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幾年,數據新聞可視化不僅在西方媒體盛行不衰,在中國傳媒界也是方興未艾,緻使其成為當前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中的熱點話題。然而在我國,無論是學界的理論研究還是業界的實踐應用都比較薄弱,這使得對數據新聞可視化進行係統化研究顯得非常必要。本研究將從可視化的基礎理論和發展曆程切入,通過對數據新聞可視化的主要類型的分析,對數據新聞可視化生産實踐、傳播效果和再傳播路徑等的考察,以及對不同介質媒體的數據新聞可視化産品特徵的研究,探索構建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産品評價指標體係和我國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發展路徑。
作者簡介
許嚮東,新聞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密蘇裏新聞學院訪問學者(2013—2014),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新聞編輯》專傢組成員。研究方嚮為新聞實務和新聞媒體。主要講授“新聞編輯”“信息圖錶”“報刊平麵設計”“媒介素養”等課程。參與***精品課“新聞編輯”的建設和主講。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團中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多項。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數據新聞可視化概論
第一節 數據新聞與數據可視化
第二節 從信息圖錶到數據可視化
第三節 數據可視化的應用領域及其在傳媒界的興起
第二章 新聞傳播中的數據可視化
第一節 數據可視化的功能與優勢
第二節 數據可視化的新聞敘事
第三節 數據可視化的類型
第三章 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生産實踐
第一節 數據可視化的數據與工具
第二節 數據可視化的生産
第三節 數據可視化的設計要點
第四章 我國不同類型媒體的數據可視化
第一節 報紙媒體的數據可視化
第二節 電視媒體的數據可視化
第三節 網絡媒體的數據可視化
第五章 數據新聞可視化的傳播效果研究
第一節 數據可視化傳播效果的問捲調查
第二節 數據可視化傳播效果的眼動實驗研究
第三節 數據可視化産品在社交媒體上的再傳播
第六章 構建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産品評價指標體係
第一節 全球數據新聞奬中的數據可視化
第二節 構建數據可視化的生産規範與産品評價指標體係
第七章 數據新聞可視化的中外比較
第一節 我國媒體的數據可視化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歐美數據新聞可視化及其經驗
第八章 數據新聞可視化的本土化建設
第一節 數據可視化的發展環境
第二節 我國傳媒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發展策略
第三節 我國數據新聞可視化的人纔培養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發軔於2013年的數據新聞至今方興未艾,反映齣大數據技術在應用於新聞實踐之後,有效地推動瞭傳媒業的發展變革。數據新聞是一個跨學科的交叉性前沿領域,是新聞業應對大數據浪潮主動求變的結果,也體現瞭多種新聞理念的融閤。數據可視化作為數據新聞生産的終端,在整個生産流程中和傳播效果的實現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它將數據分析的結果以可視化方式呈現齣來,清晰直觀地闡釋錯綜復雜的關係、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使受眾對新聞事件及其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有更宏觀和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在數據新聞興起之前,數據可視化已露端倪。但是,與目前所不同的是,前些年的數據可視化所使用的數據源是小規模、小體量的數據,在呈現方式上以靜態為主,交互性不足,也缺少數據可視化産品的後期維護與更新,在生産模式上很少采用眾籌等方式。隨著近幾年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迅猛發展,采集、挖掘大體量數據成為可能,真正意義上的數據
可視化得以興起。數據可視化除瞭與計算機圖形學、圖形繪製技術相關聯外,還與大數據挖掘、可視化技術密切相關,其應用的範圍隨著技術發展在不斷拓寬。
什麼是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個詞語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對這些問題的正確迴答有助於把握本研究的方嚮。
在研究數據可視化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什麼是“可視化”。“可視化”(visualization)來源於“visual”,原意是“視覺的、形象的”。事實上,將任何抽象的事物、過程變成圖形、圖像,用可視元素來傳達信息的過程都可以稱為可視化。目前我們所說的可視化指的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屏幕上顯示齣來,再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古代的地圖、星象圖等可以說是最早的可視化作品。可視化的終極目的不是繪製齣來的圖形、圖像等視覺化結果,而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把握、瞭解和洞察。可視化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對事物形成圖像感知,幫助、強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所獲取的80%的信息來自視覺,而視覺又與腦神經細胞緊密相連,充分利用人的視覺潛能和腦功能,是可視化産生的基礎與生理前提。可視化的目標是增強人們的認知能力。XeroxPaloAlto研究中心學者卡德(Card)等人提齣瞭可視化可以增強認知的六種主要方式:通過擴大用戶可用的存儲量和可處理的資源量;通過減少對信息的搜索;通過使用可視化錶示提高對模式的發掘;通過調動感知推理操作;通過把
感知注意用於監控;通過把信息編碼為可操作的媒介。
現代意義上的數據可視化大緻起源於19世紀初期,當時人們開始把統計學應用於各類圖錶,並運用可視化技術把龐雜難懂的數據展現齣來。當今社會進入瞭大量生産、傳播和消費信息的時代,它給人類提供瞭全新的科學計算和數據獲取方法,“信息爆炸、數據海洋”成為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特彆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成為重要的社會資源,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而對其蘊含的價值和意義予以充分展示(即可視化)也日益顯得重要起來。
對於如何定義“數據可視化”可謂見仁見智,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博士邱南森所言:“可視化是否隻用於分析數據?還是用於定量認識?抑或是用於喚起情感?什麼時候可視化可深深紮根於視覺領域成為一門藝術呢?迴答者的身份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這些問題已經在各學科領域及不同學科之間引起瞭激烈的爭論,但這還隻是學者和從業人員之間的爭論而已。”一些學者把數據可視化等同於信息圖錶,也有一些學者把數據可視化看作是一種探索、展示和錶達數據含義的方法。那麼,“到底什麼是可視化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些人認為隻有嚴格意義上的傳統圖形圖錶纔是可視化。而另一些人的觀點則更加開放,他們認為隻要是在錶現數據,不管是數據藝術品還是微軟Excel錶格,都可以算是可視化。畢竟,在這一問題上孰是孰非並不是那麼重要,隻要能達成我們的目的就行瞭”。
從曆史與現實來看,技術進步不僅影響著生産方式的走嚮和社會的變遷,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計算機、製圖軟件、互聯網等多種技術因素和信息傳播需求等的共同作用下, “可視化”將進一步細化為科學可視化、信息可視化和知識可視化等新興領域。
數據新聞可視化(新聞傳播學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