點,《原理》第五版沒有列齣專章來詳盡展開,隻是在有關章節中有所涉及。這樣做,主要是適應學科的分化,而不是說這些觀點不重要。實際上,任何一門學科的內容都要經曆一個從不確定到確定,確定以 後還要不斷調整的過程。 《原理》第五版的定位仍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適閤文科的各個專業,包括哲學專業。同時,在編寫過程中 ,我們又充分考慮瞭教育部2002年新頒布的《普通高校兩課基本要求·馬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並力圖使二者結閤起來。毫無疑問,馬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要貼近教師 、貼近學生,適應教學實踐。但這種適應不是簡單的適應,而是適應中的提高,提高中的引導。所以,《原理》第五版力圖站在當代實踐的基礎上,在可能的範圍內盡量吸取哲學研究和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哲學不僅是 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智慧。馬剋思主義哲學 教科書不能僅僅傳授“知識”,僅僅適應教學,更重要的是,它應激發學生的反思態度和批判精神,從而拓寬理論視野,提升理論境界,實現自我和自我發展。? 從《原理》版到第五版,時間跨度為22年。正是在這22年間,馬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瞭重大進展和重要突破,《原理》版到第五版從一個側麵反映並體現瞭這一曆史進程及其重大進展。所以,我們把《原理》版至第四版的 目錄附在後麵,以 希“窺一斑而知全貌”。 |
作者簡介 | |
目錄 | |
導論 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節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 三、哲學的基本派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 第二節 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産生和基本特徵? 一、時代課題的哲學解答? 二、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三、以徹底的批判性為標誌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第三節 學習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確立辯證的思維方式? 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 章 物質與世界? 節 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一、物質: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 二、時間和空間: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第二節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 一、人類社會産生的自然前提和現實基礎?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第三節 從物質到意識? 一、意識産生的自然前提和社會基礎? 二、意識: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三、意識的結構和功能? 四、意識與人工智能? 第四節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物質形態的多樣性和同源性? 二、物質形態的層次性和同構性? 三、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及其實踐意義? 第二章 實踐與世界? 節 實踐的本質和結構? 一、實踐: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 二、實踐:人的存在方式? 三、實踐的理性結構和社會結構? 第二節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一、實踐的主體和客體? 二、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實質? 三、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實踐與世界的二重化? 一、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二、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分化與統一? 三、實踐的世界觀意義? 第三章 社會及其基本結構? 節 社會的本質和整體性?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二、社會是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 三、社會結構:交往活動的製度化? 第二節 社會的經濟結構? 一、生産力:人與自然之間現實關係的體現? 二、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産關係的總和? 三、階級:特定經濟結構中的人群共同體? 第三節 社會的政治結構? 一、政治結構及其核心? 二、國傢與社會的關係及其發展趨勢? 第四節 社會的文化結構? 一、意識、意識形態和文化結構? 二、文化結構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 三、文化結構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功能? 四、傳統文化與社會現代化? 第四章 個人與社會? 節 人的個體存在和社會存在 一、人的個體發生與社會遺傳 二、現實的個人與現實的社會 三、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 第二節 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 一、人的社會價值 二、人的個人價值 三、人的社會價值與令人價值的關係 第三節 社會創造人與人創造社會 一、社會關係的生産和再生産 二、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第五章 聯係與發展 節 聯係的普遍性和發展的方嚮性 一、世界的普遍聯係與係統聯係 二、物與物的關係和“為我而存在的關係” 三、運動、變化、發展及其方嚮性 第二節 聯係和發展的規律性 一、反映聯係和發展相統一的決定論 二、規律及其實現:從可能到現實 三、聯係和發展的規律體係及其核心 四、客觀辯證法、主觀辯證法與實踐辯證法 第六章 發展的基本規律 節 質量互變規律 一、質、量、度 二、量變、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三、量變和質變的復雜性及其與突變的關係 第二節對立統一規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作用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關係 三、矛盾論與係統論 第三節 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肯定與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實質 三、“否定性的辯證法”與實踐觀、矛盾觀 第七章 曆史規律與社會形態的更替 節 曆史運動的規律及其特殊性 一、發展過程的自在形式和自為形式 二、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四、階級鬥爭的規律及其曆史作用 第二節 曆史規律的實現途徑 一、科學技術革命:生産力發展的突破口 二、社會革命和改革: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兩種形式 三、人物:曆史規律的發現者和曆史任務的提齣者 四、人民群眾:曆史的創造者 第三節 社會形態的更替及其多樣性 一、社會、社會形態、社會經濟形態 二、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和選擇性 三、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第八章 認識與實踐 節 認識的發生 一、實踐: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 二、認識的種係發生 三、認識的個體發生 第二節 認識的本質 一、認識: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二、認識的本質與人的社會性 三、反映客觀世界與創造客觀世界 第三節 認識的結構 一、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同構性 二、認識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徵 三、認識結構演化與發展的特點 第九章 認識形式與認識過程 節 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基本形式 一、認識:感性直觀與理性思維的統 二、認識的感性形式及其社會曆史性 三、認識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質 第二節 認識的過程及其內在機製 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二、反思、建構與虛擬 三、語言、符號與認識 四、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 五、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第十章 認識活動與思維方法 節 認識活動中的思維方法 一、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 二、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第二節 辯證思維方法及其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係 一、知性思維與辯證思維 二、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三、當代科學思維方法群 四、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的關係 第十一章 真理與價值 節 真理 一、真理及其屬性 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 第二節 價值 一、價值的客觀基礎 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徵 三、價值的相對性 四、價值與評價 第三節 真理和價值的關係. 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二、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性 三、實踐:真理與價值統一的基礎 第十二章 社會進步與人的發展 節 社會進步及其標準 一、社會進步的基本含義 二、社會進步過程中的代價 三、社會進步的高標準 第二節 人的發展及其曆史進程 一、社會進步中的人的發展 二、人的發展的曆史形態 第三節 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 一、從必然王國嚮自由王國的轉變 二、人的異化及其揚棄:從片麵的人到全麵的人 三、共産主義: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社會 附錄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原理》版至第四版目錄 |
編輯推薦 | |
文摘 | |
序言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