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各種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學內涵為豐富多彩。
《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四捲)》是對佛教哲學現代化研究的嘗試。全書簡要地論述瞭佛教哲學的構成和流派、曆史演變以及重要著作,並就佛教哲學的人生價值觀、宇宙要素論、宇宙結構論、宇宙生成論和本體論以及認識論的基本內容進行瞭探討和闡述,以此凸現佛教哲學體係的總體思想風貌和理論特質。
《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四捲)》還就佛教“空”義的思想曆史演變、“空”義的類彆、內涵及其理論思辨價值,作瞭集中述評,以利於瞭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學的思想內核。
作者簡介
方立天,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學哲學係畢業,後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助教、講師,1984年特批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哲學係、宗教學係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曆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哲學史學會常務副會長、顧問、《中國哲學史》雜誌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等。專著有《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佛教哲學》、《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捲)等,其中《佛教哲學》獲第一屆中國圖書奬榮譽奬,《中國佛教哲學要義》獲第六屆國傢圖書奬。2005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目錄
訂本前言
前言
第一章 佛教哲學的構成和流派
第一節 佛教、佛法與佛學
第二節 佛教哲學的構成
第三節 佛教哲學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 佛教哲學的曆史演變
第一節 印度佛教哲學略史
第二節 中國佛教哲學略史
第三章 佛教哲學的重要著作
第一節 佛典概論
第二節 印度佛教哲學的重要著作
第三節 中國佛教哲學的重要著作
第四章 佛教的人生價值論
第一節 四聖諦說
第二節 三法印說
第五章 佛教的宇宙要素論
第一節 三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第二節 五位七十五法和五位百法
第六章 佛教的宇宙結構論
第一節 三界與佛土
第二節 三韆大韆世界
第三節 有情世間
第四節 成住壞空與無始無終
第七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論和本體論(上)
第一節 因果論
第二節 業感緣起論
第三節 中道緣起論
第四節 賴耶緣起論
第五節 六大緣起論
第八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論和本體論(下)
第一節 真如緣起論
第二節 性具實相論
第三節 法界緣起論
第四節 自心頓現論
第九章 佛教的認識論(上)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禪觀
第三節 依根緣境生識說
第四節 般若中觀論
第五節 四分、三性與四智說
第六節 新因明與量論
第十章 佛教的認識論(下)
第一節 般若無知論
第二節 頓悟成佛說
第三節 四重二諦與般若無得
第四節 三諦圓融與真妄心觀
第五節 禪悟
結語
佛教“空”義述評
精彩書摘
《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4捲)》:
華嚴宗。因依《華嚴經》立宗,故名。又因女皇武則天賜號此宗創始人法藏為“賢首”(《華嚴經》中菩薩名),後人稱法藏為“賢首大師”,故也稱“賢首宗”。又因此宗發揮“法界緣起”的旨趣,還稱為“法界宗”。華嚴宗的學統傳承,一般作杜順(法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法藏的師父智儼撰《華嚴經搜玄記》、《華嚴一乘十玄門》和《華嚴孔目章》等,綱要性地闡發《華嚴經》文,創立教觀新說。後來法藏予以詳盡的發揮,纔成為完整的組織。華嚴宗的實際立宗者不能不首推法藏。法藏(643-712)立宗的哲學理論是法界緣起說。“法界”,指現象和本質。所謂法界緣起,是說世界一切現象都是互為依持、互為因果、相即相人、圓融無礙的。他還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詳後)來闡明法界緣起的意義,建立瞭獨具特色的理論體係。
法藏的學說後來一度被上首弟子慧苑所修改,以緻未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但是,不久澄觀(737-839,一說738-839)以恢復華嚴的正統為己任,批評瞭慧苑的說法,重新發揚法藏的教義。他將法藏散見於有關著作中的四法界說,係統地加以組織,使之更加條理化。他還吸取禪宗荷澤一係的說法,即主張人人都具有一種“靈知之心”(先天的智慧),隻要在主觀上掌握瞭這一點,經過修持,就能很快成佛。他認為“靈知之心”就是心性,就是《大乘起信論》的“心性本覺”。也就是說,人人都具有先天的智慧。此外,澄觀還嚮天颱宗人湛然問學,並采用瞭天颱宗的一念三韆說,從而又偏離瞭法藏的法界緣起論。法界緣起論認為,隻有淨心纔能達到一切現象圓融無礙的境界,即所謂佛的境界,而一念三韆說則不同,在佛心中,淨染善惡等無所不具。澄觀采用天颱宗的說法,也就將性惡說引入華嚴一派理論中來,宣揚佛不斷性惡,“一闡提”(通常指斷瞭善根的人)不斷性善,並以此論證有情有佛性,無情無佛性的觀點。但是,天颱宗的一念三韆的“三韆”是指宇宙的整體,一切有情無情都包括在內,由此又引發齣天颱宗人湛然對澄觀的無情無佛性說的批判。
澄觀的高足宗密(780-841),進一步發展瞭澄觀的思想,他除運用《大乘起信論》外,還援引瞭《圓覺經》。《圓覺經》的要點是以圓覺附會靈知本覺。宗密認為一切眾生都有空寂真心,無始以來性自清淨,靈知不昧,這種靈知之心就是人的本原:宗密是華嚴宗的大傢,也是禪宗的大師。他以靈知本覺為理論基點,統一瞭當時的禪與教之說,宣揚禪教一緻論,並且進一步會通瞭儒道兩傢的學說。
禪宗。因主張以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還因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所謂眾生心性的本原(佛性)為主旨,又名“佛心宗”。相傳其傳法世係是菩提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張漸悟,後者主張頓悟,並分彆在北方和南方兩地弘法,形成瞭“南頓”、“北漸”兩派,史稱為“南北禪宗”,或“南北宗”。後來慧能(638-713)的南宗取代瞭北宗,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所以說,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慧能嗣法的弟子中,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支法係到唐末特彆繁衍。唐末五代間,南嶽一係又分齣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一係分齣曹洞、雲門、法眼三宗,閤稱禪宗五傢,也稱五宗。慧能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派。
……
前言/序言
奉獻在讀者麵前的這本小書,是應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約稿寫作的。它的目的主要是嚮文科大學生,同時也嚮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宗教工作者簡明扼要地介紹佛教哲學概論。它是一本側重於知識性和學術性的讀物。
筆者撰寫本書,具體說,一是為瞭適應文科大學生和研究生,尤其是宗教、哲學、曆史、文學、社會學等專業學生瞭解宗教的需要。從世界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狀況和文科大學生、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兩方麵來說,幫助大學生和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宗教基本知識,從而得以正確地認識、分析和評價宗教,是十分必要的。二是佛教是一個有2500多年曆史的世界宗教,是人類曆史上最宏大的宗教哲學思想體係。佛學作為東方文明史上的一個巨大的哲學思想庫存,蘊藏著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筆者主張“對佛教哲學思想中的某些辯證法顆粒和唯物主義因素,尤其是某些體現人類智慧的範疇和命題,也應該努力發掘,對於它所包含的理論思維的教訓,則應當認真總結,這都是人類認識史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前言》)。對於佛教哲學思想這一具有特異色彩的思維花朵,簡單地摘除,義憤地丟棄,都是無濟於事的,也是不正確的。
佛教哲學/方立天文集(第四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