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直營】羅馬人(插圖第4版)西方史書籍

【後浪直營】羅馬人(插圖第4版)西方史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伯特·B·科布裏剋 著,? 張楠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2925
商品编码:25566283294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407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聽西塞羅、李維、塞涅卡集體吐槽羅馬城的糟亂
跟隨賀拉斯、維吉爾來一場為期15天的古意大利旅行
嘗試按照食譜做一頓羅馬傢常菜:烤雞、杏燉肉丁、栗子小扁豆、玫瑰酒……
穿越兩韆年,羅馬人的衣食住行曆曆在目

刺殺愷撒的布魯圖斯,但丁和莎士比亞為何給齣相反的評價?
相貌平平的“埃及艷後”,到底憑什麼左右羅馬政局?
弱者的宗教基督教,是如何一步步徵服強大的羅馬帝國的?
穿越紛繁史料,還原撥動羅馬曆史發展的人與事件作者告訴你,好萊塢如何把斯巴達剋塑造成馬剋思主義者
作者與你一起欣賞,龐培古城牆壁上五花八門的塗鴉
作者嚮你論證,人們在“條條大路”的左側“通羅馬”
作者邀你一同漫遊五彩紛呈的古羅馬世界

作者簡介

羅伯特·B·柯布裏剋(Robert B. Kebric)教授執教於路易斯維爾大學,主要從事希臘史、羅馬史、奧運會史及人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作者著述頗豐,代錶性著作包括《希臘人》及其姊妹篇《羅馬人》。


張楠,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師,副教授
張元偉,東北師範大學古典學在讀博士
古原馳,東北師範大學古典學在讀博士
王玉玲,瀋陽市第三十五中學教師

目錄

序言 
大事年錶與地圖 
第1章羅馬:擴張與徵服 
敘拉古之圍(公元前213—前211年)、戰爭之王馬剋盧斯、武器之主阿基米德 
羅馬的興起 
敘拉古與馬剋盧斯——“羅馬之劍” 
敘拉古的阿基米德 
敘拉古之圍 
有待商榷的傳說? 
阿基米德之死 
敘拉古之後:馬剋盧斯所麵臨的問題 
值得紀念的阿基米德 
馬剋盧斯之死 
閱讀建議 
專欄 
豪拉提烏斯戍守木橋 
高盧人與鵝——卡米路斯拯救羅馬 
一位勢均力敵的對手——漢尼拔復仇 
祖先及其軼事。榮耀的價值何在?——波利比烏斯為羅馬青年展示成功之路 
第2章變革中的共和國 
國內動亂、術士埃烏努斯和第一次西西裏奴隸戰爭(公元前135—前132年) 
成功後的問題 
西西裏的奴隸們 
第一次西西裏奴隸戰爭(公元前135年—前132年) 
奴隸之王埃烏努斯 
起義的開始 
埃烏努斯的意義 
起義的影響 
閱讀建議 
專欄 
科爾奈利婭——一位熱衷於政治的母親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羅馬人Ⅰ:賓虛與羅馬戰船槳奴 
拉爾吉烏斯·馬剋多——一個被自己奴隸謀殺的奴隸主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羅馬人Ⅱ:斯巴達剋,一個反叛奴隸蛻變為後現代英雄 
第5章公元前1世紀的政治與暴力 
以羅馬的未來作賭注、刺客布魯圖斯 
共和國晚期 
布魯圖斯:“可敬的人” 
年輕的布魯圖斯,他的母親及愷撒 
理想崇高的布魯圖斯與他的邪惡麵 
值得關注的抉擇 
與凱撒的和解 
加圖之死的影響 
傢庭關係的惡化 
布魯圖斯所麵臨的諸多問題 
卡西烏斯對布魯圖斯的影響 
刺殺行動 
後果 
睏境中的陰謀者 
“後三頭同盟” 
腓力比戰役與布魯圖斯之死 
布魯圖斯的“神魔” 
閱讀建議 
專欄 
赴宴者:西塞羅招待愷撒 
多拉貝拉——西塞羅憂心忡忡的女婿在法薩盧戰役前為他提供建議 
一個刺殺者的妻子:伯爾吉婭說服布魯圖斯 
愷撒與文化多元論。“稻草人”、“勇士”和“锡匠”——另類的神奇之地:高盧人維爾辛格托裏剋斯,日耳曼人阿裏奧維斯圖斯,不列顛人卡西維勞努斯 
第4章共和國的終結 
安東尼失去羅馬世界、“眾王的女王”剋萊奧帕特拉;紅心王後 
剋萊奧帕特拉的背景 
傢族鬥爭 
愷撒與剋萊奧帕特拉 
小愷撒之謎 
剋萊奧帕特拉在羅馬 
帕提亞:謎題中的關鍵部分 
一切成空 
剋萊奧帕特拉與安東尼 
塔爾蘇斯會議 
更多的問題 
孤獨的剋萊奧帕特拉 
為女王做齣的讓步 
慘敗帕提亞:局勢發生轉變 
艱難歲月 
安東尼高估自己 
積聚中的風暴 
亞剋興戰役前夕 
亞剋興戰役 
終結即將來臨 
安東尼之死 
剋萊奧帕特拉之死 
閱讀建議 
專欄 
弗爾維婭——公獅中的一頭母獅 
不情願的旅行者:船隻、騾子與痛苦——賀拉斯的旅行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羅馬人Ⅲ:剋萊奧帕特拉與亞剋興戰役 
第5章早期帝國 
紛亂不安的提比略統治時期(公元14—37年)、占星傢特拉敘魯斯 
屋大維成為奧古斯都:元首製的發端 
提比略繼位 
特拉敘魯斯與提比略 
提比略與特拉敘魯斯在羅馬 
問題的齣現 
特拉敘魯斯在宮廷的影響 
塞亞努斯——提比略的工作“夥伴” 
特拉敘魯斯在塞亞努斯垮颱中的作用 
特拉敘魯斯的末年 
特拉敘魯斯之後 
閱讀建議 
專欄 
特裏馬爾奇奧——諷刺文學中的“業餘占星者” 
一次“神聖的”失檢之舉——誘奸帕烏利娜 
尤利婭:多舛不幸的女兒 
斐羅:來自公元150年的占星資料 
第6章弗拉維王朝的穩固統治與自然災害 
維蘇威山摧毀龐培城和赫拉剋勒斯城(公元79年8月24日)、幸存者普林尼 
弗拉維王朝 
一位險些喪命的少年 
普林尼的記述 
龐培城和赫拉剋勒斯城的居民 
兩座城的曆史 
來自往昔的聲音 
有關火山噴發 
閱讀建議 
專欄 
利益高於安全:競技贊助人阿提利烏斯釀成不幸 
見證曆史:約瑟夫斯記錄羅馬的凱鏇 
阿庇吉烏斯的羅馬美食傢指南 
佩特洛尼婭·維塔裏斯案件:法律程序因維蘇威山噴發而癱瘓 
美好傢園:普林尼對其莊園的描述 
…… 
第7章帝國的黃金時代 
公元2世紀的老年人、一位高壽的羅馬人斯普裏那 
第8章帝國與軍隊 
塞普提米烏斯與塞維魯王朝(公元193—235年)、敘利亞籍皇後尤利婭·多姆娜 
第9章危機與基督徒 
睏境中的帝國、殉道者維比婭·佩爾佩圖瓦 
第10章皇帝與娛樂 
群眾、歡呼和大競技場(Circus Maximus)、車手狄奧剋萊斯 
後記 
附錄 
重要詞匯與發音 
齣版後記

序言

曆史中的個體

人構成社會,形成文明。為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過去,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形成並闡述許多理論,盡可能編製許多重大事件的時間錶或年錶,但是我們始終需要迴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即人是我們所有研究的基礎。在對我們自己所處時代之前的曆史時期進行研究時,在多數情況下,人的地位要遜於理論和事件,被迫退居為幕後背景。他們作為人的特質也遭到忽視。我們試圖越過他們的名字——尤其是當它們聽起來或看起來很陌生時——快速瞭解發生瞭什麼。作為時代背景中的個體,他們到底是誰的問題幾乎完全被忽略。
這裏並非要討論“偉人”理論或曆史研究的傳記方法。不過,我們總是無法迴避眾多的愷撒(Caesars)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s);他們與其所處時代的事件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係,因此,他們的影響範圍不可謂不廣泛。
然而,多數現代著作對其政治角色之外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對於那些在古代
社會中不甚突齣的個人,我們幾乎聞所未聞。無論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仍有必要對他們的相關信息多少給予一些簡單記述。對有著各種生活經曆的人物進行研究,將加深我們對古代羅馬人的理解,最終也將加深我們對自身的瞭解。

讀者與寫作方法
與比較傳統的事件加理論的書籍相比,《羅馬人》(Roman People)應是一部有價值的另類選擇。有些人喜歡閱讀普魯塔剋(Plutarch)和蘇埃托尼烏斯(Suetonius)的傳記,有些人喜歡本書的姊妹篇《希臘人》(Greek People)或其他一些將重點放在人物身上的現代著作,因為他們通過這些閱讀能夠找到明確的信息,那麼本書應是這類讀者的又一個選擇。
《羅馬人》麵嚮任何對古代羅馬社會懷有興趣的讀者,旨在呈現齣古代羅馬人真實的一麵,而不是像一些有名無實的形象那樣隻停留在遙遠的過去、似乎他們對今天的我們沒有任何意義。文中會給齣要理解古代社會發展演變所必需的總體曆史背景,但重點是人物。這裏所提及的男女人物在選擇上必然是有限的。我們對於過去的瞭解僅局限於現有資料所提供的範圍內。有些名字為人所熟知;餘者則名不見經傳。有趣的是,在羅馬曆史上,很多值得紀念的人物本身根本不是羅馬人。由於戰爭或政治原因——或者由於他們迫於無奈或齣於自願在羅馬帝國境內定居——他們與羅馬永久地聯係在一起。文中也會論及一些此類“羅馬人”。
與其他時代相比,某些時代湧現齣的人物更加引人注目。某個(或某些)個體可能是該時期某種曆史或文化現象最具代錶性的人物,將他(或他們)與特定時期的特殊背景相結閤是一種挑戰。由於羅馬曆史悠久而漫長,在個性人物與持續連貫性之間尋得最佳平衡實屬不易。此外,羅馬是一個政治性社會,有關傑齣政治傢的論述既不可避免、也值得一試。羅馬曆史擁有一些令人矚目的政治人物。不過,在較為偏重通史性的著作中,能體現人類某種活動或行為側麵的人物可能會被忽略或少有提及,但本書對他們也會有所論述。由此而産生的民族剖麵圖應該能使讀者更好地理解羅馬生活和“羅馬特性”。
文中多處直接使用來自古代著作傢——有時隻給齣著作標題——的引用和節選,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讓羅馬人講述他們自己的曆史。書中大量的地圖和插圖、大事年錶、詞匯錶和發音指南將使本書更具實用價值。

結論
當人類開始要瞭解自己時,他們首先要問“我是誰?”,然後是“我做瞭什麼?”。在他們的意識中,他們自身的個體存在是首要的。在我們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或如某些人所說的客觀的社會中,“所為”似乎通常優於“存在”。
《羅馬人》一書盡力二者兼顧——人與他或她的成就。它呈現齣一些悠久曆史人物的生活和世界,以期消除將我們與古代羅馬人分隔開來的時代鴻溝。

後記

這些年來,隨著現代後現代喧囂的浮塵漸漸落下,我們漸漸認識到,沒有對西方文明的根底有深入的瞭解,即使現代後現代,我們也隻能有浮皮潦草的粗淺理解。我們不瞭解它們所反對的古代是什麼樣子,我們也就不會真正理解它們所贊成的又是什麼,始終隻能是局外人,更不用說對將古老中國拉入現代世界的強力能夠有所反思,以及在此之上為幾韆年流傳下來的傳統資源重新定位。
  隨著國內幾所高校相繼建立古典文明中心,在學者與齣版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有關希臘羅馬的研究專著陸續齣版,幾年下來已有不小的規模。這些專著涉及曆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哲學、語文學諸多方麵,讓我們漸漸擺脫瞭希臘羅馬代錶著理性和美的理想這種符號式的刻闆印象,有關希臘羅馬的故事中也處處充滿著野心和欲望、蠢行和醜陋。
  有沒有誰能夠讓我們跨越兩韆年的時間,踏入希臘人羅馬人生活的空間,感受他們的氣息與體溫,傾聽他們在廣場上的陳詞或街巷中的竊竊私語?除去那些被史書神化為“高大全”的偉人之外,希臘羅馬世界中普通人又是怎麼過日子的?
  科布裏剋的這兩本書就緻力於此。雖然書中的章節安排仍以曆史發展順序為主綫,但是作者濃墨重彩書寫的是那些不太有名卻非常有趣的小人物,並且盡量以原始文獻和實物材料讓人物自己“說話”,講述自己的故事。散布在書中各處的專欄,更是經過作者的精心挑選,多主題多側麵的展現著古人的生活。通過這種散點透視的方式,希臘羅馬世界將在我們麵前呈現齣立體的形式、清晰的輪廓、豐富的細節。
這兩本不厚的小書並非認識希臘羅馬的大餐,卻無疑是誘人的可口甜點。希望讀者能夠通過這兩本書,交上許多有趣的朋友,他們將進一步引領你們在瑰麗的古代世界中漫遊。

文摘

第1章 羅馬:擴張與徵服
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婦女剋勞狄婭(Claudia)的墓碑上,以這樣一段誠懇的請求開始:“朋友,我所說不多;停下來,讀一讀”,接下來是:
這座墓雖不華麗,但屬於一位美麗的婦女……她內心深愛她的丈夫。她育有兩子,其中一位在世,另一位已過世。她言談親切,行止端莊。她深居傢宅,紡綫勞作。完畢。你可以離開瞭。
(《共和國時期拉丁銘文原輯》[Inscriptiones Latinae Liberae Rei Publicae],973:《拉丁銘文選輯》[Inscriptiones Latinae Selectae],8403)
在羅馬帝國(Roman Empire)時期的某個時間,一名年輕的士兵從埃及寄信給母親,信中寫道:
親愛的媽媽:
見信安好。收信後,若您能捎些錢給我,我將萬分感激。我已所剩無幾,因為我花光所有積蓄購買瞭一架驢車。一定要捎給我一件騎乘外套和一些油,最重要的是我每月的零用錢。我上次迴傢時,您答應不會讓我身無分文,現在你卻不把我當人看。前幾日,爸爸來看我,什麼也沒留給我。現在人人都在嘲笑我,說“他爸爸是個大兵,什麼也不給他”。瓦來裏烏斯(Valerius)的媽媽寄給他一條褲子、一盒食物、一些油和錢。一定要給我捎些錢,彆像這樣不管我。嚮傢人代問安好。
您的愛子
(柏林所藏希臘文獻,來自柏林皇傢博物館所藏埃及文獻[Berliner Griechische Urkunden, ?gyptische Urkunden aus den K?niglichen Museen zu Berlin],13.15.1號)
當人們想到古代羅馬人(Ancient Romans)時,首先映入腦海的並非上述段落中所體現的情感。羅馬讓人不可避免地想到軍隊、壓迫、無上的莊嚴與壯觀等景象。且先不論這些模式化的想法,帝國初期(Early Empire)居住在羅馬城中的羅馬人約有百萬,他們同樣要麵對任何時代大都城居民所麵臨的日常問題。然而,沒有什麼地點能與羅馬如齣一轍:
[地中海]周圍的陸地廣闊而遼遠,輸送到[羅馬]的商品流通無窮無盡。在那裏,有來自每塊土地和每片海洋的任何順應時令産齣的物品,任意國傢、河流、湖泊齣産的任何物品,還有希臘人和外邦人的技藝。因此,任何想要觀看所有這些製品的人,或者遊曆整個世界、或者來到這座城市去尋找它們。因為,每個民族培養或製造齣的任何事物總是會充斥在這裏。每個季節,都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賈攜帶貨物雲集於此,隨著收獲期的循環往復,這座城看似一處世界性公共貨棧。人們能夠看到大量來自印度(India)的貨物,或者,隻要你想,還有來自福地阿拉伯(Arabia Felix)的貨物,所以,人們也許會猜度那裏的樹木已永遠落光,那裏的人們一旦需要任何物品,一定要來到這裏尋求他們自己的貨物。相比那些將産品從納剋索斯(Naxos)或基特諾斯(Cythnos)航海運到雅典(Athens)的人來說,來自巴比地區(Babylonia)的服裝和偏遠蠻荒之地的奢侈品運抵羅馬的數量更為巨大,也更為便捷。埃及、西西裏和阿非利加的開化地區是[羅馬的]農場。船隻泊發從未停歇,是以,令人驚駭的是海洋——更不消說港口——竟能容納這些商船……並且,所有事物均匯集於此,商貿、航海、農耕、冶金、所有存在和曾經存在的技藝、任何正在産生和發展的事物。任何在這裏看不到的事物必定屬於不存在的事物範疇。
(埃裏烏斯·阿裏斯提德[Aelius Aristides],《羅馬頌》[To Rome],11-13)
雖說條條道路均能通嚮羅馬,但人們留在城區門階的喧鬧、熙攘、腐臭以及紛亂都使得在那裏的生活成為一種掙紮。正如一位羅馬著作傢所述:“羅馬坐落在山丘之上,依於山榖之中,其房屋高懸,路況惡劣,巷道狹窄!”(西塞羅,《訴盧魯斯:論土地法》[Contra Rullum: De Lege Agraria],2.96)。那些特權階層甚至經常躲入海邊宅邸,以遠離痛苦的城市生活。
直到公元前2世紀,“有人取笑……這座城……無論在公眾區域還是私人領地都不再美好”(李維[Livy],《建城以來史》[History of Rome],40.4.7)。顯然,在奧古斯都時代(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到來之前,這種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觀。正如蘇埃托尼烏斯在其傳記中的名句所稱,羅馬這第一位皇帝在其統治期間看到的是“一座磚造之城,留下的是一座大理石城”(《奧古斯都傳》[Augustus],28.3)。奧古斯都必定曾俯瞰殘破失修的古老城區,尤文納爾在其《第三諷刺詩》(Third Satire;194-305)中這樣描述它:
羅馬維係在煙鬥管和火柴杆上……因此,對房東來說,一切都相當廉價,支撐起殘敗房屋、修補破舊斷裂的牆壁、甚至即使他們頭頂房梁已頹斷不堪仍告訴所有租客可以安睡。
因此,火患一直存在: 
……我寜願生活在
火災和午夜恐慌不會如此像傢常便飯一樣的地方。
當煙霧到達你在三層的房間時
(你仍在熟睡)你樓下的鄰居在呼喊
要水,並將他的零散雜物移至安全地點。
如果警報在地平麵傳播,最後被燒的
將是頂樓租客——高高居於築巢的
鴿子中間,在他與風雨之間僅餘片瓦,彆無他物。
尤文納爾還列舉瞭其他都市“優勢”——失眠、潰瘍和消化不良。似乎這些還不夠,一直與之相伴的還有擁擠聒噪的街道:
車輪在各區狹窄的街道上碾壓而過,車夫每逢擁堵便爭吵怒罵……在前方、在我們周圍以及身後,交通堵塞隨處妨礙著我們……我的脛骨上泥漿濃厚,某人的大腳將我踐踏。現在是怎麼迴事?——一個大兵的鞋釘踩入我的腳趾。
然而,尤文納爾對帝國時期羅馬城市生活最為生動的描述是以夜間為背景展開的:
倘若你晚上外齣就餐前不立下遺囑的話,
你就是個輕率的白癡,無視突如其來的災難。
夜間的死亡不計其數,如你所經之處
打開的窗戶一樣多;若你明智,你會用你可悲的虔誠祈禱,
願人們隻是傾倒汙水罐便已滿足。
尤文納爾還提醒,屋頂瓦片可能掉落並砸嚮你的頭部,你可能被人們拋齣窗外的垃圾擊中——或者,最壞的情況是,你有可能遭遇某個酒醉的無賴,他在夜色之中更加肆無忌憚,對你卑微的處境滿懷鄙視:
如果你試圖迴應,或者不做應答而溜走,
都是一樣的;你遭到襲擊,隨後因施行襲擊
被訴法庭。這就是一個可憐人的自由,
遭到踐踏,被暴力擊碎,乞求並懇請攻擊者,
以求得一綫生機,保全口中幾顆牙齒返傢。
尤文納爾斷定:
這並非你所必須警惕的全部。關閉你的房屋或店鋪。
門閂、掛鎖和扣栓永遠無法將所有竊賊拒之門外。
或者劫匪用一把摺刀即可將你置於死地。
其他羅馬著作傢對羅馬的弊害也有所描述。早期喜劇著作傢普勞圖斯(Plautus;約公元前254—前184年)在《象甲》(Curculio,4.1)中對羅馬城的核心中樞羅馬廣場進行瞭描述。這一定曾使他的聽眾會意贊成、忍俊不禁:
……在這段時間裏,我將告訴你們在哪裏能找到你們想要的任何類型的人——墮落抑或高尚、誠實抑或奸詐——遇到麻煩時在哪裏能求助自救。
如果你想找的是僞證者,直接去法庭!說謊者和自誇者?——清潔者維納斯(Venus the Purifier)神廟!到會堂(Basilica)去尋找放蕩富有的丈夫。在那裏你還將看到筋疲力盡的老妓女和與她們殺價的男人!想要組織一次自帶飲品聚會?到魚市去看看。在廣場(Forum)的低窪一端有真正的紳士懷揣錢財在閑逛;在中間一帶,運河(Canal)附近,你能找到一些花花公子,他們很樂於被發現。在湖上流傳著萬事通的流言蜚語——各類心存不良者殘忍地誹謗他人,他們真正應該聽到一些關於他們自己的難堪事實!在古柱廊(Old Colonnade)下,你們可以找到放債人,他們以利息貸齣和藉入錢款。之後,在卡斯托爾神廟(Temple of Castor)後側的那些人會讓你在短暫相識後便愚蠢地輕信他們。在圖斯卡納區(Tuscan Quarter)能找到男妓,他們會將手伸嚮任何事物——或任何人!在維拉布魯姆(Velabrum)有屠夫、麵包師和預言者。至於狂暴亂闖的富有丈夫,到俄比烏斯傢族的萊烏卡狄婭(Oppian Leucadia)傢去找吧!
斯多噶派哲學傢、皇帝尼祿的帝師塞涅卡竟也從容取笑羅馬城。他將自己描述成一個生活在公共浴場樓上的人,四鄰的品位不甚高雅,他所列舉的問題看似無窮無盡:
所以,你想象一下各色噪音混雜的情景,聲響強烈到使我痛恨自己超常的聽力!例如,當乾勁十足的紳士在不斷加大鉛製砝碼健身時;當他努力運動或者假裝努力運動時,我能聽到他的哼聲;每當他放鬆屏住的呼吸時,我能聽到他的喘息,音調尖銳。或者,我似乎察覺到某個懶漢正滿足於一次廉價的按摩,能聽到雙手在他肩上的捶打聲,並且隨著雙手落於平坦或凹陷部位的不同,劈啪聲也在隨之變換。隨後,似乎過來一名高喊分數的職業[運動員];這是最後一輪。除此之外,偶爾會有某個酒後喧嘩者或扒手被拘捕,也有總是喜歡在浴室傾聽自己聲音的人在不停喧嚷吵鬧,或者,某個狂熱者縱身跳入泳池發齣過度的噪音和噴濺聲。除瞭所有這些聲音——且不論其他——尚佳者,想象一下脫毛者為宣傳之便發齣的尖銳刺耳的聲音,持續不斷而且從未安靜沉默,隻有在他拔除腋窩毛發時會代之以其受害者的號叫。此外,販賣糕餅者的叫喊變化多端,售賣香腸、糖果者以及所有食雜賣主叫賣著他們的貨品,人人帶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音調……這些聲響在我周圍絮絮不休,卻未曾分散我的注意力,其中還包括過往馬車、同一街區的機械工、附近的磨鋸人、或者在涓流噴泉(Trickling Fountain)帶著小管樂器和長笛錶演的傢夥——與其說他在演唱不如說他在呐喊。
(《書簡》[Epistle],56.1-4)
與塞涅卡同時期從事寫作的著作傢佩特洛尼烏斯也描述瞭城市生活的“醜陋”一麵,在其虛構笑劇《薩蒂利孔》(Satyricon)中,他生動描述瞭羅馬的“逆主流文化”。
更為嚴重的一點是,羅馬城及其近郊的氣候也是一件令人頭痛之事。正如小普林尼對其友人所訴:
你所處之地的天氣會是如此惡劣狂暴嗎?我們這裏隻有狂風與屢見不鮮的洪水。第伯河(Tiber)水已溢齣河床,其下遊堤岸災情嚴重,因此,即便皇帝以其慣有的深謀遠慮開鑿運河排水引流,河水依然充溢河榖、淹灌田野,放眼望去,水平地麵盡是水波。由於第伯河水奔流而至,通常匯入第伯河並流入海洋的溪流被迫迴流,之後,它又隨著這些溪流之水淹沒瞭它本身並不流經的地域。最為宜人——甚至兩岸的房屋似乎都在乞求它不要流走——的河流阿尼奧河(Anio)將蔭蔽其所經之處的大部分林木連根拔起並衝走。它們在堤岸高聳之處逐漸減弱,由之而來的崩塌泥石使其河道齣現幾處淤阻;在它竭力恢復迷失的航道時,又毀壞建築,在殘墟上衝齣航路。
居於地勢較高區域的人遭到風暴襲擊時,會發現富裕傢庭的貴重傢具和設施、或者農業資産、束軛公牛、耕犁和農夫、抑或傢畜隨處漂流,其間夾雜著樹乾或房屋的橫梁與屋頂漂浮而過,到處混亂不堪。河水未漲之處也未能幸免於難,因為代之以洪水的是持續不斷的雨水、狂風和驟雨,它們摧毀圈圍貴重資産的圍牆、公共建築震動之餘崩垮在地。在此類事故中,眾多人口緻殘、遭到碾壓埋覆,因此,除去物資損失還有人員傷亡。
(《書信集》[Letters],8.17)
關於羅馬城的這些見識與現代對該城的一元化觀念形成對比,發人深省,後者認為這座城並非毫無瑕疵,但無論以何種標準評判均堪稱威嚴——即如公元1世紀的描述所證:
……環繞著七丘的羅馬城牆周長計13.2羅馬裏。城本身分為14個區,共有265個路口……自羅馬廣場前端竪立的裏程石至每座城門——現今共計37座——的度量……直綫距離共20.765羅馬裏。然而,自該裏程石至包括近衛軍營盤(Praetorian Camp)在內的建築最外緣的區域中,逐個街區分散開來的所有街路共計60餘羅馬裏。此外,如果我們計入建築物的高度,將必然形成一個閤理的評價,承認整個世界絕無第二座城能在規模上與羅馬相媲美。
(普林尼,《自然史》[Natural History],3.5.66-67)
羅馬的興起
羅馬在成為統領一個帝國的偉大之城的過程中付齣瞭高昂的代價。實現主宰地中海的道路漫長而艱辛,在其肇興伊始並未自覺。公元前8世紀的某個時間(傳統觀點是公元前753年),第伯河(Tiber River)沿岸的棚屋聚集區成為它粗陋的發端。自那時起,羅馬首先經曆瞭王政時代。這個羽翼稚嫩的公社在七位“王”(初時,更像是村落首領)的治理下逐漸發展壯大。第一位王羅慕路斯在傳說中是城的創建者,城名即取自他的名。據傳,羅慕路斯係馬爾斯(Mars)之子,特洛伊(Trojan)王族埃涅阿斯(Aeneas)的後裔,他在沿第伯河順流而下的耙簍中存活下來,被一隻留意到他的母狼解救並得到她的喂養;他在踐行天命創建羅馬城之前殺死瞭他的孿生兄弟勒慕斯(Remus)。這些形象模糊的王均被一種非曆史的陰霾所籠罩,不過,後世將那些真正起源已被遺忘的某些製度與其他諸王聯係起來。因此,人們認為羅馬的第二位王努瑪(Numa)確立瞭國傢祭禮,給予羅馬人以信仰;而羅馬公民集會的組織機構則始於羅馬的第五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Servius Tullius)。
公元前509年王政被推翻,這一直被認作是一位名叫布魯圖斯的愛國者所為。此後,羅馬進入共和國時期,持續近5個世紀。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的政體形式以定期選舉産生職官為特徵,包括具有選舉和立法權力的3個集會和元老院,其中後者是新政權的支配機構(見錶1)。
自建立伊始,羅馬便被迫為生存而戰。最初的小型公社組織由埃特魯裏亞人控製,後者是來自意大利北部先進而強大的民族,他們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難以破解,現今與之相關的信息多來自於他們的墓穴和埋葬習俗(見圖1.8和1.9)。他們似乎兼有意大利和亞洲(Asian;小亞細亞[Asia Minor]地區,並非現代的亞洲)元素,但是他們與羅馬人不同,使用的語言並不屬於印歐語係(non-Indo-European)。他們是羅馬崛起前一支重要的海陸勢力。埃特魯裏亞的主要城池是各自獨立的,分彆由一位王(或稱“lucumo”)統治,如塔魁尼(Tarquinii)、維伊(Veii)和凱萊(Caere);不過,由12座主要城池組成的“埃特魯裏亞聯盟”(Etruscan League)在沃勒锡尼(Volsinii)的一處公共宗教中心會盟,以促進他們之間的閤作,每逢戰事尤其如此。埃特魯裏亞人技藝高超,金屬製造方麵尤為突齣,他們是最早對發展中的羅馬人産生重大文化影響的一支力量,甚至很多由埃特魯裏亞人吸收的希臘風俗也為羅馬所接受。例如,我們總是將角鬥競技與羅馬聯係在一起,但實際上它們起源於希臘的殯葬競技。在藝術、建築及宗教信仰——主要是在占蔔等實踐活動領域——等方麵,埃特魯裏亞的影響亦可見一斑。某些政治權力的象徵即源於埃特魯裏亞,例如在羅馬職官前由扈從垂直把持的“法西斯”(fasces;捆紮在一起的束棒,有斧刃凸齣顯露;見圖1.7)。此外,在王政被推翻時,統治羅馬的正是埃特魯裏亞王高傲者塔剋文(Tarquin the Proud)。
後來,埃特魯裏亞人曾企圖奪迴城池(見第16—18頁專欄內容),羅馬人不但成功抵禦,並在公元前3世紀初徵服並同化瞭他們。最終,埃特魯裏亞人與較早的拉丁人和薩賓人(Sabine)結閤,構成羅馬人的主要組成部分。不過,羅馬傳統觀點認為他們是特洛伊人的後裔,這種說法雖為虛構但由來已久,與此相比,前述起源更為粗鄙。(羅馬人似乎不是第一個,或者說也不是最後一個,對有關自身完全錯誤的概念全盤接受的民族。)
與此同時,羅馬經過漫長的鬥爭使其鄰近的主要對手陸續臣服,隨著拉丁同盟(公元前340—前338年)的戰敗,在拉丁地區(Latium;羅馬所在的意大利區域)與之毗鄰的拉丁諸城均處於羅馬的控製之下。高盧人和薩姆尼烏姆人是羅馬極為強大、極具破壞性的兩股敵對勢力,與他們的一係列戰爭也宣告結束。
在王政終結後不久,羅馬陷入內亂紛爭。“貴族派”(patricians)是指齣身高貴傢族的成員,他們在共和國初期(Early Republic)占據主導地位;被稱做“平民派”(plebeians)的是城中難以駕馭的平民,他們在人口構成中占據多數。兩派之間爭鬥不斷。這一貴族與平民的鬥爭——或如通常所稱的“等級鬥爭”(Struggle of the Orders)——在公元前3世紀纔逐漸平息;但在此之前,羅馬不得不學習如何順利地同時應付外來軍事問題與國內社會劇變。公元前387年高盧人掠城幾乎將此類問題一並終結,但羅馬城在一片灰燼之中得以重建(見第19—20頁專欄內容)。羅馬公民立誌不再讓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這是我們理解羅馬在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區所取得的終極成就時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羅馬對鄰邦與外邦的政策所呈現齣的“防禦性霸業”特徵愈發明顯;無論疑忌閤理與否,它們常常使羅馬發動預防性戰爭,以使自己免受潛在傷害。
迄至公元前275年,羅馬幾乎徵服瞭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區。在南部地區,希臘人也處於羅馬控製之下,即使他們從希臘化東方(Hellenistic East)邀來一位強大的支持者,情況依舊如此。伊庇魯斯王皮魯士與亞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係齣同族,他於公元前280年來到意大利護衛希臘人的利益。皮魯士是羅馬第一位國際性敵手,他作為一名軍事冒險者曾捲入亞曆山大繼承者(Successors of Alexander)的戰爭,並在此期間曾短期齣任馬其頓王。可以肯定的是,皮魯士最初將羅馬人看做可以輕取的獵物,但曆經5年仍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最終被驅逐齣去。他的失敗為羅馬贏得瞭意大利之主和地中海強國的閤法印信。同樣,羅馬很快發現自己又在西西裏島捲入與迦太基的戰爭。迦太基位於北非,是地中海西部最為強大的城邦;它在距意大利幾英裏遠的西西裏島上駐軍,這對羅馬來說是不容忽視的巨大威脅。
第一次布匿戰爭,或者說是與迦太基的戰爭,於公元前264年爆發,一直持續到公元前241年。23年的戰鬥對雙方來講均是損失巨大,但最終羅馬取勝,西西裏成為她後來眾多行省中的首個建置。兩個強國之間的仇視和緊張關係繼續惡化,公元前218年再次爆發戰爭。雖然羅馬人在第一次戰爭中已備受重壓,但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軍隊統帥漢尼拔帶給羅馬人空前絕後的嚴峻挑戰(見第25—26頁專欄文字)。
當時,西班牙已成為迦太基帝國(Carthaginian Empire)的一部分,一心復仇的漢尼拔率領約2萬6韆人的軍隊從西班牙的基地齣發。他越過比利牛斯山脈(Pyrenees),穿過高盧南部,跨越阿爾卑斯山脈(Alps)進入意大利北部。他分彆於公元前218年在特雷比亞河(Trebia River)和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涅湖(Lake Trasimene)兩度使羅馬人濛羞慘敗。隨後,羅馬規模最大的一支軍隊在意大利東南部的坎尼列陣迎擊,漢尼拔又準備與之應對。公元前216年,他在那裏精心策劃瞭羅馬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羅馬軍隊在坎尼陷入一個頂級的閤圍戰略,喪生者似乎多達7萬人。羅馬進入自上個世紀高盧人洗城以來最為黑暗的時期,前景不容樂觀。
由於迦太基的最終勝利似乎即將來臨,反羅馬情緒在意大利敵對地區迅速蔓延,之前的一些盟邦甚至驅逐親羅馬官員,宣布支持漢尼拔。其中居首者當屬西西裏島強大的希臘城邦敘拉古。



第2章 變革中的共和國
公元前201年,羅馬贏得第二次布匿戰爭,由此在西地中海穩固樹立瞭自己的領導地位。在公元前149—前146年與迦太基的第三次戰爭(主要由復仇與報復所引發的戰爭)中,羅馬再次取勝。此後,迦太基已不及一個二流國傢,羅馬國力卻在驚人地增長,因為後者成功徵服各希臘化君主國。敘利亞的塞琉古王朝(Seleucids)、馬其頓的安提戈努斯王朝(Antigonids)以及埃及的托勒密王朝(Ptolemies)在領教羅馬的軍力或耐性之後均無計可施。公元前146年,在迦太基滅亡後的數月之內,阿卡亞同盟被徹底擊垮,科林斯作為聯盟的領導者遭到洗劫,希臘終於臣服。隻有西班牙的反抗持續到公元前133年。至此,羅馬控製瞭整個地中海世界,所有地區均須聽命於羅馬。
成功後的問題
考慮到其曆史背景,羅馬在如此短暫的時期內所取得的驚人成功大概在曆史上是無可比擬的。距離羅馬人跨齣意大利第一步的時間僅僅131年,但他們幾乎沒有時間享受奮鬥所帶來的成果。發生得太多,也發生得太快。建立一個如此廣闊的地中海帝國之後,孳生齣新的問題,外部壓力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國內矛盾,其中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思想等諸多方麵。建立和平要比發動戰爭更加睏難,因而,這些未得到解決的問題所引發的壓力開始迅速破壞羅馬共和國的傳統結構。
直接由戰爭結束而産生的緊迫問題便是如何處理返鄉老兵。許多人返傢後發現自己的小農場已成廢墟,自身還負有債務,或者他們的妻子已不見蹤影,土地荒蕪。多數老兵發現自己的土地已被非法侵吞。富有的平民或稱“騎士”(equites)是一個全新的商業階層,包括承包人、商人、包稅人以及其他應帝國需求而産生並從中獲利者。他們與羅馬的元老建立起龐大的種植園(latifundia),供養羅馬世界,滿足它不斷增長的需求。由於廉價奴隸勞動力極易獲得,其他一部分窮睏潦倒的老兵不得不將自己的土地賣給大土地所有者,甚至無法保留佃農的身份。
羅馬既要麵對近年來數量不斷增長的無地無産者,還要承受亟待解決的無業老兵問題所帶來的額外負擔。羅馬時常忽視社會問題,也鮮有齣於人道原因而采取的行動,但此時它不得不麵對軍事力量日益衰弱這一現實問題。按照規定,羅馬兵役以財産資格為依據,羅馬軍團兵主要由土地所有者構成,因此,韆百萬退伍老兵及其他失去土地者便不具備服役資格,這將引發危機。
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當選保民官,他代錶羅馬元老院中部分人的利益,他們認為軍力備戰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進行土地改革。這將使眾多無傢可歸的羅馬公民重獲尊嚴,同時給予他們一塊新的租用地以維係生活。提比略本身是一名有著高貴血統的平民派貴族:他的母親科爾奈利婭是擊敗漢尼拔結束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見圖1.20)之女,後者也是羅馬極為顯赫的貴族傢族成員;與提比略同名的父親曾任監察官,是公元前2世紀的領袖人物;他的姐夫西庇阿·艾彌利亞努斯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摧毀迦太基,並於公元前133年徵服西班牙。土地改革的確是應由年輕的格拉古來嘗試的一宗難題。雖然他不能完全理解其同胞的睏境,但對他們的苦難並非麻木不仁。(他也不會漠視自己得到的支持,無數賞識他的投票者將為他鋪平道路。)
提比略的法案旨在將意大利的公有土地集中起來,再將它們分給自願移居者,並提供啓動資金。他的努力遭到強烈反對。在其元老同僚中,很多人本身是“大地産”(latifundia)所有者(或與騎士等級的土地所有者關係緊密),提比略計劃重新分配的公有土地一直由他們非法占有。這些元老感到自身受到威脅,於是,影響他們作齣判斷的不是公眾利益而是他們自己的經濟來源。他們竭盡所能阻止提比略,後者則擔心這一事件的失敗會危及自身的政治前途,因此將其土地改革法案的成功與否視為一種個人挑戰。
最後,提比略經大會通過他的法案並得到資助(該計劃最終將在公地上安置7萬餘人),但他所采取的非傳統(一些人認為是非法)手段使許多統治階級成員開始疏離於他,其中包括先前支持他的人,因為他們對提比略日益增強的民眾支持感到憂慮。唯一讓他們感到寬慰的是,提比略的保民官任期即將結束,官方給予他的保護(保民官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據信,在其任職期間不能受到傷害)也將隨之結束。此後,他將因他與當權集團對立的行為受到懲罰,其土地改革計劃也將被廢止。然而,提比略再次打破傳統,宣稱他將謀求連任。他的對手因毫無準備而惶惶不安。當選舉投票已清楚錶明提比略將贏得連任時,提比略遇刺身亡,他的數百名支持者也在隨之而起的騷亂中被殺。
在此事件中,羅馬精英階層的無力和解與暴力的使用均是帝國形成後的重要孳生物。保守政治無法製約急劇變革,因此,傳統處理事務的方式已不再適用。提比略·格拉古大概如同先前任何羅馬貴族那樣,也是一名“當權性”政客。他自己並未預見到,他與眾不同的政治行為對那些頑固不化的元老同僚所産生的影響,因為後者仍然固守著悠久的曆史陳規。
提比略不尊傳統的手段最終導緻某些反對者極為恐懼的結果,即在羅馬興起的平民運動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政治實踐活動。在他被刺10年後,他的弟弟蓋尤斯在公元前123年當選保民官。此時,平民運動的唯一問題是它將變得如何強大。蓋尤斯作為一名政客比他的兄長更加優秀,因而成為變革的先鋒。公元前122年,他再次當選保民官,他的成功以及不斷增強的勢力促使他在元老院的保守派政敵再次采取行動。公元前121年騷亂爆發,元老院宣布國傢進入緊急狀態(senatus consultum ultimum),在其對手像對他的兄長那樣謀殺他之前,蓋尤斯自盡身亡。之後,他的三韆餘名追隨者被處死。
提比略·格拉古和蓋尤斯·格拉古是羅馬最具前途的兩名年輕人,也是齣身顯赫的平民派貴族,由他們的死亡所引發的國內衝突成為共和國晚期的重要特徵,並最終導緻它走嚮滅亡。


西西裏的奴隸
提比略·格拉古對於“大地産”的關注似乎不隻局限於對私人和公共財産的非法使用上。羅馬徵服地中海的另一個嚴重後果是湧入成韆上萬的奴隸,其中多數最終淪為在龐大種植園中遭受虐待的勞力。這些奴隸主要是羅馬在亞洲、希臘、馬其頓、阿非利加、西班牙以及高盧的戰爭中所獲得的戰俘,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奴隸是有組織的活躍海盜進行奴隸貿易的犧牲品。羅馬人由於貪婪和對勞動力的需求而無力阻止這種行為。因此,危機開始齣現,擁有大批輸入奴隸的西西裏種植園尤甚。這座島嶼吸引著逃亡罪犯、奴隸及其他與強盜性牧人勾結的不良分子,他們考驗著當地守備部隊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他們無法勝任這項工作)。這些人盤踞在西西裏較為偏遠的鄉村地區,實施恐怖行為,四處搶劫,殺害旅行者和當地居民。
在和平時期,羅馬忙於處理在其周圍齣現的更為緊迫的問題,西西裏並不是其主要關注對象。雖然許多西西裏的土地所有者是意大利人,但這隻是一座偏遠的鄉土島嶼,基本仍屬於希臘人的地域,絕大部分羅馬人對該地知之甚少。隻要它仍在生産羅馬所必需的食物(尤其是榖物)並且局勢穩定,那麼就不需要給予它太多的關注。因此,在公元前140年前後,萬分危急的奴隸問題變得極不穩定時,羅馬政府纔不情願地齣資執行鎮壓行動,他們以為那隻是一些反叛奴隸和鬧事者。
貪婪的土地所有者同樣希望西西裏不要成為羅馬政府所關注的對象,因為那樣可能導緻對可疑商業活動的調查並從根本上影響他們的生計。羅馬則仰賴這些人對該地區所擁有的信息以及他們的親善與支持。西西裏的腐化官員趁機收受賄賂,共和國時期羅馬官員最為臭名昭著的非法行徑就發生在這裏。最終,羅馬為自己對西西裏事態的視而不見付齣瞭代價。
第一次西西裏奴隸戰爭 (公元前135年—前132年)
就在西西裏第一次奴隸戰爭發生前的數年時間裏,西西裏的奴隸人口構成發生瞭迅速變化。近年來自東方的大量奴隸擁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使用相同的語言(主要是希臘語),具有相同的“民族”特徵。其中很多是受過教育(某些還擁有較高的地位)的上等人,還有很多退伍士兵。由於很多人之前從未受到奴役,因此,對於過度勞纍、殘酷的虐待、粗陋的飲食、身上的烙印和枷鎖以及像動物一樣安置在骯髒狹小的屋子都十分不滿。
無以計數的奴隸遍布西西裏,不可能對他們實施嚴密管理。多數情況下,殘暴與恐嚇能約束許多奴隸,但也經常發生逃跑事件。西西裏早已受到反叛組織的睏擾,那些逃亡奴隸便加入到反叛隊伍中。替代的奴隸極易獲得,西西裏當局更關心的是充實自己的腰包,而不是去追捕引起麻煩的逃跑者。同時,羅馬認定任何奴隸問題都是小問題,終將由當地人負責。
奴隸之王埃烏努斯
盡管許多觀點認為這次奴隸戰爭(Slave War)是針對奴隸製度的一次反抗或者是一場社會革命運動,但它並未波及西西裏的所有奴隸,而且這場戰爭似乎相當自然地由某些人為因素所引發。西西裏的土地所有者們因對其奴隸所實施的暴行而臭名昭著。大概是在公元前138年的某一日,達謨菲魯斯(Damophilus)及其妻子梅伽麗斯(Megallis)的奴隸因備受虐待,尋到一個不同尋常的奴隸埃烏努斯並詢問他們是否得到眾神的恩準去殺死他們的主人。小有名氣的埃烏努斯被看做術士和奇異之事的創造者,最為重要的是一名先知。他將成為這場起義的領導者。
關於這一曆史事件,我們的主要史料來源是西西裏的狄奧多羅斯,他的作品雖未完全存世,但大部分通過後世著作傢保存下來,其創作時間晚於奴隸戰爭約1個世紀。狄奧多羅斯摒棄那些他認為相當虛假的內容,記下他最初對埃烏努斯的不良印象,稱他來自敘利亞的阿帕梅城(Apamea),這是希臘化時代塞琉古王國一座重要城市:
這裏有一個敘利亞奴隸,屬於恩那(Enna)的安提格奈斯(Antigenes);他生於阿帕梅城,具有巫術和運作奇異之事的天賦。他宣稱受命於神並能以釋夢預言未來,通過這些方式加之他的纔能,許多人受到濛騙。在此基礎上,他不僅通過釋夢傳達神諭,甚至僞稱能看到眾神顯聖並從他們口中得知未來。在他眾多的隨口之語中,某些會因巧閤而實現,未能應驗之說並未引起懷疑,因此,隨著那些應驗之語不斷遭到人們關注,他的聲名迅速傳播。最後,他藉助某種工具在神靈附體狀態下可從口中吐齣火焰,並含混不清地預言一些將要發生之事。對於這件事,他可以將火和燃料放入兩麵均穿透的堅果或類似的事物中;然後將其放入口中吹氣,時而散齣火花,時而吐齣火焰。
  (34/35.2.5-7)
據狄奧多羅斯記載,埃烏努斯的主人係安提格奈斯,以其名字判斷,此人並非羅馬人,而是希臘人,居住在地處西西裏中心的恩那城。我們並不知曉埃烏努斯為何淪為奴隸,但他似乎早已是一名奴隸,因為其他史料曾提及他之前屬於恩那城的庇托(Pytho)。埃烏努斯的特殊“技能”顯然使他成為其他東方奴隸的指導者和建議者,揚名鄉裏,甚至在自由民中也很齣名。尤其令當地居民感到滑稽的是,埃烏努斯預言他有朝一日將成為國王。他的主人安提格奈斯並未將他視為威脅,隻是嘲笑他的鬍言亂語,並讓他在宴會上預言未來以取悅客人,這樣反而使他逐漸成名,埃烏努斯同其他任何人一樣,對這一角色樂在其中:
在反叛之前,[埃烏努斯]曾說敘利亞女神為他顯聖並稱他將為王,他不斷嚮他人提起此事,甚至包括他的主人。由於人們認為他的言語隻是笑話,安提格奈斯為他的玄虛所迷惑,將他……引見到晚宴上,並追問他關於王位的問題以及將如何對待在場的每位客人。埃烏努斯對答如流,並闡明他將如何適度地對待主人們,總之,他為自己的騙術編造瞭一個美麗精彩的故事。客人們不斷被逗笑,有人從桌上拿起美味佳肴賞賜給他,同時聲稱如果埃烏努斯成為國王,他應銘記這份恩惠。然而,正如後來所發生的一樣,恰恰是他的騙術最終使他成為國王,對於他在宴會上受到的取笑式優待,他真誠地給予瞭感恩迴報。
(34/35.2.7-9)
埃烏努斯的主人及其友人僅僅把他看做一個跳梁小醜(這無疑是埃烏努斯自己所期望獲得的形象),他們未能意識到他對其奴隸同伴所産生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同樣來自東方的奴隸。後者基於自身的宗教習俗,認為埃烏努斯公認的神力和他自居為“敘利亞女神”(據另一史料,這個女神就是阿塔爾伽提斯[Atargatis])的行為是完全閤理的。因此,在眾多奴隸眼中,他是他們中間最為重要的領導者、名副其實的奇跡創造者和先知。於是,達謨菲魯斯和梅伽麗斯不滿的奴隸們來嚮埃烏努斯尋求指示就不足為奇。狄奧多羅斯還記載到:
他們來到埃烏努斯那裏詢問他,他們的反抗是否得到眾神的恩準。他采取自己一貫虛僞的錶演方式,保證他們將得到眾神的青睞,並馬上勸說他們立刻行動。結果,他們立即糾集四百名奴隸同伴,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自行武裝,開始進攻恩那城。埃烏努斯率先而行,用熊熊火焰的奇術為他們助威。
(34/35.2.10-11)
盡管狄奧多羅斯錶示起義隨即開始,然而,更為可能的是直到3年後的公元前135年,占領恩那城一事纔真正發生。公元前138年400名無組織的奴隸自發舉行起義,其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同時,我們還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至少持續6年之久(公元前138—前132年),而不是通常所引證的3年。羅馬軍隊不可能花費如此之久纔成功地應對這場危機。然而,我們可以確定,在公元前138至前135年間,奴隸的確引發許多騷亂,其勢力也不斷壯大。當時無疑有一個奴隸的“地下組織”在運作。各類行動均需經過事先卓有成效的籌劃,例如攻占城池,確保兵源補給,製造或偷取武器並秘密儲存(不過狄奧多羅斯認為奴隸在起義之初需要時纔找到武器),聯係可能會齣手援助的鄉間起義隊伍,找到某些方法來協調和指揮各色人等。奴隸在準備過程中似乎並未引起懷疑。奴隸與奴隸主或當地官員之間的爭鬥不斷,而且一直流傳著小規模起義的傳言。隻有奴隸在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準備。
起義的開始
大概在公元前135年初春的一個午夜,400名奴隸經過周密策劃在恩那城外的田間會閤,宣誓並獻祭。不久前西西裏東岸埃特納山(Mt. Aetna)的噴發顯然被他們看做神的啓示,增強瞭他們的決心。為首的埃烏努斯嚮黑暗中吐著火焰,起義者嚮熟睡中的恩那城進發。狄奧多羅斯記述瞭通常都會發生的恐怖事件,不難想象,羅馬人譴責一心復仇、行為猖獗的奴隸:他們將嬰兒從母親懷中奪走並摔到地上,在丈夫麵前對婦女施以暴行。除去經常提及的指責,由於該城陷入全麵起義之中,又有其他奴隸加入近來,這些人開始對主人發泄壓抑多年的怒火。
恩那城被攻陷之際,達謨菲魯斯和他的妻子便被尋獲並被綁至劇院,因為正是他們的殘暴纔導緻最初的起義密謀。達謨菲魯斯獲準在由取勝奴隸組成的大會麵前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護。首先,我們可能認為這次審訊隻是一個虛僞的形式,但狄奧多羅斯似乎要錶明,奴隸企圖通過閤法有序的方式來行事,是一次閤法的嘗試。當達謨菲魯斯似乎通過言辭贏得部分人的支持時,赫爾米亞斯(Hermias)和宙剋西斯(Zeuxis;二人係達謨菲魯斯以前的奴隸,與埃烏努斯同是起義的領導者)失去耐心,未等正式裁決便將他殺死。
達謨菲魯斯的女兒曾想盡辦法幫助傢中的奴隸,與其父母的殘暴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奴隸盡全力去保護她,這一事實說明奴隸並未實行大規模屠殺。就在殺死其父的赫爾米亞斯的護送下,她尋得一條生路,到達西西裏東部的親屬傢中。對那些在其主人餐桌旁給他食物並開玩笑地請求他成為國王後能饒恕他們的客人,埃烏努斯遵守瞭自己的諾言。然而,在整個事件進行過程中,恩那城多數公民死去,埃烏努斯親自殺死瞭他的前主人安提格奈斯和庇托。由於埃烏努斯饒恕瞭其主人安提格奈斯的朋友,此舉似乎更具象徵意義,使那些更加冷酷的奴隸認同他的領導,因為這些奴隸並未完全為他的巫術所動(埃烏努斯並非以其“男子氣概”而聞名)。有傳說稱奴隸們砍掉俘虜的手(有時是砍掉前臂)。然而,這種恐怖行為大概更多的是齣於現實考慮而非復仇之心。奴隸沒有辦法拘禁囚犯,所以他們隻能使其緻殘無法作戰。他們也可以直接將其殺死。
狄奧多羅斯還記述到:
於是,埃烏努斯被推選為王,並非因他的男子氣概或他的軍事領導纔能,隻是因為他的奇術和他對起義的推動作用,而且他的名字[“仁慈之人”]似乎帶有善待臣民的吉兆。
當他被確立為起義者的最高統領後,埃烏努斯召集大會處死恩那城的所有公民,僅餘掌握武器製造技術者:他將這些人囚禁起來,令其製造武器。他將梅伽麗斯交給女奴任意處理……他親手殺死自己的前主人安提格奈斯和庇托。他頭戴王冠,完全以王製裝扮自己,並封自己的妻子為後(她也是敘利亞人,與埃烏努斯來自同一座城)。他委任那些看似智商頗高者組成王室議事會,其中包括一個名為阿凱烏斯(Achaeus)的人……此人籌謀與行動能力均十分突齣。埃烏努斯在三日內盡最大努力武裝六韆餘人,此外還有一些追隨者隻有斧頭或短斧、投石器、鐮刀、火刑柱、甚至廚房的鐵叉;他又開始在鄉野四處劫掠。此後,他仍不斷招募大量奴隸,甚至冒險與羅馬將領作戰,並多次在交鋒中以數量優勢取勝,因為當時其兵力已達1萬餘人。
(34/35.2.14-16)
在恩那城被奴隸占領約30天後,某叛軍首領吉裏契亞人(Cilician)剋勒翁(Cleon)率五韆餘名奴隸加入埃烏努斯的隊伍,此時埃烏努斯已自稱“安條剋”(Antiochus)。狄奧多羅斯記載瞭剋勒翁的背景:
有個來自陶魯斯(Taurus)附近地區的吉裏契亞人叫剋勒翁,幼年便開始其匪徒生涯,後在西西裏成為牧馬人,經常打劫旅行者並犯下多種謀殺罪行。當他得知埃烏努斯取得成功以及追隨他的逃亡者獲勝的消息後,剋勒翁揭竿而起,並勸說附近的一些奴隸加入到他瘋狂的行動中,占領阿剋拉伽斯城(Acragas)及整個周邊地區。
(34/35.2.43)
起初,羅馬人希望這兩股奴隸隊伍相互殘殺,最終彼此消滅;但是,他們自行動之初似乎便存在某種協同性。剋勒翁立即承認“安條剋”埃烏努斯(Antiochus-Eunus)的最高權威,他自己與他的隊伍均聽從後者指揮。
率先行動與奴隸進行對抗的武裝是一支八韆人的西西裏民兵隊伍,但他們無法處理這場危機。起義隊伍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狄奧多羅斯稱其兵力達2萬人,很快又增至近7萬人。羅馬仍然沒有充分認識到西西裏的事態發展。盡管此前發生過小股奴隸隊伍引發的騷亂,但從未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奴隸反叛,此時也沒理由去預測一場大規模起義。因此,羅馬在一段時間之後纔意識到這次危機的廣泛程度。羅馬對危機的滯後反應助長瞭起義成功的可能性。據傳,在東岸的陶羅曼尼烏姆城(Tauromenium)陷落前,埃烏努斯及其追隨者就在敵方攻擊距離之外演齣笑劇,再現瞭起義的發端及其前主人的遭遇。顯然,這個奴隸之王也知道如何利用心理戰術。卡塔納(Catana)、莫爾甘提納(Morgantina)及其他諸城也先後失陷。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