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齣版的話
【導讀】如何進入山海世界
第一章 前言-認識《山海經》
第一節 《山海經》的編成
第二節 《山海經》的內容
第二章 山川寶藏之篇-五藏山經綜述
第一節 吾疆吾土,廣布五山
第二節 草木豐繁,服用醫療
第三節 山川礦產,富庶寶藏
第四節 飛潛走獸,品類庶繁第五節 類別善惡,民知神奸
第六節 江山神靈,祈祭求福
第三章 帝王世係之篇
第一節 伏羲與女媧神話(三皇傳說之一)
第二節 神農氏、炎帝神話(三皇傳說之二)
第三節 軒轅氏黃帝神話(五帝傳說之一)
第四節 窮桑氏少·神話(五帝傳說之二)
……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讀罷《山海經:神話的故鄉》,我有一種被徹底震撼到的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神話故事的匯編,更像是一次深入古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它所展現的,是一種與我們現代人截然不同的宇宙觀和生命觀。作者的文字,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氣勢磅礴。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解讀。在那些古老的敘事中,人並非自然的主宰,而是與萬物共存、相互依存。山川有靈,草木有魂,神獸既是威脅,也可能是庇護。這種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態度,在如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反復咀嚼書中關於“刑天”的故事,他斷首而戰,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這是一種何等頑強的生命意誌和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力量,穿透瞭時空的壁壘,至今仍能激勵人心。我開始反思,我們現代人是否在追求物質進步的過程中,丟失瞭與自然最原始的連接,甚至是對生命本身的敬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古老、更深刻的智慧。
评分剛翻開這本《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就被書中的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深深吸引瞭。它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扇通往遠古洪荒世界的門。翻閱之間,那些早已湮沒在歲月長河中的傳說,那些奇詭瑰麗的神祇、異獸、山川,仿佛重新獲得瞭生命,在我眼前活靈活現地展現開來。我尤其沉迷於作者對那些神話意象的描繪,那些寥寥數筆勾勒齣的形象,卻能激發我無限的想象。比如關於燭龍的描述,它“身長韆裏,人麵蛇身,赤如丹火,青如蒼璧,白如皓玉”,光是聽這寥寥幾筆,我腦海中便浮現齣一位龐大、威嚴、掌控著晝夜更替的巨神形象,光是想想就令人心生敬畏。又如那些奇珍異獸,狌狌能歌善舞,畢方形狀如鶴,但隻有一隻腳,青鸞啼聲哀怨,這些生靈的獨特之處,無不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想象力,也讓我對那個未知的世界充滿瞭好奇。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幅幅宏偉的史詩畫捲,讓我得以窺見中國神話最初的模樣,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文化根基。
评分讓我印象深刻的《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它以一種彆具一格的方式,將古老的神話傳說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編織者,將散落的古代碎片,編織成一幅幅色彩斑斕、意境深遠的掛毯。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那些神話人物的塑造,他們並非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著復雜的情感和動機。比如關於“精衛填海”的故事,雖然廣為人知,但在這裏,作者賦予瞭精衛更深沉的悲情和更執著的決心,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為之動容。又比如書中對“十二祖巫”的描寫,他們掌控著天地萬物的生滅,其力量之強大,其形象之恐怖,令人心生畏懼。但同時,他們的存在也賦予瞭世界一種原始的秩序和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神話並非空穴來風,它們往往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對社會倫理的思考,以及對人類命運的隱喻。它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意義和感悟。
评分《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享受。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入微,描摹齣神話世界的每一個細節;時而又筆力雄健,勾勒齣宏大的宇宙圖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神”的各種描繪,他們形態各異,能力非凡,但同時又充滿瞭人性的弱點和情感。比如關於“共工”與“祝融”的史詩級大戰,那種天崩地裂的場麵,以及背後復雜的情感糾葛,都讓我深深著迷。這本書讓我看到,神話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奇幻的設定,更在於它們所承載的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它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古人眼中那個既充滿敬畏又充滿驚奇的世界。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陷入深深的沉思,想象著遠古的先民是如何在這樣的世界觀中生存和繁衍,又是如何用這些神話來理解和解釋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源頭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人類的想象力充滿瞭敬意。
评分《山海經:神話的故鄉》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置身於一個由神話構建的龐大而生動的世界。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靈活多變,有時像是帶著我去探險,親眼目睹那些神奇的地理景觀和異域風情;有時又像是位博學的導遊,為我解讀那些神秘的傳說和傳說背後蘊含的文化符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海外”和“海內”的描述,那些地理位置模糊、充滿奇幻色彩的國度,每一個都充滿瞭未知和想象的空間。比如關於“女子國”的描寫,那裏的人們“不嫁,不嫁,夫從婦,兄從弟”,這種獨特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讓我對人類社會的多元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又或者那些關於“不死之藥”和“長生不老”的追求,雖然在現代看來是神話,但卻摺射齣人類最樸素也最永恒的願望。讀這本書,我仿佛與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未知的好奇。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讓我得以觸摸到中華文明最古老、最鮮活的脈搏。
评分没有想象中的好
评分书籍特点
评分编辑本段
评分书评总是遵循着一定的结构形式,它的写作方法也总是遵循下列几点: 从形式上看独立性书评。书评,也是一种创作。它的创作意义,一方面来源于被评书籍,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来源于书评者自身的社会阅历和文学素养,来源于书评者对被评书籍的感悟、升华和更深的洞见,从而形成书评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感。它的直接表现是,可以独立存在、独自成文、独有一番滋味。文本性书评。此类书评,紧紧依附于被评书籍的走字行文,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脉络,亦步亦趋,少有意趣和发现。它的直接表现,或是原书引文高达20%以上,或是借题而不发挥、借尸而不还魂。从内容上看思想型书评。书评既然作为一种创作,书评人文笔风骚掩映下迸射而出的独到而锐利的思想的光芒,应该成为一篇书评立足的根本。这种造诣,得自于书评人的个人修为,得自于对被评作品的深刻理解,得自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妙想。情感型书评。这一类中,书评人与原创作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或激烈对质成为贯穿书评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线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从仁和山、智和水的关系论断,讲的该是思想型书评;如果以“乐”本身来说,道的却是情感型书评,它结构于书评人对被评书籍的直接情感体验。描述型书评。书评,起源是因书而评,发展成为评而评。如果书评人不能通过对被评书籍风骨和神髓的整体把握,不能比普通大众看的更深、更远、更精,从而不能实现由书而评的飞跃、不能引导大众站的更高、发现更多的美,那么,直如有草船却无借箭、有画龙却无点睛,仅是笔墨泼散而已。应该讲,几类书评,该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彼此不能割裂、也不好骄傲或妄自菲薄。萧乾说,书评家应是一个聪明的怀疑者、好的书评要用极简练的文字表现出最多的智慧。李长之说:“要同情的了解,无忌惮的指责,可以有情感而不能有意气,可以有风趣而不必尖酸刻毒,根据要从学识中来,然而文字仍需是优美而有力的创作。” 总之,立论要尽量中正、情感要尽量无私、棱角要尽量分明,书评人的眼睛穿透原创作者的眼睛,缔造出了另外一个澄净的世界。编辑本段正规格式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就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书评评什么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初学写书评的人最好写简评,所以我主要介绍简评的写法。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一)介绍 “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二)评价 “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评分《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神话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而成。
评分《道藏》本
评分山海经
评分《四库全书》本
评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九日等神话确实出自山海经,有人质疑出自《淮南子》,这是不正确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相传根据《吕氏春秋》改编。而《山海经》早在先秦已有流传,从时间顺序来看,就显而易见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