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工業設計史(第四版) | 作者 | 何人可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040294897 | 齣版日期 | 2010-07-01 |
| 字數 | 400000 | 頁碼 | 242 |
| 版次 | 4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16開 | 商品重量 | 0.558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在2004年第三版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討論通過的“工業設計史”課程教材編寫大綱修訂而成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
| 作者簡介 | |
| 何人可教授,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1958年3月齣生,1984年12月湖南大學建築係研究生畢業,獲東南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1987~1988年赴丹麥皇傢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工業設計係訪問進修,1998~1999年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設計學院訪問進修。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
| 目錄 | |
| 緒論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設計史書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思想的引導。而這本《工業設計史》正是做到瞭這一點。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和設計人物,而是通過嚴謹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引導讀者去思考設計背後的邏輯和哲學。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設計理論的梳理和辨析,它幫助我理解瞭不同設計流派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們之間的傳承與演變。從早期的功能主義到後來的解構主義,再到如今的循環設計,書中都進行瞭清晰的闡述,並揭示瞭這些理論的社會根源和實踐意義。這種對理論的深入挖掘,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設計原則,提升自己的設計判斷力。而且,書中對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曆程的關注,也讓我看到瞭本土設計的獨特價值和發展潛力,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中國的設計從業者和學習者來說,具有特彆的意義。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工業設計教育領域中一個重要但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空白。在接觸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工業設計發展脈絡,並且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著作。市麵上確實不乏關於設計史的讀物,但很多要麼過於學院派,要麼過於側重個案分析,缺乏一個宏觀的視角和深入的理論探討。這本書恰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以一種非常清晰、有條理的方式,將工業設計的起源、演變、關鍵時期、重要流派以及代錶性人物一一呈現。從工業革命初期的萌芽,到包豪斯運動的理性主義,再到後現代設計的反思,直至當代設計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作者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更重要的是,書中並非僅僅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分析瞭每個階段的設計思想、社會背景、技術發展以及其對人類生活方式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史觀的建立,讓讀者能夠跳齣具體的設計作品,去理解設計的本質和其背後更為宏大的文化與經濟邏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過去”的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我們思考“現在”與“未來”的設計指南。
评分我之所以對這本書贊不絕口,是因為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曆史敘事變得引人入勝,並且極具啓發性。作者在敘述過程中,並沒有采用僵硬的編年體,而是巧妙地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工業設計發展融入到更為廣闊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之中。這使得每一個設計流派、每一個設計運動,都仿佛擁有瞭生命,與當時的時代精神緊密相連。例如,書中對裝飾藝術風格和理性主義設計的對比,不僅僅是風格上的差異,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跳齣單一的設計作品,去理解設計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功能和意義。而且,書中對一些關鍵設計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紹,也並非是簡單的傳記,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如何受到時代的影響,又如何反過來塑造瞭設計的發展方嚮。這種將個體置於曆史洪流中觀察的視角,讓曆史敘事更加豐滿和立體。
评分這本著作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對於設計思維模式轉變的洞察力。我一直認為,工業設計不僅僅是創造美觀的産品,更是解決問題的藝術。而這本書,則通過曆史的演進,生動地展現瞭設計思維是如何一步步從單純的“為功能而設計”發展到“為用戶而設計”,再到如今的“為可持續而設計”。書中對不同時期設計理念的對比分析,比如早期工業化時期對大規模生産的追求,以及後來消費主義盛行時期對形式和潮流的強調,都讓我對設計的社會責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特彆是對人本主義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興起的闡述,讓我看到瞭設計如何從一種技術性的工作,逐漸轉變為一種以人為本,關注情感、體驗和價值創造的綜閤性學科。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雖然是曆史性的,但其所揭示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在當今的設計實踐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提醒我們,無論技術如何發展,無論市場如何變化,設計的核心永遠是理解並服務於人。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拓展我的設計視野方麵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翻閱之前,我對於工業設計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局限於“産品設計”的範疇。然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工業設計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突破邊界的過程。它不僅涉及産品的造型、功能、材料和工藝,更與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藝術史乃至哲學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書中對設計與社會變革、技術革新以及文化融閤的論述,讓我看到瞭設計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對信息時代到來後,設計如何從“物”的設計轉嚮“係統”和“服務”的設計的闡述,讓我對未來的設計發展趨勢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關於如何製造一個東西,更是關於如何構建一種體驗,如何連接人與人,如何創造價值。這種跨學科的視野,對於當下正在快速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