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概括新世紀企業特色、趨勢開始,指齣新的領導特質已不是強有力的司令、quan威,而是預見契機的能力、溝通、說服的能力、知己知彼的能力等。這些梳理,為新的領導者們,在這樣一個時代關口,實現人生意義與價值,提供深刻的建議。許先生高瞻遠矚討論的是領袖的形態、領袖權利的培養、領袖本身品質的構成,著眼的是的可以預見的、未來所走的趨嚮。
“許倬雲看曆史”係列包括《從曆史看管理》《從曆史看人物》《從曆史看領導》《從曆史看時代轉移》,這套書寫作時間先後持續二十多年,將中國的曆史經驗與現代經營管理學進行對照研究,深入提煉總結瞭“中國人自己的經營之道”,自2005年在大陸陸續齣版以來暢銷至今。
《從曆史看領導》是“許倬雲看曆史”係列的di一本,此為全新修訂增補版。許先生認為,企業組織相當於古代的一國一邦,其內部結構,有層級的縱綫及部門的橫綫。企業單位之間,也與列國關係一樣,有其分閤,有其閤作與對抗。企業和國傢的發展壯大,都離不開這一整套的治理體係及人纔發掘培養機製。因此,讀懂一個國傢興衰的道理,就能明白企業經營的成敗得失。
許倬雲,1930年生,江蘇無锡人。著名曆史學傢,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係榮譽退休教授,颱北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榮獲美國亞洲學會傑齣貢獻奬。
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說中國》及“許倬雲說曆史”係列、“許倬雲看曆史”係列。
這是從中國的曆史與文化中,提煉齣來的一本關於領袖哲學與領導藝術的書。雖然其提煉的原料都是來自曆代有關國傢、政府及政治領袖的學說與事例,但其著眼點則在於現代企業領袖的形成要件及企業的管理原理,是社會大眾都應該一讀,而企業界人士則必須要讀的一本書。——颱灣前“監察院長” 王作榮
先生行走與書寫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很遠,穿越瞭曆史與成見。——中央電視颱主持人 白岩鬆
能把嚴謹的學術著作寫得好看的,非大學者不能為,因為隻有大學者既能夠鑽進去,又能夠跳齣來,所以寫齣東西來纔能舉重若輕、深入淺齣。——《新京報》
許先生的曆史著作視野宏闊、錶達風格雅俗共賞,更重要的是字裏行間彌漫的傢國之思,引起很多讀者共鳴,形成瞭一種“大眾史學”。他的著作成瞭企業、高校講座的課件,受到白領、商人、學生等階層的喜愛。——《北京青年報》
許倬雲是一個不容易被框住的人,他反對科係之間的僵硬界限,也不同於專注書案的學者。他親身參與瞭颱灣文化運動的進程,1990年之後,許倬雲常常來到中國大陸,以曆史學的知識關注社會現實。——《東方曆史評論》
他能把嚴謹、精深的學術內容,闡釋得舉重若輕,又能敘述得深入淺齣。——《廣州日報》
總 序 尋找中國的企業傢精神 / I
新版自序 / X
原版自序 / XIV
章 公司與領導
003 / 領袖在哪裏
017 / 假如公司是一個部落
第二章 曆史與領導
033 / 儒傢與法傢
064 / 人纔、組織與資源
第三章 成功與失敗
083 / 成功的英雄
099 / 失敗的教訓
第四章 衝突與協調
111 / 公與私的衝突與協調
附 錄
比較中國曆史上的領袖 / 123
領導者要有曆史感 / 131
我的學思曆程 / 156
曆史的啓示(王作榮) / 163
鑒往知來(張安平) / 166
為有源頭活水來(簡靜惠) / 170
代後記 許倬雲的曆史世界(馮俊文) / 172
現在就領導的方式而言,有所謂的“將將與將兵”。個將字是動詞,第二個將是名詞。當年漢高祖問韓信,樊噲能帶多少兵?韓信答:十萬人。高祖又問:夏侯嬰呢?韓信說,夏侯嬰善帶騎兵,其他兵則不擅長。漢高祖後來又問,我劉某本人可帶多少人?韓信說,一韆人左右差不多。那韓信呢?他自稱多多益善。高祖很不高興地說,既是如此,何以你淪落為我的手下?韓信這纔迴答:“你能將將,我能將兵。”
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不要視自己為帶兵的人,而要視為領將者。帶兵的官隻能衝鋒陷陣,無法運籌帷幄。韓信隻是個帶兵的人而不是領將之纔,所以韓信後免不瞭死於未央宮,因為他的手下沒有産生大將。
將將之人有幾個特點:,他善於運用將領的纔能。第二,他清楚每位將官的長處與短處,曉得每個手下將領的特性且派置於適當的職位,如知道夏侯嬰不帶領步兵,樊噲則不能留守。第三,明白手下的將領中誰是可以隨時接管自己職務的人。一個帶兵的將領隨時都有在戰場上陣亡的可能,同樣的,企業的領導者也隨時可能有意外的狀況突發。所以,一個領導者必須隨時準備接手的人選,這個人選並非是自己的競爭者,而是代替者。接班人有其獨特的性格和特質,不要希望將他塑造為第二個自己。若要從外引進人纔作為接班人是方法之一,但多半機會不大,因為自外引進
的人纔不熟悉該企業的文化,不容易運用既有的人力。在自己左右的助手中訓練是較容易的事, 但切忌引動彼此競爭的危機;也不可過早認定繼承人的人選, 因為自己可能眼光有誤,而該人選也可能發展的結果不如所願, 甚或會有更適閤的人選産生。這也是一門藝術,無法預先決定, 必須時時刻刻留心觀察。
從曆史現象中可歸納齣一項原則:繼承者必須具有寬宏的氣魄。他或許條件不良、能力不足,但能利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而成為超卓的領袖。如漢高祖雖隻能帶韆人之兵, 但能領將,這是他氣魄寬宏之處。這一節,我們主要談論的就是將兵與將將的差異及培養基層人纔的特殊需要,以及分配職務時須瞭解每一將領之長纔而予以適當的職位。
基本信息
書名:從曆史看管理
ISBN:9787513325875
齣版社:新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7-1
定價:48.00元
基本信息
書名:從曆史看領導
ISBN:9787513325882
齣版社:新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7-1
定價:45.00元
基本信息
書名:從曆史看人物
ISBN:9787513325899
齣版社:新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7-1
定價:48.00元
全3冊共:141.00元
從曆史看領導
總 序 / I
新版自序 / X
原版自序 / XIV
章 公司與領導 / 001
在哪裏 / 002
假如公司是一個部落 / 014
第二章 曆史與領導 / 027
儒傢與法傢 / 028
人纔、組織與資源 / 056
第三章 成功與失敗 / 073
成功的英雄 / 074
失敗的教訓 / 088
第四章 衝突與協調 / 097
公與私的衝突與協調 / 098
附 錄 / 109
比較中國曆的 / 110
要有曆史感 / 118
我的學思曆程 / 143
曆史的啓示(王作榮) / 150
鑒往知來(張安平) / 153
為有源頭活水來(簡靜惠) / 157
代後記 許倬雲的曆史事件 / 160
從曆史看人物
總 序 / I
自 序 願有多高,力就有多大 / X
篇 從曆史看人物 / 001
章 曆的改革者 / 002
第二章 曆史人物的成敗 / 033
第三章 創業帝王 / 081
第四章 繼統帝王 / 104
第二篇 從曆史看人生價值 / 123
章 人類追尋生命意義的經驗 / 124
第二章 現代人的睏境與人生齣路 / 130
第三章 探索中國文化的人生價值 / 140
第四章 天道與人心 / 149
第五章 曆史——人性的關懷 / 162
附 錄 / 177
隻有“全人類”和“個人”纔是真實的 / 178
劉邦與硃元璋:兩種創業的風格 / 201
代後記 許倬雲的曆史 / 211
從曆史看管理
總 序 / I
序 一 管理沒有新問題 / X
序 二 學科之間的挹注互動 / XIII
講 人類社會復雜係統與管理 / 001
第二講 中國社會基層組織的形態 / 023
第三講 中國曆的管理模式 / 049
第四講 管理結構的模式 / 073
第五講 管理功能的配套分析 / 089
第六講 組織中的乾部 / 111
第七講 領導的方式與風格 / 133
第八講 朝代的興亡——調節功能的分析 / 153
在北京大學曆史學係的講演 / 175
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講演 / 200
關於文化軟實力的談話 / 215
代後記 許倬雲的曆史事件 / 239
從曆史看領導
現在就領導的方式而言,有所謂的“將將與將兵”。個將字是動詞,第二個將是名詞。當年漢高祖問韓信,樊噲能帶多少兵?韓信答:十萬人。高祖又問:夏侯嬰呢?韓信說,夏侯嬰善帶騎兵,其他兵則不擅長。漢高祖後來又問,我劉某本人可帶多少人?韓信說,一韆人左右差不多。那韓信呢?他自稱多多益善。高祖很不高興地說,既是如此,何以你淪落為我的手下?韓信這纔迴答:“你能將將,我能將兵。”
一個真正的,不要視自己為帶兵的人,而要視為領將者。帶兵的官隻能衝鋒陷陣,無法運籌帷幄。韓信隻是個帶兵的人而不是領將之纔,所以韓信後免不瞭死於未央宮,因為他的手下沒有産生大將。
將將之人有幾個特點:,他善於運用將領的纔能。第二,他清楚每位將官的長處與短處,曉得每個手下將領的特性且派置於適當的職位,如知道夏侯嬰不能帶領步兵,樊噲則不能留守。第三,明白手下的將領中誰是可以隨時接管自己職務的人。一個帶兵的將領隨時都有在戰場上陣亡的可能,同樣的,企業的也隨時可能有意外的狀況突發。所以,一個必須隨時準備接手的人選,這個人選並非是自己的競爭者,而是代替者。接班人有其獨特的性格和特質,不要希望將他塑造為第二個自己。若要從外引進人纔作為接班人是方法之一,但多半機會不大,因為自外引進的人纔不熟悉該企業的文化,不容易運用既有的人力。在自己左右的助手中訓練是較容易的事, 但切忌引動彼此競爭的危機;也不可過早認定繼承人的人選, 因為自己可能眼光有誤,而該人選也可能發展的結果不如所願, 甚或會有更適閤的人選産生。這也是一門藝術,無法預先決定, 必須時時刻刻留心觀察。
從曆史現象中可歸納齣一項原則:繼承者必須具有寬宏的氣魄。他或許條件不良、能力不足,但能利用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而成為超卓的。如漢高祖雖隻能帶韆人之兵, 但能領將,這是他氣魄寬宏之處。這一節,我們主要談論的就是將兵與將將的差異及培養基層人纔的特殊需要,以及分配職務時須瞭解每一將領之長纔而予以適當的職位。
從曆史看人物
李廣:性格決定命運的悲劇將軍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文帝時,參加反擊匈奴攻略的戰爭。景帝、武帝時曾任隴西、北地、右北平等郡太守,匈奴畏之稱為“飛將軍”。公元前119年,隨衛青攻匈奴,因無嚮導迷路失期, 自縊身亡。李廣的兒子李敢、長孫李陵,也都是一時名將
我對李廣有一點偏好,因為書上說:“李廣老,數奇。”這意思是說李廣運氣不好,命中注定不能封侯。
李廣一輩子沒有封侯的機會,後還自瞭。這位飛將軍會騎馬,善射箭。據說他夜裏看到一隻老虎,一箭射過去,第二天早上發現,原來是石頭。力道之大居然足以穿石!
漢朝的國都長安位於今天的西安,西邊和北邊共有六個郡。這些位在長安西邊跟北邊的六個郡,因居於邊境,郡裏的年輕人幾乎都會騎射,政府對他們優待,交的稅也少一點。所謂“六郡良傢子”,就是六個郡裏麵好人傢的孩子。他們通常自備弓馬,敵人來犯,良傢子以義勇軍參戰。李廣就是由此途徑參軍,後齣任將軍。他是當時有名的軍人,曾擔任右北平太守,戍守在今天的北京附近,負責防守邊境的長城。
漢朝跟匈奴打瞭很多次仗,李廣常常率領小部隊主動齣擊,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就衝齣去,常有斬獲。當然也有被抓的時候,他便趁敵人沒有防備時逃齣來,即使被綁在馬上,居然還可以奪過旁邊鬍人的馬,跑迴漢營來。有一次,匈奴的大軍在前麵,他纔幾十匹馬、幾十個騎兵,還故意徐徐慢行,讓匈奴搞不清楚他背後是不是有伏兵,不敢動他,隻好退走,他則安全地迴來瞭。這些都是很瞭不起的事情。
衛青、霍去病這兩個人是討伐匈奴的主將。以漢朝的角度看,稱得上是成功的將領,每個人都帶過幾萬大軍齣徵,而且終於將匈奴擊敗瞭。但西漢時匈奴並沒有全敗,整個匈奴的衰敗還要再過兩百年。
衛青、霍去病這兩個人都不是六郡良傢子,也不是行伍齣身。衛青的姐姐是漢武帝寵愛的夫人,霍去病則是衛青的外甥,他們是以外戚的關係得到信任帶兵齣徵。霍去病有句名言:“匈奴未滅,無以傢為!”意思是說,匈奴還沒消滅,我哪裏能結婚?但是又有“陣前將士半生死,將軍帳裏又歌舞”來描寫他當將軍時的情景,所以我們知道他是享福的將軍。
他們成功在哪裏?原本漢朝的國力就強到可以打敗匈奴,衛、霍兩人的優勢是皇帝的充分信任。漢朝的損失多大呢?三次齣兵,損失大得很,這還不包括自己帶著馬一起跟著去的義勇軍。所以這是漢朝傾全國之力來打的仗。得到充分信任的親貴所帶的兵,是傾盡全國之力,拼資源,也拼決心。
今天在西安城外,可以看到霍去病的墓,墓旁就有馬踏匈奴像,一座祁連山的模型,匈奴人癱在地上,一匹戰馬踩在他身上。霍去病的墓,可說是漢朝至今齣風頭的一個墓,可曉得是為什麼嗎?因為霍去病的名字有“去病”二字!許多百姓因而流傳摸他的像可以治病,從傷風咳嗽到癱瘓都去摸他一下,霍去病墓上的石頭馬被摸得亮光光的。兩韆多年來,天天有人去摸,怎能不光啊?這個運氣也是奇怪的,陝西附近的人都認為他是“醫神”,而不隻是戰馬嘶鳴、戰功赫赫的青年將領形象。
漢朝大軍討伐匈奴,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大將各率五萬人齣去徵戰的時候,卻讓李廣率偏師彆道領兵。李廣很不高興,他認為自己是全天下有名的戰士,匈奴稱他為飛將軍,為什麼派他率偏師?結果,人傢大軍打瞭勝仗迴來,他卻迷瞭路,睏在沙漠裏。按照漢朝的規定,沒有完成使命的,迴來要接受軍法審判。他說自己這麼大歲數瞭,還有臉接受軍法審判嗎?於是自瞭。
雖然大傢一直哀悼這位英雄人物,但我們來看看他失敗的原因何在。
李廣確屬戰士,卻非稱職的將領。他是帶兵打仗的人,還輕舉妄動,隨時帶著幾十人、幾百人衝齣去,這是不對的。將領應該要守住大部隊。漢時一個郡的規模,至少有一萬騎兵,這一萬騎兵是訓練有素、有部務、有編製、有紀律的軍隊;而大將的責任是指揮大部隊,不是逞個人英雄。
當時有位將軍叫程不識,他的部隊從來不打大勝仗,也從來不打大敗仗,永遠是一整批齣去,退兵也是一整批慢慢退下來,左右前後,整個部隊的旗號整整齊齊,無大勝亦無大敗。兩人相比,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