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很好的教科書。本叢書分彆選取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轉摺或引起過社會加速發展的12個年份為切入點,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這些年份發生的重要曆史事件。本書論述瞭新中國成立初始黨和政府製定並實施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這些方針政策所産生的結果,客觀清晰地反映瞭這一時期所發生的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和這些事件所帶來的新的社會變化。
“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選擇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轉摺或引起過社會加速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12個年份為切入點,一年一本,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瞭這一年份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描述其經濟政治發展狀況和社會風貌,論述其在新中國65年發展曆程中的重要地位。
叢書共12捲,分彆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國》
《大業宏圖——1954年的中國》
《意氣風發——1956年的中國》
《關山飛渡——1962年的中國》
《激蕩歲月——1976年的中國》
《偉大轉摺——1978年的中國》
《春潮湧動——1984年的中國》
《迎風破浪——1992年的中國》
《繼往開來——1997年的中國》
《眾誌成城——2003年的中國》
《奧運騰飛——2008年的中國》
《築夢輝煌——2013年的中國》
劉國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馬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傢。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嘉賓。國傢社科基金評審專傢,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圖書審讀專傢委員會專傢,教育部三科教材審查專傢。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曾任《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兼社長、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魂》雜誌常務副主編。是經中共中央批準齣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一捲主編。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獨著)、《中國共産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獨著)、《美麗中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解讀》(閤著)等專著9部,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長編》《旌勇裏國史講座》等著作10部,發錶論文260餘篇。
引 言 / 001
第一章 共和國迎來第一個春天
一、歡慶新中國的第一個元旦004
◎《人民日報》曆史上的第一個元旦社論
◎中共中央發錶《告前綫將士和全國同胞書》
◎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人紛紛題詞祝賀
◎黃炎培的新體詩——《1949年除夕》
◎北京中山公園、北海公園5萬群眾大聯歡
◎上海8大戲院同時獻映《新中國誕生》
◎重慶10萬群眾大遊行,觀者如堵,途為之塞
◎民族工業傢暢談“鮮明的對照”
◎京漢、粵漢鐵路中斷瞭12年的聯運恢復通車
◎中央人民廣播電颱用國歌為開始麯
◎英文版《人民中國》創刊
◎毛澤東為《人民海軍》題詞
二、新政府“新”在哪裏010
◎團結各界賢能,“大傢的事大傢辦”
◎黨外人士在各級政府中占有很高比例
◎“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
◎周恩來首先想到瞭對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的傅作義
◎周恩來親自上門請黃炎培擔任政府要職
◎政務會議每星期召開一次
◎羅隆基坦言為什麼住著院還要參加政務會議
◎要讓黨外人士“一份職務,一份權力,一份責任,三者不可分離”
◎陳雲總是將中財委的一切重大事情,用電報形式及時通報給馬寅初
◎毛澤東說:“有則說有,無則說無,是則是,非則非……”
三、嶄新的外交風格019
◎“另起爐竈”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
◎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和第一份照會
◎蘇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
◎一批人民民主國傢相繼同中國建交
◎周邊國傢先後承認中國
◎在西方國傢中英國最早承認中國
四、中蘇兩大國結盟026
◎毛澤東第一次走齣國門
◎訪蘇的三個目的
◎雅羅斯拉夫爾車站敲響12點
◎斯大林稱贊毛澤東:“偉大,真偉大!”
◎毛澤東提齣搞一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
◎毛澤東為斯大林70壽辰緻辭,全場三次起立長時間鼓掌
◎英國一傢通訊社傳齣毛澤東被軟禁的謠言
◎周恩來率政府代錶團抵達莫斯科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
◎“斯大林還是可以跟人傢妥協的”
◎“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
◎中蘇簽訂瞭三個閤營股份公司的協定
第二章 嚮全國的勝利進軍
一、解放除西藏以外的大陸和部分沿海島嶼044
◎大迂迴、大穿插、大包圍的作戰方針
◎衡寶戰役解放湘西、湘南
◎廣西戰役解放廣西全境
◎漳廈戰役解放福建全省
◎滇南戰役解放滇南
◎解放海南島和東南沿海諸島嶼
◎香港澳門“暫時維持現狀”
二、大規模剿匪鬥爭049
◎大批特務及正規軍遣散為匪
◎“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
◎重點進剿大股土匪
◎分區駐剿殲滅小股土匪
◎肅清潛藏散匪
◎華東地區的剿匪曆時四年
◎西南地區的剿匪曆經三年
◎華北地區剿匪兩年多
三、和平解放西藏052
◎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和唐王朝發生瞭密切聯係
◎公元13世紀,元朝實現瞭包括西藏的中國大統一
◎西藏上層少數分裂勢力的“西藏獨立”活動
◎中央批準鄧小平擬定的十項條件
◎昌都戰役為和平解決西藏問題鋪平瞭道路
◎阿沛·阿旺晉美為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全權代錶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一行也來到北京
◎進行瞭22天談判
◎《十七條協議》在中南海勤政殿簽字
◎拉薩兩萬多各族群眾熱烈歡迎人民解放軍
◎五星紅旗插遍雪域高原
第三章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一、官僚資本的形成及對其的沒收062
◎利用政治特權,積纍巨大財富者謂之官僚資本
◎頒布《企業中公股公産清理辦法》和《關於沒收戰犯、漢奸、官僚資本傢及反革命分子財産的指示》
◎“各按係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分”
◎國民黨官僚資本銀行是一個壟斷體係
◎沒收接管的官僚資本總價值為人民幣舊幣150億元
二、廢除外國在華經濟特權與處理外資在華企業066
◎收迴關稅和海關管理的主權
◎全國共有外資企業1333戶
◎美國宣布凍結中國在美的一切資産
◎中國也宣布管製美國在華企業的一切財産
◎蘇聯將中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及財産無償移交
三、進行企業民主改革069
◎最早進行反封建把頭製鬥爭的是天津搬運行業
◎建築行業封建把頭盤剝方式多達幾十種
◎廢除瞭紡織行業的搜身製度
◎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分為民主鬥爭、民主團結和民主建設三個階段
◎建立工廠(礦山)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錶會議
◎“管理民主化、經營企業化”
◎私營企業逐步形成瞭新型勞資關係
第四章 土地改革運動
一、土改的各項政策規定07
◎《土地改革法》共6章40條
◎《土地改革法》與《中國土地法大綱》相比較有瞭新的變化
◎將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産的政策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
◎將對中農的土地由徹底平分改為完全不動
◎除沒收土地、耕畜、農具、多餘糧食及其在鄉村多餘的房屋外,地主的其他財産不予沒收
◎《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
◎《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補充規定(草案)》
◎大城市郊區另有政策
◎“不得侵犯僑匯”
◎地主占有之山林應予沒收,富農齣租之山林得予徵收
◎“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必須謹慎對待”
二、土改運動的開展085
◎成立瞭各級土地改革委員會
◎組織瞭有黨政軍乾部、民主人士、知識分子等組成的土改工作隊
◎農村普遍建立瞭農民協會
◎最大限度地孤立地主
◎從1950年鼕季開始在約1億農業人口的地區進行土地改革
◎將山林摺閤成土地,據以劃定階級成分
◎漁區的民主改革先後進行瞭兩次
◎牧區的民主改革目的是為瞭廢除封建特權
三、廢除封建土地製度的社會意義091
◎實現瞭“耕者有其田”
◎土改中的積極分子被選拔、充實到鄉、村基層政權的領導崗位
◎推動瞭農村生産力的發展
◎土改改變瞭農民的勞動方式
◎改善瞭農民生活的發展
◎推動瞭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五章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財政經濟工作
一、遏製惡性通貨膨脹098
◎統一貨幣
◎舊中國的惡性通貨膨脹
◎貨幣種類繁多
◎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物價漲潮迭起
◎發行摺實公債,壓縮財政赤字
◎統一財經工作,渡過財政難關
◎劉少奇稱“這是我們國傢一個極為重大的進步”
◎毛澤東對穩定金融物價,遏製通貨膨脹的成功,評價其意義“不下於淮海戰役”
二、統一管理國傢財政經濟108
◎組建全國財經工作的領導機構
◎上海財經會議
◎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統一全國物資管理、統一全國現金管理
◎“飯勻著吃,房子擠著住”
◎中財委統一調撥所有庫存資産
◎各企業、機關、部隊、閤作社的現金集中調度
◎1950年4月開始,收支接近平衡
◎物價趨嚮閤理穩定
三、調整工商業118
◎公私企業關係齣現的新問題
◎資本主義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毛澤東說“兩全其美是可能達到的”
◎私營經濟感到無閤法地位
◎“否則人傢說我們講空話”
◎“分工閤作,各得其所,這必須充分實現”
◎七大城市的工商局長會議
◎擴大加工訂貨和統購包銷,調整工業的公私關係
◎調整價格和經營範圍,調整商業的公私關係
◎改進對私營工商業的管理辦法
◎調整産銷關係,減少私營工商業在生産經營上的盲目性
◎調整勞資關係,“降低工資,勞資團結,渡過難關”
◎組織失業工人參加公共工程的建設
第六章 鎮壓反革命
一、反革命氣焰不鎮壓不足以平民憤130
◎“等待忍耐半年,瞅準時機反攻”
◎組織“反共救國軍”“忠義軍”“光復軍”
◎川西地區土匪就達104股
◎1月至10月,全國發生顛覆新生政權的武裝暴亂816起
◎特務企圖炸毀毛澤東專列
◎陳毅剛上任就收到裝有子彈的恐嚇信
◎廣州“突擊小組”要“乾掉”市長葉劍英
◎群眾批評政府“寬大無邊”
二、大張旗鼓地鎮壓反革命135
◎中共中央和政務院相繼兩次發布《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
◎中共中央再次發齣“雙十指示”
◎第二次全國公安會議
◎隻有鎮壓纔能使他們服罪
◎鎮壓反革命分子要穩、準、狠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瀋鈞儒和司法部部長史良紛紛撰文
◎北京市共召開各種形式的群眾大會3萬次
◎上海市的283萬人收聽實況廣播
◎殺害劉鬍蘭烈士的凶手伏法
◎“大陸上的反革命殘餘即將基本肅清”
◎齣現瞭曆史上少有的安寜時期
第七章 人民解放軍的新考驗
一、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起步瞭152
◎1949年11月11日是空軍成立日
◎空軍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隊
◎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構成立
◎海軍組建瞭岸防兵部隊
◎1950年8月1日,炮兵司令部成立
◎1950年9月1日,裝甲兵司令部和第一坦剋學校同一天成立
◎陸軍編製有所改變
◎進口和仿製武器,改善部隊裝備
二、抗美援朝的硝煙驟起156
◎朝鮮戰爭的國際大背景
◎解放颱灣的計劃被迫擱淺
◎6月25日,一個下著小雨的星期日淩晨……
◎但硬是打到你頭上,又怎麼辦?
◎勝負關鍵並不在於仁川登陸
◎彭德懷說:“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聶榮臻迴憶:“彭德懷在會上的堅決態度,給我以深刻印象。”
◎毛澤東最終決斷
◎1950年10月19日,永遠值得記住的一天
◎彭德懷的汽車駛過鴨綠江大橋突然停瞭下來
◎第一次戰役使敵人退到清川江以南
◎《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型英雄群體
◎誌願軍第一位傑齣代錶——楊根思
◎第二次戰役使敵人退到“三八綫”以南
◎李奇微說:中國是文明的敵人
◎原子彈恫嚇和轟炸中國本土的叫囂
◎現代戰爭啓示錄
第八章 教育改革·移風易俗
一、人民教育與教育人民184
◎“嚮工農開門”的教育思想
◎創辦工農速成中學
◎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
◎大學課程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
◎知名人士任大學校長
◎新中國選派留學生始於1950年
◎全國學習社會發展史
◎《實踐論》《矛盾論》重新發錶
◎組織五類人士中有代錶性的人物學習馬剋思主義
二、禁毒運動194
◎吸毒的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4%
◎販賣毒品者不低於50萬人
◎人民政府的“攔腰一棍”
◎繳獲毒品2400多萬兩
◎殘存毒犯活動更詭秘,危害更大
◎全國規模的“禁毒鬥爭”
◎各大區、各省市每五天嚮公安部匯報一次
◎屢禁不絕、為害百年的毒品基本被肅清
三、廢除娼妓製度203
◎賣淫許可證製度由袁世凱首先推行
◎舊中國全國有近萬傢妓院
◎北京成立“封閉妓院總指揮部”
◎妓女參加政治思想和文化學習
四、實現婦女解放205
◎1950年5月1日,新中國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頌布
◎農村婦女享有平分土地的權益,城市婦女步入社會
◎男女職工待遇相同,女職工生育有産假
◎婦女在各項社會改革中發揮瞭重要作用
五、樹立新型社會風尚207
◎改善生活環境,培養衛生習慣
◎各城市共清除垃圾175萬噸
◎開展全國性愛國衛生運動
◎“老爺”“老總”“官太太”的稱呼不見瞭
◎“老媽子”“下人”等衊稱一律為“同誌”所取代
後 記 / 210
第一章 共和國迎來第一個春天
一、歡慶新中國的第一個元旦
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1950年1月1日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元旦。這一天,《人民日報》發錶瞭題為《完成勝利,鞏固勝利——迎接1950年元旦》的社論,這是《人民日報》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發錶的第一個元旦社論。自此以後,每年元旦,《人民日報》都要發錶一篇社論,把新一年的中心任務昭示全黨全國。社論指齣:“1949年,中國人民取得瞭中國曆史上空前未有的偉大勝利,而在1950年,則將全部完成並鞏固這個勝利。”並提齣瞭1950年的戰鬥與生産任務:
第一,以一切力量完成人民解放戰爭,肅清中國境內的一切殘餘敵人,解放颱灣、西藏、海南島,完成統一全中國的大業。
第二,厲行生産節約,動員全體人民以最大的努力恢復生産。在全國範圍內,要求農業生産比1949年增産糧食100億斤、棉花470萬擔。工業生産尤其是重工業生産得到初步的恢復。在生産節約的總目標下,大力提倡愛護國傢的公共財産、反對浪費。
第三,準備進行或著手進行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第四,繼續加強全國人民的革命大團結,繼續加強中國與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傢的革命大團結。1950年,各地必須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所頒布的省、市、縣各界人民代錶會議組織通則,按期召開代錶會議,把它變成一種經常的製度,使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在組織上更加鞏固和完備。
在這四個任務當中,兩項屬於民主革命內容——解放全中國和土改,一項是發展生産,一項是民主建政。到這年年底,我們再迴過頭來看,一係列事件,不管多麼復雜,還真就是圍繞這幾項任務展開的。
為瞭隆重慶祝新中國的第一個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人的題詞在1月1日見報瞭。
硃德的題詞是: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
劉少奇的題詞是:1949年是中國人民勝利最大的一年,也是睏難最大的一年。1950年就要在基本上剋服我們的睏難與鞏固我們的勝利。同胞們!同誌們!為剋服我們的睏難與鞏固我們曆史性的勝利而戰鬥啊!
李濟深的題詞是:一切為著人民。
張瀾的題詞是:人民維新。
這四位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
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題詞是:人民勝利萬歲。
歡慶新年的活動在前一天就開始瞭。各民主黨派12月30日晚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的除夕聯歡晚會。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在會上充滿感情地朗誦瞭他的新詩——《1949年除夕》:
火炬煌煌,
金鼓鏘鏘,
她秧歌,
你皮黃,
讓我新詩獨唱。
說什麼,
“蔣傢王朝陳傢黨”,
呸!
到今朝,
隻有人民力量。
彆忘!
彆忘!
十五年前,
二萬五韆裏長徵路上。
北京市政府在中山公園、北海公園舉行新年聯歡,5萬多人喜氣洋洋地參加瞭集體遊藝、舞蹈、麯藝、越野登高、冰上運動會等活動。上海全市8大戲院同時獻映《新中國誕生》的紀錄片,數以韆計的工人、學生、婦女化裝歌舞拜年隊齣現在全市各街區,他們首先嚮駐軍賀年,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列隊迴拜。重慶10萬人元旦大遊行,慶祝重慶、成都和大西南解放,行程30餘裏,觀者如堵,途為之塞。
北京的民族工業傢在辭舊迎新之際,麵對新舊社會鮮明的對照,不禁感慨萬端:一年前今日,正是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城裏和城郊的時候,在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下的民族工業,本已瀕於破産的邊緣,再加上國民黨軍隊的破壞,各私營工廠相繼被迫停工,很多工廠的機器、廠房遭焚毀,原料也被搶掠一空。
慈型鐵工廠在北平私營工廠裏算是最大的一傢瞭,總經理宋化如說:“去年新年簡直是一個死年,生産完全停頓瞭,翻砂廠房變成瞭馬號,鍋爐上拴著戰馬,工人隻剩瞭8個人。”而今年元旦,這個廠的工人已達到160多人,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個月,生産日見發展,他們給華北水利推進社製造水車,為鐵道部鑄造鍋爐。這些生産任務已經占到總生産的四分之三。宋化如感嘆道:“今年我們能把一個被反動軍隊破壞不堪的廠子發展到這個樣子,迴想起來,恍如隔世,工人的力量真偉大啊!今年新年我們要好好慶祝。”
大華窯業公司是京津唯一的製造瓷器工廠。總經理陳蔭棠說:“去年過年,廠子被軍隊糟蹋得一塌糊塗,窯被破壞瞭,碗闆子、木架子都被匪軍當柴火燒瞭,廠房裏喂上牲畜,缺這個,少那個,根本不像一個工廠瞭。那時我們的經濟狀況彆說開工瞭,連買鹹菜的錢都沒有!北平解放瞭,人民政府兩次對我們貸款扶持,大華纔有瞭今天的生産規模。”大華窯業公司職工由80多人增加到210人,新建房屋44間,增添機器3颱、窯1座,設備日臻完善。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10個月裏共齣貨250萬個,比1948年全年生産量增加瞭4倍多。
歡慶勝利,自然不會忘記人民解放軍。詩人錢小山《滿江紅·1950年元旦勞軍獻詞》以詩化的語言錶達瞭人民的此種心境:
解放軍來,聽到處鼓鼙聲歇。有士女壺漿迎候,幾番熱烈。雨洗煙塵韆裏路,夜嚴刁鬥中天月。好男兒服務為人民,情何切。舊恥辱,從頭雪。反動派,從今滅。看乾坤整頓,金甌無缺。獨立旗飄民主國,自由花發英雄血。慶和平歲首共稱觴,瞻京闕。
其中的“獨立旗飄民主國,自由花發英雄血”兩句,為人們所稱頌。
1950年元旦這一天發生的國傢大事還有幾件。
一件是中共中央就注意處理藏民部落及寺院發齣指示。劉少奇代中央起草的在給西北局、西南局及賀龍的電報中說,處理原則應該是嚮各少數民族極力錶示好感,多和他們發生關係,不侵害並保護他們的利益,不論他們是上層或下層,是僧侶或平民。他們要求發給的保護文件應由軍區、軍政委員會或省政府發給,或由以上機關奉中央人民政府命令發給。他們要求派代錶來北京,請西北局或西南局弄清情況並提齣意見後即可送他們來京。他們的民兵要求聯絡,可與其聯絡並指定他們在本地維持治安的任務,但不要送槍給他們,不要故意擴大他們的組織。他們給毛主席來信來電緻賀,均請你們以奉毛主席命答復他們,或代毛主席起草復電報主席後答復他們,而不應不理他們。因為他們現在隻知道毛主席、硃總司令,而不知道其他的人,故他們的來信來電,均須答復,不可不答復。此前,西北局報告中央說,鬆潘、理番、懋功、荗州等地藏民部落及寺院給毛澤東的信和電報,要求發給保護他們的文書,他們的民兵要求與人民政府聯絡,一起消滅國民黨。所以電報指齣:此類少數民族事務,必須細心地注意處理,否則,他們必對我們增加疑懼。但中央離他們很遠,且不瞭解情況,不便處理他們的問題,故他們的一切問題應由西北局及西南局處理。
電報錶明,中央對少數民族,特彆是藏族問題取慎重穩進的態度。
一件是京漢、粵漢兩大鐵路全綫通車。1950年元旦,京漢、粵漢鐵路全綫通車。新華社為此發錶評論說:“京漢、粵漢兩大鐵路在元旦全綫通車。這是中國大陸完全統一的象徵,也是新中國建設事業偉大前途的象徵。”“京漢、粵漢兩路的通車,使中國由北方國境綫上的滿洲裏至國境南端的廣州,可以由鐵路交通直達,並使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各大行政區的鐵路綫連成一片。這對於加強南北物資的交流和政治軍事文化的聯係,對於剋服國傢的戰後睏難,推進經濟的恢復和建設工作,都有極大的意義。”
這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颱改用國歌為開始麯。
這一天有兩個刊物創刊。一個是英文版《人民中國》半月刊雜誌創刊。該刊由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後來的中國外文局)主辦,是第一本全麵介紹新中國內政和人民生活的對外宣傳刊物,下半年增發俄文版。創刊號發錶毛澤東《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以及世界工聯副主席托列達諾《我看到瞭新中國——為〈人民中國〉創刊而作》。1958年3月,改刊名為《北京周報》。該報一直是中國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
另一個是《人民海軍》創刊。該刊起初是作為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政治部機關刊物。創刊號上有毛澤東、硃德、劉少奇、周恩來及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的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硃德的題詞是:“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建設一支人民的海軍。”
二、新政府“新”在哪裏
之所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中國,就在於它有瞭一個新政府。新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方麵體現在它是由人民選舉産生的,各級政府對人民負責。另一方麵,政府的組成包括瞭方方麵麵的人士。共産黨打下天下,並沒有獨坐天下,而是團結各界賢能,“大傢的事情大傢辦”。
周恩來被任命為政務院總理以後,親自挑選各部門領導人員的人選,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特彆重視選擇黨外人士擔任各種領導職務。因為,一則中國共産黨對如何管理這樣一個大的國傢缺乏經驗,而黨外人士中不乏人纔;再則這種政府成員結構,有利於團結並帶動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人民共同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如此,在政務院的4個副總理中,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2人:郭沫若、黃炎培。
在21個政務委員中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11人,他們是:黃炎培、譚平山、章伯鈞、馬敘倫、章乃器、邵力子、黃紹竑等。
在各部、委、院、行、署93名負責人中,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42人,他們是:
郭沫若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黃炎培政務院副總理、輕工業部部長;
譚平山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
硃學範郵電部部長;
章伯鈞交通部部長;
蔣光鼐紡織工業部部長;
章乃器糧食部部長;
李書城農業部部長;
梁希林墾部部長;
傅作義水利部部長;
史良司法部部長;
瀋雁冰文化部部長;
馬敘倫教育部部長;
李德全衛生部部長;
何香凝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
鬍愈之齣版總署署長;
馬寅初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丁貴堂海關總署副署長。
有幾位黨外人士最初不願意擔任政府職務,周恩來對他們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如工商界主要代錶人物、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黃炎培,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人。
黃炎培,字任之,清末舉人。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曾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1917年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理事長。次年創辦中華職業學校,以“敬業樂群”為校訓。1940年年底,與張瀾、瀋鈞儒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政團同盟。傳為佳話的是,黃先生曾於1945年7月訪問延安的故事,他後來寫瞭著名的《延安歸來》一書。在延安時,他告誡毛澤東,大意是說,曆史上的周期律是,革命黨開始時聚精會神,用心賣力,待到環境漸好,就惰性發作瞭。風氣養成之後,雖有天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然後就是“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或者“求榮取辱”。“總之沒有能跳齣這周期律”。毛澤東當時信心十足地告訴他: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齣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
黃炎培1949年齣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黃炎培過去曾多次拒絕過舊政府的高官厚祿,這次也不例外。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來親自前往在安兒鬍同的黃炎培傢中拜訪,誠懇地請他擔任政府公職。黃炎培抱定初衷,說:“1946年我纔68歲,已覺得年老瞭,做不到官瞭。如今72歲,還能做官嗎?”周恩來懇切地說:“這不同於舊社會做官,現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懇談,黃炎培被說動瞭,但他錶示考慮考慮。次日早,黃炎培徵詢瞭江問漁、楊衛玉等好友的意見,他們一緻認為,在周恩來代錶中共中央求賢的盛情邀請之下,應該接受在政務院的職位。這天晚上,周恩來再次登門聽取黃炎培的答復。黃炎培高高興興地錶示願意齣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中央文獻齣版社年1998年版,第962頁。
周恩來又提齣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書城擔任農業部部長。當時許多人對李書城還不很熟悉。為什麼要委任一位大傢不甚瞭解的人來當農業部部長呢?周恩來解釋說:他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之一,辛亥革命首義時在武漢當過革命軍總司令黃興的參謀長,後來又投身討袁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在舊民主主義革命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傢召開的,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他還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這一安排體現瞭照顧民主人士的各個方麵。周恩來後來專門派薄一波去找李書城談話,請他齣任新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部長。
此外,周恩來也請瞭在舊中國拒絕高官厚祿的耿介之士、著名林業專傢梁希齣任新中國第一任林墾部部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傅作義的安排。應該說周恩來首先就提齣讓對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的起義將領傅作義齣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當年在綏遠時,曾在興修河套水利工程方麵做過許多實事。周恩來在安排傅作義齣任水利部部長時,特意讓李葆華當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協助傅工作。周恩來還請傅作義推薦人選進水利部領導班子。傅作義推薦瞭兩位,一位是原國民黨黃河治理委員會技術專傢張含英,一位是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北平市市長的劉瑤章。童小鵬:《風雨四十年》第二部,中央文獻齣版社1996年版,第49~50頁。
再如對蔣光鼐的安排。蔣光鼐曾是國民黨第19路軍的總指揮,淞滬警備區司令。1933年11月與李濟深、陳銘樞、蔡廷鍇公開宣布與蔣介石決裂,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第七戰區副司令長官。1946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新中國成立時,已有61歲。他曾認為“自己的曆史使命已經完成,當個政協委員有地方支薪水就行瞭”。所以,開始周恩來總理找他談話,希望他齣任中央紡織工業部部長,他沒同意。後來,總理找李濟深幫助做工作,他纔接受瞭這一重任。《多黨閤作紀實》,中國文史齣版社1993年版,第169頁
周恩來誠懇地請黨外人士齣任中國第一屆“內閣”成員,許多黨外人士十分滿意,說中國共産黨真是“煞費苦心,十分周到”。有人曾經說:周總理是“周”總理啊!這裏所說的“周”就是“周到”的意思。金衝及主編:《周恩來傳》,中央文獻齣版社年1998年版,第963頁。
周恩來還十分重視發揮政務會議的作用。參加政務會議的成員是總理、副總理、秘書長和政務委員。每星期召開一次,從1949年10月21日到1950年10月20日共舉行過55次。一年間開瞭55次,可見它是作為一項定製執行的。每次政務會議都由周恩來主持,所討論的內容為政務院的重要決策和人事任免。周恩來把這個會議看作是聽取各方麵的意見、集思廣益、妥善作齣決策的重要方式。因此,會上人人都可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據擔任政務院副秘書長的孫起孟迴憶:
政務委員之一羅隆基,號努生,是民主同盟的負責人。羅隆基同我談過他對政務會議的看法,我以為這位非共産黨員的政務委員很有代錶性。我同羅隆基40年代在昆明就相識,可以隨便交談。有一天我問他:“努生先生,你為什麼住醫院還要參加政務會議呢?”他稍微沉吟瞭一下,講瞭一段話:“說實在的,有些會我並不樂意參加,覺得參加沒有多大意義。可是政務會議在我心目中卻大不相同,不論我怎麼忙,身體怎麼不好,總要參加。這是為什麼呢?不是政務會議上的什麼事情我都有興趣,也不是這個人那個人的講話我都喜歡聽,而是有一點深深地吸引瞭我,那就是在每次政務會議上,周總理總有一篇講話,得到的教益很深很深,對我就像是上瞭一次大課,所以我捨不得不來。周總理的講話見解精闢,綱舉目張,其水平之高是一般領導人所達不到的。然而它的最大特點還不在此,而在於周總理在講話中把其他人發言時哪怕有一點可取之處,也吸收進去,加以肯定;同時對包括我在內的其他與會人員發錶的並不正確的意見,采取極其高明的方式實際上加以糾正,使人真正心悅誠服。”
羅隆基上述這些話是真誠的,證明瞭周總理主持會議、發錶講話,的確收到最佳的政策效應。周總理說過:“為什麼政務會議每個星期開一次呢?難道我也是閑著沒事乾,高興每個星期開一次會嗎?不是的。這是有好處的。”好處在哪裏?從根本上說,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是按《共同綱領》所規定的民主集中製處理國傢事務。從作為建設國傢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産黨來說,完全有必要虛心聽取各種意見,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民日報》1994年5月25日。。
新政權精心安排非黨人士擔任重要職務,不是把他們當個擺設,做做樣子,而是要求黨的各級乾部認真切實負起自己工作職責範圍內的責任的同時,還要讓非黨人士有職有權。這一點無論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還是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都十分重視。他們提齣“一份職務,一份權力,一份責任,三者不可分離”的原則,指示在政府中擔任各級正副領導職務的人員之間進行適當分工,要求共産黨員尊重非黨員的職權,在他們職權範圍內,使他們有可能與聞一切應該與聞的事情,同他們商量一切應該商量的事情,嚮他們報告和請示一切應該報告和請示的事情。同時,幫助他們積極履行責任,做齣成績。
中財委主任陳雲不僅不拘一格選用人纔,也注重新老乾部的團結,尤其是對黨外民主人士。在他的主持下,中財委黨組專門下發過一個要求黨內同誌做好黨外人士團結工作的通報。通報指齣:(一)要使黨外人士有職有權,這不是句空話,共産黨員應保證這句話不摺不扣地實現,不能因為黨內已有決定,就不去同黨外人士商量。該商量的必須商量,該請示的必須請示,該經過的必須經過,在工作中遇到黨外人士有不同意見時,不應作硬性規定。(二)一切重要決定,必須應該有參加的黨外人士參加決定。這絕不隻是形式,而應該取得他們的實際同意,使他們真正感覺到有參加決定大事之權。(三)有些日常處理的重要事情(如電報、公文)和上級來的指示、下級來的報告,均應使應該看到的黨外人士看到,使他們知道每天在做什麼事情。(四)用人也應與黨外人士商酌,黨外人士所舉薦的人,更應該慎重考慮,能用盡量予以錄用。陳雲不僅這樣要求下麵,而且自己率先垂範。擔任中財委副主任的馬寅初因兼任浙江大學校長,經常不在北京,陳雲總是將中財委的一切重大事情,用電報形式及時嚮他通報,並徵求他的意見。
當時,中財委領導瞭21個部和直屬局,各部的部長對本部的工作作報告,非黨人士擔任部長的就由非黨人士作報告,如輕工業部就讓黃炎培作報告,水利部就讓傅作義作報告。開始他們情況不熟,報告後由副部長補充。久瞭情況熟瞭,連補充也不需要。同時有任務也責成他們負責完成,比如河水決口,要水利部負責,傅作義自然會下去布置。有職、有權、有責,自然就發揮齣他們的積極性瞭。
再有,就是允許黨外人士議政,提齣批評和建議。任何工作都有可能存在不足或缺點錯誤,敢不敢讓人批評,反映瞭人民政府有無氣魄和胸襟,更體現瞭政治上是否成熟和有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不怕批評,而且歡迎批評,主動徵求批評。1950年5月,毛澤東收到黃炎培反映蘇南川沙、奉賢等縣徵糧工作中存在偏差的意見後,兩次發電報要求蘇南區委書記陳丕顯派人或親自去調查此事,叮囑他“按照實事求是精神,有則說有,無則說無,是則是,非則非,逐一查明,並加分析具報”。在土改中,北京市組織北大、清華等高等學校教授分赴華東、中南、西北三大區實地考察,迴來後許多人寫文章,作報告,暢談感想,反映甚好。毛澤東很重視這個經驗,要求《人民日報》轉載他們的文章,並多次緻電各地負責乾部,強調隻要民主人士、大學教授願意看土改的,應放手讓他們去看,不要對他們戒備,不要隻讓他們看好的,也要讓他們看壞的,要讓他們議論紛紛,自由發錶意見。同樣,毛澤東在鎮反運動中,也反復強調民主人士與聞鎮反、參加審案。
這些做法,在實踐中堅持下去,逐漸地形成瞭一套可遵循的具有操作性的程序、規定和辦法,並成為一項製度。把這項製度加以理論化,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
......
總前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七十周年之際,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付梓,是從事國史研究的專業人士理應做到的分內之事。
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提齣:“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傢各項事業繼續推嚮前進的必修課。”把黨史、國史的學習提到各項事業前進的必修課的高度,這還是第一次。《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正是落實習近平這個號召的具體行動。它以正史的姿態普及國史知識,用它的品位在“讀點國史”中盡一份社會責任。
這套《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選擇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影響或者引起社會加速發展並充實著重大事件的12個年份為時間節點,一年一本,各自成捲,構成瞭共和國曆史的基本框架。
如果從完整的紀年看,1950年無疑是新中國的第一年。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的宋慶齡,當年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將1950年稱作“第一年的新中國”。這一年,我們的共和國到處洋溢著欣欣嚮榮的新氣象。新社會、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大到國傢關係,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們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新舊社會兩重天,感受到中國的曆史巨變。當然,這僅僅是開始,更為波瀾壯闊的變遷還在後麵。在共和國曆史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裏程碑意義,就在於它是“一元初始,萬象更新”。
1954年之所以是“大業宏圖”,皆因這一年召開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毛澤東主持製定瞭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齣席重要的國際會議,提齣劃時代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建立國際關係新秩序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令人信服的實踐基礎。這一年又是過渡時期總路綫公布後的第一年,公私閤營和農業閤作化運動,邁齣瞭決定性的一步。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全麵完成。接下來召開的中共八大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此,黨和國傢的工作重點就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這一年,“雙百”方針的提齣,“嚮科學進軍”的號召,使整個科學文化事業呈現齣勃勃生機。1956年的的確確是“意氣風發”的一年。
從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是共和國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這其中既充滿艱辛的探索,也不可避免地在探索中麯摺發展。這十年間,有代錶性的是1962年。年初召開的七韆人大會,初步總結瞭“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麵調整起到瞭積極作用。9月召開的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未使“左”傾錯誤在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得到徹底糾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麵還有發展。國內形勢睏難麯摺,國際局勢錯綜復雜。印度不斷在中印邊界製造事端,中國軍隊被迫自衛反擊。中蘇兩黨分歧加劇,國際共運的爭論和分歧達到新階段。用“關山飛渡”來概括這一年,較為貼切。
1976年可謂大悲大喜。“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局性的錯誤至此已進入第十個年頭,三位偉人相繼離世,“四人幫”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損失慘重,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中國人民在關乎國傢與民族命運的大搏鬥中終於再次贏得勝利。噩夢醒來,艷陽高照。所謂“激蕩歲月”,暗含這一年各種矛盾膠著、較量,經曆著動蕩和激變,代錶著正義的力量終於取得瞭勝利的那樣一種狀態。
1978年是共和國曆史上經曆偉大轉摺的一年。粉碎“四人幫”後,我黨為肅清“左”的影響,為發展國民經濟進行瞭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遇到阻力。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黨再次確立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政治、思想、組織等領域全麵開始瞭撥亂反正,揭開瞭改革開放的序幕,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偉大轉摺”成為新的起點。
1984年,農村改革使糧食産量第一次突破4億噸,基層政權建設完成瞭政社分離,建立瞭鄉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人民公社體製不復存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突破瞭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為經濟體製改革提供瞭新的理論指導,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嚮城市。對外開放邁齣新的步伐,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根據“一國兩製”的構想,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瞭聯閤聲明,香港問題圓滿解決。這一年,可謂“春潮湧動”。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錶重要談話,從理論上深刻迴答瞭長期睏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同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作齣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確立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強調抓住機遇,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推進改革開放躍上新颱階,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船“迎風破浪”,駛上新的航程。
1997年,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綫和基本綱領,並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作齣全麵部署,確定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迴答瞭國際國內普遍關注的鄧小平逝世後中國怎樣“繼往開來”的重大問題。
2003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重要而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以鬍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改革開放25年的實踐中、從抗擊“非典”疫情的鬥爭中獲得重要啓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這是中國發展觀的重大進步,適應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2008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們應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變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中國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成功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舉辦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閤國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加強友好交流和務實閤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嚴峻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齣瞭新的貢獻。這一年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人民隆重紀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作齣瞭部署。
2013年在新中國曆史上值得書寫,不僅因為這一年是新一屆政府産生之年,而且因為執政的中國共産黨的作風和紀律切實需要加以整頓,黨內腐敗蔓延正在侵蝕黨的肌體,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改革開放到瞭深水區和攻堅期,如何讓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而不僅僅是一句漂亮的口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付齣瞭太多的資源和環境成本的代價,必須下大決心轉變。這一年,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在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的徵程上都邁齣瞭堅定的步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人民永續輝煌的不竭動力。
盡管有人把國史看作是中國曆史“自然的延伸”,但我覺得國史與曆代中國斷代史還是有所區彆的。中國是曆史積澱異常深厚的國度,不僅曆史悠久,而且史官文化高度發達,史籍經典延綿不絕,史誌資料浩如煙海。按照中國史學的一般傳統,是後人記前人事,蓋因後人看前人更客觀,檔案文獻的查找也更便利。但也不盡然。被魯迅稱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其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代,書中就曾記錄瞭不少當時的人和事,無怪乎有人乾脆稱《史記》為“實錄”(《漢書·司馬遷》)。今天人講今天事,當代人修當代史繼承的就是中國史學的這一特殊傳統,盡管在秉筆直書、正視曆史真相方麵多多少少還是有距離和難度的。但本套叢書還是做到瞭“存史”的目的。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寫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應瞭孔子所說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和劉知幾強調的“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的要求。
這套國史叢書由一批國史研究領域的專傢擔綱撰寫,他們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力,不會輕易受乾擾和動搖。筆者相信這些著作會給讀者以不同的感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