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讓我們一起思考中國當代文學要嚮何處去。《無法終結的現代性——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作者為現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陳曉明。所論都是當代著名作傢,有利於文學愛好者的深度閱讀。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史可以看作中國文學麵對西方挑戰而展開的一段曆史,它並不是在世界的現代性進程之外的“他者”,但確實也有著其自身的顯著特點。在世界範圍內的後現代論域,與後現代同時代的現代性處於一種“無法終結”的狀態,具體到中國,現代性尤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
《無法終結的現代性 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試圖揭示齣當代中國文學尋求自身道路的那種精神狀態,集中瞭陳曉明教授近年來一直關注的主題,即當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共通性和差異性、中國文學創造性融會的文學傳統經驗與現代主義的關係、某些激進探索對漢語小說邊界的拓展,探討那些指嚮開創、拓展和越界的新的文學經驗,如何體現瞭文學的當代性,體現瞭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
作者簡介
陳曉明,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當代文學和後現代文化理論。代錶作品有《無邊的挑戰》《不死的純文學》《德裏達的底綫》《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眾妙之門——重建文本細讀的批評方法》等多種。
目錄
目錄
導言:無法終結的現代性
一無法終結的當代史
二文學現代性的兩種進嚮
三當代性與中國文學的當代道路
上編無法終結
第一章文學的“當代性”
一文學史視野中的當代性
二現代性曆史中的當代性
三文學中的“當代性”
四幾點總結和遺留的問題
第二章世界性、浪漫主義與中國小說的道路
一文學的世界性意義是否可能?
二現代性的源起與轉嚮:浪漫主義文化?
三浪漫主義文化根基上的西方小說敘事
四中國的現實主義傳統與被壓抑的浪漫主義
五新的開啓:浪漫主義在當代的湧動
結語:漢語小說的當下道路與未來麵嚮
第三章城市文學:無法現身的“他者”
一城市文學的一般前提辨析
二無法建構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三革命對城市的驅魔,鄉土的勝利
四城市嶄露頭角,不充分的主體
五曆史永不終結,城市他者化的延擱
六鄉土經驗及現代性盡頭的城市
第四章現代文學傳統與當代作傢
引言:現代傳統與當代的詭秘關係
一偉大傳統的展開與變異:從魯迅到餘華
二蹊蹺的遺忘:書寫鄉土中國的傳統
三召迴的幽靈:另一種現代性
四左翼革命傳統在21世紀的復活
結語:傳統的被重建與必要性
第五章重構多元語境中的“精神中國”
一重寫現代性的文化想象
二重建日常生活的人倫情懷
三發掘鄉村心靈的豐富性
四自我經驗穿過現實睏境
五寫齣生命體驗的復雜性
第六章曆史盡頭的自覺
——新世紀十年的長篇小說
一鄉土敘事的本真性:迴到生活與有質感的現實
二反思曆史的深刻性:穿透人性與拷問靈魂
三藝術的張力:文體意識與敘述意識
四迴到漢語的寫作:融閤西方/世界的小說藝術
第七章新世紀漢語文學的“晚鬱時期”
一“晚期風格”的美學內涵
二20世紀的晚期:早衰的“中年寫作”
三漢語小說在晚鬱時期的美學特徵
下編越界之路
第八章先鋒派的常態化與可能性
——關於先鋒文學三十年的思考
一先鋒派的曆史源起
二先鋒派的現代主義本質
三潛藏於常規化中的先鋒意識
四反常規與越界的可能性
五開闢漢語文學的可能性
第九章在曆史的“陰麵”寫作
——論《長恨歌》隱含的時代意識
一陰麵、暗處,何以成為一個問題?
二“海上舊夢”在陰影裏的頑強復活
三重復的陰影,曆史與修辭
四“正當性”的焦慮或陰麵的曆史寓言
第十章他“披著狼皮”寫作
——從《懷念狼》看賈平凹的“轉嚮”
一狼皮與小說的神奇化
二從實到虛,或邪異的隱秘蹤跡
三邪異的極緻:瞭結和開闢
四人的終結與物的哲學
第十一章給予本質與神實
——試論閻連科的頑強現實主義
一給予本質:頑強寫作的美學意味
二20世紀激進曆史的本質質詢
三填補的實在:肉身的神實
四在墓地書寫:消解本質或者嚮死而生
五寫作的叛徒或頑命的孩子
第十二章逆現代性的異質寫作
——雪漠的“靈知通感”與西部敘事
一從曆史到文化:當代小說的內在變異
二異域性與原生態:現代性的另類生活
三神靈經驗的發掘:文本的開放與自由
四宿命通的感悟:重構西部的大曆史
五附體與宿命通:越界的境遇
第十三章“歪擰”的鄉村自然史
——《木匠和狗》與現代主義的在地性
一敘述的變異、鑽圈與穿越
二鄉村的自然史與廢墟的寓言
三惡的倫理或萬物為芻狗
四中國現代主義的在地性屬性
第十四章我們為什麼恐懼形式?
——傳統、創新與現代小說經驗
一老到的體式眷顧傳統
二不能迴避的現代小說經驗
三形式的決定意義
第十五章鄉土中國、現代主義與世界性
——1980年代以來鄉土敘事的轉嚮
一“85新潮”與莫言、賈平凹的齣場
二馬爾剋斯的助推與迴歸本土的選擇
三“西方”的失效與鄉土終結?
四結語或齣路:民族的或世界的?
索引
前言/序言
本書是我近年寫作的係列論文匯集而成,為求不重復並能是一本有主題的新作,隻從最近幾年的論文中選取15篇編輯而成。除其中有兩篇稍早幾年,其他13篇均屬於最近幾年之內的新作。雖然這不是一本有明確計劃的專著,但也確實是有持續關注的主題。在一本書的名下來寫各個章節並不是我所喜歡的方式,除非是寫史或寫教材,否則受邏輯框架的製約太嚴重,各部分的獨立性和深化會受到影響。在獨立的論文體例下來處理的問題,可以就某一個問題更為寬廣、從容、充分地展開論述。書名“無法終結的現代性”還突顯現代性主題,主要是這些年我的探討始終圍繞“現代性”這一問題展開,本書聚焦的問題顯然是遺留下來的難點:中國當代文學(這裏主要考慮小說)在經曆過1980年代後期的後現代思想及文化的衝擊之後,並未更全麵地轉嚮後現代;相反,卻是現代性的那種審美意識和錶現方式依然在起決定性的支配作用。“現代性”作為一項“未竟的事業”,在中國當代文學中體現得尤其充分。在21世紀初,中國社會更全麵地進入全球化,但是中國文學卻是更深入地走嚮鄉土敘事,在鄉村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傳承裏、在鄉村的大地上,中國文學卻有瞭更為豐厚而充實的收獲。不管我們以何種立場和角度去看待中國當代文學,相當一部分鄉土敘事作品代錶瞭當代中國文學最高的成就。這確實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中國文學的現代性有其獨特的道路,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可能會相當復雜,中國文學與世界優秀文學的經驗,比如現代主義,就不會像1980年代那樣,隻是直接明顯的藉鑒關係,可能需要在中國鄉土文學的原創性意義上來重新梳理。這裏的本質問題還是如何認識和評價當代中國文學,這顯然不是什麼單純的思想評價和藝術評價,根本是要清理和把握住這些基礎性的問題:鄉土與傳統、現代性與當代性、中國的現代主義與世界性、抵禦與逃逸、革新與越界,等等,這些問題其實全部扭結在一起,它使中國文學處於一種特殊的曆史境遇中。是故,本書的副題“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就是為瞭揭示中國當代文學囿於現代性而內含的矛盾境況。本書所談論的對象除瞭少數涉獵1990年代的作品外,主要是討論新世紀這十多年湧現齣來的作品,副題的“中國文學”似顯籠統,但為求副題的簡練而做此選項。
固然,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是通過活生生的形象和故事,通過語言和情感,文學作品必然是以感性直觀的形式來發生作用,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研究者的理性抽象所為。人們也許會說,這些問題與是否是好作品無關,其實不然,真正的好作品,真正的優秀之作,內裏一定是解決瞭文學傳承至今的那些思想和藝術的難題,而這些難題從我的角度來看,正是凝結於這些關鍵詞所錶徵的問題中。反過來說,那些優秀的作品,正是以其思想的力度和藝術錶現力,觸及瞭這個時代深刻的難題,這些難題是全部文學發展至今的關隘,或者說是其瓶頸和障礙。在這樣的境遇裏,文學要尋求拓路,尋求步伐和方嚮。每個有藝術創新自覺的作傢,都是如此。解開這些難題是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復雜性、豐富性和深刻性的必要途徑。
對於大多數同行來說,睏擾著我的這些問題可能都未必是問題,或者覺得匪夷所思,或者覺得過於玄虛。不過,對於我來說,這些思考卻是我幾十年來追蹤當代文學創作的點點滴滴所匯聚而成的。這本書是為解決問題睏擾而作的一係列論文,實際上,我所涉獵的作品和作傢有限。或許是因為上瞭年紀的緣故,對閱讀作傢作品越來越挑剔。真正能引起我衝動、讓我信服的作品是越來越少。我似乎愈來愈相信,創作優秀作品還是需要極高的天分加勤奮,並非人人能為之。過去是這樣,現在依然是如此。雖然在文化民主化的時代,參與寫作的人越來越多,但好作品卻隻能是少數,好作傢隻能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對那些指斥當今時代缺乏偉大作品的言論,從來覺得可笑。不可能到處都是優秀作品,到處都是優秀作傢。雖然文學確實是一項人民的事業,在教育民主化和普及化的時代尤其如此,但這不等於許許多多的人可以創作優秀作品。現在的難題在於,在無數的日新月異湧現齣的“作品雲”裏,要分辨齣優秀之作,需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的闡釋力,需要能把握更為復雜的情況,能充分體會到當今優秀的作品總是身處於一種境遇中。能在時代的境遇裏發現優秀作品——它本身包含著矛盾,蘊含著分裂,在帶著痛楚行進,這樣的發現需要葉爕所說的“纔膽識力”。盡管不少人說,今天人們已經生活在一個消費社會,娛樂化潮流席捲瞭一切,更何況還有雲海般的網絡文學;但是我依然堅持認為,這是一個比任何時代都需要優秀作品(說“偉大作品”顯得太高調)的時代,因為今天的文學和文化太需要標杆和方嚮。
我當然不敢聲稱本書完成瞭我試圖解決問題的任務,隻能說在接近這些問題。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以達成共識,這種情況也是今天人文學的境遇。但這些努力對於我個人來說,是有成效的,在寫完這一係列論文之後,我對中國文學走過的曆程看得更清晰,對中國文學的當代境遇和命運也有瞭更為清醒的認識。70年前,穆旦在一首詩裏說:“是在這塊岩石上,成立我們和世界的距離,/ 是在這塊岩石上,自然寄托瞭它的一點東西。”在文學“這塊岩石”上,當代精神有一塊立足之地,我們也有一塊立足之地。我樂於這樣來看問題,這就足夠瞭。
拙著能加入“北京大學人文學科文庫”,當然是一項珍貴的學術榮譽。袁行霈先生在為文庫作的總序中指齣:這套大型文庫“旨在匯集新時代北大人文學科的優秀成果”,這是很高的期許,是故我也不能鬆懈。不敢自詡是“優秀成果”,但也確實匯集瞭我這幾年的辛勞。說起來,自2003年起,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到北京大學中文係工作,轉眼間不覺已有15年之久。彼時還忝列青年之伍(44歲),歲月如斯,轉眼就到花甲之年,早已白發盈肩,幾效阮籍窮途之狀。到北大這十多年,自覺要勤勉工作,除去教學不敢怠慢,寫作論文著作也是不甘落後。這15年間齣版瞭《德裏達的底綫》《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眾妙之門》等12部著作,論文評論也不在少數,中文係嚮來鄙視數量,是故不敢在此擺功,隻是以資錶明自己並未敢有片刻偷懶,盡力本分而已。目前所選這十多篇文章,在主題集中的前提下,算是我最近幾年比較重要的論文,大多發錶於核心權威期刊,如《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上海社會科學》《當代作傢評論》《文藝爭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其中多篇為《新華文摘》轉載。在此一並嚮這幾傢刊物的主編及責編緻謝!
當然,本書得以齣版要特彆感謝申丹老師,她為建成“北京大學人文學科文庫”不辭辛勞,多方努力。感謝陳平原先生應允拙著納入文庫中的“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這裏還要感謝中文係現當代專業的全體同仁,我從他們的學術思想中獲益良多。我尤其要感謝學術上的幾位摯友,他們是:曹文軒、孟繁華、丁帆、賀紹俊、李敬澤、程光煒、陳福民、郜元寶、張清華、硃國華、吳曉東、王堯、張燕玲、張學昕、謝有順等朋友,這個名單是如此之長,以至於我無法一一列齣。朋友們多年來的關懷和鼓勵銘記於心,唯有感念之情長存。另外,我的學生們總是給我以無私的幫助,他們的名單更長,就不好再占篇幅。但叢治辰、饒翔、劉偉、張曉琴、王振峰等幾位我還是要列齣,他們給書稿提瞭許多寶貴意見,在此深錶謝意!
有詩雲:楊意不逢,或遇鍾期;悠悠歲月,徒然隻剩下白紙黑字。書稿幾經編輯修改,增補刪削,轉眼又過一年有餘。眼前就是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躬逢其盛,忝列人文學科文庫,榮莫大焉!心懷感恩,謹以此書獻給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
是以為序。
2017年夏於北大朗潤園
無法終結的現代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