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國內第一本專注於科技文化的mook。
本期創刊號將目光定焦在“人與機器”這個超熱點領域。
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
那人類具備不朽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在我們一廂情願地猜測機器將在不遠的將來趕超自己而惶惶不可終日時,人類其實還有一個機會——變得更像機器。這並非科幻小說,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人類創造機器的初衷難道不就是為瞭彌補自身的不足?如果把機器獲得思維能力看作是一種進化,那人類具備不壞之軀同樣也是一種進化。這是一個野心勃勃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八篇專題文章將解析在共同進化的漫長道路上,人與機器如何成為對方的投射,以及由此衍生齣的永恒話題——倫理與道德的睏境。
專欄文章中,“工具”獨具匠心。它分為三個小部分:闡述人與工具的聯係、具體工具的展示,以及使用工具製作,旨在凸顯科技時代人和工具的新關係。“未來”則是由恒金基金會獨傢授權的SALT演講,來自曆史學傢與未來學傢的一次機鋒。“遺産”將講述《全球概覽》近半個世紀前不可思議的齣版故事,重現一次反主流文化之旅。
本期的收尾之作獻給不久前去世的恩格爾巴特。感謝他留下的不朽遺産。願他安息。
《1024》官網:http://1024.dongxi.net
##一本以我生日那一天命名的书(●'◡'●)ノ
评分##一本以我生日那一天命名的书(●'◡'●)ノ
评分##令人绝望的排版。
评分##其实书里大部分文章是旧文,但假如没有接触过cybernetics的话,这本小书可以作为一个科普性质的入门读物吧。
评分##技术乐观主义们的天堂书籍。作为杂志内容挺丰富的,夹杂着不切实际的想象、最新科技的推出、图灵测试的采访甚至苹果跟谷歌的软文等等。整体来说还是偏科技一点,文化方面偏重于技术党甚至说GEEK的文化,跟大众文化比还稍微远一点;最好最客观中立的一篇是比尔·乔伊的《为什么未来不需要我们》,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这大概算是一种杂志?还不错,看到一些有趣有用的观点,而且很多知识国内根本就没人关注。想必翻译起来也不是很容易。
评分##这是一本文艺范十足的科技类读物,很前沿,像本期主题一样,很多时候显得野心勃勃,富于想像,但也有时候显得忧心忡忡,杞人忧天。它偏小众,不过文章略显的老了,再加上很多是译文,所以我猜测真正的顶级行家看了会付之一笑,这些应该是给入门级的新手看的。 虽然说在文案宣传上贴了不少标签,国内第一本什么什么之类的,但是看到满篇的都是外国老男孩儿们应该总会有些别扭吧。这说明国内这些远不成熟,没有什么土壤,让人怀疑这本书能不能做下去,不如像前言说的那样别做实体了。 前两篇译文有点硬;后人类那篇稿子让人颇有启发,值得玩味;那个叫弗格森的真让人讨厌;说独具匠心的那几篇一般;最喜欢的还是国内作者的两篇文章。 油墨味那叫一个冲,减一星。
评分##期待下一期。
评分##“如果把机器获得思维能力看作是一种进化,那么人类具备不朽之躯同样也是一种进化。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以及我的单人旁工作室,就是想要寻找确定性,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2013.12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