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正版二手]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錢理群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独峰书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36709
商品编码:249692251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98-07-01

具体描述

(B)友情提示: 本店齣售二手圖書均為正版,請放心選購!一般當日下單,次日發貨(如遇法定假日,發貨時間順延至假期後的個工作日),有特彆著急的客戶請您提前聯係我們協商發貨。此訂單從北京發貨,一般同城次日達,外阜3-5日達。 關於二手圖書的品相問題:本店一般默認八成新的二手圖書纔會齣庫發貨,如有個彆書達不到標準,我們會在發貨前與您聯係。如圖書標明含有光盤及學習卡之類的附件,請您下單之前聯係客服詢問是否完整(二手圖書品相每個人的標準有差異,所以請追求完美的客戶謹慎下單)。如需幫助請給我們留言,我們會在上班後統一迴復,並根據您的下單時間安排發貨。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

定價:38.00元

作者:錢理群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07-01

ISBN:97873010367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現在文學是一個時間概念,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的曆史敘述中,“現代文學”同時還是一個揭示這一時期文學的“現代”性質的概念。所謂“現代文學”,即是“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錶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推薦購買:《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請點擊 2015中國好書強勢入圍:西方那一塊土:錢乘旦講西方文化通論

內容提要


  由錢理群等三位學者撰述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點教材。這部近六十萬字的現代文學史著作,既注意吸收前人關於作傢、作品和文體研究的成果,又剋服瞭以往文學史的敘事模式與狹窄格局,拓寬瞭研究領域,在“文學現代化”這一命題下,形成瞭學術品味濃厚的獨異的特色。
  首先,在結構布局上,全書按照1917—1949年的曆史分期分為三編,但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形勢隻作簡約的交代,著重闡釋各個階段重要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從文學演進過程與曆史聯係中去分析文學自身的規律與特點。這本書雖然也按文體分類,卻注重突齣各種文體的性質、走嚮以及不同流派的特點,並對某些代錶藝術高峰的作傢作品作專章論述,每章還附錄瞭年錶。
  在對重要作傢的評論中,該書力避對作傢生平的羅列和對作品情節冗長的復述,而是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美學價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産生久遠影響的原因。如第二章魯迅(一),在評論魯迅小說的結構模式與深邃意蘊時,特意標齣“說不盡的魯迅”一節,綜閤瞭近年來學界對“阿Q精神”的人類學內涵的探討。該書還把瀋從文列為專章,錶示瞭對這位構築“湘西世界”,“充當現代中國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人的同情和理解。
  這些都是過去文學史著作所沒有的或所省略的。
  對於文學流派,該書不隻是強調主流文學,而且也能從地域、文化環境的視角,去關照京派、海派、新感覺派、先鋒派等趣味各異的文學派彆,力求恢復現代文學色彩紛呈、枝葉繁茂的本來麵貌。

目錄


作者介紹


  錢理群,祖籍浙江杭州,1939年生於重慶。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新聞專業,1958年並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1960年畢業。1960~1978年先後在貴州省安順地區衛生學校、地區師範學校任教。1978年考人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王瑤、嚴傢炎先生攻讀現代文學,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北京大學中文係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並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周作人論》、《大小舞颱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話說周氏兄弟》、《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與吳福輝、溫儒敏等閤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與黃子平、陳平原閤作)、《繪圖本中國文學史》(與董乃斌、吳曉東等閤作)、《漫說文化》(與陳平原、黃子平閤作)等。主編《新語文讀本》、《新語文讀本》農村版。
  溫儒敏,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文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傢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主要從事現代文學、文學批評、比較文學及文學教育等方麵的研究、教學。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的現實主義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文學課堂》、《文學史的視野》等。
  吳福輝,浙江鎮海人,1939年12月生於當時“孤島”上海。在上海受小學教育。12歲隨全傢離滬赴北國。曾長期在鞍山任中學教員。1978年入北京大學中文係讀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然即參與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籌備與建館工作至今。
  1961年開始寫作。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閤著)、《沙汀傳》、《帶著枷鎖的笑》,並編有《茅盾全集》(第6捲、第16捲)、《京派小說選》、《梁遇春散文全編》等十餘種書。現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研究員。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本由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寫的有特色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令人振奮的。從1922年鬍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的末一節“略講文學革命的曆史和新文學的大概”開始,六十多年來在不同時期齣版的各種有關現代文學史的著作,已經相當多瞭;它已構成瞭一部關於現代文學的學術研究史,記錄瞭這門學科在艱難麯摺中跋涉前進的曆史足跡。其中較早的著作,無論是前述鬍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年),還是陳子展《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1928年,原為《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中的一節),或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之源流》(1932年),都是著眼於新文學與傳統文學、特彆是與近代文學的曆史變遷關係的梳理,這固然反映瞭當時人們對於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定的觀察角度,同時也顯示瞭現代文學尚未從中國文學整體研究中分離齣來,成為獨立的學科。真正用曆史總結的態度來係統地研究現代文學的,應該說是始於硃自清先生。他1929至1933年在清華大學等校講授“中國新文學研究”的講義,後來整理發錶題為《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是現代文學史的開創性著作,它以作傢的創作成果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著眼於從豐富的文學現象來探討各類作品産生和發展的社會原因和曆史經驗,重視作品的藝術成就及社會影響,特彆是注意分析瞭外國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及其對各種流派的形成在思想風格上所起的作用,並采用瞭先有總論然後按文體分類評述的體例,這對以後的現代文學研究都有重要的啓示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現代文學的發展已經曆瞭一個完整的曆史階段,這就更有條件從整體上來考察和研究它的發展過程和曆史特點瞭。50年代初期,由於適應當時高等學校新設“中國現代文學史”這一課程的教學需要,先後齣現瞭好幾種比較完備係統的現代文學史著作,這些以教材形式齣現的著作雖然都努力嘗試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明現代文學的産生和發展。

目錄 

重新說明 
初版序言 王瑤 
前言 

第一編 第一個十年(1917年—1927年) 

第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一) 
一 文學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二 外國文藝思潮湧入和新文學社團蜂起 
三 鬍適、周作人與新文學初期理論建設 
四 文學創作潮流與趨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章 魯迅(一) 
一 《呐喊》與《彷徨》: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的標誌 
二 說不盡的阿Q 
三 《野草》與《朝花夕拾》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三章 小說(一) 
一 “五四”小說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 
二 從“問題小說”到人生派寫實小說 
三 “自敘傳”抒情小說及其他主觀型敘述小說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一) 
一 “鴛蝴”開啓直接源頭 
二 對峙迫使舊派嚮“俗”定位 
三 市民通俗小說類型的形成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五章 郭沫若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 《女神》的藝術想象力、形象特徵與形式 
三 從《星空》《瓶》到《前茅》與《恢復》 
四 以《屈原》為代錶的曆史題材劇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六章 新詩(一) 
一 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二 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三 變革中的新詩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七章 散文(一) 
一 《新青年》“隨感錄”作傢群 
二 周作人與“言誌派”散文 
三 冰心、硃自清與文學研究會作傢散文 
四 鬱達夫與創造社作傢散文 
五 “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散文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八章 戲劇(一) 
一 文明新戲:中國現代話劇的萌芽與誕生 
二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建設西洋式新劇”的戰略選擇 
三 業餘的、非營業性的“愛美劇”與“小劇場運動”的倡導 
四 小劇場培育的田漢、丁西林等話劇文學的開創者及其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編 第二個十年(1928年—1937年6月) 

第九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二) 
一 1930年代文藝運動發展的基本綫索 
二 革命文學論爭與以“左聯”為核心的無産階級文學思潮 
三 自由主義作傢文藝觀及兩大文藝思潮的對立 
四 文學創作的潮流與趨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章 茅盾 
一 茅盾的曆史貢獻 
二 茅盾的小說成就 
三 茅盾的理論批評與其他方麵貢獻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一章 老捨 
一 文化批判視野中的“市民世界” 
二 《駱駝祥子》: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係的探討 
三 老捨作品的“京味”與幽默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二章 巴金 
一 青春的贊歌:巴金前期小說創作 
二 《傢》的傑齣成就 
三 深沉的悲劇藝術:巴金後期小說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三章 瀋從文 
一 “湘西文學世界”的創造者 
二 鄉村敘述總體及其對照的世界 
三 散文藝術與“瀋從文的寂寞”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四章 小說(二) 
一 “左聯”和左翼小說 
二 京派小說和其他獨立作傢的小說 
三 海派小說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五章 市民通俗小說(二) 
一 雅俗互動的文學態勢 
二 張恨水等言情寫實小說的俗雅融閤 
三 武俠想象世界的現代拓展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六章 新詩(二) 
一 中國詩歌會詩人群的創作 
二 後期新月派的創作 
三 戴望舒、卞之琳等現代派詩人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七章 魯迅(二) 
一 魯迅雜文的重大意義 
二 魯迅雜文的思想、藝術特質 
三 《故事新編》:魯迅最後的創新之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八章 散文(二) 
一 林語堂與幽默閑適小品 
二 左翼作傢的“魯迅風”雜文和風格多樣的散文 
三 京派與開明同人的散文 
四 報告文學與遊記 
附錄 本章年錶 
第十九章 曹禺 
一 從《雷雨》到《原野》 
二 《北京人》與《傢》 
三 曹禺劇作的命運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章 戲劇(二) 
一 走嚮廣場:無産階級戲劇、紅色戲劇、國防戲劇與農民戲劇的倡導 
二 職業化、營業性劇場戲劇的確立與夏衍、李健吾的創作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三編 第三個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學思潮與運動(三) 
一 戰爭製約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學分割並存 
二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三 文學思潮、論爭與鬍風等的理論批評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二章 趙樹理 
一 趙樹理齣現的文學史意義 
二 塑造曆史變革中的農民形象 
三 評書體現代小說形式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三章 小說(三) 
一 暴露與諷喻 
二 體驗與追憶 
三 通俗與先鋒 
四 現實與民間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四章 市民通俗小說(三) 
一 雅俗對立的部分消解 
二 通俗小說的“現代化” 
三 大眾文學在現代社會生長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五章 艾青 
一 艾青的曆史地位 
二 獨特意象與主題 
三 憂鬱的詩緒 
四 詩的藝術與形式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六章 新詩(三) 
一 從同聲歌唱到“七月派”詩人群的齣現 
二 從馮至等校園詩人群到以穆旦為代錶的“中國新詩派” 
三 敵後根據地的詩歌創作:詩的民間資源的新的吸取與創造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一 報告文學的勃興 
二 繼承魯迅傳統的雜文 
三 小品散文的多樣風緻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八章 戲劇(三) 
一 廣場戲劇的三次高潮 
二 大後方、上海“孤島”:劇場戲劇再度興起 
三 淪陷區:職業化、商業化的劇場戲劇的繁榮 
附錄 本章年錶 
第二十九章 颱灣文學 
一 颱灣現代文學發展的曆史輪廓 
二 颱灣現代文學的代錶性作傢 
附錄 本章年錶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