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教材

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小兒推拿
  • 嬰幼兒保健
  • 推拿
  • 中醫
  • 育兒
  • 健康
  • 培訓教材
  • 母嬰
  • 兒童
  • 按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锐凡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7371
商品编码:19645380441
开本:16K
页数:19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教材

作    者:陳辰 編著

齣 版 社:中國工人齣版社

成品尺寸:170mm*240mm

開    本:16K

頁    碼:192

齣版日期:2017年10月1版

書    號:ISBN 978-7-5008-6737-1

印    張:12

定    價:30.00元

中圖分類:R244.15

社分類號:G?1118

上架建議:傢政培訓/母嬰讀物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八章,內容涵蓋小兒推拿保健師職業概述、小兒的推拿的作用原理、小兒推拿的中醫淵源、小兒推拿的操作要求、小兒推拿的手法、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小兒常見疾病的推拿 和小兒日常保健推拿法。本書以傳承中醫文化和現代科學育兒知識為指導理念,以理論和實踐手法為特點,以幫助廣大小兒推拿從業務人員和傢長快速掌握小兒推拿方法為基本目的,以期將小兒推拿的手法發揚光大,讓小兒推拿走進韆傢 戶。

 

作者簡介:

陳辰 生於北京,祖輩滿族赫捨裏氏,承接祖輩“捏積”的保健推拿方法,總結齣套符閤現代人健康理念的小兒推拿方法。作為母嬰行業著名品牌“紅牆”的創始人,她將三甲醫院的醫療護理標準和“月子”期間健康特殊人群的養護和諧地融為體。2006年創立母嬰培訓XPC培訓體係、2012年完成産褥期23項實操8大流程標準、2013年完成産褥期護理目標與護理評估達成法,並在月子會所行業首次引入COSO-ERM全麵風險管理框架,2017年創建小兒推拿+心法的培訓理念。主編的《高級母嬰護理師培訓教材》《催乳師培訓教材》被列入全國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培訓係列教材,另外,還編著瞭《月子餐與嬰幼兒輔食》,主編教材具有“標準、全麵、務實、簡明”的職業培訓特點。

 

 編輯推薦語:

《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教材》是為滿足廣大讀者需求,由中國工人齣版社組織專傢開發的全國傢政係列培訓教材新增本,具有專業務實、圖文並茂、手法明確、條目清晰的特點。

 

目錄

 

上篇 基礎知識篇

章 小兒推拿保健師職業概述  3 

  節 小兒推拿保健師的崗位認知  3        二節 小兒推拿保健師的崗位要求  7 

  三節 小兒推拿的源流與發展  14 

  四節 小兒推拿的特點和優勢  17 

二章 小兒推拿的作用原理 19 

  節 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  19 

  二節 小兒推拿的作用  21 

  三節 小兒推拿的保健原理  27 

三章 小兒推拿的中醫淵源  31 

  節 中醫學基礎概要  31 

  二節 小兒疾病診法要點  36 

  三節 小兒疾病辨證概要  43 

四章 小兒推拿的操作要求 54 

  節 小兒推拿的保健特點與禁忌癥  54 

  二節 小兒推拿的注意事項  56 

  三節 小兒推拿的介質 58 

下篇 實操技能篇

五章 小兒推拿的手法  63 

  節 小兒推拿手法概要  63 

  二節 小兒推拿基本手法  66 

  三節 小兒推拿常用復式手法  75 

六章 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  86 

  節 頭麵部穴位  86 

  二節 胸腹部穴位  91 

  三節 背腰部穴位  95 

  四節 上肢部穴位  99 

  五節 下肢部穴位  115 

七章 小兒常見疾病的推拿 121 

  節 新生兒黃疸  121 

  二節 新生兒不乳  123 

  三節 新生兒吐乳 124 

  四節 新生兒二便不通 127 

  五節 新生兒眼不開 130 

  六節 新生兒夜啼 131 

  七節 嬰兒濕疹 132 

  八節 吐舌、 弄舌 133 

  九節 發熱  133    

  十節 感冒 136 

  十節 咳嗽 137 

  十二節 哮喘 141 

  十三節 肺炎 143 

  十四節 泄瀉  145 

  十五節 脘腹痛  147 

  十六節 胃口差、消化不良 149 

  十七節 厭食 150

  十八節 疳癥 153 

  十九節 嘔吐 154 

  二十節 汗癥 156 

  二十節 小兒口瘡 160 

  二十二節 小兒便秘 161

  二十三節 驚風 162 

  二十四節 遺尿 164

  二十五節 小兒肌性斜頸 166 

  二十六節 兒童多動癥 167

  二十七節 小兒腦性癱瘓 168 

  二十八節 小兒麻痹後遺癥  169 

  二十九節 近視 171 

八章 小兒日常保健推拿法 173 

  節 小兒捏脊保健 173 

  二節 小兒按摩保健 176 

三節 小兒健脾胃推拿保健  176  

四節 小兒保肺推拿保健    177      五節 小兒健腦益智推拿保健  178 

六節 小兒安神推拿保健  179 

    七節 小兒肩關節推拿保健  180 

八節 小兒指腕關節推拿保健  180 

九節 小兒膝關節推拿保健  180 

十節 小兒踝關節推拿保健  181

 樣章

 

二章  二節 小兒推拿的作用

、調理陰陽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 疾病的本質在於陰陽失調,包括天人陰陽關係失調和人體自身陰陽關係失調。 疾病的根本原則,即調整這種紊亂關係,使之復歸於陰陽平衡狀態。小兒推拿人員可以通過不同穴位和不同手法為小兒調理陰陽。 

1.陽病陰治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有陽穴和陰穴。陽穴,其性似火,有溫煦作用;陰穴,其性似水,有滋潤作用。陽穴位於手背、前臂橈側、上半身、背部、下肢外側等;陰穴位於手掌、前臂尺側、下半身、腹部、下肢內側等。般而言,陽病治陰,陰病治陽。例如,高熱、神昏、急驚、熱哮、便秘等陽癥,可取小天心、天河水、六腑、陰池、內八卦、任脈、腹等陰部穴位;而久瀉、久喘、畏寒、肢冷、遺尿等陰癥,可取外勞宮、窩風、陽池、三關、督脈等陽部穴位。 

   2.以平為期 

   陰陽配穴法為配穴法之,指陰經穴與陽經穴常見的配閤應用。陰陽配穴常見以下兩種配穴方式: 

(1)相反相成配穴: 將陰陽部位和屬性不同的穴位配伍,以加強療效或製約穴位或調整病癥陰陽之偏。如清天河水與揉二馬同用,以交通心腎之陰陽;點 會與擦湧泉同用,以交通上下之陰陽;內、外勞宮雙點和內、外八卦同運,以調節內外之陰陽;上三關與下六腑按次數比例 (如5:2或3:6等) 操作,使水火不緻太過,陰陽不緻太偏,恰到好處地調整小兒的陰陽狀態。 

(2)同類穴位配穴: 將陰陽屬性相同的穴位配伍,以加強功效。例如,頭麵四大手法將調節天人陰陽的天門、調節髒腑陰陽的坎宮、調節左右陰陽的太陽和寜心安神鎮驚的耳後高骨相配伍,可加強調節陰陽的力度,擴大調節陰陽的範圍;雙鳳展翅,先提耳以調腎中陰陽,後點穴從承漿 (任脈終點)至人中(督脈體外終點),通過調任督而平衡陰陽;古人補益,常取小腹與腰骶、小腹丹田、腰骶命門,以增強溫助元陽之效;捏脊與拿肩均有提升陽氣的效果,二者配閤,則升陽舉陷的作用更加明顯。 

   3.講究次數 

傳統小兒推拿操作多用次數為度量單位。次數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凡補陽多用奇數,補陰多用偶數。而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人左右各有12條正經,共24條。小兒推拿據此在頭麵四大手法中,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均取24次。 

   二、調整髒腑氣血 

五髒六腑為人體的基本構架,氣血是人體的基本物質,它們共同組成人的生命體。生理上,由於五髒所貯藏和産生的精氣呈彌散狀態,充滿於五髒,因而“滿而不實”。“滿”是指精氣的充滿,“實”是指水榖的充實。而六腑多為空腔器官,其功能特點是傳化飲食水榖,故說“實而不滿”。氣血生成充足則髒腑平穩運行,分布適宜,齣入有常;反之,疾病就是髒腑氣血失調的反應。小兒推拿通過調節髒腑氣血防治疾病。 

1.以髒腑命名穴位 

在小兒推拿中,有以髒腑命名的穴位,包括位於五指螺紋麵的五經和胃、大腸、小腸、膀胱等穴,還有六腑穴,它們都便於操作。相關髒腑病變,取相應髒腑穴位,就能對相應髒腑進行調理。如脾經、胃經常用來 三焦病癥,大腸經則常用來 腸道病癥等。 

   2.根據髒腑生理特點和五行理論確立補瀉 

   小兒髒腑的生理病理特點有 “心肝多有餘” “脾常不足”“實 (熱)在陽明 (胃),虛 (寒) 在太陰 (脾) ”“腎病多虛”“腎無實證”“肺為腑”“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等,所有這些都在小兒推拿髒腑穴位的操作中得到體現。如水 (腎) 盛而乾枯,則運水入土;土盛而水枯,則運土入水;脾虛直補脾經,益中焦之氣;肺虛仍然補脾,補土以生金;腎虛還是補脾,後天養先天等。 

3.近治作用 

髒腑總有定位置,在髒腑體錶投影區域選取定部位或穴位,距離髒腑更近,刺激更易被髒腑感知,更有助於調節髒腑功能。如乳旁、乳根和膻中穴位於心和肺的體錶投影區,善治心肺之疾;中脘及整個胃脘部為胃的體錶投影區,治脾胃病癥有效;揉腹、摩腹作用於大小腸,適宜 腸道功能紊亂;肅肺在前胸後背操作,具有清肅肺髒、化痰止咳之效;脅肋為肝之所居和肝之經脈所過,搓摩之能疏肝解鬱,消痞散積;腰為腎之外府,於腰部,特彆是雙腎區振揉能補腎化氣行水;帶脈橫行,約束諸經,於其上之天樞點揉及搓擦整個帶脈,令帶脈緊縮而不肥胖;囟門或 會之下為腦髓,輕柔刺激大腦,有利於小兒健腦益智等。 

4.開官竅、 通髒腑 

五髒開竅於五官,五官依賴五髒氣血濡養。五髒調和,五官功能纔正常;反之,刺激五官能反作用於五髒。髒腑深居體內,五官則顯現於頭部。刺激髒腑難,作用五官易。故通過五官反作用於髒腑是傳統推拿的思路和特色,如腎開竅於耳,“鳴天鼓”腎感而應之,益腎壯骨有效;肺開竅於鼻,鼻部操作開宣肺氣;肝開竅於目,眼部操作調理肝氣;腎開竅於前後二陰,二陰周圍龜尾、會陰、中極等穴善治腎虛所緻的二便失調等。五官即為竅道,以通為務,這是推拿調治五官的立足點。 

5.動五體、 調五髒 

肝主筋,脾主四肢肌肉,心主血脈,腎主骨,肺主皮毛。生理上,筋、肉、脈、骨和皮毛五體依賴五髒氣血養而榮潤;反之,五體的運行與狀態會反作用於五髒。因此,動五體、 調髒腑也是小兒推拿的特色。如看驚掐驚。“看”就是審視肢體,看其有無抽搐及角弓反張之 “驚”;“掐”就是 ,即通過調筋而平肝鎮驚。傳統束悗療法為局部按壓血 (動) 

脈,過性阻斷與開放交替,對心及心髒係統産生影響。肺主皮毛,通過手法與冷熱交替刺激皮膚與肌肉紋理,使皮膚潮紅,有利於開宣宜肺、實衛固錶等。

6.對氣血的特殊作用 

《厘正按摩要術》的“外八卦在掌背,運之能通身之氣血,開髒腑之秘結,穴絡平和而蕩蕩也”,《幼科鐵鏡》的“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氣血行”和 《小兒按摩經》 的“二扇門發髒腑之汗”等記載,提示推拿相關穴位對髒腑氣血具有特殊作用,具有定的臨床價值。 

三、補虛瀉實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精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可見,“虛”為人體精、氣、血、陰、陽等基本物質不足;“實”為體內停留和積蓄著不該停留和積蓄的物質,如六淫、痰、飲、宿食、毒素、瘀血、癌腫、濁氣等。 

推拿補瀉主要由人體功能活動狀態決定。凡能提高人體和髒腑興奮性,激活經穴,增強髒腑功能謂之補;凡能降低人體和髒腑興奮性,抑製經穴傳導,減低髒腑功能謂之瀉。補的手法具有升陽、提神、醒腦、促興奮作用;瀉的手法具有降溫、鎮靜、安神、抑製作用。 

1.力度補瀉 

著名推拿學傢王雅儒在《推按精義》中指齣: “治實證,手法宜重;治虛證,手法宜實而輕。“輕”“重”指用力大小。同手法,力輕為補,力重為瀉。用力輕,小兒感覺舒適,髒腑感而應之,逐漸興奮,活力增強,功能提升,為補;用力重,很快達到閾上刺激,局部麻木,經穴疲勞,感應性降低,髒腑抑製,功能逐漸降低,為瀉。 

2.時間補瀉 

推拿時間長為補,時間短為瀉。如《按摩經》 謂“大腸有病泄瀉多,脾土大腸久搓摩” “肚痛多因寒氣功,多推三關運橫紋”。其中的“久”“多”就是長時間運用於虛寒癥。反之, 實癥腹痛、積滯應拿肚角和捏脊。 驚厥應掐十宣、委中、閤榖等。刺激強,時間短,常運用於實癥和熱癥。 

3.緩急補瀉 

緩急補瀉又稱頻率補瀉。周於蕃在《小兒推拿秘訣?捲二》 謂“急摩為瀉,緩摩為補”。 同手法,頻率快為瀉,頻率慢為補。即頻率越快,單位時間內刺激次數增加,起到與重手法同樣的作用,為瀉;反之,為補。 

4.方嚮補瀉 

般認為操作方嚮嚮上、嚮外、嚮左、嚮心為補法,嚮下、嚮內、嚮右、離心為瀉法。 如推上三關為溫補,推下六腑為清瀉;又如大腸穴,離心推為瀉 (通便),嚮心推為補 (止瀉),來迴推為調 (平補平瀉)。補瀉的確定需注意選取參照物和同質比較,如上與下、內與外、離心與嚮心等。 

5.迎隨補瀉  

迎隨補瀉又稱順逆補瀉。《靈樞 始終》中載:“瀉者迎之,補者隨之”,指手法操作方嚮與經絡的關係。般認為,隨 (順) 經脈走嚮操作為補,迎(逆)經脈走嚮操作為瀉。推拿是從經脈的某點沿經絡推嚮另點,在推進過程中既有嚮下的壓力,又有沿經絡嚮前或嚮後的推進力。順經推進會加速氣血運行,經氣旺盛、興奮,具有補的特性;逆嚮推進會阻礙氣血運行,經氣遲緩,暫時壅塞、抑製,具有瀉的特性。 

上述補瀉內容相互聯係,密不可分。如重手法多與時間短、頻率快相結閤,輕手法多與時間長、頻率慢相結閤。但力度的大小、時間的長短、頻率的快慢,以及方嚮等本身是相對概念,目前學術上尚無具體量化標準。 

四、調理升降 

1.緻氣調神,導引經氣 

該法切中當升不升和當降不降病機,為在係統上部 (如頭麵、上焦)和下部 (腳與下焦) 采用揉、摩、運、拿等手法,導引氣血至操作部位,要求操作時間長、力度輕,環境安靜,並配閤語言誘導。如摩 會、摩囟門、揉太陽、拿風池、拿頸夾脊、拿肩井、振胸廓等具有升提陽氣的作用;而點湧泉、三陰交、太衝、太溪、運小腹和橫擦腰骶等能引火歸元與促進大小便排齣等。 

2.按而收之,阻截升降 

該法切中升之太過和降之太過病機,為在係統上部采用直下、內嚮的方嚮;或在下部采用嚮上操作進行阻截。這類手法要求力度重、持續,方嚮與病理趨勢相反,以點、按和振法為代錶。如振按 會、振按太陽、振按目上眶為降法代錶,振按湧泉、嚮上振按小腹和中脘有升提的作用。 

此法與法所取部位相反。為在係統端引導,通過自我感覺導引經氣至推拿部位;為在另端強力振按與推助。臨床上常配閤使用。 

3.順應升降,推而助之 

在係統路徑上推而助之,如捏脊、推上七節骨、推上三關,上推中脘、膻中等能助其升而抑其降。下推腹部、推橋弓、推下七節骨、推天柱、開璿璣,下推中脘、腹部等能助其降而抑其升。該類方法以推法、擦法為代錶。 

4.拿以使外,按以使內 

 

單純分析手法方嚮,拿法為離開人體指嚮體外,按法為指嚮體內。所以,拿法是升散代錶,按法是內聚代錶。《黃帝內經》有“按之則熱氣至”的記載,而拿法的拿五經、拿肩井和拿頸夾脊等,無不體現瞭升散的特點。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