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誠品書店青少年館年度選書,古典音樂入門指南,30年教學經驗凝結而成的經典著作。
2、更值得信賴的音樂專傢為孩子提供更好的音樂啓濛。更好讀!語言詼諧,通俗淺顯,讓您讀來不忍釋捲。
3、有趣又有料的古典音樂課——小提琴傢、音樂教育工作者彭廣林為你講述音樂傢們的瘋狂軼事,從此,音樂傢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人人可以追求的目標。
根據文獻記載,莫紮特當紅時,演齣一場音樂會的酬勞,大概可購買五至六颱奔馳汽車,而他一天要演齣三場!
法拉利引擎裝配完成以後,是以小錘子輕敲引擎汽缸,再根據敲齣來的音高,決定是否達到製造標準……
4、解決現代父母迫切的問題——培養孩子聆聽古典音樂的能力。因為古典音樂是技術(演奏及寫作)和美(鏇律和作品)的完美結閤,是當代和未來兒童需要具備的能力,而技術和美的結閤,就是創意。
古典音樂入門指南,30年教學經驗凝結而成的經典著作。
《認識古典音樂的40堂課》是颱灣小提琴傢、音樂教育傢彭廣林撰寫的關於古典音樂的知識普及讀物。書中通過對音樂知識、樂器和音樂傢的全景介紹,讓讀者愛上古典音樂。當然,書中更是講述瞭音樂傢的趣聞軼事:據載,莫紮特當紅時,演齣一場音樂會的酬勞,大概可購買五至六颱奔馳汽車,而他一天要演齣三場!法拉利引擎裝配完成以後,質檢員們竟然是以小錘子輕敲引擎汽缸,再根據敲齣來的音高,決定是否達到製造標準……看完這40堂彭廣林富有個人特色的音樂課,你會發現,你以為很有“氣質”、很難親近的古典音樂,其實很有趣!讓孩子愛上古典音樂一點都不難,你也會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前言 培養詮釋自我生命的能力 1
第1篇 音樂觀念探索 / 4
第1堂 什麼是好聽的聲音? 6
第2堂 聲音有顔色嗎? 9
第3堂 法拉利與BMW 12
第4堂 “急驚風”與“慢郎中” 16
第5堂 練琴好纍喲! 20
第6堂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4
第2篇 音樂曆史小故事 / 28
第7堂 古典音樂的發源地 30
第8堂 阿彌陀佛與阿門 34
第9堂 古典音樂與歐洲貴族 38
第10堂 啓濛運動與法國大革命 42
第11堂 19世紀歐洲的傢庭娛樂 46
第3篇 音樂小常識 / 50
第12堂 調音器與節拍器 52
第13堂 好貴的樂器! 56
第14堂 為什麼聽音樂會要有規矩? 60
第15堂 獨奏與重奏 64
第16堂 說故事聽音樂 70
第4篇 認識樂器傢族 / 80
第17堂 鋼琴與它的祖先們 82
第18堂 小提琴傢族 88
第19堂 木管樂器大傢族 93
第20堂 威武雄壯的銅管樂器傢族 97
第21堂 打擊樂器傢族 102
第5篇 認識樂團組閤 / 106
第22堂 古典音樂的代言者——交響樂團 108
第23堂 戶外親善大使——管樂團 114
第24堂 弓弦舞動——弦樂團 119
第25堂 古典組閤的代錶 124
第6篇 認識音樂傢 / 136
第26堂 紅發修士維瓦爾第 138
第27堂 從颱灣頭走到颱灣尾的巴赫 143
第28堂 高貴的音樂僕人——海頓 149
第29堂 你可以慢一點,莫紮特! 155
第30堂 不要生氣,貝多芬! 163
第7篇 認識演奏傢 / 170
第31堂 他厲害——帕格尼尼 172
第32堂 他浪漫——拉赫瑪尼諾夫 179
第33堂 20世紀大提琴宗師卡薩爾斯 185
第34堂 備受歡迎的魯賓斯坦 190
第35堂 永遠站在高峰的海菲茲 195
第8篇 認識古典名麯 / 202
第36堂 青青草原的《歡樂頌》 204
第37堂 《少女的祈禱》(倒垃圾咯!) 209
第38堂 遊子吟的《大學慶典》 214
第39堂 《新世界》的念故鄉 219
第40堂 《我的名字是咪咪》 226
參考書目 233
彭廣林
颱灣小提琴傢,音樂教育傢,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學士、碩士,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音樂演奏藝術博士。現為颱灣東吳大學音樂係主任及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颱北弦樂團藝術總監,思路空間室內樂集首席小提琴手,與古典音樂相伴至今已五十餘載,曾榮獲“2004颱灣廣播社教信息節目主持人”金鍾奬。
他以推廣古典音樂為己任,他的演齣深受樂迷喜愛,他也被稱為“音樂大夫”。他講授的《古典音樂的樂高遊戲》《有故事的古典音樂》等課程,受到廣大學生及音樂愛好者歡迎。《認識古典音樂的40堂課》是他撰寫的關於音樂的通俗讀物,入選為“誠品書店青少年館年度選書”。
(一)前言
培養詮釋自我生命的能力
兩韆五百多年前,古希臘與中國不約而同提齣音樂在教育中扮演瞭重要角色。因為,懂得欣賞音樂,代錶對幾何所呈現的和諧之美的理解,代錶一個人真正的鑒賞能力。
時至今日,古代的教育理念與做法,顯得格外發人深省。其實,每個人的一生大約八十年左右,如果站在全球七十億人口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暫而微不足道。這是統計量化的角度,很真實但很難讓人接受。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賦予自己存在的正嚮意義,而這正是我認為教育重要的一個功能——培養一個人詮釋自我生命的能力。讓每個人在接受教育後都能述說自己的故事:一群人在一起說故事,就是在創造曆史!
同樣都是建構在幾何數理的基礎上,美的事物、和諧的聲音,是數字從質性的角度來看生命的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語言,現在統稱“藝術與音樂”,它培養人們用理性的思維進行感性的錶達。
一個質、量兼具的教育環境,必然比一個隻重量化結果的學習環境更能培養齣對人類社會做齣積極正麵貢獻的人纔。雖然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但成長進入青春期卻是每個人啓濛的關鍵時期。這正是本書寫作的主要對象。也正因為如此,本書所使用的文字,已脫離童言童語的口氣,直接以成人的語氣來錶達。
在這本書中,將從八個不同的角度來介紹西歐古典音樂,背後邏輯或許可視為分類歸納與綫性推演的思考模式,從結構性的概念來認識理解所謂的“古典音樂”。或許,以此方式閱讀這本書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
(二)文摘 /
什麼是好聽的聲音?
兩韆五百年前在歐洲某個城邦的街道上,有一位身穿白袍的智者正在優閑地走路。突然,路旁打鐵鋪傳來的打鐵聲吸引瞭他的注意力。他發現,不同的鐵錘打在鐵片上時,發齣的聲音不一樣,有時候聽起來悅耳,有時候卻相當刺耳。
這位觀察事物敏銳的智者走進打鐵鋪一看,鐵匠正用五把鐵錘,兩把兩把地敲打鐵片。起先智者認為,打鐵聲音不一樣,是因為鐵匠用的力量大小不同,所以他請鐵匠用同樣的鐵錘、不同的力量敲打鐵片。結果,無論是大力敲或小力打,都不會改變敲打齣來的聲音。
於是,智者又請鐵匠換個方式打鐵:五把鐵錘,兩把兩把輪流組閤敲打鐵片。奇妙的事情發生瞭:有些鐵錘組閤敲齣來的聲音依然刺耳,但有些鐵錘組閤敲齣來的聲音則非常好聽;幾個不同組閤鐵錘敲齣來的聲音,甚至産生不同音高的和音(雙音)!因此,智者將注意力轉移到能産生好聽和音的鐵錘上。他觀察到,這些鐵錘的長度都差不多,於是順手將這幾把鐵錘拿來甩一甩。
這一甩,不得瞭!他有瞭驚天動地的發現。他分彆稱瞭一下這五把鐵錘的重量。如果兩把鐵錘的重量是1∶1/2,敲齣來的和音就是八度;如果兩把鐵錘的重量是1∶2/3,敲齣來的和音正好是五度;如果兩把鐵錘的重量是1∶3/4,敲齣來的和音正好是四度。八度、五度與四度,是古典音樂中和諧的聲音組閤,這種組閤稱為“音程”,也就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這位智者叫畢達哥拉斯,這個偉大的發現,後來發展成奠定人類科學文明的基礎,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簡稱“畢氏定理”,是每個人都會學到的幾何原理。所以,好聽和諧的聲音是有科學依據的。今天古典音樂聲音好不好聽的標準,建立在兩韆五百年前畢達哥拉斯驚人的發現上。而到底什麼是“畢氏定理”呢?簡單地說,就是判斷任何事物比例美不美的一種思考方法。
法拉利與BMW
我從小就喜歡汽車,不隻喜歡看司機怎麼開車,也喜歡聽各式各樣汽車排氣管發齣的聲音。不同排氣管發齣的聲音,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有些聲音渾厚有力,讓人直覺這部車子引擎馬力很大,可能有三百匹馬力,零到一百公裏加速大概隻要五秒鍾;有些聲音聽起來軟弱無力,引擎的汽缸壁大概很薄,爬中山高速公路泰山到林口這段坡道八成很吃力。
過去這十年,無論是有綫電視頻道或是網絡的YouTube(全球大的視頻網站),不時有節目介紹世界汽車廠如何製造“超級跑車”的影片。透過這些影片詳細的介紹解說,我開始真正理解一部車子如何“組裝”起來,以及西方科技工藝對每一個汽車零件精準度的要求,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法拉利汽車工廠的影片介紹。在這個現代化的汽車工廠裏,我看見的不隻是21世紀高科技化的工藝美學,它更像是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偉大的藝術傢如米開朗琪羅古典美學的再現。
颱灣知名旅美小提琴傢曾耿元曾經和我談起,他在YouTube上看過一段讓他驚訝不已的法拉利汽車引擎驗收方式。他說,法拉利引擎裝配完成時,後一道驗收動作是由負責裝配的技師拿把小錘子,輕敲引擎汽缸的外錶,根據敲齣的音高決定引擎是否達到製造標準。如果沒有達到標準,引擎會被熔解後重新製造。
韆萬不要小看後這個驗收的動作!它的用意,和製造樂器的原理一樣。以長笛或單簧管這些木管樂器的構造來說,製造時,每根管子的長度、厚度以及在管子上所打的每一個洞的大小,洞與洞之間的距離等,都必須非常精準,否則吹齣來的音高就會不準,聲音的質感也會怪怪的。這些管子的長度、厚度與洞之間的距離,都是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比例原則來計算、確定的。因為畢氏定理簡單地說,就是在製定比例之美。
任何汽車的引擎構造,都包含瞭許多管路與零件,它們也都有一定的長度、寬度、厚度與大小規格。這些管路與零件組閤(ensemble)好之後,如果尺寸規格比例符閤工程師所設定的標準,那小錘子輕輕一敲的聲音,一定也就符閤工學上的比例之美瞭。
聽音樂會時,音樂傢在舞颱上的個動作一定是調音。調音的用意與製作樂器和汽車引擎一樣:大傢的標準必須一緻,一起演奏時纔能産生“和諧”的聲音。
我特彆喜歡法拉利與BMW(寶馬)“5係列”汽車引擎發齣來的聲音,因為它們的聲音具有比例和諧之美。當法拉利引擎轉速達到每分鍾7,000轉以上時,很像戲劇男高音高亢的唱腔,仿佛聽到已故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傢帕瓦羅蒂飆高音;而BMW的聲音則完全不一樣,它渾厚低沉的引擎聲就像瓦格納歌劇裏男中音的唱腔,渾厚而迷人。
下次有機會聽到這些汽車引擎的聲音時,不要忘瞭,這樣的聲音可是由具有藝術傢品位的工程技師調校齣來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來自人性中追求完美的DNA(脫氧核糖核酸)!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