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二十歲後,首度雜文結集。
反思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描畫身旁被綁架的一代群像,重尋寫作的意義。
2008年鞦天,作者進入清華大學就讀,2012年畢業,受聘為《新周刊》雜誌副主編。迴首過往五年,課業之外,作者亦經常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及多種社會活動,生活不可謂不豐富不精彩。然而在忙碌與喧騰背後,作者卻漸感迷失與睏惑:參與的討論越多,離真相仿佛越遠;戰鬥檄文式的文章越寫越多,卻越來越不喜歡自己劍拔弩張的嘴臉。
《我承認我不曾曆經滄桑》本書由作者過去五年發錶的各類文章精選而成。在書中,作者選擇暫時迴避各種大而化之的議論,退而反思自己的寫作與成長曆程,觀察被時代綁架的一代年輕人——他們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過早覺醒,他們過早地發現瞭成人世界的虛僞,更過早地被拋入一個充滿競爭與爭鬥的世界——試著描摹群像,剖析標本。同時,在十七年的寫作之後,重尋寫作的意義,思考作傢與時代的關係,袒露內心的文學地圖。
本書特彆收錄獲得“人民文學奬”的長文《審判童年》。在四萬餘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眾議,縱橫捭闔,重新審視與闡發涉及童年的若乾命題,將戲謔的口吻與犀利的質問、遊戲的精神與坦誠的剖析熔於一爐,讀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結舌,令人耳目一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傢談論的內容不再是當下,而更多的是拼湊各種道聽途說的消息,傳遞對風雨欲來的預測與恐懼;於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也開始用宏大的詞匯說話,而不隻關心文學及與之相關的;俗世的樂趣,不再是常態,而是暫時逃避的去處。
而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復雜而多麵的。因此,當我寫下“中國”、“社會”、“時代”、“人民”之類的詞時,變得越來越心虛。
我暫時放棄瞭對中國的總結,而去觀察個體,見微知著。我們每往前活一天,就進一步被遺留在“曆史”的墳塋裏,總有一日,都成標本。做標本的製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雖然這沒有浮誇的語言和意識形態的爭論來得吸引人,可不討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來下。
——蔣方舟
##看完后发现其实还不错,只是三个部分太参差不齐了,第一章公共写作不得要领乱七八糟,第二部分文艺评论还算中规中矩有模有样,到第三部分《审判童年》才终于找准了方向,露出了邪童的本来面目。把童年的种种恐惧阴暗都抖了出来,甚至有些露骨和大逆不道,但真实情况确实就是如此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美好。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小孩说大人话的感觉,有点吃力,有点勉强,但也看得出她的用功和才气,可以鼓励一下。三星半吧。
评分 评分##19 蒋同学读了很多书,记的也很清楚。
评分 评分##看完后发现其实还不错,只是三个部分太参差不齐了,第一章公共写作不得要领乱七八糟,第二部分文艺评论还算中规中矩有模有样,到第三部分《审判童年》才终于找准了方向,露出了邪童的本来面目。把童年的种种恐惧阴暗都抖了出来,甚至有些露骨和大逆不道,但真实情况确实就是如此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美好。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小孩说大人话的感觉,有点吃力,有点勉强,但也看得出她的用功和才气,可以鼓励一下。三星半吧。
评分##这一代没有集体理想,坚持自己的看法但又容易被影响被同化。新周刊适合蒋方舟,只做时代的观察者与记录者,以及,没有最佳答案。
评分##在青春期时积累的经验体会快要耗尽或者不再新鲜,对于公共议题的意见又没有专门教育或者天赋或者特殊经验支持而缺乏credibility,这是蒋方舟的困境吗还是一切这个年纪的人的困境?
评分##可文字实在太沧桑。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