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化史(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秦漢文化史(精裝)


熊鐵基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新世界齣版社
ISBN:97875104633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1539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秦漢文化史(精裝)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秦漢文化史(精裝)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秦漢文化史(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著名曆史學者、博士生導師熊鐵基先生傾心打造

一部詮釋全球視野下秦漢時代文化發展脈略的重磅力作

重塑秦漢文化全景 洞悉中華文明沿革曆程

圖文並茂 脈略清晰 雅俗共賞

一部瞭解秦漢時代曆史文化沿革的入門經典讀物


內容簡介

作品綜述瞭秦漢時期的文化,既利用瞭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特色。作品概括地介紹瞭秦漢文化的曆史背景,講述瞭與文化有關的製度和政策。對文化的學術、思想、文學、風俗等幾個重要方麵均作瞭較為係統的論述,並注重其發展和彼此間的聯係,注重其特點和新內容。作品有些章節內容,如“社會思潮”“禮儀與風俗”“文化的地域性”等,也有獨到的見解。為瞭便於人們深入瞭解和研究秦漢時期的文化,作品附《文獻與考古》一章,對這一時期的主要資料進行瞭介紹。


作者簡介

熊鐵基,1933年生,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和研究,近年主要側重思想文化史,特彆是道傢思想史的研究。著有《秦漢新道傢略論稿》《漢唐文化史》《秦漢軍事製度史》等;主編有《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帝王宰相詞典》等。發錶論文百餘篇。


目錄

導 言 /001

第一章 | 社會概況 /013

第一節 統一國傢的形成和發展 /013

第二節 世界、疆域和民族 /024

第三節 社會經濟 /032

第四節 階級關係和農民起義 /048

第二章 | 政治製度和政治思想 /060

第一節 政治製度 /060

第二節 政治思想 /087

第三章 | 文化政策與教育製度 /096

第一節 全局性文化政策的發展和變化 /096

第二節 太學與博士弟子 /105

第三節 宮邸學與鴻都門學 /113

第四節 郡國學校 /117

第五節 私學 /126

第四章 | 社會思潮的發展 /136

第一節 秦代的社會思潮 /137

第二節 從“儒道互絀”到“獨尊儒術” /141

第三節 從陰陽之術到讖緯流行 /150

第四節 道教的産生和形成 /156

第五節 反傳統的“異端”思想 /164

第五章 | 綜閤性的學術 /170

第一節 經學的産生和發展 /170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諸子思想 /190

第三節 內學的學術地位 /198

第四節 自然科學 /202

第六章 | 文學與藝術 /212

第一節 釋文學、藝術 /212

第二節 文學成就和關於文學的思想 /222

第三節 藝術成就和審美意識 /233

第七章 | 禮儀與風俗 /247

第一節 禮與俗 /247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禮儀 /254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風俗 /266

第八章 | 衣食住行與工藝 /288

第一節 飲食結構與習慣 /289

第二節 冠服與妝飾 /298

第三節 宮室與民居 /305

第四節 交通和運輸 /316

第五節 工藝技術 /324

第九章 | 文化的地域性與中外交流 /334

第一節 文化的地域性與相互影響 /335

第二節 中西文化交流 /351

第十章 | 文獻與考古 /368

第一節 文獻 /368

第二節 考古 /394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社會概況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國傢從秦漢王朝開始,中國曆代的文化製度思想從秦漢時期開始初步定型。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嶄露頭角也是在秦漢時期。

第一節 統一國傢的形成和發展

一、秦人和秦國

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王朝,至前207年就滅亡瞭,前後不過15年,而漢王朝西漢與東漢加在一起,整400年。但是,秦王朝的曆史絕不可忽視,“漢承秦製”是有深刻含意的,大一統國傢的一切曆史都必須從秦講起,秦的曆史影響,從外國語言之稱中國可見一斑。近代薛福成在《齣使日記》中說:“歐洲各國,其稱中國之名:英曰采依那,法曰細納,意曰期納,德曰赫依納,拉丁之名曰西奈。問其何義,則皆秦之譯。”還有較常用的“震旦”之類,也是因秦而名。

秦人早期的曆史,直接的材料沒有,春鞦以後的記載,大多是傳說。根據傳說考正曆史,生齣瞭種種不同的推測:有人認為“秦為戎族”,有人認為“本是夏族的一支,即羌族的苗裔”,也有認為“秦本是東來的”。可靠的看法應該是秦屬西方戎族,至少商周時期秦人已經是“在西戎,保西垂”瞭,《史記·秦本紀》中說,文公時“初有史以紀事”,當“文公東獵”時,“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贏於此,後卒獲為諸侯”。追述可靠的祖先曆史,即在西方。當然,秦人之始建國也就在西瞭。

秦國的建立是比較晚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時封秦襄公為諸侯,即為秦國的開始。但是,周平王雖“賜之岐(今陝西岐山東北)以西之地”,實際是一句空話,當時這一帶布滿瞭戎狄之人,“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建國的過程是十分艱苦的,秦襄公雖有不少作為,但並無實際戰果,自己都死於伐戎之役中。以後,花瞭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到武公時期,整個關中的渭水流域纔為秦國所控製,秦國的領地纔真正得到穩固,並且從宣公(前675—前664年)以後,開始嚮東發展。

秦國不僅建國比較晚,它的華化也比較晚。從春鞦時期到戰國初年,華夏族的諸侯國(包括華化較早的)一直把秦國當戎狄看待,《史記·秦本紀》所謂“秦始小國僻遠,諸夏擯之,比如戎狄”,所謂“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秦開國之始即“未能用周禮”(《詩序》),到秦孝公時,商鞅就曾說“始秦戎狄之教”(《史記·商君列傳》)。可見其與中原華夏文化有所不同。

秦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不深,在客觀上起瞭比較徹底地實行變法的作用。《史記·秦本紀》中記秦穆公和由餘的一段對話頗有意思,穆公問由餘:“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由餘迴答說:“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天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弑,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由餘是位“亡入戎,能晉言”的晉人,深知中原文化之弊,而在比較落後民族的“文化”中找到瞭新生的因子。而商鞅正是把握瞭這一點,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實行瞭比較徹底的改革。

秦國逐漸鞏固、強大,文化上卻走著與中原各諸侯國不完全相同的道路。一直到戰國末年,荀卿談他“入秦”的觀感時說:“……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齣於其門,入於公門,齣於公門,歸於其傢,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其朝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是所見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荀子·強國》)荀子所說的秦國的這種情況,恰恰是擺脫瞭西周“繁文縟節”“私門請托”“朋黨比周”等舊的傳統,這正是秦國能“四世有勝”的重要原因。

二、秦統一六國

在戰國時期的諸侯各國中,秦國後來居上,不僅逐漸趕上並超過瞭原來強大的一些諸侯國傢,而且最終吞並各國,建立瞭一個空前的大一統國傢。

從戰國中期開始,秦國先後經曆瞭秦獻公(前384—前362年)時期的改革和秦孝公(前361—前338年)時期的商鞅變法,被認為是封建製代替瞭奴隸製。秦獻公一即位就宣布“止從死”,明令禁止人殉製,無疑是對作為勞動力的人的重視。“為戶籍相伍”,重視編製戶籍,也是解決人的地位問題,在當時使“野人”與“國人”處於同等地位。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政治、經濟方麵的改革,如遷國都、推廣縣製、“初行為市”等。

到商鞅變法時,就把秦獻公已經開始的一些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瞭。商鞅變法在政治、經濟及文化思想各方麵比較全麵地展開,政治方麵主要是“變法修刑”“勸戰死之賞罰”等方麵,同時“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也是集中和加強國傢權力的重要措施。經濟方麵,“為田開阡陌”“初為賦”以及“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等,均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他還有如改革不良習俗,“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等等。和任何一次改革一樣,商鞅變法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商鞅本人最後都遭到瞭殺害。但變法是成功瞭,其結果是秦國空前強大,如後來李斯所說:“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史記·李斯列傳》)。

據《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不僅“居五年,秦人富強,天子緻胙於孝公,諸侯畢賀”,還把眼光瞄準“帝王之業”,當變法取得顯著成效之時,就與孝公談秦魏關係,主張乘魏敗於齊的機會伐魏,“魏不支秦,必東徙。東徙,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製諸侯,此帝王之業也”。他親自伐魏並取得瞭勝利。秦之所以“為戰國霸君”,之所以“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但是,統一大業,自孝公以後也整整經曆瞭一個世紀。大趨勢是,秦國的領域逐漸擴大,嚮東挺進穩步發展,與齊、楚、燕、趙等國進行瞭一係列復雜的政治、外交、軍事多方麵的鬥爭,所謂閤縱連橫,遠交近攻等。秦國在鬥爭中日益強大,從惠文君稱王開始,一直到秦王政時期,經曆瞭五個國王,包括孝公,共為六世,所謂“續六世之餘烈”。在這六世之中,先是稱伯,後又稱王,史書上的一些記載,如“楚、韓、趙、蜀來朝”,“天子賀”“天子緻文武胙”“韓、魏、齊、楚、越(一作趙)皆賓從”等,一直到“周民東之,其器九鼎入秦”,都是秦國日益強大的反映。


到瞭秦王政時期,水到渠成,統一六國隻是時間問題瞭。秦王政即位後,軍事上繼續穩步前進,連年嚮趙、韓、魏等國展開進攻。公元前241年,打敗瞭最後一次趙、楚、魏、韓、衛的五國聯軍,關東六國再也沒有聯閤攻秦的可能。秦國也就開始瞭統一六國的進程,公元前230年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滅燕,前223年滅楚,前221年滅齊,完成瞭“吞二周而亡諸侯”的統一大業。

完成瞭統一大業的秦王政,“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史記·秦始皇本紀》),創造瞭一個影響中國曆史兩韆年的神聖稱號——皇帝。這確實是一個創造,一般人是難以想象得齣來的。諸大臣隻能在原有尊稱上兜圈子,以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泰皇就是人皇,隻能在天、地之後,秦王政卻要人神兼備,因為帝是古代人想象中的最高天神(他的祖先昭襄王也稱帝,但不久就放棄瞭)。

當然,秦始皇之偉大不僅僅在於他製定瞭一個至高無上、人神兼備的稱號,更重要的是他在以後短短的十幾年當中,有一番開天闢地的作為。他不僅統一瞭六國,進一步又北築長城,南平百越,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局麵,與此同時,開闢瞭全國的交通網,所謂“墮毀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盡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漢書·賈山傳》),這是漢人的描述,足見其開闢交通網絡之成績。除此之外,秦始皇的功績還有許多,例如創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製以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書同文字等,本書以後各章中將分彆記述。

三、西漢王朝的建立和發展

秦始皇的統一事業是轟轟烈烈的,但其統治具有明顯急政暴虐的特色,從而使秦王朝二世而亡。從農民起義中衝殺齣來的劉邦,經過楚漢之爭戰勝瞭項羽,被群雄擁戴,即瞭皇帝位,建立漢朝,這是公元前202年的事,史稱西漢王朝,足足有二百年的曆史。其中重大的政治事件有“呂氏之亂”“吳楚七國之亂”以及“巫蠱之亂”、內外朝之爭等,這些事件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集權的鬥爭;另一方麵是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關係國傢命運的當然主要是前者。

和秦代一開始就是中央集權製不同,劉邦是諸侯王擁立的,西漢政權開始不得不承認那些諸侯王的地位,後來雖逐一地誅滅瞭異姓諸侯王,但劉邦“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啓九國”(《漢書·諸侯王錶》)。因此西漢一開始,與秦的郡縣製不同,而是郡國並行製,分封的王國既多且大,所謂“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鬍越”“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而中央直轄地,隻“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漢書·諸侯王錶》),並且還有列侯公主之食邑在其中。

劉邦一番苦心,原來是為瞭鞏固中央,維護統一國傢,他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記·呂太後本紀》),一心希望劉傢子弟維護劉傢天下,但他死去不久,諸侯王國就形成瞭對中央集權的威脅。因此可以說,西漢前期的曆史,是一部中央集權逐步戰勝地方割據勢力的曆史,當時的政治,一切都從屬於這個鬥爭。

首先是呂後專權、稱製,既可以說是爭權奪利,也與割據勢力鬥爭有關,例如她先殺趙王如意,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後又殺趙王友,徙梁王恢為趙王,不久又殺趙王恢,廢其嗣,而以呂祿為趙王。燕王建死,殺其嗣而除其國,另以呂通為燕王(當然這又是樹立自己的黨羽)。再如分齊為四,以削弱之。這些是與中央集權有關的。與此同時,積極修築長安城,也是鞏固京師防衛的一項重要措施。呂後注意到瞭這個問題,但並沒有最終解決,加上大封諸呂,又衝淡瞭這種鬥爭的意義。

文帝即位,割據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有所滋長,諸呂雖誅,中央政府衰微,這從吳王濞稱病不朝反而賜以幾杖、淮南王長擊殺審食其而赦其無罪等事可見一斑。當時之形勢正如賈誼在《治安策》中所說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製從。”文帝采取瞭一些措施,但沒有多大成效。景帝時晁錯又屢建削藩之議,他斷言“削之亦反,不削亦反”。果然景帝三年(前154年)爆發瞭以吳王濞為首的“吳楚七國之亂”。中央集權畢竟是大勢所趨,叛亂在三個月內就平定瞭。景帝進一步采取一些措施,如損黜王國官製及其職權,降低諸侯王權力,規定諸侯王不再治民等,中央集權走嚮瞭鞏固。

到瞭漢武帝時期,繼續鎮壓叛亂,采取有罪廢除或絕嗣除國的辦法,陸續廢除一些王侯。公元前127年,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命令諸侯王在封國內分封子弟為王,由皇帝給名號。這是賈誼、晁錯“削藩”之議的進一步發展,諸侯王無法反對,實際上則封地越來越小。公元前112年又以“酎金事件”為契機,一次就奪去“獻黃金酎祭宗廟不如法”的一百零六個王侯的爵位,割據勢力的問題基本解決瞭。

西漢政治上另一方麵的鬥爭,是最高統治集團爭權奪利的鬥爭,或者說中央朝廷內的權力之爭,從“呂氏之亂”開始,大大小小的鬥爭幾乎沒有間斷過,武帝晚年甚至演變成瞭父子殘殺的所謂“巫蠱之亂”。武帝死後,又有燕王謀反,爭奪皇位,還有內外之爭,大官爭權奪利,然後齣現霍光實際處理朝政。最後,外戚專權,一直發展到王莽篡位。

四、王莽的改朝換代

盛極而衰,這是封建王朝的必然規律。西漢的鼎盛時期是武帝時期,衰落的跡象也從他那個時候開始瞭。所以,又有所謂“昭宣中興”。然而,時間也不太長,元、成、哀、平,一朝朝走下坡路,天災、人禍也接踵而至,人民群眾“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漢書·鮑宣傳》),除瞭鋌而走險彆無它途。

在此王朝行將崩潰之際,王莽挺身而齣,站在維護統治階級的立場上進行瞭一些政治改良,即所謂改製。照說是無可非議的,但王莽在曆史上的聲譽很不好,一是因為他的改良沒有成效,改良本身也有些問題;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想以周公自命,被晉封為安漢公,但後來忍不住皇位的誘惑,不僅沒有安漢,反而自立為皇帝,成瞭一個篡權者。

王莽製造瞭一係列改朝換代的輿論,終於由假皇帝變成瞭真皇帝,建立瞭新朝。因為這個王朝短命夭亡,後來人們據以此嘲笑、咒罵他,也有人如法炮製。其實王莽的一套騙局,也是統治階級自己所製造的思想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那就是儒傢思想與讖緯之說。早在昭帝霍光專權時,就有過眭弘的禪讓上書事件,這與王莽的改朝換代思想上完全是一緻的。

王莽改製有時被認為是一種復古運動,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政治改革,如官職、社稷、車服、刑罰等一一依照《周禮》的名稱,弄得人們眼花繚亂。例如改變州、郡、縣的名稱乃至區劃,而且一改再改,所謂“歲復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復其故”(《漢書·王莽傳》),使“吏民不能記”,在當時社會上引起的混亂是不小的。

當然,王莽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經濟方麵。例如,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稱“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又如,實行“五均六筦”,企圖節製商人對農民的過度盤剝,打擊商人,由國傢專賣,從而使國傢獲得經濟利益。應該說,這些都是針對當時時弊而采取的改革措施。西漢後期,元、成、哀、平以來,土地、奴婢問題之嚴重,商人勢力之猖獗,朝野共知,哀帝時就有師丹限田、限奴婢的建議。專賣製度,漢武帝就實行過,成效是很大的。不過,王莽並未能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積重難返,無迴天之力,遭到統治階級內部的強烈反對,又用人不當,用法不當,朝令夕改,造成許多混亂。加上當時匈奴入寇,頻頻大旱、蟲蝗,風雨滿樓。王莽的新朝實際上成瞭西漢王朝的替罪羊,給東漢王朝的建立創造瞭某種條件。

五、東漢王朝及其衰微

王莽的新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在全國性的大起義中,西漢的貴族、官僚、土豪、流氓也乘機而起,打著“反莽復漢”的旗號,割據一方,稱王稱帝。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劉秀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農民起義爬上瞭皇帝的寶座,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和西漢的統治集團起於下層的所謂“布衣將相”明顯不同,不但劉秀本人是南陽地主,支持他恢復“漢室”的也是一批大地主和官僚,他們“傢纍韆金”或“世為著姓”,有大量的宗族、賓客。這些支持者當然有他們自己的打算:“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誌耳。”其誌當然是得到一官半職,維護和擴大本階級的利益。

東漢政權一建立,首先就調兵遣將鎮壓各地的農民起義。其次,除瞭農民起義之外,還有許多地方割據勢力,東漢政權花瞭十年左右的時間,恢復瞭統一局麵。

要鞏固這個統一的國傢,必定要解決(至少是部分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既然是“反莽復漢”,就要“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後漢書·循吏傳》),首先是安撫民眾,減輕賦役,錶麵上也恢復過“三十稅一”的“舊製”;同時又選用良吏,減輕刑法,提倡節儉,以及精兵簡政等,可以說是配套的措施。這都是恢復生産、安定社會秩序的必要措施,也是政治統一穩定的基礎。針對西漢後期以來的奴婢和土地兼並兩大社會問題也采取瞭重大措施。關於奴婢,劉秀多次下詔釋放奴婢(主要是王莽專政後淪為奴婢的部分),同時又下詔改善奴婢待遇和提高奴婢身份,如製止屠殺,禁止炙灼,“詔除奴婢射傷人棄市律”,就等於縮小瞭奴婢與平民的差彆,提高瞭其法律地位。這一方麵的措施,不論如何分析,都是有進步意義的。關於土地兼並問題,很難說劉秀有意解決,但為瞭政府的租稅和賦稅收入,建武十五年(39年)曾下詔“度田”,對全國土地和戶口進行清理、核實,這樣就不僅是“度”農民的田地,也要“度”豪強地主的土地,因而遭到豪強地主的反對。土地兼並問題不但沒有解決,東漢一朝越演越厲害,乃至大地主田莊成為東漢時期經濟的特點之一。

既然是恢復“漢室”,因此東漢的統治機構和統治製度,都承襲西漢王朝的,當然也有些新變化。許多變化都與總結和吸取西漢的經驗教訓有關。例如,對諸侯王的控製,雖然也 秦漢文化史(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秦漢文化史(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秦漢文化史(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