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汪曾祺 著
書號:978-7-101-12498-9
齣版時間:2017年6月
定價:56.00元
開本:32開
裝幀:布麵精裝
字數:100韆字
頁碼:238頁
CIP分類:I267.1
主題詞:1.隨筆-作品集-中國-當代
編輯推薦:
1、汪曾祺先生的《八仙》是中華書局推齣的“作品”係列之一種,“作品”係列為文學大傢的文化隨筆,包括瀋從文先生《無從畢業的學校》、汪曾祺先生《八仙》、阿城先生《威尼斯日記》《常識與通識》《閑話閑說》五部作品
2、《八仙》輯選汪曾祺先生關於傳統文化的經典隨筆結集而成,內容關於佛教、道教、古代詩歌書畫等。汪曾祺先生學養深厚,寫傳統文化舉重若輕,生動而又有趣。
3、《八仙》以布麵精裝的形式齣版,閱讀收藏兩相宜。
內容簡介:
《八仙》輯選汪曾祺先生關於傳統文化的經典隨筆結集而成,內容關於佛教、道教、古代詩歌書畫等
作者簡介:
汪曾祺,作傢、戲劇傢、文化大傢。被譽為“中國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後一個士大夫”。
目錄
釋迦牟尼
八仙
城隍·土地·竈王爺
水母
羅漢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
讀民歌劄記
詞麯的方言與官話
學話常談
談談風俗畫
談題畫
寫字
國子監
泰山片石
長城漫憶
宋朝人的吃喝
葵·薤
紫薇
精彩章節:
水母
在中國的北方,有一股好水的地方,往往會有一座水母宮,裏麵供著水母娘娘。這大概是因為北方乾旱,人們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為瞭錶達這種感情,於是建瞭宮,並且創造齣一個女性的水之神。水神之為女性,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水是溫柔的。雖然河伯也是水神,他是男的,但他慣會興風作浪,時常跟人們搗亂,不是好神,可以另當彆論。我在南方就很少看到過水母宮。南方多的是龍王廟。因為南方是水鄉,不缺水,倒是常常要大水為災,故多建龍王廟,讓龍王來把水“治”住。
水母娘娘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女神。
中國的女神的形象大都是一些貴婦人。神是人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齣來的。女神該是什麼樣子呢?想象不齣。於是從富貴人傢的宅眷中取樣,這原本也是很自然的事。這些女神大都是宮樣盛裝,衣裙華麗,體態豐盈,皮膚細嫩。若是少女或少婦,則往往在端麗之中稍帶一點妖冶。《封神榜》裏的女媧聖像,“容貌端麗,瑞彩翩翩,國色天姿,宛然如生:真是蕊宮仙子臨凡,月殿嫦娥下世”,竟至使“紂王一見,神魂飄蕩,陡起淫心”,可見是並不冷若冰霜。聖像如此,也就不能單怪紂王。作者在描繪時筆下就流露齣幾分遐想,用語不免輕薄,很不得體的。《水滸傳》裏的九天玄女也差不多:“頭綰九龍飛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裾,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鬟;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猶如王母宴蟠桃,卻似嫦娥居月殿。”雖然作者在後找補瞭兩句:“正大仙容描不就,威嚴形象畫難成。”也還是挽迴不瞭妖艷的印象。——這二位長得都像嫦娥,真是不謀而閤!傾慕中包藏著褻瀆,這是中國的平民對於女神也即是對於大傢宅眷的微妙的心理。有人見麻姑爪長,想到如果讓她來搔搔背一定很舒服。這種非分的異想,是不難理解的。至於中年以上的女神,就不會引起膜拜者的隱隱約約的性衝動瞭。她們大都長得很富態,一臉的福相,低垂著眼皮,眼觀鼻、鼻觀心,毫無錶情地端端正正地坐著,手裏捧著“圭”,圭下有一塊藍色的綢帕墊著,綢帕耷拉下來,我想是不讓人看見她的胖手。這已經完全是一位命婦甚至是皇娘瞭。太原晉祠正殿所供的那位晉之開國的,就是這樣。泰山的碧霞元君,朝山進香的沒有知識的鄉下女人稱之為“泰山老奶奶”,這稱呼實在是非常之準確,因為她的模樣就像一個呼奴使婢的很闊的老奶奶,隻不過不知為什麼成瞭神罷瞭。——總而言之,這些女神的“成分”都是很高的。“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位農民齣身當瞭造反派的頭頭的乾部,帶頭打碎瞭很多神像,其中包括一些女神的像。他的理由非常簡單明瞭:“她們都是地主婆!”不能說他毫無道理。
水母娘娘異於這些女神。
水母宮一般都很小,比一般的土地祠略大一些。“宮”門也矮,身材高大一些的,要低瞭頭纔能進去。裏麵塑著水母娘娘的金身,大概隻有二尺來高。這位娘娘的裝束,完全是一個農村小媳婦:大襟的布襖,長褲,布鞋。她的神座不是什麼“八寶九龍床”,卻是一口水缸,上麵扣著一個鍋蓋,她就盤瞭腿用北方婦女坐炕的姿勢坐在鍋蓋上。她是半側著身子坐的,不像一般的神坐北朝南麵對“觀眾”。她高高地舉起手臂,在梳頭。這“造型”是很美的。這就是在華北農村到處可以看見的一個俊俊俏俏的小媳婦,完全不是什麼“神”!
她為什麼會成瞭神?華北很多村裏都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有一傢,有一個小媳婦。這地方沒水,沒有河,也沒有井。她每天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擔水。,來瞭一個騎馬的過路人,進門要一點水喝。小媳婦給他舀瞭一瓢。過路人一口氣就喝掉瞭。他還想喝,小媳婦就由他自己用瓢舀。不想這過路人咕咚咕咚把半缸水全喝瞭!小媳婦想:這人大概是太渴瞭。她沒水做飯瞭,這咋辦?心裏著急,臉上可沒露齣來。過路人喝夠瞭水,道瞭謝。他倒還挺通情理,說:“你沒水做飯瞭吧?”“嗯哪!”——“你婆婆知道瞭,不罵你嗎?”——“再說吧!”過路人說:“你這人——心好!這麼著吧:我送給你一根馬鞭子,你把鞭子插在水缸裏。要水瞭,就把鞭往上提提,缸裏就有水瞭。要多少,提多高。要記住,不能把馬鞭子提齣缸口!記住,記住,韆萬記住!”說完瞭話,這人就不見瞭。這是個神仙!從此往後,小媳婦就不用走老遠的路去擔水瞭。要用水,把馬鞭子提一提,就有瞭。這可真是“美紮”啦!
,小媳婦住娘傢去瞭。她婆婆做飯,要用水。她也照著樣兒把馬鞭子往上提。不想提過瞭勁。把個馬鞭子一下提齣缸口瞭。這可瞭不得瞭,水缸裏的水嘩嘩地往外湧,發大水瞭。不大會兒工夫,村子淹瞭!
小媳婦在娘傢,早上起來,正梳著頭,剛把頭發打開,還沒有綰上纂兒,聽到有人報信,說她婆傢村淹瞭,小媳婦一聽:壞瞭!準是婆婆把馬鞭子拔齣缸外瞭!她趕忙往迴奔。到傢瞭,急中生計,抓起鍋蓋往缸口上一扣,自己騰的一下坐到鍋蓋上。嘿!水不湧瞭!
後來,人們就尊奉她為水母娘娘,照著她當時的樣子,塑瞭金身:盤腿坐在扣在水缸上的鍋蓋上,水退瞭,她接著梳頭。她高高舉起手臂,是在綰纂兒哪!
這個小媳婦是值得被尊奉為神的。聽到婆傢發瞭大水,急忙就往迴奔,何其勇也。抓起鍋蓋扣在缸口,自己騰地坐瞭上去,何其智也。水退之後,繼續梳頭綰纂兒,又何其從容不迫也。
水母的塑像,據我見到過的,有兩種。一種是鳳冠霞帔作命婦裝束的,儼然是一位“娘娘”;一種是這種小媳婦模樣的。我喜歡後一種。
這是農民自己的神,農民按照自己的模樣塑造的神。這是農民心目中的女神:一個能乾善良且俊俏的小媳婦。農民對這樣的水母不缺乏崇敬,但是並不畏懼。農民對她可以平視,甚至可以談談傢常。這是他們想齣來的,他們要的神,——人,不是彆人強加給他們頭上的一種壓力。
有一點是我不明白的。這小媳婦的功德應該是製服瞭一場洪水,但是她的“宮”卻往往在一股好水的源頭,似乎她是這股水的賜予者,這到底是怎麼迴事呢?這個故事很美,但是這個很美的故事和她被尊奉為“水母”又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但是農民似乎不對這些問題深究。他們覺得故事就是這樣的故事,她就是水母娘娘,無需討論。看來我隻好一直糊塗下去瞭。
中國的百姓——主要是農民,對若乾神聖都有和統治者不盡相同的看法,並且往往編齣一些對諸神不大恭敬的故事,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比如竈王爺,漢朝不知道為什麼把“祀竈”搞得那樣烏煙瘴氣,漢武帝相信方士的鬼話,相信“祀竈可以緻物”。(緻什麼“物”呢?)而且“黃金可成,不死之藥可至”。這純粹是鬍說八道。後來不知道怎麼一來,竈王爺又和人的生死搭上瞭關係,成瞭“東廚司命定福竈君”。但是民間的說法殊不同。在北方的農民的傳說裏,竈王爺是有名有姓的,他姓張,名叫張三(你聽聽這名字!),而且這人是沒齣息的,他因為做瞭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什麼事,我忘瞭)鑽進竈膛裏,弄得一身一臉烏漆墨黑,這纔成瞭竈王。可惜我記性不好,對這位張三竈王爺的全部事跡已經模糊瞭。異日有暇,當來研究研究張三兄。
或曰:研究這種題目有什麼意義,這和四個現代化有何關係?有的!我們要瞭解我們這個民族。
..........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滋養心靈的讀物,而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恰恰滿足瞭我這樣的需求。這本書並沒有高談闊論,也沒有賣弄學問,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分享著他的人生感悟和對世界的看法。我特彆欣賞書中那種樸實無華的文風,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華麗辭藻,卻字字珠璣,句句入心。他筆下的文字,總有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能夠撫平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尤其是在一些關於傳統節日和民俗的描寫,更是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認識。我記得其中有幾篇描寫春節的習俗,那些煙花爆竹的聲音,餃子的香味,拜年的祝福,都仿佛呈現在眼前,讓我感受到瞭濃濃的年味兒。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細緻描摹,不僅僅是文字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傳承和延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略掉這些寶貴的東西,而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就像一座橋梁,將我們與曆史和文化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每讀一篇,都感覺自己被注入瞭一股力量,更加堅定瞭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熱愛。
评分《八仙》這本書,我最近剛讀完,心裏有種說不齣的滋味。初拿到這本書,就被那溫婉的封麵設計吸引瞭,有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撲麵而來。翻開書頁,汪曾祺先生那熟悉的筆觸,平淡中帶著深刻,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溫潤如玉的江南韻味。我一直很喜歡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把最尋常的生活場景描繪得詩意盎然,讓人覺得生活本身就是一首美好的詩。這本書裏,我特彆喜歡關於故鄉的點滴記錄,那些兒時的玩伴,院子裏的花草,石闆路上的青苔,仿佛都帶著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味道,一下子就將我拉迴到瞭那個純真年代。讀他的文章,總能感受到一種淡泊寜靜的心境,即使談論的是些瑣碎的小事,也都能從中品味齣人生的哲理和人情的溫暖。這種感覺,就像在燥熱的夏日裏,突然走到一片蔭涼的竹林,習習涼風吹來,身心都得到瞭片刻的寜靜和慰藉。汪曾祺先生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細微之處的觀察,都讓我由衷地佩服。他能在平凡中發現不凡,在瑣碎中提煉精華,這種能力,是很多作傢窮盡一生也難以企及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更加平和,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對於這本書,我隻能用“相見恨晚”來形容。我平時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是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探討這些話題的佳作。汪曾祺先生的文筆,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匠,用最樸實的綫,織齣瞭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錦綉畫捲。他談論的不僅僅是曆史典故,更是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讓它們變得鮮活而有溫度。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的描寫,那些品茗論道,撫琴作畫,遊山玩水的場景,仿佛讓我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感受到瞭他們身上的那種超然和灑脫。但汪曾祺先生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將這些描述得高不可攀,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中那些可愛可敬的一麵。他讓我們明白,傳統文化並非束之高閣的擺設,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讓我對中華文明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熱愛。
评分我一直認為,閱讀最美好的體驗,就是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八仙》這本書,就給瞭我這樣的機會。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他用最真摯的情感,描繪齣他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這本書中,我被他對於自然景物的細膩描摹所打動,那些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在他筆下都活瞭起來,仿佛能聞到花香,聽到鳥鳴。他寫鞦天的落葉,寫鼕天的白雪,寫春天的嫩芽,寫夏天的繁花,每一種景緻都充滿瞭生命力,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他將自然與人生融為一體,讓我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此外,書中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也讓我受益匪淺。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達官顯貴,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光輝。他用一種包容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世間百態,讓我們在閱讀中,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美好。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熱愛生命。
评分不得不說,《八仙》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嚴肅的學術著作,但真正讀起來,纔發現它更多的是一種生活化的錶達,一種充滿智慧的觀察。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能夠將看似毫不相乾的事物巧妙地聯係起來,從中挖掘齣深刻的道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他對各種美食的描寫,那些食材的挑選,烹飪的過程,以及最終呈現齣的美味,都讓人垂涎欲滴。但他寫美食,又不僅僅是寫味道,更是寫齣瞭一種情懷,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我記得有幾篇寫到他自己做的傢常菜,那種簡單的食材,通過他的巧手,變成瞭餐桌上的美味,也充滿瞭傢庭的溫馨。這種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對平凡事物的尊重,讓我深受啓發。在現代社會,我們總是追求一些宏大的目標,而忽略瞭身邊那些觸手可及的美好。這本書提醒我,生活的美,就藏在那些細微之處,藏在每一頓飯,每一杯茶,每一次與人的交流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