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210.1-2017 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

GB/T 35210.1-2017 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 著
圖書標籤:
  • 頁岩甲烷
  • 等溫吸附
  • 容積法
  • GB/T 35210
  • 1-2017
  • 氣體吸附
  • 測試方法
  • 能源
  • 地質工程
  • 岩石力學
  • 天然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GBT3521012017
商品编码:24362450949
包装:钉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16
字数:20

具体描述




GB/T 35210.1-2017 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
定價 18.00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版次 B1
齣版時間 2018年01月
開本 16
作者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
裝幀 釘裝
頁數 16
字數 20
ISBN編碼 GB/T3521012017



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  
作 者:  
齣版社:中國質檢齣版社  
譯 者:  
大16開 頁數:16 字數:20  
紙 質 版:18元
標準號: GB/T 35210.1-2017   中文標準名稱: 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
ICS: 75.020   英文標準名稱:
中標分類:   發布日期: 2017-12-29
采標情況:   實施日期: 2018-07-01
標準個數:   作廢日期:
發布單位:      
         
 
內容簡介
本部分規定瞭利用容積法進行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的方法。 
 
本部分適用於頁岩對甲烷氣體吸附能力的測定。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頁岩氣藏開發與頁岩孔隙結構特徵 頁岩氣藏作為一種新興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近年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開發潛力巨大,但同時也麵臨著諸如儲層滲透率極低、裂縫發育復雜、吸附氣含量高以及開發方式獨特等一係列挑戰。深入理解頁岩的孔隙結構特徵,是掌握頁岩氣藏賦存規律、優化鑽完井工藝、提高氣藏采收率的關鍵。 頁岩孔隙結構的多尺度特徵 頁岩作為一種細粒沉積岩,其孔隙結構呈現齣顯著的多尺度、復雜性和非均質性。從宏觀到微觀,頁岩的孔隙係統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級: 宏觀孔隙(Macropores): 主要指頁岩層理、構造裂縫、原生網脈狀裂縫以及人為改造形成的壓裂裂縫等。這些宏觀裂縫是頁岩氣藏實現有效商業開發的主要通道,也是氣藏高産的關鍵。裂縫的連通性、展布形態、縫間距以及寬度等直接影響著頁岩氣的流動能力和開發效果。宏觀孔隙的規模和密度通常與頁岩的構造應力、沉積環境以及後期構造運動密切相關。例如,構造應力較大的區域,通常發育有更顯著的構造裂縫;沉積時期的有機質富集和排烴過程,也可能形成一定規模的原生裂縫。 介觀孔隙(Mesopores): 包括有機質孔、黏土微晶間孔、碳酸鹽微晶間孔以及粒間孔等。這些孔隙的尺寸通常在10納米到100納米之間。 有機質孔(Organic pores): 是頁岩氣藏中最為重要的孔隙類型之一,尤其是在富有機質頁岩中。這些孔隙主要形成於有機質成熟演化過程中,隨著有機質(主要是乾酪根)的裂解生成油氣,並排齣部分輕質組分,在有機質內部留下微小的孔隙。有機質孔的孔徑、孔隙度以及連通性直接決定瞭頁岩中吸附氣的儲量和解吸能力。研究錶明,有機質孔的孔徑分布範圍較窄,且通常呈相互獨立的形態,其連通性相對較差,但其巨大的比錶麵積是吸附氣的主要載體。 黏土微晶間孔(Clay micropores): 黏土礦物,如伊利石、高嶺石、綠泥石等,本身具有層狀結構,其層間的微小孔隙也構成瞭頁岩孔隙係統的一部分。這些孔隙通常尺寸很小,孔徑在10納米以下,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離子交換能力。黏土孔隙對頁岩的滲透率影響相對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附水分子,影響頁岩的含水狀態,進而影響氣體吸附。 碳酸鹽微晶間孔(Carbonate micropores): 在某些頁岩中,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白雲石)以微晶或膠結物的形式存在,它們之間也可能形成微小的孔隙。這些孔隙的尺寸和形態取決於碳酸鹽礦物的結晶方式和膠結程度。 粒間孔(Intergranular pores): 在粒度較大的頁岩或粉砂質泥岩中,也可能存在少量粒間孔,但由於頁岩的細粒特性以及後期壓實作用,粒間孔的數量和連通性通常較低。 微觀孔隙(Micropores): 主要指有機質內部的超微孔(nanopores)以及黏土礦物的層間孔(interlayer pores)。這些孔隙的尺寸通常小於10納米,甚至在1納米以下。這些超微孔隙構成瞭頁岩極高的比錶麵積,是吸附氣的主要儲存場所。吸附作用主要發生在這些具有巨大錶麵積的微觀孔隙中,頁岩氣分子(主要是甲烷)在這些錶麵上通過範德華力或毛細管凝結等作用被物理吸附。研究微觀孔隙的孔徑分布、孔隙形狀、錶麵化學性質以及孔隙間的連通性,對於精確估算頁岩氣的吸附量和解吸動力學至關重要。 頁岩孔隙結構與頁岩氣藏開發的關係 頁岩孔隙結構的復雜性直接決定瞭頁岩氣藏的賦存狀態和開發潛力: 儲氣能力: 頁岩的孔隙度(包括吸附孔隙和遊離氣孔隙)以及比錶麵積是衡量其儲氣能力的關鍵指標。富有機質頁岩因其發達的有機質孔和微觀孔隙,通常具有更高的吸附氣含量,成為頁岩氣藏的重要目標。 滲流能力: 頁岩的滲透率極低,這是開發頁岩氣的主要挑戰。宏觀裂縫的形成和改造(如水力壓裂)是提高頁岩氣滲流能力、實現商業開發的主要手段。介觀孔隙和微觀孔隙之間的連通性對解吸氣的流動也産生一定影響。 含水狀態: 頁岩中黏土礦物的吸水性和孔隙內的毛細管水會影響頁岩氣的吸附和流動。水分的存在會降低頁岩的孔隙度,減小孔喉半徑,影響氣體分子的吸附和解吸,甚至可能導緻黏土膨脹,降低滲透率。 解吸動力學: 頁岩氣從吸附態解吸並流入裂縫係統的速率,直接影響著氣藏的産量和采收率。微觀孔隙的孔徑、孔隙結構以及頁岩的滲透性是控製解吸動力學的主要因素。 頁岩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 為瞭深入理解頁岩孔隙結構特徵,科學傢們發展瞭多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從不同尺度和不同方麵揭示頁岩孔隙的性質: 低壓氣體吸附法(Low-pressure gas adsorption):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錶徵頁岩微觀孔隙和介觀孔隙結構的方法,特彆是氮氣(N2)和二氧化碳(CO2)吸附。通過測量在不同壓力下氣體在頁岩樣品錶麵的吸附量,可以計算齣樣品的比錶麵積、孔容以及孔徑分布。 氮氣吸附(N2 adsorption): 通常用於錶徵孔徑範圍在2納米到50納米的孔隙。根據吸附等溫綫的形狀,可以推斷孔隙的類型(如微孔、介孔)和形狀。 二氧化碳吸附(CO2 adsorption): 對微孔(小於2納米)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常用於錶徵有機質內部的微孔結構。 壓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MIP): 適用於測量頁岩的宏觀孔隙和介觀孔隙,尤其對裂縫和較大孔隙的錶徵效果顯著。通過將汞注入樣品,並記錄不同壓力下注入的汞量,可以計算齣孔隙的孔徑分布、孔隙度以及喉道尺寸。但壓汞法可能對細小的孔隙(尤其是微孔)測量不準確,且汞的入侵可能對頁岩樣品造成一定的破壞。 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EM可以直接觀察頁岩的微觀形貌,清晰地展示齣有機質孔、黏土礦物結構、晶粒形態以及裂縫等。通過對SEM圖像進行分析,可以直觀地瞭解孔隙的類型、尺寸、形態以及分布。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M可以提供比SEM更高的分辨率,能夠觀察到納米級的有機質孔和黏土微晶間孔。 CT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X射綫CT掃描能夠實現頁岩樣品的三維無損成像,可以直觀地展示齣宏觀裂縫的展布、連通性以及孔隙結構的三維特徵。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頁岩的核磁共振技術可以提供孔隙度、孔徑分布、孔隙流體狀態以及滲透率等信息,並且能夠區分不同尺寸的孔隙,提供孔隙連通性的信息。 岩石物理實驗: 如滲透率測試、吸附測試(如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等,這些實驗直接測量頁岩儲層的關鍵物理參數,為頁岩氣藏的數值模擬和開發評估提供基礎數據。 未來研究方嚮 盡管對頁岩孔隙結構的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有諸多挑戰和未來研究方嚮: 多尺度孔隙結構的耦閤機製: 如何精確地描述和量化不同尺度孔隙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是理解頁岩氣賦存和流動規律的關鍵。 孔隙結構與物性參數(如滲透率、吸附量)的預測模型: 建立更精確的預測模型,能夠快速準確地評估頁岩儲層的開發潛力。 微觀孔隙的錶麵化學性質: 有機質和黏土礦物的錶麵性質對氣體吸附行為有重要影響,深入研究其錶麵化學性質有助於理解吸附機理。 動態孔隙結構變化: 在開發過程中,頁岩的孔隙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如壓裂導緻的孔隙連通性改變、黏土的水化膨脹等),研究這些動態變化對於優化生産至關重要。 含水狀態與孔隙結構的關係: 深入研究孔隙水在頁岩中的賦存狀態、分布以及對氣體吸附和流動的影響。 總而言之,頁岩孔隙結構的復雜性是頁岩氣藏開發麵臨的巨大挑戰,也是其獨特的魅力所在。通過不斷發展和完善研究方法,深入理解頁岩孔隙結構的奧秘,將為頁岩氣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堅實的基礎。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在頁岩氣地質研究領域工作多年的學者,我一直密切關注著頁岩氣吸附特性的研究進展。甲烷在頁岩中的吸附行為,不僅影響著頁岩的孔隙結構和力學性質,更是決定頁岩氣藏儲量和可采性的關鍵因素。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發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統一、規範的實驗方法,這對於提升研究的科學性和可重復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容積法實驗的嚴謹性和細節性。例如,在樣品預處理環節,如何確保樣品不被二次汙染,以及如何控製樣品乾燥的程度?在吸附實驗過程中,溫度的精確控製、壓力的穩定性和氣體純度的要求,書中是否有明確的規定?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詳細的實驗步驟和操作規範,並輔以圖示,幫助我們這些研究人員能夠準確地執行實驗。同時,對於如何處理實驗過程中齣現的異常數據,以及如何對吸附等溫綫進行科學的解釋,書中能否給齣指導性的意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進行頁岩吸附研究的有力工具,推動我國頁岩氣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评分

作為一名在頁岩氣鑽完井工程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準確的儲層物性參數對於優化鑽井液設計、壓裂液配方和生産優化至關重要。頁岩的吸附特性,尤其是甲烷的吸附量,是影響頁岩孔隙壓力、脆性和滲透率的關鍵因素。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頒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統一的測量標準,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容積法操作的具體細節。例如,在樣品製備方麵,如何保證樣品的代錶性?對於不同岩性、不同風化程度的頁岩,其處理方法是否有所差異?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精確控製溫度和壓力,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書中對於吸附平衡的判斷準則,能否給齣更加客觀、量化的指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展示不同頁岩樣品在不同條件下的吸附等溫綫,並指導我們如何根據這些數據來評估頁岩的儲層潛力。此外,書中對數據處理和結果報告的要求,是否清晰明瞭?能否提供一個標準的報告模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這些一綫工程師,能夠更自信、更準確地獲取頁岩吸附數據,從而為頁岩氣藏的開發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持。

评分

這本書對於我理解頁岩氣在地層中的賦存狀態,以及頁岩氣藏的開發潛力,提供瞭新的視角。長久以來,我們對頁岩氣藏的認識,常常局限於遊離氣的賦存,而忽略瞭吸附氣的重要性。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齣現,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規範化的測量工具,來量化頁岩的吸附能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釋容積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測量吸附等溫綫方麵的優勢。例如,容積法是如何通過精確測量氣體體積變化來確定吸附量的?書中對於實驗過程中關鍵參數的控製,例如溫度的恒定性、壓力的均勻性、以及吸附平衡的判定準則,能否給齣詳細的說明?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典型的頁岩樣品吸附等溫綫圖,並指導我們如何從這些圖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例如Langmuir壓力、Langmuir體積等,並解釋這些參數對頁岩氣藏開發的影響。此外,書中對於樣品前處理的環節,例如乾燥、破碎、篩分等,也需要有詳細的指導,因為這些環節對最終的吸附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更準確、更全麵地認識頁岩的吸附特性,從而為頁岩氣藏的勘探開發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推動我國頁岩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長期以來,頁岩氣的儲層評價,往往受製於對頁岩吸附特性的認識不足。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發布,填補瞭這一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科學、規範的測量手段。我非常看重書中對“容積法”的詳細闡述。容積法作為一種常用的吸附測量方法,其原理相對清晰,但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細節需要掌握。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容積法的優勢和局限性,並詳細介紹其適用範圍。例如,對於不同孔隙結構、不同比錶麵積的頁岩樣品,容積法是否都能得到可靠的結果?書中對於樣品預處理的工藝流程,能否有更加詳細的指導?例如,對於乾燥溫度和時間的要求,對於樣品破碎和篩分的粒度範圍,是否有明確的規定?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數據采集和處理的部分,希望能夠提供清晰的數據記錄格式和必要的校正方法,以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此外,書中對於吸附等溫綫的擬閤和解釋,能否提供一些建議性的指導?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吸附模型,以及如何解讀模型參數的物理意義?一本優秀的行業標準,應該能夠引領行業技術進步,並促進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地質力學和儲層評價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深切理解掌握頁岩吸附特性的重要性。甲烷在頁岩中的吸附行為,直接影響著頁岩的孔隙壓力、有效應力以及最終的産能。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發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規範化的操作指南。我希望這本書在內容上能夠更加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具體來說,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實驗設計建議,包括如何根據頁岩樣品的特點(如岩性、礦物成分、孔隙結構等)來選擇閤適的容積法測定參數,例如實驗溫度、壓力範圍、吸附時間等。此外,書中對於樣品前處理的環節,如乾燥、破碎、篩分等,也需要有明確的規定和操作細節,因為這些環節對最終的吸附結果有著顯著的影響。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如何進行數據采集和誤差分析的部分,希望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幫助我們減少實驗誤差,提高數據的可靠性。例如,對於真空度的要求、氣體純度的控製、以及儀器校準的頻率等,都需要有明確的要求。同時,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常見的吸附模型(如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等)的應用案例,並指導我們如何根據實驗數據選擇閤適的模型,以及如何解讀模型參數的物理意義。一本好的標準,應該能夠幫助我們從“知道怎麼做”提升到“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並最終能夠“做得更好”。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日常從事頁岩氣藏數值模擬工作,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要構建準確的頁岩氣藏數值模型,就必須依賴於可靠的岩石物理參數,其中頁岩的甲烷吸附特性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長期以來,我們麵臨著不同實驗方法、不同測試條件下獲取的數據差異,使得模型的校準和預測精度受到限製。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規範化,極大地提升瞭數據的可比性。我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容積法在頁岩吸附測量中的技術細節。例如,對於樣品顆粒尺寸對吸附量的影響,書中是否有相應的討論和建議?在容積法測定過程中,如何準確扣除樣品骨架體積和容器體積的影響?對於吸附過程中可能齣現的體積變化,是否需要進行校正?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詳細的圖例,展示不同頁岩樣品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吸附等溫綫,並指導我們如何根據這些數據來評估頁岩的儲集能力和産能。此外,對於如何進行吸附數據的擬閤和模型參數的確定,書中能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一本好的標準,應該能夠幫助我們從“數據使用者”轉變為“數據創造者”,並最終能夠“創造齣高質量的數據”。

评分

在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準確的儲層物性參數是精細化評價和開發的關鍵。而頁岩的甲烷吸附能力,作為影響頁岩氣藏儲量和産能的重要因素,其測量方法的科學性和規範性至關重要。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發布,標誌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標準邁上瞭一個新颱階。我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最關心的是書中關於容積法操作的具體執行細節。例如,對於不同類型頁岩樣品,其前處理方法是否需要有所區彆?如何確保樣品的代錶性,避免因取樣誤差而影響測量結果?在實驗過程中,如何精確控製溫度和壓力,以獲得穩定可靠的吸附數據?書中對於吸附平衡的判定,能否提供一些明確的、可操作的標準?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操作案例,展示如何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容積法測定,並分析可能齣現的誤差來源及應對措施。此外,對於數據處理和結果錶達,書中能否提供一些規範化的要求?例如,報告中應包含哪些必要的信息,圖錶如何繪製,以及如何對吸附數據進行初步解釋?一本優秀的國傢標準,不僅要規定“做什麼”,更要指導“怎麼做得更好”。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是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準確的吸附等溫綫數據,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基礎。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們在容積法測定頁岩甲烷吸附等溫綫方麵的標準空白。我個人對這本書的“容積法”部分尤為關注,因為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常常需要處理不同孔隙結構和礦物組成的頁岩樣品。容積法的原理相對直觀,但實際操作中的細節卻至關重要。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容積法測定過程中的關鍵控製參數,例如溫度的穩定性、壓力的精確度、吸附時間的充分性等。同時,對於樣品在測定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氣體體積的校正、以及可能的非理想氣體效應,也希望能有深入的探討和量化的處理方法。此外,這本書能否提供關於如何選擇閤適的吸附劑、如何標定吸附儀器、以及如何進行吸附數據的擬閤和解釋的指導?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難題。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實驗流程圖,以及典型的吸附等溫綫圖例,幫助我們直觀地理解實驗結果。同時,對於書中提到的“第1部分:容積法”,我也對其後續部分充滿期待,希望能夠涵蓋其他常用的測定方法,形成一個全麵的頁岩氣吸附等溫綫測定標準體係。隻有這樣,纔能真正實現不同實驗室、不同研究團隊之間數據的可比性,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评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我在頁岩氣儲層模擬和數值模擬方麵的工作,無疑會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準確的頁岩吸附等溫綫數據,是構建可靠儲層模型的基礎。過去,我們在數據獲取方麵,常常麵臨標準不統一、方法不規範的睏境,導緻不同來源的數據難以進行有效的整閤和分析。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齣現,極大地解決瞭這一痛點。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深入闡述容積法測定過程中的物理原理,例如氣體在固體錶麵的吸附機理,以及容積法是如何通過測量氣體體積變化來推算吸附量的。同時,對於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樣品錶麵吸附、孔隙內吸附、以及吸附平衡的判斷,書中能否提供一些詳細的解釋和處理方法?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實驗設備選型指南,包括對儀器關鍵性能指標的要求,以及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校準建議。此外,對於如何處理不同粒徑的樣品、如何評價吸附過程中的遲滯現象、以及如何考慮溫度對吸附量和吸附平衡時間的影響,書中能否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附帶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實驗數據和圖錶,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個標準。一本好的行業標準,應該是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實踐指導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一直深耕頁岩氣開發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長久以來,如何準確、高效地測量頁岩的甲烷吸附等溫綫,一直是製約頁岩氣儲層評價和産量預測的關鍵瓶頸。我個人在實際工作中,深切體會到現有方法的不足之處,它們往往耗時漫長,操作繁瑣,而且在不同設備、不同操作條件下,所得數據的可比性也存在一定問題。GB/T 35210.1-2017《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方法 第1部分:容積法》的發布,標誌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邁齣瞭重要一步。它係統地梳理和規範瞭容積法在頁岩甲烷等溫吸附測定中的應用,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統一、可靠的實驗標準。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我最期待的是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容積法的原理,包括其在不同壓力、溫度條件下的適用範圍,以及關鍵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深入剖析容積法的優缺點,並與其他測定方法進行比較,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適用場景。此外,書中對實驗設備的要求、樣品製備的規範、數據采集與處理的流程,以及結果的解釋與分析,都需要有詳盡的指導。例如,對於樣品顆粒度的影響、樣品預處理的必要性、吸附平衡的判斷標準等,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圖例和錶格,直觀地展示實驗過程和數據結果,並輔以案例分析,幫助我們這些讀者更快地掌握和應用這項技術。一本優秀的行業標準,不僅要給齣“怎麼做”,更要解釋“為什麼這麼做”,這樣纔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科學認知和實踐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