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定價:32.00元
作者:馬平安
齣版社:華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7541564
字數:225000
頁碼:2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專傢馬平安近年力作!
2. 本書從宏觀層麵和微觀層麵都對晚清官場的生態環境和政治運作進行瞭詳盡的分析。
3. 本書所探討的政治問題和官場形態,不僅是晚清的尖銳問題與矛盾,當代的政治環境也到處可見。
★中國現行的政治環境,腐敗無處不在,與晚清政治形態何其相似。比方說,晚清官場壞就壞在那幫胥吏(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和師爺(相當於現在的秘書)的身上。
★雖然時隔百年,但中國當下的大部分官員,玩弄權力和政治的手段與潛規則,與晚清的官員何其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總書記說:腐敗問題越演越烈,*終必然亡黨亡國。清帝國滅亡難道不是*好的證明和教訓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晚清官場為一麵鏡子,可以照亮當代中國政治的得與失。
內容提要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一書直擊晚清官場的腐敗和墮落,揭露整個晚清社會的潰敗。
晚清官場是中國封建社會腐敗政治*代錶性的典型,充斥著太多的骯髒、卑鄙、齷齪與爭鬥。晚清官場也是一個政治智慧與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說官做得特彆成功的人……他們是如何在這樣非典型的政治生態中生存下來並攫取話語權的呢?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從“謀官路徑”、“做官秘訣”、“保官之道”三個方麵詳細地講述瞭晚清政治運作、政治智慧和官場潛規則,也揭示瞭晚清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訓,實為當下政治的殷鑒。
目錄
作者介紹
馬平安,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學博士後,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中國政治史的研究工作。
近年主要著作:
《晚清政壇紀事》,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2008年版
《近代東北移民研究》,齊魯書社2009年版
《帝國路上的八張麵孔》,中國文史齣版社2010年版
《終結帝製集結號》,北方文藝齣版社2011年版
《北洋集團與晚清政局》,遼海齣版社2011年版
《大清王朝滅亡之謎》,中國文史齣版社2012年版
《大秦帝國夭亡之謎》,中國文史齣版社2012年版
《晚清變局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新世界齣版社2013年版
《中國近代政治得失》,華文齣版社2014年版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華文齣版社2014年版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復古的墨色搭配燙金的書名,隱約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我原本對晚清曆史的瞭解僅限於課本上的那些片段,總覺得那是一個沉悶、衰敗的時代。然而,這本書從一開始就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編年體敘事,而是選擇瞭一種更加解構和聚焦的方式,從一些“非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切入,來展現晚清政治生態的復雜與生動。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紅頂商人”鬍雪岩部分,他如何在官商勾結的夾縫中遊刃有餘,既是封建官場的寵兒,又有著超越時代的商業頭腦。他的興衰史,與其說是個人命運的起伏,不如說是晚清整個政治經濟體製下,個體權力與利益博弈的縮影。書中的敘述方式十分引人入勝,仿佛將讀者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親眼目睹那些發生在紫禁城內外的勾心鬥角與暗流湧動。作者運用瞭很多生動的史料細節,比如當時文人之間互相贈送的匾額,或是官員之間宴請往來的賬單,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構成瞭晚清政治肌理最真實的一麵。讀到此處,我對晚清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腐敗”和“落後”,而是看到瞭其中蘊含的活力、智慧以及令人扼腕的悲劇色彩。
评分這本書的史料考證非常嚴謹,但又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巧妙地融入瞭大量考證的內容,但並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起到瞭支撐論點的作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晚清對外關係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條約和戰爭,而是深入分析瞭晚清政府在與西方列強交往過程中的心態變化,以及其應對策略的得失。比如,書中對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的評價,就展現瞭他作為一位軍事實乾傢,在鎮壓農民起義的同時,也看到瞭西方科技對中國的影響,並開始著手引進。這種多層次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晚清官員的復雜性,他們並非都是一味地保守和排外。作者還對晚清的經濟發展進行瞭深入探討,特彆是關於洋務運動的評價,以及它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作用。這些內容都為我理解晚清的轉型提供瞭重要的視角。總的來說,這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兼顧瞭閱讀的趣味性,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晚清曆史讀物。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分析視角感到非常驚艷。它並沒有停留於事件的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晚清政治運作背後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分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慈禧太後權力的解讀。我們普遍認為慈禧是一個隻知享樂、阻礙改革的統治者,但這本書則從一個更復雜的維度來審視她。作者分析瞭慈禧如何在男性主導的政治環境中,憑藉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一步步鞏固瞭自己的權力,並利用這些權力來維護清朝的統治。她並非一個完全被動的棋子,而是一個積極的權力玩傢。書中還探討瞭晚清地方勢力崛起的問題,以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博弈。這種權力關係的演變,直接影響瞭國傢的穩定和發展。作者引用瞭很多官方奏摺、私人信件等一手史料,讓我們能夠窺見當時政治決策的真實過程。讀完這部分,我對晚清政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二元對立,而是看到瞭一個更加動態和充滿張力的權力網絡。
评分這本書的書寫語言極具感染力,讀起來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沉浸感。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將晚清政治人物臉譜化,而是試圖去挖掘他們內心深處的動機與掙紮。比如,在探討甲午海戰後,有關於朝廷內部對於是否割讓颱灣的激烈爭論,書中詳細描繪瞭不同派彆的立場,以及他們各自的考量。有人力主抵抗,認為民族尊嚴不容踐踏;也有人主張妥協,認為實力懸殊,苟延殘喘纔是明智之舉。這種多角度的呈現,讓我深刻體會到,在那個曆史的十字路口,每一個決策都充滿瞭巨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很難簡單地用“忠奸”來評判。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晚清時期社會思潮變遷的討論,比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爭論,以及各種改良思潮的湧動。這些思想上的碰撞,直接影響瞭政治決策的走嚮。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將復雜的思想哲學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錶達齣來,讓我這個曆史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學習曆史,不如說是在與那些偉大的、復雜的、充滿矛盾的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打破瞭傳統曆史著作的刻闆印象,用一種更加文學化的筆觸來展現晚清的曆史畫捲。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晚清皇室成員之間關係的描寫。比如,同治皇帝的短暫在位,以及他與慈禧之間的復雜情感。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如同治帝對民間戲麯的喜愛,或是他與後宮妃嬪之間的點滴,都讓我感受到,即便是在深宮之中,也充滿瞭人性的情感和欲望。這些生動的描寫,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個體。此外,書中對晚清宮廷禮儀、服飾、飲食等方麵的介紹,也極具趣味性,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瞭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作者的語言功底非常紮實,遣詞造句精煉而富有畫麵感,讀起來仿佛置身於那個繁華又充滿危機感的時代。讀完這些章節,我對晚清皇室的認識,不再隻是政治鬥爭的中心,而是看到瞭他們作為個體,同樣有著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