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內濛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寶山縣的寶山遼墓的發現,為古代中國美術史和東亞美術史的研究提供瞭極其寶貴的材料。本書將寶山遼墓壁畫放在墓葬整體中進行審視,討論的重點包括繪畫與建築的互動和畫像程序、繪畫的風格與畫者的身份,以及壁畫與墓葬贊助人的文化背景、當時政治環境及遼代禮儀風俗的聯係。寶山遼墓不但改變瞭以往對遼代初期藝術水平和風格的理解,而且也為我們思考十世紀東亞地區的文化交流和藝術發展提供瞭極其重要的形象資料。
##墓葬艺术
评分##正文一共两篇。巫鸿一篇试图接续他在《华化与复古》中对房形椁的讨论,可若是他在前文中将五斗米道和北魏房形椁相连这一论断尚说得过去的话,这篇中将北魏房形椁与辽代石屋相比照则显得有些轻率了,与其理解为连续性,或许理解为游牧民(时髦一点说即是内亚)的共性会更好些。李清泉一篇则稳中有进,对壁画模仿织物的观察十分敏锐,对墓葬中的肖像式描绘及佛教因素的分析也很精到,不过对于石屋到木椁的转化似可再深入。 宝山辽墓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个案,值得更多观察,两篇文章虽精到,然尚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由此延伸,十世纪在艺术史上无疑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如要深入,则可参考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与《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这两部文集以及夏南悉的Liao Architecture。
评分##短评里牛人很多呀。我还是挺喜欢的。不管是“石房子”,仿织物,还有穹窿顶,都很有意思
评分不错。巫鸿注意到了辽墓文化试图建立自身与鲜卑的联系,也考察了《诵经图》中的佛教因素等。李清泉则考察了契丹人的尸网与风葬习俗的联系;金面具不是萨满文化,而是佛教文化的产物,这些结论基本是令人信服的。
评分##可以看。
评分##正文一共两篇。巫鸿一篇试图接续他在《华化与复古》中对房形椁的讨论,可若是他在前文中将五斗米道和北魏房形椁相连这一论断尚说得过去的话,这篇中将北魏房形椁与辽代石屋相比照则显得有些轻率了,与其理解为连续性,或许理解为游牧民(时髦一点说即是内亚)的共性会更好些。李清泉一篇则稳中有进,对壁画模仿织物的观察十分敏锐,对墓葬中的肖像式描绘及佛教因素的分析也很精到,不过对于石屋到木椁的转化似可再深入。 宝山辽墓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个案,值得更多观察,两篇文章虽精到,然尚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由此延伸,十世纪在艺术史上无疑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如要深入,则可参考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与《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这两部文集以及夏南悉的Liao Architecture。
评分##黑白图部分就没必要印铜版纸了吧!
评分##花了大錢買了幾篇論文……
评分##1.1月13日 火车上读完 巫鸿部分,李清泉部分未读 2月3日 读宝山辽墓考古发掘简报,开篇对墓葬建筑形制的介绍挺详细,涉及些古建范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