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麵具

逝者的麵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岩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古代墓葬与中国美术史写作(代前言) / 1
第一编 新艺术类型的兴起 / 17
风格背后--西汉霍去病墓石刻新探 / 18
关于墓葬壁画起源问题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园汉墓为中心 / 55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 / 76
第二编 画像主题与社会 / 97
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 / 98
汉代艺术中的胡人形象 /126
关于汉代丧葬画像观者问题的思考 / 147
第三编 墓主形象及其意义 / 167
墓主画像研究 / 168
墓主画像的传承与转变--以北齐徐显秀墓为中心 / 195
逝者的"面具"--论北周康业墓石棺床画像 / 219
青州北齐画像石与入华粟特人美术--虞弘墓等考古新发现的启示 / 266
第四编 制度、空间与形式 / 307
论"邺城规制"--汉唐之间墓葬壁画的一个接点 / 308
崔芬墓壁画初探 / 337
压在"画框"上的笔尖--试论墓葬壁画与传统绘画史的关联 / 352
论"半启门" / 378
后 记 / 420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古人對於死後世界種種的假設,見於製度、宗教、儀式和書寫,更直接呈現於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處所,又是建築、繪畫、雕塑和工藝品的集閤體,還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在生死這個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命題下,以物質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視覺的語言,所營造的具有終極價值的藝術作品。本書綜閤采用考古學與美術史的方法,從各個角度描述和闡釋兩漢至唐宋時期的墓葬材料,力圖使這個幽暗的角落在中國藝術史上展現齣特有的光芒。

中國自古就有一種觀念——視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徹底完結,而是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延續,由此留下眾多的墓葬藝術,構築起紛繁的地下世界。它們在韆百年的歲月裏綿延至今,又不斷變遷。本書以兩漢至唐宋時期的墓葬藝術為研究對象,綜閤采用考古學與美術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討瞭眾多墓葬所包含的豐富信息,試圖揭開那些逝去的麵具,嚮讀者展示齣不同地域的人們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以及不同曆史時期的先民對自我靈魂的深刻認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郑岩老师从考古转入艺术史,这一背景促使他的美术史研究自带考古与历史的强烈指向性。这本书分为四编,论述的问题迥然不同,但共同点非常鲜明:丧葬美术不能从丧葬文化与制度中剥离,仅作为美术史的一部分。是故,各篇文章的研究逻辑亦均需要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文化制度以及生者如何想象、死者如何观看的角度进行。细节上,每篇都很精彩,个人觉得超精彩的包括霍去病墓石刻与博山炉等的关系,点醒梦中人之感;王阿命刻石的钩沉;很多壁画只是形式并不代表死者的劳绩;邺城规制的范式;半启门命题等。郑老师是我的乡贤,十年前读《庵上坊》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他,当时一度通过他的学生想去拜访,但一延宕就是十年。他是我的榜样。

评分

王阿命那篇真煽情啊!

评分

##最动人的,是对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探寻。从最初的邺城规制到今天,大概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学术方向的转向了吧。如果以二十年来看,十年一个台阶,对于一个学者而言,非常难得了。期待更多的作品。

评分

评分

王阿命那篇真煽情啊!

评分

评分

##论文按主题编缀成书。作者擅长从某些小问题中打开一个广阔天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