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

《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淵著 著
圖書標籤:
  • 儀禮
  • 喪服
  • 禮製
  • 喪葬
  • 服飾
  • 古代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 儒傢經典
  • 圖釋
  • 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728
商品编码:14833464942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徐淵 著 定  價:128 齣 版 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年04月01日 頁  數:330 裝  幀:精裝 ISBN:9787101121728 前言
序篇 緒論與體例
上編 喪服服敘圖釋
篇 為本族服圖
1.00 上殺、下殺、旁殺五服服製圖
1.01 嫡長子為本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者)
1.02 嫡長子為本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無主者)
1.03 庶子(不為父後者)為本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者)
1.04 為人後者為所後者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者)
1.05 為人後者為本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者)
1.06 嫡長子為諸母服圖
1.07 庶子(為父後者)為諸母服圖
1.08 庶子(不為父後者)為諸母服圖
1.09 為從母嫁之繼父族服圖
1.10 嫡長子為本族長殤圖
1.11 嫡長子為本族中殤圖
1.12 嫡長子為本族下殤圖
第二篇 妻妾為夫族服圖
2.01 妻為夫族服圖(女性親屬適人者)
*2.02 妻為夫族服圖(女子子適人無主者)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徐淵撰的《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精)》為《儀禮》喪服篇逐句精讀與講注。對《喪服》所涉及的相關服敘和服製內容進行瞭窮盡性的圖注,並且將文本與圖錶緊密結閤起來,讓讀者能夠對《儀禮·喪服》及《禮記》關於喪服的若乾篇目所要錶達的內涵盡覽無餘,以補曆代喪服篇圖說講注粗糙之憾。
《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揭示古代社會生命禮儀的深度畫捲 本書並非對《儀禮·喪服》章節本身的逐字逐句解讀,而是聚焦於其中蘊含的深刻禮儀內涵、社會結構及其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與傳承,通過現代視角進行富有洞察力的闡釋與解讀,力求還原一個更具象、更易於理解的古代社會喪服製度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基因。 一、 破譯時代印記:喪服製度的社會學密碼 古代喪服製度,絕非簡單的布料損耗,而是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宗法製度嚴密的生動體現。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剖析喪服的層級劃分,從最親密的“斬衰”、“齊衰”到稍遠的“大功”、“小功”、“緦麻”,每一重喪服都標記著血緣親疏的清晰界限,以及由此而來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我們將探討為何父喪最為隆重,為何嫡庶之彆在喪服上如此鮮明,為何男性與女性的喪服有所不同,這些看似繁瑣的規定背後,隱藏著古代社會對傢族血脈、性彆角色、尊卑秩序的深刻認知與維護。 本書將跳脫齣僅關注形式的窠臼,深入挖掘喪服背後所承載的倫理價值。喪服不僅是對逝者的哀悼,更是對生者的約束與教化。穿戴喪服的期限、服飾的形製、居喪期間的行為規範,無不滲透著“孝”作為核心價值的踐行。我們將解析在居喪期間,人們如何在飲食、起居、社交等方方麵麵展現對逝者的尊重與懷念,如何通過這些儀式性的行為,強化傢庭內部的凝聚力,以及社會成員的相互依存關係。 二、 穿越時空迴響:喪服變遷的軌跡與影響 盡管《儀禮·喪服》作為重要的經典文獻,其基本框架在後世得以傳承,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社會結構、思想觀念、風俗習慣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本書將追溯喪服製度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變遷。從先秦的嚴謹,到漢代的儒學復興與喪服製度的進一步鞏固,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風氣對喪服的某些影響,直至唐宋時期禮製與世俗的融閤,每一個階段的變化,都摺射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特徵。 我們將探討,當社會結構發生調整,例如科舉製度的興起,士庶之間界限的模糊,或者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因素是如何悄悄地影響著人們對喪服的理解和實踐的。喪服的嚴格程度是否有所鬆動?是否齣現瞭更為靈活的變通?新的喪葬觀念是否開始悄然萌芽?通過梳理這些變遷的軌跡,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國傳統喪服製度的生命力及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同時,本書還將關注喪服製度對後世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即便在現代社會,一些傳統的孝道觀念和喪葬習俗依然根植於人們心中,並以各種方式延續著。我們將在書中探討,古代喪服製度所倡導的倫理道德,如何在代際傳承中轉化為一種文化基因,影響著今天的傢庭關係和社區倫理。 三、 圖釋的力量:具象化理解古代禮儀 “圖釋”並非簡單地羅列圖畫,而是將抽象的禮儀規範,通過形象化的圖示與精煉的文字解讀相結閤,讓古代的喪服製度躍然紙上。本書將嘗試利用現代的視覺錶現手法,對古代文獻中關於喪服的描述進行再現與解讀。 例如,對於“斬衰”等最高等級的喪服,我們將嘗試通過圖示來展現其粗糙、未加工的質感,以及穿著時最為簡陋的狀態,並結閤文字詳細解釋其背後的“不忍卒視”、“不忍聞”的哀痛之情。對於不同等級喪服的幅度和長短差異,以及不同時期喪服樣式的細微變化,都可以通過圖釋的形式予以直觀呈現。 這些圖釋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理解古代喪服製度的重要輔助工具。它們能夠幫助讀者超越文字的枯燥,更直觀地感受古人喪服製度的嚴謹與細緻,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通過圖與文的有機結閤,古代的喪服文化得以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四、 文本之外的思考:喪服製度的現代啓示 在深入解讀《儀禮·喪服》的喪服製度後,本書更希望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如何理解“孝”的內涵?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傳統的喪葬禮儀應該如何傳承與創新? 本書將嘗試從古代喪服製度中提取有益的元素,反思現代社會在人際關係、情感錶達、生命尊重等方麵的缺失。例如,古代喪服製度強調的“慎終追遠”,對當下快節奏生活中日漸淡漠的親情是否能起到警示作用?古代喪服製度中對逝者的尊重與哀悼,對於我們如何麵對生老病死、如何珍視生命,是否能提供有益的啓示? 我們不迴避現代社會的變化,也尊重不同人群的喪葬選擇。但通過對古代喪服製度的深入剖析,我們希望能激發讀者對生命、傢庭、社會責任的重新審視,從而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尋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最佳契閤點,讓那些關於愛、責任與尊重的寶貴精神得以延續與升華。 本書的寫作,旨在於開啓一扇通往古代社會生命禮儀的窗口,讓讀者在對《儀禮·喪服》所反映的喪服製度的深入瞭解中,不僅能獲得知識,更能獲得一份對曆史的敬畏,對文化的認同,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古代的禮樂製度都懷有深深的敬意,而《儀禮》更是其中的經典。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時,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喪服,這個詞匯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它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衣著,更是精神層麵的錶達,是生者對逝者情感的寄托,也是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體現。我尤其好奇“服敘變除”這部分內容,它是否會詳細講解不同親屬關係所對應的服喪時間長短、喪服的顔色、材質乃至樣式上的區彆?又是否會闡述在不同曆史時期,這些規定是如何演變和調整的?而“圖釋”二字,則讓我對本書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對於像喪服這樣涉及具體形製和穿著方式的規定,單純的文字描述往往顯得枯燥且難以理解,如果能配以精美的圖畫,將那些繁瑣的細節直觀地呈現齣來,那麼理解起來必定會事半功倍。我非常渴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古代中國人如何以如此莊重的方式來紀念逝者,以及這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文化邏輯。

评分

初拿到這本書,便被它紮實的體量所震撼。書頁觸感細膩,印刷清晰,雖然是古籍整理,但其精良的製作工藝足以體現編者的嚴謹態度。我主要被“喪服”二字所吸引,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套服裝的規定,更是古人對孝道、宗法、等級製度等核心價值觀的具象化體現。想象一下,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數的傢庭,無數的個人,都曾在這套喪服的規製下,經曆著生離死彆。書中對“服敘變除”的解讀,想必會揭示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傢族在喪服上的細微差彆,以及這些差彆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變遷和文化演進。而“圖釋”一詞,則是點睛之筆。我一直認為,文字在描述具體形製和操作時,難免會有模糊之處,若能輔以精美的插圖,那將是事半功倍的學習體驗。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書中是如何將那些繁復的喪服形製、穿著方式,以及相關的儀節,通過圖畫展現齣來的,這對我這樣一個喜歡通過視覺來理解事物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

评分

當我看到《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這本書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古代士大夫傢族在喪葬儀式上的莊嚴肅穆場景。我對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而喪葬禮儀無疑是其中最能體現人性情感和宗法倫理的部分。書名中的“喪服”二字,直接點明瞭主題,引發瞭我對古代喪服製度的濃厚興趣。我特彆好奇“服敘變除”究竟包含瞭哪些內容,它是否會深入剖析不同親屬之間的服喪等級差異,以及喪期長短、服製形貌在曆史演變中的具體變化?這對於理解古代的社會結構和人倫關係至關重要。而“圖釋”這個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對於像喪服這樣涉及具體服飾形製、穿著方式以及相關儀式的描寫,單純的文字往往顯得晦澀難懂。如果書中能夠配以清晰、準確的圖畫,將這些繁復的禮儀細節形象地呈現齣來,那麼對於我這樣一個偏愛視覺化學習的讀者來說,將是莫大的幫助。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生死大事的莊重態度,以及這套看似繁復的禮儀背後所蘊含的深層社會意義。

评分

我對曆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古代生活細節的好奇。尤其是那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禮儀,它們往往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世界。《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厚重的曆史感。我一直對古代的喪葬文化,特彆是喪服製度,有著濃厚的興趣。那套復雜的喪服規製,不僅僅是簡單的衣飾,更是森嚴的等級製度、深厚的宗法觀念以及復雜的人際關係的體現。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解讀“服敘變除”這四個字的,這是否意味著它會詳細闡述在不同親屬關係、不同場閤下,喪服的款式、顔色、穿戴方式以及喪期是怎樣變化的?尤其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圖釋”這個詞,我總是覺得,很多古籍中的文字描述,如果能有圖畫來輔助說明,會大大提高理解的效率和深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精美的圖解,將那些抽象的禮儀規則具象化,讓我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到古代中國人對於“孝”的理解和實踐,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一套嚴謹的喪服製度來維係社會秩序和情感聯係。

评分

一本厚重的書,書頁泛著古舊的黃,仿佛承載瞭歲月的重量。封麵上的書名《儀禮·喪服》服敘變除圖釋,就已經足夠引人遐想。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每次翻閱古籍,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浸感。這本書,從書名上看,似乎是對《儀禮》中關於喪服製度的深入解讀,而且還加入瞭“圖釋”這個關鍵詞,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古代的禮儀製度,尤其是喪葬禮儀,感到好奇。在那個時代,一套嚴謹的喪服製度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後蘊含著怎樣的社會倫理和文化觀念?“服敘變除”這四個字,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是否指代著喪服在不同時期的變化,或是不同身份、親疏關係下服喪期限和形製的差異?而“圖釋”則預示著書中會有大量的圖解,這對於理解那些抽象的文字記載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那些古老而又復雜的禮儀細節生動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古代先民在生死大事麵前的莊重與敬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