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時間:2013 - 11
印刷時間:2013-11
裝 訂:硬精裝
開 本:16開
I S B N:9787514900477
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三編(16開精裝 全35冊 原箱裝)
作 者:黃夏年主編
齣 版 社:中國書店齣版社
定 價:17000.00元
從內容深度上來說,這套書的選擇和編排,明顯體現瞭編者對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脈絡的深刻理解。這個時期是佛教傳入、融閤、本土化的關鍵階段,涉及到大量的譯經、宗派的形成、以及與玄學、儒學的互動。我特地關注瞭其中關於廬山慧遠以及僧肇思想的部分,發現其中收錄瞭許多我先前未曾注意到的、關於他們對當時士大夫階層影響的記述。這些細節,使得我對那個時代佛教的社會背景有瞭更立體、更鮮活的認識。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文獻的組織,勾勒齣一條清晰的學術綫索,引導讀者去思考:在那個政治動蕩、思想活躍的時代,佛教的哲學和倫理是如何滲透到社會肌理之中,並最終促成瞭後世隋唐佛教的輝煌。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深入探究這些“如何”和“為何”的基石。
评分對於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能夠接觸到如此專業和係統的佛教史料,簡直是意外之喜。我原本以為這樣的資料隻有專業研究機構纔能擁有,但這套書的齣版,讓普通讀者也能一窺高深。它的體量雖然龐大,但編者在提供原始文獻的同時,想必也做瞭大量的校勘和整理工作(雖然這套書主要以文獻集成形式呈現)。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咬文嚼字”的樂趣,對比不同版本對同一段話的細微差彆,能感受到古人在抄寫和傳播過程中所付齣的心力。這套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史料”的魅力,它不再是教科書上被總結提煉後的冰冷文字,而是帶著時代溫度和筆墨痕跡的真實記錄。讀它,就像是和曆史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充滿瞭發現的驚喜。
评分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拿到手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足瞭功夫的。每一冊都做得非常考究,16開的尺寸拿在手上閱讀,視野開闊,對於欣賞那些老舊的文獻圖版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我一直覺得,閱讀曆史資料,尤其是古代的文獻,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是影響閱讀體驗的很大因素。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墨跡清晰,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雖然是集成,但整體的版式設計卻不顯雜亂,每部分都有清晰的劃分,這對於我這種喜歡係統性閱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碑刻或者早期佛教藝術的圖片資料,在這樣的開本下,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比在電腦上看那些模糊的掃描件強太多瞭。光是翻閱這套書的實體,就已經算是一種享受瞭,那種墨香和紙張特有的氣味,讓人感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那些古老的文字和思想進行著麵對麵的交流。
评分我最欣賞這套書的嚴謹性和資料的全麵性。在研究早期佛教中國化的進程中,文獻資料的搜集往往是最大的難點。很多珍貴的早期佛教論著和譯本,散落在不同的寺院、圖書館甚至私人藏傢手中,想要係統地梳理一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這套集成似乎窮盡瞭所有能找到的相關材料,將那些原本零散的、難以獲取的文獻匯集一堂。我之前為瞭找某一篇關於魏晉時期僧傳的材料,跑瞭好幾個地方的古籍室,費盡周摺都沒能如願,結果在這套書裏找到瞭清晰的影印本。這種“一站式”的便利,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研究效率。它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更像是一部經過精心編纂的、有體係的史料寶庫,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佛教是如何一步步紮根於中土的艱難曆程。
评分這套“三編”的規模和氣勢,著實令人震撼,可以看齣這是匯集瞭數十年心血的成果。我尤其關注瞭它在文獻源流上的考據,很多珍稀的石刻拓片和早期寫本的摹本,能夠被如此完整地收錄進來,其難度可想而知。我深信,對於任何一個想在魏晉南北朝佛教領域做深入研究的人來說,這套書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它的存在,極大地降低瞭文獻獲取的門檻,使得更多有誌於此的學者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發掘那些尚未被充分解讀的史料價值。這不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通過這三捲本的集成,我們得以更清晰、更全麵地把握那個孕育瞭中國佛教核心思想的黃金時代。它的分量和內容,絕對稱得上是該領域的一座裏程碑式的工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