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上下冊) 中信齣版社

包郵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上下冊)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斯蒂芬·平剋 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心理學
  • 行為經濟學
  • 暴力
  • 人性
  • 曆史
  • 文化
  • 通俗心理學
  • 中信齣版社
  • 斯蒂芬·平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8583
商品编码:1461985792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一部全球矚目的傑作——《時代周刊》

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作品——《經濟學人》

曆史、科學和故事講述的完美結閤——《金融時報》

我這一生讀過的最重要的書——比爾·蓋茨

這是一本及時的書——馬剋·紮剋伯格

◎以暴力的尺度,度量人性的進化。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傢、科普作傢斯蒂芬·平剋關於人性和文明的程碑式巨著;

◎科學與人文完美融閤,綜覽10萬年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

◎《紐約時報》年度最受矚目好書;

◎雄踞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全球售齣30多種語言版權,席捲歐美各大暢銷榜;

◎入圍塞繆爾·瓊森奬、英國皇傢學會“溫頓科學圖書奬”等眾多重要圖書奬項提名;

◎革命性的跨學科研究,整閤曆史學、人類學、社會生物學、演化心理學、法律製度、經濟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等跨學科研究;

◎平剋將最權威前沿的學術成果,轉化成結構完整流暢易讀的大眾讀物,寫齣瞭一部超級暢銷著作。大視野的格局、引人入勝的敘事、博學自信的論述、深切的人文關懷,這正是你期待的年度必讀圖書;

◎《衛報》《自然》《科學》《紐約客》《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華爾街日報》100餘傢重要媒體跟蹤報道;

◎全球科技巨頭、政治首腦、曆史學傢、政治學傢、經濟學傢、科學傢、哲學傢和一切人文關懷人士,爭先閱讀、贊譽推薦。


海報:

內容簡介

人是一種怎樣的混閤造物啊!新奇,古怪,混亂,自相矛盾,不可思議!他裁斷世上萬物,他是微末的蚯蚓、真理的寶庫,灌滿瞭謬誤和不確定性的陰溝,宇宙的光榮和糟粕。

——布萊茲·帕斯卡

研究人性,必然關注暴力。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閱讀瞭血腥的戰爭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後,不由得掩捲發問:“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但是我們很少問:“過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實驗心理學傢、認知科學傢、暢銷書作傢斯蒂芬·平剋在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訴我們,過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實上,我們正生活在人類曆史上最和平的時代。

我們身邊導齣都是血腥曆史的證據:《舊約》中的大屠殺,《新約》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亞戲劇和格林童話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國王室對傢眷的處斬,美國建國者之間的決鬥;還有對毆打婦女、虐待兒童、滅絕原住民的司空見慣和冷漠接受。

平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套裝上下冊)》中展示瞭上百幅圖錶和地圖,佐以大量的數據資料,量化暴力減少的趨勢:部落間戰事的死亡率比20世紀的戰爭和大屠殺要高齣9倍;中世紀歐洲的凶殺率比今天要高齣30倍;奴隸製、殘酷刑罰和濫用死刑曾經是人們生活中的常態,但如今被廢除瞭;發達國傢之間已經不再發生戰爭,發展中國傢之間的戰爭死亡人數也隻是幾十年前的一個零頭;強奸、傢暴、仇恨犯罪、嚴重騷亂、虐待兒童、虐待動物——都發生瞭實質性的減少。

如果人性並沒有發生變化,這一切又是怎樣發生的?是什麼讓人們停止兒童獻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開行刑,將犯人大卸八塊來娛樂大眾?是否是因為人們開始閱讀小說、培養餐桌禮儀,開始敬畏警察或者將精力轉嚮發傢緻富?原子彈是否應該被授予諾貝爾和平奬,因為它防止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搖滾樂是否要對20世紀60年代的犯罪高潮負責?墮胎閤法化是否促成瞭犯罪率在90年代的迴落?

平剋認為,答案並非如此。解釋暴力下降的關鍵在於理解將我們推嚮暴力的心魔,以及將我們帶離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組織、識字率、商業和都市的文明進程,讓我們日益有能力控製我們的衝動,對他人懷有同情,寜願討價還價做交易而不是搶劫,我們也開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識形態,發揮理性的力量,剋製暴力的誘惑。

平剋汪洋恣意的纔華和知識,啓發我們更進一步地反思我們對進步、現代性和人性的觀念。《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套裝上下冊)》的結論必然會引起爭論,但這隻是一個開端,它將引導我們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曆史、看世界,讓我們深思人類社會的未來命運。

作者簡介

斯蒂芬·平剋(Steven Pinker),當今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入選《時代周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百人名單,以及《外交政策》的世界百名思想傢名單。

世界著名實驗心理學傢、認知科學傢和科普作傢,哈佛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前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教授兼認知科學神經中心主任;也是世界語言學與心智科學的領導人物,公認的“繼喬姆斯基之後的語言天纔”。

平剋汪洋恣意的纔華和學識,讓他的主要著述成為全球暢銷書和經典讀物。他的研究、教學和著作榮獲多種奬勵,其著作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Works兩度入圍普利策奬,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平剋是一顆明星,有他實乃科學界的運氣。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著名科學傢、《自私的基因》作者)

斯蒂芬·平剋是現代知識分子的真正楷模。

——《新聞周刊》(Newsweek)

我們時代最重要的知識分子。

——《南德意誌報》(Süddeutsche Zeitung)

地球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傢之一。

——《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

為社會公眾利益,而緻力於學術文化的普及……尤其擅長用通俗易懂而不乏風趣的敘述方式,講解復雜、專業的知識。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精彩書評

★我這一生讀過的最重要的書……它不隻是一項曆史學術貢獻,而且是一項對世界的貢獻。

——比爾·蓋茨,《蓋茨筆記》


★這是一本及時的書,它討論瞭暴力如何以及為什麼在我們的曆史中呈現穩步下降的趨勢,以及我們該如何使這趨勢繼續下去。最近的一些事件似乎讓我們感到暴力和恐怖主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常見,因此在這時,我們去理解和認識所有暴力 —甚至恐怖主義—實際上是在減少就很有必要。如果我們能夠瞭解人們曾經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我們就能沿著這條路走嚮和平。

——馬剋·紮剋伯格


★一本極為振奮人心的著作,對史學有重大貢獻。

——尼爾·弗格森,哈佛大學曆史教授,著有《文明:西方及其他》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定會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作品。長期來看各種形式的暴力都在下降,平剋極其詳盡的分析有力地證實瞭這個主題,他還從心理學、神經科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多方麵探究瞭這一現象的原因。無論是齣人意料的主題,還是他對這一現象原因的探究,簡直是能夠與啓濛時期偉大思想相媲美的精妙自然哲學……他的文筆優美,讀來如沐春風。

——馬特·裏德利,《經濟學人》


★對於所有對人性感興趣的人,這本書的內容都足夠引人入勝……這是一本至關重要的書。它包含瞭如此多的研究,涉及瞭如此多的領域,絕對是一項大師級的成就。

——彼得·辛格,《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令人驚艷的好書……我時常報道種族滅絕和人權踐踏這些問題,平剋的書讓我産生共鳴,他的觀點真實可信。

——尼古拉斯·剋裏斯托弗,《紐約時報》


★一本重要且機智的非虛構作品。

——泰勒·考恩,《紐約時報》


★一部極其精彩的、警醒人心的作品……每個人都該讀這本讓人驚艷的書。

——大衛·朗西曼,《衛報》


★作者記錄並分析瞭人類文明中逐漸加強的善良天性,他所做的努力令人格外欽佩。平剋,這位著名的哈佛心理學傢……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地論證瞭20 世紀本不該如此聲名狼藉。

——剋萊夫·庫剋森,《金融時報》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有著平剋明顯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趣味性,很多喜愛他之前作品的讀者會認齣這種風格並同樣喜愛這本書……它是科學、曆史和敘事的完美結閤。

——剋萊夫·庫剋森,《金融時報》


★關於暴力問題,斯蒂芬·平剋寫得極其齣彩。

——邁剋爾·伽紮尼加,《華爾街日報》


★平剋的研究範圍極廣,這些研究被他聚攏到瞭一起……對於他認為的人類曆史上最大的變化,這本書做瞭極精妙的解釋。

——詹姆斯·Q·威爾遜,《華爾街日報》


★一部篇幅宏大、研究深入又兼具綜閤性的力作,讓我們得以從一個非常有益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現狀。

——瓦內薩·布什,《書單》


★非常突齣……語言精緻、閱讀流暢……平剋數據充足的統計結閤瞭方法上的老練。曆史與科學巧妙結閤,讓它成瞭一本極其優秀和重要的書。

——剋裏斯托弗·勃姆,《美國科學傢》


★一部赤誠又格外有啓發性和樂觀精神的作品,值得人們討論。

——史蒂芬·豪,《獨立報》


★這是本年度能帶來最多討論的一本書……完全令人信服。

——彼得·福布斯,《獨立報》


★野心勃勃、充滿爭議而又被廣泛參考的一部作品……一場極具收獲性的閱讀,幾乎每一頁都能找到富有魅力的金句。

——敦·桑德布魯剋,《星期日泰晤士報》


★(平剋)成功整理記錄瞭各種暴力和殘忍總體下降的現象。這項人類成就值得讓更多人知道,這本書非常重要,讀者們會記住它,並去思考這一現象的原因。這個故事絕對值得七百多頁的篇幅。

——羅伯特·傑維斯,《國傢利益》


★極具說服力!

——布倫達·馬多剋斯 《電訊報》


★平剋研究範圍之廣可謂非凡……《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項極大的成就。

——史蒂夫·塞勒,《美國保守派》


★一部非同尋常又野心勃勃的暴力史……平剋的書的確非常挑釁,但他自己絕不是愛耍嘴皮、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剋裏斯托弗·哈特,《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值得社會科學傢、關心社會的公眾和政策製定者的關注、研究和討論。它給人一種充滿生氣和魅力的閱讀體驗。

——馬丁·戴利,《自然》


★這本書讓你讀瞭開頭就如飢似渴、迫不及待地想往後讀。

——邁剋爾·捨莫,《美國學者》


★這是關於一個宏大話題的裏程碑式的作品,理論與細節兼備,著者的思想卓越不凡,這本書保證不會讓人失望,它也定會成為未來人們探討和爭論的焦點。

——大衛·斯塔莫斯,《進步評論》


★一部豐富又很有討論價值的書,它包含瞭大量的經驗分析,同時還加入瞭平剋常有的故事、纔智和精妙的措辭。

——《國傢評論》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令人矚目的作品。平剋通過科學的原理闡釋瞭一些通常在隱形道德包裹之下的問題和被人高度懷疑的經驗假設,使這些問題為人所理解。無論你從書中的細節找到什麼贊同點和爭論點,作者都值得人們的尊敬、感謝和掌聲。

——尼爾·博伊德,《加拿大霍芬頓郵報》


★每年都有成韆上萬的圖書齣版,但隻有很少數是必讀書,而真正重要的更為稀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極少數這樣的好書之一,它將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一位關心世界狀況的社會公眾,都應該讀讀這本引人入勝、充滿人文關懷的重要著作。

——伊恩·莫裏斯,《星期日郵報》


★平剋是傳遞福音的理想學者。他是位錶達異常清晰又趣味十足的作傢,但卻絕不能說是盲目樂觀……《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這部作品讓悲觀主義者都很難抓住對未來憂鬱的想象不放。

——約翰·霍根,《slate》雜誌


★纔華橫溢!

——凱倫·坎寜安,《先驅報》


★可能是 21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阿普爾,《國際公正監督》

目錄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上冊》

導讀 重看曆史,重建道德 錢永祥

前言

第一章 陌生的國度

史前人類

荷馬的希臘

希伯來《聖經》

羅馬帝國和早期基督徒

中世紀的武士

早期現代歐洲

歐洲和早期美國的榮譽觀

20世紀

第二章 平靖進程

暴力的邏輯

人類祖先的暴力

人類社會的種類

國傢形態和非國傢形態社會的暴力水平

文明及其缺陷

第三章 文明進程

歐洲凶殺率的下降

對歐洲凶殺下降的解釋

暴力和階級

世界各地的暴力

美國各州的暴力

20世紀60年代的文明倒退

20世紀90年代的文明迴歸

第四章 人道主義革命

迷信殺戮:人祭、巫術和血誣

迷信殺戮:對褻瀆神聖、異端邪說和叛教者的暴行

殘忍與非常處罰

死刑

奴隸製

專製統治和政治暴力

大戰

人道主義革命源自何方?

移情能力和對人類生命的尊重

“文字共和國”和啓濛人文主義

文明和啓濛

血與土地

第五章 長期和平

統計和敘事

20世紀真的是最糟糕的世紀嗎?

對緻命爭鬥的統計:第一集,戰爭的時機

對緻命爭鬥的統計:第二集,戰爭的量級

大國戰爭的軌跡

歐洲戰爭的軌跡

霍布斯式的背景與王朝和宗教的時代

主權時代的三大潮流

反啓濛運動的思想和民族主義時代

意識形態時代的人文主義和極權主義

長期和平:一些數字

長期和平:態度和事件

長期和平是否是核武和平?

長期和平是民主和平嗎?

長期和平是“自由和平”嗎?

長期和平是否是“康德和平”?

第六章 新和平

世界其他地區的戰爭走勢

大屠殺的走勢

恐怖主義的走勢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第七章 權利革命

私刑和種族迫害的下降與民權

婦女權利與強奸和傢暴的下降

兒童權利和殺嬰、體罰、虐童和欺負弱小

同性戀權利,消除對同性戀的仇視,以及同性戀非罪化

動物權利和殘忍對待動物的改善

權利革命的根源何在?

從曆史學到心理學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下冊》

第八章 心魔

黑暗麵

“道德標尺的偏差”和關於純粹邪惡的神話

暴力的器官

捕食

優勢

復仇

施虐狂

意識形態

純粹邪惡,心魔和暴力的下降

第九章 善良天使

移情

自製

最新的生物進化?

道德和禁忌

理性

第十章 在天使的翅膀上

重要,但卻不能前後一緻

和平主義者睏境

利維坦

文明商貿

女性主義

擴大的圈子

理性的滾梯

反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導讀 重看曆史,重建道德

錢永祥

近年來,我比較關注的政治哲學課題是:一個健全的社會,它的公共文化需要包含什麼樣的道德意識?在閱讀相關文獻的過程中,斯蒂芬·平剋這本《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為什麼暴力在下降》帶給我直接又深遠的衝擊與啓發,迴響所及,對我在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領域中的思路調整很有助益。這本書為什麼引發我如此大的共鳴與重視?是因為它提齣瞭一種新的曆史觀與道德觀,全麵挑戰現代人對“曆史”與“道德”的理解及想象方式,從而使人類的道德感性與社會實踐都有瞭新的含義、新的方嚮。我認為,它值得所有關切曆史與道德之現世意義的思想者重視。有見於今天的中國正麵對獨特的道德危機,以及重建道德的沉重挑戰,這本書特彆值得譯成中文,供中文讀者參考。

本書開題的第一句話就大膽宣稱,它“所談論的可謂人類曆史最重大之事”,這件事就是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暴力呈現下降趨勢”。作者進一步質問心存懷疑的人:“如果這不叫進步,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算是進步?”的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之所以引人矚目,齣版之後引起廣泛爭議,正是因為作者敢於直言人類的曆史的確有進步可言,進而又提齣瞭暴力下降作為度量這種“曆史進步”的尺度。這兩項主張都具有高度的挑釁性。承認人類在進步,就意味著正麵挑戰瞭近百年來主流思潮不願也不敢再談“進步”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傾嚮,並強調人類不僅在“改善”之中,而且這種改善從過去到現在乃至未來,足以構成一部相連貫的人類進步史;如果接受以“暴力下降”作為進步的量尺,就等於是在挑戰習見的高調道德觀,把道德關注的核心議題從“追求德性”下移到瞭“減少苦痛”,所謂“改善”並非指人類已進入某種崇高的道德境界,而隻是減少使用暴力,減少個人所承受的苦難而已。從這兩方麵齣發,本書以浩瀚數十萬言提供瞭豐富的論據與材料作為佐證,讀來目不暇接(115張圖錶,近2000個引注、上韆項參考材料),堪稱一場知識盛宴。而讀完之後,讀者或許不會完全接受書中所錶述的這兩項主張,不過,經此論辯的洗禮,你的曆史觀與道德觀都會與此前大為不同。

麵對這樣一本篇幅巨大的著作,讀者在開始閱讀之前會需要一幅簡明的地圖。在“前言”裏,作者對全書的主要結論提供瞭一個“預覽”,讀者可以參考。在此,我想簡要地綜述全書的論證架構,對閱讀或許也有一些幫助。

本書的主旨在於證明,人類曆史可以看成“暴力在降低”的曆史。這個主旨涵蓋瞭兩件工作:一是設法顯示曆史上暴力的確在降低,二是設法說明這種“降低”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針對第一件工作,作者舉齣瞭五韆年來人類曆史的六大“趨勢”,每個趨勢都顯示瞭暴力在降低。這六項趨勢我們稍做簡化,大緻如下:

首先他指齣,考古學傢檢視遠古掩埋場挖掘齣來的遺骸殘骨,發現在國傢組織尚未齣現的漫長時代裏,因暴力衝突而導緻死亡的比例約為15%,可是到瞭烽火連天的20世紀,戰爭造成的死亡隻達全世界人口的3%;在尚未形成國傢的原始部落社會中,每10萬人有500多人死於暴力衝突,但即使在20世紀遭戰火嚴重蹂躪過的德國、俄國,這個數字也隻有130人。平剋稱這個演變為“平靖進程”,他將其歸功於中央政治權威,也就是某種“國傢”的建立。

第二個趨勢是個人之間暴力相嚮的情況在降低。從歐洲的中世紀到今天的西歐社會,凶殺案的比例從每10萬人每年超過100件(這是14世紀的英國牛津,也是美國西部在開發時期的情況),降到瞭20世紀50年代的每10萬人0.8件。這種轉變,平剋藉用社會學傢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的術語,稱之為“文明進程”,其原因包括瞭政府的治安、司法力量的提升,以及經濟的基礎從農業(土地)轉嚮貿易。

第三方麵的趨勢,平剋稱之為“人道主義革命”,主要涉及各種殘暴酷刑,特彆是法定的酷刑與死刑,都有顯著的減少。人類殫精竭慮設計的各種刑求方法與刑具(書中有驚悚的附圖)、各種以人獻祭的習俗、獵殺女巫、殘殺宗教異端、宗教戰爭等等,它們曾經盛行長達幾個世紀,如今都已不復存在。此外,在早先,酷刑與死刑不僅頻繁,而且往往公開舉行,人們扶老攜幼以看熱鬧的心情圍觀評論,並不以為不諱不忍。18世紀以後,這種情況大體上不再見到。

人道主義革命的主要動力,平剋歸功於印刷技術發達、書籍報刊的普及流通以及書報讀者的大幅度增加。閱讀幫助人們設想他人的經驗與感受,也理解到“他者”不一定是邪惡的威脅,從而減少瞭殘酷虐殺的意願。

接下來,平剋整理人類曆史上戰爭、內戰以及種族屠殺的演變。從他所舉齣的數字來看,一個大緻穩定的趨勢是:戰爭的數目在減少,戰爭直接、間接緻死的人數相對於世界人口的比例在減少,種族屠殺的發生次數也急遽減少。平剋認為,這些趨勢的外因正是康德在《論永久和平》一文中所言及者:民主製度、貿易以及國際組織。

平剋特彆在意一般視20世紀為“曆史上最黑暗的世紀”的成見。他強調,20世紀死於戰火的絕對人數的確是曆史上最高,可是考慮到世界人口的總數,它是最暴力血腥的世紀嗎?19世紀初的拿破侖戰爭造成400萬人死亡,中葉的太平天國運動造成2000萬人死亡,稍後的美國內戰造成65萬人死亡,早先南非祖魯王國的沙卡王之治造成200萬人死亡,南美洲的三國聯盟之戰,消滅瞭巴拉圭六成以上的人口。在非洲獵捕奴隸並販售到美洲的過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遠遠超過瞭納粹大屠殺。至於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發動的殖民戰爭就不用提瞭。平剋無意美化20世紀,但是他強調,20世紀後半葉的長期和平,也是20世紀曆史的一個部分,不應忽視。(平剋沒有忽視50、60年代的中國,60、70年代的中南半島,但並沒有討論其含意。)

說到種族屠殺,20世紀的記錄曆曆在目,包括晚近的波斯尼亞、盧旺達、達爾富爾。可是打開《舊約·聖經》,幾乎每一頁都在鼓吹或者記錄某個種族的滅絕。雅典人消滅掉美洛斯,羅馬人消滅迦太基,濛古人西徵,十字軍東徵,歐洲宗教戰爭,歐洲人在美洲、非洲與大洋洲都造成瞭大規模的種族滅絕。(平剋也提到瞭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分割,以及60年代的印尼。)

最後,平剋關注到“權利革命”的整個趨勢。在這個範疇裏,平剋舉齣民權(少數種族權利)、女權、兒童權利、同性戀權利、動物權利等方麵的重大改進。他用具體數字顯示,各類種族歧視、性彆歧視的法律與言行在20世紀大幅度改善;強暴、傢庭暴力都顯著減少;對兒童的體罰、虐待、校園的霸淩、打架逐漸遭禁止;同性戀獲得除罪化,受到的敵視與攻擊也大為減少;即使在動物保護這個領域,狩獵活動不再流行,素食人口快速增加,保護動物的立法也越來越普遍。今天的人,對這些領域格外關注,固然是因為這些議題特彆切身,在生活中天天遇到;但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戰爭、凶殺、各種集體迫害、酷刑等形式的暴力,已經不再是鋪天蓋地的眼前威脅,讓人類稍有餘裕去關注並非直接生死之事的權利議題。

在展示暴力的降低趨勢之後,平剋的第二項工作就是設法說明這些趨勢的原因。在這方麵,他特彆強調,他並不假定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也不假定人性在曆史上有過明顯的變化、改善。他認為,人性中間有一些動機會促使人嚮惡(他稱之為“心魔”),但也有幾種動力會促使人為善(他藉用林肯的字眼,稱之為“善良的天使”)。至於實際上哪些動機會發揮作用,使人傾嚮於暴力還是傾嚮於利他與閤作,則往往取決於環境因素的觸發。所以平剋在解釋幾韆年來暴力減少的原因時,完全不訴諸人心的嚮善、人性的改良、“道德感”等內在因素,而是尋找外在於人心、人性的幾種社會、經濟、製度性的外在推力。(他舉齣五項外在於人性之善惡的因素:利維坦國傢、貿易、女性化、都市化以及運用理性。)這個基本的方法論取嚮,可能更接近今天“著重製度,少談心性”的現代想法。

如今本書的中譯本問世,對於中文讀者來說,正好提供瞭一種宏觀的曆史觀,來對照檢視中國的曆史、文化對於暴力與苦痛的態度,檢討社會、人心中或隱或顯的價值觀。中國的曆史不見得比彆人血腥,中國文化也並不特彆崇尚武力與殘暴,更鮮見宗教迫害與殖民侵略。不過,傳統中國絕對不是傳說中的“禮義之邦”。麵對四鄰異族,麵對爭奪權位的對手,麵對社會上屬於“卑”的等級,麵對異端邪說、違法亂紀之徒,華夏體製不見得心慈手軟。而每當體製崩潰,草民反抗,“萬傢墨麵沒蒿萊”,則往往帶來血流成河的報復與鎮壓之循環。中國曆史應該也有它的進步故事,隻是這一頁還有待史傢的抽絲剝繭(而且裏頭總有一隻被煮死的蠶蛹)。

平剋在書中指齣,從古代到近代初期,某種“國傢”形式的政治掌權者坐鎮大局,加上一般生活方式的“文明化”,這是促成暴力降低的兩項主要曆史動力。他沒有特彆注意中國的曆史,不過中國在這兩個方麵可能遠比世界其他地區都更為先進與發達,故此應該也有相應的降低暴力的效應。但到瞭近代與現代的歐洲,18世紀的啓濛運動觸發瞭一場“人道主義革命”,把人道、人權以及對於他者的包容,對於弱者的同情關注,逐漸擺放到人們道德意識的核心位置,由此開啓瞭至今仍然以各種“權利”為名進行的思想革命與社會改革。但是在中國,“啓濛”的訴求雖不斷有人提齣,卻好像並不容易看到類似的道德意識大變動。近代中國人飽受暴力欺淩、傢國苦難、社會政治製度的迫害,以及現實生活的種種摺磨,卻始終不曾有意識地把暴力的降低、苦痛的減少當作獨立而自成一格的道德價值看待。中國的文化與人心也強調惻隱與憐憫,不過在我們的道德觀中,它們基本上屬於個人修養的一部分,並沒有被視為道德思考的根本原則,更不曾成為社會倫理與公共規範的基礎性價值。

眾所周知,今天的中國人普遍憂慮於侵蝕整個社會的“道德危機”。在日常生活中,為己的私利與對人的權力似乎變成瞭驅動整個社會運作的關鍵性力量,淡漠與冷酷則構成瞭個人自我保護的第一道防綫。在政府與民間舉辦的不少“道德狀況調查”中,頻繁見到“道德素質下降”“道德規範崩潰”之類的字眼。不過,一些學者已經指齣,中國近代的“道德危機”由來已久,從19世紀末葉開始即接連不斷,至少包括瞭清季民初的儒傢道德秩序崩潰,“文革”帶來的共産主義道德崩潰,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發展熱潮,將此前甫告萌芽的人文主義道德秧苗衝刷殆盡。百餘年來一次又一次的摧殘與失望,難免滋生犬儒心態和虛無主義。麵對這樣殘破貧瘠的曆史遺産,加上生活經驗早已教導我們不能信任製度,更不可以信任他人,道德規範與道德價值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必然隻會徒具形式,不太可能取得真實的生命。這種情況之下,大傢所熟悉的各種“道德重建”的努力,通常隻能停留在口號的層次,不容易産生具體的結果。

那麼,在今天的中國,還有沒有機會重新培育齣一種比較豐富的道德意識,一方麵為大傢日常慣用且常用的道德概念、道德評價字眼填充具體的內容,另一方麵又為社會生活與個人言行提供可信、有效的道德準則,為人際關係與社會製度增加一些道德麵嚮?

這類問題幾乎不可能有現成的具體答案。不過平剋在這本書裏所發展的觀點,多少提供瞭思考這些問題的方嚮。一方麵,對於“道德”這一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務求踏實,不必陳義過高,設想道德乃是某種需要人們提升心性與修養方剋成就的境界;並且最好從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需求與遭遇著眼,把各種苦痛與剝奪視作道德所關注的人間大惡,讓排斥暴力、減少這類苦難成為道德感性與道德關懷的注意焦點。換言之,我們需要經營、發展一種道德意識,強調“排斥暴力”與“減少痛苦”這兩項核心原則。道德意識的這種改變,主要是文化、思想層麵的工作:文學、哲學、曆史敘事與生命史的敘述、媒體與大眾傳播、知識分子的思考與評論,都有助於發展一套新的道德敘事方式,從點滴開始,改變整個社會的道德意識。平剋書中關於西方當年人道主義革命的分析(第4章),很值得我們參考。

另一方麵,各種社會運動對於整個社會的道德性格,會帶來可觀的正麵影響,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正視。社會運動之所以産生,原本便是某些弱勢者的處境與遭遇造成瞭苦痛,需要道德關注,但現有的社會製度卻壓抑瞭他們的聲音,於是需要由當事人或關心者自行集結,形成社會力量,纔能改善他們的處境與命運。因此,社會運動發自弱勢者日常切身的利害,所依據的正當性完全寄身於道德訴求,所追求的則是消除不公正的壓迫。與利益團體不一樣,社會運動的特質正好就是以道德為理由要求“減少苦痛”,消除社會中的隱性暴力,從而也就直接間接地改善瞭整個社會的道德質量。如果這種實踐層麵上的運動,能與上述思想文化層麵上的意識改革相互學習、相互配閤,大傢所盼望的道德重建,或許便能逐漸積纍成形。平剋書裏所講述的權利革命故事(第7章),不僅激勵人心,也足以為我們的道德重建工作所藉鑒。

平剋這部大著的英文版2011年10月齣版之後,在西方國傢引起瞭大量的討論,也受到不少批評。一種常見的批評涉及方法論,包括他對各項統計數字的使用與解釋方式不能服人,由此認為他所導齣的結論有誤導之嫌。另一類批評認為他的曆史敘事有許多疏漏與不妥之處,並不足以構築他的曆史觀。還有一種批評則著眼於幾個概念問題,其中最值得重視的是挑戰平剋對於“暴力”的理解:他所謂的暴力似乎局限在以物理力量(槍炮刀斧、各種刑具或者拳腳、言詞)施加於人身,從而他所論的痛苦也集中在個人身體與生命所承受的生理傷害上。但有左派學者指齣,資本主義體製並不使用明顯具體的物理性暴力,卻仍然可以迫使工人工作,剝奪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女性主義者也認為,父權體製並不需要施展傢暴,便可以輕鬆維持男性的優勢支配地位。換言之,平剋的宏觀曆史,所忽略的正好是真正宏觀的製度性暴力,使得他眼中的曆史趨勢與道德進步,其實隻觸及瞭曆史的錶層現象,並沒有掌握到曆史的真實。最後也是最激烈的批評,則指責平剋全書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所見與所不見經常反映著他個人的意識形態傾嚮;有批評者甚至說,這本書之所以獲得各方好評,其實也反映瞭該書所傳達的訊息正好符閤美國當前的主流輿論。

這些批評,在我們評估平剋書中論證的妥當程度時,都可以列為參考。我相信,中譯本齣版之後,也會齣現一些高度批判性的書評文章。但在筆者看來,無論這些批評是否成立,都屬於實質的層次。該書有一個基本的局限,同時又有一個基本的貢獻,互為錶裏,恰似一個銅闆的兩麵,構成瞭給這本書恰當定位的前提,值得讀者在閱讀時放在心裏。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從一種宏觀的問題意識齣發,對人類曆史進行宏觀的重建,但不經意之間,“宏觀”卻容易被作者以及讀者誤解成瞭“全貌”。平剋證明瞭曆史有進步可言,這進步在於暴力在降低。但是暴力在降低,以至於暴力所導緻的苦難在減少,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生活已擺脫瞭所有的苦難。事實上,飢餓、貧窮、疾病與營養不良、缺乏教育、天災疫病,依然在“南方”國傢摺磨著數以億計的人們;失業、貧睏、老病,在發達國傢也是嚴重的問題;何況上麵提到的製度性暴力,包括族群衝突、性彆歧視、宗教鬥爭以及資本主義全球流動之後的勞動剝削與環境破壞,並沒有被人道主義革命與權利革命所消除,反而繼續以直接間接的方式,在許多社會之間以及許多社會內部造成苦難。我不認為平剋企圖否認、掩蓋這些涵蓋極廣的苦痛來源。但是他談暴力造成的苦難在降低時,這種有限的樂觀,無意之間卻擴散為全麵的樂觀,好像他所描述的曆史趨勢,已經能夠涵蓋人類所麵對的所有苦難。但是這分明是嚴重的誤會:《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所述說的進步故事,局限在某些形式的暴力以及這類暴力所製造的苦痛上;它其實並沒有對人類的全部命運提齣任何論斷或者預言。讀者閱讀本書時,對這一點要有所警覺。

但話說迴來,這個受到高度局限的領域,難道不值得我們重視嗎?即便局限,這個領域中的變化,不是有其高度的啓發性嗎?平剋的基本問題意識,觸及瞭人類進步的可能與苦痛的道德深意這兩大議題;我認為,能提齣這兩個問題,本身便深具意義。針對這種問題意識,平剋把人類曆史中各種減少苦痛、要求人道、追求解放的曆程連貫成一個完整的進步敘事,不啻為道德意識建立瞭一套演進史,把今天人類仍在努力的道德事業,聯係到瞭人類曆史從古到今的殘暴、受苦、抗議、反省、學習、改善的整個過程,讓我們儆悟現在的多數製度、行為仍攜帶著昔日的暴力因子,因此永遠需要我們警惕、反思、抗議,進而得到改善、進步。這本書的意義其實不應該在於謳歌頌贊人類已經獲得的有限的改善與成就,而在於指齣現有的趨勢與成就,適足以顯示方嚮,督促我們把眼光放得長遠,對“暴力”的含義不斷追索,對人間“苦痛”的所指逐漸擴大範圍,從而把更廣義的暴力降低、更廣義地減少苦痛,當成繼續努力的目標。藉這樣的閱讀心得調整我們的曆史觀與道德觀,纔是本書的真正價值所在。

2014年5月於南港/汐止

……

前言/序言

本書所談論的可謂人類曆史最重大之事。無論你是否相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相信),縱觀曆史長河,暴力呈現下降趨勢;而今天,我們也許正處於人類有史以來最和平的時代。暴力下降的過程肯定不是平滑的,暴力並未全然消失,這一趨勢也不能確保會持續下去。但無論我們觀察的是人類數韆年的曆史,還是短期事態,大至發動戰爭,小到體罰兒童,暴力的下降趨勢有目共睹,無可置疑。

暴力的退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無所不在。一個人如果時刻憂慮自己會被劫持、強暴或殺害,如果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設施可能在落成之際即被洗劫和焚毀,他就很難在生活中發展精美的藝術,很難學習和經營自己的事業。

暴力的曆史軌跡不僅影響人們如何生活,也影響人們對生命本身的認識。人類久經廝殺,處境到底是改善瞭,還是惡化瞭?還有什麼比解答這個問題,更能讓我們認識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呢?傢庭、部族、傳統和宗教,飽受個人主義、世界主義、理性和科學種種力量的侵蝕,對於這種現代性,我們又該做何理解?我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一場充斥著犯罪、恐怖主義、屠殺和戰爭的噩夢,還是以曆史標準衡量,正在享受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共處時期,答案取決於我們如何理解曆史的變遷。

對暴力變化趨嚮是在減弱還是在增強的判斷也離不開我們對人性的理解。雖然人們通常認為以基於生物學的人性理論,將暴力視為宿命,而心智白闆論則認為暴力是後天生成的。我的觀點恰恰與此相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人類之初的自然狀態和人類曆史進程的開端?相信暴力一直在增強的人認為,我們創造的世界已經毒化瞭人類自身,而且很可能已經無法逆轉;而認為暴力在減弱的觀點認為,我們的起點確實很低,但文明將我們引嚮崇高,我們可以期望這一嚮上的進程將會持續下去。

本書篇幅巨大,但我彆無選擇。首先,我必須要說服你,暴力在人類曆史上是下降的。我知道,此論必定遭到質疑、責備,甚至激起憤怒。我們的認知將我們預設為相信自己生活在暴力時代,特彆是在這個時代,有媒體推波助瀾,其信條是“見血的消息上頭版”。人類的頭腦在估算事件概率時,總是避難就易地從迴想案例和圖像開始。與老人安然辭世的畫麵相比,殘暴殺戮的場景更易令人産生如臨其境的感覺而刻骨銘心。不論暴力死亡的比重有多小,它的絕對數都足以填滿媒體的晚間新聞,讓人們對暴力的印象與其實際分量完全脫節。

放大危險感也符閤道德心理學。從來沒有人會為瞭宣揚世界已經變得更美好瞭去招募誌願者,傳播好消息的人總是被告誡閉上嘴巴,以免誘發人民的自滿情緒。而知識界的大部分人都極不願意承認,在文明、現代性和西方社會裏還有些積極的好東西。也許,正是某種最初推動暴力下降的力量,製造瞭暴力永存的幻象。暴力行為的下降,與對暴力的容忍和頌揚的減少並行一緻,人們態度的變化通常起著先導作用。按照人類曆史上大規模暴行的標準,得剋薩斯州的注射死刑,偶發的流氓挑釁少數族裔的種族仇恨罪,都隻能算是些小打小鬧。但是,站在當代的道德製高點上俯視,看到的是人類可以如此沉淪,而不是我們的標準已經提高瞭。

麵對這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我隻能用數字,用收集的數據資料並製成圖錶來說服你們。我會解釋數據的來源,盡力說明數據是如何采集的。我提齣的問題是,如何理解在傢庭內、在鄰裏中、在部族之間和其他武裝割據之間,以及在主要民族和國傢之間各個層麵上都發生瞭暴力的消減。如果每一個層麵上暴力曆史的軌跡各有其特質,那麼它們就應該各有專著論述。但讓我一再驚訝的是,迴顧過去,世界上各個層麵的暴力幾乎呈現一緻的下降趨勢。這就有必要在一本書中結集文獻,尋找這些發展在何時、如何並為何齣現瞭這些共性。

我希望能讓讀者相信,當很多不同形式的暴力都在嚮減弱的方嚮移動,很難說這是一種偶然,因此需要我們給齣解釋。暴力的曆史很自然地可以演繹成一個道德的傳奇——一場正義反抗邪惡的英勇奮戰,但這不是我的齣發點。我的方法是對曆史的因緣進行廣義的科學解釋。我們可能會發現,道德領袖們(moral entrepreneurs)——主流道德的製定者和捍衛者以及他們的活動對和平有著特殊的貢獻。我們也可能發現一些更直白的原因,比如技術、政府、商業或知識等方麵的變化對和平的作用。暴力下降不能被看作一個不可阻擋的、能將人類帶往完美和平這一最終目標的進步力量,它隻是基於不同曆史階段、不同人類群體行為的一組統計趨勢。對此,它需要我們給齣心理學和曆史學的解釋:人類心智是如何應對情勢之變的。

這本書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探討暴力和非暴力心理學。我大量援引的心智理論(the theory of mind )是對認知科學、情感和認知神經科學、社會和進化心理學,以及其他有關人性的科學研究的綜閤。在我的著作《心智探奇》 (How the Mind Works)、《白闆》(The Blank Slate)、《思維探秘》(The Stuff of Thought)中,我探討過這些理論 。我從中認識到,心智是一個具有認知和情感功能的復雜係統,這些功能由大腦實現,而大腦的基本構造又源自進化過程。這些功能的某些部分讓我們産生各種暴力傾嚮,而另一些功能——比如林肯所說的“我們本性中善良的天使”,則把我們引嚮閤作與和平。解釋暴力減少,也就是辨識文化和物質環境中有哪些變化,讓我們天性中愛好和平的動機占瞭上風。

最後,我要證明,人類的曆史已經融入人類的心理層麵。人類的一切事務都彼此關聯,暴力事件更是如此。無論在曆史上的何時何地,和平的社會總是更富裕,教育水平更高,管治得更好,更尊重婦女,有更多的機會從事貿易。在這些幸福的特性中,哪些開啓瞭良性循環,哪些隻是伴生品,迴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所以人們會給齣一些自己也不滿意的循環解釋,比如,暴力減少是因為文化中的暴力因素減弱瞭。

社會科學傢將社會變量分為“內生”和“外生”兩種,前者處於係統內部,可能受到它們所試圖說明的現象的影響,而後者則受外力的驅動。外生力量可以來源於技術、人口、商業和管治機製的變化,也可以來自知識領域,比如新思想的孕育和傳播以及其自有的生命力。對曆史變遷最令人滿足的解答就是找到一個外生的觸發力。我會在數據允許的限度內,試圖識彆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曾經作用於我們心智的外生力量,而這些力量就是導緻暴力下降的原因。

對這些問題的檢討,匯聚成此部長篇巨著——這本書分量太重,我不妨將主要結論在此做一個預覽。《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一個關於六大趨勢、五個心魔、四位善良天使、五種曆史力量的故事。

六大趨勢(第2章至第7章)。人類這個物種從暴力中後撤經曆瞭種種發展,條分縷析,我將其分彆歸入六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以韆年為尺度的過程:我們這個物種的大部分進化史是在狩獵、采集和栽種社會(園藝社會)中完成的。大約5000年前,人類從這種無政府狀態開始嚮第一個具有城市和政府的農耕文明過渡。伴隨這一轉變,人類在無政府自然狀態下的常規劫掠和打殺減少瞭,暴力死亡下降到原來的1/5。我將這個和平階段稱作“平靖進程”。

第二個過渡期曆時500多年,歐洲史對這一階段有詳盡的記載。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這段時間內,歐洲國傢的凶殺率下降瞭10—50倍。在社會學傢諾伯特·埃利亞斯的經典大作《文明的進程》(The Civilizing Process)一書中,他將這一令人訝異的暴力下降歸因為分散割據的封建小邦整閤為中央集權的大國,並形成一個支持商貿發展的架構(infrastructure)。與埃利亞斯所見一緻,我將這一趨勢稱為“文明進程”。

第三個變遷跨越幾個世紀,起始點大緻是17和18世紀的“理性時代”和“歐洲啓濛運動”(盡管這一變遷是對古希臘文明和文藝復興的傳承,在世界其他地區也同時存在平行的古代文明)。在這一階段,第一次齣現瞭有組織的社會運動,推動廢除那些已被社會接受的暴力形式,比如專製、奴隸製,決鬥、嚴刑逼供、迷信殺戮、殘酷處罰和虐待動物,係統地形成瞭和平主義的第一個高潮。曆史學傢也將這一時期稱為“人道主義革命”(Humanitarian Revolution)。

第四個變遷始於“二戰”結束。戰後的幾十年間,人類見證瞭史無前例的發展:一般而言,超級大國和發達國傢之間停止瞭彼此之間的戰爭。曆史學傢將這一天賜佳景稱為“長期和平”。

第五個趨勢是武裝衝突越來越有節製。雖然從新聞報道中,人們還很難相信這一結論,但自1989年冷戰結束,各種武力衝突——包括內戰、種族清洗、專製政府的對內鎮壓,以及恐怖襲擊,在世界範圍內一直在下降。認識到這一令人歡欣的發展並不穩定,我將之稱為“新和平”。

最後,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標誌著戰後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較小規模的侵犯行為也越來越反感,這些行為包括對少數族裔、婦女、兒童、同性戀的暴力侵犯和虐待動物。從50年代後期至今,隨著接連不斷的社會運動,民權、女權、兒童權利、同性戀者權利和動物權利,這些人權概念的延伸逐一登場,我將此階段稱為“權利革命”。

五個心魔 (第8章)。許多人堅信“暴力壓力釋放理論”:人類具有一種內在的侵犯性——死亡本能或嗜血的衝動,這種聚積在我們內心的壓力必須階段性地得到釋放。這種理論完全背離現代科學對暴力心理的理解。侵犯性不是單一的動機,更不是一種日漸迫切的衝動。它是幾種受環境觸變、內在邏輯、神經生物基礎,以及社會分布形態影響的心理係統的共同産物。第8章對五種心理係統進行瞭闡釋。捕食或工具性暴力僅僅是作為實現某種目的實用手段。支配欲則錶現為對權威、聲望、榮譽和權力的追求,它的錶現形式可以是個人之間的叫陣,也可以是種族、部落、宗教和民族集團之間的權力之爭。復仇心激起人類的道德衝動,施行報復、懲罰和伸張正義。虐待狂以他人的痛苦為快樂。意識形態則是一個共享的信仰體係,通常具有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而為瞭追求無限的善可以不擇手段地使用暴力。

四位善良天使 (第9章)。人之初並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惡,但是他們生來就具備某些動機,引導他們離棄暴力,趨嚮閤作和利他。移情,特彆是同情意義上的移情,讓我們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並與他人的利益産生認同。自製,讓我們能夠預測衝動行事的後果,並相應地加以抑製。道德感將一套規則和戒律神聖化,用以約束和管治認同同一文化的群內相互關係。有些時候,這些規則和戒律使暴力減少,但部落的、威權的和道學的規則卻經常會增加暴力。理性讓我們得以超脫有限的視角,思索我們的生活方式,追尋改善的途徑,並引導我們天性中的其他幾種美德。我將在本書的一小節中,從生物學傢的技術角度,探討是否有可能從基因變化上看齣最晚近的人類進化史也確實是趨嚮暴力下降的。不過,本書的著眼點是變遷的環境條件:不變的人性在不同曆史環境變化中的不同錶現。

五種曆史力量(第10章)。在最後一章中,我要同時引入心理學和曆史學,辨識那些有利於人類的和平動機和驅使暴力成倍下降的外生力量。利維坦,即國傢和司法壟斷瞭武力的使用,可以化解掠奪性的攻擊,抑製復仇的衝動,避免各方自以為是的自利式偏見。商業是一個各方都可以是贏傢的正和遊戲,技術進步使産品交換和思想交流可以跨越的距離越來越遠,參與的人群越來越大,他人的生命也因此更有價值。他們也就更不會成為被妖魔化和非人化的目標。在女性化這樣一個過程中,文化對女性的利益和價值越來越予以尊重。既然暴力主要是男性的消遣,提高婦女賦權的文化總是更少鼓吹暴力,也更不會在無所寄托的年輕男性中滋生危險的亞文化。世界主義的力量,包含識字率、流動性和大眾媒體,都有助於人們換位到與自己不同的人的角度思考,擴大同情的範圍,善待他人。最後,知識和理性在處理人類事務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理性的滾梯使得人們認識到暴力循環的有害無益,剋製將一己之私置於他人利益之上的特權,並且重新審視暴力,將其看作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一場爭奪勝負的競賽。

一旦人們意識到暴力在下降,他們眼中的世界將與以前有所不同。往昔不再純潔無瑕,今天亦未必理崩樂壞。人們開始意識到,公園裏嬉戲的異族通婚的傢庭,拿元首當笑料盡情調侃的喜劇演員,還有那些在危機時悄悄地偃旗息鼓,而不是戰爭升級的國傢,我們身邊這些習以為常的細節,對於我們的祖先而言都是無法實現的烏托邦。我們對此無須自鳴得意,今天我們得以享有和平,是因為過去幾代人痛感暴力的蹂躪,為減少暴力而付齣瞭他們的努力,我們今天也應該為減少尚存的暴力而進行努力。確實,對暴力在減少這一事實的認識,最有效地證明瞭人類的努力是值得的。人性中的殘暴,長久以來就是道德教化的對象。認識到某種力量能減弱人的殘暴性,我們就能找齣其中的因果關係。與其追問“為什麼會有戰爭?”,也可以多問問“為什麼會有和平?”。我們不僅可以窮究我們到底做錯瞭什麼,也可以探討我們還做對瞭什麼。因為有些事情我們確實做對瞭,那麼最好能搞清楚這些做對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很多人問我是怎樣開始進行暴力分析的。這不是一個謎:研究人性必然要關注暴力。我是從馬丁·戴利和馬戈·威爾遜有關進化心理學的經典之作《殺人》(Homicide)中第一次瞭解到暴力是在減少的。他們在這部書中檢討瞭非國傢社會中的高暴力死亡率,以及從中世紀開始至今,暴力死亡人數的減少。在以前的幾部著作中,我均提到過這些暴力下行的趨勢,結閤西方曆史上的廢奴、結束專製、停止酷刑處罰等人道主義的發展,以此支持一個觀點,即道德進步與人類心智的生物學解釋和對人性中陰暗麵的認知是一緻的。2007年的年度問題“你為何樂觀”時,我重申瞭這些觀點。我的信口開河招緻學者紛紛來函,研究曆史犯罪學和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告訴我,暴力減少的曆史證據,要比我知道的更為豐富。他們的數據讓我相信,這是一個被低估的有待講述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活动时购买,内容很OK,价格还是没有到位!

评分

挺不错的。。。。。

评分

很不错,价格合适东西也好

评分

很不错的,给老公买的,很喜欢

评分

送货快,快递员热情,愉快的一次购物。

评分

非常好,开卷有益,包装精美

评分

挺不错的。。。。。

评分

每页都有错乱的小数字,哪个位置都有,是排版就这样还是怎么?

评分

在人力网上看到的推荐的书,听了简介,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